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人民政府工作汇报
县人民政府工作汇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市场波动、宏观政策调整等复杂形势,面对生产要素匮乏、自然灾害侵袭等诸多考验,在中共XX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围绕市委构建生态文明主题,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改革创新不松劲,保障民生不懈怠,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07.8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1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大关,达到5.1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9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78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64.9%和77.7%。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削减17.21%和17.75%,“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过去的五年,是三次产业协调并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五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中心粮库建成使用。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体系不断健全,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农业总产值达10.7亿元,年均增长5%。工业总产值连续突破100亿、200亿大关,达到281.2亿元,比2005年增加2.2倍,位居全市第一。工业园区开发加快推进,集聚效应更加突显。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永武缙五金产业列入全省21个首批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选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企业迅速壮大。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自营出口年均增长33.3%。仙都景区开发加快推进,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成功升格为市级,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旅游总收入达20.1亿元,比2005年增加3.3倍,成功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共争取扩大内需中央投资和省公共建设投资补助资金4.5亿元,位居全市首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8倍。投入城市建设资金8.2亿元,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共创建示范村10个、环境整治村255个,实施旧村改造55个,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近2万户,山塘水库除险加固114座。基本完成农村通村公路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实现“双百”目标,35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完成235个村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投入资金930万元,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38处。基本完成滩坑水库移民安置任务。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我们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县80.2%的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脱贫。积极引导偏远山区农民下山脱贫和整村搬迁,实现农民异地转移2297户6893人。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先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每月领到60元基础养老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成立县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社会化救助体系更加健全。五年来,县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达3.9亿元、社会救助资金达700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全部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负债,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津补贴,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民工子女借读费和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家庭学生学费,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扎实开展省级卫生强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有线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和“村村响”。重大疫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平安缙云”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人口和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台、外事、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审计、司法、统计、气象、档案、方志、人防、双拥、人民武装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迸发的五年。顺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总数从24个缩减到16个。积极对接扩权强县改革,省市下放的各项审批事项得到有效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招投标服务平台向乡镇延伸。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乡镇零负债。启动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率先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房保险试点。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全面实施。扎实开展土地整理和“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建成标准农田9.2万亩,新增耕地5.2万亩,调剂各类指标3.6万亩,回笼资金14.7亿元。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向农村延伸。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6亿元,受益农户达2680户。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得到加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的五年。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完成“五五”普法教育。全面贯彻监督法,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人民团体的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完善县政府领导领衔办理制度,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46件、政协委员提案653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加大企业帮扶解困力度,共解决挂牌督办难题292个。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把握经济回暖向好机遇,不断强化“五个一”理念,扎实开展“三年活动”,大力推进“五大发展”,全面完XX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做好省市“十二五”重大项目对接,组织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创2003年以来新高,总量位居全市第二。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农民异地转移舒洪安置小区一期、商检大楼、110千伏雁门变、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准备项目――42省道坝区段临时改线等工程顺利开工。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改建、仙都中学(暂名)、农机培训学校迁建、220千伏白峰变等工程加快推进。42省道及平黄公路仙都景区段改线工程建成试通车,缙云中学宿舍楼、新碧初中一期顺利建成。二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启动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130亩。出台油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缙云麻鸭”通过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现场鉴定,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业园区列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一心三片区”建设规划。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列入省计划并全面启动建设。出台工业投资项目管理实施意见,工业项目新增用地管理更加规范。缙云灯管成立了全市首个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创建为全市首个省级行业区域名牌。研究制订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扎实开展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全面完成“十小”行业三年整规任务。完成黄帝南巡大型群雕、仙都影视博物馆等工程建设,成功举办中国·仙都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暨中国第三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三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壶镇镇列入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成立新区建设工作指挥部,妥善解决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加快42省道与330国道连接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总数从644个调整为253个,总数减少率达60.7%。积极推进农村“135”工程和村庄整治工程,启动建设中心村18个,创建生态文明村90个,完成村庄整治55个。四是积极破解要素制约。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率先在全省获批实施。争取到省里追加用地指标1796亩,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达2348亩。清查转而未供土地4395亩。认真做好工业园区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基本完成土地征收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完成1500多亩工业用地的征收报批,为下步开发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完成新区南区块拆迁范围的调查摸底和拆迁安置地块选址工作。认真梳理壶镇土地征迁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好溪水利枢纽工程潜明水库规模论证、水资源论证等25个专题报告,完成库区实物调查和移民安置区块选址工作。新组建两个国有融资平台,率先推出金融新产品“缙云通宝”,成立欣禾农村资金互助社,创建缙云杭银村镇银行。五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和考核奖惩机制,顺利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新建溪新碧段生态防洪堤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建成乡镇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个,成功创建全国生态乡镇1个。六是努力做好民生保障。“十大民生工程”各项任务按期完成。799名失业和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2.6万人。低保边缘户家庭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来料加工队伍扩大到4.4万人,年发放加工费达2.1亿元。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XX县。婺剧《古村戏韵》获得全国大奖,成功承办省首届体育大会部分赛事,实现省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启动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抓好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成功组建两个教育集团。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切实抓好校园安保工作,全县公办学校和省三级以上幼儿园全部配备了安保设施和人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平安缙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有效化解了各类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有力处置了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XX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以及老领导、老干部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缙部队官兵、省市驻缙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缙云建设发展的县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过去五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办好缙云的事情,必须着眼欠发达这一最大的县情,始终坚持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必须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提质扩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科学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让缙云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切实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凝聚合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还不优,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财政实力还不强,地方可用财力还太少;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问题有待更好的解决;土地、资金、电力、人才、环境容量等生产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待加快破解;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执行意识、廉政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将高度重视,积极面对,努力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缙云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未来五年,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转型发展成为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革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在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转换中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争取主动,努力开创缙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为总目标,实施“生态富民、工业强县”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理念,全力推进“五个一百”工程,全速推动“五大发展”,力争实现撤县建市,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县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完成“六项倍增”行动计划,实现“一城四县”联创,全力打造“一极四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致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家园。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到2015年,“六项倍增”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74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56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在全市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8亿元。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新型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县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副中心城市初步成型,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5%。“经营乡村”行动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亿元,年均增长15%,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全面完成省级教育现代化达标县、卫生强县、文化先进县创建,在全市率先“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五年新增就业岗位9000个,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更加宜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设施更加完善,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达到上级下达的任务要求。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纵深推进。区域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更加显著,外向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里从六个方面作重点报告。
(一)切实抓好“五个一百”工程,努力在项目投资上实现新突破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切实抓好百个城乡一体化项目,加快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良、设施先进、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百个工业招商和技改项目,推动工业存量调整、增量优化、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努力建设百个旅游生态环保项目,使缙云的山水优势变成旅游优势、经济发展优势、农民增收致富优势。全面落实百个惠民行动项目,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百个重大项目前期,努力为缙云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重点打造四大综合网:
一是打造综合交通网。完成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工程,上马建设七里火车站,争取建设金台铁路缙云段,尽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完成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42省道潜陈至壶镇段、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330国道缙云至永康段、岩沿至西岸公路等改建工程;加快推进一批景区联网、乡际联网、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努力构建“四纵四横一绕十连”的公路网格局。
二是构建综合能源网。扎实推进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前期,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4座,全力打造适度超前、供电可靠的电力网架。积极推进电力调度大楼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大洋山、括苍山风力发电项目。完成金丽温天然气干管缙云段、城市燃气管网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成品油输油管线工程。继续做好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
三是建设综合信息网。加快“数字缙云”建设,实施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建设以光缆为主的骨干传输网,推进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搭建园区信息化、景区数字化、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平台,深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城管”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四是发展综合水利网。重点抓好好溪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中央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农田水利改造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千库保安”、“强塘固房”、“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切实增强全县防洪、防涝、防旱能力。完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努力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二)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进展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推进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缙云片区开发,实施“东拓、南延、西扩”战略,把发展空间拓展到15平方公里,努力开拓5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结合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抓好壶镇产业转型提升区建设,加快形成1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框架。到2015年,两大区块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实施工业转型升级“124”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切实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培育产值超50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1家,争取上市2家。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完成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整合项目资金,认真抓好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以上、特色精品园6个以上。实施农业发展“586”行动计划,着力提升畜禽、茶叶、蚕桑、果蔬、油茶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接二产、连三产”思路,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成一批农业科研教育、生产示范、休闲观光、种苗繁育基地。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牢固树立“全县大景区”理念,把缙云良好的生态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厚重的人文底蕴与旅游开发充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继续抓好“一二三”工程,积极争创仙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商业流通网络,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家政服务、体育健身、文化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
(三)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努力在统筹协调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切实抓好中心城市开发。围绕构建中等城市和撤县建市目标,以建设山水名城、生态新城为导向,凸显山水优势,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面实施县域总体规划,按照“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战略,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密切“三区联动”,积极促进“新老协调”,有序推进七里、东渡等区块组团发展,抓好一批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供排水、燃气管网项目建设,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
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以建设特色机械装备城、生态文化名城、台金丽三市交汇新XX市为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壶镇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加快壶镇由“镇”向“城”跨越,努力把壶镇打造成产业定位清晰、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体制机制灵活、有效辐射周边的县域副中心城市。认真抓好其他建制镇发展,积极打造魅力乡镇,努力把其他乡镇发展成连接城乡、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战略节点。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牢固树立“经营乡村”理念,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中心村培育力度,科学做好规划布局,实现布局合理化。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壮大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鼓励农民下山脱贫、整村搬迁,推动人口集聚化。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设施配套化。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不断美化农村环境,促进环境生态化。突出抓好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来料加工、农家乐等非农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渠道多样化。
(四)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构建新优势 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全县各地自然条件、发展现状、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目标,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活动,加大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村垃圾清理。积极开展“森林缙云”建设,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
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研究制订循环经济发展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着力培育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绿色企业。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支持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排污许可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统筹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减排工作。健全节能减排责任落实、目标考核、监测管理体系,推动节能减排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
(五)继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努力在竞争优势培育上增添新活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抓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建立森林异地代保、碳排放权、林业碳汇等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建设体制改革,加快统筹农村产权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探索建立土地和农村宅基地依法有偿流转机制。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创新金融服务体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做好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建立科技研发创新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力争科研试验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抓好省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密切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制订出台人才培育、引进、管理、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努力吸引更多人才来到缙云、留在缙云、服务缙云。
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坚持大视野、大开放、大融合理念,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和浙中城市群,加快基础设施对接,深化产业合作,承接产业和要素转移,推动借力发展和错位发展。扎实开展“山海协作”工程。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产品结构,鼓励创建出口品牌,积极培育以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六)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努力在民生保障上取得新成效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程,推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合理优化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坚持“高质量、轻负担”的办学方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发展卫生文体事业。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医院改革。完XX县人民医院迁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快完善城乡文体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黄帝、婺剧、石头、影视、耕读五大特色文化品牌。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发展新闻传媒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顺应社会管理转型需求,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信访渠道,有效解决疑难信访问题。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大调解工作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市场波动、宏观政策调整等复杂形势,面对生产要素匮乏、自然灾害侵袭等诸多考验,在中共XX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围绕市委构建生态文明主题,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改革创新不松劲,保障民生不懈怠,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07.8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1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大关,达到5.1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9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78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64.9%和77.7%。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削减17.21%和17.75%,“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过去的五年,是三次产业协调并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五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中心粮库建成使用。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体系不断健全,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农业总产值达10.7亿元,年均增长5%。工业总产值连续突破100亿、200亿大关,达到281.2亿元,比2005年增加2.2倍,位居全市第一。工业园区开发加快推进,集聚效应更加突显。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永武缙五金产业列入全省21个首批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选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企业迅速壮大。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自营出口年均增长33.3%。仙都景区开发加快推进,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成功升格为市级,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旅游总收入达20.1亿元,比2005年增加3.3倍,成功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共争取扩大内需中央投资和省公共建设投资补助资金4.5亿元,位居全市首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8倍。投入城市建设资金8.2亿元,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共创建示范村10个、环境整治村255个,实施旧村改造55个,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近2万户,山塘水库除险加固114座。基本完成农村通村公路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实现“双百”目标,35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完成235个村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投入资金930万元,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38处。基本完成滩坑水库移民安置任务。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我们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县80.2%的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脱贫。积极引导偏远山区农民下山脱贫和整村搬迁,实现农民异地转移2297户6893人。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先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每月领到60元基础养老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成立县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社会化救助体系更加健全。五年来,县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达3.9亿元、社会救助资金达700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全部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负债,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津补贴,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民工子女借读费和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家庭学生学费,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扎实开展省级卫生强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有线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和“村村响”。重大疫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平安缙云”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人口和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台、外事、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审计、司法、统计、气象、档案、方志、人防、双拥、人民武装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迸发的五年。顺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总数从24个缩减到16个。积极对接扩权强县改革,省市下放的各项审批事项得到有效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招投标服务平台向乡镇延伸。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乡镇零负债。启动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率先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房保险试点。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全面实施。扎实开展土地整理和“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建成标准农田9.2万亩,新增耕地5.2万亩,调剂各类指标3.6万亩,回笼资金14.7亿元。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向农村延伸。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6亿元,受益农户达2680户。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得到加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的五年。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完成“五五”普法教育。全面贯彻监督法,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人民团体的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完善县政府领导领衔办理制度,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46件、政协委员提案653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加大企业帮扶解困力度,共解决挂牌督办难题292个。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把握经济回暖向好机遇,不断强化“五个一”理念,扎实开展“三年活动”,大力推进“五大发展”,全面完XX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做好省市“十二五”重大项目对接,组织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创2003年以来新高,总量位居全市第二。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农民异地转移舒洪安置小区一期、商检大楼、110千伏雁门变、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准备项目――42省道坝区段临时改线等工程顺利开工。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改建、仙都中学(暂名)、农机培训学校迁建、220千伏白峰变等工程加快推进。42省道及平黄公路仙都景区段改线工程建成试通车,缙云中学宿舍楼、新碧初中一期顺利建成。二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启动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130亩。出台油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缙云麻鸭”通过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现场鉴定,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业园区列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一心三片区”建设规划。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列入省计划并全面启动建设。出台工业投资项目管理实施意见,工业项目新增用地管理更加规范。缙云灯管成立了全市首个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创建为全市首个省级行业区域名牌。研究制订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扎实开展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全面完成“十小”行业三年整规任务。完成黄帝南巡大型群雕、仙都影视博物馆等工程建设,成功举办中国·仙都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暨中国第三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三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壶镇镇列入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成立新区建设工作指挥部,妥善解决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加快42省道与330国道连接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总数从644个调整为253个,总数减少率达60.7%。积极推进农村“135”工程和村庄整治工程,启动建设中心村18个,创建生态文明村90个,完成村庄整治55个。四是积极破解要素制约。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率先在全省获批实施。争取到省里追加用地指标1796亩,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达2348亩。清查转而未供土地4395亩。认真做好工业园区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基本完成土地征收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完成1500多亩工业用地的征收报批,为下步开发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完成新区南区块拆迁范围的调查摸底和拆迁安置地块选址工作。认真梳理壶镇土地征迁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好溪水利枢纽工程潜明水库规模论证、水资源论证等25个专题报告,完成库区实物调查和移民安置区块选址工作。新组建两个国有融资平台,率先推出金融新产品“缙云通宝”,成立欣禾农村资金互助社,创建缙云杭银村镇银行。五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和考核奖惩机制,顺利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新建溪新碧段生态防洪堤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建成乡镇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个,成功创建全国生态乡镇1个。六是努力做好民生保障。“十大民生工程”各项任务按期完成。799名失业和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2.6万人。低保边缘户家庭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来料加工队伍扩大到4.4万人,年发放加工费达2.1亿元。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XX县。婺剧《古村戏韵》获得全国大奖,成功承办省首届体育大会部分赛事,实现省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启动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抓好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成功组建两个教育集团。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切实抓好校园安保工作,全县公办学校和省三级以上幼儿园全部配备了安保设施和人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平安缙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有效化解了各类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有力处置了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XX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以及老领导、老干部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缙部队官兵、省市驻缙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缙云建设发展的县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过去五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办好缙云的事情,必须着眼欠发达这一最大的县情,始终坚持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必须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提质扩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科学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让缙云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切实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凝聚合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还不优,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财政实力还不强,地方可用财力还太少;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问题有待更好的解决;土地、资金、电力、人才、环境容量等生产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待加快破解;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执行意识、廉政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将高度重视,积极面对,努力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缙云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未来五年,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转型发展成为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革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在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转换中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争取主动,努力开创缙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为总目标,实施“生态富民、工业强县”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理念,全力推进“五个一百”工程,全速推动“五大发展”,力争实现撤县建市,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县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完成“六项倍增”行动计划,实现“一城四县”联创,全力打造“一极四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致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家园。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到2015年,“六项倍增”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74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56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在全市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8亿元。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新型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县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副中心城市初步成型,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5%。“经营乡村”行动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亿元,年均增长15%,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全面完成省级教育现代化达标县、卫生强县、文化先进县创建,在全市率先“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五年新增就业岗位9000个,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更加宜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设施更加完善,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达到上级下达的任务要求。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纵深推进。区域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更加显著,外向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里从六个方面作重点报告。
(一)切实抓好“五个一百”工程,努力在项目投资上实现新突破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切实抓好百个城乡一体化项目,加快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良、设施先进、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百个工业招商和技改项目,推动工业存量调整、增量优化、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努力建设百个旅游生态环保项目,使缙云的山水优势变成旅游优势、经济发展优势、农民增收致富优势。全面落实百个惠民行动项目,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百个重大项目前期,努力为缙云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重点打造四大综合网:
一是打造综合交通网。完成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工程,上马建设七里火车站,争取建设金台铁路缙云段,尽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完成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42省道潜陈至壶镇段、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330国道缙云至永康段、岩沿至西岸公路等改建工程;加快推进一批景区联网、乡际联网、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努力构建“四纵四横一绕十连”的公路网格局。
二是构建综合能源网。扎实推进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前期,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4座,全力打造适度超前、供电可靠的电力网架。积极推进电力调度大楼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大洋山、括苍山风力发电项目。完成金丽温天然气干管缙云段、城市燃气管网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成品油输油管线工程。继续做好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
三是建设综合信息网。加快“数字缙云”建设,实施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建设以光缆为主的骨干传输网,推进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搭建园区信息化、景区数字化、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平台,深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城管”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四是发展综合水利网。重点抓好好溪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中央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农田水利改造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千库保安”、“强塘固房”、“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切实增强全县防洪、防涝、防旱能力。完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努力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二)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进展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推进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缙云片区开发,实施“东拓、南延、西扩”战略,把发展空间拓展到15平方公里,努力开拓5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结合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抓好壶镇产业转型提升区建设,加快形成1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框架。到2015年,两大区块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实施工业转型升级“124”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切实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培育产值超50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1家,争取上市2家。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完成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整合项目资金,认真抓好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以上、特色精品园6个以上。实施农业发展“586”行动计划,着力提升畜禽、茶叶、蚕桑、果蔬、油茶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接二产、连三产”思路,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成一批农业科研教育、生产示范、休闲观光、种苗繁育基地。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牢固树立“全县大景区”理念,把缙云良好的生态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厚重的人文底蕴与旅游开发充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继续抓好“一二三”工程,积极争创仙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商业流通网络,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家政服务、体育健身、文化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
(三)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努力在统筹协调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切实抓好中心城市开发。围绕构建中等城市和撤县建市目标,以建设山水名城、生态新城为导向,凸显山水优势,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面实施县域总体规划,按照“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战略,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密切“三区联动”,积极促进“新老协调”,有序推进七里、东渡等区块组团发展,抓好一批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供排水、燃气管网项目建设,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
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以建设特色机械装备城、生态文化名城、台金丽三市交汇新XX市为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壶镇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加快壶镇由“镇”向“城”跨越,努力把壶镇打造成产业定位清晰、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体制机制灵活、有效辐射周边的县域副中心城市。认真抓好其他建制镇发展,积极打造魅力乡镇,努力把其他乡镇发展成连接城乡、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战略节点。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牢固树立“经营乡村”理念,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中心村培育力度,科学做好规划布局,实现布局合理化。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壮大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鼓励农民下山脱贫、整村搬迁,推动人口集聚化。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设施配套化。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不断美化农村环境,促进环境生态化。突出抓好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来料加工、农家乐等非农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渠道多样化。
(四)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构建新优势 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全县各地自然条件、发展现状、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目标,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活动,加大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村垃圾清理。积极开展“森林缙云”建设,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
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研究制订循环经济发展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着力培育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绿色企业。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支持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排污许可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统筹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减排工作。健全节能减排责任落实、目标考核、监测管理体系,推动节能减排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
(五)继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努力在竞争优势培育上增添新活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抓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建立森林异地代保、碳排放权、林业碳汇等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建设体制改革,加快统筹农村产权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探索建立土地和农村宅基地依法有偿流转机制。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创新金融服务体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做好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建立科技研发创新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力争科研试验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抓好省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密切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制订出台人才培育、引进、管理、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努力吸引更多人才来到缙云、留在缙云、服务缙云。
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坚持大视野、大开放、大融合理念,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和浙中城市群,加快基础设施对接,深化产业合作,承接产业和要素转移,推动借力发展和错位发展。扎实开展“山海协作”工程。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产品结构,鼓励创建出口品牌,积极培育以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六)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努力在民生保障上取得新成效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程,推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合理优化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坚持“高质量、轻负担”的办学方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发展卫生文体事业。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医院改革。完XX县人民医院迁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快完善城乡文体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黄帝、婺剧、石头、影视、耕读五大特色文化品牌。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发展新闻传媒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顺应社会管理转型需求,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信访渠道,有效解决疑难信访问题。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大调解工作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
三、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巩固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县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建议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自营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同时,着眼“六项倍增”行动计划,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一套要求更高的争取指标,建议为:工业总产值增长争取2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争取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争取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争取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争取12%以上。
做好2011年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五个一”理念,深化“三年活动”,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调整结构,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更加注重作风优化,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一)全力抓好项目投资,努力掀起建设高潮
启动实施“五个一百”工程。深化“项目投资推进年”活动,开工建设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改建、岩沿至西岸公路改建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金丽温天然气干管缙云段、330国道缙云至永康段改建、42省道潜陈至壶镇段改建等工程,加快推进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好溪水利枢纽、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改建、消防队迁建等项目建设,完成仙都中学(暂名)、新碧初中、220千伏白峰变、110千伏雁门变、看守所(拘留所)迁建、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农机培训学校迁建等项目建设。扎实做好金台铁路缙云段、民生文化园、县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业务用房、电力调度大楼、县人民医院迁建、缙云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六项机制”,全力开展攻坚克难专项行动,在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基础上,认真抓好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政策处理,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建设。
强化生产要素保障。认真组织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文章。继续抓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加大土地开发、建设用地复垦力度,完成土地开发2500亩。深入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全面消化利用转而未供土地,努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顺应国家货币政策变化,千方百计优化金融环境。积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拓宽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争取上级信贷支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工业提质扩量。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制订出台新的工业发展政策和高耗能企业转停产意见,形成推动转型升级的鲜明导向。启动工业转型升级“124”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力抓好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永武缙五金产业示范区试点。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年内全面投入使用。积极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抓紧编制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启动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缙云片区建设,完成壶镇“三规合一”编制,推进壶镇转型提升区开发,开工建设提升区道路网工程,力争新开发工业发展空间2000亩。加大选商引资力度,全力开展工业用地政策处理攻坚行动,确保重大工业项目顺利落地建设。加快工业用地出让速度,确保完成出让1300亩,力争达到1500亩。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扎实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抓好重点企业培育。研究制订龙头企业扶持的有效措施,加快2家省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新培育产值超5亿元企业2家、超20亿元1家。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完成商检大楼主体工程建设。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7980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2万亩。推进小仙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两区九点”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特色农业精品园3个。加快三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三区两园”建设,新建、低改油茶产业示范区3000亩、毛竹产业示范区1000亩、茶叶产业示范区2400亩、香榧精品园500亩。抓紧启动舒洪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加快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不断提高缙云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有利时机,以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契机,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5处,新建改建水渠40公里,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见,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500亩。启动农业发展“586”行动计划,建立农业主导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落实分类扶持措施,推进主导产业做强做优,提升亩均综合效益。大力扶持产业化组织发展,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农业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服务业创强创优。启动实施旅游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建设全县大景区、发展旅游大产业、建设旅游大项目”要求,加快完善旅游规划体系,以全新的理念推进旅游开发。按照“一心四版块”旅游空间布局,继续深入实施“一二三”工程。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加快推进仙都景区开发建设,切实抓好仙都景区西入口、曲溪路、仙都影视博物馆、鼎湖大道雕塑广场改造等项目建设,做好仙都黄帝温泉谷、倪翁洞等老景点改造、祭祀广场、仙都景区至县城污水管等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抓好河阳古民居、大洋山森林公园、括苍山森林公园等景区开发,加快通景公路、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着眼“乡乡有景点、村村有特色”,启动16个乡镇风景区或特色旅游村建设,努力把山区变成风景区。大力扶持发展服务业,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制订出台扶持政策,上马建设壶镇机械装备城、汽车城、机动车辆安全检测线、物流运输等项目,启动一个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继续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及时兑现补贴资金。
(三)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大力建设美丽乡村
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实施镇东村改造,开工建设42省道与330国道连接线、仙都路南段延伸、坦五线舒洪至船埠头改建一期、名山至郑坑口联网公路一期等工程,完成洋潭头后陈山公园一期工程,启动建设二期工程。力争开工建设石材加工功能区。加大XX区综合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朝晖路南延伸段改造,完XX县医药公司搬迁和原印刷厂拆除、复兴街出口改造工程,努力缓解XX区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实施五云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大力推进XX区供排水管网改造。完成“数字城管”建设。积极推进七里区块开发,加快七里火车站站前广场、火车站至县城新区迎宾大道项目前期。稳妥推进“村改居”工作。制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大商住用地出让力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完成商住用地出让500亩,开工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285套1.5万平方米。争取开工建设县人才公寓。
推进小城市和重要集镇建设。制订出台扶持政策,全面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壶镇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深化强镇扩权改革,加快建设行政审批服务、城市综合执法、就业保障服务、土地储备、应急维稳五大中心,赋予壶镇镇更多的行政审批、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开工建设壶镇中山街、便民服务中心等项目,完成壶镇水厂、壶镇污水处理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综合楼、湖川初中迁建等项目,加快壶镇中学迁建项目前期。积极化解土地征收、城市建设、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切实抓好新建、舒洪两个市级中心镇建设。高度重视东渡、东方、大洋、大源等重要集镇发展,努力提高集聚发展水平。
着力优化农村环境。继续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续管理,加强村级办公用房建设、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等工作。认真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科学编制中心村布局规划,出台专项政策,抓好18个中心村建设。启动“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三沿”整治。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程。新启动旧村改造18个,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6832户,实施农村低保标准150%以下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2100户,完成村庄整治52个。继续抓好“千库保安”、“强塘固房”等工程建设,完成水库保安5座,山塘除险加固33座。做好第一次水利普查。建立健全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污水治理、农村通村公路养护、饮用水工程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联网公路建设。
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启动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实施“十大生态工程”。开工建设新区污水收集干管项目,建成乡镇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0个。启动“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实施水源、空气、土壤“三大清洁行动”。加强工业园区污染防治,继续做好新建溪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光瑶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高度重视好溪流域、大洋水库、黄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完成浙江寿尔福化学有限公司转产处置。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建成市级绿化示范村8个。积极争创省级森林城镇。
(四)切实做好民生保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完成农民增收“6+1”目标任务。加快农民异地转移舒洪安置小区建设,启动新碧、壶镇安置小区建设,实现农民异地转移2500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2亿元。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年发放加工费力争达到2.5亿元。认真做好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实现行政村pos机布放全覆盖。
高度重视就业社保。把促进就业放在重要地位,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5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50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1560个,实现农民转移就业5210人。继续抓好“五费合征”,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启动“金保工程”建设,实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制度。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完善城镇居民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00元以上。继续抓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力化解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力度。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实行贫困重度残疾人免费助听助行助明85名,落实重度残疾人托安养101名。继续实施“广电低保”工程。加快社会慈善事业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教育建设投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力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消除学校建设负债。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学前教育领域,着力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加强资源整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抓好校园安保工作。进一步提高高中段学校缙云籍学生正取生招收比例,缙云中学提高到85%,工艺美术学校提高到85%,职业中专提高到95%。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全覆盖。稳步实施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改革。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成16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扎实做好县人民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积极筹划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10个,创建省级体育强乡1个、体育小康村30个。继续开展“百千万”文化下乡活动。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进一步加大人口计生工作力度,强化综合治理和“实数计生”,着力破解性别比偏高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难等问题,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加快发展老龄和社会福利事业。切实维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档案、方志、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移民、双拥、人防、人民武装等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推进“平安缙云”建设,切实抓好信访维稳、社会综治工作。大力推进乡镇综治中心和农村警务室规范化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更加重视司法调解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完成应急视频指挥系统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实施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有效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五)重视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报告工作,全面落实审议意见。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认真接受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扎实推进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和执法监督工作。启动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不断夯实基层法治基础。推进科学履政。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坚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建议意见。落实重大民生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办理“县长信箱”反映事宜。
践行为民执政。切实加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完善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研究制订具体考核细则,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形成抓发展、保民生的强大合力。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准则,把工作落实作为第一要求,把操作到位作为第一标准,坚决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难、满足成绩、固步自封的思想,不断优化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通过整合行政服务资源,着力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强化节俭理政。积极开辟培植新的税源,加快壮大地方财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努力控制工程项目“三超”问题。鼓励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有效减少各类会议、培训、差旅支出,严格控制公务招待、疗养、购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的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坚持从严治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深入推进商业贿赂、“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着力打造廉洁政府。
011年,我们将深化“民生保障落实年”活动,按照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要求,继续做好“十大民生工程”。
各位代表,缙云正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中共XX县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为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五)重视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报告工作,全面落实审议意见。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认真接受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扎实推进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和执法监督工作。启动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不断夯实基层法治基础。推进科学履政。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坚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建议意见。落实重大民生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办理“县长信箱”反映事宜。
践行为民执政。切实加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完善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研究制订具体考核细则,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形成抓发展、保民生的强大合力。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准则,把工作落实作为第一要求,把操作到位作为第一标准,坚决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难、满足成绩、固步自封的思想,不断优化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通过整合行政服务资源,着力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强化节俭理政。积极开辟培植新的税源,加快壮大地方财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努力控制工程项目“三超”问题。鼓励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有效减少各类会议、培训、差旅支出,严格控制公务招待、疗养、购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的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坚持从严治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深入推进商业贿赂、“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着力打造廉洁政府。
2011年,我们将深化“民生保障落实年”活动,按照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要求,继续做好“十大民生工程”。
各位代表,缙云正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中共XX县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为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永宁镇人民政府环境卫生工作汇报
永宁镇人民政府环境卫生工作汇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镇以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精神文明为宗旨,建设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乡镇。通过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不懈努力和积极参与,我镇的环境卫生有了明显的改善,以往的脏乱差现象大大改变。现就目前工作总结如下:
一、夯实环境卫生责任
镇上成立了环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高治和担任,副组长由人大主席王占新、主管卫生副镇长孙有军担任,成员为各包片领导和各站所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环卫办,由孙有军兼任主任,负责对全镇环境卫生工作、环卫人员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督促检查。建立农村保洁员队伍,对政府驻地、甘志路、川旦路、永新路,每个责任区落实1-3名保洁员,由包村干部、村干部划段包抓,实行包片领导为第一责任人,镇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夯实责任“扛死肩”,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动手抓环卫”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我镇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开展环境卫生工作,全镇共设立环卫人员28名,每村1名,政府驻地6名;垃圾桶84个,每村2个,政府驻地40个。临时垃圾填埋厂1个。按照县爱卫办的统2-
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环境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是坚决贯彻实施《永宁镇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永宁镇村民卫生公约》以及各村制定的村规民约。同时按照已制定的创建省、市、县卫生村户三年规划,明确了创建要求,使全镇环境卫生工作在范围上得以扩展。二是开展创优评差活动,强化群众环卫意识。在全镇范围内实行环卫等级评定流动挂牌管理制度,制作标志牌,一周一检查评定,流动挂牌管理。对被评为环保较差的农户,挂牌必须达到一周,然后视其整改情况予以摘牌,对私自摘牌的坚决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以此强化了村民“以讲环卫为荣、以不讲环卫为耻”的意识和荣辱观念,使其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五、存在问题
目前,我镇环境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还没有彻底加强,个别村组白色污染、卫生死角没有及时清理。二是镇环卫办没有固定的环卫车辆,环卫工作难以及时、迅速的开展。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彻底改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为创建国家级、省级卫生先进乡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第三篇:区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汇报
根据《**市迎接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方案》的部署,**作为**区之一接受国家语委、省语委对**市语言文字工作的综合评估。下面,我就**区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组织网络为依托,语言文字工作氛围良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
行规范汉字。**区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从依法行政的高度,坚持把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与加强党政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城市环境创新相结合,把迎接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当作与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一样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全区各级语言文字组织机构较为健全,形成了较为浓厚的语言文字工作氛围。
早在1998年9月全国第一个“推普周”之际,**就建立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市府办副主任、宣传部副部长和教委分管副局长任副主任,下有文明办、人事局、文化局、工商局等12家委员单位,委员会在教育局设办公室,语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同时,各镇街、各有关部门也相继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分管领导和联络员。
今年,区政府将迎接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工作列入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和迎接明年休博会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区政府通过下发文件,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各部门积极主动履行职责,各司其职,发挥作用。区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公务用语用字的通知》;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在机场高速路、市心路设立了5处宣传语言文字的广告;区教育局把教师普通话水平纳入人事管理要求,在全区开展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活动;区文广新闻出版局对各镇街文化(广播电视)站及下属单位的社会用字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区民政局、地名办对城区所有路牌、街牌进行了照片拍摄,根据地名标准设置要求和我国现行汉字国标,逐一对照,查错补缺;区老干部局在老年大学开设普通话培训课程,每周安排2课时。各镇街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推进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工作。义桥镇为镇语委办添置了数码摄像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戴村镇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宣传小册子和年历人手各一册发放到机关工作人员手中;闻堰镇在各单位、办公室显眼位置设置“请讲普通话”标牌等。
通过各部门、各镇街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按照宣传教育和推进整治并重的原则,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已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语言文字工作氛围进一步形成,初步建立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区”的工作网络,政府统一领导、语委统筹协调、各委员单位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司其职、条块互动、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基本形成。
二、以培训测试为载体,党政机关带头作用明显
党政干部带头讲普通话,对于营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近年来,我区在政府网站“**信息港”开辟了网上普通话培训专栏,编写了《领导干部学讲普通话》教材,制作了多媒体的教学网页,为公务员队伍中普及和推广普通话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各级党政领导和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中参加过各种形式普通话培训的人员比例已在80以上。
2001年,我区党山等镇率先进行了公务员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2002年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在全区党政干部中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的通知》,鼓励全区党政干部积极参与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并首先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组织实施。区普通话测试站策划了“普通话测试进机关”活动,分管副区长带头参加测试。在区委党校分期举办各镇街、机关区管干部的集中培训班,选派辅导员为各镇街、机关干部进行岗位用语培训。2003年,按照普通话等级测试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举办了4期培训班,瓜沥镇、益农镇、衙前镇、法院四家单位的参训人数达289人,测试通过率(三甲及以上)为79,其中法院班达到95。
今年我区下发《关于在全区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通知》,规定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含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要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上水平。这项工作从2005年9月起至2006年12月底前完成。同时明确从2006年起,我区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取得三级甲等以上普通话等级证书。广大机关工作人员踊跃报名参加培训测试,首期测试已于11月20日进行,144人参加,测试通过率三级以上达,三甲以上达。
三、以法律法规为标准,社会用字管理日益规范
我区一直以来十分注重依法开展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行政管理。1999年9月第二届“推普周”期间,由区语委各委员单位组成社会用字联合督查组,依照《**市社会用字管理办法》,对城区人民路、体育路、市心路等三条主要街道和市心广场、商业城等商贸集聚区不规范社会用字进行督查整改,并发放宣传资料和
第四篇:乡人民政府教育工作汇报
乡人民政府教育工作汇报
一、基本概况
xx乡位于xx县西北部,距县城xx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中心社区,总人口xxxx人,目前辖区内有x所中心小学(含中心幼儿园),x个教学点,在校学生xxx人,入园幼儿xx人。全乡中小学教职工xx人,其中:小学教师xx人,幼儿园教师x人,学历合格率xxx%,本科以上学历xx%。教师队伍结构、数量达到了省定标准,学校布局合理,能够满足我乡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要
二、xxxx年至xxxx年上半年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
xx乡党委政府坚持xx战略,把教育工作纳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制定了
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蓝图目标,制定出了学校布局规划调整方案和教育发展三年规划,并分解为具体目标。乡党政班子成员坚持学习制度,深入领会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认识,经常深入到教育第一线,进行调研,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与乡直各部门、各行政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强调各部门围绕教育发展规划,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一)抓组织领导、为教育工作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促使各部门全力支持教育
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教育管理。建立了乡政府职能部门教育工作责任制,签订了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成立了由政府乡长xx同志担任组长,学区中心校、派出所、安监站、防疫站、文化站、财政所、民政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教育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乡政府主要负责争取上级教育发展资金,争取教育建设项目。学区中心校主要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及教学质量的评价,定期向乡政府汇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派出所主要负责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保证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负责清理校园周边的游戏厅、网吧和小摊小贩;防疫站主要负责校园师生的安全保健,及时跟踪流行病的发生和治疗,及时对学校师生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安监站、食安办负责学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食品安全的监管;民政所负责贫困学生家庭救助工作;文化站负责协助指导少年宫建设和假期生活。
(二)实施布局调整,加大教育投入,基础设施不断更新
为了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教育资源的最优化,我乡在充分争取群众意见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下,按规划改进了一批教学点,充实了规模学校师资队伍,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了全乡的办学水平。
近几年,上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巨大投入,两免一补等惠民工程的实施,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生均公用经费及时足额下拨,为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乡政府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也做了积极努力:一是我们以标准化学校创建为契机,积极为乡中心小学教学楼、食堂新建、扩建协调各有关单位,圆满完成前期工作。xxxx年为新建中心小学校门口停车场征地x.x亩,价值x万元;xxxx年,为乡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征地x.x亩,用于教学楼完工后出入校道路,价值x.x万元;二是积极争取和引进资金,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更新,缩小了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差距。xxxx年争取国家项目资金xx.x万元、乡政府配套资金xx万元为中心小学及x个教学点改建、新建了食堂;
xxxx年乡政府、村委会联合对东北沟小学排水设施进行维修,价值x万元;xxxx年争取县慈善总会资金x万元为中心小学师生配备办公桌椅;xxxx年、xxxx年争取亿滋项目-体育用品xxx多件、笔记本电脑x台,折合人名币x万元;为中心小学争取爱心人士捐赠图书xxx册,价值x千元;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到新建中心小学教学楼xxxx平米,投资xxx万元;新建食堂xxx平米,投资xx万元;附属工程xx万元的项目资金;同时,改建xx、xx两个校点厕所,价值xx.xx万元。通过不懈努力,全乡整体办学条件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巩固普九成果,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几年来,我乡不断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多措并举,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和巩固率,小学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入学率、巩固率始终保持xxx%;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xxx%,年巩固率xx.x%。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达到了省定普九复查标准。
(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坚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首位,成立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在全乡中小学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xx精神学习推广活动,实施了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工程,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积极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开展卫生与健康教育,抓好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每年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三是贯彻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的学区教育理念,以校园内涵发展为抓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精品大课间、快乐星期三,大力开展养成教育示范校、书香校园及绿色校园等创建工作,使各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加强,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五)强化培训,优化配置教师队伍
一是教师培训工作稳步推进。
xxxx年以来共组织xx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培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培训。二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成绩显著。全乡有市级骨干教师x人,县级骨干教师x人。三是制定并完善了教师学习制度。在教师中,重点加强了对素质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在学校,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机会和平台,我乡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学业务水平均得到了加强。(六)努力发展学前教育,严格规范管理
乡政府制定了学前三年教育的规划和措施,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同时加强幼儿园的整顿工作,投入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手续,规范办学,中心小学实现了学前三年办学目标,计划十三五规划完成后,各校点也实现学前三年办学目标,进一步规范办学机制。
(七)强力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优化素质教育环境
辖区各校大力宣传,积极运作,均组建了家长学校并举行了挂牌仪式,同时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系列讲座,聘请教育专家、成功人士为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分享家教经验,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累计培训xxxx余人次,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家长欢迎。此外,以乡中心小学为依托,加强了创新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阅览室建设与管理,增置音、体、美器材和图书。在乡文化站指导下,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和假期生活。
(八)狠抓学校安全管理,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一是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纳入全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成立了xx乡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乡政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派出所、文化站、综治办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二是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聘请派出所的法制副校长到学校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做到了警钟长鸣,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三是由食安办负责学校食堂安全监管,及时排查并化解安全隐患。四是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把学校安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乡政府与中心校、中心校与学校层层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形成齐抓共管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九)强化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为xx乡劳务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目前,我乡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年均xxx人次,推荐就业xxx人次。每年完成初中职业教育分流xx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做出了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结构(尤其是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比较突出。
二是幼儿教育师资和办学条件不足。三是学校布局还不尽合理,需进一步优化。四是教学点教师办公条件较差,硬件设施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差距。(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落实乡、村两级领导班子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
2、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校舍建设力度,解决好校舍建筑面积不足、办公条件简陋、运动场地不足等现状,力争xxxx年末完成xx中心小学教学楼及附属工程、食堂项目建设,力争在短时期内使我乡的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3、制定教师学习制度,加强教师对职业道德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努力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校本教研活动,努力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和提高业务水平的平台。
4、继续巩固成果,确保督导评估各项指标不反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抓好学龄前幼儿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真正实现教育强乡的宏伟目标。
虽然我乡在履行政府职责、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教育发展大局的形势来看,我们还有一定差距,办学的条件还比较差,教育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整改,努力打造教育强乡,以教育的发展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XX区人民政府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中共XX区委XX区人民政府XX区前身是XX县,于1998年8月撤县设区,现辖18个乡镇,全区总面积1889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人。去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再创新优势,融入大开发,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全力打造实力XX、魅力XX、活力XX、和谐XX。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61.3亿
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今年我们在着力保持发展好势头的基础上,进一步理出了:“创建新机制,保持好势头,追求高标准,实现大跨越”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一高一低一重一轻一调一亮”的发展定位。“一高”就是抓增量,力求发展速度高;“一低”就是抓减量,力求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低、信访及刑事案件发案率低。“一重”就是抓重点,力求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抓好十件大事;“一轻”就是抓环境,力求投资者和农民负担最轻;“一调”就是调结构,力求一、二、三产业比例调到最优;“一亮”就是抓亮点,力求特色产业、城镇建设等一批亮点真正亮起来。围绕这一发展定位,我们倾力建设“工业强区”、“农业特区”、“花园城区”、“文明新区”。入夏以来,全区上下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战胜了特大暴雨的袭击。1-6月份,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25,一、二、三产比为22.1∶51.7∶27.2;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105.7;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138万元,同比增长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2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9元,增长18.3。
一、聚合内力,巧借外力,强力开展招商引资,打造工业强区区委、区政府对招商引资高度重视,创新招商办法,抓实招商举措,在全区掀起招商引资的新高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高涨了全民招商热情。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广泛宣传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已成为全区人民群众的一种自觉行为,主动外出联系客商的人越来越多。二是组团招商。今年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温州、乐清、永康、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举行项目推介会,联谊招商,其间与“五金之都”永康市结成了友好市区,与富阳、乐清等市达成了人员互派的共识,有126个项目建立了合作联系。还组建了五个招商团由科级干部带队,分驻深圳、温州、上海、东莞和浙江永康,实行定点、定职、定任务的常驻招商;三是重奖招商功臣。加大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奖励力度,在区三级干部会议上对招商引资金额上亿元的两家单位分别奖励1辆小轿车,对引资金额在5千万以上的个人和单位给予了3万元的奖励。体现了区委、区政府言必信、行必果的招商决心,鼓舞了人心。四是用活招商方式。突出以商招商和以会招商。利用XX茶文化节,广邀八方宾朋,发布招商项目,集中招商;利用“XX之窗”网页,对外发布信息,以现代科技构筑平台,开拓招商;通过参加上海、广州贸易会,推介XX,捕捉信息招商;通过组织各地同乡谊会联络各界人大招商,并向港澳地区延伸,逐步走向世界。发挥驻郑、驻京办事处作用,牵线搭桥招商。五是优化了招商环境。成立了保护优化经济环境委员会,区委书记亲任主任,下设专门办公室,重拳出击整治环境。我们还开展了“效能革命”,实施“四个一”工程即每一个单位在发达地区结交一个友好单位,每年引进一个规模的投资项目,每个科级干部在发达地区联系一位有实力的客商,在区外联系一位知名人士。推行“十个一”工作机制,以规章制度推进软硬环境建设。六是建园区汇集项目。着力建设“三园一城”,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工业聚集地,既节约了土地,又聚集了产业。在五里镇建立了面积2.66平方公里的民营工业园,作为招商项目的主要摆放地,重点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在平桥镇建立了面积2.24平方公里的“双非”工业园,重点实施非金属加工企业的搬迁和治污;围绕华豫、平桥两大电厂发展相关产业和后继产业,建设华豫建材工业园;在明港镇,围绕信钢搞好产业延伸和配套服务,办好系列工业项目,建设信阳“钢城”。在“三园一城”建设中,我们突出了三个特点:其一高标准规划。均是请武大或同济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对园区进行规划,体现了科学性、节约性、实用性;其二高质量建设。在水、电、路建设中,实行公开招投标,实行独立监理,确保了工程质量;其三配套设施齐全。在园区建设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兴建了学校、医院、银行等服务单位,开通了公交专线。目前,工业园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今年已引进了长乐钢厂、豫龙水泥、德清茶叶、四维纲结构、笨鸟高科技等一批企业,其中新引进的建新轮胎厂,年产农用车轮胎20万条,成为XX最大的农用车轮胎生产企业。已开工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13亿元,还有28个签约项目,正在进行洽谈或选址等前期工作。还加大了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争取力度,已争取到17个,争取资金6161万元,肖店淮河大桥、商品粮基地县项目已得到上级批复
。
二、凸显特色,富含文化,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打造农业特区在农业方面,以“特”立区,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和“劳务经济”,打造“农业特区”。近年来培育的石榴、花生、花卉、蔬菜、特种养殖五大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一是富含文化的石榴产业迅速兴起。以东大岗胡店、肖王等乡为中心,倾力打造“中国石榴第一乡”。今年全区完成5500亩石榴
造林,建成石榴精品园12个,目前已发展石榴2万亩,“盈润”牌石榴被农业部定为“无公害果品”。12棵优质石榴树被选送栽到中南海,提升了XX石榴的知名度。已有全国知名的石榴专家来平桥帮助筹建石榴研究所和基因库,石榴文化研讨会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石榴农家游、石榴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也全面启动,石榴已成为XX的名片。二是小花生做成大产业。以沿淮和西大岗为重点发展地膜覆盖花生种植基地,全区花生面积已23万亩,长台关花生市场是“全国农业定点市场”,年交易量达12万吨,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带动周边十多个县区的花生在这里交易。正在建设的新市场一期开发230亩。三是特种养殖富了一方群众。鸭鹅饲养量分达65万只和6.2万只,规模在3000只以上的养殖基地达65个。围绕城乡“菜篮子”需求,以向阳种猪厂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目前千头以上的养猪场发展到38家,全区生猪存栏已达35万头,1/3以上的生猪直供港、沪市场;在全省最大的水产品出口企业——宏润冷冻公司的带动下,利用10万亩宜渔水面和河流纵横优势,大力发展龙虾、田螺、大闸蟹等特种水产养殖,实现产值6500万元,九店乡有近百家农户通过养毛蟹致富。四是蔬菜种植产业化。力推“淮河翠”品牌,一系列农产品走俏市场,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平昌镇万亩豇豆种植基地,甘岸镇与郑州市大用公司合建蔬菜大棚200多座。五是时令花卉争相吐艳。着力把时令花卉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已在震雷山脚下首期建成时令花卉园1100亩。建温室3座,大棚18个,已培育园林花木荣70多万株,育时令花卉30多万盆。结合震雷山旅游开发,在雷山浉水间建成“十里绿色长廊,万亩花卉基地”的目标快速推进。六是劳务经济强势发展。我们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开启非农化之门的金钥匙。叫响了“高举党旗闯市场,练就绝技打天下,诚实守信树形象,四轮驱动奔小康”的口号。专门成立劳务中心,在各乡镇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聘请劳务信息员,外设了5个劳务工作服务站,为劳务输出提供全方位服务。区劳动培训中心成为河南省国际缝纫工培训基地,先后培训输出了国际定单缝纫工302人。今年下大力气整合了四类资源,兴起了六个一批。即整合培训场地,整合培训资金,整合培训师资,整合信息渠道。投资1200万元兴建的区劳务信息中心即将建成,实现劳务信息收集、发布一体化,劳务培训、输出一条龙。我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3.6万人次,年劳务收入达6.3亿元。市二建公司成为全市劳务输出的招牌企业。
三、提升品位,彰显魅力,举力构建硬环境,打造花园城区。XX域区的框架进一步拉大,品位明显提升,市民的满意程度普遍提高。一是“两路”建设真正体现了快速度,高标准、好形象。平西路和龙江路开发建设成效明显,首期开发布局建设项目达到51个,总投资23.7亿元,现有16个项目已经建成,世纪广场、泰安第一城、馨澳花园等36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泰安第一城是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住宅小区。世纪广场已完成80的工程量。行政中心已完成了前期堪察工作,预计9月份进行前期土地平整施工。二是城市综合整治力度大,效果明。今年集中城市建管力量对城区市容市貌进行了整合整治,印发了区委书记、区长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设立了宣传专栏。平西路、中心大道竖立了新颖别致的文明标志牌,借助市政管理职能下放机遇,增添新作为,新购置垃圾清运车2辆,更新安装垃圾箱220个,铺设彩砖500多平方米,新栽和补栽乔木2600多棵,植树下绿640处,建花坛86处,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同时,大力开展城市环境夏季综合整治,动真的、来硬的、干实的,科教路大排档、邮电路早餐点、中心大道占道经营等一些群众反映最强烈、市场整治最棘手、市容影响最突出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规范和有力治理,规划建设了“平桥名吃城”,开创了城市科学管理的新局面。三是加强了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深刻总结入夏特大暴雨给城市带来的危害,对背街小巷进行了整治,对城区两条主要排水渠道平西沟和电厂沟进行了清淤,完善了城市防洪预案。四是震雷山开发全面启动并加速推进。成立了专门的管理班子,商业步行街已投入100多万元,全面规划建设。中心大道浉河桥桩基工程基本完成。浉河XX段治理工程也成功争取上级投资1500万元,正在进行河道清淤、两岸护砌、沿岸绿化。山河路桥全面推进,
四、倡导新风,引领民风,精心营造软环境,打造文明新区一是“XX精神”激发了XX人民干事创业。全区人民在干事创业中涌现和培育的以“虎、马、牛、郎”为主要内容的“平桥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既在广大干部产生了聚合力量,也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应。二是用好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多方筹资40万元,把无限调频小广播安装到集镇和较大的村民组,《今日平桥》免费发放到每个村民组和每位党员手中,平桥频道实现了城区全覆盖。三是教育和卫生事业走出了新路子。市二高今年高考成绩再创佳绩,有4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该校创新办学理念,多方融资5000万元建设科技综合楼、学生公寓楼和运动场,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联合成立了“高血压、心脑病临床科研基地”,投资1500万元建设综合楼,建成阜外医院在中南地区的科研医疗基地。四是适应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需要,积极推进社区服务平台的建设。在平桥、明港、五里等镇推行社区建设,改变过去都市村庄的混乱状况。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的政治中心、保障中心、安全中心、文化中心。高标准的两庙社区,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设有低保、就业、计生、司法、党员电教、家政服务等工作平台,朝着XX第一社区迈进。
五、夯实基础,统筹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和谐社会一是以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我们在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共有62个基层党组织,3879名党员参加。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紧密结合XX实际,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工作思路:紧学一个典型,紧密结合执政能力在基层教育这一活动,坚持“两锤炼、两健全”,落实三个到位,围绕“四个目标”,取得五个方面的成效。采取“读、听、思、讲、写”等形式,使学习入脑入心,并集中五个半天时间,开展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为其它党员做出表率。在不同环节,结合实际开展了“一个典型紧跟学、一场报告洗灵魂、一堂党课共提高、一番主题大讨论、一枚胸牌展风采、一条街道亮宣传、一套工程强根本、一件实事暖民心”为内容的“八个一”活动,使整个活动特色突出、效果明显。实施“先锋工程”,在比较健全的基层组织中,给每位党员一个发挥作用的舞台,大力培养“双强”党员和党组织。实施“堡垒工程”,把新经济组织的党员、下岗失业的党员、外来务工的党员组织起来,建好阵地,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实施“金桥工程”,高举党旗闯市场,在党员人数比较集中的二建公司等单位外建了37个党组织,架起家乡连结务工地的“金桥”。实施“回归工程”,加强与外出党员的联络和沟通,搭建专门平台,动员事业有成的党员返乡兴业。前不久,九店乡返乡创业党员张光学被推选为甘元村党支部书记。二是选贤任能,激活了干部。在干部选用中,坚持看群众公认、看历史检验、看关键表现,对选拔政策、干部票数、考核结果实行三公开。坚持“四法并举”用干部,推行“三分之一”工作法,合理调用干部;实施政绩累积,正确评价干部;扩大民主评议,准确识别干部;严格奖惩兑现,公正对待干部。按照这些原则,我们先后选送48名干部到省内外高校学习,外派192名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招商,抽调110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计生、艾滋病防治、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帮扶。在前不久的干部调整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大批青年俊才脱颖而出,奔赴经济建设的一线。目前,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干部队伍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社会各界给予了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