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汇报(10.5.25 政协主席会)定稿
武汉市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情况汇报
——在市政协十一届31次主席专题协商会议上
(2010年5月25日)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潘汉生
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汇报我市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情况。
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下大力气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原有养老、失业保险的基础上,陆续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09年又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在汉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经过多年努力,我市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逐步由城镇职工向城乡居民、由企业向各类用人单位、由城镇向农村扩展,初步形成了险种齐全、权力义务明晰、多层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截止2010年4月,全市五项社会保险总参保人数为1064万人,其中养老保险参保29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31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2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5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75万人。居民医保参保188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41万人。2009年以来,我市重点在扩大覆盖面、完善社保制度、提高待遇水平、解
-1- 决困难群体社保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开展工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一)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突破。出台了《武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从制度层面上实现了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的夙愿,标志着我市向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新农保试点主要在黄陂、汉南全区及蔡甸、江夏、新洲三区的部分街道(乡镇)开展。出台村主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2480名村主职干部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培训政策,新被征地农民做到了“即征即保”。
(二)在汉大学生基本纳入居民医保。出台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细则和配套办法,采取对口联系服务、完善业务流程、加强督导检查的办法,将在汉94所高校科研院所的82万名大学生纳入居民医保。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大学生普通门诊统筹,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愿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逐步形成了大学生居民医保、高校日常医疗和商业补充保险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
(三)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援企稳岗。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的严重冲击,积极发挥社会保险功能,综合运用社会保险“降、缓、补”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重点向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企业和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民营、中小型企业倾斜,全年共为企业减负3.6亿元,稳定各类就业岗位-2-
达10个以上。其中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轻负担2亿元,受益企业2.97万户、职工134万人;383户困难企业享受岗位补贴或社会保险补贴1.4亿元,受益职工22.59万人;4户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613万元。
(四)部分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认真落实国有、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政策,通过降低困难企业缴费比例、由市区财政借款参保、落实中央财政补助、实施缓缴和分期缴费、先参保后缴费、对不具备整体参保条件的困难企业先为退休人员参保等办法,先后解决了全市30多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参保问题。从2008年开始,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经过艰苦努力,基本掌握了全市关闭破产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情况,2008、2009年中央财政补助我市资金3.5亿元,这些已用于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根据全市工作部署,年内全市依法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将全部解决。
(五)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总体提高。1995年至今,累计13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今年元月份全市78.8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36元。目前,全市统筹范围内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为1257元/月(其中,中心城区为1310元/月)。2009年城镇职工住院医疗保险个人自付医疗费的比例下降2个百分点,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综合报销比例比2008年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73%。将城镇职工、居民医保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居民医保在一、-3- 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的比例提高了10%-20%,居民医保在门诊治疗重症和慢性疾病的病种从3种扩大到10种。今年,调整了职工医保缴费年限不足补缴基本医疗费的计算方法,退休人员补缴费用人均降幅达30%-40%,提高了灵活就业等三类人员门诊购药补助标准,全市参保人员医保待遇水平基本一致。提高了工伤人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以及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提高了生育保险医疗费用补助标准。提高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贴、村改居养老人员养老保障标准和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增加了企业离休人员生活补贴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六)各项社会保险工作统筹推进。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实施了环卫工、农业“小三场”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完成了部分被辞退民办教师参保任务。开展了村改居人员养老保障和被征地“5560”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积极配合实施新医改方案,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工作,调整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定额结算标准,在规范“两定”机构审批和管理的基础上,2009年新增324家“两定”机构。基本解决了协和、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和陆军总医院的普通定点问题,同济医院纳入定点问题正在协商中。工伤保险实行浮动费率,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生育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强。
(七)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不断加强。坚持实行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目标管理,开展扩面征缴专项行动,全力以赴完成了省-4-
2009年10月份下达的基本医疗保险扩面新增130万人的新任务。继续将净增参保人数作为考核指标,并将参保人数与中央及省转移支付资金和市财政补贴相挂钩。坚持单位法人代表和职工“两表两签字”制度,完善社会保险费税务实时征缴系统,加强社会保险审计稽核,加大欠费清收力度。同时,为方便灵活人员参保,增加了灵活就业人员申报缴费网点。通过努力,2009年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133万人次,比2008年底净增86.6万人。
(八)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初步形成了参保单位和个人缴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支持的多渠道的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全市社会保险实行“五险合一、统一申报、统一核定、一票征收”的管理模式。实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建立健全了社保核定、地税征收、财政监管的基金征缴及管理办法。制定了社保基金管理使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开展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公布了社保基金监督举报电话。市人大、市纪委以及市监察局、市审计局每年都将社会保险基金作为重点检查监督的内容。2009年社保基金运行情况良好,五项社保基金总收入为188.03亿元,同比增长26%,总支出156.74亿元,同比增长24%;当年收支结余31.29亿元,加上2008年结余75.15亿元,滚存结余结余106.44亿元,同比增长42%。在201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中,注重扩大社保覆盖面和提高待遇水平,五项社保基金预算总收入为209.15亿元,同比增长11%;预算总支出205亿元,增长30%。
-5-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社会保障事业的深入发展,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一)社会保险覆盖面有待拓宽
虽然我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但由于多种原因,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够宽,截止到2009年底,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个主要险种的覆盖率为88%、97%、96%、78%和75%。养老保险方面,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及其退休人员尚未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待完善;医疗保险方面,困难企业及其职工、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无力参保或参保后因欠费无法享受待遇;失业保险方面,一些应当纳入参保范围的企、事业单位尚未纳入,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职工参保率较低;工伤保险方面还没有完全覆盖到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老工伤”人员未纳入统筹支付范围。
(二)社会保险制度有待健全
当前,在社会保险制度上还存在一些“空白面”,主要是一些未参保的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五七工”、“家属工”和城镇老年居民未纳入养老保障范围。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还没有明确规定以多种方式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参加失业保险的办法。同时,各项制度及政策之间需要合理有效的衔接。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之间需有效对接;新、老征地农民社会保-6-
障需要统筹考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项制度之间需要合理的转换。
(三)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市社保资金积累少,历史欠帐较多,且我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负担率较高,2009年全市参保职工与退休人员之比为2.53:1,造成养老保险及其他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高,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逐年递增,2009年达12.5亿元,基金支撑能力比较脆弱,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虽略高于全省水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处于第12位。医疗保险待遇虽然有较大的改善,但群众反映医疗保险方面的问题仍然很多,同时,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和风险逐步增大。失业保险方面,目前我市的失业保险金标准偏低,难以完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此外,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过窄,在促进就业、预防失业方面投入不足,不能满足解决面临的失业问题的需要。
(四)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有待增强
随着劳动保障工作的服务范围由城镇扩展到乡村,服务对象由城镇企业职工扩大到全体劳动者,现行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经办队伍、经办流程及技术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及今后工作的要求,省、市、区三级管理统筹层次不高,条块分割,客观上降低了管理效率。管理及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市、区两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职能需要充实整合,街道、乡镇等基层社会保
-7- 险服务机构和场所建设还需加强。金保工程建设特别是远城区金保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当前,国家和省市党委、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工作充满期待,社会保障事业面领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努力做好各项社会保障工作。
下一步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着力在“三个提高”上下工夫:一是提高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力争在2015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二是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力争在2015年社会保障待遇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处于中上水平;三是提高社会保险服务水平,着力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加快实现社会保障进千家万户。
为此,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着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养老保险加大新农保、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的参保力度。医疗保险用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抓紧将补助资金逐户逐人落实到位,将全市依法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医保范围,并通过多渠道筹资和多种方式参保解决其他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进一步落实取消参保限制政策,促进农民工、城镇居民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继续实施“平安计划”二期,加大农民工参保工作力度。继续完善“五险合一、一票征缴”-8-
机制,切实做好稽核、清欠工作,确保应收尽收。
(二)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把重点放在解决制度的“空白面”上,使各类人群都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继续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重点抓好全国试点区黄陂区和市政府确定的试点范围的新农保试点工作,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推开,实现一年试点,二年铺开,三年全覆盖的目标。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积极解决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成立工作专班,抓紧开展调查摸底、资金测算等基础工作,解决未参加养老保险的集体企业职工、原“五七工”、“家属工”和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年内制定出台相关办法,明年启动实施。做好文化、卫生、环卫、乡镇等改制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工作。根据国家及省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法,研究制定我市实施细则。继续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推进企业年金制度。落实省、市关于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研究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具体结算方法。进一步探索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的专科和单病种结算方式,调整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定额结算标准。出台我市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的具体操作办法。调整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促进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制度之间的有序衔接,使各类人群医保待遇更趋合理。积极探索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研究制定农民工、灵活从业人员、双重劳动关系从业人员和非全日制用工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同时,拟将近10万名“老工伤”人员
-9- 纳入统筹支付范围。
(三)加大援企稳岗工作力度。今年,继续发挥社会保险援企稳岗作用,将社会保险“降、缓、补”政策延长至年底,同时将符合条件但未享受优惠政策的困难企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岗位补贴标准,扩大“两项补贴”发放规模,降低享受门槛,力争全年发放补贴资金2.5亿元。在2009年失业保险费率降低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将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再降低0.5个百分点。重点向困难中小企业倾斜,优先受理中小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在职培训补贴申请。
(四)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在今年初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着力解决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产生的待遇不平衡问题,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研究落实国家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上年社平工资的6倍左右的实施意见,巩固和完善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减轻参保人员门诊医疗负担,研究扩大医保门诊重症范围。根据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定调整失业保险金方案并发布实施。出台伤残职工康复有关政策及其相关待遇支付标准。调整一次性工亡补助标准,调整1-4级工伤人员的伤残津贴及护理费。适当调整生育保险定、限额标准,扩大部分诊疗项目,将居民生育医疗费用纳入居民医保报销范围。将职工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所发生的-10-
正常产前检查费用、住院分娩费用全部纳入基金支付范围。提高生育保险津贴。在调整提高各项社保待遇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确保各项社保待遇发放的工作机制,强化市、区两级的确保责任,加大资金投入,统筹调度资金,保障各项社保待遇的落实。
(五)切实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能力。社会保障工作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将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各项业务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使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做好基本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简化操作办法和流程,推行网上登记申报核定。启动实施社会保险“12333”电话咨询服务工作,提供便民高效服务。进一步加强“两定”机构的审批、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充实、细化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完善“两定”机构考核评定办法和标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的评估分析,做好省、部属医院纳入普通定点的试点工作。适度增加工伤、生育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内审制度建设和预算管理,探索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各项基金和资金安全完整。
-11-
第二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时政背景
社会保障关系着社会里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是切实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在今年也依然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除了城镇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实现顺畅转移接续,今年,多个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涨也体现了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重视。
2010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为当时正在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改进政府工作的目的进行考察。考察中,温总理在认真听取了残疾群众的意见之后说,“关于完善《工伤保险条例》,我们要认真加以研究、修订和补充”。李克强副总理今年3月份考察新疆时,切实强调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辅相成,要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民生工程,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二、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7亿人。农村社会保障也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享受人数达到4291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农民达到8.14亿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有: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严重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保障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反映在社会群体上,则表现为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1、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我国虽然相继建立了针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不少保障制度刚刚起步,覆盖率不高。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保障的人口大概在3亿人左右,目前参保人数为1.18亿,参保率只有39.3%。此外在养老保障方面,还有农民、农民工和城乡无保障老人三个群体,无法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范围还未覆盖全民。
2、社会保障水平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与发达国家20%以上的水平有一定差距。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只有12%左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此造成群众享受到的保障待遇偏低,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只有30%左右,城乡低保标准总体偏低等。
3、社保制度不健全。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健全,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一方面,该建立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比如,我国尚无一部社会保障基本法,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致使社会保障领域的很多工作因没有法律规范而存在着无法可依的现象。另一方面,该统一的制度也未完全统一。比如,受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存在着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各地都分别制定仅适用于本地的政策、标准、措施,导致社会保障关系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接续、转移阻碍重重。这与市场经济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要求是极不相符的,使得大量流动就业人员难以正常享受养老和医疗待遇。
三、怎样促进社会保障?
(一)关于做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温家宝总理在今年4月发表文章指出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有大有小、保障水平有高有低,这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有关,也与政治体制和历史传统有关。但就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保障项目而言,却是大同小异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12个字,即“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也可以说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快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劳动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努力加快扩大覆盖面。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快制度整合,逐步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城乡衔接。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个人终身社会保障号,并尽快实现全国联网。
第三、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要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要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倾斜。社会保障投入是用人单位、职工和政府的共同责任,要合理划分三方责任,形成科学的分担机制。要加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增加缴费收入,强化基金监管。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一是对城镇就业群体,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二是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等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对目前实行自愿参保原则的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四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实行先保后征。
第三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状况汇报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位于**东部、湘江中游,辖5个县市、4个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106个乡镇,1871个行政村,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其中农业人口272万。2008年,全市完成gdp910亿元,增长13.5%;财政总收入81.8亿元,增长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6.5亿
元,增长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8亿元,增长34.4%,工业占gdp的比重47.8%。
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75亿元、农业增加值110亿元,均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增长13%,连续五年增幅超过10%。粮食播种面积389.27万亩,总产量189.34万吨,农产品加工产值11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完成通乡公路400公里、通村公路1800公里,投入5.11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7万处。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8亿元。在全省率先由政府支付农田灌溉水费,为农民直接减负2644万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等改革,形成了多种土地流转新模式和新型经济合作组织。5县市实现gdp465亿元,财政收入26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1%和33%,醴陵和攸县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我市于2006年9月全面启动农村低保工作,当年,全市保障对象39971人,人均月补差21.8元;2007年底,全市保障对象43137人,人均月补差32.5元;2008年底,全市保障人数为71354人,覆盖面为2.7%,人均月补差45元。2008年,上级下拨资金2145万元,市本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共支出2821万元。农村低保市四区的保障线为1000元/年,县(市)的保障线为825元/年。
2、农村养老保险情况。1995年,我市由民政部门负责在部分乡镇试行过农村养老保险,由于覆盖面不大等原因没有推行下去,所收的钱也逐步退还给了参保人员。因此我市农村中符合退休年龄(女的55周岁,男的60周岁)的46.1万人均无社会养老保障。2007年底,为了保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市出台了第一个农村社会保障办法—《**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被征地农民以土地征收或征用公告之日为基准时点,根据出生时间划分为四个年龄段进行不同的保障,并明确了保障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具体办法见附件一)。目前,我市五县四区均已出台办法,共有6500多人次的被征地人员办理了各项基本生活保障业务。从实行效果来看,此办法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省劳动保障厅等有关部门的肯定。同时,将部分在城务工的农民纳入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2008年参保人数达到了6000人。
3、农村医疗保险情况。一方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市于2005年开始在醴陵市进行新农合试点,2006年增加茶陵县、炎陵县的试点,2007年全市五个农业县以及天元区实施了新农合制度,到2008年,我市实现了新农合制度的全覆盖。2009年全市参合农民达到251.25万人,参合率达92.25%,筹资标准由2005年30元/人年提高到100元/人年。(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0元,省、市、县三级财政负担40元,农民个人负担20元)。新农合基金补助主要实行住院统筹、住院平产分娩定额补助、特殊病种和慢性病门诊费用补助、家庭门诊(住院)帐户的补助模式,以住院统筹基金补助为主,其他补助为辅。截至2008年年底,我市共筹集基金3.93亿元,新农合基金共为286.42万参合农民发放了3.45亿元的医疗补助资金,其中住院补助35.43万人,补助金额3.18亿元;2008年全市参合农民住院受益面达6.53%,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39.49%(具体情况见附件二)。另一方面,以民政部门为主对农村医疗进行救助。主要是通过资助救助、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四种方式对农村困难群众予以救助。2008年,全市共救助农村医疗对象49541人,共投入资金1470万元,共支出1316万元。
4、农村五保对象保障情况。我市纳入供养范围的五保对象有17615人,其中集中供养4115人,集中供养率为23%,分散供养13500人。全市共兴办敬老院104所,基本达到了每个乡镇拥有1所敬老院的目标。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人均年供养标准为2270元,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人均年供养标准为981元(具体情况见附件三)。
三、当前农村与城市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差异
1、城镇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项目多于农村居民。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传统困难救济。社会保险具体可细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第四篇: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摘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本文通过分析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形势,试图从完善举措,健全机制等方面入手,切实推进我县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构建和谐平安赣县做出扎实的贡献。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和谐平安
目前,省、市、县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新创业 共建和谐”主题教育,这对我们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广大劳动保障部门的党员干部“创新创业、共建和谐”的能力和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赣县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就业工作名列全市前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做到了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劳动争议与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事件逐年下降。但是,我县目前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度仍然很大,社保资金缺口在逐渐增大,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劳动者工资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不相符合,因此,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一、开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只有保证社会公民的充分就业,解决最广大人民的生存需要,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劳动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就越公平,劳动者的权益就越能得到维护,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就越高。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如果劳资双方经常发生劳动争议纠纷,企业经常拖欠职工工资,就容易产生矛盾,甚至发生群体事件,影响到社会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党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确定为2020年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和主要任务。可见,社会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措施,优化服务,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当前,我县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压力大,任务重,只有认真抓好以下四个环节,才能全面推动我县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1、抓好政策宣传,强化社会保障意识。当前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展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还有一些单位领导、私营企业主和劳动者对社会保障政策不太了解,因而对工作也不够重视。因此要加大社会保障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做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将社会保障政策宣传作为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来抓,做到常抓不懈,不断促进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和认知、理解与支持,从而有效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
2、抓好政策落实,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一要千方百计增加
就业岗位。当前我县工业发展形势良好,各级各部门要抓住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项目和企业落户赣县,从而吸纳和安置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二要狠抓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重点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做好小额贷款发放工作,深入实施再就业救助工程,使“4050”等救助对象再就业救助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化。三要切实加强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公民职业化工程为重点,组织实施好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
3、抓好扩面征缴,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一要扩大社保覆盖面,突出扩面重点,把各类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二要进一步加强基金征缴。用人单位和职工要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关单位要像完成税收任务一样来征管,企业和职工要像缴税一样来对待缴费。对恶意欠费的企业,要采取强制措施,限期缴费。三要做好保险待遇的兑现,确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四要完善制度建设。要制定并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探索解决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问题;要建立覆盖全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贫困农民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4、抓好监察执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一是推行企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年检制度。将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作为年检的主要内容,促进企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二是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动员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强制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三是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对拒不参保、拒不缴费的单位及故意瞒报、恶意欠费的企业,要责令其改正,并依法给予必要的处罚。要健全农民工工资监控保障机制,从源头上确保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三、完善机制,狠抓落实,不断开创社会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关键是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努力把社会保障工作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当前,要建立和完善好“五项机制”。
1、目标管理机制。要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内容,严格考核,奖惩兑现。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人、谁负责”的原则对各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各乡镇、各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不仅要组织好本单位的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还要负责对自己主管的下级单位,包括乡镇站所的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对县内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要继续实行县直单位挂点督促制度。
2、工作联动机制。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不单是劳动保障部门一家的事情,而是政府各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乡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加强协调配合,把中央、省里的政策落到实处,形成工作合力。劳动保障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重点做好调查摸底、分类指导、督促检查、组织协调等工作;各主管部门要做好本部门社会保险扩面的组织协调工作;各挂点单位要做好挂点企业社会保险扩面的调查摸底和宣传动员工作;财政部门和各专业银行要加大支持力度,协助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划拨工作;广电部门要开辟社会保障政策宣传专栏,加大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自觉、主动、依法参保和缴费的意识;法院、公安等部门要积极支持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3、投入保障机制。社会保障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因此,财力再紧张也不能缺社会保障方面的钱。县财政应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不断改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软硬件环境,确保各类社会保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摒弃眼前利益,多为干部职工着想,自觉主动地缴纳社保费,为社会保险提供经费保障。
4、便捷服务机制。要加快“金保工程”和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步伐,发挥好社保经办大厅的作用,规范社会保险稽核和待遇支付行为,规范业务流程,实行一个大厅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一网化”办公,方便群众,提高效
率。要完善乡镇劳动保障平台服务功能,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强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5、考核监督机制。县政府要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列为重点督查内容,定期对各部门协调配合情况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各企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进行通报,对影响社会保险基金正常征缴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相应责任。
开展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平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察执法,优化服务水平,努力开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新局面,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平安社会不懈努力!
(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李敏荣)
第五篇: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实现的。我们将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规则经常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称之为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各国的国情和历史条件不同,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不尽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多层次需要,相应安排多层次的保障项目。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
一、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纵观世界社会保障立法史,我们不难看出,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无一不表现出其立法先行的特征,而各国公民社会保障权利的全面实现也无一不是法律强制实施的一种结果,法律成了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强硬支撑点。从1601年的英国的旧《济贫法》到1834年的新《济贫法》,使英国建立起最初的社会救济法的权利义务关系;从1883年到1889年,德国颁布了 “三大保险法”(即1883年颁布的《医疗保险法》、1884年颁布的《事故保险法》和1889年颁布的《伤残与老年保险法》),拉
开了现代社会保障立法的序幕而被世人所推崇,引起了整个西方世界的高度关注并为工业化国家所仿效。而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则赋予了社会保障以法律的形式和内涵,从而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和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我国社会保障立法从社会保险开始,以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为起点,我们建立起除了失业保险以外的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方面的社会保险制度。而1982年宪法第五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疾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安排盲、聋、哑和其它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则为社会保障立法给予了原则性的指导。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社会保险方面,国务院先后颁布《关于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和《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劳动部颁发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在社会优抚方面,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有:《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条例》和《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在社会救助方面,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民政部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
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在社会福利方面,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等。勿庸置疑,这些行政法规和规章的颁布对调整我国社会保障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来说却还显得远远不够。例如,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其法律法规直到现在也未颁布。同时,作为国家比较重视的,也是改革重点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直到现在也无法可依。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有的问题
从国家的整体立法上看,我国立法工作确实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也可以说我们确实是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立法道路。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国家颁布的众多的法律中,却没有一部是专门调整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在国务院已经颁布的行政法规中,也没有那一个行政法规是专门为调整社会保障法律关系而制定,这种立法状况既与社会保障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极不相符。也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障碍。
目前,在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和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以下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城镇社会保险覆盖不全
医疗、养老的参保率相对较高,但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仍在80%以下;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的参保率更低;灵活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非就业人口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等部分人群,尚未进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之内。
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近些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继建立,农村社保体系正在愈益完善之中。但总体制度缺陷严重,城乡差距显著,制度建设滞后。尤其是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仍处于地方自选动作状态,缺乏统一的制度设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刚刚起步,保障水平仍然偏低。
3.部分流动就业人员的保险关系难以转续
由于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使得地区间的利益分割严重,造成社保地区间转移的障碍,统筹部分无法带出,流入地也不愿承受新增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劳动力和人才的自由流动。再由于目前的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不高,对转移接续的技术上也造成较大困难。
4.相关立法建设缺失
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还没有一部专门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基本法律。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适用范围比较大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支付、运营、统筹管理不规范。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的立法相当欠缺。国家立法滞后,地方立法分散,社会保障工作在许多方面只能靠政策规定和行政手段推行。
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
1.城市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当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80%,在2050年将达到86%;中国大陆在2010
年城市化率约为47%。按照模型预测,2009-2020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1。03个百分点,可以推算,城市化的临界点极有可能在2013-2015年间出现。因此城市化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进城市,对于他们问题的解决成了城市社会保障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加大宣传,让社保意识深入人心,社保相关部门应当组织人员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形式,深入农民工密集的工地、社区、厂矿和企业进行社会保险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农民工了解社会保险,参加社会保险;同时加大政府管理力度,打击不法企业,保障外来务工人员权益;另外,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强制执行对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保护。
2.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有效控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但又加速了老龄化的进程。随着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增长,中国社会已经转向“重度老龄化”。目前,中国大陆老龄化已经达到13。26%,农村老龄化尤其严重,达到了15。4%。到本世纪中叶,将有4。38亿老年公民,这大大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因此加强养老保险制度也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加快养老保险立法进程,完善养老保险法律体系;其次要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真正实现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变;另外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最后应加强政府监管,确保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安全完整。
3.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
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手段。因而,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战略举措。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稳妥地推进。目前主要解决公平问题,将没有基本医疗保障的人保障起来,在解决了公平的前提下,解决效率问题,使医疗保障体系更好地为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服务,最终建成一个覆盖全员、公平与效率兼顾、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从而有利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Et778283330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