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纠正地方维稳工作中的异化现象
《学习时报》日前刊文指出,当前,一些地方的维稳工作已经出现了“异化”的现象,必须摒除将维稳与法治对立起来的认识,正确处理维稳工作与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文章原文如下:
应纠正地方维稳工作中的“异化”现象
作者:封丽霞
在现代法治视野之下,遵守宪法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底线,这个底线一旦被突破,就有可能导致国家解决社会纠纷的正式机制的失灵或失效、导致依法治国形同空文,最终引起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生活的紊乱。时下,中国处于急遽的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调整时期。各种社会纠纷新旧交替、错综复杂,刑事案件居高不下,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高发、频发、群发之态势。日益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成为影响我国改革与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一项极其紧迫的现实任务就是澄清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即:将维护社会稳定与加强法治权威对立起来,认为维稳与法治是一组悖论,要维稳就不能讲法治,讲法治就难以维稳。
近年来,社会稳定成为各级党政的“第一责任”。“一票否决”使得地方的很多工作围着维稳转。“不惜代价、只求稳定”的巨大压力,致使地方在维稳过程中,奉行“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以及“花钱买太平”的维稳逻辑。一些地方甚至常常超越现行法律规定,采取“围堵”、“非法拘禁”、“游街示众”、“公审大会”、将访民“劳动教养”或“被精神病”等非法治化的方式来解决社会矛盾。这些做法本意是大事化小、息事宁人,但实际上却使得地方政府和官员严防死守、不堪重负。大量的事实表明,这种基于短期利益考虑的维稳方式不仅促生了地方政府在维稳上的诸多非理性行为,而且助长了一些民众“不闹不解决”的心理预期。实际上,不管是打击迫害、还是花钱摆平,都会诱发新一轮的上访或维权等不稳定因素。在这种维稳模式之下,原有的社会矛盾虽得以一时化解,但新的矛盾将接踵而来。这些做法不仅大大增加了各地的维稳成本,还使得当前的维稳工作容易陷入一种“摁下葫芦浮起瓢”的恶性循环和“越维越不稳”的怪圈。需要引起人们警惕的是,一些地方的维稳工作已经出现了“异化”的现象。即虽然各级政府投入维稳的人力、资金及精力越来越多,但是社会矛盾和冲突并没有因此而明显减少,社会稳定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维稳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维稳的边际效应逐渐递减。这主要表现为:
一是维稳理念的异化。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的维稳思维存在重大误区,将维稳看做是纯粹的政治任务,将社会稳定理解为绝对的“稳定太平”和表面的“风平浪静”。因此,在处置社会矛盾的过程中,越是强调社会稳定、强化维稳工作,就越是不能容忍民众的利益表达,常常将民众正当的利益表达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将维权与维稳对立起来,甚至将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刑事化、意识形态化的政治问题。
二是维稳方法的异化。一些地方在维稳工作中偏离法治的轨道,习惯于用行政方式代替司法方式、以个人权威取代法治权威、以权代法,昭示权比法大。在党政领导的强大压力之下,一些地方软硬兼施,或是强化警力、暴力压制和“刚性维稳”,或是偏离法律政策的无原则、无底线地一味容忍、退让。许多地方的维稳不计成本,形成一定意义的“天价维稳”之势。而且,在化解社会矛盾过程中常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维稳工作呈现出“一刀切”、“一阵风”的“运动式”特点。这不仅严重增加了化解社会矛盾的成本,助长了民众的机会主义心理,而且破坏了社会的是非观、公正观。在实践当中,维稳方法的异化还表现为处理社会矛盾的“去司法化”。在处置矛盾比较集中的农村征地、城市拆迁、国企改制、职工下岗等重大问题时,一些地方明确排斥司法的介入,寻求“法外解决”。由此,就带来了处理社会矛盾的“非规则性”和“非终局性”,社会争端解决的终结机制难以建立。
三是维稳目的的异化。由于社会稳定“一票否决”压力太大,干部考核指标不尽科学,一些地方官员只顾保官帽而不管群众疾苦,只管事后压制而不顾事前化解。还有些地方政府或部门将维稳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借维稳之名不作为或乱作为,甚至以“维稳大局为重”为由,向公众隐瞒重大公共事件的真相。
事实表明,牺牲法治尊严、突破法律与政策底线的做法,可能会换来一时的“表面”稳定,但是久而久之,不仅会牺牲法治,连稳定也将最终失去。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一些地方现有的将维稳与法治对立起来的维稳思路,以及与之相应的“非法治化”维稳方式难以从根本上加以化解。为此:
首先,必须坚决反对为了维稳而牺牲法治。反对某个地方为了眼前的息事宁人而将法律规定置于脑后,反对为了迎合暂时的民众情绪、舆论形势而冲破法治权威和政府权威的底线。当前,社会矛盾越是高发、易发和频发,就越要珍惜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来之不易的成果,努力增强社会成员对法治权威的认同,努力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对于闹事群众的不法要求,不能以牺牲司法权威为代价过度承诺和迁就。
其次,既要反对法治浪漫主义,更要反对法律虚无主义。当前,正确认识法治在维稳中的地位与作用,必须反对法治浪漫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两种主要的错误倾向。所谓法治浪漫主义,也被称为“法治万能主义”,是指:第一,忽视法治自身的局限性,把法治当做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灵丹妙药。认为有了法律,什么社会矛盾都可以解决。第二,忽视当前法治建设的阶段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企图毕其功于一役,表现为关于法治建设的“急性病”和“焦虑症”。所谓法律虚无主义,表达的是一种在维护社会稳定过程中轻视、忽视法治的作用,针对法治建设的悲观主义情绪。虚无主义认为在封建传统深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迷信个人权威、盛行关系哲学和人情世故的中国,缺乏实现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法治不足以担当得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甚至认为法律对于社会治理而言可有可无。
再次,法治的品格决定了它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可靠的方式。必须明确的是,离开法治谈稳定就会使稳定成为“空中楼阁”。离开稳定谈法治也会使法治丧失其赖以生存的价值基础,而不配称为“法治”。一方面,社会稳定所依托的社会秩序,必须得到法治的确认和规范。法治最终也要表现为一种法律秩序。达到某种秩序,既是社会稳定的目标与结果,也是检验法治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与其他社会控制手段相比,法治具有明确性、公正性、稳定性、科学性的优势。只有当特定的社会关系和利益表达上升到法治层面,才能获得最明确和最可靠的实现方式与方法,才能在受到损害时获得法律的救济。另一方面,法治能够预防和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法治的精髓在于有效制约国家权力,防止公权力的失控和变异,此乃一个社会最深层的稳定因素。
最后,维稳需要法律与政策、道德等多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有效整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社会管理手段是完美无缺的。法治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亦不是全能的、也不是唯一的。法治不可能将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纳入自己的领域。因此,在进行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法律、政策、道德、宗教等多种形式的相辅相成与良性互动。法律重在规范人们的外在行为和事后纠错,道德强调良心教化和事先预防;法律追求稳定与统一,政策讲究及时和灵活;宗教能帮助把外在的法律规则转化为社会成员的内心自觉。只有上述诸多社会管理手段的有效配合,才能构筑社会稳定的坚固防线。当然,政策、道德等,只有在合乎法律规定的前提之下、并在法律所确定的领域之内才能发挥作用。
综上所言,在当前的维稳工作中,必须摒除将维稳与法治对立起来的认识,正确处理维稳工作与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总结文革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就特别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这昭示着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心和信心,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们应对和解决各种矛盾和危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社区维稳工作应知应会
1、一反两讲是指: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
2、社区党组织的两大重点任务:答:维护稳定、服务群众
3、三非是指:非法传教、非法传播宗教影像、非法网络传播宗教言论
4、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
5、三项重点工作:打团伙、查三非、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
6、三个基础:答:基层组织基础、维稳力量基础、群众工作基础
7、三级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在体系建设上;在协调联动上;在网格化巡控上。
8、四类管理法是指:放心户、基本户、重点工作户、重点管控户。
9、四化建设是指: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支撑
10、四个认同是指: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1、四个坚决防止是指: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非法聚集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暴力恐怖事件。
12、市委提出的五个观点是指:稳定压倒一切;平时多投入、低成本抓稳定;抓稳定即抓发展,保稳定即保增长;处理一切问题都要有利于稳定;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13、市委提出的五个宁可是指:对形势判断宁可严重一些、不能麻痹大意;基层基础宁可事前多投入、不能事后再补救;打防措施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应急处置宁可快十分、不可慢一秒;处置手段宁可失之于硬、不能失之于软。
14、社区十有是指:有人员、有编制、有阵地、有经费、有食堂、有车辆、有司法警务室、有巡逻队、有装备、有文化活动广场。
15、**精神: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16、**精神:爱国奉献、开放和谐、创新奋进、文明首善。
17、总书记提出的20字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18、、朱海仑书记在会议上对基层社区干部工作提出的六点:一是要树立端正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维护稳定工作,时刻牢记为民务实;二是要理清工作思路,结合本社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三是要有工作计划性,有计划地做好每项工作,保证基层工作有明确目标和方向;四是要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加强辖区居民管理,积极帮助辖区困难居民解决存在的问题;五是要有问题意识。在工作中要不断的查找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进自身建设;六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的作用。
第三篇:20101028浅析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维稳问题
浅析我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中的维稳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纵深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标准日趋精细,机制体制逐步完善等方面。但是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法制建设、队伍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城市管理工作者,尤其是执法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维稳问题越来越突出——持续不断的矛盾纠纷和管理真空区域的逐渐增多,使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一、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我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维稳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法制建设完善程度等方面的限制,其中的一些问题我们暂时还难以解决,但是抛开这些因素,以下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执法管理不到位
一是基层执法队伍素质不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工作经验不丰富、工作技巧和手段单
一、沟通能力不强、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缺失等问题还在基层执法队伍中普遍存在。二是执法管理力度不均衡。受人力资源紧缺和队伍素质不高的双重影响,“全覆盖、精细化”的管理标 准难以完全有效执行,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严格管理与对“盲点区域”、“真空时段”的缺位管理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此处松,彼处紧”和“一时松,一时紧”的管理现状召来了管理对象的反感和抱怨,使公众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理解度和支持度持续下滑,不服管理和公然对抗的现象逐渐增多。
(二)舆论导向不正
个别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对执法人员和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与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对执法人员的辛勤劳动和实际困难不甚了解,缺乏认同感。在报道执法工作中的矛盾纠纷时,他们往往站在行政相对人(所谓“弱势群体”)的角度,或单方面引用行政相对人的叙述和言论,或断章取义地剪辑使用一些对执法部门不利的片段和细节,形成一系列与事实不符的负面报道,使本就紧张的社会舆论氛围显得更加凝重。社会舆论氛围恶化对公众情感倾向造成的影响,使产生执法矛盾和滋生不稳定因素的风险持续增加。
(三)低收入群体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矛盾突出
低收入群体主要包括无固定职业的外来人口、下岗职工及本地居民中的待业者等,他们由于没有稳定收入,经常将摆设临时流动摊点、修建违法建设出租等违法行为作为解 决生计问题的主要方式,当执法人员依法对其违法行为予以查处取缔的时候,他们轻则拖沓阻扰执法工作,重则煽动裙带利益群体和不明真相的群众与执法人员进行对抗,甚至直接暴力抗法,尤其是在城郊结合部的违法建设治理工作中,这个问题已日益突出。
(四)保障机制不落实
城市管理工作必须要得到公安部门强有力的介入和配合,从某种角度来说,公安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城市管理成效,从今年开展的“三乱”治理就可以窥见一斑。但从我区公安和城管的配合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公安保障力度不够,在市容执法和违法建设拆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人数是够了,但对违规者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二是公安部门在对待执法纠纷时,将纠纷双方按民事纠纷来进行调解,削弱了城管执法的严肃性。三是派驻城管的公安人员没有办案的权利,对阻碍城管执法的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制止和打击。以上问题的存在,间接助长了少数违法者抗法的嚣张气焰,增加了执法过程中滋生不稳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的风险。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疏导
一是在合理选点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市场和设置临时摊点集中经营区域的方式,为经营流动摊点的低收入群 体创造合法经营条件。二是适当降低市场管理费和其他经营门槛,使更多的流动商贩有能力入市经营。通过以上措施,最大限度地解决市容秩序管理水平提升和低收入群体生计保障之间的矛盾。
(二)营造氛围
通过提升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积极性的方式,为强化城市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赢取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支持。一是注重宣传工作的实效。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以是否取得实效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不拘一格地采取各类宣传方式,真正把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的观念植入群众心中。二是搞好服务。切实抓好居民院落整治、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服务,把城市管理的实惠生动地摆在群众的面前。三是广开言路。结合“七进”活动,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收集合理化建议,为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提供新的动力。四是搭建平台。在深入推行城管志愿者、“门前双五包”、居民院落自治等工作的同时,继续挖掘更多让群众与城管工作者形成互动的渠道,真正激发他们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
(三)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从营造良好和谐的城市管理信息环境、构筑行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等方面着力,建立城市管理工作“新闻发 言人”制度,以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应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反应灵敏、高效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
1、建机构。成立以分管城市管理工作的副区长为组长,以区城管局局长为“新闻发言人”的城市管理“新闻发言人”工作小组,将城管、建设、环保等城市管理工作的相关单位和区委宣传部、区委区政府政策研究室纳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定一名人员负责新闻发布的日常联络工作,负责协助新闻发言人处理及协调日常新闻发布和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
2、定机制。一是定期研究新闻发布工作。结合每整体工作安排,制订新闻发布计划,统筹安排重要新闻信息的发布。二是制订新闻应急方案。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按照新闻发布程序,把握新闻发布的主导权。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提出新闻处置方案或建议,包括规范新闻口径、拟订新闻稿,确定是否对外公布或通过何种方式对外公布消息,是否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在遇到社会公众,特别是媒体关注的特殊情况时,及时研究制订新闻发布方面的对策。三是及时评估新闻发布效果。每次新闻发布活动后,追踪上级新闻媒体的报道情况和社会舆论的动向,以检验发布效果。如发现报道与事实有出入,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误解等不良影响的,应及时与新闻媒体主管部门沟通以澄清事实,引导舆论,增进共识。
3、统口径。对需要发布的信息,各类新闻事件、社会公众媒体关注的问题,确定规范的应答内容,并适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调整,努力做到统一规范、答有口径。
(四)夯实队伍基础
执法队伍,尤其是一线执法队伍业务素质的高低和临机处置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关维稳工作的质量。建议从人力资源配置、强化业务培训、严把队伍准入关口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水平。一是要配足执法力量。要以各街办辖区的队伍管理半径和路段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合理评估、科学测算的方式确定执法队员的数量需求,并及时补足缺口。二是以街道综合执法大队一线队员(协勤人员)为重点,在执法队伍中开展以法律法规强化学习和处置危机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一线执法队员的业务能力。三是在适当提高薪金待遇的基础上,从文化素养、工作经验和敬业精神等方面适当提高新聘队员的准入门槛,同时严格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一线队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五)建立城管与公安的联动保障机制
在城管中队中委派专职民警(由正式民警出任)从治安管理的角度,配合日常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对突发事件和不稳定倾向及时予以防范和化解,为城管执法提供强制力和执行力保障。
(六)推行“城管物业化”运作机制
在总结望江街道“城管物业化”运作机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该机制的推行范围,将可以由企业承担的业务职能交给企业和市场。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为城市管理工作赢取更好的口碑,化解部分政府与管理对象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执法人员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合理安排布置执法行动应急预案和提高行政执法案件办理质量上来,提高城市管理领域维稳工作的针对性和总体质量。
第四篇:林业局奥运期间维稳工作中不稳定因素情况汇报
一、***森工
(一)诉求
1、要求退休工资未统筹的25%纳入统筹;
2、要求按省林业厅〔2005〕11号文件执行(省政府选出应执行的16个文件各项工资总合113.6元/月兑现);
3、死者家属的抚恤金由原来城区100元/月,农村45元/月调整按新标准兑现(城区120元/月、农村90元/月);
4、起诉省人民政府、省劳动保障厅未按文件执行;现已转成都市青羊区法院,要求尽快答复。
(二)措施及所做的工作
1、对***森工的诉求及时向各级进行了反映。
2、按上级的回复进行宣传解释、做好了稳控。
3、对我区1982名***森工退休人员的5位代表由局领导和相关股室人员一对一联系:
(局长),(办公室主任)联系(安居)
(副局长),(森警大队副大队长)联系(聚贤)
(副局长),(林政股长)联系(安居)
(纪检组长),(林政股干部)联系对(西眉)
(森警大队队长),(林政股干部)联系(安居)
4、节假日期间采取与代表座谈、交心活动、向其宣传政策,随时掌握***森工动向。
5、定期不定期由各负责人员与联系的代表采取慰问、关心生活等形势,了解其是否有新动向、新趋势。以上工作在奥运之前,我局已开展了6次。
6、督促各乡镇对辖区所属森工采取有效措施,将进京进蓉趋势控制在萌发状态。
7、长期与区委维稳办、区效能办、各乡镇通报信息,做到无人进京进蓉事件发生。
(三)建议
***森工维稳问题,应由维稳办、各乡镇与林业局共同抓,建立联动机制,做到及时调控,信息反馈,确保稳定。
二、林木、林权、林地纠纷
(一)存在问题
1、林木、林地边界不清;
2、边界当中的林木权属问题;
3、举家外出人员,委托管护人员管护范围,部分委托人员砍伐林木行为;
4、林木、林地转让时,协议书未阐明的相关事项,当林木、林地有利益时,双方争利行为。
(二)措施
我局已接到乡镇或有关当事人上访件几起,并及时派相关股室人员到信访发生地进行实地勘察、走访群众、查阅历史依据,劝解相关当事人,做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林权纠纷的个案,但这个问题仍有可能成为群众越级上访的不稳定因素。
(三)建议
林业局、乡镇、村社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在林改中严格把握政策界线,让群众充分行使参与权、知情权,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查排除。
三、国有名木古树
(一)存在问题:
1、个别国有古树因树龄过大,有倒塌危险,农户要求排险,如石洞镇芦茅沟村小学旁一株黄葛树;
2、个别国有古树因地震造成枝丫断裂,损毁房屋,农户要求赔偿,如白马花天坝村10社一株150年以上的黄葛树和步云乡步云村6社一株200年以上的黄葛树。
(二)措施
目前,我局已现场勘验,并且和乡镇制定处植方案,报批处植手续及制定加固、排险措施,并协助乡镇做好被损农户的善后工作,但无专项资金,许多问题无法解决。
(三)建议
古树名木保护是区绿委的一项重要工作,该项工作的开展需要财政每年安排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古树名木保护。
四、退休人员、原请临时的管护人员
(一)存在问题
1、三州转产到我局之退休职工吕群英,现居住在地震灾区都江堰,房屋跨蹋,要求解决困难补助;
2、原请大安国有林场的临时管护人员王小宁要求纳入社保。
(二)措施
1、我局及时与灾区民政部门协调,按相关政策给予吕群英补助,同时我局也对该退休人员进行了慰问。
2、我局也与相关部门协调,按政策将王小宁纳入社保。
(三)建议
由人事部门为主,林业、劳动保障部门配合,对该问题专题调研,尽快答复当事人。
五、林业生产
(一)存在问题及生产上不稳定因素
1、部分应退耕还林钱粮未按时兑现,农户情绪大(资金已到乡镇信用社,信用社未及时发放);
2、城市建设中,玉丰、安居征占用退耕还林地,停发了退耕还林补助,个别农户认为原有相关人员表态不应停发补助,有意见;
3、麻竹笋收购未落实,笋农意见大;
4、安居镇部分退耕还林农户因造林不合格,暂缓兑现钱粮补助。
(二)措施
1、督促信用社近快办理兑现手续。
2、要求乡镇做好有关退耕还林农户的宣传、解释工作。
3、政府采取措施解决笋农销售渠道。
(三)建议
1、纪委、监察、财政牵头,林业配合,督促尽快兑现。
2、我局配合乡镇对玉丰、安居积极做好退耕还林政策宣传解释工作,相关领导及建设部门对此问题进行调研,并对群众答复。
3、区府领导组织相关部门,林业积极参与,迅速研究全区麻竹笋收购问题。
第五篇:林业局奥运期间维稳工作中不稳定因素情况汇报
林业局奥运期间维稳工作中不稳定
因素情况汇报
一、***森工
(一)诉求
1、要求退休工资未统筹的25%纳入统筹;
2、要求按省林业厅〔2005〕11号文件执行(省政府选出应执行的16个文件各项工资总合元/月兑现);
3、死者家属的抚恤金由原来城区100元/月,农村45元/月调整按新标准兑现(城区120元/月、农村90元/月);
4、起诉省人民政府、省劳动保障厅未按文件执行;现已转成都市青羊区法院,要求尽快答复。
(二)措施及所做的工作
1、对***森工的诉求及时向各级进行了反映。
2、按上级的回复进行宣传解释、做好了稳控。
3、对我区1982名***森工退休人员的5位代表由局领导和相关股室人员一对一联系:
(局长),(办公室主任)联系(安居)
(副局长),(森警大队副大队长)联系(聚贤)
(副局长),(林政股长)联系(安居)
(纪检组长),(林政股干部)联系对(西眉)
(森警大队队长),(林政股干部)联系(安居)
4、节假日期间采取与代表座谈、交心活动、向其宣传政策,随时掌握***森工动向。
5、定期不定期由各负责人员与联
系的代表采取慰问、关心生活等形势,了解其是否有新动向、新趋势。以上工作在奥运之前,我局已开展了6次。
6、督促各乡镇对辖区所属森工采取有效措施,将进京进蓉趋势控制在萌发状态。
7、长期与区委维稳办、区效能办、各乡镇通报信息,做到无人进京进蓉事件发生。
(三)建议
***森工维稳问题,应由维稳办、各乡镇与林业局共同抓,建立联动机制,做到及时调控,信息反馈,确保稳定。
二、林木、林权、林地纠纷
(一)存在问题
1、林木、林地边界不清;
2、边界当中的林木权属问题;
3、举家外出人员,委托管护人员管护范围,部分委托人员砍伐林木行为;
4、林木、林地转让时,协议书未阐明的相关事项,当林木、林地有利益时,双方争利行为。
(二)措施
我局已接到乡镇或有关当事人上访件几起,并及时派相关股室人员到信访发生地进行实地勘察、走访群众、查阅历史依据,劝解相关当事人,做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林权纠纷的个案,但这个问题仍有可能成为群众越级上访的不稳定因素。
(三)建议
林业局、乡镇、村社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在林改中严格把握政策界线,让群众充分行使参与权、知情权,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查排除。
三、国有名木古树
(一)存在问题:
1、个别国有古树因树龄过大,有倒塌危险,农户要求排险,如石洞镇芦茅沟村小学旁一株黄葛树;
2、个别国有古树因地震造成枝丫断裂,损毁房屋,农户要求赔偿,如白马花天坝村10社一株150年以上的黄葛树和步云乡步云村6社一株200年以上 的黄葛树。
(二)措施
目前,我局已现场勘验,并且和乡镇制定处植方案,报批处植手续及制定加固、排险措施,并协助乡镇做好被损农户的善后工作,但无专项资金,许多问题无法解决。
(三)建议
古树名木保护是区绿委的一项重要工作,该项工作的开展需要财政每年安排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古树名木保护。
四、退休人员、原请临时的管护人员
(一)存在问题
1、三州转产到我局之退休职工吕群英,现居住在地震灾区都江堰,房屋跨蹋,要求解决困难补助;
2、原请大安国有林场的临时管护人员王小宁要求纳入社保。
(二)措施
1、我局及时与灾区民政部门协调,按相关政策给予吕群英补助,同时我局也对该退休人员进行了慰问。
2、我局也与相关部门协调,按政策将王小宁纳入社保。
(三)建议
由人事部门为主,林业、劳动保障部门配合,对该问题专题调研,尽快答复当事人。
五、林业生产
(一)存在问题及生产上不稳定因素
1、部分应退耕还林钱粮未按时兑现,农户情绪大(资金已到乡镇信用社,信用社未及时发放);
2、城市建设中,玉丰、安居征占用退耕还林地,停发了退耕还林补助,个别农户认为原有相关人员表态不应停发补助,有意见;
3、麻竹笋收购未落实,笋农意见大;
4、安居镇部分退耕还林农户因造林不合格,暂缓兑现钱粮补助。
(二)措施
1、督促信用社近快办理兑现手续。
2、要求乡镇做好有关退耕还林农户的宣传、解释工作。
3、政府采取措施解决笋农销售渠道。
(三)建议
1、纪委、监察、财政牵头,林业配合,督促尽快兑现。
2、我局配合乡镇对玉丰、安居积极做好退耕还林政策宣传解释工作,相关领导及建设部门对此问题进行调研,并对群众答复。
3、区府领导组织相关部门,林业积极参与,迅速研究全区麻竹笋收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