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认识及建议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6:4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认识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认识及建议》。

第一篇:浅谈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认识及建议

浅谈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认识

城乡低保工作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经过几年的运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以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较好的解决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系列精神,按照省政府要求,今年在全省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全面解决包括因病、残、年老体弱、缺少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低下、被征地或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导致贫困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提供了保证。

一、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

1.保障制度的建立。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城市里有很大部分企业职工下岗、失业收入减少,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少数人面临生存困难。社会贫困人口的增加,使原有的社会救助体系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我国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经验,93年在上海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成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997年9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充分体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目前,它与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制度并称“三条保障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后一张安全网也是最低一个层次的保障。1999年9月全国所有城市和有建制镇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部建立了这项制度,与此同时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999年10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使这项工作步 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处于建立阶段,由原来的小范围农村特困户低额救助向大范围的差额补助过度。

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的情况,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年的运行,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可以说取得了突破进展,低保对象迅速增加,由1998年84万人增到2004年的2300万人,越来越多的已经存在的贫困人口得到了有效的生活保障,该制度实施以来,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统一组织实施,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工会等各有关部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承担各项工作义务。街道和居委会以及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真正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有的地方采取考虑分类的方式,对不同类别的保障制度成为“懒人的温床”。冠县虽然刚刚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但是做为经济欠发达的冠县,县乡财政资金紧张,且低收入群体数量较大,低保资金落实到位不堪重负,资金是最大的障碍,建议上级出台相关政策,对经济欠发达的县区农村低保金,由省级财政实行统筹,形成以省财政为主渠道的投入和保障的长效机制。同时乡镇基层力量薄弱,特别是乡镇基层民政,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工作条件和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及不相适应。建议由上级制定相关文件,解决基层民政部门由机构办事,由人员办事,有经费办事的问题,健全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在人员配臵上可按人口规模配臵2—3名工作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同时加强乡镇办公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

3、低保金资金来源及发放机制

根据国务院规定,城市低保制度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款专用。从1999年以来,中央财政开始投入低保金帮扶财政困难的地区落实该项制度,以便保障城市贫困居民生活。低保金是低保户的生活金,必须按时足额发放。在资金发放过程中应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向社会公布:包括家庭成员情况、收入情况、保障金额,接受社会监督。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我县城市低保标准低于政策标准。农村低保由于涉及面广,资金更为匮乏,有待省市给予充足的扶持,才能真正地实施这项救助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当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l、编制、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的问题

城乡低保工作是新时期的产物,无论是各级政府为此所投人的资金,还是被保人数都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而承担此项工作的各级民政部门本来就人少事多,面对每年都在成倍增加的工作量,深感力不从心。有的身兼数职,各级民政部门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加之没有建立社区,基层低保工作困难多,压力大,很难集中精力,全身心投人工作。至于负责最基层工作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单位企业和系统的人事工会组织人员,单位效益差报酬、待遇得不到很好解决,流动性大,低保工作只能是谁碰到谁抓,由此而导致的结果是把关不严或不知道如何把关,错、漏、拖现象时有发生。

2、对申请者的从业情况,家庭收人、家庭经济状况等综合情况的评定缺乏科学的依据

目前对申请低保者普遍采取的审核办法是:被保者本人申请,村级村民委员会(企业单位)调查初审,乡镇(主管部门)二次复核和县民政部门审批。单从表面上看,似乎程序完善、把关很严。其实,上级的把关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村级村民委员会(企业单位)的把关,因村级村民委员会(企业单位)是直接与申请人打交道的,可惜农村居民(企业单位)并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标准来衡量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只能采取“孩子哭、娘喂奶” 的办法,公示城乡低保对象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但是由于不涉及其他群众的经济利益都有视而不见的念头,因而,现有被保者的“纯度”还有待进一步核实。由于我县没有社区,城市低保对象按单位系统复核,低保家庭居住分散,复核难度大大增加。

3、保障资金没有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

首先,四级财政配套资金缺乏明确的“出资”比例。即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市级财政、县(市、区)财政各出资多少,按什么比例出资没有明确。加之贫困县财政紧张的原因,常出现一级等一级、下级靠上级的思想,直接影响保障资金的按时到位和被保障人口的数量及其保障标准的确定。其次,由于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和时间、数量上的不确定,因而被保者在领取保费的时间上就没有保证。第三,由于贫困的县贫困面大,地方财力又十分困难,僧多粥少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低保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已保对象补差标准不科学,标准不能及时足额补齐。另外,据调查反映,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人数还将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是下岗职工出中心,困难企业破产,二是低保标准与实际生活标准有较大的差距,需提高标准而新增的人员,三是城市开发建设,农民土地被征用,失去农业生产条件,政府按有关规定将其农转非,加之户籍制度的改革,由农村到城市上户的人数也在与日剧增,这类人员纳入城市化管理后,按城市低保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也应纳入低保范畴,如果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对低保资金的安排没有大幅度的增加,众多应保未保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及时的保障,已保人员的低保金不能按时领取,引发的后果难以预料。四是07年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低保涉及人员更多,情况更复杂,搞不好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资金问题更为突出。

4、低保金是整个家庭应救济的总额,当前在核算申请者从业情况、家庭 收入、家庭经济基础的评定缺乏科学根据,各项显性收入(如工资、奖金、离退休金、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障金)容易确定,但是一些稳定性收入(如其他的就业收入、银行存款及利息收入等)就难以确定有的家庭赡(扶)养系数较高或者有患病、残疾的家庭人员医药费、子女教育费开支巨大,因此出现了个别家庭虽领取了低保金,但生活仍比原来稍差现象,由于低保管理具有动态性,在劳动力流动性非常强的背景下,低保家庭收入变动尤其难以掌握,导致应保未保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农村低保情况差不多,就按居住环境,人员构成,农具的大小确定,计算方法更为麻烦,所以低保金的计算应在诚信的基础上给予补助才更加科学。

5、退出机制反应慢

下岗、失业、疾病等造成的贫困是暂时的,当被保者摆脱困境后,就目前低保工作的运行机制而言,退出机制反应慢是一个普遍现象。此外,因没有一个最长享受时间的限制,容易使被保者产生“进去吃到底”的依赖思想。

6、对被保者的经济收人动态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被保者的收入可能由劳动所得、投资所得、继承所得、救助所得、意外所得等。目前,作为主管城乡低保工作的民政部门,对被保者经济收入上的动态监控几乎等于零。而被保者所在的单位,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也很难做到有效监控,因而被保者的“退保”,靠被保者主动申请困难重重,只能通过民政部门入户复核退保。

三、进一步做好低保工作的思考及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1、健全低保工作机制,加大低保工作力度

低保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从发展趋势看,这项工作将长期存在,随着我国社会 保障体系改革深化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优胜劣汰,进入低保范围的人员还会剧增。因此,必须做到切实保证低保工作的人员和经费。一是应从实际出发,为建立低保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安排必需的工作经费,以保障低保工作的正常进行。二是应加快社区建设,创造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落实生活待遇。从低保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凡是健全了社区和工会组织的,由社区和企业工会共同把关的,低保工作就落实得好一些,群众与政府的矛盾也就少一些。为了使社区在今后的低保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社区应设立济工作站,保证社区有人做事,有条件做好事,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落到实处,建议上级编制部门对城乡低保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作统一规定,从上到下理顺低保工作体系。

2、对被保者的经济收人、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要投资搭建具有数字、信息化处理能力的城乡低保网络平台,对低保者的家庭、人口、收人、就业等实时信息实施动态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入保”、“退保”和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弊端,用信息化、自动化解决目前人少事多等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应建立低保对象收入动态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3、实行低保资金预期拨付制度

为了确保低保金每月按时、足额发放,中央、省,市级专项资金,以及县的配套资金应采取预期拨付、年终结算的制度。因为,在本年度,严格地说城乡居民的最低消费水平也是一个动态变数。如果不采取预期拨付,就很难保证低保标准和发放时间的足额、按时到位。

4、不断增加低保资金的投人力度

近年来,中央、省级财政对低保资金的投人力度逐年增大。相对而言随着低保对象的增加贫困县财政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建议省市应加大对贫困 地区的低保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像我县财政赤字近两亿元,全竭尽全力也只能承担200万元的资金,2005年资金缺口200多万元,想承担也根本无力解决,应加大上级对低保资金的补助是增加低保覆盖面和提高被保者标准的关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政府一项法定义务,资金来源于各级财政,在政府财政收入困难有限情况下,为保证资金真正到位,应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提倡社会互助,慈善赈济之举,减轻政府负担。

5、细分被保者,实行标准多样化

目前的城市低保基本实行的是同一城市统一标准政策。然而,被保者的实际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般而言不同年龄段的最低基本生活所需费用是不相同的,低保标准应当考虑儿童和学生的教育费用、老年人的大病医疗等因素。按照情况不同实行分类施保,按不同类别给予不同的救助金额,真正做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

最低生活保障毕竟是最后一道安全网,仅仅经过层层救助还处于特困阶段的贫困居民起“兜底”作用作为“输血式”救助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低保制度的实施应以其他社会保障方式为前提,同时辅以必要的配套措施。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并不愿意依赖保障金生存,因此必须实施再就业工程,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立足开发式扶贫。

(冠县低保办 丰向明)

第二篇:北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

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 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乡低保)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北京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等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城乡低保标准

(一)本市实施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主要考虑居民所必需的基本生活需要,按照本市上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一定比例确定,并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价变动和居民消费支出等情况适时调整。

(二)城乡低保标准的确定和调整,每年由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统计等相关部门研究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民政局向社会公布。

二、城乡低保范围

(一)本市户籍居民组成的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且符合本市城乡低保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纳入城乡低保范围。

非本市户籍居民与本市户籍居民结婚组成的家庭中,非本市户籍居民须持有本市居住证,且符合本市城乡低保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规定的,也可纳入本市城乡低保范围。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市户籍人员,参照城乡低保待遇给予保障:

1.由民政部门管理、按国家有关政策享受政府定期定量救济的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因公(病)致残返城知青,原国民党起义投诚及宽释、特赦人员,生活困难的“老归侨”及其他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

2.低收入家庭中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听力、语言、视力、肢体残疾人和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以下简称“重度残疾人”);

3.符合本市城乡低保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依靠兄弟姐妹或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扶养或抚养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

(三)下列人员不属于城乡低保范围: 1.外地来京就读的在校学生;

2通过离婚、赠予、转让等方式放弃自己应得财产,或者放弃法定应得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和其他合法资产及收入,造成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

3.采取其他规避法律(法规)行为,造成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

(四)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家庭中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或者扶养关系的人员。主要包括下列人员:

1.配偶;

2.父母和未成年子女;

3.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4.与父母同一户籍的未婚子女;

5.父母双亡且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未成年或者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

6.民政部门根据本条原则和有关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

(五)下列人员不计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1.现役军人中的义务兵;

2.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宗教教职人员;

3.人民法院宣告失踪人员;

4.在看守所羁押和监狱内服刑的人员;

5.民政部门根据本条原则和有关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

(六)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包括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具体认定条件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执行。

三、城乡低保资金

按照市人民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规定,实施城乡低保制度所需资金由各区财政负责落实,列入区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专账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

(一)各级民政部门将用款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经审核后列入财政预算,并于年终根据实际支出情况编制决算。

区民政局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保障对象增加、保障标准调整等因素需调整城乡低保资金预算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商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办理。

(二)区财政部门按审核后的用款计划,提前做出预算,纳入专账管理,按时拨付,确保低保资金足额支付到位。同时,加强对保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严禁挤占、挪用,保证合理、有效使用。

四、申请

(一)申请城乡低保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家庭成员行动不便、读写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个人代为提交申请。

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个人代为提交申请的,需提供申请人书面委托书。

(二)申请城乡低保的家庭,应当填写•社会救助申请(定期核查)表及授权书‣(见附件1),如实申报家庭经济状况,并委托民政部门代为对其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进行核查。

(三)申请人应提交的相关材料包括: 1.•社会救助申请(定期核查)表及授权书‣; 2.本人和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原件; 3.收入证明,主要包括(以下材料通过信息核对无法获得的,需申请人提供):

(1)在职人员需提供由单位出具的•在职人员收入调查确认表‣(见附件2),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无工作单位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及在村务农人员提供收入凭证;有集体分 红的,应当提供分红单位出具的相关凭证(单位出具凭证的,需提供单位社会信用代码);

(2)有出租房产、转租、出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等收入的,应当提供相应合同或协议;

(3)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人员需提供领取经济补偿凭证;

(4)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的收入凭证;(5)家庭成员银行入账凭证;(6)其他相关收入的凭证。

5.相关证明材料,主要包括(以下材料通过信息核对无法获得的,需申请人提供):

(1)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人员,需提供未就业原由相关凭证;

(2)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需提供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出具的劳动能力鉴定报告;

核实劳动能力过程中发生异议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区民政部门委托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申请人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罹患重大疾病人员需提供申请前6个月本市二级及以上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

(4)结婚证原件;

(5)解除婚姻关系的需提供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等解除婚姻关系凭证;

(6)在校就读的家庭成员需提供学生证等有效证件;(7)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的身份证和户口本。6.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申请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单独提出申请: 1.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的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

2.已结婚成家,因离婚、丧偶或无住房等原因无法分户与父母共同生活的人员;

3.民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人员。

(五)申请人或者家庭成员的户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按以下方式办理:

1.家庭成员户籍在同一区的,申请人可向家庭任一成员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2.家庭成员户籍不在同一个区的,应将户籍迁移到同一区后再提出申请。因特殊原因无法迁移的,应当按下列程序办理:

(1)在任一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居住的,应当向该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户籍不在申请地的其他家庭成员,应配合提供相关材料。

(2)未在任一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居住的,应当向多数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户籍不在申请地的其他家庭成员,应配合提供相关材料。

(六)申请低保家庭相关人员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书面声明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并签字确认; 2.履行委托民政部门代为核查其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配合核对机构依法开展调查工作;

3.承诺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完整,并承担因提供虚假信息引发的相关法律责任;

4.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状况发生变化时,须主动申报;

5.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人员应当积极求职就业;其中,登记失业人员应当按照本市就业失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履行相关义务;

(七)申请人因个人原因撤销低保申请的,应提交书面申请。

申请人撤销低保申请有困难的,可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个人代为提交撤销低保的申请。

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个人代为提交撤销低保申请的,需提供申请人书面委托书。

五、受理

(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审核城乡低保申请的责任主体,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承担城乡低保的事务性工作。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对申请人或其代理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备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备的,应当填写•社会救助申请(定期核查)材料补正通知书‣(见附件3),书面告知申请人或其代理人补齐所有规定材料。

(三)参与社会救助受理、审核、审批的各级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以及上述人员的近亲属申请低保时应当如实申明。

对已受理的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的低保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进行单独登记。

近亲属关系的确定参照•北京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享受社会救助备案工作办法(试行)‣执行。

六、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城乡低保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村(居)民委员会的协助下,组织村(社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对申请人家庭实际生活状况逐户开展调查核实。每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二)调查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状况可采取以下方式:

1.信息核对。区民政局根据申请城乡低保家庭的授权,委托北京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立即开展核对工作。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应根据•北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对申请低保家庭的收入状况和财产状况进行核对并出具核对报告,同时将核对报告反馈至区民政局核对中心,由区民政局核对中心下发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对报告为审核认定城乡低保对象提供依据。2.入户调查。调查人员到申请人家中了解其家庭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和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根据申请人声明的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了解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填写•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入户调查表‣(见附件4)。

3.邻里访问。调查人员到申请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或社区走访了解其家庭收入、财产和实际生活状况。

4.信函索证。调查人员以信函方式向相关单位和部门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5.其他调查方式。

(三)经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不符合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不符合条件事先告知书‣(见附件5)送达申请人。申请人对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提出复核申请。

七、民主评议

(一)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束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在村(居)民委员会的协助下,以村(居)为单位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进行民主评议。

(二)民主评议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村(居)党组织和村(居)委会成员、熟悉村(居)民情况的党员代表、村(居)民代表等参加。组织民主评议时总参评人数应为奇数,不少于9人;其中,村(居)民代表人数不得少于参加评议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有条件的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委托第三方成立城乡低保评议小组,适当引入第三方人员共同参加民主评议,推荐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第三方人员担任组长主持评议;区民政部门可以派人参加民主评议。

(三)民主评议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1.宣讲政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宣讲城乡低保资格条件、发放原则和动态管理等政策规定,宣布评议规则和会议纪律。

2.介绍情况。入户调查人员陈述家庭基本情况,介绍申请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状况调查情况。

3.现场评议。参加民主评议的人员对申请人家庭个人申报情况及入户调查情况的客观性、真实性进行评价。

4.形成结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根据现场评议情况,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性作出结论。

5.签字确认。民主评议应当按照•民主评议会议记录表‣(见附件6)内容逐项详细记录。所有参加评议人员应当签字确认申请人家庭个人申报情况及入户调查情况是否属实。

(四)民主评议应按规定程序逐户进行,评议期间申请人家庭成员应回避。•民主评议会议记录表‣应作为低保档案要件之一,与低保档案一起妥善管理。

(五)对民主评议争议较大的城乡低保申请,乡镇人民 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必要时,可由区民政部门组织进行。

八、审核审批

(一)民主评议结束当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根据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和民主评议结果,填写•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审批表‣(见附件7),并及时在村(居)民委员会固定的村(居)务公开栏公示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和民主评议结果。公示期为5天。

对公示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并根据调查情况重新进行公示。

(二)公示结束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将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民主评议情况和•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审批表‣等相关材料报送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低保审核的行政主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个工作日内,对材料进行审查并对是否给予城乡低保提出建议意见,完成审核工作,并将材料上报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三)区民政局是城乡低保审批的责任主体。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在6个工作日内全面审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相关材料和审核意见(含民主评议结果),拟批准给予城乡低保的,应核实拟保障金额,同时按照不低于新申请家庭30%的比例入户抽查。对单独登记的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的低保申请,以及有疑问、投诉举报或者其他需要重点调查的城乡低保申请,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全部入户调查。

(四)入户抽查结束后,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在提出审批意见。拟批准给予城乡低保的,应当同时确定保障金额,填写•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审批表‣,并加盖“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审批专用章”。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送达•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批准决定书‣(见附件8),书面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应享受的救助待遇。对于批准给予城乡低保的家庭,由区民政局为其发放•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并从批准当月起发放低保金。

对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在做出审批决定3个工作日内,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送达•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不予批准决定书‣(见附件9)。

(五)区民政局负责城乡低保审批的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批准的城乡低保家庭情况,通过本区信息公开网或村(居)民委员会固定的村(居)务公开栏等进行长期公布。公布内容包括持证人姓名、保障人口、家庭月保障金额等。

(六)有条件的地方,区民政局可以邀请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派人 参与城乡低保审批,对申请家庭是否符合城乡低保条件提出审批意见。不得将不经过调查核实的任何群体或者个人直接批准为城乡低保对象。

九、城乡低保待遇及发放

(一)家庭保障金额应当按照核定的申请人家庭月人均收入与本市城乡低保标准的差额乘以共同生活的保障人口数计算。

(二)批准给予城乡低保的家庭,区分下列不同情况确定保障金额。

1.对有一定收入的城乡低保家庭,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的差额,按月发给低保金。

2.下列人员按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的全额确定保障金额:

(1)由民政部门管理、按国家有关政策享受政府定期定量救济的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因公(病)致残返城知青,原国民党起义投诚及宽释、特赦人员,生活困难的“老归侨”等特殊救济对象;

(2)按国家有关政策享受政府定期抚恤补助、民政部门管理的优抚孤老烈属等特殊优抚对象困难户;

(3)重度残疾人;

(4)其他特殊生活困难人员。

(三)下列特殊困难人员在已确定保障金额的基础上增发低保金: 1.罹患重大疾病人员、重度残疾人,按照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的35%增发低保金;

2.由民政部门管理、按国家有关政策享受政府定期定量救济的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因公(病)致残返城知青,原国民党起义投诚及宽释、特赦人员,生活困难的“老归侨”等传统民政救济对象以及经户籍所在地区政府侨务部门认定的归国华侨和侨眷,6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16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和16周岁以上全日制在校学生,60周岁以下达到退休年龄人员,以及完全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按照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的25%增发低保金。

上述人员同时符合两种上浮条件的,按标准高的执行。

(四)城乡低保人员就业后应主动申报,符合条件的可享受6个月的救助渐退。城乡低保人员在享受就业奖励后,家庭月人均收入仍高于城乡低保标准的可继续按月享受低保金,具体标准为:前三个月按其家庭原享受低保金的100%发放,后三个月按50%发放。

(五)城乡低保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等代理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城乡低保家庭成员的账户,于次月10日前完成发放工作。确因特殊情况无法社会化发放的,由持证人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定工作人员代发现金。

区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代为保管城乡低保家庭成员的存折、银行卡。

(六)批准给予城乡低保的家庭和个人,区分下列不同情况给予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

1.城乡低保家庭,可申请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采暖救助等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

2.城乡低收入家庭中重度残疾人,不给予以低保家庭为单位的专项救助;

3.符合本市城乡低保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依靠兄弟姐妹或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扶养或抚养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不给予以家庭为单位的专项救助。

十、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

(一)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高于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且符合城乡低保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本市户籍居民组成的家庭,可被民政部门认定为城乡低收入家庭。

非本市户籍居民与本市户籍居民结婚组成的家庭中,非本市户籍居民须持有本市居住证,且符合本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和城乡低保财产状况规定的,也可认定为城乡低收入家庭。

(二)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申请和审批程序按照城乡低保的有关规定执行。•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批准决定书‣、•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不予批准决定书‣见附件10、11。

(三)城乡低收入家庭可凭民政部门核发的•北京市城乡低收入家庭救助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申请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和临时救 助等有关社会救助。

对城乡低收入家庭中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含年满16周岁后仍在校接受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教育的子女)按照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的25%发放生活补贴。

十一、动态管理

(一)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区民政局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以及家庭收入来源等情况对其实行分类管理、定期核查。

1.由民政部门管理、按国家有关政策享受政府定期定量救济的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因公(病)致残返城知青,原国民党起义投诚及宽释、特赦人员,生活困难的“老归侨”等传统民政救济对象,只需适时掌握其身体健康状况,不必核查其经济状况。

2.对于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相对稳定的家庭,可每年核查一次。

3.对于收入来源不固定或不易确定,以及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家庭,应加强核查,每半年至少核查一次,必要时可根据信息核对的预警情况随时进行核查。

(三)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人员,已经享受城乡低保待遇和低收入家庭救助待遇的,应当积极求职就业,及时汇报就业状况。

(四)登记失业人员(有怀孕、哺乳期、长期照护失能失智或重度残疾的家庭成员、单亲抚养学前儿童等情形的除外)按下列情形处理:

1.终止就业要求或无正当理由连续3次拒绝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或拒绝接受介绍的与其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等相适应的工作,并被人保部门注销失业登记且未提供求职凭证的,民政部门应当停发其本人低保金。

2.连续6个月未与登记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关机构联系且被人保部门注销失业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停发其本人的低保金。

(五)对低保、低收入家庭进行定期核查时应首先进行信息核对,必要时由区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采取入户调查、信函索证等方式进行复核和重新组织民主评议。家庭成员有增加的,新增加的成员应履行委托对其进行经济状况核查的手续。定期核查时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员应主动配合,自下发•社会救助核查材料提交通知书‣(附件12)之日起15日内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逾期不提供者取消其家庭相应救助身份及待遇。

(六)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根据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员及经济状况变化情况,为其办理低保金或生活补贴停发、减发或者增发手续,对不再符合城乡低保或低收入家庭认定条件的,要及时办理城乡低保或低收入家庭救助终止手续,并填写•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终止或变更审批表‣(见附件13)或•北京市 低收入家庭认定终止或变更审批表‣(见附件14)。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业务审核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上报区民政局审批。

(七)区民政局负责社会救助审批的行政主管部门在做出终止或变更审批决定后,填写•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终止或变更审批表‣或•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终止或变更审批表‣,与原始档案一同存档。

(八)对于不符合条件而被终止待遇的家庭,区民政局应当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送达•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终止决定书‣(见附件15)或•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终止决定书‣(见附件16)。

(九)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员户籍迁移时,应及时办理迁移手续。

1.本区内迁移的,由区民政局出具迁移证明并办理相关手续。•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迁移证明‣、•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迁移证明‣见附件17、18。

2.市内跨区迁移的,由迁出地的区民政局为其出具迁移证明,将迁移对象的档案材料和有关情况介绍等封装在档案袋内,交其本人到迁入地的区民政局办理迁移手续。

3.迁入地的区民政部门应及时为迁移对象办理迁移手续,并给予相应的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

4.迁出本市的由其所在区民政局办理注销手续。5.民政部门办理迁移手续时,应在迁移证明上注明办理时限(有效期30天),逾期未办者需重新申请。6.因特殊原因暂时不能办理户籍迁移手续的,由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长期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协助户籍所在地管理部门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十)区民政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规范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具有同等效力。

(十一)本实施细则涉及的文书送达时须有•送达回证‣(见附件19)。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十二、村(居)民委员会职责

(一)协助民政部门做好救助对象发现报告工作。

(二)协助民政部门做好救助申请审核审批工作。

(三)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动态管理工作。

(四)协助民政部门做好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有关工作。

(五)协助民政部门做好救助政策宣传工作。

十三、监督管理

(一)市民政局是本市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市财政、卫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等部门分工负责,统筹做好医疗、教育、住房等其他社会救助政策以及促进就业政策的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研究解决社会救助申请 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信息共享问题,督导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做好与落实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

(二)市、区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的监督检查,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

(三)市、区财政部门应制定完善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资金管理制度,定期督促、检查各区城乡低保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

(四)各级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可以查阅、记录、复制相关资料,询问有关单位、个人,要求其对相关情况作出说明,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个人应当如实提供。相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当为困难人员出具真实、准确、有效的救助申请证明材料,并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五)市民政局应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拓展信息公开方式,逐步实现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网上信息同步公开。

(六)区民政局应在每月月初,将本行政区域内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享受保障情况在本区信息公开网站或其居住地村(居)委员会固定的村(居)务公开栏长期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低保信息公开范围包括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持证人姓名、保障人口、家庭月保障金额、所在区和乡镇(街道)名称。低收入家庭信息公开范围包北京市括城乡低收入家庭持证人姓名、保障人口、享受救助情况、所 在区和乡镇(街道)名称。公开期限为自批准享受保障之日起,至终止保障之日止。

(七)民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及其经办人员对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除按照规定应当公示的信息外,应当予以保密。

(八)区民政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北京市社会救助工作信访和投诉举报核查办法‣相关规定,公开咨询和监督电话,健全完善举报核查制度,对接到的实名举报,应当逐一调查并及时反馈核查结果。

(九)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或者人员,对民政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十四、问责处罚

(一)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1.对符合申请条件的救助申请不予受理的; 2.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不予批准的; 3.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予以批准的; 4.未按照规定程序对救助申请进行审核、审批、公示的; 5.泄露在工作中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造成后果的; 6.丢失、篡改接受救助款物、服务记录等数据的; 7.不按照规定及时核实处理有关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 的信访和举报投诉的;

8.不按照规定发放低保金、物资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 9.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二)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截留、挤占、挪用、私分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的,由有关部门责令追回;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三)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资金、物资或者服务的,以及在享受救助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救助的,由区民政部门决定停止救助,责令退回非法获取的救助资金、物资,并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处罚或处非法获取救助款额或者物资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四)强化责任追究,要多部门合作,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处力度,对提供虚假信息和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单位及个人,纳入北京市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黑名单”,并将该诚信“黑名单”提供给自诉承诺人所在单位、村(社区)以及工商登记、银行、保险等社会系统和其上级主管部门。所涉的党员、干部,按管理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和纪委监察部门,根据规定予以处理。

(五)不符合条件强行索要救助待遇,威胁、侮辱、打骂工作人员,扰乱工作秩序,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 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六)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构成犯罪的,按照本市关于行刑衔接的有关规定移送或及时转入刑事案件处理程序,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五、解释和其他

(一)区民政局应根据本实施细则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并上报市民政局备案。

(二)本实施细则由北京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三)本实施细则自 年 月 日起正式实施。•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京民救发„2000‟516号)、•关于印发<北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京民救发„2002‟165号)、•关于规范和统筹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京民救发„2008‟546号)、•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京民救发„2009‟443号)、•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民社救发„2014‟182号)、•关于规范和统筹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类救助制度的通知‣(京民社救发„2014‟484号)同时废止。原政策规定与本实施细则不一致的,以本实施细则为准。

附件:1.社会救助申请(定期核查)表及授权书

2.在职人员收入调查确认表

3.社会救助申请(定期核查)材料补正通知书 4.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入户调查表

5.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不符合条件事先告知书 6.民主评议会议记录表

7.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审批表

8.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批准决定书 9.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不予批准决定书 10.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批准决定书 11.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不予批准决定书 12.社会救助核查材料提交通知书

13.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终止或变更审批表

14.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终止或变更审批表 15.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终止决定书 16.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终止决定书

17.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迁移证明 18.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迁移证明 19.送达回证

第三篇:南海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南海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实行差额救助的生活救济制度。

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的对象:

具有我区常住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村(居)民。主要有以下两类人员:

(一)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者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是没有赡养,抚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俗称“三无”人员);

(二)尚有一定收入的城乡居民,其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二、我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补助方式

(一)我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350元/人·月(孤儿、“三无人员”救助金额是600元/人·月,临界重残对象是150元/人·月)

(二)我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救助。

三、申请低保救济需提交的材料

1.《佛山市南海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审批表》(各级审核部门盖章、并签署意见);

2.《佛山市南海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报告》(申请书内容必须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包括直系亲属、监护人、抚(赡养)养人等;孤儿、孤寡、独居等情况必须注明;家庭经济状况;申请低保救济原因等;申请人签名);

3.申请人及家庭成员身份证、户口薄复印件(村(居)委会盖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核对人签名);

4.《申请家庭经济收入申报表》及《收入状况证明》;

5.《佛山市南海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申请家庭情况公示》 6.《佛山市南海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申请家庭 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调查报告》(经济收入核查小组全体人员签名并签署意见,各级审核单位盖章); 7.《佛山市南海区城乡低收入特困对象就业跟踪服务卡》复印件 8.残疾、重病等其他情况的,必须附有关证明材料; 9.银行存款查询委托书 10.农行银行活期存折复印件

★ 临界重残纳入低保的,审批表填写《佛山市南海区临界低保家庭重残对象纳入低保审批表》

四、分类救助

分类救助是按照城乡特困人员致贫原因、身体状况、劳动能力、困难程度和自救能力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救助标准,实施分类救助。

对下列人员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时,按一定比例上浮救助标准:

1.对未纳入城市“三无”及农村五保的城乡孤寡低保对象,按区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增发10%的救助金;

2.对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残疾类别为一、二级人员,按区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增发10%的救助金;

3.对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经劳动部门或有资质的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证明完全丧失或绝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及患有恶性肿瘤、尿毒症、白血病、爱滋病等严重疾病且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家庭成员,按区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增发20%的救助金;

4.对丧偶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或在读子女,按区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增发10%的救助金;

5.对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哺乳期限为一年),按区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增发20%的救助金;

6.对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无退休金收入的老年人,按区标准每人每月增发10%的救助金;

低保对象同时符合以上多种条件的,只按其中最高一项给予补助。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

发布时间: 2008-11-18 发布单位:信息部

1、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及限制条件 凡属本市户籍人口,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户口所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都可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但是申请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批准救济:

1、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家庭生活水平的;

2、家庭有非生活必需的高档消费品、有超出家庭人员居住面积需要并用于牟利的房产或其他不动产的;

3、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或参加劳动的;

4、违反《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未采取补救措施的。

2、各区城乡居民低保标准

禅城区

310元/人.月 南海区

320元/人.月 顺德区

300元/人.月 三水区

230元/人.月 高明区

200元/人.月

3、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计算办法

1、各类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各类劳动收入;

2、继承、接受赠与以及利息、红利、有价证券等收入;

3、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养老金、赡养费、抚养费等;

4、其他应计入的家庭收入;

5、家庭收入不稳定时,按申请时前6个月收入的平均数计算;家庭收入属一次性收入时,将其分摊到6个月计算。

4、保障金的申请和审批

1、申请:保障对象申请保障金,由申请者户主向户籍所在地居(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报《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一式三份),并出具单位及家庭收入等有关证明材料。

2、审批:居(村)委会应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请者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签署意见后将申请者有关材料和调查情况上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审核。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在10内对申请者家庭情况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报送所在地县民政部门审批。区民政部门应在10日内对申请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并确定救济数额后,下发《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以下简称《领取证》),按月将低保金存入救济对象银行帐户。

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5、低保金的发放

经批准可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家庭,凭银行存折到指定银行领取救济金。居(村)委会应及时将批准的保障对象名单、保障金额等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6、咨询电话

佛山市民政局:83330239 禅城区民政局:88017102 南海区民政局:86330353 顺德区民政局:22831123 高明区民政局:88681562 三水区民政局:87736566

第四篇: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潞西市广泛开展2009年春节慰问活动

潞西市委、市政府对做好2009年春节期间驻军部队和困难群众的慰问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安排。要求各级部门认真细致地做好摸底排查工作,并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节日走访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送到困难群众手中,确保全市各族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1月19日,由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班子领导带队,市委办、政府办、人大办、政协办、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劳动局、民政局、教育局、工会、残联、统战等部门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慰问组,对驻潞西的部队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农场、学校、企业的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由市长蔡四宏带队的慰问组深入到77332部队机关及新兵营、武警边防支队、武警德宏支队、消防支队进行了走访慰问,慰问组每到一处都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受到了官兵们的热烈欢迎。座谈会上各部队领导纷纷表示只要潞西人民需要,驻地官兵将全力支持和配合。当部队提到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蔡市长表示将竭尽全力帮助解决,军地双方的情谊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进一步加深。

在省、州慰问组和市直各部门单独走访慰问的基础上,市慰问组又集中走访了驻军部队及站(所)连队17个单位,并深入10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两个农场,走访慰问了农村受灾户、困难户80户、城市低保户90户、敬老院3所、困难老党员11人、困难职工74人、1

困难残疾人15人、台胞、台属3人,发放慰问金12万元,慰问品850份,慰问信1900份,共计支出慰问经费23万元。

今年的春节慰问活动与往年相比,充分体现了高效和节俭。两天的慰问时间压缩为一天,安排得紧凑而有序,慰问活动做到了轻车简从,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开支。慰问活动的广泛开展,增进了军政军民的鱼水情谊,确保全市各族人民过上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第五篇: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低保审核审批

低保审核条件: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基本要件);

三类人员: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的居民(全额发放);

②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失业救济期)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③在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各地民政部门自行确定。原则:既保障基本生活,又有利于克服依赖思想。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本市城镇常住户口的非农业居民家庭

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的;

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但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扶养能力的;

③领取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期)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④在职在岗人(下岗)人员领取工资(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领取离退休就(养老保险金)、退休人员领取基本生活费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⑤居民家庭成员中属法定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者(除在校学生),均按其劳动实际收入(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其收入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⑥特殊救济对象;

家庭收入构成:①各类工资、奖金、补贴、其他劳动收入;

②继承、接受赠与、利息、红利、特许权收入;

③养老金、赡养费、扶养费、扶养费、失业救济金、保险金;

④其他合法收入;

申请:以书面形式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并据实填报家庭收入及有关情况,提供有关材料证明。有关单位要据实为申请人出具证明。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本市农业常住户口的居民:

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的;

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但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扶养能力的;

③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④特殊救济对象;

农民家庭纯收入构成:①各类种植业收入;

②各类养殖业收入;

③各类劳务收入;

④养老金、退休费;

⑤赡养费、扶养费、扶养费;

⑥其他合法收入;

注:享受特殊待遇的优抚对象,其抚恤金等不计入家庭纯收入。

申请:由户主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在限期内评议、调查,核实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

保障金审批

1、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收到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后,在限期内派人(委托申请人户籍地居委会、村委会)对申请人家庭人均收入及有关情况进行核查,提出意见上报区、县民政局。

2、区、县民政在限期内审查批准,不予批准者应书面通知申请人,病说明理由。

3、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数额由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与申请人家庭月收入(农村为年人均收入)差额计算确定。注:特殊救济对象保障标准从优。

最低生活保障金自作出批准决定之日的当月起计发。

4、经批准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保障对象家庭的需要发给现金或实物。

5、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发生变化的,应主动向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6、保障对象迁移变更户籍,区、县民政局和街道办事处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办理最低生活保障金关系转移手续。

下载浅谈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认识及建议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认识及建议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读

    2018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读 最低生活保障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是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基础性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惠民生、解民......

    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细则

    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规范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称低保)工作,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规定和《南京市城乡居民......

    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

    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 实践与思考 马田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邝良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一环,是保障民生、发展民生的基础,是社会和......

    安徽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

    《安徽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以下简称低保档案)管理,维护低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充分发挥低保档案在居民......

    淄博市加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力度

    淄博市加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力度今年以来,淄博市各级不断加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力度,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提高和改善了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一是城市低保打破全......

    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

    【发布单位】本溪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本政办发〔2009〕20号 【发布日期】2009-02-25 【生效日期】2009-02-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本溪市......

    安徽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社字〔2011〕28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以下简称城乡低保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资金筹集......

    2016年全省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 - 辽宁省民政厅

    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落实省政府加强民生保障的决策部署,确保城乡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