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23:4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80202

【发布文号】津政发[1997]92号 【发布日期】1997-12-16 【生效日期】1998-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

发布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通知

(津政发[1997]92号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六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予以发布,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职位本市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本市城乡居民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条 第三条 最低生活保障应当遵循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最低生活保障与法定赡养、扶养、抚养相结合,以及促进保障对象自立的原则。

第四条 第四条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城乡有别、地区有别的原则,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进行调查研究拟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条 第五条 市民政局主管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区、县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日常工作;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在区、县民政部门指导下,负责本辖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 第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根据自己的业务管理范围对保障对象实施减、免费用等照顾。

第二章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七条 第七条 职工所在单位负责发放职工的工资或我市规定的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所在单位负责发放离退休金(养老金)或我市规定的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发放我市规定的失业职工失业救济金;社会保险公司负责发放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金。

各级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有关单位保障的基础上,对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实施生活保障。

第八条 第八条 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的非农业居民家庭,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所拥有的财产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下的,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

(一)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的;

(二)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虽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但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抚养能力的;

(三)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四)在职在岗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离退休人员领取离退休金(养老保险金)或退休人员领取基本生活费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五)居民家庭成员中属法定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者,除在校学生外,均按其劳动实际收入或我市确定的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其收入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六)原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

第九条 第九条 失业、待业和下岗人员对经劳动部门介绍和推荐的职业,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不能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十条 第十条 居民家庭收入,由下列部分构成:

(一)各类工资、奖金、补贴和其他劳动收入;

(二)继承、接受赠与、利息、红利、特许权收入;

(三)养老金、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失业救济金、保险金;

(四)其他合法收入。

根据国家规定享受特殊待遇的优抚对象等人员,其抚恤金等不计入家庭收入。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居民家庭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需要获得人民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可以书面形式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并据实填报家庭收入及有关情况,同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要据实为申请人出具证明。

第三章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具有本市农业常住户口的农民家庭,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一)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的;

(二)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虽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但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抚养能力的;

(三)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四)原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农民家庭纯收入,由下列部分构成:

(一)各类种植业收入;

(二)各类养殖业收入;

(三)各种劳务收入;

(四)养老金、退休费;

(五)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

(六)其他合法收入。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待遇的优抚对象等人员,其抚恤金等不计入家庭收入。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本着鼓励保障对象勤奋劳动、自立、自强的原则,对家庭中属法定劳动年龄且有劳动能力者(在校学生除外),而不积极从事劳动的,要按当地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计入其家庭收入。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由户主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在限期内评议、调查,核实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

第四章 保障金审批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收到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后,应在限期内,及时派人或委托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居委会、村委会对申请人家庭人均收入及有关情况进行核查,提出意见上报区、县民政局。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区、县民政局在限期内审查批准,不予批准者亦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数额由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申请人家庭月人均收入(农村为年人均纯收入)差额计算确定。

原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保障标准从优。

最低生活保障金自作出批准决定之日的当月起计发。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经批准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由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保障对象家庭的需要发给现金或实物。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发生变化的,应主动向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经常对保障对象家庭收入、人员增减和生活水平进行审核,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金额或停止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保障对象应接受审核,如实反映情况。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保障对象迁移变更户籍,区、县民政局和街道办事处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办理最低生活保障金关系转移手续。

第五章 资金保障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城镇新增加的保障对象经费和原救济对象提高部分的经费,由市财政和区、县财政按各50%的比例承担;原救济对象的原救济经费仍由原财政渠道解决。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由区、县财政和乡、镇财政及乡、镇、村集体经济共同分担,分担比例由区、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向同级民政部门提供此项工作必要的工作经费。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列入财政年度预决算,加强资金管理。各级民政部门对政府财政拨付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专帐管理,专款专用。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各级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建立的救助基金、扶贫基金等均由各级民政部门管理和使用。

民政部门要对民间社会慈善组织从事的社会救助活动加强指导。

第六章 职责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对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监督;人民群众对从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部门、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施监督。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从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部门和人员要恪尽职守,坚持公开、平等、民主的原则,做到保障对象、保障资金和保障标准三公开。如有下列行为之一并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其所在部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擅自提高或降低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金数额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款、物的;

(三)玩忽职守,影响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正常开展的。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对采用虚报数字、隐瞒实情、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冒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款、物的,以及在接受最低生活保障金期间家庭成员就业、收入等情况发生变化而不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继续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款、物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追回其不应得的部分,并进行批评教育。

对出具伪证单位追究单位领导者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通报批评。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应依据城乡人民年人均收入水平、年人均生活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并视政府财力,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综合研究拟定,经人民政府批准后,于当年7月1日公布。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并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低保审核审批

低保审核条件: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基本要件);

三类人员: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的居民(全额发放);

②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失业救济期)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③在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各地民政部门自行确定。原则:既保障基本生活,又有利于克服依赖思想。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本市城镇常住户口的非农业居民家庭

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的;

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但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扶养能力的;

③领取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期)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④在职在岗人(下岗)人员领取工资(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领取离退休就(养老保险金)、退休人员领取基本生活费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⑤居民家庭成员中属法定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者(除在校学生),均按其劳动实际收入(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其收入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⑥特殊救济对象;

家庭收入构成:①各类工资、奖金、补贴、其他劳动收入;

②继承、接受赠与、利息、红利、特许权收入;

③养老金、赡养费、扶养费、扶养费、失业救济金、保险金;

④其他合法收入;

申请:以书面形式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并据实填报家庭收入及有关情况,提供有关材料证明。有关单位要据实为申请人出具证明。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本市农业常住户口的居民:

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的;

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但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扶养能力的;

③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④特殊救济对象;

农民家庭纯收入构成:①各类种植业收入;

②各类养殖业收入;

③各类劳务收入;

④养老金、退休费;

⑤赡养费、扶养费、扶养费;

⑥其他合法收入;

注:享受特殊待遇的优抚对象,其抚恤金等不计入家庭纯收入。

申请:由户主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在限期内评议、调查,核实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

保障金审批

1、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收到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后,在限期内派人(委托申请人户籍地居委会、村委会)对申请人家庭人均收入及有关情况进行核查,提出意见上报区、县民政局。

2、区、县民政在限期内审查批准,不予批准者应书面通知申请人,病说明理由。

3、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数额由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与申请人家庭月收入(农村为年人均收入)差额计算确定。注:特殊救济对象保障标准从优。

最低生活保障金自作出批准决定之日的当月起计发。

4、经批准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保障对象家庭的需要发给现金或实物。

5、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发生变化的,应主动向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6、保障对象迁移变更户籍,区、县民政局和街道办事处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办理最低生活保障金关系转移手续。

第三篇:北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

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 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乡低保)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北京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等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城乡低保标准

(一)本市实施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主要考虑居民所必需的基本生活需要,按照本市上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一定比例确定,并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价变动和居民消费支出等情况适时调整。

(二)城乡低保标准的确定和调整,每年由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统计等相关部门研究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民政局向社会公布。

二、城乡低保范围

(一)本市户籍居民组成的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且符合本市城乡低保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纳入城乡低保范围。

非本市户籍居民与本市户籍居民结婚组成的家庭中,非本市户籍居民须持有本市居住证,且符合本市城乡低保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规定的,也可纳入本市城乡低保范围。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市户籍人员,参照城乡低保待遇给予保障:

1.由民政部门管理、按国家有关政策享受政府定期定量救济的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因公(病)致残返城知青,原国民党起义投诚及宽释、特赦人员,生活困难的“老归侨”及其他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

2.低收入家庭中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听力、语言、视力、肢体残疾人和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以下简称“重度残疾人”);

3.符合本市城乡低保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依靠兄弟姐妹或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扶养或抚养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

(三)下列人员不属于城乡低保范围: 1.外地来京就读的在校学生;

2通过离婚、赠予、转让等方式放弃自己应得财产,或者放弃法定应得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和其他合法资产及收入,造成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

3.采取其他规避法律(法规)行为,造成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

(四)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家庭中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或者扶养关系的人员。主要包括下列人员:

1.配偶;

2.父母和未成年子女;

3.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4.与父母同一户籍的未婚子女;

5.父母双亡且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未成年或者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

6.民政部门根据本条原则和有关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

(五)下列人员不计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1.现役军人中的义务兵;

2.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宗教教职人员;

3.人民法院宣告失踪人员;

4.在看守所羁押和监狱内服刑的人员;

5.民政部门根据本条原则和有关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

(六)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包括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具体认定条件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执行。

三、城乡低保资金

按照市人民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规定,实施城乡低保制度所需资金由各区财政负责落实,列入区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专账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

(一)各级民政部门将用款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经审核后列入财政预算,并于年终根据实际支出情况编制决算。

区民政局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保障对象增加、保障标准调整等因素需调整城乡低保资金预算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商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办理。

(二)区财政部门按审核后的用款计划,提前做出预算,纳入专账管理,按时拨付,确保低保资金足额支付到位。同时,加强对保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严禁挤占、挪用,保证合理、有效使用。

四、申请

(一)申请城乡低保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家庭成员行动不便、读写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个人代为提交申请。

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个人代为提交申请的,需提供申请人书面委托书。

(二)申请城乡低保的家庭,应当填写•社会救助申请(定期核查)表及授权书‣(见附件1),如实申报家庭经济状况,并委托民政部门代为对其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进行核查。

(三)申请人应提交的相关材料包括: 1.•社会救助申请(定期核查)表及授权书‣; 2.本人和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原件; 3.收入证明,主要包括(以下材料通过信息核对无法获得的,需申请人提供):

(1)在职人员需提供由单位出具的•在职人员收入调查确认表‣(见附件2),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无工作单位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及在村务农人员提供收入凭证;有集体分 红的,应当提供分红单位出具的相关凭证(单位出具凭证的,需提供单位社会信用代码);

(2)有出租房产、转租、出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等收入的,应当提供相应合同或协议;

(3)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人员需提供领取经济补偿凭证;

(4)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的收入凭证;(5)家庭成员银行入账凭证;(6)其他相关收入的凭证。

5.相关证明材料,主要包括(以下材料通过信息核对无法获得的,需申请人提供):

(1)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人员,需提供未就业原由相关凭证;

(2)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需提供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出具的劳动能力鉴定报告;

核实劳动能力过程中发生异议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区民政部门委托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申请人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罹患重大疾病人员需提供申请前6个月本市二级及以上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

(4)结婚证原件;

(5)解除婚姻关系的需提供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等解除婚姻关系凭证;

(6)在校就读的家庭成员需提供学生证等有效证件;(7)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的身份证和户口本。6.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申请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单独提出申请: 1.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的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

2.已结婚成家,因离婚、丧偶或无住房等原因无法分户与父母共同生活的人员;

3.民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人员。

(五)申请人或者家庭成员的户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按以下方式办理:

1.家庭成员户籍在同一区的,申请人可向家庭任一成员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2.家庭成员户籍不在同一个区的,应将户籍迁移到同一区后再提出申请。因特殊原因无法迁移的,应当按下列程序办理:

(1)在任一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居住的,应当向该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户籍不在申请地的其他家庭成员,应配合提供相关材料。

(2)未在任一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居住的,应当向多数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户籍不在申请地的其他家庭成员,应配合提供相关材料。

(六)申请低保家庭相关人员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书面声明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并签字确认; 2.履行委托民政部门代为核查其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配合核对机构依法开展调查工作;

3.承诺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完整,并承担因提供虚假信息引发的相关法律责任;

4.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状况发生变化时,须主动申报;

5.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人员应当积极求职就业;其中,登记失业人员应当按照本市就业失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履行相关义务;

(七)申请人因个人原因撤销低保申请的,应提交书面申请。

申请人撤销低保申请有困难的,可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个人代为提交撤销低保的申请。

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个人代为提交撤销低保申请的,需提供申请人书面委托书。

五、受理

(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审核城乡低保申请的责任主体,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承担城乡低保的事务性工作。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对申请人或其代理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备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备的,应当填写•社会救助申请(定期核查)材料补正通知书‣(见附件3),书面告知申请人或其代理人补齐所有规定材料。

(三)参与社会救助受理、审核、审批的各级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以及上述人员的近亲属申请低保时应当如实申明。

对已受理的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的低保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进行单独登记。

近亲属关系的确定参照•北京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享受社会救助备案工作办法(试行)‣执行。

六、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城乡低保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村(居)民委员会的协助下,组织村(社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对申请人家庭实际生活状况逐户开展调查核实。每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二)调查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状况可采取以下方式:

1.信息核对。区民政局根据申请城乡低保家庭的授权,委托北京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立即开展核对工作。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应根据•北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对申请低保家庭的收入状况和财产状况进行核对并出具核对报告,同时将核对报告反馈至区民政局核对中心,由区民政局核对中心下发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对报告为审核认定城乡低保对象提供依据。2.入户调查。调查人员到申请人家中了解其家庭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和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根据申请人声明的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了解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填写•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入户调查表‣(见附件4)。

3.邻里访问。调查人员到申请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或社区走访了解其家庭收入、财产和实际生活状况。

4.信函索证。调查人员以信函方式向相关单位和部门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5.其他调查方式。

(三)经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不符合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不符合条件事先告知书‣(见附件5)送达申请人。申请人对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提出复核申请。

七、民主评议

(一)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束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在村(居)民委员会的协助下,以村(居)为单位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进行民主评议。

(二)民主评议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村(居)党组织和村(居)委会成员、熟悉村(居)民情况的党员代表、村(居)民代表等参加。组织民主评议时总参评人数应为奇数,不少于9人;其中,村(居)民代表人数不得少于参加评议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有条件的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委托第三方成立城乡低保评议小组,适当引入第三方人员共同参加民主评议,推荐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第三方人员担任组长主持评议;区民政部门可以派人参加民主评议。

(三)民主评议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1.宣讲政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宣讲城乡低保资格条件、发放原则和动态管理等政策规定,宣布评议规则和会议纪律。

2.介绍情况。入户调查人员陈述家庭基本情况,介绍申请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状况调查情况。

3.现场评议。参加民主评议的人员对申请人家庭个人申报情况及入户调查情况的客观性、真实性进行评价。

4.形成结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根据现场评议情况,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性作出结论。

5.签字确认。民主评议应当按照•民主评议会议记录表‣(见附件6)内容逐项详细记录。所有参加评议人员应当签字确认申请人家庭个人申报情况及入户调查情况是否属实。

(四)民主评议应按规定程序逐户进行,评议期间申请人家庭成员应回避。•民主评议会议记录表‣应作为低保档案要件之一,与低保档案一起妥善管理。

(五)对民主评议争议较大的城乡低保申请,乡镇人民 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必要时,可由区民政部门组织进行。

八、审核审批

(一)民主评议结束当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根据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和民主评议结果,填写•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审批表‣(见附件7),并及时在村(居)民委员会固定的村(居)务公开栏公示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和民主评议结果。公示期为5天。

对公示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并根据调查情况重新进行公示。

(二)公示结束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将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民主评议情况和•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审批表‣等相关材料报送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低保审核的行政主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个工作日内,对材料进行审查并对是否给予城乡低保提出建议意见,完成审核工作,并将材料上报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三)区民政局是城乡低保审批的责任主体。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在6个工作日内全面审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相关材料和审核意见(含民主评议结果),拟批准给予城乡低保的,应核实拟保障金额,同时按照不低于新申请家庭30%的比例入户抽查。对单独登记的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的低保申请,以及有疑问、投诉举报或者其他需要重点调查的城乡低保申请,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全部入户调查。

(四)入户抽查结束后,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在提出审批意见。拟批准给予城乡低保的,应当同时确定保障金额,填写•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审批表‣,并加盖“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审批专用章”。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送达•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批准决定书‣(见附件8),书面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应享受的救助待遇。对于批准给予城乡低保的家庭,由区民政局为其发放•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并从批准当月起发放低保金。

对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在做出审批决定3个工作日内,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送达•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不予批准决定书‣(见附件9)。

(五)区民政局负责城乡低保审批的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批准的城乡低保家庭情况,通过本区信息公开网或村(居)民委员会固定的村(居)务公开栏等进行长期公布。公布内容包括持证人姓名、保障人口、家庭月保障金额等。

(六)有条件的地方,区民政局可以邀请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派人 参与城乡低保审批,对申请家庭是否符合城乡低保条件提出审批意见。不得将不经过调查核实的任何群体或者个人直接批准为城乡低保对象。

九、城乡低保待遇及发放

(一)家庭保障金额应当按照核定的申请人家庭月人均收入与本市城乡低保标准的差额乘以共同生活的保障人口数计算。

(二)批准给予城乡低保的家庭,区分下列不同情况确定保障金额。

1.对有一定收入的城乡低保家庭,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的差额,按月发给低保金。

2.下列人员按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的全额确定保障金额:

(1)由民政部门管理、按国家有关政策享受政府定期定量救济的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因公(病)致残返城知青,原国民党起义投诚及宽释、特赦人员,生活困难的“老归侨”等特殊救济对象;

(2)按国家有关政策享受政府定期抚恤补助、民政部门管理的优抚孤老烈属等特殊优抚对象困难户;

(3)重度残疾人;

(4)其他特殊生活困难人员。

(三)下列特殊困难人员在已确定保障金额的基础上增发低保金: 1.罹患重大疾病人员、重度残疾人,按照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的35%增发低保金;

2.由民政部门管理、按国家有关政策享受政府定期定量救济的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因公(病)致残返城知青,原国民党起义投诚及宽释、特赦人员,生活困难的“老归侨”等传统民政救济对象以及经户籍所在地区政府侨务部门认定的归国华侨和侨眷,6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16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和16周岁以上全日制在校学生,60周岁以下达到退休年龄人员,以及完全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按照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的25%增发低保金。

上述人员同时符合两种上浮条件的,按标准高的执行。

(四)城乡低保人员就业后应主动申报,符合条件的可享受6个月的救助渐退。城乡低保人员在享受就业奖励后,家庭月人均收入仍高于城乡低保标准的可继续按月享受低保金,具体标准为:前三个月按其家庭原享受低保金的100%发放,后三个月按50%发放。

(五)城乡低保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等代理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城乡低保家庭成员的账户,于次月10日前完成发放工作。确因特殊情况无法社会化发放的,由持证人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定工作人员代发现金。

区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代为保管城乡低保家庭成员的存折、银行卡。

(六)批准给予城乡低保的家庭和个人,区分下列不同情况给予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

1.城乡低保家庭,可申请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采暖救助等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

2.城乡低收入家庭中重度残疾人,不给予以低保家庭为单位的专项救助;

3.符合本市城乡低保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依靠兄弟姐妹或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扶养或抚养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不给予以家庭为单位的专项救助。

十、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

(一)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高于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且符合城乡低保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本市户籍居民组成的家庭,可被民政部门认定为城乡低收入家庭。

非本市户籍居民与本市户籍居民结婚组成的家庭中,非本市户籍居民须持有本市居住证,且符合本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和城乡低保财产状况规定的,也可认定为城乡低收入家庭。

(二)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申请和审批程序按照城乡低保的有关规定执行。•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批准决定书‣、•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不予批准决定书‣见附件10、11。

(三)城乡低收入家庭可凭民政部门核发的•北京市城乡低收入家庭救助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申请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和临时救 助等有关社会救助。

对城乡低收入家庭中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含年满16周岁后仍在校接受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教育的子女)按照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的25%发放生活补贴。

十一、动态管理

(一)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区民政局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以及家庭收入来源等情况对其实行分类管理、定期核查。

1.由民政部门管理、按国家有关政策享受政府定期定量救济的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因公(病)致残返城知青,原国民党起义投诚及宽释、特赦人员,生活困难的“老归侨”等传统民政救济对象,只需适时掌握其身体健康状况,不必核查其经济状况。

2.对于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相对稳定的家庭,可每年核查一次。

3.对于收入来源不固定或不易确定,以及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家庭,应加强核查,每半年至少核查一次,必要时可根据信息核对的预警情况随时进行核查。

(三)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人员,已经享受城乡低保待遇和低收入家庭救助待遇的,应当积极求职就业,及时汇报就业状况。

(四)登记失业人员(有怀孕、哺乳期、长期照护失能失智或重度残疾的家庭成员、单亲抚养学前儿童等情形的除外)按下列情形处理:

1.终止就业要求或无正当理由连续3次拒绝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或拒绝接受介绍的与其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等相适应的工作,并被人保部门注销失业登记且未提供求职凭证的,民政部门应当停发其本人低保金。

2.连续6个月未与登记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关机构联系且被人保部门注销失业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停发其本人的低保金。

(五)对低保、低收入家庭进行定期核查时应首先进行信息核对,必要时由区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采取入户调查、信函索证等方式进行复核和重新组织民主评议。家庭成员有增加的,新增加的成员应履行委托对其进行经济状况核查的手续。定期核查时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员应主动配合,自下发•社会救助核查材料提交通知书‣(附件12)之日起15日内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逾期不提供者取消其家庭相应救助身份及待遇。

(六)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根据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员及经济状况变化情况,为其办理低保金或生活补贴停发、减发或者增发手续,对不再符合城乡低保或低收入家庭认定条件的,要及时办理城乡低保或低收入家庭救助终止手续,并填写•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终止或变更审批表‣(见附件13)或•北京市 低收入家庭认定终止或变更审批表‣(见附件14)。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业务审核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上报区民政局审批。

(七)区民政局负责社会救助审批的行政主管部门在做出终止或变更审批决定后,填写•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终止或变更审批表‣或•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终止或变更审批表‣,与原始档案一同存档。

(八)对于不符合条件而被终止待遇的家庭,区民政局应当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送达•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终止决定书‣(见附件15)或•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终止决定书‣(见附件16)。

(九)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员户籍迁移时,应及时办理迁移手续。

1.本区内迁移的,由区民政局出具迁移证明并办理相关手续。•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迁移证明‣、•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迁移证明‣见附件17、18。

2.市内跨区迁移的,由迁出地的区民政局为其出具迁移证明,将迁移对象的档案材料和有关情况介绍等封装在档案袋内,交其本人到迁入地的区民政局办理迁移手续。

3.迁入地的区民政部门应及时为迁移对象办理迁移手续,并给予相应的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

4.迁出本市的由其所在区民政局办理注销手续。5.民政部门办理迁移手续时,应在迁移证明上注明办理时限(有效期30天),逾期未办者需重新申请。6.因特殊原因暂时不能办理户籍迁移手续的,由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长期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协助户籍所在地管理部门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十)区民政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规范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具有同等效力。

(十一)本实施细则涉及的文书送达时须有•送达回证‣(见附件19)。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十二、村(居)民委员会职责

(一)协助民政部门做好救助对象发现报告工作。

(二)协助民政部门做好救助申请审核审批工作。

(三)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动态管理工作。

(四)协助民政部门做好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有关工作。

(五)协助民政部门做好救助政策宣传工作。

十三、监督管理

(一)市民政局是本市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市财政、卫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等部门分工负责,统筹做好医疗、教育、住房等其他社会救助政策以及促进就业政策的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研究解决社会救助申请 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信息共享问题,督导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做好与落实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

(二)市、区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的监督检查,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

(三)市、区财政部门应制定完善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资金管理制度,定期督促、检查各区城乡低保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

(四)各级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可以查阅、记录、复制相关资料,询问有关单位、个人,要求其对相关情况作出说明,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个人应当如实提供。相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当为困难人员出具真实、准确、有效的救助申请证明材料,并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五)市民政局应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拓展信息公开方式,逐步实现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网上信息同步公开。

(六)区民政局应在每月月初,将本行政区域内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享受保障情况在本区信息公开网站或其居住地村(居)委员会固定的村(居)务公开栏长期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低保信息公开范围包括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持证人姓名、保障人口、家庭月保障金额、所在区和乡镇(街道)名称。低收入家庭信息公开范围包北京市括城乡低收入家庭持证人姓名、保障人口、享受救助情况、所 在区和乡镇(街道)名称。公开期限为自批准享受保障之日起,至终止保障之日止。

(七)民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及其经办人员对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除按照规定应当公示的信息外,应当予以保密。

(八)区民政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北京市社会救助工作信访和投诉举报核查办法‣相关规定,公开咨询和监督电话,健全完善举报核查制度,对接到的实名举报,应当逐一调查并及时反馈核查结果。

(九)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或者人员,对民政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十四、问责处罚

(一)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1.对符合申请条件的救助申请不予受理的; 2.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不予批准的; 3.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予以批准的; 4.未按照规定程序对救助申请进行审核、审批、公示的; 5.泄露在工作中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造成后果的; 6.丢失、篡改接受救助款物、服务记录等数据的; 7.不按照规定及时核实处理有关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 的信访和举报投诉的;

8.不按照规定发放低保金、物资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 9.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二)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截留、挤占、挪用、私分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的,由有关部门责令追回;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三)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资金、物资或者服务的,以及在享受救助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救助的,由区民政部门决定停止救助,责令退回非法获取的救助资金、物资,并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处罚或处非法获取救助款额或者物资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四)强化责任追究,要多部门合作,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处力度,对提供虚假信息和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单位及个人,纳入北京市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黑名单”,并将该诚信“黑名单”提供给自诉承诺人所在单位、村(社区)以及工商登记、银行、保险等社会系统和其上级主管部门。所涉的党员、干部,按管理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和纪委监察部门,根据规定予以处理。

(五)不符合条件强行索要救助待遇,威胁、侮辱、打骂工作人员,扰乱工作秩序,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 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六)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构成犯罪的,按照本市关于行刑衔接的有关规定移送或及时转入刑事案件处理程序,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五、解释和其他

(一)区民政局应根据本实施细则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并上报市民政局备案。

(二)本实施细则由北京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三)本实施细则自 年 月 日起正式实施。•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京民救发„2000‟516号)、•关于印发<北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京民救发„2002‟165号)、•关于规范和统筹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京民救发„2008‟546号)、•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京民救发„2009‟443号)、•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民社救发„2014‟182号)、•关于规范和统筹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类救助制度的通知‣(京民社救发„2014‟484号)同时废止。原政策规定与本实施细则不一致的,以本实施细则为准。

附件:1.社会救助申请(定期核查)表及授权书

2.在职人员收入调查确认表

3.社会救助申请(定期核查)材料补正通知书 4.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入户调查表

5.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不符合条件事先告知书 6.民主评议会议记录表

7.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审批表

8.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批准决定书 9.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不予批准决定书 10.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批准决定书 11.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不予批准决定书 12.社会救助核查材料提交通知书

13.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终止或变更审批表

14.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终止或变更审批表 15.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终止决定书 16.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终止决定书

17.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迁移证明 18.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迁移证明 19.送达回证

第四篇: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

【法规名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

【颁布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

【颁布文号】渝府发〔2010〕86号

【颁布时间】2010-8-27

【实施时间】2010-10-1

【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

渝府发〔2010〕86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做好当前民生工作,市政府决定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等11个区及北部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9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元。

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等13个区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600元。

南川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16个区县(自治

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4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00元。

调整后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

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根据调查情况编制资金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查列入财政预算。市级财政对区县(自治县)给予适当补助。

三、切实做好城乡低保标准调整工作

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关系到广大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切实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全市各级民政、财政等部门要抓紧落实,让低保对象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0一0年八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污水处理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80202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0]13号 【发布日期】2000-02-04 【生效日期】2000-02-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

污水处理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津政发〔2000〕13号二000年二月四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污水处理费管理办法》予以发布,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污水处理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保障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促进污水处理事业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在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范围内的用户应当交纳污水处理费。因建设施工临时排水的,也应当交纳污水处理费。

交纳污水处理费后,环保部门不再向排入城市排污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单位征收排污费。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市污水处理费的管理工作由市市政工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污水处理费的收取由市市政工程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排水专业单位负责。

在城市公共供水范围内的,由排水专业单位委托城市供水单位收取,城市供水单位根据委托收取协议随自来水费一并收取(一单两费)并按月足额划转排水专业单位;自建设施供水(包括使用河水、地下水、未予回灌的地热用水)和建设施工临时排水的,由排水专业单位负责收取。

第四条 第四条 向城市排污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符合国家和本规定的污水排放水质标准。超标准排放污水的,应当承担治理排放超标污水的责任,并由排水专业单位根据城市排水监测机构提供的水质超标数据收取损害城市排水设施赔(补)偿费。

损害城市排水设施赔(补)偿费标准,由市市政工程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报市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 第五条 污水处理费按照下列方法和标准收取:

(一)根据用户用水数量和市政府批准的污水处理费标准按月收取;

(二)建设施工临时排水的,根据排水数量和市政府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

第六条 第六条 排水专业单位可以按照城市排污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成本和建设费的变化,向市市政工程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污水处理费标准的调整方案,经市市政工程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价格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运行维护成本主要包括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动力费、材料费、输排费、维修费、折旧费、人工工资及福利费和税金等。

第七条 第七条 通过银行转帐的,可以用委托代收方式由银行转帐拨付;交纳现金的,按照交费通知单到指定单位交纳。

超过15日不交费者,每逾期1日,按照应交纳污水处理费的1%加收滞纳金。

第八条 第八条 污水处理费应当全部用于城市排污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更新改造和补充建设费用。

污水处理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九条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天津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规定》(津政发〔1993〕45号)、《天津市征收排放污水费暂行规定》(津政发〔1993〕2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