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改委新理念汇报
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XXX同志组织学习十九大材料
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推动我国迈入新时代
正是总书记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品质,结合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有效地稳定了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
从几年来的实践看,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2016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2%,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更加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直面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挑战,紧紧围绕我国经济“怎么看”、发展经济“干什么”、做好工作“怎么办”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三大特征,强调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此来认识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领会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把该“稳”的稳住了、该“进”的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关于速度变化的判断,较好地引导了社会预期。总书记指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论英雄。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国际国内关于中国经济出现“拐点”、会“硬着陆”的说法一时间甚嚣尘上,我们不少同志也对经济形势“怎么看”有一些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总书记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让我们认识到,一味追求经济高增长的旧思维已经不合时宜,过分依赖“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的做法已经越来越行不通,必须彻底抛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想法,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从几年来的实践看,各地方各部门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过去主要看增长速度有多快转变为主要看质量和效益有多好,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过去4年经济年均增长7.2%,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这让所谓中国经济“硬着陆”“拐点论”的说法不攻自破。可以说,正是总书记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品质,结合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有效地稳定了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也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廓清了认识迷雾、凝聚了思想共识。
关于结构优化的要求,强化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工作主线。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党中央确立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工作思路,解决了发展经济要“干什么”的问题。从几年来的实践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供求关系日趋改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需求结构“消费超投资”,产业结构“三产超二产”,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4.5%和58.8%。可以说,正是总书记坚持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针对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为我们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勾勒了前行路径。
关于动能转换的部署,充分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总书记指出,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从几年来的实践看,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2016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2%,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更加凸显。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投融资、价格、国企国资、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快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可以说,正是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我们以创新为引领,着力强化体制动力和内生活力,把我国经济增长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为经济迈上新台阶打下了牢固根基。
新时代践行新理念要有新思路
要实现新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来指导经济工作,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对于前进道路上出现的短期阵痛要勇于承受,不能因为有阵痛就止步不前。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实现新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来指导经济工作,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质量变革。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现阶段,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为化解这三大失衡,必须瞄准主要矛盾,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从生产端入手,向结构优化找出路,在供给侧上下功夫,用改革的办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可以说,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坚持目标导向,推动动力变革。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看,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传统比较优势日益削弱,经济发展面临动力转换节点,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发展动力必须转向创新驱动,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为此,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持各方协同,推动效率变革。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此,必须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好市场办不了的事,进而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壁垒阻隔和地方保护,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总书记强调,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保持战略定力,要求我们坚持把稳中求进总基调作为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维护好经济平稳运行的大局,在稳的前提下奋发有为、有所进取。一方面,要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既要着眼长远,搞好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机制,重塑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又要立足当前,注重实效,步步为营,善于集中力量打好歼灭战,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另一方面,勇往直前打好攻坚战。对于前进道路上出现的短期阵痛要勇于承受,不能因为有阵痛就止步不前。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铸就新时代新辉煌
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营造创新创业发展良好环境,打通制约创新发展的堵点痛点和难点,促进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
着力创新制度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作风,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加快推进市场体制基础性改革,全面落实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着力推动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优化重塑,拓展发展新空间。坚持农业农村先行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大力度支持老少边贫地区加快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推进脱贫攻坚,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着力建设美丽中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强化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着力推进全面开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双向开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好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积极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引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建好用活双多边产能与投资合作机制,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
第二篇:2021年发改委工作总结汇报
2021年发改委工作总结汇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zf正确领导下,全委上下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宏观研究谋划和综合服务协调的部门本职,认真履职,真抓实干,发展改革工作呈现崭新局面。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注重前瞻谋划,积极发挥参谋助手职责。一是发布“十四五”规划,分析经济形势。落实国家、省、市最新规划内容、贯彻县委县zf指示精神,横向比较兄弟板块指标目标设置情况,修改完善并印发*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全县各专项规划进度并做好衔接。紧盯国内国际最新形势,做好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关键节点预测和重点领域研究。二是强化指标监测,服务高质量发展。
紧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级以上开发区考核、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各项考核指标,牵头做好指标运行监测,压实相关部门责任,推动部门板块均匀发力,把握关键节点,实现考核成绩争先进位。二、注重产业集聚,抓好三重一创建设。
一是加快推动战新产业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制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战新产业初具规模,预计到2021年底,新增战新企业8家,战新企业数达38家,实现产值79.3亿元,同比增长2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3%。二是突出产业集聚。
围绕“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全、资源集约”的思路,建立健全“一个群长工作专班、一名产业首席顾问、一个专业招商小组等”“十个一”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省级绿色智能铸造产业集群(基地)建设。预计到2021年底,集群(基地)实现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25%。三是大力推进“三重一创”建设。
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市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组织同兴环保申报省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协助海立铸造、同兴环保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三、注重统筹实施,积极推进重点项目攻坚。
一是强化项目管理,抓实项目攻坚。制定《2021年“项目攻坚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县重点项目综合调度机制》,对照月度节点,挂图作战,抢工期、抓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预计全年,9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计划132%,超序时进度32个百分点,累计新开工项目38个,开工率118.7%,新竣工项目30个,竣工率166.7%;11个市级重点调度项目节点达标率100%。二是加强对上争取,提高项目保障。
紧跟国家、省市政策,举办了全县重点项目谋划培训会,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争取工作,全年新增谋划储备项目193个,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先后争取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华阳东路2号~186号住宅楼改造(配套基础设施)、裕溪河(林头段)岸线整治工程等各类上级补助资金3亿元以上。三是紧盯项目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优化考核体系,发挥考评机制的激励导向作用,会同组织部门按月开展重点项目及投资工作日常考核。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攻坚,聚力攻坚“七未”项目,精准调度、精细服务、全过程管理,推动项目早签约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预计到年底,62个“七未”项目,有效化解56个以上,化解率达90%以上。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库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库的比对工作,查缺补漏、强化入库,多措并举确保应入库项目不缺不漏。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四、注重优化营商环境,狠抓安全生产。
一是强化惠企政策宣传。组织开展政策进园入企宣讲活动,开展项目审批、资金申报等产业政策宣传工作。扎实开展企业走访调研工作,深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与企业负责人开展一对一谈心交流,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为扎实做好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县电保办、供电公司会同各镇、村负责人,组成专题工作协调小组,通过现场踏勘、现场办公,加大隐患整治力度,解决了中交一公局集团芜合高速改扩建工程二标项目部、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芜合高速改扩建工程三标项目部等供电区域电力安全隐患,确保电力安全运行,保障电力稳定供应。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快推进项目审批标准化及简化优化工作,进一步加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持续减少审批事项,确保按时办结率达100%。四是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充分保障民生用气,积极推进巢湖至江北产业集中区天然气干支线(*段)管网建设。加强分析研判和监控调度,准确掌握全县天然气消费情况。督促供气企业*县新奥燃气公司,通过供气设施建设、供气设备改造、应急预案制定等措施,确保全县范围内工商业、居民用气稳定供应。制定《*县油气管道保护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会同环峰镇组成联合检查组,专题开展境内仪长线石油长输管道安全大检查。五、注重低碳经济,推进绿色循环发展。
一是全力推动节能降耗工作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审查率100%。加强节能降耗“双控目标”预警调控。重点对全县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实行“月统计、月监控”,并适时启动节能预警调控措施。预计2021年全县规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6%以上。二是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各类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持续推进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持*三新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展,有效提升我县工业固废处理与利用。六、注重民生福祉,积极推动社会事业进步。
一是抓供应,提供粮食能源保障。有序开展粮食收购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增强粮食市场保障供应能力。向县农发行争取2000万元市场化粮食收购贷款资金,组织全县国有粮食企业进行市场化粮食收购,新增15680吨县级储备粮计划,全力组织县储粮收购,确保粮食收购市场稳定,秩序井然。二是抓价格,有效调控稳定物价。
规范收费行为,组织开展各项收费清理工作。及时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清理取消城镇供水供电供气行业有关收费项目的通知》文件,明确取消收费项目,组织供电、供水、供气企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明确收费项目和标准,规范收费了行为。同时会同县市场监管局加强收费监管和违规收费查处工作,督促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和收费公示,进一步增加收费透明度。强化价格监测,开展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积极开展“春节”、“五一”和“国庆”等节假日期间的价格监测,深入乐购玛特、天润发、安德利等超市和部分集贸市场等重要场所,密切关注粮、油、肉、蛋、蔬菜等25种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变动和供应情况,做好价格数据统计和预测预警工作。做好商品房价格备案。加强我县房地产市场价格监管,规范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行为,依据市住建部门和发改委文件精神,严格履行商品房销售备案手续,全年共有6家开发企业(城投、迎宾首府、碧桂园、*花园、铜陵天运鼓楼现代城、清华府)进行了价格备案,共计商品住宅房价格备案1722套。三是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按时发放上半年直补资金474.27万元,累计投入后扶项目资金1347万元,实施47个后扶项目。七、注重学习教育,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
一是坚持以学习教育为统领,抓牢政治建设不放松。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年初制定了2021年党建工作计划,定期听取党建工作汇报,每月部署安排和研究党建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党建工作重难点问题。制定《县发展改革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制度,目前共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14次。向全体发改党员干部发放《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指定学习材料,开展通读活动。及时组织召开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动员部署会,制定了《*县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的工作方案》,紧密结合党史教育,突出学做结合、查改贯通,突出全面检视、靶向纠治,与中央巡s反馈问题整改同研究、同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大力营造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为我委“十四五”开好局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二是坚持以严肃党的纪律为统领,抓牢反腐*败工作不手软。
委党组坚决担负起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股室负责人抓具体的责任体系。围绕责任落实,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机关各党支部书记之间及党小组组长和组员之间开展谈心谈话和党风廉政建设集体谈话,定期研究、布置、检查党风廉政工作情况,将“红红脸、出出汗”的谈心谈话成为相互提醒和组织约束的日常工作状态,全面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带头践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始终坚守拒腐防变的底线。紧盯重大节日、重要节点,及时通过文件、会议、微信等形式做好廉政提醒。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阳光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廉政风险点、权力清单、防控措施、预警信息等全过程公开,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三是坚持以意识形态为统领,抓牢思想建设不松懈。
深入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结合我委中心工作,围绕“如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研讨发言。同时,注重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工作安全,注重舆论正确引导,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党组会、主任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规定等各项制度,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要部位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四是坚持以效能建设为统领,抓牢作风建设不懈怠。
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精心制定了发展改革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党史教育工作方案、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工作方案,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了理论学习、廉政警示教育等,开展研讨交流活动,班子成员通过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方式,保障学习成效。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日常请销假工作,严格公休假制度,加大劳动纪律检查。加强财经管理,坚持整治规范并重,及时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总结提升为机制规范,逐步建立常态机制,力争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努力形成防治“四风”的长效机制。二、2022年重点工作
(一)坚持项目引领,加快项目建设。
一是深入推进项目谋划编制。以保主、保急、保重为原则,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大力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培育更多更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尚未立项的重点项目尽快完成立项、招标,尽快动工;已立项未建的项目,创造条件,督促项目业主动工兴建;在建的项目加快进度,尽快尽早竣工投产,使生产性项目早日成为税源项目。三是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对2022年储备项目进行分析论证、深度包装、编制可研、立项,落实项目主体和资金来源,按照容缺机制要求,加快前期土地、规划审批进度。四是完善项目日常调度和监管。按照“四督四保”机制,深化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联系工作制度,县级领导牵头组织对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和调度。(二)坚持运行监测,实现经济开门红。
一是坚持月监测制度。完善“月监测、季通报、年总结”工作机制,及时开好经济运行分析会和推进会,真正抓紧每一天,盯住每一月、干好每一季,紧跟项目,抓牢环节,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总量同步追赶”的原则,找准差距,补齐短板,挖掘潜力,确保各项指标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三)坚持统筹协调,重点工作同步推进。
一是社会信用体系。常态化报送公共信用信息,梳理分级分类监管事项领域,拓宽我县信用分级分类应用范围。加强信用惩戒及信用联合惩戒工作,认真开展信用宣传活动,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二是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根据国家、省资金投向,围绕“两新一重”、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力度,争取更多上级资金。三是固投、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入库。加大对全县固投、服务业企业摸排力度,对符合入库标准的企业加强联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做好库区移民工作。组织各镇积极做好库区移民项目前期工作,优先选择“十四五”后期扶持项目库内项目。做好库区移民的2021绩效考核工作。五是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原油管线、电力交叉点施工项目,包括重大工程建设、河沟清淤、土地平整等。强化电力保护安全宣传。坚持把“一法一条例”宣传贯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产业集聚。
一是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节能报告审查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审查率达到100%;二是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全社会节能工作,确保完成市下达的2022年能耗强度及能源消耗总量“双控”目标任务。三是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资源优势和带动作用,依托同兴环保、威达环保、海立精密铸造等企业,建链、补链、强链。完善“十个一”工作机制,加快省级绿色智能铸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实现100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确保在省、市考核中争先进位。(五)坚持理论学习,持续抓好党建工作。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认真抓好学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发挥党组中心组、党支部、党小组的学习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参加干部在线和学习强国学习,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三会一课”制度、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切实履行“一岗2责”。落实党组成员联系支部制度,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三是健全党建工作制度。紧紧围绕提高工作效能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坚持一条主线、凝聚一种共识、突出一个主题、拉近一段距离”的要求,加大党建工作创新力度。做好“模范机关”创建工作,进一步将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拓展党建外延、深挖品牌内涵。四是强化综合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市、县委要求,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全面落实反腐倡廉工作各项部署,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定期检查、定期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谈话提醒机制,进一步强化预警机制,完善规章制度,自觉主动接受上级党组织、市纪委派驻纪检组和群众的监督。第三篇:发改委经济发展亮点汇报
发改委经济发展亮点汇报
省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切实履行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职责,着力强化趋势研判、战略落实、政策协调、项目攻坚,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的不确定性,全力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好“稳”的文章,进一步巩固高质量发展基础。从抢抓政策机遇、推进“两新一重”、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等方面稳投资。制定实施“x+x”重大项目清单,抢抓投资实物量,会同省经信厅制订发布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新型城镇化投资力度,推进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要素配置与重大项目联动。
做好“保”的文章,进一步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从纾困政策、营商环境、亲清服务等方面做好保市场主体工作。因时因势、迭代制订出台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x条、“五减”行动方案、助力市场主体纾困等系列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暂行办法,推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建立领导对口联系、处室结对帮扶、干部驻企服务等机制。
做好“进”的文章,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从抓战略落地、平台提升、监测研判等方面促“进”、求“进”、谋“进”。高水平承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稳步推进“四大建设”,牵头制订全省各类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高能级战略平台创建等意见,在全国率先推出复工率、产能恢复率、复工复产“五色图”等数字化监测工具,做好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服务基层“十四五”规划专项行动。
第四篇:发改委深化改革亮点汇报
发改委深化改革亮点汇报
省发展改革委把“三服务”活动作为主题教育践行初心使命的有效载体,务实解决问题,全力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战略落实:围绕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三省一市”中率先出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围绕高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制定出台境外投资指南,进一步规范、引导和管控企业境外投资。围绕打好脱贫攻坚战,调研分析加快发展县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研究起草促进山海协作“飞地经济”健康发展意见,上半年x个加快发展县产业合作到位资金较去年同期增长x.x%。
聚焦政策供给:在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拓展投资领域和减负降本、保障民生的同时,着眼长远加强政策储备,启动开展x个“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以及基本思路研究。
聚焦环境优化:针对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增效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推动投资在线平台x.x版向x.x版迭代升级;针对信用产品应用不足和业务协同不够等问题,深化信用建设“x”工程;针对招投标领域串通投标等问题,牵头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办一批串标案件。
聚焦项目攻坚:聚力打造平台,扎实推进“四大”建设年活动,整合提升集聚区等各类平台;聚力破解难题,召开x次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协调例会,议定了x件事项;组织开展省市县长项目“地毯式”“全覆盖”走访服务活动,有效推动x个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逆势上扬。
第五篇:2020年发改委一季度工作总结汇报
2020年发改委一季度工作总结汇报
年初以来,特别是x疫情发生以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要求,全力推进复工复产,着力推动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力争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如期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补齐公共卫生领域短板。以提高患者医疗救治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患者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为目标,积极推进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申报和谋划工作。目前,已上报第一医院重症病例集中收治病区改建等项目X个,总投资X.X亿元;谋划包装市中心血站设备购置等X个公共卫生项目,均进入国家重大项目储备库,为下步争取相关政策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控。突出抓好全市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着力稳定重点企业生产。目前,我市现有库存储煤量为X.X万吨,能够确保供暖末期燃炭需求;按政策为大工业企业减免基本电费共计X户、X.X万元;非居民价格让利X.X万元;保障铁路、民航系统运行顺畅,铁路发送旅客累计X余万人。
(三)全力支持企业增产增效。一是迅速落实国家支持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急需防护用品(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政策,上报医用外科口罩和防护服等X个新增产能项目,拟争取资金X万元。二是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政策,引导第一批X家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向省申报,已获批复。三是积极为疫情防控重点企业申报贴息贷款,组织各县区分三批次上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需求名单,累计上报名单X户,贷款需求X亿元。
(四)确保固定资产投资任务顺利完成。一是会同统计部门对各县(市)、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预测,一季度预计开复项目X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X以上。二是成立专班,加强调度,全力推进省“百大项目”建设。目前,我市推进的X年省“百大项目”已有X个开工建设。
(五)做好生活物资保价稳供工作。一是监测蔬菜供销情况,按照保持储备一周用量计算,我市能够充分保证供应。二是开展涉民商品应急日监测,确保猪肉、鲜菜等价格保持平稳。三是严格落实物价上涨与补贴挂钩联动机制,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失业人员、优抚对象、大中专院校贫困生进行价格补贴。
(六)积极申报X年专项债。在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谋划申报X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X个,总投资X.X亿元,债券需求X.X亿元。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疫情带来的影响,突出抢抓政策机遇,谋划包装项目,确保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