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细节
关注细节,努力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 ——北苑小学举行师德师风专项检查活动
北苑小学接到婺城区《转发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温岭市蓝孔雀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及进一步严格师德师风管理得通报》的文件,北苑小学德育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在11月12日周一的教师周前会上全文宣读了文件,并提出了排查要求。叶益平校长针对近期媒体曝光的有违师德师风的事件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要求。要求全体老师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教育教学工作。11月13日全体教师进行自我排查。11月13日 学校德育处组织了师德师风专项检查活动,学校通过走访、抽查、学生座谈等方式,对全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11月20日下午,分管德育邢丽君副校长对此次检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反馈。从本次检查情况来看,全校教师的教学常规情况做得不错,没有出现上课迟到、接电话、拖堂、体罚或变相体罚等现象。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教师平时付出的点点滴滴,孩子们都是看在眼里的,比如,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提到了老师们非常耐心、负责任。在座谈中也有孩子提到了老师们有时发火时会拍桌子,笑脸不多,过于严肃等等的问题,这些问题德育处都与当事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学校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并定期进行自查,健全相关制度。
附:“严格师德师风教育”学生座谈会提纲
同学们,老师都非常地爱我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每天早出
晚归,辛勤工作。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老师。
话题一:在你们班的所有老师中,你最喜欢哪位老师?喜欢她的什么方面?
话题二:你们班的老师会打你们吗?(有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如果有,怎么打的,请描述一下。
话题三:你们班的老师上课会迟到吗? 话题四:你们班的老师上课有没有接过电话? 话题五:你们班的老师会拖堂吗? 话题六:你们班的老师有没有带学生?
话题七: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觉得多吗?(具体指哪门学科)话题七:对老师,你有什么建议?(可具体说说是对哪位老师)(下图为邢丽君副校长在全校的教师会上对排查、座谈情况进行反馈。)
金华市北苑 政教处 叶燕萍 供稿
第二篇:关注细节
关注细节,经营目标,成就未来
——读《专注的力量》有感
生活,是诗意的剪影; 细节,是生活的像素。
一、寒梅过无影,唯留翠沾香。
我们通常会惊喜于一朵花绽放的娇艳:“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亦会感叹其凋零后的萧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然而我们却很少细心体会其开放凋零过程中的骄傲与无畏——冰雪铸就出的傲人风骨,这是在这一开一合之间所展现的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我们每个人都对生活有或多或少的目标期待值,对未来有或高或低的成就动机,而大多数人只关注于粗略的外在表象,忽略了细节的打磨,因此总会听到类似“时不我与”“英雄末路”的感叹。殊不知,在专注于成就之时,最应关注的却是毫不起眼的细节。
细节,如组合成照片的像素,以无穷的小组合成生活的诗意。以小见大,从最细致的地方便可感知人生的修养,人性的善恶。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只有时刻专注于细节,才能更好的经营目标,实现理想。如一块璞玉,需要精雕细琢才能化其美于无形。
对于我们信息化工作者更是如此,信息工作是一项极其繁复的工作,我们是项目团队中的一份子,在每一项工作中,承担着不同的、递进的工作任务。要想作品完美,就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相互扶持,但更需要的是每个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信仰。精益求精,便是计较于细枝末节,要以近乎苛刻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小版块,如此,才能更好的为下一个同伴的工作做铺垫,才能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他人的优势,保证工作任务具有阶段性的小成就。这工作虽微不足道,但却能汇成江河以致大海,涌动出生命的芬芳。
二、抱来只选《阳春》曲,弹作盘中大小珠。
在信息化工作中如何将专注于细节的精神发挥到极致,首先要保证深浅有致,正如“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体察工作的精髓,本质所在,才能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发出细、润、泽的乐音,体现含蓄之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只有拥有一颗抱有“如履薄冰”的心才能将工作完成地尽善尽美。关注细节,体现在每一个角落:如何向深处延伸自己的工作,使其变得更有质感;如何把握每一项工作的进程,使其在可控范围之内;如何将每一个进程处理得当,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工作中,应考虑每一个细微之处,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唯有如此,才能够及时发现疏漏,感受到细节的魅力所在。若是得过且过、敷衍塞责,那么人生便也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对待细节的态度决定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决定着生活的品质。
作为信息技术人员,首先要锻炼关注细节的性格,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着我们要拥有格物致知,严谨缜密的专业精神。因此,改变态度,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完善自己才能踏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积善成德便是最有力的佐证,德行尚且有赖于善举,做事更需水滴石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做好了小事才能成就大事,眼高于顶,纸上谈兵终归浮躁。其次,对待小事要有对待大事的态度,事无巨细,均需注重。我们通常容易重视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大事,却认为小事无需在意,这便是自以为是的“雅量”和“气度”。唯有重视了小事,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从更深层次分解工作目标任务,形成有效思路,解决实质问题。再次,思虑周全,提高工作质量。思想上的重视终究要化作行动上的实施。工作中,要全面规划每一个工作任务,甚至与任务相关的事务亦要处理得当,比如总揽大局,从整体上把握工作动向;分析各项组成部分,抓住工作重点;将各项工作进行延伸,方便于大家,更方便于自己;预测实施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保证按部就班;处理工作时仔细核对,及时纠正错误,这一点对于信息化人来说尤为重要,一个符号,一组数据;一个小粗心,一次小走神都可能酿成苦果。注重细节,可提升工作品质,为自己赢得更大的机会。
三、宛如游龙举,繁姿曲向终
正如一曲舞蹈,忽而月上卷帘,忽而蝴蝶穿花,又如鱼翔浅底,曼妙的舞姿依靠一招一式的琢磨,同样的,细节便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关注细节的最高境界是如入无我之境,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隐去,心无杂念,做他人无法企及之事,方可拥有“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般澄澈的心境,如此,无论清淡写意或是浓墨工笔均可收放自如。仔细听听花开的声音,会看到雨露和大地的精华浸润在每一朵花瓣中。我们的团队是一个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团队,专注于工作是大家奋进的基础,集思广益是我们提升效率的手段,注重细节更是全员提升品质的方向。只有关注了细节,才能经营好自己的目标,最终才能够成就美好的未来。把细节作为剪影,我看见了一张张诗意的照片翩然飞舞,听见了生命里渐次响起花开的声音……
第三篇:关注细节
关注细节,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古往今来,许多人往往因为细小的失误而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而有那么一部分人却凭借着细节的完美青云直上,不得不承认,注重细节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作为一名农信员工,我们肩负着“服务三农,惠农兴村”的重大使命,作为一名青川信合的员工,我们承载着青川人民“发展经济,建设美好家园”的夙愿。正是这样重要的使命要求我们每一个信合员工在工作中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由于青川信合每一个员工的不懈努力,我们在2012年的工作中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每一步的细节。金融行业的工作看似简单繁琐,实则大有学问。试问每一个金融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是否都能做到万无一失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完美细节显得更加重要。
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而细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我们青川联社能够走得更高、更远取决于我们的员工所能看到的一切可能。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细节落实到我们中,就表现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暖心的问候,我们从来就不缺客户,我们缺乏的是发现客户,善待客户的心。卢瑞华说过:“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进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作为银行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时刻面临着未知的风险,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格外谨慎,放眼未来固然有利于我们掌握全局,稳步前进,但着手眼前也至关重要,细节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地基足够牢固,高楼大厦才能禁得起风雨。从今天开始,做一个细节的完美者吧,关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纵使我们不能成为像袁隆平那样的伟人,但至少我们却可以拥有像他一样对待工作的那份认真和执着,过去已不可追忆,未来还很遥远,只有当下握在我们的手中,窗外鸟儿的叫声,顾客一句感激的话语都可以使我们的心情无比舒畅,关注生活的的细节,可以使我们发现原本生活原来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关注工作中的细节,可以使我们发现原来事情也可以有条不紊的按质按量完成。
关注细节,要求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发现客户的需要,并通过不断努力去满足它。要做到,不给企业拖后腿,不给自己留遗憾。
关注细节,要求我们要最大可能的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从自身做起,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不给企业找麻烦,不给自己留风险。
水滴穿石,离不开每一个水滴的不懈奋斗。
青川信合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共同耕耘。
亲爱的同事们,从现在开始,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吧,让追求细节的完美成为我们的信仰,让优良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青川信合会因为你我的改变而更加光彩夺目。
蒿溪信用社
第四篇:关注细节
关注课堂注重细节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
——关于加强课堂教学工作的意见
课堂教学是特教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关注课堂,关注残疾学生的生命发展,反映了特教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是特教学校整体工作的中心环节。同时,关注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细节,更是特教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着力点。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品质。只有关注课堂,注重细节,才能有效地提高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真正促进残疾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
一、关注差异,注重细节,将“以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以人为本”是特教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在特教学校就体现为以生为本。因此,在课堂上,要正视学生残疾,关注学生差异,注重教学细节,注意因材施教,真正将“以生为本”体现在每个教师的每节课中。一方面,要提倡教师关注学生差异,提倡个性教学。特教学校中的学生个体差异是巨大的,因此要提倡个性化的教学。也体现在两个方面:对学生而言,个性化的教学应该是针对学生差异的个别化教学和分类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对教师而言,个性化的教学应该体现在能够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扩大教学含量,用最优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在课堂上不能突出“生之不足”。不同的学生发展水平不同,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就要因人而异。要注意多“扬生之长”、“补生之短”,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如在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或发音,或让学生回答问题时,都要把握准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区别对待,因人施教。要巧妙、有策略地帮助、引导学生,不留痕迹地“掩盖”学生的不足,使之既有所提高,又不至于在师生面前“颜面扫地”。否则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影响课堂教学进度。
关注课堂,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将以生为本落到实处,才能将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来对待,才能真正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
二、信息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有效运用才是关键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广大讲课教师都十分注意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几乎被所有教师熟练而广泛地运用,对于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难点、重点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应注意:一是课件内容要精简。特教学校的教学课件内容制作不要过于繁琐、花哨,力求简要而使用,突出课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要尽可能地删除,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动感性很强的装饰画面、背景音乐、闪烁或闪动的图标等等。二是课件制作要科学。单维度设计的课件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设计的环节更不能一步紧扣着一步,这样很难适应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实践。三是教师操作要得当。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忙于操作微机,反复切换画面,过于分散精力,有时难免顾此失彼,以至于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四是课件的使用决不能替代板书的设计和运用,特别是低中年级的语文、数学课。
技术永远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有效运用才是关键。无视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或过分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形式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多媒体课件应立足于突破难点、制造情景和提高效益。教学需要时就用,用的恰到好处能起到事半功位的效果。但决不能因课件而课件,重形式而忽略目的,如果不用课件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就最好不用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要正视学生残疾,最大化地利用其残余感知觉,充分发挥其感知觉优势。
三、渗透新课改理念,合理使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能够注意结合新课改理念,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能不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进行质疑,带着问题读课文等,启发了学生潜能,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并通过拓展延伸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多作业设计或课后练习的设计都具有开放性,能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当前,很多特校教师正在尝试组织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这在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补偿学生生理残疾所带来的学习障碍起到重要作用。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说出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展示学生的思想。要从低、中年级就开始组织分组教学,分组讨论,鼓励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意识和大胆质疑意识。但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防止组内“一言堂”,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发言,抒发个人思想,让学生们迸发出个性思想的火花。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分组,防止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分组讨论不深入等问题。
四、锤炼教学语言,注意正确、及时地反馈、沟通和评价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师生交流中的问题:一是教师的手势、手指语过多,过于随便或者个别手势习惯性错误等。二是教师教学语言节奏过快,学生来不及反应,口形或者过于夸张或者不到位。三是教学语言不精炼,师生间缺乏真正的交流,难以有效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四是教师的评价或反馈不及时或准确。表扬语言雷同且呈现程式化趋势,缺乏针对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语言教学是各学科在各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因此,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经过锤炼,要精练而有引导或指导意义。教师在课堂上切忌信口开河,漫无边际。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聋校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努力使学生会学语言,学会语言,善于交际,养成习惯。在低、中年级要进一步加强口语教学,强化个别训练,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在高年级,要注重手语和书面语能力的培养,立足于用,立足于实践,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三,教师的反馈应坚持正面引导,以精神奖励为主。尽可能地避免为突出学习效果而使用一些“强刺激”,如美味的食品、精美的奖品或图片、动感过强的课件、刺激的音乐或游戏以及强烈的运动等。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不能不作反应或模
棱两可,更不能一味地进行表扬或批评。第四,对于具有原创价值、创新价值的或“差生”的个别有进步意义的回答,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和表扬,要旗帜鲜明,大胆鼓励。五是要教态自然,亲切可近。要努力让学生在心态彻底放松的状态下去学习、去思考,使之能畅所欲言,发散思维,创造性地学习。
五、注重问题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或表述事件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的问题没有难度和价值,起不到启发思维、引领探究的作用,有些问题本身设计就有“问题”。关于课堂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处理。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师要首先学会提问问题。教师的提问要科学,具有指导和引导作用,要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有效的学习。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引导性,使之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要从低年级就开始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提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让学生在课文上找到并读出答案,或让学生用课文上的语句回答问题,这样都无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语言的形成以及思维的发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逐步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或表述意见,而且要完整地回答问题,而绝非一定用课本上的原词、原句。这样做在开始时难度是非常大的,但坚持下来一定有很好的效果,且越到高年级越能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价值。尤其是在聋校的中、低年级的句式练习、仿写句子或短文等方面,要有所突破和创新,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思维体系,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说、主动说、经常说,努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口语表达、独立完成的意识和能力。
六、强化基本功训练,提升专业化程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的中心,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主渠道,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教师的素质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不少教师的口语(普通话)、粉笔字等教学基本功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一定要重视板书的设计和应用。不少教师的课就是因为板书问题而显得美中不足。有的是设计不科学,思路混乱,有的是课件代替了板书,所讲的核心内容没有在板书上出
现。三是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例如数学课,主要是要讲清楚数量关系,弄清楚要求什么?必须先怎么?再怎么?最后如何等数理关系,这应该是其核心问题,必须有条理地讲清楚,而不能局限于一两个例题或课本上的某数某式。四是要尽可能展示课堂教学“原生态”,杜绝教学“作秀”。有些课特别是优质课评选等情况下,教师“表演”的成分很多,却恰恰忽略了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五是要在课堂教学上多用功夫,尽可能地减少课堂教学的“硬伤”。要提倡认真钻研教材,真正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和教材内涵,在教学时才能真正抓住本质和关键。
第五篇:关注细节
关注细节,促进生成
[内容简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疑问和错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也一样,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经历和基础的不同,对同一问题也总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只要我们教师留心捕捉,巧妙引导,学生就能在不断的释“疑”、求“异”和正“误”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细节生成;疑点;异点;误点;精彩
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生命历程,是由无数个细节串接而成,细节是灵动的,它因时、因地、因情、因境而生。课堂上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教师的实力、见证着教师的功力、彰显着教师的魅力,学生正是在一个个的细节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生成智慧。让我们立足课堂,关注细节,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
一、关注“疑点”,深入理解
课堂疑点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不应“越位”代替学生思考,而应创造适合学生主动探究的条件,激活学生的思维,适时指明方向,指点方法,只要引领得当,相信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那种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理解也将是沦肌浃髓的。
片断一: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桃子》一课,教师出示主题图以及4篮桃子,每篮10个以及8个桃子和2只猴子。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有目的的出示:
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师:怎样列式?
学生:48÷2
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生1:先用8÷2=4,再用40÷2=20,4+20=24。
生2:因为(24)×2=48,所以48÷2=24
生3:我还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呢!说着,在自己练习本上写出了竖式一。
师:你能讲解48除以2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吗?
生3挠挠头:不知道。
师:谁能帮帮生3,说说生3列的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几生站起来尝试讲解,但总是不得要领。
师:看来我们不少同学会做,但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接下来我们大家就来研究为什么这样列式,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用小棒或你喜欢的图形代替桃子摆一摆,分一分,再想一想每一步表示的意义,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组内交流,个个跃跃欲试„„
师:你能把自己的发现给大家说一说吗?
生4(一边指着竖式一边解释):先分4篮桃子,每只猴子可分到2篮,所以商的十位上写2,表示每只猴子分到20个桃,2个十乘2得4个十,写在十位的4下面,4减4得0表示分完整篮的;再分8个,每只猴子分到4个,所以在商的个位上写4,4个一乘2得8个一,8减8得0,表示全部分完。
生5:我认为也可以这样列式,板书竖式二
师:大家有什么看法。
生6:我认为竖式一更能看出分了两次,竖式二看不出分几次仍然是用口算方法计算。
„„
本片断中学生能用除法竖式计算结果,那么用竖式记录48除以2的每一步计算过程所表示的意义,学生明白吗?事实证明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追问一句:你能讲解48÷2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吗?这时,我们会发现“会竖式计算”的孩子仅仅停留在会算的程度,其实那也只是一种“照葫芦画瓢”的效果,只是一种模仿性的计算,对于竖式计算的算理,学生仍是一知半解。理解算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数“物”结合,把实物操作与算理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实物摆一摆,分一分,进行“思路回放”,帮助理解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老师适时的追问,把学生引导到探索48除以2的算理上来了,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促成学生对竖式除法每一步的深刻理解,就连书写格式也在学生的通过操作中得出,可见操作的功效确实不小。
二、关注“异点”,深化运用
课堂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它具有生成性、开放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一节课,不管我们预设得如何周全,也不管我们演绎得如何精彩,“意外”总是不约而至。面对课堂中的“意外”,是视而不见还是顺势而教?是随意搪塞还是因势利导?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应善待学生在课堂上的“意外”,既不一概封杀,充耳不闻,也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偏离了教学的主要方向,而应灵活运用教学技艺和教学智慧,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异点”,敏于发现“异点”蕴藏的价值,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变“异点”为精彩,构建灵动多彩的课堂,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
片断二: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第一课时《看日历》一课中。
学生通过调查2009年到2016年这8年的2月份天数后
师: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1:我发现了2012年是闰年,2016年也是闰年。
生2:我发现了每四年里有一个是闰年。
生3:我发现了每3个平年后面跟着1个闰年。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是仔细,说出了平年与闰年的排列规律。到2049年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100岁生日,你们知道2049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说说你的方法?
生4:查一查2049年的日历,看看2月份天数就行了。
师:是个很直接的方法,问题是现在没有日历怎么办?
生5:按3个平年1个闰年的规律数下去。
师:这是一个方法,试一试吧!
学生动手尝试,渐渐的,少数同学不耐烦了。
师:是不是很麻烦,有谁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片刻后。
生6(激动地):我知道,我发现了闰年年份数都是4的倍数,只要用2049÷4看有没有余数就可以了。
师(故作惊讶):真的吗?大家一起来验证生6说得有没有道理。
通过一阵紧张的计算,个个露出了笑容。
“有道理。”“可以这样。”
师:真没想到前面学习的除法还能帮我们解决判断平年和闰年的问题。当然这得谢谢生6同学,掌声送给他。
生7:我不同意。刚才我用生6的方法验证2100年,发现2100÷4也没有余数,按生6的方法除以4没有余数说明2100年是闰年,可根据每3个平年1个闰年的排列规律2100年是平年。
师生共同验证,确如生7所述,部分学生陷入迷茫,部分同学正在思考。
生8(兴奋地):我找到原因了,在书上69页的“你知道吗?”中告诉我们凡遇末尾数字为两个0的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2100年末尾有两个0,所以要除以400,2100÷400结果有余数,所以仍是平年。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能从书上不起眼的角落中学到知识。自学能力真强!
生9:2100÷400中除数是400我不会除,怎么判断?
生7:这个我会,只要把2100看成是21个百,400看成是4个百,所以只要计算21÷4就行了。
师:生7真了不起,不但敢于提出问题,还能用旧知解决新问题,掌声也送给他。
生10:我又有新的发现,用四位数除以一位数太麻烦了,如果是整百年份的就用前面的两个数去除以4,不是整百年份的就用后面的两个数除以4,结果有余数就是平年,没有余数就是闰年。不知是否正确,请大家验证一下。
有的同学拿起笔列成竖式,有的同学直接用口算,算着算着掌声响起来。
师:看来大家都认同了生10的方法。确实!生10的方法简洁实用,大家在学习他创造的方法的同时,也应学习他敢于创新和虚心求证的这种精神。
话音刚落生11站起来说:我还有一种更快的方法,不用除法就能判断2049年不是闰年。
师:哦,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生9:我是这样想的,任意一个数和4相乘,结果个位上只能是0、2、4、6、8,不可能是9,所以2049年一定是平年,而且我还能判断所有的单数年份的都是平年。
简短的安静后,教室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开放、对话、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怀揣着“童心”去聆听学生、去触摸教学、去透视课堂,这样才能留住精彩,定格瞬间。在不可预知的教学进程中,教师如何掘源引流,让学生的思维之泉既渤渤涌动,又顺势挺进,这既需要教师的适度的“导”,更需要教师适时的“放”。本片断中,在学生调查平年和闰年后及时“引导”学生发现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在此基础上抛出一个问题“到2049年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100岁生日,你们知道2049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适时“放手”让学生寻求判断的方法,发现之旅由此启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着认知差异的,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差异,创设探究的空间,留有思索的余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质疑问难,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活动的保证,促使课堂中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及时反馈,让课堂存在“异样的声音”,出现“意料外的画面”,引发不同层面学生的生成。教师要善待课堂中的每一次意外,课堂教学的精彩就这样在这偶然中悄然生成。上述片断中,正是因为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才能“旁逸斜出”,才有学生不断出现的“异点”,让学生对判断平年和闰年的认识从“不会”到“会”,从“复杂”到“简洁”,促成了课堂的精彩。
三、关注“误点”,深刻体会
对于学生,错误是走向完善的路标;对于教师,错误是反馈教学的镜子。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出错和不停纠错的过程,教师应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帮助学生少出错误;同时,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避免错误的发生,而在于当错误发生时,能够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资源,挖掘错误的价值,让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变学生的“误点”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
片断三:在学习了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后,在一节练习课上我出示:
班上开联欢会,同学们布置教室,按下面的顺序挂气球。
买了48个红气球,要买几个蓝气球,几个黄气球?
生1:我的列式是48÷7=6(组)„„6(个),6×1+1=7(个),6×2+2=14(个)。答:要买7个蓝气球,14个黄气球。
“嗯?!„„”“不对!”教室里发出了不少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生2:我不同意,每组中红气球个数是黄气球的4倍,是蓝气球的2倍,所以蓝气球应该是48÷4=12(个),黄气球应该是48÷2=24(个)。
“对!”很多同学马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师:生1的问题出在哪?
生3:他是把48当成了全部气球的个数。
我顺势在48个红气球下面板书:48个气球。
随着生3的汇报,生1也发现自己的错误,表情不自然了。
师:那6×1+1=7(个),6×2+2=14(个)又是什么意思呢?还是请生1来解释一下吧。
生1:我以为是48个气球,7表示一组有7个气球,商6表示可以放6组,余数6表示还剩下6个。每组都有1个蓝气球,所以用6×1,余下6个中有1个蓝气球,所以加1是7个蓝气球,黄气球也是这样想的。
掌声响起„„
师:多清晰的思路!一字之差,有区别吗?
生1:有,以后我要认真看清题中的每一个文字,数字。
师:感谢生1的总结,一字之差,就有了不同的结果。就本题而言,他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但让我们更加看清了本题的易错点,也再次体会到审题的重要性!应该感谢谁?
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生1也面带微笑。
师:有了生1的提示,我们可以继续思考。如果48是蓝气球或黄气球的个数,求红气球的个数,你会吗?
生饶有兴趣地写了起来„„
对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我们的处理可以很简单:告诉他错了,改过来。但是,对于学生错误的原因,因简单的处理而无暇得知,往往许多的错误都是由这样一些不经意的错误累积而成的。本片断中,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仔细听取了生1的想法,与孩子一起进入孩子的思维,找准了切入点,找到了孩子的症结。首先让生1先说自己的理解,再说体会,那一定是深刻的感悟,更是对错误重新认识,重拾信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学生接纳、尊重、欣赏和修正错误的过程。学生辨析之后,体悟了一字之差,就应有不同的思考,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正是因为这个错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审题的重要性,更带给我们不同角度的思考,实现了“一题多用”之功能。可谓“简单的错,不简单的处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有关注细节的意识、捕捉细节的眼光、处理细节的能力,审时夺势,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使教学走向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成,以变制变,就能演绎出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