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导学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内容提要
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我们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极大地维护和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民族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又陆续设立了新疆、广西、宁夏、西藏4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
导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掌握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整理知识提炼结论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历史传统
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经济文化
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政治利益
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3组织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5页第1、2题。各民族共同发展
1学生阅读相关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2指导学生联系历史填图册第6页的两幅地图中,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克拉玛依油田、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
教师归纳指出: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有——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内容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培养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理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与进步是繁荣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
【教学要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少数民族同学?(若有的话,请其介绍民族成分)中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课探究】
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新中华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具体表现:(从政治、文教、习俗、经济方面引导学生分析)⑴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⑵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⑶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⑷既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
3.意义: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前提),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⑴3级: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⑵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中国成立前设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3.意义
⑴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⑵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⑶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⑷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1.措施:
⑴有计划地在中西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⑵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
2.结果:
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民族地区的工商业、交通、通讯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真题训练】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共有(D)
A、5个
B、31个
C、55个
D、56个
2、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A)
A、大杂居、小聚居 B、小杂居、大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大杂居、大聚居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是(A)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B、民族大融合 C、民族大杂居 D、发展民族经济
4、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基本政治制度是(B)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大杂居
D、民族共同繁荣
5、我国设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D)
A、10个
B、8个
C、6个
D、5个 6.新中国成立前设立的省级自治区是(C)
A.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7.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是在(D)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8、下列不符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一政策的是(D)
A、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 B、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C、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D、少数民族必须学习汉语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教案3
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2.能力培养
(1)分析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2)看图识别:依照服饰或图片识别我国的少数民族。
(3)整理资料:搜索资料,列表说明我国各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名称及其所在地域。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赞颂我国政府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国情的处理民族事务的正确道路。
(2)认识和理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动,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与进步是繁荣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
(3)了解民族知识,关心民族问题,尊重少数民族应该是青少年发扬爱国主义的一个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难点
处理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源;少数民族节日、食物等名称 2.学生准备:地图、彩笔;图片
四、教学过程:
我国自秦始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史证明只有处理好民族关系 ,使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使我国繁荣昌盛。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讲一讲
1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
2民族关系与国家安全、稳定繁荣的关系。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讲一讲
1介绍每个自治区成立经过及民族特点。2补充成立自治区的原因和意义。
由于党中央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使我国各民族才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共同繁荣。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课题民族团结学案号11主备人 曹文增审核人 曹文增日期 2012-3-1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
2、民族区域自治的提出: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4、少数民族自治地方⑴3个层次:分自治区、、。
⑵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其中,建国前成立的是。
5、意义:(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各民族共同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2、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课内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近年来,以**集团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不断的策划西藏独立,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2、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巩固检测】(我达标,我快乐)
1、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A.大杂居、小聚居B.小杂居、大聚居C.汉族在东、少数民族在西D.按民族划分居住区域
2、右图是大型民族歌舞《团结颂》剧照,她主要体现了()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地区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
3、全国目前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A.10个B.5个C.6个D.8个
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③④
6、“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
奴的心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吗?()
A.蒙古族B.回族C.藏族D.壮族
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 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③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 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①促进民族团结②缩小东西差距③各民族共同发展 ④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9、1994年至2001年,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资达48亿元,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
B.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C.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课后提升】(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课本第59页活动与探究
【学(教)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导学案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第四课
庆阳市庆化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授课教师:边新秀授课时间:月日第节审签: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总第4课时)使用人: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下列内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学习重难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
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1)“一五”计划编制的目的。(2)“一五”计划起止时间。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4)“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地点和目的及其主要内容。(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完成下列题目)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A、新中国建立后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 C、抗美援朝胜利后D、土地改革完成2、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C、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D、相应地引进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3、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成就最大的是()
A、工业和交通运输业B、工业和农业C、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D、农业和商业
4、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的是()
①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第一辆汽车 ③ 1956年,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⑤ 大庆油田建成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5、我们现在正处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006年至2010年),那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A、1949年—1953年B、1952年—1956年C、1953年—1957年D、1950年—1954年6、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建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7、2006年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多少周年?()A、49B、50C、51D、528、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一五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突出,沟通了边疆与内地联系的是()A、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B、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宝成铁路建成通车D、膺厦铁路全线通车
10、材料分析题
“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请回答:(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 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2)同一时期,在工业、交通运输业上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多少周年?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在中国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