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初中
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摘要:后进生,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促进公平教育、和谐教育的需要。本文就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农村初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转化的做法三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敬请大方之家斧正。
关键词:农村初中 后进生 教育转化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教育由萌昧的跟师学艺的原始雏形,发展到今天的程序化、层次化、现代化、规模化的办学形式,“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始终是困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痼疾。“后进生”,顾名思义是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偏差生”。凡是有教育形式存在的地方,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后进生”、存在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不同时间、地域的“后进生”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农村初中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领域,“后进生”所占的比例,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他们的教育管理,有着其紧迫性和重要性。笔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认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应分三步走:提高认识、挖出症结、转化应对。
一、充分认识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l、加强 “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的需要。
精英教育的结果,是为国家培养了一定的高精尖人才。但国家大量需要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2、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减少社会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我国目前至少有约1 000万闲散未成年人,这一群体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发源地。调查显示,多数未成年人在犯罪以前有学业失败的经历。因此,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从学生的组成来看,成绩和思想表现均好的“双优生”,其实只占2 0%左右,多数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使是“双优生”,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忽视“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就失去了教育的真谛。
4、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树立学校形象,保证学校长久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形象,是由其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以及培养的一批又一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所决定的。“后进生”是教育工作的必然结果,学校不能处理好这一大群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工作就很难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学校的形象和长久发展就难以保障。
二、分析成因,找出症结。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方方面面,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努力挖掘,才能找出症结。
1、家庭因素。
(1)、家长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农村家长自己没文化,也看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看重的是别人没文化同样找了不少钱、别人没文化照样成了社会名流、甚至成了各级宣传的榜样。这种思想直接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
(2)、单一的、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分溺爱自己的“小皇帝”,要么信奉“黄荆条下出好人”。学生对学习要么重视不够,要么不胜压力。这些单一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农村初中“后进生”的形成。(3)、家长的不良习性和过重的依赖心理。绝大多数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受教育少,很多不规范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部份家长甚至把对子女的教育管理,推卸给学校、教师,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
(4)、不完整家庭和落后家庭经济的影响。农村初中的“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贫困学生,往往成为“后进生”的源头。他们学习上无人照管、无法照管、或经济上不许可更多照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直接影响。
2、学校因素。
(1)、教师方面,农村初中信息闭塞,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受限,教学观念陈旧,方法简单,手段落后,教学不能吸引学生,致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教学中明显存在的重好轻差,甚至赶撵“差生”,也都客观上刺激了“后进生”的衍生。(2)、学校方面,教学机制与评价机制严重脱钩,广大教师口里喊着素质教育,但实施的仍是应试教育的老一套。成绩一时跟不上的学生往往成为学校、教师升学评估的绊脚石,难免会受到不公正待遇。
3、社会因素。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受到社会的熏陶、锤炼。学生生活的环境、生活中接触的人和物、电影、电视等,都对学生产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这其中,既有物质因素、又有文化背景、社会风气等因素。教育工作者常感叹“5+2∠5”,正是这一原因。
4、学生自身因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由小学到初中免试入学,学生无论学业好坏、思想水平高低,初中学校都必须兼收并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初中教育的难度,而且初中教学的课程量、知识深度、难度都比小学更大,学生承受不住压力而成为“后进生”也就不足为怪。
三、结合实情,转化应对。
“后进生”现象虽然有其普遍性和必然性,但也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我们只要摸清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尊重教育规律,对症下药,“后进生”的转化就不会是痴人说梦。
1、摸清实情,建立教育管理档案。
“后进生”的形成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性。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知已”就是要分析自己的校情、班情,分析作为教育方的学校、教师能采取哪些转化手段,能提供怎样的转化服务,在物质上、精神上提供怎样的激励,能采取哪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方法等等。“知彼”就是要摸清“后进生”人数,掌握这些学生后进的原因,建立学校“后进生”数据库、档案库,记录好转化过程,适时调整转化措施。
2、建立教育转化机制。
(1)、学校要建立以班主任为工作主体,科任教师为补充的班级转化机制。首先,在教师考核中加大学生巩固率的考核,杜绝教师为追求升学率而赶撵“后进生”的现象。其次,加大对“后进生”转化效果的考核,在教师评优、评先、晋级、晋职上优先考虑对“后进生”转化有突出成绩的教师。第三,期末或学年度末,评选“后进生”转化先进班级、先进教师,学校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第四,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宣传教育,要求每个教师正确面对“后进生”,认识其存在的必然性,孔子“弟子三千”,也只是“贤人七十二”。号召教师们关心“后进生”、帮助“后进生”,投入到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来,形成转化“后进生”的激励机制。(2)、在对学生方面做到:
第一、给“后进生”一份真情。社会、家长和自身的压力,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后进生”尤其如此,他们得不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赞许,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班级的一群“特殊分子”,他们的情感最为脆弱,他们的心灵更需慰藉。老师的真情正是他们求知奋进的催化剂。第二、寻找和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学记》中说:“教育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信心,正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劣高明得多。”
第三、因势利导,激发进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有需要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特别要关注那些“后进生”,为他们创造机会,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联动机制。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家庭方面,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横向联系,找到学生后进的症结,并和家长共同商讨转化办法,形成统一的意见,争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社会方面,教师一是要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提高自身鉴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二是要呼吁并配合相关部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特别是对学生影响极大的游戏厅、网吧、录相厅等,以减少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只有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才能在对“后进生”的转化中形成一张无形的矫正网,让学生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一个持久而庞大的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既无统一的模式,又无捷径可循。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要树立责任心、增强紧迫感,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那么“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就会迎来一片曙光。
附论文参考: 1、1996年7月,中国和平出版社,《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运行》 主编:顾明远 2、1996年8月,四川教育出版社,《中学生心理指导100问》 主编:颜 振 农村初中语文后进生转化初探
无为县羊山初级中学 花儿无碍
中学语文异步教学法把学生分成 A、B、C(差、中、好)三层,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遵循了教学的层次性和照顾差异性的原则。这种教学模式中,“优生”的特长培养,“中等生”的优化,经过努力,促进他们成长的措施容易落实,培养的目标也不难实现。要达到整体推进的目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方法多样,但一些教师就语文教语文,学生缺什么知识补什么,局限性可想而知,我也曾这样的努力,后进生转化收效甚微,看来仅仅靠语文教师一方,靠课堂教学一面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笔者作了粗浅的探索。
一、诊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只有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转化工作,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但不能转化后进生,还会造成后进生的对立情绪。因此了解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诊断研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一是要确定智力、非智力及有关的诊断项目,组织诊断测试;二是开展调查,了解后进生非智力因素状态,特别是家庭情况、习惯、性格、心理状态等;三是在诊断的基础上对语文后进生进行分类。对每类后进生做整体转化研究。
经过调查了解、基础测试,发现后进生除了成绩低下、知识缺乏、兴趣低落、思路不畅的这些共同外部特征外,还有不同的外部特征,有的态度不端,有的死记硬背,有的错多且慢,有的持续性差。有的有火热的上进心却缺乏意志力;有的要求自尊却又自暴自弃,有的争强好胜又有诸多的干扰。据此种种不同特征,后进生可分为许多类型,如:家庭干扰型、精力分散型、思维欠缺型、记忆障碍型……意志薄弱型、综合型.。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一种是自身原因:如智力基础、身心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另一种是外部原因:教师水平、班风班纪、学校环境、家庭素质等。
后进生是一个动态的群体,在搞清楚它的特征、形成原因、对它进行诊断和分类,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转化。大多数语文后进生,只要不是弱智或有病患,是可以转化的。
二、转化语文后进生的策略
从基础训练测试和观察所发现的薄弱点入手,抓住后进生当前学习的最大障碍,针对关键,采取措施。制定各类后进生的转化方法.。
(一)优化语文后进生转化的外部环境。
农村语文后进生面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部环境差。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干扰较多。精力分散型、家庭干扰型的差生大体上与此有关,因此优化语文后进生的外部环境就成了转化的重要因素。
1、促成家长与学生、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农村初中学生家长外出经商、务工的较多,这些家长把他们的未成年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全盘交与学校教育,其结果多数是爷爷、奶奶照管不了,学生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关爱、监督,养成了他们任性偏狭、爱玩逃课的个性;还有些走南闯北的家长,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每月寄给大量的零花钱,任他们胡花海用,养成了孩子攀比吃穿、不思刻苦学习的不良习性。语文后进生中这些孩子占的比例较大。要转化这些语文后进生,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次作文《妈妈(爸爸),我想对您说……》,好几位同学在文中写道:“我不是不想学习,我想妈妈,想爸爸,我想插上翅膀飞到你们的身边……”还有的写道:“我一个人在家,晚上睡觉好怕,刮风下雨的时候,就更怕,我就叫几个同学陪我……”我意识到这些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沟通.。家庭干扰、精力分散,成了他们学习上的障碍。于是我发动学生开展向远方的亲人写信活动,向远方的父母倾诉心里话,或者向父母介绍学校生活,或者诉说思念之情,或者向父母表示努力奋斗的决心。后进生当然写得不够好,我主动与后进生一道修改,并与他们谈心,作文写好后,我又要求学生把它工整地抄写好,写好信封,寄给远方的父母,信中附上我致家长的一封信,信的大致内容是恳请家长经常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交换思想感受,讲述他们在外创业的艰辛,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这次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家长纷纷回信,赞同我的做法,就连在家的父母也回信,夸他们的孩子懂事了,能与父母交心了。我坚信促成家长与学生沟通,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必然会对后进生成长带来良好的影响。紧接着我又通过电话保持与后进生家长的联系,要求他们控制孩子的零花钱,落实好监护人,我也时常把学生的在校情况通报给家长,共同担负起转化工作。
2、营造尊重后进生的校园氛围。《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写道:“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批评和处罚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自卑心态。但是由于教师的素质不同,歧视差生、伤害差生自尊心的现象也偶有发生。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讲、甚至搞恶作剧也属正常现象,但如果当众羞辱他,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使他们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转化工作也会难上加难。语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单靠语文教师,全体教师都来用爱心呵护那些更需要关爱的后进生,我们应该用崇高的职业道德,博大的胸怀,共同营造尊重差生的良好校园氛围。
第二篇: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教育界人士常常谈论的论题。
我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有“给人示例”的意思。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看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如果学生学的糟糕,教师教的卖力、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向同行学习,注意平时的教学反思。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细心雕琢、认真准备才行。听课及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方法。
我通过实践、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现在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我注意以下问题的处理:
(一)抓好语法教学
1、现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多,课时又极有限。
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材,在编写内容上重复的较多,如音标、字母、日常口语、对话等相当一部分七年级课本中的单词和句子,在小学课本中均已出现。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上存在着脱轨现象,严重地违反了教育学原理。
2、语法项目等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
语法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规律。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更正确和更标准地使用语言。而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语法学习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
近些年英语教学方法不断翻新,英语课成了“四不象”。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教师,容易走极端。在英语课上几乎不讲语法,上课就是全盘西化的授课方式,这种课实质上是很不走俏的课,费时低效不说,学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两极分化”。交际教学法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1972年提出的。后来在此理论基础上,肯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论,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
我认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讲语法和语法讲的较少的作法是很危险的。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许多陌生的地方,如单词难记,句子结构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腾出时间补上语法教学这一课。语法教学,也不能脱离语境——如能将语法知识融入语言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重点内容、强化难点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选取的材料应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文章、诗词、对话等,都可以用。也可选取英美小说简易本中的东西,让学生读。网络上、报纸上许多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材料也可以拿来用。
应该注意教材上每单元的Grammar Focus,让学生明白句意,再出现一些例句,归纳词和句的用法。让学生象学古汉语那样,字词都一一去推敲。另外,让学生做点语法练习。这样做,有百益而无一害。语法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不能缺少,方法应多样。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感知、理解来学习和使用语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论事。所以我们既不要谈语法“色变”,也不要脱离语言实践,而津津乐道于语法。
(二)加大背诵力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从孩子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去背诵。
刚开始时,只需让学生背一两句话,逐渐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对话,再到背诵长文章,教师要坚持每天督促学生朗读背诵。
学生一旦养成此学习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英语学习本无捷径可言,入门阶段需要死记硬背。想不费功夫,就牢记单词、脱口而出讲英语,恐怕是徒劳的。
许多英语名家都提倡学生背诵。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仁毅先生就说过,“在基础阶段,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譬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从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和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 真是至理名言。在教学中教师们应注意对孩子背诵能力的培养。
(三)努力用英语组织课堂
用英语教英语,这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应倡导。
尽量用英语讲课,语速自然停顿恰当,不给学生在大脑中进行英汉转换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如果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但如果坚持做下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每天课前热身对话,让不少学生抛弃“害羞、怕开口”的毛病。课前几分钟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起帮带作用。热身对话以新颖愉快的方式拉开教学帷幕,以迅速简洁的形式整合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带入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中。
(四)打好基础
基础很关键。在刚开始英语教学时,应当抓好学生的语音关、书写关。
1、过语音关
教学生国际音标的读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让学生朗读单词。反复认真的模仿及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对学生进行看、听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对于长词、长句的语音训练,要分音节和语段训练。大声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形成,帮助会很大。
2、重视书写
要从刚开始就要抓好学生的书写,对学生的作业应该严格要求,不能听之任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要当面订正、指导。书写差的,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图快不认真的,让他重做;抄袭作业的,提出批评,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五)注意文化教学
中国古时候儿童入私塾读书,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意在让儿童早期接触我国传统文化。学英语也一样,让学生通过英语文章、材料等的学习,了解西方人说话、做事等礼仪知识,了解其风土人情。
在课堂内外,可以抽出时间去介绍西方礼仪和节日的知识。如:在谈及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时,可通过VCD、多媒体、图片、书报资料等,让学生观看节目和阅读文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平时在开课前播放音乐、英文歌、对话材料,营造语言学习气氛。
教师可在课外组织各种文化专题讲座。如外国节日、宗教习俗、餐桌礼仪、小费、问候语、禁忌语、体态语和手势语等。教师也可帮助学生阅读一些英文故事、报纸杂志文章,促使学生留心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将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把学习过程真正交给学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把“对话”当做问答,把“自主”变成“自流”。独自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名无实。
这里所提到的问题,可能对于其他同行有参考和借鉴作用。因限于篇幅,就写到这里。最后我想借别人的话结束本文------“在英语教学中,应当还孩子们说的权利。让民主像一座桥一样搭在师生的心灵至上。做老师的人,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做他们的好朋友。”让你的英语课堂成为孩子们心灵所向往的最快乐的地方吧!
“讲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
教学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肯下功夫研究,会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突破口的。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英语教学,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成了当代教师日渐重视的话题。本人通过长时间的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以下问题的处理,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第三篇: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育
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对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心灵、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地审美观,开发智力,使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已多年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下面我谈谈实践中得出的几点体会。
音乐教学中存在诸多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缺少专业性的音乐教师。音乐老师既教数理化又教音体美,音乐课只有简单的教唱,甚至流于形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情感美德,而且使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
其次,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大部分学校没有钢琴、风琴等乐器,更缺少专门的音乐教室。
再次,音乐课得不到重视。在全社会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的大背景之下,音乐课成了各门文化课的自习课。
针对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现需要的解决措施如下: 音乐教学活动,学校领导要重视
每学期都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学校工作计划中适当安排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如歌咏比赛、演唱会等。并且学校领导要关心活动的开展,对活动中涌现的优秀班级、学生教师给予奖励,促进音乐活动的开展。音乐教学中,形式要多样
音乐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现在农村音乐教学停留在歌唱教学阶段,有的教师只教唱歌词,忽视乐理和简谱知识的学习。学生只会唱歌不会识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纠正这些不良倾向,就要进行课堂改革。给学生教会乐理知识、唱歌技巧、器乐知识、舞蹈等理论知识。同时给学生教唱革命歌曲,如:《歌唱祖国》,《党啊,亲爱的母亲》等,使学生受到爱国爱党的思想教育和传统的道德教育。教唱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歌曲,如:《我的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等,让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同时,默默地进行了思想素质教育。教唱民歌《乌苏里船歌》,《阿里郎》等,感受多民族大家庭和谐、幸福的生活。教唱和欣赏京剧、地方戏曲,让学生感受综合性表演艺术,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欣赏中外名曲如:《高山流水》,《江河水》,《命运交响曲》等,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感受世界艺术的差异性。使人在音乐旋律美的熏陶下产生美好的联想、回忆,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力,使音乐课在奏、唱、跳等多种形式中度过。音乐教学的同时,要开展音乐课外活动
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教学的继续。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还能发挥学生的音乐才能和特长。它可以教室讲台作为舞台,学生自己在班级内部组织表演活动的形式进行,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登台表演的机会。音乐教师在观看中可以从音色、音准、吐字、演唱技巧、表情等方面进行指导。除了班级内部的活动,学校要多搞文艺演出。学校的文艺节目水平反映了学校音乐课的质量。从学校开展音乐活动的效果看,涌现出了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学生在表演中锻炼了胆量,增长了音乐知识,培养了音乐人才。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欣赏优美的音乐艺术表演,这种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轻松愉快,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校充满了艺术氛围。因此,必须重视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学校要创造条件,成立校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以及其他音乐活动小组,这样会使学校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音乐教学题材要新颖
初中音乐课本中收录歌曲数量有限,题材单一,校园歌曲更少。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娱乐节目的多样,学生渴望富有时代感题材的音乐作品及舞蹈走进校园。初中音乐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如今,我们听到学生在校园中唱流行歌曲等成人歌曲。试想一下,在这些音乐作品的感染教育下,初中生能身心健康的成长吗?高尚的道德情操,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从何培养!音乐课上,学生大喊:“我们要唱流行歌曲。”这足以说明学生对校园歌曲的呼唤,这就需要词曲创作者多创作有关校园题材,旋律优美的校园歌曲,涌现一些无私奉献的校园歌手,来满足当下校园音乐发展的需要。音乐教学设施要齐全
设施是音乐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保证良好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校要有音乐教室、民族器乐、西洋器乐、音乐教学挂图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施不齐全就会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目前的音乐教育不为农村学校重视,音乐教学是薄弱环节,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发展,为了实施好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还是应该重视初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第四篇: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内容摘要:随着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和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合作举办冬季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国民学习外语的热情日益高涨。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搞好英语教学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的地位日益突出,每人必须掌握至少一门外语。但在农村学校,由于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知识面狭窄,教学设施落后等因素,让教师对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实为艰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途径,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努力提高农村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兴趣 效率 氛围
众所周知,,在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比较差。在课改的新阶段,在农村中学如何进行课改?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这些都是广大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艰巨的任务。农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放弃学习英语,造成学困生越来越多。其中在农村中有部分学生辍学主要原因就是英语成绩不好所造成的。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影响极大,危害严重。我想出现这样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一是同学们自身对英语学习目的没有清楚的认识,认为“学习英语没有多大用”,不出国的影响。二是英语学困生存在着逆反心理,在八年级时就出现两极分化,造成很多人掉队,丧失学习信心,这样严重地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三是“教师的教法问题”,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如何地解决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个人认为应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认真的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积极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国内需要英语人才的行业越来越多了,,特别是自从我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后,就需要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所以,学习英语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全社会都在重视它。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英语并不是无用的,电器修理中,电脑安装中更需要英语。另外,读英文书籍可获得更多最新的知识,要把学习英语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经常帮助他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快感,例如,每天让值日生在黑板上写一句英语名言,供大家分享。对积极学习的学生要不断地表扬,可以发个笔记本鼓励。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也可以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二、鼓励帮助学生, 树立学习信心
影响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智力因素,绝大部分是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的。爱因斯坦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是汗水”,可见非智力因素占据主要地位。方仲永也是典型的案例。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学习单元阅读课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背诵课文,让尖子生起模范带头作用,让部分学生课堂上背诵,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让背诵着有成就感,其他学生有羡慕感,这样让一部分学生带动其他学生,慢慢的形成良好的背诵行为。写作也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短板,在布置英语写作时,选材尽量要贴近生活,如:“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英语学习的利与弊”“阅读的重要性”等等,在写作时一般给出关键词,提示句型等等,让同学们试着去写,然后逐一修改,让同学知道错在哪里,最后老师写出一篇范文供同学们参考,让他们比较着去学习更好的作品,这样慢慢的增强自信心,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找到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和知识的缺漏情况后,要针对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辅导。我们也可以建立兴趣小组,把词汇,阅读,写作等有特长的学生分成不同类型的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形成良好的氛围,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那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就提高了。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师上课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了。如教单词、背课文、讲讲语法,天天如此,这样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英语,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应该运用“精讲精练、善导自学、激发兴趣、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研究教学大纲,解读课本,不惜花时间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多让学生学英语用英语”教学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讲精讲透,不该讲的不要在课堂上讲,尽量避免占用课堂时间。而怎么样讲,这就关系到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而新知识的运用是从旧知识导入,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认真备好课,备好学生,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我们教师应该善导学生开动脑筋,多听多说,多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增加课堂教学兴趣及做到课后预习和复习任务。学生可以把书本上的东西运用在实践中。同样本单元里有书信,可以叫学生结合自己的性格特征给2008年北京奥运写一书信,推荐自己为奥运宣传员,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地写了使同学们上课精力高度集中,做到人人开口,个个动脑,个个动手,达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练习的目的,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个个投入到学习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我相信同学们的成绩一定能上升,这样也一定能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
四、营造情境氛围,创设学习环境
学好一门语言,关键是要有一个氛围,要学好英语,提高教学质量,仅仅靠课堂45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外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练习,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以听、说、读、写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练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人教版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社会热点的课文,如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公益活动、科技、旅游等,教师可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出课文以外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平时多给学生听录音,看CCTV-10《OUT-LOOK ENGLISH》,听BBC,看英语短片电影,看送教下乡的一些碟片,多以现代的教学手段为平台。我们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成 3 绩分组参加,这样成绩差的同学也有机会参加,让他们开口。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英语活动,如“中秋晚会”、“圣诞晚会”、和“元旦晚会”等等,在晚会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朗诵,唱歌、猜谜语、绕口令、演短剧等。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校图书馆多借些英语书籍,订阅在教室多放些英语方面的书籍,报刊,形成英语角,从而营造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另外还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前进行简短的口语对话,要求他们学会坚持用英语写日记或周记,教师批改后,将写得好的日记、周记刊出在黑板报或墙报上,这样做学生既可以互相学习,又可以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使用电子白板,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次国培中,多媒体电子版的应用知识点非常多,专家们讲的特别好,以后我们应该把学的知识应用到英语教学当中,我们的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运用自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进行辅助教学,从而有效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课件的互动等等。交互式白板集合了多媒体与投影机的优势,能有效将教学内容以声音、录像、图画、文字等方式展示给学生,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互式白板,教师能通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相关情境中,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而交互式电子白板让教师可以如使用黑板灵活,可以写字、绘画、作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六.教师主动学习,传授文化知识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去年假期我有幸参加了中美志愿者举办的为期三天的学习班,她们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她们扎实的基本功,流利的英语,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给我留下了上课的影响,在这三天学习中我早到,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积极的发言和交流。从她们身上看出英语语言的魅力所在。国培正在进行中,我在仔细的听课,做交流,认真完成作业。作为教师,要身先士卒的学习,才有足够的知识传授给亲爱的同学们。
总之,通过教师的多方努力,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做英语到改变教育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英语学习和交流 4 中,多鼓励,少批评学生,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多与学生接触交谈,进行思想沟通,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坚持下去,我想我们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就一定能提高。
第五篇:农村初中思想品德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浦北县六硍镇横岭初级中学廉全光
【摘要】农村初中特别是镇办初中,由于环境,设备,师资,生源等原因,教育改革落后,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方法落后;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分值减少,教师课堂教学乏味,学生不主动参与。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思想品德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较多,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原因。要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既要有爱心有恒心,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同时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成因,对策,动力,学法,课堂教学生活化,合力,自爱。
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这就是“学困生”面过大,直接影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因此,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提高“学困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做简单探讨。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主要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在学习方法等多方面不科学从而造成学习困难,学习心理有障碍,学习方法不对头,成绩低下,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学困生”在行为表现上常会出现严重厌学、纪律散慢等现象;在心理上缺乏学习热情,认知水平较低,依赖心理严重,意志脆弱,情感淡漠;在思维方面,再认能力、迁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差,思维水平较低;在学习上表现为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动力不足,学习懒惰,成绩落后。思想品德“学困生”,泛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思想品德学习感到困难,理解较差,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想转化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首先要了解“学困生”的成因。
笔者选择一个九年级作为实验班级,该班全班60人,八年级期末考试思想品德学科不及格有30人,确定不及格为思想品德“学困生”,对全班展开一系列调查,根据在实验班级所做的问卷调查总结出以下成因: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形成的内因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1、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动力不足,不积极主动学习。
根据笔者对实验班级全体学生的调查统计,有25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因而厌恶学习,抄袭作业、不做作业、考试作弊的行为时有发生。
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再加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学生的鄙视,因而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情绪低落,失去信心。
学习信心不足,劲头不足,从而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 1
量。学习动力不足,简言之,就是对学习和与之相关的一切活动缺乏必要的兴趣,无所事事,让大好的时光白白流逝。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理想没有目标;不了解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意义;兴趣的中心不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调查显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抱无所谓的态度的有36人。
“学困生”对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动力不足,因而不积极主动学习。调查问卷中,“当你学习中遇到不明的问题时是否主动找老师问清楚?”,有80%回答“否”。30“学困生”中有20人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从来都不参与课堂讨论,不愿意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老师讲评作业或试题时,只想要一个答案,不去理解,不去探究,不会运用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这样的学习是不符合思想品德的特点,成绩就自然落后了。
2、学习意志不坚、毅力不强,不够努力学习。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学生在学习成绩好的时候,兴致勃勃地学习;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厌烦学习。学习情绪化,很容易形成一种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调查问卷中,“你认为自己思想品德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70%回答“不努力学习”,“不刻苦学习”。“学困生”意志薄弱,缺乏耐心、恒心。怕苦怕累,经受不了挫折,不努力学习,成绩很难提高。
3、学习方法不对、能力不强,农村初中生读书看报少,没有养成阅读书报,关心时政要闻、社会生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农村初中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课,不主动参与,不独立完成作业;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等,学习方法不对,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效率低,成绩直线下降,进入了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行列。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形成的外因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有:
1、学校不够重视
学校重视安全与纪律的教育,轻视道德与心理的教育;教师重视成绩的提高,轻视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分值减少到50分,大部分的思想品德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导致部分农村初中学生淡化初中思想品德,忽视思想品德的学习,沦为了思想品德“学困生”。统计结果显示,思想品德“学困生”每天的课外时间,除了完成作业外,几乎不再投入时间,甚至有部分学生连作业都不能完成,必然导致思想品德成绩下降。
2、教师课教学堂乏味
有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课教学过程中,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要求、自由自觉的活动和所处的现实生活,以机械的灌输和大量重复性的作业为主,课堂教学乏味,死板,未能很好地贯彻新课改精神。据统计,实验班级的“学困生”有26人认为之前的思想品德教师课堂教学乏味,没有新意,导致学生对教师不满转嫁到对思想品德学科不感兴趣,没有动力。
3、教师关心不够
教师对思想品德“学困生”关心不够,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师生关系疏远,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统计结果显示,有23位同学认为教师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学困生”不闻不问,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不愿努力学习。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随意批
评训斥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成绩越来越差。
4、家长督促不力
据调查,大多数农村初中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更不要说辅导子女学习;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其放任自由;有的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有错便粗暴打骂,使孩子走下坡路。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再加上学生自身的惰性、好玩,学习更得不到巩固,成绩明显下降。
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将子女托给父母亲戚照料,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有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教不了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厌学无可奈何,学习下降的占多数。在实验班级的30名思想品德“学困生”中有近5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5、社会不良影响
读书无用论的滋生蔓延,也使一些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些学生沉迷游戏娱乐,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明确了“学困生”的成因,就可以寻找有效的对策,笔者总结出转化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以下对策:
(一)从“学困生”形成的内部原因入手转化
1、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动力,推动“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恰当地提出一些“学困生”感兴趣的问题,巧妙地引导他们轻松作答,增强思品课的吸引力,使单调抽象的思想品课变得轻松、生动而丰富多彩。“学困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议一议、抢答竞赛、小游戏等,吸引“学困生”,激发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学困生”往往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作业、试题过难,使他们无从下手,越来越没有信心去学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因此,教师在作业和单元测试可以用部分不同的题目,实行“选择做题”,“学困生”可以选做难度低的题目,让他们能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保持乐学的激情,从而提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动力。
提高学习动力。构成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一是学习兴趣;二是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就能自觉主动地认真学习,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不气馁,坚持学习。动力源于兴趣,动力来自信心。帮助“学困生”了解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推动“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旧教学教程中片面强调知识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质疑、积极讨论,真正做到“我要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安排学生进行
时事政治讲演,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上台讲演的机会。课中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师生进行对话,或者学生之间进行辩论。同时课堂上特别注重关注“学困生”的动向,主动与“学困生”进行讨论,师生互动。这样,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推动“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
2、坚定学习意志,增强学习毅力,促使“学困生”努力学习。
学习要拥有坚定不移的意志,要拥有坚持不懈的恒心,要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教师要不断地去激励“学困生”学习,不断地提醒他要持之以恒,特别注意在每次考试后,找“学困生”谈心,帮助他分析考试的得与失,正确看待考试成绩,正确对待挫折,帮助他认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学会用自己的能源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减轻情绪化学习的负面影响,增强“学困生”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毅力,促使“学困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4、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要求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将学习融入生活,增添学习的乐趣,将学习与问题结合,增添学习的针对性;将学习汇于心灵,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会在活动中学习。“生活即课堂”,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用身心感受活动中的人与事、情与理,体验情绪、丰富情感、感受新知,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要带着问题学习。新教材中以鲜活的情境(包括故事、插图等)提出了许多相应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问题,在问题中学习。
重视体验在体会中学习。学会用身心去体验和领会,形成自己的认知、感悟,进而把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阅读习惯;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掌握一些记忆方法。如:列表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概括记忆法,如依法治国的含义,可概括为一依三管两化。
(二)从“学困生”形成的外部原因入手转化
1、学校重视,教书育人
学校既重视安全与纪律的教育,又重视道德与心理的教育;教师教书育人,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安排思想品德学科专任教师上思想品德课。使农村初中学生重视思想品德学习,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有效地防止新的“学困生”的产生。
2、课堂教学生活化,易学乐学。
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引导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困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上课时针对“学困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而耐人寻味的故事(如寓言、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扩展思维,丰富联想,开启心智,领悟到人生哲理。
创设角色模拟情境,提高“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上课时针对“学困生”认知水平较低的情况,教师讲授新课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形式,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引领“学困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成生活体验,容易明白问题所说的道理,活化知识,使思想品德“学困生”易学乐学。如我在讲“关注弱势群体”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残疾人学习生活的情境,派3个“学困生”,一个闭着眼睛在纸上写出教师说的一句话,一个用一只手系鞋带,一个不许说话,告诉大家他想说的一句话。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这三个学生谈感想。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体会到社会中的一些残疾人学习生活的困难,对残疾人产生了同情,明白了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道理。至此模拟情景的目的就达到了。
3、关爱学生,激励上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鼓励,多留意每一个“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自然会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这门课。
4、密切联系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通过电话或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增进家长和学生感情、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特别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经常回来看看学生,或是经常打打电话,让“学困生”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进而转化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中。
5、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尊自爱。
针对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良现象,要指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中的是是非非。不沉迷游戏娱乐,自尊自爱。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出现严重影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严重影响农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和健康成长,帮助“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因此,教师在转化时,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春风化雨,桃李争艳。我坚信,通过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地转化已经产生的“学困生”,有效地防止新的“学困生”的产生,培养出“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
2、毛华玮:《浅谈农村高中政治“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之实践》(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