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同教育

时间:2019-05-13 16:2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开展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同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开展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同教育》。

第一篇:如何开展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同教育

如何开展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协同教育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幼儿园 杨琴

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对人的整体素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是以高度的主体性社会品质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幼儿期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在这段时期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将对其一生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近几年来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我们认识到,影响幼儿发展的并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只是儿童接受教育影响的环境之一,家庭和社区也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它们无时无刻地在发挥着教育功能,在社会性方面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幼儿园。因此,我们必须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结合起来,只有三者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更完整的教育体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各自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教育和保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的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由此可知,幼儿园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幼儿园担负着为幼儿服务和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它既要照料、培育幼儿,又要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因此,幼儿园教育具有教育性和服务性。

2、家庭教育:

所谓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教育,重点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使之得到健康的成长。家庭教育相对于幼儿园、社会而言,其影响不仅带有广泛性,而且具有特殊性。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如母。孩子和家庭接触最多,家长比教师更了解孩子的特点和情绪,孩子与父母交往轻松、自然、密切。这样能使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大增强,家长可以根据家庭实际和孩子的发展,不拘形式地对孩子实施教育。因此,家庭教育作为一个过程,是与家庭生活合二为

一、联于一体的。家庭生活的各个侧面都影响着孩子身心发展,是对孩子做人所需要的全方位教育,家长既是教育者又是抚养者,使得家庭在教育孩子各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和权威性。

3、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指一定区域(区、街道居委会)范围内的教育,是社区内所进行的各种教育行为的统称,也可以称为“现代大教育”。它具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终身性,即它是面向全人生的,包含对胎儿(孕妇)、幼儿、青少年、成人、老年全体成员进行的终身全程教育;二是开放性,即它是全社会的,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目的的充分开展、利用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软件、硬件)形成合力,来建设、发展社区,提高社区内全体成员的全面素质和生活质量。

4、三者之间的关系:

由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各自的特点不难看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各有各的内涵,三者在特点、原则、内容、方法上都有所不同,但是他们教育的对象是一致的,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三者在发展的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的目标上同步,在教育的原则上同步,在不同场所、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共同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人的重任,三者之间有着互相支持,互相利用以及互相指导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的协同教育体系,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二、开展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的重要性:

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时代基础教育的新要求,要实现素质教育的提高,就幼儿园、家庭、社区的相 互配合,共同努力。

1、有利于加深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取得家园同步教育: 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一方面接受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继续接受家庭教育。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各方面的教育要求统一,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家庭和幼儿园步调不一致,对幼儿要求差距过大,幼儿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明是非。尤其严重的是,幼儿在幼儿园与在家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成两面性,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要求是否一致,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二者配合,同步发展,能成倍提高教育幼儿的效果。反之,家庭教育将严重削弱和抵消幼儿园的教育,即5+2=0。幼儿园五天的教育,家庭两天就将教育效果全部抵消

由此可见,开展幼儿园、家庭配合教育,就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机会,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和管理,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家长可根据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在家中进行统一教育,双方在共同的目标下,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共同切磋、同心协力,这样才有利于使幼儿健康的成长。

2、有利于指导家长吸取科学的育儿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幼儿园是按国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专门机构,有设备齐全的教育环境,幼儿教师和保育员受过专业训练,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内容,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向幼儿进行教育,较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与科学性。家庭教育虽然有较多的优越性,但与幼儿园教育相比较,仍有不足之处。如家长文化水平的差异,家长教育方法的好坏等都将成为影响家教水平的因素。因此,在幼儿园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内容丰富的育儿知识讲座、幼儿素质教育讲座以及家长座谈等活动,并利用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宣传,就成为提高家长素质,端正家长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迅速提高家教水平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双向服务:

对幼儿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也就是说,社会是 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幼儿园、家庭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双向服务的关系。

首先,社区教育最宝贵之处就在于其拥有各种丰富的资源,通过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渗透到幼儿园、家庭的教育,不仅能扩大幼儿的社会接触面,增长幼儿的知识,还能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其次,幼儿园也能为社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幼儿园内玩具、设施的开放,亲子游戏的组织,幼儿知识讲座,家长咨询等活动,都将使幼儿教育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为社区的发展,提高社区内全体成员的全面素质和生活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之间怎样协调一致

1、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树立大教育观念,以实施“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办家长学校。要从社区的实际出发,取得社区的支持,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家长要通过参加家长学校和社区的各类教育活动,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使家园教育保持一致、协调统一,共同教育好孩子。

2、建立信任、融洽的合作关系:

要使“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同教育”得以顺利地实施,其关键还在于三者必须建立信任、融洽的合作关系。幼儿园在这三者中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

首先,为确保家园教育一致,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就应该相互尊重,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一方面幼儿园的工作者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如利用家访、家园联系手册等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的情况,了解家长的心理倾向,听取家长意见,帮助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也应了解并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劳动,出现问题要共同商讨解决,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更密切。其次,幼儿园教育要得到社区的支持,使社区主动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就应该向社区的各个有关部门介绍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从而使社区教育更有效地为幼儿园和家庭教育服务。

3、丰富幼儿活动,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一致性:

要取得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开展内容丰富的幼儿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除亲子游戏、同乐会、联谊会之外,幼儿园还可以结合方案教学活动,让家长把幼儿带到社区参观,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参与一些社区活动,为社区服务。家长通过直接参与幼儿的方案教学活动,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使家长有目的地进行家庭教育,取得更有效教育。

第二篇:幼儿园开展家园协同育人案例

幼儿园开展家园协同育人案例

引导幼儿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饲养区活动能让幼儿真切的感受到动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到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珍爱生命,就应该让幼儿去感受和了解生命。对幼儿来说,感受和了解生命又是从具体直观的种植和饲养开始的。作为一种感受、了解和关爱生命的活动,饲养活动是符合幼儿天性的,它既是幼儿获得有关动物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新村幼儿园开展幼儿园饲养区活动,从幼儿所在的自然资源和生活背景出发,选择适合幼儿兴趣、认识特点和行为特点的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以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质量。

一、饲养活动的意义

让幼儿接触自然,关注动植物,感受生命的成长,从而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是中西方很多幼儿教育家的共同观点。陈鹤琴曾指出,要给孩子科学的环境,爱自然是儿童的天性,透过这种天性,可以培养儿童爱科学、爱劳动的品格。因此,新村园努力创建了一个科学的饲养环境,对饲养区活动的做了全面的计划工作,在前期购买和家长赠送了几只黄鸭、大白鹅、七彩山鸡、尕拉鸡、兔子供幼儿观察与感受,接下来还会陆续投放不同的饲养“对象”如:鸽子、鸡、松鼠等让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饲养的乐趣,透过儿童的双手和感官,使儿童对自然界的事物得到正确的认识,使儿童懂得自然界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也真切的让孩子们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福禄培尔、蒙台梭利等人也很注重儿童的自然教育。蒙台梭利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有专门一章讨论自然教育,论述自然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饲养活动是新村幼儿园自然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的确能增进对动物的了解,丰富有关动物的名称、类型、习性等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能更真切地感受动物的发展变化,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对生命的感受、了解和关爱是今天的幼儿教育必须关注的目标,而饲养活动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饲养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除了能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外,也能丰富幼儿关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与天气等条件的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当然也能增进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服务能力。

二、饲养活动的内容

新村幼儿园饲养区在幼儿园户外进行。幼儿可以饲养家禽、家畜,也可以饲养鱼虫鸟兽。我园根据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展相应的饲养活动。在此以饲养空间为线索,结合饲养动物的类别进行一些讨论。

首先,新村幼儿园在户外专用场地、角落开展的饲养活动。从饲养活动的组织上看,户外饲养活动有分班级组织的,也有全园共同进行的。分班级组织的饲养活动是指不同的班级负责不同的内容或不同的区域,每班各司其职饲养小动物,同时,幼儿又可以关注其他班饲养的小动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全园的动物资源开展活动。全园共同进行的饲养活动不明确分配到特定班级的饲养活动,由全园对饲养活动特别感兴趣的幼儿自觉参与,有时也可以由特定的班级,教职工轮流参与。

由于户外空间相对较大,因此户外饲养活动以饲养家禽、家畜等较大的动物为主。这类动物均需特定的空间,如小屋或栅栏,这些区域一般要远离幼儿生活和学习区域,也要考虑风向等特点,有时需要根据季节变换位置。相对大型的动物一般对饲料的需求量也相对大些,因此需要考虑饲养活动的成本和条件,以便确定饲养的动物种类和数量。相对大型的动物往往不能完全依靠幼儿来获得食物,幼儿园也有食物储备。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食用或产生经济价值,而是为了让幼儿观察,让幼儿参与饲养过程,丰富幼儿的经验。这个过程就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

三、饲养活动的组织

新村幼儿园有引导幼儿参与饲养活动的传统,积累了不少饲养方面的经验。但总体上看,我们对饲养活动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是不够的,尤其是对如何为不同年龄幼儿选择适宜的动物并以适宜的方式饲养的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幼儿园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饲养在课程中的地位以及饲养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结果造成幼儿园饲养活动缺乏计划性,饲养计划没有成为幼儿园课程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饲养活动没有真正成为全体幼儿的活动,有些饲养活动只是个别幼儿的爱好,还没有真正吸引广大幼儿参与,组织活动:

1、小班喂养大白鹅取名“大白小白”。教师在小班开展“关于大白小白饲养问题”的活动。家长们也积极建言献策。还给大白小白收集食物。幼儿通过亲手饲养小动物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2、中班喂养小黄鸭取名“丫丫吖吖”,中班孩子会根据天气情况给黄鸭不同的照顾,他们好像就觉的“丫丫吖吖”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3、大班喂养的七彩山鸡,取名“咕咕咯咯”,他们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就被他五彩的羽毛给惊艳到了,孩子们纷纷抢着要照顾他。

四、活动开展

我们排队出发,目的地——操场,任务——给大白鹅去打菜。在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孩子们便行动起来,三人一组,五人一群,自由结伴目的就是能为大白鹅多打一些菜。细心的孩子们把菜上的干叶儿都给择干净苦苦菜、蒲公英是大白鹅最喜欢吃的两种菜,为了能多找到这两种菜孩子们分散到操场的各个角落就这样的认真劲儿,不一会儿的功夫孩子们手中的塑料袋快要装满了,哈哈!看这帅哥儿,人小力气大,提着满满一桶菜舍不得放手,生怕别人把菜弄丢,还是自己提着有安全感,让我们也真切的感受到了他对大白鹅的那份关爱,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收获了好多大白鹅爱吃的菜,达到了我们的目的亲自打菜亲自喂,这才是教育的根本,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轮流给大白鹅喂菜,这是每个孩子必须都要有的体验,饲养动物就有给动物清理粪便的环节,这个过程我们也让孩子亲自体验了,孩子们并没有因为这个环节而“躲闪”而是都争抢着来干。在这里由衷的说一声:“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这才是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真惜生命的真谛”大白鹅的加入让我们的孩子更有了关爱之情,让我们的孩子更有了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的萌芽感,这仅仅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开始,对孩子的教育还有很多很多,同时我们也相信这项工作我们会持续的,完善的做下去,让我们的孩子更加阳光,更有爱心。

五、活动延伸

我们积极向家庭、社区延伸饲养活动。幼儿开展饲养活动是为了丰富关于动物的经验,了解动物的特性和生长发展。幼儿对动物的兴趣是浓厚的,但幼儿园的空间和其他条件往往难以充分满足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应将饲养活动向社区和家庭延伸,让幼儿更多地关注动物,观察动物,了解动物。

第三篇:浅谈家校协同开展心理教育

现阶段学生心理教育

-------浅谈学校与家长共同开展心理教育

论文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论文论文关键词:家校心育 协同开展 优势互补 形成合力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夏丏尊译,开明书店出版;

《和教师的谈话》,(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有效教学方法》,(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四篇: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

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

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总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加强学校、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协同教育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校、家庭

对留守儿童的协同教育

溆浦县江维学校:廖国刚、伍玉庚

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信息体系。通过构建学校信息网络,建立起学校与家长的桥梁,使学校与家长对子女进行协同教育,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关 键 词:人口流动;留守儿童;信息技术;协同教育。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涌现了民工潮及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离乡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夫妻双双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欠佳

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因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或偏护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

2、性格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自我保护能力差

近年来,农村“奸幼”案频频发生。2004年3月,四川省富顺县某镇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一个13岁的女孩,在无人事先知情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尚未成年的女娃娃竟然当上了母亲。一家报社记者赶到事件的发生地就此事进行采访时发现,正是由于父母双双务工在外,才最终导致了这个悲剧。另外,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刻,当遇到生理发育方面的问题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给予正确指导,也容易误入岐途。

4、心理障碍

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孩子因祖父母的溺爱而养成性格娇纵、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关爱而性格孤僻偏异。“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已经呈现出有别于生理发育的偏异状态,尤为值得关注。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思。

5、价值扭曲

有一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

1、委托监护不能取代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 “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

(2)留守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向亲戚或同辈转移,形成委托监护。委托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缺少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一些儿童会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有的会迷上电子游戏,有的学会打麻将、赌博,有的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这些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据调查,历年的刑事犯罪中,有20%以上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而且这些孩子犯了罪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认为是一种心理的发泄。

2、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社会上出现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的现象,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留守儿童”看到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而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却在家待业,便产生了不如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三日打鱼四日晒网”,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将信息技术纳入对留守儿童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一)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家校联系。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致使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学生联系的平台,父母就可以通过打电话、在校园网上聊天、写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教师沟通,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通过这一平台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马克思)同时,打工在外的父母,也可以在校园网上学习到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向家长、监护人发手机短信和在校园网上发布有关教育信息的方式,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监护人给他们温暖,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通过三方面的协同教育,达到学校教育学生,家长了解孩子,社会关心下一代的目的。让留守儿童的生活充满阳光,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祝博士教育培训机构招商加盟,热线咨询QQ424210881)

(三)利用网络平台,督促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给留守儿童学习进行学习辅导,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祝博士教育培训机构)

(四)通过互联网对学生学籍进行有效管理,减少留守儿童的辍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因学校建立了健全的信息系统,也便于将学生旷课、迟到等情况及时反应给家长,家长根据学校提供的信息,通过校园网平台对子女进行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保证子女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祝博士教育培训机构)

(五)利用学校网络,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在学校网站设立“谈心室”等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以便及时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孤独感、自卑感,促使其人格的健康发展。(祝博士教育培训机构)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多方位、多角度地协同教育,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信息网络系统,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下载如何开展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同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开展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同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协同教育工作总结

    协同教育工作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教育越来越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和家庭之间的互动配合与协调。“家校通”的开发有利于家长与学校教师及时沟通,是加强学校与家庭......

    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动工作制度

    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动工作制度 为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长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整体教育网络,特制订本制度。一、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制度(一)建立健全......

    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动工作制度

    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动工作制度 为加强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长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整体教育网络,特制订本制度。 一、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制度(一)建立健全......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道德教育,结合我校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就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道德教育新机制、新载体和新经验,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

    融汇社区开展家庭美德宣传教育

    融汇社区开展家庭美德宣传教育 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家庭美德知识宣传工作,全面提升社区居民对家庭美德的知晓率,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

    社区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社区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工作计划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自8月22日开始,至2011年12月结束,根据上级精神和部署,进一步推动“平安家庭”广泛发动广大家庭积极参与“平安家庭”活......

    社区开展最美家庭活动总结

    社区开展最美家庭活动总结 是最新发布的《社区开展最美家庭活动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篇一:“最美家庭”活动总结南阳市三十二......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展家校协同教育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展家校协同教育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与学校的共同教育。家长参与在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