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二级等级医院评审临床组检查方法

时间:2019-05-13 16:3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铜陵市二级等级医院评审临床组检查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铜陵市二级等级医院评审临床组检查方法》。

第一篇:铜陵市二级等级医院评审临床组检查方法

铜陵市二级综合医院评审临床组检查手册

一、临床组检查人员及分工安排

(一)临床组共分五组检查,检查时间为二天半。

(二)检查范围:内科系统、外科系统、手术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科、门诊部、急诊科(绿色通道管理)、病案室、血液净化中心、康复科、感染性疾病科、新生儿科、中医科、医务部、质管办。

(三)五组分工:

甲:内科系统随机两个科、血液净化、肿瘤和放疗、康复、中医; 乙:内科系统随机两个科、感染性疾病科、新生儿室;

丙:外科系统随机两个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绿色通道管理); 丁:外科系统随机两个科、手术室、麻醉与镇痛;

戊:医务部、质管办、门诊部,病案室、三基及法律法规考试。

二、时间安排

(一)第一天上午:先集中听取汇报,汇报会结束后甲乙丙丁检查内外各一个科,另一个组组织三基考试(1小时),考试结束后查病案室;

(二)第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下午:五个组分头检查,完成其他各科室检查工作,包括追踪检查;

(三)第三天上午:五个组集中查病历,核对必备技术指标达标情况和相关统计指标(包括病历评分和统计甲级病历率);对未完成的指标补缺补差。

(四)第三天下午:集中汇报检查情况,并进行评分,撰写检查总结。

三、检查内容

(一)第二章 医院服务 第一节、预约诊疗服务 第二节、门诊流程管理 第三节、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第四节、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第六节、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节、投诉管理

(二)第三章 患者安全

第一节、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第二节、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第三节、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第六节、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第九节、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第十节、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三)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第一节、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 第二节、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第三节、医疗技术管理

第四节、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第五节、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分析材料→查职能部门相关规定→查培训资料→查监管记录→查全院临床路径管理领导组、专家组名单及活动记录→现场从HIS系统中调阅该病种前1年出院病例数,统计入径率。

(二)门诊:

(1)诊疗环境:能否落实消毒隔离、尊重病人隐私,相关信息公示、病人就诊流程、诊室分布等。

(2)诊疗质量:①抽查门诊病历50份进行评分;②多学科会诊制度落实情况。

(3)病人安全:有无突发事件的预案、医护人员对预案的知晓率、相关急救设备的配备及落实情况、输液室安全管理等。

(4)预约诊疗:不同类型病人预约方法、比例、记录及管理制度。(5)门诊相关管理制度,门诊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6)方便病人的相关措施。(7)感染性疾病综合门诊设置情况。(8)健康教育资料。

(9)门诊病人的投诉管理渠道及记录。(10)门诊分诊与导诊情况。(11)无假日门诊和夜间门诊

追踪检查方法之七:门诊病人就诊流程:随机选取一门诊病人,追踪其排号(三长一短)→分诊与导诊(岗位职责知晓)→候诊(环境与健康教育)→就诊(诊疗质量)→检验(时间与质量)→收款→取药等全过程,询问该病人就医感受。

(三)急诊科(绿色通道管理):

(1)现场询问:急诊科设置、人员配备与职称结构、岗位职责、急诊与急救流程、相关急救知识、院前急救(与120联系协作情况)、急诊病人转运、多学科协作等情况。

(2)现场查看:急诊科布局、诊室分布(至少设置内外妇儿)、相关检查科室分布与流程、急诊分诊与接待、急救设备及其完好、医护人员使用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及效期、应急电源、观察室设置。

(3)文字材料:相关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包括成批急诊病人处置预案、主要急救病种的急救流程、专科诊疗规范、与多学科协作抢救病人的记录、急救病人的登记本(统计抢救成功率)、观察病人的观察记录、专业人员培训记录、专业人员培训证书、急诊转接病人的交接记录。

(5)追踪检查之八,急诊急救流程与绿色通道(夜查):随机跟随一急诊病人,从分诊、挂号→候诊→诊疗接待→急诊检查→取药或住院或留观等全过程,并询问相关医护人员相关制度的知晓率。

(6)模拟现场:模拟严重复合伤病人就诊,了解医院管理、指挥系统以及多学科合成机制。

(四)重症医学科:

(1)文字材料:管理制度(含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收住病人的范围、转入和转出的标准与流程、工作人员的培训证书与执业资格证书等,其他记录本参照临床科室。

(2)现场询问:对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核心制度以及相关流程的知晓率、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危重病人诊疗规范的掌握情况、ICU的人员配备、职称结构、床位设置等。(3)现场查看:布局与流程、设备配置与完好情况、应急电源和气源、急救药品储备情况、医护人员使用急救设备情况。

(4)检查病历:了解多学科联合查房与管理病人情况、了解危重症评分系统的运用,了解合理检查、合理诊断与合理治疗等情况。

⑧新技术准入制度和管理档案。⑨医疗纠纷处理档案、公示和点评资料。

⑩培训资料: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核心制度、三基训练、诊疗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法律法规、急救医学技术等。

⑾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资料、伦理委员会资料、病案管理委员会资料。⑿近2年的信息报表。

⒀输血审批、大手术审批管理资料。⒁单病种质量管理资料。

⒂院领导定期召开医疗质量专题会议资料。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资料。⒄医务部和质控办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⒅对临床医技科室的监管资料。⒆专科技术分类管理资料。

⒇手术分级管理以及授权管理资料、麻醉、内镜等侵袭性技术考核与授权资料。(2)现场考核:医务部、质控办人员配备、信息化管理、投诉管理办公室设置。

(3)现场询问: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点及其方法、措施,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含DRGs),相关法律法规知晓率。(4)追踪检查:

追踪检查之十三,新技术管理:选取开展的新技术一项:查申报书填写情况(申报人资质)→查科室讨论记录和审批意见→查医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审批记录→查职能部门质量追踪和动态管理记录→评价该项技术的先进水平和安全性→调阅该项技术的2份病历,检查适应症掌握情况。

追踪检查之十四:核心制度落实情况:选取核心制度一项:评价该制度内容的完整性、规范性、合法性与可行性→查相应培训资料→查考核记录→查临床医护人员掌握情况→抽调相应病历资料,检查落实状况→查职能部门督查资料→查定期分析反馈资料→查再培训资料。追踪检查之十五,危重病人管理:随机从临床科室选取1例病危病例→在医务处检查有无上报记录→查危重病例上报与管理制度→询问临床医务人员对制度的知晓率→抽调该病人病历,检查危重病人抢救与管理情况。

(九)感染病科管理:

(1)同一般病区检查内容和方法。

(2)现场查看:病区设置是否符合消毒隔离要求,个人职业暴露防护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情况。

(3)现场询问:传染病防控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

(4)文字资料:当地CDC对该院传染病疫情管理的通报,调阅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核查疫情上报情况。

(5)追踪检查之十六,传染病管理:抽查传染病科1例病人→检查相应疫情上报单填写情况→检查专职人员网络直报情况→询问医护人员相关知识→询问培训情况→检查培训制度→追查培训资料。

(十)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1)医务处查材料:

①手术医师、麻醉医师资格分析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②手术医师、麻醉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与程序;③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以及培训材料;④知情同意管理制度与程序(包括手术、重大手术、高值耗材使用、药品、输血、病

考核。康复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和质控标准、康复意外紧急处置预案和流程。康复治疗训练记录规范、诊断标准与流程和综合作业疗法、物理治疗法、语言治疗法规定与流程及康复患者、家属满意度评价制度与流程,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4个方面)。康复医学科质量与安全培训计划、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定技术操作规范。

(3)追踪检查:

门诊急性运动系统损伤和住院颅脑外伤或中风后遗症、脑瘫各1例—→康复医师对每个患者有明确诊断与功能评估—→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体现临床早期康复介入服务—→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落实康复计划—→康复计划的各种程序与训练目的、方向性、期间、预后预测、禁忌、预期目标、患者承受能力等各情同意落实和家属参与康复治疗,有详细记录—→规范的医疗文书(诊疗标准与规范、按规定实施的各种康复训练治疗和训练过程记录规范)—→康复治疗与治疗效果评定(4个方面)记录——患者及家属评价记录。

(十二)中医科管理

(1)现场检查:中医科为一级临床科室(人事科资料+医疗信息报名)—→有无独立病区—→床位数(病床使用率及中医治疗率)—→有中医门诊(专业设置)。医师、护士资格,科主任、护士长资质。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及培训、教育材料。中医会诊制度、转诊制度及会诊记录本。中医三级查房制度、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范。

规范的中药房、中药煎药室(如实行外包需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合同书)。中药质量管理制度(采购、验收、调剂、煎煮等质检),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评价考核制度。中医科质量管理小组及活动记录、能否体现质控持续改进。

(2)抽查不同级别医生护士查以下知晓率达100%。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中药房及煎药室岗位职责。质控小组人员的岗位职责及质控指标、方案、评价考核制度。

(3)抽查5份住院两周以上病历:查会诊、转诊制度落实,中医三级查房制度落实,中医治疗情况,病案等级评分。

(十三)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1)现场检查之一:麻醉分级授权与定期能力评价再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师材料。执业麻醉师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材料及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材料。手术麻醉人员配置合理(平均日手术台次按上1:1护2:1计算)。

麻醉科主任、护士长职称,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含4项内容),麻醉术前讨论制度(高风险、新手术等),麻醉前知情同意制度,麻醉过程中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科室质控小组的组成,质控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完善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有无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整改(如有再按4个内容查)。科室质量与安全培训计划及培训材料,定期开展麻醉质量评价 —→评价方式与工具。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控制作为评价质量与安全的重点内容的材料,“手术安全检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定期评价,执行情况。

麻醉质量数据库的建立-麻醉质量安全相关数据(各种麻醉例数、心肺复苏例数、麻醉复苏实例数等工作量,麻醉意外死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出复苏室全麻患者steward评分>4分等严重并发症例数,各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CPCA)。有无定期分析指标:数据变化趋势和原因,年度麻醉质量报告。

现场检查之二:麻醉后复苏室—→手术治与复苏室床位≤3:1,医护人员满足需要。复苏室设备: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监护设备、呼吸机、抢救药品等必需设施。定期复苏培训及考核资料,设备维护记录。输入、输出标准与流程及交接规定与流程,输出患者有steward

第二篇:等级医院评审医学影像组检查方法2012.8.8

等级医院评审医学影像组检查方法

一、临床影像检查人员及时间安排

1.人员:影像组检查共1人

2.时间:检查时间为3天

二、时间安排

1.第一天上午:参加医院汇报会;到相关部门和科室查阅文件及资料

2.第一天下午至第二天下午:现场查看、访谈

3.第三天上午:追踪检查、评分及撰写检查小结

4.第三天下午:拾遗补缺,参加

三、检查内容

4.18.1.1

1.检查《放射诊疗许可证》、配置许可证。

2.检查能够开展的医学影像服务项目,具备普通X线、CT、MRI、DSA设备,能够开展常规和特殊的检查。如:CT血管成像、CT三维重建、MR弥散成像、MR水成像、MR血管成像等。DSA血管造影、外周血管造影、常规介入治疗等。

3.检查X线摄影、超声检查急诊服务情况(包括床边急诊),24小时服务。

4.检查预约检查时限规定和执行情况。

5.检查CT、MR的急诊检查服务。

6.检查有无完善的PACS系统。

7.各类影像检查统一编码,实现患者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执行情况。

8.PACS系统运行情况,至少具备3年在线查询,3年以上离线存储功能。

4.18.1.2

1.检查医师、技术人员和护士配备符合相关规范,满足工作需要。

2.检查各级各类人员资质和执业资格。医师执业证、大型设备上岗证、护士执业证。

3.检查科室的专业组分组情况(按系统分组),组长的专业技术职称。

4.检查科室人员梯队结构是否合理。(初、中、高级职称等)

5.检查科主任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6.检查科主任的学术影响力(硕士或博士导师、课题、学位、论文、学会兼职、对外影响等)。

7.检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情况(具有3名以上的,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18.1.3

1.检查科室紧急意外抢救预案。

2.现场查看:急救设备及完好状态、急救药品及其效期。急救药品和器材具有可及性。

3.抽查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流程知晓程度,及紧急抢救的能力。

4.检查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紧急支援的科室及联系方式)。

5.检查科室是否有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有无演练及过敏抢救的培训讲座。

6.检查患者抢救过程记录和讨论。

4.18.2.1

1.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2.检查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3.检查质量控制指标。

4.抽查员工知晓各项规章制度和本人岗位职责、岗位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

5.检查是否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完善和修订。

4.18.2.2

1.定期对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进行校正和维护,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2.检查是否有专职人员负责(放射科或医工部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检查维护记录。

3.设备运行完好率在95%以上,检查相关运行记录。

4.18.2.3

1.检查有无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

2.检查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名单及组成,有无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

3.检查是否将图像质量评价的结果纳入对部门服务质量与相关人员技术能力评价的内容。

4.检查评价结果分析记录、持续改进措施(PDCA)。

4.18.3.1

1.科室有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

2.检查影像报告医师的资质(抽查10份诊断报告,并核实报告医师的资质)。

3.检查影像报告时限(抽查10份诊断报告,核实报告的时限,急诊30分钟,门诊普通X线片2小时,放射科特殊检查、CT及MRI 24小时)。

4.检查报告书精确的报告时间,普通报告精确到“时”,急诊报告精确到“分”。

5.诊断报告按照流程经过审核,有审核医师签名(抽查10份诊断报告)。

6.检查每月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记录,总结分析,改进措施。

7.检查PACS系统是否能为影像诊断提供诊断格式、流程以及审核、质量监管支持。

8.主管职能部门有监督检查,追踪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对科室服务质量与诊断医师技术能力评价内容。

4.18.3.2

1.检查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相关制度。

2.检查有无专人负责并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

3.检查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主持人是否为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

4.检查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情况(检查随访病例记录)。

5.检查疑难病例分析读片会的记录和图像资料。

6.检查重点病例随访分析评价,改进诊断工作,提高诊断质量(定期分析评价记录)。

7.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参加人员覆盖科室诊断组80%人员(检查参会人员签名)。

4.18.4.1

1.检查放射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落实措施情况。

2.检查医学影像设备、场所定期检测制度与落实措施。

3.检查放射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并按规定执行(核医学)。

4.检查影像检查室门口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5.检查定期放射设备、场所检测报告,并对超过标准的设备或场所及时处理的完整资料。

6.检查放射废物处理登记和监管记录(核医学)。

7.检查医学影像科通过环境评估的环评报告。

8.检查是否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9.检查常规安全检查记录(至少每季度有一次),并根据检查结果,持续改进安全管理(PDCA)。

4.18.4.2

1.检查机房的放射防护器材与个人防护用品,保障医患防护需要。

2.检查受检者的防护措施,对受检者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现场检查)。

3.检查影像科人员佩戴个人放射剂量计情况。

4.现场抽查影像检查前医务人员主动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包括机房提示标志),指导受检者进行防护。

5.检查对新员工进行放射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培训记录及讲座。

6.检查是否有专人负责对放射剂量计进行收集、发放和监测结果反馈、登记工作。

7.检查员工放射剂量监测数据分析,如有超标,应针对超标原因的改进措施。

8.检查员工定期进行放射安全防护培训证书或资料。

9.检查放射人员放射防护档案与健康档案是否完整。

10.检查有无放射安全(不良)事件。

4.18.4.3制定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1.检查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2.检查辐射损伤的具体处置流程和规范。

3.抽查各相关科室和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相关流程以及本部门、本科室和本人职责情况。

4.检查是否有对于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综合演练记录。

5.检查演练或安全事件的总结分析,有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

4.18.5.1

1.检查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名单(由主任、护士长及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2.有科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具体工作。

3.检查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教育、培训计划、质量与安全指标。

4.检查质量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常规。

5.检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6.检查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

7.检查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工作资料和记录。

8.检查大型影像设备检查阳性率。

9.检查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检查随访病例列表,抽查10例随访核实病例)。

10.检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现持续改进。

11.检查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结果是否应用于科室和个人考核。

第三篇:等级医院评审临床科室检查大纲

等级医院评审中临床科室医疗组检查大纲

一、现场提问内容:

(一)现场问询患者

1.知情同意。可选择的诊疗方案。

2.对患者或其近亲属核实落实“查对制度”和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情况。

3.手术患者,手术标记。

4.患者或近亲属能知晓和理解出院后医疗、护理和康复措施(电话了解)。5.向患者介绍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供患者选择,优先推荐基本医疗、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

6.询问患者及其近亲属对医务人员关于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的告知情况是否能充分理解。

7.实施手术、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特殊诊疗(如化疗)或输血、使用血液制品、贵重药品、耗材等时应由主诊医师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询问患者及其近亲属。

8.现场询问当天拟出院患者,了解经治医师告知和咨询情况。9.现场询问拟行介入手术的病人对知情告知的了解情况。

(二)现场询问工作人员

1.临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2.十四项核心制度。

3.相关应预案和流程,如医疗技术风险与损害处置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等。

4.手术医师为何级授权,可做何类手术,抗菌药物处方权限等。5.科主任如何动态管理手术授权。

6.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至少包括: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7.如何保证诊疗计划的适宜性(指南规范、科室核查、上级检查、患者参与)?

8.如何执行口头医嘱和模糊医嘱(流程)? 9.输液反应应急预案,化疗药物等不良反应及处置。

10.毒麻精放及化疗药、高浓度电解质的存放区域、标识等,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的“警示标识”

11.手术部位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者参与有统一明确规定,患者送达术前准备室或手术室前,已标记手术部位

12.实施“三步安全核查”,并正确记录。

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理人员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准备切开皮肤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遵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规定的流程,实施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麻醉分级等内容,并正确记录。

13.转诊或转科流程明确,实施患者评估,履行知情同意,做好相关准备,选择适宜时机。

14.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相关内容。

15.手卫生(六步洗手法)

1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哪些,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区别,以及上报流程。

17.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强调患者安全目标、质量安全指标运用。18.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针对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其近亲属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提出供选择的诊疗方案。

宣传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在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对保障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患者及近亲属了解针对病情的可选择诊疗方案。

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介入或手术等有创诊疗前、或使用药物治疗前、或输液输血前,有具体措施与流程。

鼓励患者向药学人员提出安全用药咨询。

19.具有执业资格的研究生、进修人员经过医院授权在上级医师(含护理、医技)指导下执业。

20.医院对国内、外来访者直接从事临床诊疗工作所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的 2

处理与后果承担责任。国内、外来访者直接从事病人临床各种有创诊疗时,事先取得病人书面知情同意。

21、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知晓度。

22、医疗技术管理要求。

23、临床路径工作流程。

24、重大手术(包括急诊情况下)报告审批管理的制度与流程。

25、预防多重耐药感染措施对相关知识(包括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与环境消毒的制度等),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要求,手术医师对Ⅰ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知晓及执行情况(包括品种选择、用药时机、术后应用时间等)。

26、重点部门医师,了解前五位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

27、本科室的人员紧急替代程序和方案。

28、医院感染管理临床监控小组成员熟知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及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

29、质量管理知识与技能。

30、住院医师对病历书写规范的掌握。

31、相关管理人员与医师对缩短平均住院日要求的知晓率及措施落实情况。

二、查看文档资料

1.科室组织架构图。体现三级管理:科主任、各诊疗小组、医师。2.交接班记录本、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术前病例讨论记录本、业务学习与培训记录本、危重病例抢救登记与上报记录本、科务会记录。

3.有科级有人员紧急替代程序与替代方案。有紧急替代人员的有效联络方式。

4.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南/规范,有无定期修订,有无培训(业务学习)、检查。对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执行情况的督导检查记录与整改措施。

5.质量与安全管理记录。病历书写质控(病历首页完整性临床科室自查及主管职能部门督查记录及整改措施。临床科室对本科室医师书写的病程记录进行评价记录,各科定期对病历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价等记录、对反馈的整改记录等资料),处方管理质控。定期分析医疗质量与安全信息相关资料、记录、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定期开展手术质量评价。将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指标作为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的重点内容。科室根据医院相关指标制定的本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并定期分析、改进资料,各项质量与安全指标呈正向变化趋势。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与教育的资料,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人员接受质量 3

管理培训的记录。

6.临床路径实施记录。有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名册并履行相应的职责、活动记录。有临床路径实施科室和实施病种,有临床路径文本。临床、医技科室、药学负责人及职能部门及时收集、记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的记录资料。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应用“临床路径”控制患者平均住院日的资料及统计。

7.单病种上报登记记录。专人负责上报单病种质量信息。由临床副主任医师或专职质量控制人员负责信息最后确认。

8.重症与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会诊记录。

9.健康教育随访登记记录。健康教育资料、出院后随访和指导流程以及随访资料,查看随访工作记录,对随访工作有追踪资料,定期对随访有效性进行总结和评估,对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意见,出院后随访和指导工作持续改进有成效。

10.报告审批的手术目录。

11.非计划再次手术记录。有效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的资料,体现持续改进。12.落实转诊、转科患者病情和病历等资料交接制度的资料。

13.重点科室对重点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落实执行及持续改进的资料。

14.危急值报告和接收处置记录、反馈、持续改进的资料。15.术前准备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的资料。

16.涉及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手术者手术标记执行率100%,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流程持续改进的资料。

17.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分析、统计、整改措施,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资料。

18.严格执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资料、记录。重大手术并发症的案例分析报告,持续改进术后质量管理,术后并发症预防有效,并发症降低。

19.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的培训资料。

20.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记录、整改措施并体现持续改进资料。21.根据对超过30天住院患者的分析持续改进住院管理质量的材料。22.手术科室分级授权管理档案(结合晋升、医疗纠纷等),手术医师定期业务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档案资料。

23.手术科室质量数据库的建立:(1)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2)手术后并发症例数;(3)手术后感染例数(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4)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5)单病 4

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的病种。根据数据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体现持续改进。

24.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质量的督导检查和改进措施。

25.科室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资料。26.对有吸烟史的住院患者进行戒烟健康教育的计划和落实资料。27.抗菌药物分线管理资料。

28.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工作记录;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相关会议记录,对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的反馈及改进措施、改进效果评估资料;临床科室工作或督查整改反馈记录。

29.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记录。

三、制度与流程

1.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标准和流程。

2.转诊或转科制度、规定、流程、知情同意,病情和病历等资料交接制度。3.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相关制度、措施。4.出院患者随访、预约管理相关制度。

5.保护患者隐私权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6.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7.查对制度和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8.患者身份识别方式的制度、方法和流程(至少有2种识别方法)。9.科室之间转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和流程。10.重点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的制度。11.无名患者的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12.开具医嘱相关制度与规范。

13.医务人员对模糊不清、有疑问的医嘱,有明确的澄清流程。14.口头医嘱制度与流程。15.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16.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17.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与流程。18.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19.药师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相关制度。

20.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及报告程序。21.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22.医务人员履行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责任和义务的相关规定。23.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措施及流程。

24.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25.院内会诊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

26.特定患者(根据临床/科研需要)定期随访制度。

27.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28.介入诊疗科室与相关科室共同制定的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29.有高危操作项目(含手术与介入)授权制度与程序。30.医院感染管理的预防与控制制度及相关制度。31.住院超30天患者管理规定。32.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33.药品与器械不良反应上报制度。34.医疗核心制度等。35.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办法。36.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37.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管理制度。38.科级有人员紧急替代程序与替代方案。39.科室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40.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管理制度。41.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42.急诊手术管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43.危急重病例的急救流程。等等。

四、应急预案

(一)非医源性应急预案 1.火灾的应急预案 2.停电的应急预案 3.停水的应急预案

4.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 5.失窃的应急预案 6.遭遇暴徒的应急预案 7.地震的应急预案

(二)医源性应急预案 1.危重病人抢救应急预案 2.手术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处理医疗投诉及纠纷的应急预案

4.紧急封存患者病历及反应标本的应急预案

5.常用仪器、设备使用中出现意外情况处理预案 6.医用中心供氧装置突发故障时的应急预案 7.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8.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 9.患者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 10.输血反应的处理预案 11.用药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12.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13.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14.医院感染暴发处置预案

15.重大突发事件或成批病员医疗抢救预案 16.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

五、查看运行病历(5份)1.体现三级医师查房。

2.每份病历均有诊疗计划,上级医师核查100%,是否向患者说明。3.检查结果病历中体现分析评价,按程序调整诊疗方案。

4.应用镇静后,有无向患者家属及护理告知放跌倒坠床。病历中记录 5.住院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

6.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7.手术主刀医师(特殊情况下,由一助书写,主刀签名)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参加手术医师在术后即时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8.手术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手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9.对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高危手术患者有风险评估、有预防“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的常规。

10.高值耗材病历中有记录。

11.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书,手术指征、手术风险与利弊、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可能的并发症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法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六、现场追踪

1.查危急值登记本→病历中相关记录→检验科记录(时间、人员、处置)2.不良事件上报。从不良事件登记本调取一例病人→调阅该病人的住院病历→核实不良事件的处理情况→询问医护人员相关制度的知晓率→追查职能部门的相关登记与上报记录→查之职能部门相关制度→查相关知识培训记录→查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

3.抗菌素的合理使用。选取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询问管床医师相关知 7

识→了解有无培训制度及落实情况→医师有无培训→是否考核合格和授权→有无监管记录。

4.手术病人安全管理。在手术室选取当日手术病例,检查查对制度的落实,手术风险检查者的填写、主刀医师和麻醉医师的资格→术前小结和术前病例讨论记录→知情同意和告知情况→手术医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的了解及预案→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培训。

5.临床路径管理。随机选取纳入路径管理的1例病例→调阅病历、检查路径落实情况→询问相关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查科室登记本和定期总结分析材料→查全院临床路径管理领导组、专家组名单及活动记录→现场从HIS系统中调阅该病种前1年出院病例数,统计入径率。

6.医患纠纷处置。从财务科电脑调阅评审前一医患纠纷赔付账单→选择赔付金额较多的5个病例→医务处医患纠纷管理档案→询问管理程序和相关知识→调阅该5个病人的归档病例→检查讨论、整改意见→追问奖惩制度落实情况和公示点评情况。

七、现场查看

急救设备及其完好情况、急救药品及其有效期、科室诊疗环境、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病区医师配置结构和值班安排情况、手术分级管理和特殊诊疗授权制度落实情况、医师的职业资格和注册情况、抽查2名医师现场考核诊疗操作等。八、三基考试

现场抽调20名医师进行三基能力理论考试,60分为合格,合格率100%。

第四篇:等级医院评审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 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

等级医院评审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2012-08-08 专家共识:由于有些内容把握需要所有评审专家具有同一个尺度,充分体现持续改进的基本管理理念,提出以下基本评审要求。1.检查材料时间段:2011.9至今;

2.医院层面可以是临床输血专项也可以是医院质量检查中包括临床输血内容;

3.临床科室自查:可以是临床输血专项也可以在科室自查中包括临床输血内容;

4.新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相关管理要求,应当启动,例如:输血过程记录、输血疗效评估、输血知情同意书内容等 5.病历时间段 检查前一个月病历。

一、临床输血检查人员及时间安排

1、临床输血一人检查,检查时间为二天半。

2、检查范围:输血科、临床各用血科室、手术室、麻醉科、医务部、护理部等。

二、时间安排(不可能全部按照时间安排检查,因为检查内容交叉较多)

1、第一天上午:先听取汇报,汇报会结束后查输血管理委员会落实职能情况,有无相关输血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并现场抽查工作人员对相关制度的知晓情况;查医院对输血适应症的管理及输血相关知识的

血前核对和相容性检测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4项 第六节、输血前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2项

第七节、有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并组织实施。2项

第八节、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开展室内质控,参加省级或国家级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2项

四、检查方法

1、医务部:

(1)查医院输血管理制度与规范,包括: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处理预案、应急用血预案、临床用血申请、标本采集、教育培训制度、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及公示、血液储存质量检测规范与信息反馈、临床输血核对、输血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报废血液处理、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能及活动、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医院输血适应症的管理等;

(2)查医院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全员培训记录及医院有规定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3)查职能部门督查记录: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感染疾病、紧急用血预案、输血前检查与核对、血液储存出入库管理及输血相容性检测、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以及输血过程血液管理制度等;

(2)现场询问:随即抽取2名临床医护人员询问对输血相关制度、输血适应症、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处理预案及流程等制度及规范的了解情况。

追踪检查之一:临床输血适应症的合理把握:选取输血病例,询问管床医师输血前评估指征或检测指标等相关知识→了解医师是否知晓输血管理会职能→了解医师有无培训,是否考核合格及有无资质→有无培训制度及落实情况→有无监管记录。

追踪检查之二: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在临床科室选取当日输血病例,检查输血申请单的合理性评估→输血知情同意和告知情况→查输血申请者的资质→查输血申请相关实验检测→查输血科血液储存、检测、发放→查临床领取血液过程→查临床输血过程→查临床医师对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了解及预案→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培训。

追踪检查之三:不良事件登记与上报:从不良事件登记本调取一例病人→调阅该病人的住院病历→核实不良事件的处理情况→询问医护人员相关制度的知晓率→追查职能部门的相关登记与上报记录→查职能部门相关制度→查相关知识培训记录→查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

五、检查要求

1、检查资料要求为卫生部2011版标准颁布以后评审周期内的全部资料,重点是评审前1年的资料;

2、不进行现场评分,只记录现场检查情况,最后集中讨论评分;

3、注重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五篇:等级医院评审护理组检查流程

八、护理组工作流程

一、护理评审组承担的任务及负责检查的条款

1.负责对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条款; 2.对第三章患者安全中的部分条款进行评审评价; 3.参加人力资源的评审评价;

4.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的管理系统追踪; 5.参加危重症管理的故那里系统追踪; 6.参加个案追踪;

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5.1、5.2、5.3、5.4、5.5共计53个条款,其中核心条款1条

第三章:患者安全:3.1、3.2、3.3、3.7、3.8共计14个条款其中核心条款2条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4.10.2.3共计1个条款 共计68个条款

核心条款:3个:5.3.3.1,3.1.2.1,3.3.3.1。

二、检查步骤

 查看部门文件、材料等

 依据标准及文件抽查临床科室  特殊科室检查  进一步检查核实  汇总检查结果

三、检查方法

传统法、访谈法、追踪法

(一)提问、访谈对象 1.医院领导 2.科主任、医生

3.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 4.护理员、清洁工 5.病人、家属

(二)各级人员访谈询问主要内容

1.护理部主任:人力资源配置、质量控制方法、绩效考核方案垂直管理方案、护士分层培训等。

2.各级护士长:规划、计划内容,管理目标、质控标准、资质认定、调配方案、培训等

3.各能级护士:分管病人情况(七知道、护理措施、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岗位职责、分层管理、核心制度、设备仪器管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病历书写相关规定、病案培训演练情况、不良事件如何上报与处理、危急值报告与处理、压疮、坠床得倒等管理、护理常规、输血流程、药品管理、优护等。

4.科主任及医生:优质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5.病人、家属:满意度、感受、陪护等。

下载铜陵市二级等级医院评审临床组检查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铜陵市二级等级医院评审临床组检查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汇报材料

    XXX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大家冒着严寒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真诚的恳请你们对我院......

    临床组·三级医院评审检查手册

    三级医院评审临床组检查手册 一、临床组检查人员及分工安排(一)临床组共五人检查,检查时间为二天半。 (二)检查范围:内科系统、外科系统、手术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科、门诊部、......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护理组文档检查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护理组文档检查 1. 有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身份表示有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的制度规定;(3.1.1.1C) 2. 有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实行唯一标识管理规定;(3.1.1.1B) 3. 有对在......

    临床组检查方法

    一、临床组检查人员及分工安排 (一)临床组共五人检查,检查时间为二天半。 (二)检查范围:内科系统、外科系统、手术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科、门诊部、急诊科、病案室、介入科、血液......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临床部分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临床部分 2013年3月14日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70分)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00分)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 第三章医疗质量(170分)......

    二级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管理组自评汇总★

    2012年护理工作自评报告 一、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1、7个科室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58.3 %。 2、在于院长为组长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指导下,根 据我院......

    二级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管理组自评汇总

    创二甲“护理管理与技术水平”自评小结 一、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1、6个科室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54.5%。 2、在孙院长为组长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指......

    等级医院评审临床科室档案盒

    等级医院评审临床科室档案 文件盒1依法执业 1)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文件夹}---迎评办 2) 医疗法规医院管理制度汇编---- 医务科下发 3) 人力资源管理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