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47号文件(挂钩试点部分)[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16:1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读47号文件(挂钩试点部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读47号文件(挂钩试点部分)》。

第一篇:解读47号文件(挂钩试点部分)

解读《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

为积极、规范、有序推进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下面我谈一下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国发47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一)有关概念

国发47号文,主要是讲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两件事。

所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提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简称,其定义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等措施,实现耕地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不增加、1 布局更合理、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土地整理复垦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的置换。

从本质上说,增减挂钩是土地整治过程中的政策探索,是撬动土地整治的手段之一,属于土地整治范畴。但由于目前暴露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增减挂钩上,所以国务院将这项工作特别予以强调。

(二)国发47号文件核心思想

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是国发47号文件最核心的思想,是针对当前增减挂钩出现的擅自扩大试点范围、侵害农民利益等行为专门提出的。国发47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的总体要求、目标,出发点、落脚点,进一步明确了增减挂钩工作中“严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同时,国发47号文件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三)具体内容

国发47号文件提出了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的总体要求、政策界限和保障措施,全文一共五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文件出台的背景与目的。在充分肯定农村土地整治对耕地保护的有效促进作用和增减挂钩试点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指出了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即片面追求城镇用地指标、擅自开展 试点和扩大试点范围、突破周转指标、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和文件的目的(规范土地管理秩序、纠正侵害农民利益行为,严格规范挂钩试点,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第二部分,是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的总体要求。一是明确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要坚持“两个最严格”,即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要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要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服务。二是提出要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三是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农民自愿、农民参与、农民满意。

第三部分,是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一是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要坚决扭转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现象,防止在增减挂钩在实施过程中脱离实际,出现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个坚决,三个严禁”,即:坚决扭转片面追求追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倾向;坚决制止以各种名义擅自开展土地置换等行为;严禁突破挂钩周转指标,严禁盲目大拆大建和强迫农民住高楼,严禁侵害农民权益。三是强调“不让做什么”的同时,提出了应该“怎么做”。国发47号文件提出“增减挂钩通过周转指标实行规模控制,必须符合规划”。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要纳入国 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由省级分配,县域内使用;土地增值收益要及时全部返还农村。各试点地区要对挂钩周转指标的下达、使用进行全程监管,严格考核。

第四部分,是强调要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等一下由吴伟强处长为大家说明。

第五部分,是强调要确保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提出政府规范行为的要求。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地方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搭建平台、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强化资金整合和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要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管理。四是要严格监督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全程监管。五是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明确地方近期要对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开展全面清理检查。国土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全面的检查。

二、国发47号文件的贯彻意见

国发47号文件针对的是全国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就我们省而言,根据省里面掌握的情况,我们目前开展的42个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都比较规范,但我们也要认真对照47号文件,借着全国清理检查的机会,对我们的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而且,我们省挂钩试点中还存在试点工作推进慢的难题,也要借着这个机会,研究解决,大力推进增减挂钩和农村土 地整治工作。因此,我认为我省贯彻落实国发47号文件的核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严格规范,这是全国统一要求;二是积极推进,这是我省自身要求。具体是:

(一)充分认识规范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是我省开展“三旧”改造、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的重要内容,是缓解当前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特别是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不足的重要措施。城镇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省已经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城乡规划部门的预测,未来10年我省需要新增城镇建设用地600万亩以上,根据我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来10年城镇新增建设用地也超过400万亩,这几百万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不可能全部来源于农用地、未来地,有相当部分要来源于存量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村的闲置、空闲、低效用地。

根据我们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二调”数据,来源于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城镇用地占我省新增城镇用地总量的比例达到65%。也就是说,未来我省城镇用地将由目前的来源于农用地、未利用为主,逐步转向来源于农村存量用地为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我们实现这个转向提供了政策工具,是我们统筹城乡土地资源的重要抓手。

虽然当前增减挂钩政策在实施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也 有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

(二)积极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我省于2008年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有6个市、16个县申请了42个试点项目区。对照47号文件,我们目前的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需要在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推进:

1.项目区实施规划编制方面

(1)各地在认真调查摸底的情况下,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先易后难、规范有序”的原则,严格规范申请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申请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城乡规划等规划,编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确保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有减少、布局更合理,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开展土地整治的地块,优先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范围。

(2)项目区实施规划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8号)要求编制,并符合《广东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编制技术指南》。严禁项目区跨县级行政区域设置,严禁循环使用周转指标。

(3)项目区实施规划编制时必须举行听证和专家论证,充分听取当地农村基层组织、农民和专家的意见。项目区实施规划批准和实施情况应通过网络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示,并在当地村委会公告栏张贴,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2.项目区实施与管理方面

(1)各地要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成立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农业、环保等部门参与的领导机构,落实责任分工,共同推进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涉及的建新地块、安置地块应按照国家和省的供地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供地和用地。建新地块、安置地块鼓励实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涉及使用国有农用地的,在申报项目区实施规划时需提交收回国有土地补偿安置协议;涉及征收集体土地的,应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即:按项目区实施规划批准时地类报批,涉及林地的办理使用林地手续,落实征地安置补偿等。

(3)各地级以上市要依据省厅制订的增减挂钩试点拆旧区土地复垦验收办法,按照项目区实施规划中明确的周转指标归还计划逐年进行验收。拆旧区复垦耕地面积超出建新区占用耕地部分,若用于项目区外的占补平衡,应按照《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粤府办„2008‟74号)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实施。

(4)省厅每年要对各地级以上市验收情况进行抽查,确认挂钩周转指标归还数量。项目区拆旧、建新无明显进展 的,撤销试点项目区,收回挂钩周转指标,并通报批评;项目区拆旧无进展,但建新工作已开展的,撤销试点项目区,收回挂钩周转指标,并扣减下一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项目区拆旧复垦工作已开展,但尚未完成规定复垦面积的,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完成本年度复垦任务。已批准项目区实施规划涉及的拆旧、建新等工作未通过抽查验收的县(市、区),原则上不再安排新项目区。

(5)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批准后,应严格执行。确需调整修改的,按项目区实施规划报批程序申请修改,原则上每个项目区只能修改一次。

(6)各地要以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为基础,逐步建立并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系统,加强对项目区建设的全程监管。

(三)积极认真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土地整治清查工作 国发47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对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进行全面的清理检查。我省的清理检查工作计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自查清理阶段(2月28日至3月25日)。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发47号文件规定,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的自查清理。在自查清理基础上,依托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将增减挂钩 试点项目区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上图入库,纳入“一张图”管理。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3月25日前,汇总全市自查清理结果,并形成市级自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2.检查纠正阶段(3月26日至4月15日)。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省的要求,组织纠正整改,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整改情况形成报告,经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于4月15日前报省国土资源厅。

3.抽查总结阶段(4月16日至4月30日)。我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在各地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对自查清理和纠正整改工作不力的,督促限期整改。从5月1日起,国家有关部委将对我省进行抽查。

本地区求将“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修改为:“实施农

第二篇: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国务院2010年47号文件系列解读)

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

—— 国务院47号文件系列解读之一

2011-04-22 | 作者: 郭图文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编者按 新近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对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加深广大读者对有关土地整治政策的了解,特邀请国土资源部有关专家,对国务院47号文件进行系列解读。

系列解读分九篇,内容涉及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强化耕地数量质量并重方面的新要求、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组织实施、科学规划、资金整合和使用管理、土地整治的土地权属管理、网上监管以及农村土地整治管理的新要求等方面。

200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提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为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提供了政策依据。根据国发28号文件精神,国土资源部从2006年开始,先后4次共下达增减挂钩周转指标73.9万亩,涉及27个省(区、市)。各试点地区充分运用这项新政策,对利用不合理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调整利用,总体进展顺利,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推进了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但有的省份超过下达的周转指标,甚至未经批准、没有挂钩周转指标擅自开展“增减挂钩”及以各种名义的土地置换,经批准的挂钩试点也存在不够规范的现象。这些问题亟待纠正。《通知》的重点就是要进一步规范增减挂钩试点,确保增减挂钩试点规范、健康、有序开展。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坚决扭转片面追求增加城镇用地指标的倾向。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其实质是在我国人多地少基本国情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以城乡用地结构调整为纽带,显化城镇土地价值,并将土地级差收益返还农村,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不得以单一解决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为目的,片面追求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导致农村大拆大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各试点地区亟须提高对增减挂钩试点政策的认识水平,开展增减挂钩试点要以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规范推进。

城乡建设用地调整使用必须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准。国土资源部相继制定了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挂钩试点工作必须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开展试点工作”。但是,近几年一些地方出现了未经批准开展建设用地置换、复垦土地周转等“搭车”行为,严重扰乱了挂钩试点工作秩序,影响宏观调控。为了坚决制止以各种名义擅自开展土地置换等行为,《通知》再次强调“凡涉及城乡建设用地调整使用的,必须纳入增减挂钩试点”。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规定,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必须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向国土资源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未经批准开展城乡建设用地调整使用的,均可视为违法违规行为。

增减挂钩试点必须控制在国土资源部批准的挂钩周转指标规模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挂钩试点通过下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进行”,挂钩周转指标由国土资源部批准下达。挂钩周转指标是控制建新区和拆旧区规模的重要手段,也是考核试点工作进展的重要标准。从2009年起,周转指标纳入用地计划统筹管理。实践中,个别省份超过下达的周转指标开展“增减挂钩”或多次使用同一批次周转指标,导致变相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通知》明确提出,“严禁突破挂钩周转指标”,“严禁循环使用周转指标”,“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组织审批和实施试点项目”,“对挂钩周转指标的下达、使用和归还实行全程监管”。试点省(区、市)要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组织实施,对未能按计划及时归还指标的省(区、市),要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暂停挂钩试点工作;对于擅自扩大试点范围,突破下达周转指标规模,停止该省(区、市)的挂钩试点工作,并相应扣减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未纳入项目区、无挂钩周转指标的地块,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合理设置项目区是顺利实施挂钩试点的关键。增减挂钩试点以项目区为主体组织实施。挂钩试点项目区,由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实践中,多数试点省(区、市)按要求选择确定项目区,并对项目区实施规划和建新拆旧进行整体审批。但也存在一些不够规范的现象,有的地方片面追求土地级差收益,违反规定超出县域范围进行增减挂钩;有的地方不顾农村发展需要,将周转指标集中安排在城镇使用;有的地方未将拆旧、建新地块封闭实施,将节余的指标用在中心城市。《通知》提出,以“合理设置建新、拆旧项目区”为核心,“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各地开展挂钩试点,一要通过项目区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有减少、布局更合理、耕地面积又增加、质量有提高。二要将项目区内建新和拆旧地块相对接近,并避让基本农田。三要合理安排建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的比例,优先保证被拆迁农民安置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并为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预留空间。

坚持把切实维护农民权益贯穿始终。一是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凡涉及村庄撤并的,要以农民为主体,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自主决定,不同意的不得强拆强建。二是在旧房拆迁、新居建设、土地互换、利用方式等方面要注重保持地方特色和风貌,尊重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传统建筑,为农民提供多种选择。三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调整使用所获收益,必须按照明晰产权、维护权益的原则,合理分配增值收益。增值收益全部返还农村,用于支持农村集体发展生产和农民改善生活条件。以整治促建设 以建设促保护 ——国务院47号文件系列解读之二

2011-04-25 | 作者: 郭图文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对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其中在大力推进农田整治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农田整治的目标、重点,新增耕地质量评定验收依据和耕地产能提升措施等。与以往文件相比,对于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质量建设和保护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突出以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作为农田整治的主要目标

《通知》提出,“要按照因地制宜、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要求,以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为目标,大力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缓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双重压力,提出了“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保护”的思路,土地整治已不仅是补充耕地的一种手段,更是提高耕地质量、提升耕地产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已经上升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历年的中央1号文件,以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47号文件继这些要求之后,从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角度出发,再次明确了农田整治以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以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为目标。

明确将耕地分等定级作为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的方法和依据

《通知》要求,“要依据耕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1999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经过十年努力,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全面摸清了我国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实现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的统一可比。这项工作和成果,为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这已形成广泛共识。《通知》明确提出了要按照耕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作出的明确要求,这一要求不仅统一了新增耕地质量评定技术方法,也使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验收有了量化依据,为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指明土地整治与地力培肥在提升新增耕地产能中的作用

耕地产能的大小由耕地所处的光温、降水、土壤、农田基础设施等条件综合决定。一块耕地所处的光温和降水条件是不容易改变的,而土壤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是可以通过人为因素不断改良和改善的。因此,《通知》明确提出了稳步提升新增耕地产能的两项重要措施:一是通过土地整治,统筹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地力培肥,提高土壤养分状况。两项措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土地整治是对耕地外在条件的改善,是提升耕地产能的基础;地力培肥是对耕地内部条件的改良,是提升耕地产能的保障,两项措施有机结合,才能促使耕地产能稳步、持续提升。

强化土地整治后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要求

《通知》规定,“经整治的耕地要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要切实防止投入散、项目小、新增耕地质量偏低,以及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土地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重视前期的工程建设,更要重视后期的管护问题,包括土地整治实施后耕地地力培肥和用地养地问题,以及土地整治工程维护问题。如果管护不力,必然影响土地整治实施效益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中规定了“农村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要划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通知》再次强调这一规定,是从加强对整治后耕地实行严格保护与管理的角度出发,在更高层面上提出的明确要求,是确保土地整治实施效果、发挥资金使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措施。

发挥示范建设的模范作用 —— 国务院47号文件解读之三

2011-04-27 | 作者: 郭图文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对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原则,以耕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总量减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目标,规范推进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内容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如何理解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及相关要求,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准确定位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农民参与的组织方式和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体推进的工作模式,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通过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新农村建设,是在全国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活动。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为实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及《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而开展的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主要涉及农用地整治和未利用地的开发;二是以耕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总量减少、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涉及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未利用地开发。

在示范建设区域的选择上,要选择在农民自愿、政府重视、后备资源有潜力、自筹资金有保障、基础条件基本具备的地方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

严格把握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原则

《通知》明确了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要遵循“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原则。

“统筹规划”是针对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涉及领域广、建设内容多而言,由于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土地、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多方面建设内容,更需要突破部门壁垒,科学谋划、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布局,在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统筹规划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生态等用地,充分发挥规划控制作用,合理引导资金投向,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整合资源”主要是针对资金投入而言,旨在充分发挥资金组合效力和规模效益,用中央支持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带动中央分配和地方留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等作为主体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计成效”的原则,引导和聚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利建设基金等涉农资金。在符合相关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前提下,集中用于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

“整体推进”主要是指要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建设内容不仅包括田、水、路、林等田间基础设施,而且还包括路、水、电、气等生活基础设施;经批准开展增减挂钩试点且资金有保障的地区,在遵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有关管理规定的前提下,还可以搞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等,在探索村庄整治新模式、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发挥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通知》明确要求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时,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动,切实做到农民自愿、农民参与、农民满意。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自始至终都要按照向农民、农业、农村倾斜的原则明确受益主体。在准备工作阶段,应充分做好听证和论证工作,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坚持先确权、再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实行有效监管,防止片面追求建设用地指标、不顾条件大拆大建、强迫农民上楼、不合理分配资金等行为;在示范建设实施后,要依法及时办理土地确权、变更登记手续,发放土地权利证书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第三篇:增减挂钩试点评估

今年6~8月,部规划司会同整治中心和信息中心,依据增减挂钩试点在线监管系统,对除新疆、西藏等地以外的29个试点省份的试点情况进行了评估,对部分省份进行了实地核查,形成了评估报告。评估情况显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经清查整改后,管理比较规范,进展比较顺利,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促进了耕地保护,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确保了建设用地总量不扩大、耕地面积有增加;实现了农田集中布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用地流转,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二是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优化了城乡用地布局。对闲置、低效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和布局调整,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为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对布局散乱的村庄进行合理迁并,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三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各地将增减挂钩获得的收益返还农村,有效解决了试点地区新农村建设缺资金的问题,落实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要求,支持了农民住房、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

会议指出,当前试点工作也存在部分地区试点进度较慢、在线报备时效和管理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少数地方未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未及时将收益足额返还农村及未足额预留农村发展建设用地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民权益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会议强调,要着眼长远,加强制度设计,进一步深化试点工作。要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管长远的制度,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新农村建设以及“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上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要突出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组织开展增减挂钩收益使用分配制度研究,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规范,提升试点工作的管理水平,完善在线报备制度等。

会议还研究落实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8个文件精神,审议了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检查评估情况报告。

第四篇:2006[108]号文件 文档

国办发〔2006〕1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

国土资源部 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 监察部 财政部

商务部 工商总局 环保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从源头有效治理矿业秩序混乱的基础性工作,是调整矿业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各地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的要求,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同时,开展了以煤炭等重要矿种为重点的整合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做法不规范,只注重运用行政手段,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矿业权人合法权益;有的地区对整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

位,有畏难情绪,工作进展缓慢;有些违规矿山企业借整合之名拖延以至逃避关闭等。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整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按照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矿山开发合理布局,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合,使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变,矿山开发布局趋于合理,矿山企业结构不断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一)矿山开发布局明显合理。按照矿产资源自然赋存状况、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规划,合理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重新划分矿区范围,确定开采规模,一个矿区只设置一个采矿权,彻底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通过整合,重点矿区和重要矿种的矿业权设置符合规划要求。

(二)矿山企业结构明显优化。以优并劣,扶优扶强,矿产资源向开采技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安全生产装备条件好和矿区生态

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优势企业集聚。通过整合,使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矿山企业数量明显减少。

(三)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采用科学的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使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达到设计要求,共生、伴生矿产得到综合利用,废石、尾矿等矿业固体废物得到安全存放和二次开发。通过整合,使整合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明显提高。

(四)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强化安全监管监察,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通过整合,使因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引起的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五)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通过整合,实施废弃物集中贮存、处置,污染物集中治理并达标排放,重点矿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得到预防与控制。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工作应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国家对有关矿产资源总量控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定,有计划地分步实施。

(二)以大并小,以优并劣。整合工作应根据资源自然赋存状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结合企业重组、改制、改造,以规模大和技术、管理、装备水平高的矿山作为主体,整合其他矿山。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重点整合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小矿密集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矿种和优势矿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矿种和矿山企业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做好整合工作。

(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资源为基础、矿业权为纽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推进整合工作。

(五)统筹兼顾,公开公正。兼顾各方利益,依法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公开整合过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整合范围

(一)重要矿种。煤、铁、锰、铜、铝、铅、锌、钼、金、钨、锡、锑、稀土、磷、钾盐等矿种,以及其他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矿种。

(二)重点矿区。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矿区,小矿密集区,位于地质环境脆弱区范围内的矿区。

(三)其他矿山。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矿山;生产规模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隐患,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差的矿山。

五、工作安排

整合工作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元进行。各省(区、市)要在2007年3月底前,完成整合总体方案的编制、备案工作;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3个以上重要矿种和5个以上重点矿区的整合工作;在200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整合工作。整合工作分为编制总体方案、制订实施方案、方案实施和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一)编制总体方案。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市(地)、县级人民政府对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整合范围,明确工作任务,编制省级整合总体方案,并报国土资源部和发展改革委备案。省级整合总体方案应包括整合目标、进度安排、任务分工和责任落实等内容。整合区域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由相关省份协商编制总体方案;协商不一致的,由国土资源部商发展改革委根据矿产资源自然赋存状况和地质条件协调确定。

(二)制订实施方案。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依据省级整合总体方案组织国土资源部门和市(地)、县级人民政府编制矿区整合实施方案。整合实施方案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整合实施方案应包括整合矿区矿产资源概况、已有矿业权设置情况、整合后拟设置矿业权方案、整合工作进度及保障措施等内容。

(三)方案实施。按照批准的矿区整合实施方案,确定整合后的主体,明确拟设置采矿权的矿区范围,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编制矿山整合技术改造设计方案,重新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资料,换发采矿许可证等相关证照(煤矿企业还应重新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实施矿山生产系统停产改造,经验收合格后,按整合后矿山生产技术

方案组织生产。生产技术方案要充分采用能够节约资源和清洁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

(四)检查验收。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整合工作进行自查,并向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部际联席会议提交自查报告。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全国的整合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向国务院作出报告。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实施。整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省级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能具体组织实施,同时加强通力协作,确保整合任务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审批整合后需重新办理的有关证照。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整合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和矿业权设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审查矿区整合实施方案,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参与审查煤炭矿区整合实施方案。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划定矿区范围,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工商部门负责对拟设矿山企业依法办理企业名称预核准和注册登记手续。环保部门负责对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整合后矿山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

审批。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对整合后矿山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核,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整合改造后的煤矿依法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公安部门负责整合矿山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及时依法处置关闭矿山的爆炸物品,依法核定整合后矿山的爆炸物品用量。监察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整合工作中存在的滥用职权、失职渎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规范操作,依法推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整合工作,切实保护参与整合的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对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凡能够与大矿进行整合的,由大矿采取合理补偿、整体收购或联合经营等方式进行整合。国有矿山企业之间的整合可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下,采用资产整体划拨的方式进行。整合矿山原则上不得扩大矿区范围,确需扩大的,必须列入省级整合总体方案,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整合前矿业权未进行有偿处置的矿山,整合时要按规定进行处置。整合后矿山的设计生产能力不得低于规定的开采规模要求。整合期间,整合区域及其毗邻地区暂停新设置探矿权、采矿权。按整合实施方案设置的采矿权审批工作要严格按规定的权限进行。按照实施方案被列为整合对象但不愿参加整合的矿山,其有关证照到期后,相关部门不再为其办理证照延续、变更手续,由当地政府依法收回纳入整合范围。已列入关闭名单的矿山企业以及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予以关闭的矿山企业,不参与整合,其资源

需要重新开发利用的,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矿产资源规划组织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国土资源部备案后,按规定的权限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

(四)健全制度,加强督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推动整合工作扎实开展,严防整合矿山弄虚作假、超能力生产。凡不能按期完成整合任务的地区,暂停探矿权、采矿权等相关证照的审批。各地要加强政策研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市场准入、矿业权市场配置、矿业权价款收益分配、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等配套制度,切实加强对整合后矿山企业的监管,巩固整合成果,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五篇:文件: 存贷款挂钩协议

存贷款挂钩协议

借款人(甲方):

贷款人(乙方):

根据甲乙双方拟签订的编号为N0.(借款合同),为保障甲乙双方利益最优化,依据甲方资金归社状况和在乙方日均存款额与日均贷款额比率,乙方对甲方贷款利率实行“按年考核、利率浮动”的计价方式计收贷款利息,确保达到甲乙双方良性互动,共同受益的效果。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签订本“存贷款挂钩协议”,签协内容如下:

一、本协议中存贷款挂钩指甲方在乙方获取贷款后其经营性资金、销售收入及其他资金,按甲乙双方协定比例和要求存入甲方在乙方开立的存款帐户。

二、甲方与乙方签订借款合同之前,签订本协议。

三、乙方应按借款合同要求满足甲方信贷资金需求,保证信贷资金及时到位甲方帐户,并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保障甲方资金结算渠道的畅通。

四、甲方申请贷款获乙方同意后,应在农村信用社开立乙方要求相应性质的存款(或结算)帐户,原已开立符合条件帐户的只须提供帐户复印件和上一存款帐户资金往来发生额明细,并将贷款资金和生产性经营资金一并存入该帐户,甲方根据生产经营周期使用信贷资金。

五、借款合同初始贷款利率的确定。借款合同初始贷款利率系指甲乙双方签订借款合同上和借款凭证上载明的贷款利率。凡甲方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乙方对甲方的初始借款合同利率在信用社辖内同类客户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可下浮0.6个百分点。

(一)甲方在乙方开立基本帐户达一年以上的,长期与信用社有业务往来,甲方上或前12个月的日均存款额与日均贷款余额比达20%以上的,且能为信用社带来稳定的收入,信誉度评价高;1

(二)甲方能为借款提供优良资产抵押,这里的优良资产指产权明晰、登记的证照手续齐全,临街的门栋、商铺、地段优越的星级酒店等价值高变现容易的抵押物;

(三)甲方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有充沛的现金流、行业地位重要或优势明显等;

(四)甲方在他行有借款,属他行黄金客户,在他行开立基本帐户的,但能按贷款份额比例在乙方存款的。

除上述以外的借款人,乙方按辖内同类客户执行利率确定初始借款合同贷款利率。

六、借款合同签订和贷款发放之后,乙方根据甲方在乙方的日均存款额与贷款日均额比率的约定,分合理浮动贷款利率,并按月结息。乙方实施贷款利率浮动时,以签订本协议后为准,无再须通知甲方。

七、甲方在信用社的日均存款余额与日均贷款余额之比约定为20%以上,每低出5个百分点,乙方在借款合同初始利率的基础上对甲方贷款利率上浮0.3个百分点;反之,每高出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下浮0.3个百分点,并按浮动后的贷款利率计收贷款利息,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必须在人民银行规定范围内,即国家基准利率的0.9倍至2.3倍。甲方日均存款额与日均贷款额以甲方在信用社存贷款对帐单为依据,由信用社专人核实。

八、此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

下载解读47号文件(挂钩试点部分)[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47号文件(挂钩试点部分)[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5篇]

    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 ——国务院47号文件系列解读之一 编者按 新近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自查报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自查报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自查报告 2月22号,省厅召开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电视电话会议,市国土资源局组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 •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138号) 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河北......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 国土资发[2008]138号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

    挂钩试点实施规划变更申报材料清单

    挂钩试点实施规划变更申报材料清单(拆旧地块调整) 1. 试点县(市、区)国土部门拆旧地块调整请示及备案表(附调整情况表)。 2. 试点市(州)国土部门转报文件。 3. 变更前的实施规划文本......

    清洁生产文件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

    国发1980,135号文件

    国务院批转广西壮族自治区 关于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的情况报告 (国发[1980]135号)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革命委员会),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

    号文件收费标准

    《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标准服务类型费率中标金额(万元)货物招标服务招标工程招标100以下1.5%1.5%1.0%100-5001.1%0.8%0.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