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研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6:3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宁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宁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研究》。

第一篇:南宁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研究

南宁市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年度研究指南

南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8年4月8日

目 录

说明...........................................3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6 党史•党建.....................................7 哲学...........................................9 理论经济......................................10 应用经济......................................12 政治学........................................14 法学..........................................16 社会学........................................16 民族问题研究..................................18 国际问题研究..................................19 管理学........................................20 教育•文化....................................21

2018年度南宁市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说明

一、申报课题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应用研究为主,积极支持理论研究,为首府加快建设“四个城市”,勇当广西持续营造“三大生态”、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的排头兵服务,为繁荣发展南宁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

二、《指南》根据管理工作需要划分为12个类别,所列选题一般只规定研究范围、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申报者根据《指南》自行设计具体题目,且必须结合南宁实际,研究南宁问题(在“课题名称”和“课题设计论证”中直接体现)。要根据《南宁市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要求进行设计和申报(填报“申请表”时注意填报“活页”)。

三、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2018年度南宁市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申请作如下限定:(1)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资助项目,可以作为一项其他项目的课题组成员;(2)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两个南宁市资助课题项目申请;(3)如2016年度的课题未结题(如情况不了解请联系市社科联查询结题情况),本年度不得再申请(包括作为负责人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1.南宁市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研究

2.南宁市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精神实质研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当代价值研究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研究

6.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研究 7.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研究

8.南宁市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研究

9.总书记青年思想与南宁市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0.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南宁市情况研究 11.新时代南宁市全面深化改革研究 12.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研究

1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1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设研究 15.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研究 16.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17.新时代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8.改革开放四十年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就研究

19.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研究 20.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研究 21.网络意识形态新情况及应对策略研究

22.大数据时代南宁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3.改革开放四十年南宁市社会意识形态治理经验研究 24.南宁市新兴社会群体思想观念状况研究

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研究 26.南宁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研究

27.南宁市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8.南宁市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党史·党建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

3.南宁市贯彻落实总书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研究 5.马克思主义在基层的宣传普及研究

6.“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精神研究 7.中国共产党强化“四个意识”及其经验研究 8.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研究

9.南宁市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研究

10.南宁市党员干部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研究

22.南宁市反腐倡廉态势的哲学思考 23.南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研究 24.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 25.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研究 26.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哲学研究 27.新发展理念的哲学研究 28.“一带一路”建设的哲学研究 29.建设美丽南宁的哲学研究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研究

31.南宁市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32.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和现代转化研究

理论经济

1.南宁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2.南宁市学习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研究 3.南宁市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研究 4.南宁市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思想研究

5.南宁市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思想研究 6.南宁市坚持新发展理念研究

7.南宁市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 8.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

9.总书记关于反贫困与共同富裕的思想研究 10.南宁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研究

11.南宁市各县区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研究

12.南宁市全面深化改革与培养经济增长新动能研究 13.南宁市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14.南宁市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研究 15.南宁市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研究

16.南宁市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17.南宁市家庭消费行为研究

18.南宁市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 19.南宁市经济发展中产融结合问题研究

20.南宁市工业企业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 21.南宁市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研究 22.南宁市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23.南宁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

24.南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25.南宁市脱贫和减贫政策的设计与评估研究 26.南宁市鼓励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研究 28.“十三五”时期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29.新常态下南宁市经济发展布局调整的方向、目标和策略研究

30.南宁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31.南宁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研究

32.南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体系研究 33.南宁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研究 34.加快建设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区研究 35.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南宁发展研究 36.南宁市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研究

112

41.南宁市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42.南宁市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研究 43.南宁市地理标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44.南宁市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冲突及化解机制研究 45.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公共服务协同研究

46.以政府购买方式促进南宁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47.北部湾经济区建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研究

政治学

1.南宁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2.南宁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研究 3.习近平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思想研究

4.南宁市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研究

5.新时代南宁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研究 6.南宁市创新政府服务方式研究

7.南宁市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机制研究 8.南宁市推动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机制研究

9.新时代南宁市基层民主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10.南宁市党员干部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研究 11.南宁市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途径研究

12.南宁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研究

13.南宁市提高全民法治素养的政治机制研究

14.南宁市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机制研究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关系研究

16.南宁市群团组织在协商民主中的地位和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17.南宁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18.南宁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

19.南宁市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研究 20.南宁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21.南宁市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22.南宁市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23.南宁市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24.边疆民族地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25.南宁市精准扶贫的政治机制和责任机制研究 26.南宁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27.南宁市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28.南宁市强化和完善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29.南宁市推动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机制研究

30.南宁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实现审计全覆盖研究 31.南宁市加强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的机制建设研究 32.南宁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研究

33.南宁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条件下政务公开路径和方式创新研究

34.南宁市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创新机制研究 35.南宁市提高政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研究 36.南宁市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研究

37.南宁市健全社会公众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研究 38.南宁市提高妇女参与决策管理水平研究

516

27.“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28.南宁市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性的条件、体制和机制研究 29.南宁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社会治理研究 30.南宁市名人故居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1.全面两孩政策下南宁市出生人口变动分析研究 32.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33.全面两孩政策对南宁市劳动力市场运行影响研究 34.全面两孩政策下南宁市公共服务配套改革研究

民族问题研究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民族工作研究 2.新的历史方位与推进民族工作创新研究

3.新时代“历史交汇期”的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研究 4.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各民族共同发展研究 5.南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

6.“四个自信”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 7.改革开放四十年南宁市民族工作研究

8.南宁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9.推动南宁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10.南宁市乡村振兴战略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研究 11.南宁市民族文化的“家底”研究

12.南宁市少数民族特需产品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 13.南宁市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路径与实证研究

1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研究 15.南宁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路径研究 16.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研究

1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研究 18.生态文明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19.“一带一路”建设中边疆地区战略定位研究 20.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脱贫研究 21.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调查研究 22.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3.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文化展演的文化保护、传承意义研究 24.南宁市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土地确权问题研究 25.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异地搬迁村落综合调查研究 26.南宁市壮学体系构建研究

27.南宁市民族村落文化空间变迁研究 28.南宁市少数民族聚居区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29.南宁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30.少数民族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31.城乡多民族社区自治管理与和谐共建研究 32.南宁市壮族方言研究 33.南宁市壮剧研究 34.隆安那文化传承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1.南宁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2.推进“南宁渠道”升级研究

3.南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中的角色研究 4.南宁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5.南宁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6.南宁市打造“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研究 7.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研究

920

20.南宁市特色普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辅课程开发及实施研究

21.南宁市拓宽干部在职教育途径研究 22.南宁市邕江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研究

23.南宁市中心城区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研究 24.五象新区新兴文化产业集聚区研究 25.南宁市北部民俗养生文化旅游组团研究 26.西部农耕生态文化体验组团研究 27.东部历史人文文化产业组团研究 28.南宁市乡贤文化研究

29.民族文化与南宁市广告产业发展研究 30.“互联网+”对南宁市文化产业影响研究 31.南宁市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和利用研究 32.南宁市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建设研究 33.南宁市乡村旅游文化研究

34.新型城镇化与南宁市农村社区文化发展研究 35.南宁市文化旅游与会展业发展研究 36.南宁市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建设研究 37.南宁市加快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培育研究 38.南宁市完善现代化的文化市场体系研究

第二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试行)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精神,鼓励高校教师厚积薄发,加强基础研究,勇于理论创新,推出精品力作,特制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以下简称后期资助项目)纳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统一规划。第三条 后期资助项目经费的资助强度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等同。第二章 资助范围和对象

第四条 后期资助项目的资助范围:

1.对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基础性研究; 2.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研究;

3.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文献研究、译著和工具书;不含论文及论文集、教材、研究报告、软件等; 4.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以非纸质方式呈现的研究成果。第五条 后期资助项目的对象和条件

1.后期资助项目的资助对象必须是高等学校的在编在岗教师,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身体健康,能作为项目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2.每个申请者每次只能申报一个项目;

3.申报的项目必须已完成研究任务的70%以上;申报时须提供已完成研究工作部分的书稿(或非纸质)成果;

4.已得到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资助的成果以及已得到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成果,不得申报。5.在规定期限内,承担教育部各类研究项目尚未结项者,不得申报。第六条 申报的项目须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推荐。

第七条 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单位、国务院其他部门(单位)所属高等学校以部委所属教育司(局)为单位、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第三章 项目评审

第八条 后期资助项目的评审标准: 1.申请者必须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申报成果必须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达到本研究领域领先水平; 3.申报成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4.申报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 5.申请经费及经费预算安排合理。

第九条 教育部负责对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实行回避原则,不从申报者所在学校聘请评审专家。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条 后期资助项目的管理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 后期资助项目原则上在1~2年内完成,确有需要者,经评审专家一致同意,可延长至3年。

第十二条 后期资助项目的资助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分期拨付的办法,首期拨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资助总额的50%。第十三条 后期资助项目原则上不得更换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

第十四条 教育部对后期资助项目进行抽查,对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后期研究工作及经费使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五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教育部视情况做出撤销项目处理:

1.首席专家和课题组不具备按原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能力,或难以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2.经查实,首席专家和课题组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有违反《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行为; 3.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4.研究成果质量不符合本办法的要求。

第十六条 后期资助项目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后,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鉴定。鉴定合格后方可结项。

第十七条 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由教育部与有关出版社协商,统一装帧出版。出版的成果须在显著位置注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字样。

第三篇:关于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成果标注的规定

关于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成果标注的规定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标注。未标注的成果,不予认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标注内容:中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XXXXXXXX(项目批准号)”(英文: “Project XXXXXXXX supported by National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英文缩写:“Project XXXXXXXX supported by NSFC”),其他语种,参考英文标注。标注位置应在学术论著、鉴定证书、技术资料及其它有效证明材料的封面,或书前扉页,或论文首页等醒目处,或致谢部分。

2.973项目的标注:重点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数据库等均应标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3.863计划:计划课题形成的论文及专著应标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专项经费资助”字样。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执行。

4.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创新团队成员发表、出版与本资助有关的论文、著作、学术报告,以及申报成果奖励等,均应标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英文:Supported by Program for Changjiang Scholars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in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PCSIRT”)字样。

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凡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下取得的成果,发表论著以及成果鉴定时,必须标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英文:Supported by Program for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in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NCET”)。

6.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证书、成果报道等,应注明“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资助”[英文:Supported by the Cultivation Fund of theKe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Project,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NO„„)]和项目批准号,未注明的不予列入验收材料。

7.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证书、成果报道等,应注明“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重大)项目资助”英文:[Supported by the Key(Key grant)Project of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NO„„)]和项目批准号,未注明的不予列入验收材料。

8.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的研究成果(专著、论文)及研究报告均应标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英文: “Specialized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英文缩写“SRFDP”)。特别提醒研究者注意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发表文章。

9.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专利及成果报道等,均应标注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英文:“Project supported by Liaoning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和项目批准号。联合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可同时标注联合资助单位名称。其标注位置应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的位置应在学术论著、证书、技术资料及其他材料的封面或书前扉页或论文首页等醒目处。未标注的不予验收,未按规定进行标注的研究成果的结题时省基金办不予承认。

10.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注“辽宁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英文:“A Project Support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of Hunan Provin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未标注的,不能作为结题依据。

11.重点实验室的成果标注: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均应署本重点实验室名称。在国外学习、进修、从事客座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凡涉及实验室工作、成果的,在论文、专著等发表时,也均应署本重点实验室名称。我室命名为“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英文名称为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s Modification by Laser, Ion, and Electron Beam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未标注的不予承认。

第四篇: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初一社会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

摘要: 以研究学会阅读、学会思考的学法指导,来探索初一社会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学会阅读能力,是从“借用竞赛、图片、地图、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组织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认读、解读能力”两个层面来形成。通过兴趣产生机制分析,“双主作用”对兴趣培养作用的理解,并结合日本的国土教学案例的实践来研究“借用竞赛、图片、地图、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观点。通过互动教学对培养学生认读、解读能力的意义分析,以及结合日本的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教学案例的实践来初探“组织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认读、解读能力”的观点。从而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观点。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是以“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让学生学会质疑”和“营造安全性的教学环境、多采用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解惑能力”两个层面来形成。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提出“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对学会质疑的作用,并运用《显著的季风气候》中的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的教学案例实践说明它的合理性。结合安全保证的教学环境理论对培养学生解惑能力情感的作用分析,以及用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教学案例来进一步证明;接着,通过对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理解及它们对培养学生解惑能力的影响分析,再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教学案例来佐证。从而由培养质疑能力、培养解惑能力等两个层面说明了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观点。

关键词: 社会学科教学 学会阅读 学会思考

2000年,温州市社会学科中考率先实行开卷考试形式,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习惯,而不是光学会死记硬背,也不是“以读代答”、法需要发生质的变化,其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是社会学科适应开卷考试、适应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学习方法,它们贯穿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过程之中。基于这种认识,进行了初一社会学科的学会阅读,学会思考的学习方法指导的探索。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学习之母。曾经有人统计,人生学习时间的90%都是用于阅读。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他各方面的学习会有重大的影响,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应该是较强的。据心理学阅读能力理论表明,阅读并非生来就会,而是要经过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在社会学科采用开卷考试以后,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低与否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及发展的智力。

1.借用竞赛、图片、地图、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它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地去思考、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那么他就积极地去思考、去攀登。在这过程中,他为了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就会积极地阅读各种各样的材料,从而培养了自己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是初一社会学科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双主作用是课堂的主线,主宰课堂中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只有科学地运用双主作用的关系,才能把握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机会。所以在初一社会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处理双主作用的关系,片、各种地图、精心选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攀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兴趣。

日本的国土组成非常有特点,也容易绘制。于是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日本的疆域地图,然后请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黑板上进行简图绘制和填图比赛。尽管参加比赛的同学数目有限,但台下的每位同学都参与了整个认知过程,不停地加以点评,跃跃欲试。等比赛结束后,我们评出最佳画手,比赛获胜的同学有了很大的成功感和满足感,没有获胜的同学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成功,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跃跃欲试唯恐轮不到自己的主动参与状态。可见,科学地运用双主作用关系,借用竞赛、图片、地图、阅读材料等教学手段,有利于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积极地去阅读、去思考、去攀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所以竞赛、图片、地图、阅读材料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敲门砖。

2.组织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认读、解读能力。

认读是指学生的感性知识,形成背景知识。解读是指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背景知识来解释所读的内容,形成感性认识。认读、解读是学生阅读能力和技能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某一水平能力表现,认读是解读的前提和基础,解读是认读发展的客观要求,它们是阅读能力和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动教学指师生民主合作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会阅读能力的客观要求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认读、解读的技能。组织互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认读、解读的能力,使学生形成阅读方法和技能。

在初一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留足时间,让学生民主地、平等地参与到组织教学中,达到师生互动。一改由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为由教师提供精心设计的配合教材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参与。随着互动活动的顺利进行,培养了学生的认读、解读的能力。例上日本的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时,第一步发现问题:日本的经济特征是什么?教师提供两组反映日本经济特征信息,以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日本经济特征为什么是这样?教师提供揭示问题材料,让学生通过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第一步是通过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认读能力;第二步经过师生互动,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材料,培养了学生解读能力。学生在这种民主合作、共同参与的互动教学中,在教师积极地引导下参与了认读、解读,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会阅读知识,获取重要理论概念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在开卷考试情形下,简单地机械地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已从根本上丧失了市场,更多地是出现一些情景材料题或开放性试题,考核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学生的思考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出发点,而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展现是学生思考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学生成熟思考的智慧结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质疑解惑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1.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让学生学会质疑。

质疑是思考的起点,只有有了疑问,才会有深入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这过程就是疑问、思考、探索发现、创新的过程。

初一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自己提出问题,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唯恐耽误了课堂教学时间,从而丧失了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思考、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到“授人以渔”。其实,学习过程应该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求知欲往往从质疑开始。如果问题总是由别人提出来,学生只是被动地解决问题,他们就难以感受到探索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所以在初一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培养学生争相发问,互相质辩的习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敢于发问和作尝试性回答;鼓励学生对现有的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提出相应的疑问;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人和前人有所不同的见解,不要因为“大家都是这样”“书上是这样说的”,而泯灭了自己的质疑能力,折断了自己的思考的翅膀„„ 如上《显著的季风气候》中的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时,要求学生理解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降水多;而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降水少的特点。教师积极创设情景,出示雨季推进活动示意图,准备充足时间,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在实践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为什么会形成降水?锋面雨带为什么总是先北上而后南退?10月以后,锋面雨带怎样突然消失了呢?雨带推进怎会有二进三徘徊的规律?„„在激烈讨论中逐渐解决了问题,深入地理解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特点。其中还提出很好的问题:中国综合国力如此强大,为什么不改变这种降水规律,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可见,教师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才能激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扩大了学生的思维范围。尽管学生在质疑、争辩的 出现一些幼稚问题甚至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这质难就是学习的矛盾,有质问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教师善于循循诱导,有利有节地点拨、启发,以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想为教学策略,以有质问为有效的途径,那么学生的质疑能力就会一点一滴地积聚起来。

总之,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多让学生质疑,既可以取得培养学生学会读书思考,同时可以使学生形成钻研教材,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会质疑的能力。

2.营造安全性的教学环境,多采用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解惑能力。

学生的头脑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如果教师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学生的思维潜能才会奔涌而出,才会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挑战智能高度带来的极大快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安全保证,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解惑能力的前提。

所谓安全指的是鼓励、关心、同情等,与安全相对应的,是恐吓。每个学生都需要成功、同情和爱,当这些需要受到挫折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就会受到伤害,课堂教学的民主气氛就丧失了。而安全保证是通过满足学生这些方面需要达到激发,学生才有可能进行独立思考,对问题进行推理、判断、表述,逐渐形成一种勤学好问的学习风气。所以教师在初一社会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安全性的教学环境,相信学生能分析问题,能解决问题,能成才。而教师不该挖苦、打击学生:“花岗岩或木头的脑子”,不该结论式地讥笑学生:“我教了几十年,你是最差的一个”,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该简单地用一声对

级行政区》教学中,借助中国拼板地图理解各省的轮廓特征时,营造安全性的教学环境,充分满足学生安全保证的需要,每一位学生才能展开了想象翅膀,开启解惑的钥匙,各自想象各省的轮廓特征。有的说云南省的轮廓特征象开屏的孔雀,有的说云南省的轮廓特征什么都不像„„你一言,我一语,内容非常丰富。对各省的轮廓特征,每一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较的认知和解惑过程。这就是营造了安全性的教学环境带来的效果,使每一位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思考带来的极大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解惑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营造安全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思敢说,为培养学生解惑能力打下情感基础和前提。

其次,多采用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解惑能力。多采用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索、创新,从而培养了学生解惑能力。

质疑教学法是指提出一些现象让学生去质疑,从中得出正确的客观评价或结论。问题教学法是指就一节二章甚至一个单元的教学复习,教师先就教学或复习的内容精心设计成若干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层次地提出问题,辅之以教师的思维引导或重点问题的点拨解释,让学生去独立钻研思考,完成对问题的解答。这就是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解惑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教师要利用知识材料背景,以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为基础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材料,精心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钻研思考、探索,甚至于讨论,完成对问题的解决。例

完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教学时,出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表和我国主要农业用地与世界的比较表,引导学生根据图表分析回答:①我国已利用土地有哪些?其中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②尚未利用的土地有哪些?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③改造后可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扩散,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地分析材料,逐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解惑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改善了学习方法,是初一社会学科适应开卷考试、适应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学习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社会学科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石中英.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2]邵宗杰.心理学教程.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

第五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改革和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体制,规范和加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旨在以管理创新推进学术创新,提高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引导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多出优秀人才、多出优秀成果。

第三条 项目管理贯彻“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日常管理以学校为主的体制;注重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引入公平竞争机制,择优立项;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 教育部负责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社科研究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和发布社科研究中长期规划和课题指南,并负责组织实施;

2.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及相关的实施细则;

3.组织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资助、中期检查及成果验收;

4.管理项目经费;

5.指导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

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负责组织所属高校的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申报、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等工作。

第七条 全国各高等学校负责组织本校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的管理,主要职责是:

1.依据教育部的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本校项目管理的实施细则等有关规章制度,并负责实施过程管理;

2.组织本校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的申报,协助教育部做好项目评审、中期检查以及项目成果鉴定验收和结项等工作;

3.做好本校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及时将有价值的成果报送教育部和其他有关部门;

4.为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尽可能的支持和方便,帮助本校项目承担人员解决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八条 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包括:

1.重大项目:①重大攻关项目,以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人文社科基础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为重点;②基地重大项目,指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一般项目:①规划项目,含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

项目,经费由教育部资助;②专项任务项目,指从校外实际应用部门获得经费资助的自筹经费项目。

第九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的申报条件是:

1.申请者必须是高校的在编教师或研究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和精力,能作为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2.选题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研究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基础研究能在理论创新上有所突破,并有利于学科建设;应用研究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能有独到见解,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3.课题研究采取联合攻关的科研组织形式。应组成课题组申报,由申请人担任课题负责人。应用性、对策性研究课题,提倡并鼓励吸收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课题组;根据课题需要可吸纳国外专家学者加入课题组。对于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跨系统组织优势科研力量进行研究的课题组优先予以资助。

4.所在学校承诺为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第十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地方院校以省区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有关部门(单位)所属高校以教育司(局)为单位,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第四章项目评审

第十一条 教育部负责对申报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将资格审查合格者提交专家进行评审。项目评审的主要标准是:

1.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并富有创新性。优先资助列入规划目标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重大课题,鼓励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的理论探索课题。

2.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拟突破的重点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3.课题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即有一定数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一定的资料准备。

4.课题申请人有完成研究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时间和条件。

5.申请经费及经费预算安排比较合理。

第十二条 项目评审贯彻公平竞争、择优资助的原则,由教育部聘请专家进行评审。

1.实行同行评审制度。教育部建立社科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库,从专家库随机遴选评审专家;必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熟悉被评项目领域学科专业领域。

2.实行评审回避制度。每个申报项目的评审专家由5人以上的单数组成,评审专家应分别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含申报者所在学校),且不得是申报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允许项目申请人提出需要回避的评审专家,但不得超过二人。第十三条 项目评审采取通讯评审或会议评审的方式。通讯评审实行网上匿名评审,按评分高低确定拟立项名单。会议评审应在评审专家进行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差额投票,获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票通过的申报项目方能立项。第十四条 教育部对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进行复核后,正式批准下达立项通知并公布评审结果。

第五章项目经费

第十五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根据经费来源分为教育部资助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教育部资助项目包括重大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主要指从校外有关部门获得经费资助的专项任务项目。鼓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或其它部门提供配套经费,配套经费除有特别规定者外,由学校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 教育部资助项目,资助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分期拨款”的办法,由教育部分期下拨项目承担人所在学校。第一次拨款与立项通知同时下达;后续拨款视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确定。

第十七条 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由项目负责人(申请人)统一支配,不得用于与研究无关的开支。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包括:

1.图书资料费:指收集资料过程中购买图书、翻拍、翻译资料的费用以及复印、誊录、制图等费用;

2.调研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工作而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开支的差旅费,其标准参照国家财政有关规定执行;

3.文具费:指研究所需的纸、笔等各种文具用品;

4.小型仪器设备费:指个人计算机(含消耗材料)、收集资料所需的数码相机、扫描仪等;

5.通讯费:指电话费、机时费、网络使用费等;

6.印刷费:包括调研问卷材料、调研报告和不宜公开出版的研究成果的印刷费用,以及供评审、鉴定结项用的研究成果的印刷费用;

7.小型会议费:包括为完成项目必须举行的成果评审鉴定、专题研讨等小型会议费用;

8.人力资源费:包括专家咨询费、鉴定评审费,以及科研辅助人员的劳务支出等;

9.其它:项目研究过程中必须开支的其它经费。

第十八条 项目经费的日常使用,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依据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并在国家财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年终由学校财务部门按编制决算报告,上报教育部。各高校可从项目经费中提取不超过5%的管理费,用作学校科研、财务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经费。

第十九条 因故撤销的项目,除停止拨款以外,项目所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视情节追回已拨经费的全部或剩余部分,留在本校用于自选课题立项。

第六章项目中期管理

第二十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均需进行中期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是否按计划开展,研究进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阶段性研究成果等。

第二十一条 项目中期检查由教育部统一布置。中期检查的结果,作为后续拨款的依据,并予以公布。对于无故不接受中期检查或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停拨后续经费。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批准后不得擅自更改课题名称和项目负责人,确有必要进行变更时要履行报批手续。在不违背原申报内容的前提下,如需对课题研究范

围和重点进行调整,应由所在学校审查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涉及转换学科和研究领域的项目,以及变更项目管理单位或更改项目负责人,须经所在学校审查同意并报教育部批准。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自批准之日起,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应用对策性项目一般应在2年内完成。因故不能如期完成者,应提出延期或撤项申请。

第二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和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由于项目负责人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导致未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的项目,以及遇有项目负责人亡故、出国不归等不可逆转的情况,应主动向教育部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七章项目结项和成果验收

第二十五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在中期检查通过后,按原定计划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符合结项条件者可申请进行成果鉴定和结项,并履行必要的结项手续。

第二十六条 重大项目的最终成果一律先鉴定后出版。鉴定工作由教育部统一组织,以通讯鉴定或会议鉴定的方式进行;通过鉴定后须按教育部提供的带统一标识的封面和规格出版。

第二十七条 最终项目成果出版或发表时,须在显著位置注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全称)字样。否则不予结项。

第二十八条 教育部在确认项目完成后,拨付项目批准经费的其余部分,并将结项情况予以公布。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高等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和资助项目优秀成果的出版;积极做好项目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宣传、推广应用工作。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在提交有关部门的同时须报送教育部。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教育部负责解释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原1996年印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南宁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研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宁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研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繁荣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实现科研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精选合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推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加强和改进教......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2018年度课题指南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8年4月 目 录 年度项目···························......

    社会科学研究思考题

    社会科学研究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2.如何领会、把......

    社会科学研究思考题

    社会科学研究思考题第一次作业:(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1. 为什么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

    关于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关于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工作的通知作者:周甲子发布时间:2012-12-17 15:48:24来源网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04〕16......

    5.《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我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社科研究项目)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一、一类课题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