第一篇:唤醒责任意识 激发担当精神
唤醒责任意识 激发担当精神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从规定6种问责情形,到明确7种问责方式,再到规定问责时限、实行“终身问责”,1700余字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充分体现了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制定出台问责条例,就是要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永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党近百年奋斗历程,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勇担历史重任的担当精神。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担当责任,做到在党忧党,为党尽职、为民尽责。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最终要体现在担当的作为上。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为拒腐防变、抓好党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先后对一批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典型问题严肃问责,强化问责成为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总书记多次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制定问责条例,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制
度把权力与责任、义务与担当对应起来,用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激发干部担当精神,让广大干部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贯彻落实问责条例,必须把握好权力、责任、担当的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党的干部来说,在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上,责任是第一位的;在义务和权利的关系上,义务在先;手中的权力越大,就意味着责任越大,要担当、要忧心的事就越多。现实中,一些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影响了事业发展,损害了党的形象。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忠诚干净担当是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在管党治党方面,同样不能有权力无责任、有职责无作为。只有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的观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才能心系使命、扛起责任,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担当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贯彻落实问责条例,必须靠制度压实责任、落实责任,不断让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落地生根。有问责才有负责,坐而论道,不如强化问责。一些地方和单位之所以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管党治党不严、责任担当缺失,搞好人主义、一团和气。制定问责条例,实质是打造促进责任担当的压力机制、倒逼机制,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划出担当底线、问责红线。认真贯彻落实问责条例,就是把利剑高悬起来,告诫和警示全党,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党的领导干部不担当、不负责就要被追责。只有在制度上不断完善、强化执行,才能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党治党良好局面。
责任重于泰山,担当开创未来。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执政党来说,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靠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共同努力。贯彻落实好问责条例,进一步在全党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我们必将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二篇: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据新华社7月17日报道,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简称《问责条例》),自2016年7月8日起施行。强化问责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重要的制度笼子,对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学习好贯彻好《问责条例》既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好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保障。
唤醒责任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突出亮点是用制度治党。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为党员干部立出“高线”,让大家知道应该干什么,向哪里努力,向哪里看齐;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党员干部划出“底线”,告诉大家哪些事情不能干,哪些行为不允许,哪些想法有危险。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系统工程,只有“高线”和“底线”是不够的,中间状态不容忽视。现在有种苗头,“高线”做不到,“底线”不敢碰,于是干脆不作为、不干事、不担当。这是责任的缺失和责任意识的淡漠。对党来讲,责任是政治承诺,是事业保证。在和平年代,作为执政党,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责任的标签。归根结底,是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
如何才能有责任心?从根本上是觉悟,是自觉、主动,不需扬鞭自奋蹄。但对于不少党员干部来说,担当离不开问责。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讲,“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问责条例》就是要唤醒责任意识,重点解决不担当、乱担当问题。
理解责任清单
《问责条例》通过列举责任清单,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一)坚持党的领导,不能弱化,不做“甩手掌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不能将党的执政与党的领导混为一谈。党的执政是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执政权力,党的领导则是依据党章实施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如果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或者在处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中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产生恶劣影响,就表明党的领导被弱化了,就要问责。
(二)加强党的建设,不能缺失,始终不忘“最大政绩”。党的力量、党的作为、党的先进、党的优秀来自党的建设。如果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软弱涣散,党性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薄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腐败丛生,这就说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没搞好。
党员干部当然要有政绩,但是在所有政绩中,抓党的建设是“最大政绩”,这个政绩做好了,其他政绩才会水到渠成。
(三)全面从严治党,不能无力,不做“老好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8800多万名党员的政党,党内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尤其在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下,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已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党内监督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不问责。这些都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到位的表现。
打铁还需自身硬。治党不是表扬与自我表扬,而是激浊扬清、刮骨疗毒、倡优汰劣,是自己给自己治病。在实践中,要通过治党让党更健康、更先进、更优秀。
(四)维护党的纪律,不能松弛,不做“开明绅士”。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进程中,纪律更显必要与紧迫。现在一些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不力,导致违规违纪行为多发,特别是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职,管辖范围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团团伙伙、拉帮结派问题严重,造成恶劣影响。
强化纪律意识,就要做到对于违反纪律的人和事,没有下不为例,不搞情有可原。
(五)推进反腐倡廉,不能应付,不做“太平官”。总书记曾讲,“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这不仅是对古今中外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更是对中国共产党政党逻辑的认知。
但是,目前一些地方党组织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管辖范围内腐败蔓延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对于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来讲,仅仅“洁身自爱”是不行的,如果管辖范围内腐败蔓延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也要问责。《问责条例》强调的,是对反腐败旗帜鲜明的立场态度和义无反顾的坚强意志。
(六)用“其他”兜底,不留死角,不要心存侥幸。《问责条例》强调现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不把重点问题淹没在繁琐的条文中。同时提出,其他应当问责的失职失责情形,应当予以问责。实践的丰富形式不可能用条文全部概括,随着发展还会有新形式、新问题。具体到党的建设,现在不突出的问题不等于未来不突出。有了“其他”,问责就有了依据。
总的来说,这六个方面是对管党治党的层层具体化。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为此要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不仅要建,还要治,所以要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要以党的纪律为依据,所以要维护党的纪律;当前管党治党,反腐败是重点,所以更强调反腐倡廉责任。
把握问责逻辑
这次《问责条例》与过去的问责在角度上有很大不同。从问责逻辑上来说,其实是政治问责、政党问责和政策问责。
(一)政治问责。过去的问责主要是行政问责,但这次主要“问”的,是党的领导对应的政治责任,旨在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肩负的责任很多,管党治党是其中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在党尽责。政治责任具有间接性,不表现为直接责任;又有长远性,不是立竿见影的;还具有基础性,是责任背后的责任。政治问责不是对事件、事故的行政问责,即使是事故、事件引发的问责,也是在政治层面的责任。此外,政治问责不是对行政问责和法律问责的替代,而是与其相衔接。
(二)政党问责。《问责条例》总共十三条,第一条讲依据,来自党章;第二条讲指导思想;第三条讲基本原则,具有鲜明的党纪特色。这表明,《问责条例》是党的纪律,不是国家法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用党纪党规管党,坚持纪法分开。既然是政党问责,《问责条例》用的就是党言党语,依据的是党章,标准是高标准,核心是政治要求。对于问责方式,讲程序但不搞繁琐程序;对于重大责任要求终身问责。
(三)政策问责。《问责条例》不是法律性制度,而是政策性制度,旨在释放强烈政治信号。既然是政策问责,就兼顾了必要和可行。因此,《问责条例》字字有讲究,需要反复琢磨。
提高问责实效
(一)党委党组真问责,党员干部把问责真当回事。要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问责上无“铁帽子王”,下无漏网“苍蝇”;问责没有下不为例,没有情有可原;《问责条例》是高压线,不是橡皮筋。问责是通过问责一个,警醒一片。要通过问责推动工作落实,不是为问责而问责,不是整人而是保事。党员干部面对责任要时时保持警醒,不能心存侥幸与轻慢之心。
(二)以身作则,要“让手电筒对着自己”。从问责程序来看,当然是上级对下级问责,但从问责对象来看,所有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概莫能外。其中,“重点是主要负责人”,通过抓住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起到上行下效的成效。
(三)联系实际,在细化《问责条例》上下实功夫。尽管已经很具体,《问责条例》依然属于宏观层面的具体。党的各级组织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要联系省情、市情、县情,甚至不同乡镇的情况来充实实施细则,要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篇:唤醒责任意识 激发担当精神
唤醒责任意识 激发担当精神
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党同志要在新的历史性考试中继续经受考验,交出优异答卷,必须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锻造成坚强领导核心。最近,党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制度创新,释放了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旨在唤醒全党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用问责砥砺全党,用担当开创未来。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总书记多次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对全党来说,我们党长期执政、总揽全局、领导一切,就要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负起全面责任,就要把担子压给全体党员,压给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担责。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条例》警示全党,失责就要问责,在权力和责任的关系上,责任是第一位的。领导干部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责任,有多大责任就得有多大担当。总书记提出“忠诚干净担当”,这是一种政治要求,一个党员干部不“担当”、不尽责根本谈不上“忠诚”、算不上合格。当前,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条例》,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敢于负责的担当诠释忠诚、体现忠诚、谱写忠诚。
不担当不尽责,就要严肃问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牵住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把问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先后对一批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的党员干部严肃问责,强化问责成为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2009年6月,中办国办就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党中央制定了《条例》,将“暂行规定”升格为“条例”,表明党内问责制度更趋成型、更加规范。
《条例》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是强化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方面概括问责事项,确定了需要问责的六种失职失责情形,明确提出与党的领导对应的政治责任,目的是使党员领导干部警醒起来,履好职尽好责,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突出主体责任。《条例》把问责压给各级党组织,既包括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也包括组织、宣传等党的工作部门,体现了细化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把“主要负责人”作为问责重点,聚焦了“关键少数”。明确区分党组织中不同领导成员的三种责任,规定党组织领导班子在职责范围内负有全面领导责任,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和工作的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体现了权力与责任对等,为各级党组织强化问责提供了基本遵循。三是首提终身问责。《条例》首次提出“实行终身问责”,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这意味着责任追究不再设时限,也不会因调离、转岗、提拔、退休等因素而网开一面,对于那些心存侥幸者不啻一记棒喝。四是突出挺纪在前。《条例》对各种不担当不尽责的行为,规定了具体的问责方式。规定对党组织问责采取检查、通报、改组等方式,对党的领导干部问责采取通报、诫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多种方式,对问责决定执行也作出明确规定,体现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求,彰显了问责的严肃性、权威性。
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杀手锏”,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把责任扛起来,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要联系实际,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坚决贯彻落实好《条例》,不能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要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把纪律挺在前面,敢于较真碰硬,对党的领导弱化、管党治党不力和不担当、不尽责、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依纪依规严肃问责,绝不姑息、绝不手软、绝不“护犊子”。各级纪委要以党章为遵循,找准职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要坚持问题导向,伸长耳朵,瞪大眼睛,发挥“探头”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大胆监督执纪问责。要坚持严字当头,敢于监督,秉公执纪,铁面无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让失职失责者付出代价、受到惩戒。要坚持严于律己,纪检监察干部自身标准要更高、要求要更严。要通过问责全覆盖和问责常态化,确保问责利器在实践中释放威力、更加锐利,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为全党在这场新的历史性考试中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提供坚强保证。
第四篇:九年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九年级1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已成为时代对青年一代的要求。“学会做人”是将来立足于社会,贡献于社会的关键。当前社会对学生做人方面的要求是具有关心人类,关心世界,有为社会作贡献并愿意为积极完善个人心理素质的理想。学生有自觉的愿望,但缺乏自觉行动,尤其在做人的“责任意识”方面,需要教师及与恰当引导。
一.教育学生懂得“责任心”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二十一世纪人类将面临着各种挑战,而列为首位的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在报纸上可见一些年轻人在网络上传病毒,窃机密,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报道。这可以说是他们对既学知识的了解不够,没有对知识负起应担的责任。科学技术是一柄双仞剑,弄不好会伤已伤人。在未来,随着人们掌握知识量的日益增大和相对年龄的日趋减小,这种事将更加频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担负起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知识是用于造福的,万万不可用来做恶。同时,学生也要严格约束自己,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遗憾终生。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四有”人才,但从目前学生的思想素质看,却不容乐观,现代家庭的独生子女因在特殊的氛围中成长,从小就滋长了自私、怕苦,需要别人照顾,依赖性强,缺乏责任心的行为随处可见。如忘做值日、乱丢纸屑、同学之间为座位旁的纸而各自推卸责任,有些同学布置工作敷衍了事,有的同学把学习当成重负、苦差,抄袭,甚至不做,而没有认识到完成学习任务是自己应尽的责任,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因而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对已、对人、对班级都缺乏责任心,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告诉学生:责任心是人在没有外来强化时始终能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工作高度负责,从而认真去做,并作出成绩。
可见,责任心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基本前提。抓住学生周围发生的“责任心强”与“不负责”的典型事例进行剖析,教育学生。接着告诉学生责任感,还可以帮助建立自信。如有同学认为:“我成绩不好,不过不能怪我,是教师教得不好。”“我没有朋友,那是因为同学有偏心,对我不公平。”“我吸烟,那是他让我抽的。”“我就是不走运,没有一件事是顺利的。”他们把自己的责任都推向别人,对自己所作所为没有一点责任感,总觉得自己是软弱的,被动的。久而久之,便会成为没有自信的人。其实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普遍觉得自己长大了,比以前成熟多了。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并且也有可能独立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自信。要在各种机会中磨炼自己,经历失败,接受挑战,获得成功,建立自信。
二.从平常的一点一滴培养责任心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一方面,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知道,另一方面,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确立,可塑性很大,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首要的职责就是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良好个性品质,在一点一滴的实际中学会如何有“责任心”。
首先、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按照“用力去做,只能达到称职,用心去做,才能达到优秀。”的目标去激励自我,培养责任感。告诫学生要有“班荣我荣,班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维护集体利益,争创先进班级。启发学生,引导并召开系列主题班会:⑴《学会负责》、⑵《假如我是班干部》责任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不在,无时不有。
其次,利用新闻媒体报道,及时向学生作宣传教育。如:杭州司机吴斌驾驶从无锡开往杭州的大客车,在途经沪宜高速公路时,一块数公斤重的铁片击碎正在高速路上以每小时90公里行驶的大巴车的挡风玻璃,直接刺入他的腹部。吴斌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挣扎着站起来,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死之前的一刻是最痛苦的时候,这位司机能够在这时竭尽全力保证他人的生命的安全,不仅说明他具有惊人的毅力,更体现了他尽职尽责的可贵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人的生命才熠熠生辉。可是也有这么一些人,玩忽职守,连最基本的职责都不能或不原尽到。且看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灾的时候,灾区的某些干部竟贪污公款,制造“豆腐渣”工程;还有两个领导,在抗洪的关键时刻,居然逃往外地,利用手中公款吃起甲鱼来,令人气愤之至!在两篇对比的材料,在同学们的心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并非只有当干部才有责任,其实每个同学,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从而也认识到不负责任对集体对社会的危害之大。
第三,创设机会,让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负。在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中,除原来班委之外,还增设了午休负责人、自习课负责人、眼保健操负责人、公物保管员、卫生值日负责人等。让他们负责管理,把教室、包干区的保洁任务分解到每个人头上去。把学生的日常活动、突击性活动、临时性活动都通过指定或竞选办法进行分工具体的负责,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责任感也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第四,根据学生普遍缺乏责任心的情况,进行责任感训练。1.为人处事上,要求学生每当班里发生任何事件,在向老师反映时,首先思考回答自己的责任是什么,然后再回答事件的详细经过,2.在学业上,要求按时做作业,检查验算,改正错误。3.在孝敬父母上,告诉学生进入高三,你们已经十八岁,意味着长大了,“大”就是一个人挑着担子,要学会帮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不给父母增添烦恼,开展帮父母干家务活,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理解父母的苦衷,回报父母的爱心。正如学生在随笔中写道:老师教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孝敬父母,减轻家庭负担是每个孩子的责任。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不可能出去关心帮助别人,更不可能去热爱人民。事实证明,通过实践,班级中同学间的纠纷明显减少,尤其是学生事后自动的反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克服自我中心,对调节激动、烦燥情绪起到积极作用,学生有了认真完成作业的动机,并且由于反复练习,形成了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形成学习的责任心。从学生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发展趋向。
三.教师的指导与示范对责任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处在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中,教师的世界观、道德情操、品行及生活作风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十分检点,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做出了好的榜样,耳濡目染,学生会自然跟着学。在班级我看到废纸,主动去拾,卫生大扫除时我与同学一同打扫,我发现许多同学也跟着模仿,座位下有纸屑互相推诿减少了。当然,通过几次活动就能在责任意识方面获得飞跃是非常难的,但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能培养出有较强责任意识的学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项目 意义 目标细化要求
1、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2、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3、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4、守时惜时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5、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6、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7、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 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8、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9、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 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第五篇:加强责任意识 担当时代使命
故事一:
一队商人骑着骆驼在沙漠里行走,突然空中传来一个神秘的声音:“抓一把沙砾放在口袋里吧,它会成为金子。”有人听了不屑一顾,根本不信,有人将信将疑,抓了一把放在袋里。有人全信,尽可能地抓了一把又一把沙砾放在大袋里,他们继续上路,没带沙砾的走得很轻松,而带了的走得很沉重。
很多天过去了,他们走出了沙漠,抓了沙砾的人打开口袋欣喜地发现那些粗糙沉重的沙砾都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子。【哲理感悟】
在漫长的人生中,时间、责任就像是地上的沙砾,惟有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将这些普通粗糙的沙砾变成可贵的金子。不紧紧抓住机遇的人、不愿承担责任的人固然轻松潇洒,但他们生命长河会黯淡粗糙,他们始终发不出金子般灿烂光辉。
其实人生最怕一个"混"字!抱着混的心态,看似偷巧、轻松、没压力,然而就是在不知不觉的混中,混没了青春,混尽了精力,混掉了激情,混失了口碑,到头来混得黄粱梦美一场空!
在任何一个企业工作,你不是在为老板打工,你是在为自己的将来打工,给自己累积经验和财富,老板只提供平台让你去展现你的人生价值,展现你的事业机会。
抱怨只会让更多的人看不起你让大家知道你是一个没有用只会说的人。
责任就如行人肩上的行李,也许很沉重,但不能丢掉,因为它是人生路上的必需品。生活要延续,责任也得跟着向前走,它会伴随着我们走完整个人生,其实,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责任,生如夏花般的灿烂是一种更大的责任和追求。
如果说战争年代的莘莘学子们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志为革命四处呼喊,为美好明天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是一种责任,那么,在和平年代,大学生依旧有和平年代的责任和使命: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父母期望的回报,对他人的关怀,对社会的奉献,对时代发展进步的付出„„„
我们认为,责任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将责任定义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人对其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应当承担的职责和履行的义务。而责任意识则是指人们对于所承担和履行的这种职责与义务的自觉认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相互关联的四个层面。
第一,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对自己负责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人只有首先具备自我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将其提升为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第二,对家庭负责的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长期以来享受着父母和长辈的照顾与关爱。
第三,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意识。人是组成社会有机体的细胞。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有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意识,并自觉承担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
第四,对全人类负责的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存
我们就是要成为一个得‘A’的人——aim(志气,目标)、ability(能力)、action(行动)!” 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无所谓,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与现存的世界的联系而产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使命。抗战的年代,人们有救亡图存的使命,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时,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不再是抛头颅,洒热血,当然这绝对不代表没有使命。“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中国共青团的基本纲领。
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从而关心社会,关心他人,渐渐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公司党委中心组组织了学习,其中,责任担当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关于责任的重要论述,把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担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阐明了只有尽责才能圆梦的道理,为责任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为我们敢于担当,尽责履职,共筑中国梦指明了路径,提出了要求。
故事2:你是全力以赴还是尽力而为?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去追赶兔子。
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
再说兔子带伤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
“它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我就没命了呀!”
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它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到处充满危机的年代。
常常问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