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救灾款物发放使用程序规定
救灾款物发放使用程序规定
为了加强救灾款物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救灾款物的发放程序,切实做好特困群众的生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救灾款物的发放对象
主要是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复原对象、特困户和临时受灾户。
二、救灾款物的使用管理
各村党支部要指定一名支委专门负责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确保救灾款物真实的发放到群众手中。
三、救灾款物发放原则
救灾款物的发放必须坚持公开、透明、真实的原则。
四、救灾款物发放程序
救灾款物发放的程序按照“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发放结果公开”等“四议两公开”的原则进行。
1.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党支部应在充分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及广大村民意见和认真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意见,使提议符合相关要求,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
2.村“两委”会商议。根据村党支部的初步意见,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分讨论,对意见分歧较大的,可采取口头、举手、2-
第二篇:救灾款物发放使用管理制度
救灾款物发放使用管理制度
一、镇红十字会应设立救灾款物专帐,全部用于备灾和救灾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二、严格办理云南款物发放手续,款物的发放必须用专用的表格,并有受救助人的签字和盖章。
三、每年向上级红十字会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受赠款物的使用,管理情况,自觉接受监督。
四、在接受和管理捐赠款物的过程中,应本着节约的原则,尽量降低管理成本,除捐赠者划定或同意提取的管理配套费用外,受赠者不得从捐赠款中抽取分毫资金,不论理由是否充分。
五、自然灾害的紧急、恢复重建阶段开展救助工作,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救助需要,向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最易受损害人群实行无偿救助。
六、救助行动应迅速有效,应与传播人道主义相结合。
备灾救灾工作制度
一、制定救助工作规划,建立与救助工作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培训从事救助活动人员。
二、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协助政府组派救护、防疫力量开展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工作。
三、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开展其它人道主义服务活动。
四、组织灾情考察,决定并实施救助行动计划,同时根据灾情变化,修改正在实施的救助计划和方案。
五、在条件和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政府参与灾害与突发事件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募集、管理、接收并分发救助款物。
六、参与其它人道主义救助活动。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为了保证我镇红十字会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完成上级红会组织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使我镇的红十字会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特制定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全面系统地制定红会工作规划,及时做好红会工作的半年小结和全年总结。
二、红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力求做到活动有通知、有资料、有图片。
三、认真仔细地组织好红会物资及救灾款物的发放,详细地做好发放登记,及时办理各种手续,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保证不挪作它用。
四、认真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五、加强对红会组织成员的管理,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红会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红会工作人员的素质。
六、搞好红会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红十字会工作制度
为了加强我院红十字会工作的管理,不折不扣地开展好红十字会的各项工作,切实履行好红会工作责任与义务,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积极组织好备灾救灾工作,及时掌握灾情,逐级上报,努力为灾民排忧解难,帮助其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二、认真组织好红十会物资的接受和发入工作,决不挪作它用,在救灾物资的发放过程中,保证公平、公正,足额发到灾民手中。
三、向全社会广泛宣传红十字会的宗旨,成立基层红会组织,加强对重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四、真实地收集好各种救灾工作的信息,填好工作报表,整理好各种红会台帐,制定各种规划。
五、善于总结交流经验,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使红会工作不断提高,有所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三篇:救灾款物使用管理自查报告
救灾款物使用管理自查报告
根据省应急管理厅《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做好2020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安排,在各乡镇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对全县2019年救灾款物分配、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救灾款发放情况
2020年累计下拨救灾资金4次共1591万元,其中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发放3次,发放资金共1000万元,受益群众9924户34896人:冬春救灾生活补助资金发放1次,发放金额533万元,受益群众6223户20758人;下拨倒房重建资金1次,金额253万元,受益群众1081户3784人;下拨过渡性生活救助资金214万,受益群众2620户10354人;另外591万元,用于抢险救援装备配备和基层备灾能力建设,以及抢险应急物资和设备购置。
二、救灾物资发放情况
2020年全年领取省市救灾物资5次,其中毛毯1100床,棉被1360床,帐篷180顶,折叠床172张,军大衣600件,羽绒服100件,毛巾被50床,竹席20床。由乡镇代领,发放给困难群众毛毯1480床,棉被1635床,军大衣430件,羽绒服67件;另外发放帐篷186顶,折叠床77张,用于新冠疫情防疫工作。
经过对上述救灾款物账目的详细核对,我县救灾资金程序规范,账目清楚,收支相符,不存在资金、物资短缺或流失的现象。
第四篇:2011年救灾款物转向资金的管理使用发放情况自查报告
2011年救灾款物转向资金的管理使用发放
情况自查报告
呼伦贝尔市民政局:
根据呼伦贝尔市《关于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督查的通知》(呼民政发【2012】57号)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安排。我局下发了文件,印发了表格,并在各苏木、镇进行自查的基础上,采取“查帐目、查手续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全旗2011年冬季以来的救灾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冬季以来救灾款的收支情况
(一)救灾款的收入情况
2011年冬季以来共收到上级拨付救灾款 万元。其中:呼财社[2011] 号拨
2011年冬令款 万元,呼财社[2011]2 号拨2011年春荒款 万元;市本级救灾2011年冬令和2011年春荒配套资金 万元。
(二)救灾款的支付情况
全市财政共计下拨救灾资金2200万元,具体情况: 万元。市社会福利厂100万元用于加工救灾衣被。另,市财政直拨400万元(永和100万元、吉县300万元)专项救灾资金,部分用于7月份风雹、洪涝灾灾民生活救助。
二、救灾款的使用管理情况
我旗所辖7苏木、镇2011年冬季以来救灾资金全部及时下拨各苏木镇,用于灾民救助。在救灾款的使用上,我们以春荒冬令灾民救助工作为重点,采取发放现金、面粉、衣被等形式,使灾民得到及时救助,采取保障了灾民越冬所需。在救灾款物的使用管理过程中:一是严格程序,规范发放,始终坚持“户报、嘎查评、苏木审、旗定”和“以户计灾,以户救灾,民主公开”的原则。基层发放救灾款时,不论是发放现金还是实物,都将数额公开。二是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被救助对象普遍使用了《灾民救助卡》。三是专款专用、及时发放。救灾款是用于安排灾民生活的专项款、救急款,是灾民的救命钱。为了切实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提高救灾资金的使用效率,各级各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兑现落实到灾民手中,做到不拖、不欠、不截留、不挪用。四是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民政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是对灾民的受灾程度、受灾人数、自救能力等底数掌握还不够准确细致,因此在帮助灾民恢复生产、生活保障方面,措施还不够十分有力。
二是救灾款物的发放上还存在着平均分配的现象,发放救灾款物时标准不够具体明确。即什么程度的灾害应该发放多少救灾款粮才能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没有相应的标准,盲目性、随意性较大。
三是个别苏木镇市灾民救助卡的发放、填写不规范。主要表现是苏木镇民政助理员将灾民救助与特困救助混淆,填写日期和发放人不具体,担心灾民无休止的持卡要求救助。
四是旗局救灾工作人员流动性大,苏木、镇民政助理员兼职过多、业务生疏给救灾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建议市局定期对救灾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第五篇:为了进一步加强救灾款物使用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救灾款物使用管理工作,确保救灾款物及时足额发放到灾区群众手中,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救灾款物使用管理工作
救灾救济工作是阳光事业、德政工程,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很强,直接关系到广大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急需、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乡救灾款物在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救灾款物使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村委会发放不及时、重点不突出、程序不健全、核销不及时等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个别村委会违规扩大救灾款物发放范围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救灾工作的正常进行。对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解决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管好、用好救灾款物的重大意义,把救灾款物管理工作纳入各村委会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救灾款物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救灾款物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二、正确把握救灾款物使用原则和范围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遵循救灾款物专款专用、专物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严格按照确定的用途和项目安排使用救灾款物,保证重灾区、连灾区的重灾户和无自救能力的特困灾民的基本生活,不得平均分配,不得截留挪用,不得有偿使用,不得向无灾乡镇、村组和无灾户安排救灾款物,不得将救灾款物用于临时性社会救济,不得用于扶贫和农村低保支出,不得用于日常工作经费支出,不得抵顶对群众的各类补偿,确保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
三、及时足额安排发放救灾款物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的救灾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地方政府的救灾职责,坚决克服片面强调财政困难,单纯依赖中央和省市补助的倾向,严格按照上年地方财政收入1%的比例足额列支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彻底纠正列而少支,甚至列而不支的做法。认真执行救灾款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制度,充分发挥救灾款的应急作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救灾款安排发放时间,更不能将救灾款用于平衡县区财政预算或挪作他用。市民政局、财政局下拨县区的救灾款物安排计划,要在市政府审批后3个工作日内下达。各县区在接到市上安排计划文件后,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审批下达到受灾乡镇。直接发放灾民的救灾款物,除须按进度拨付的外,各乡镇在收到救灾款物10个工作日内必须安排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四、严格遵循救灾款物发放程序
坚决杜绝乡镇发放救灾款物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行为,乡镇政府确定救助对象,必须经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严格按照灾民个人申请,群众评议,村委会初评汇总并公示,乡镇民政所审核,乡镇政府集体讨论决定,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直接发放到户,报县区、市民政部门备案的程序进行。发放救灾款物必须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原则,救济对象、救济标准和救济款物数量等要在乡镇、村组张榜公示,切实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制度健全,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救助对象领用救灾款物,须由本人直接到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办理,严禁村组干部代领代发。
五、健全完善救灾款物使用管理制度
对直接发放灾民的救灾款物,县区民政部门和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必须坚持“一卡一账一册四公开”制度,即建立灾民救助卡、救灾款物发放台账和花名册,公开发放规定、发放对象、发放数额和发放程序等。要认真执行救灾款物使用核销制度。每笔救灾款物发放结束后的5-15个工作日内,乡镇民政所要凭救助花名册和《三联单》到县区民政部门核销,县区民政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凭拨款(物)文件和凭据到市民政局核销。对不按时发放到户和未按时上报核销的,视为滞留救灾资金,市政府将不再安排救灾款物,或在确定其它应拨付数额时扣除已下拨未安排部分。加强救灾物资的采购管理。救灾物资必须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并由有一定资质的企业加工生产,确保救灾物资的质量。救灾物资不允许出售、配售,不允许发放腐烂变质等物品,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灾民收取包括运费在内的任何费用,不能附加任何条件。
六、提高灾害应急反应和紧急救助能力
认真贯彻《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着力推进防灾减灾和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各县区要紧密结合减灾救灾工作的实际,切实加强城乡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在建制村和城镇社区设置1-2名灾害信息员,县区民政部门要备案定责,并适当给予工作报酬,使其配合县区和乡镇政府做好灾害隐患调查、防灾避灾知识宣传、灾害信息报送和应急救助等工作。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加快救灾仓储设施建设,满足救灾工作和社会捐助工作的需要。市、县区财政部门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加大对救灾救济工作经费的投入,在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改善市、县区民政部门救灾交通、通讯、信息处理等装备落后状况。各县区原则上要按照每个救助对象10元的标准给乡镇民政所列支工作经费,总数不得低于2万元,主要用于现场核查灾情、入户调查、设备维护、张榜公示、防灾减灾、救助督查等工作的支出,确保救灾救济等各项民政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充分发挥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的职能作用
从2008年开始,各乡镇政府要将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等所有民政业务和民政专项资金、物资全部移交到“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督促其建立帐目,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职能,规范操作程序。市、县区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民政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各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要认真做好救灾款物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切实履行好对本辖区救灾款物的发放、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职能,努力做到精细化、全过程化管理,真正使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要充分发挥“数字民政”信息系统的平台作用,乡镇民政所要在审批后两个工作日内,及时将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输入“数字民政”信息系统,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以便于上级民政部门的全程跟踪监督。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灾区,深入农户,调查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并及时向乡镇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做好情况反馈、汇报。
八、认真开展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救灾款是灾民的“救命钱”,县区、乡镇、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拖欠、截留、挪用、贪污、私分,违者将一查到底,依纪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对挤占、挪用、贪污救灾款物和侵吞捐助款物的要如数追回,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市、县区民政部门要积极会同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加强对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的全程监督检查,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认真核实,发现问题,立即纠正。要建立健全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采取核对凭据、入户抽查和明察暗访等措施和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纠。原则要求乡镇政府每年对救助对象生活困难情况入户检查率要达到100%,县区相关部门每年对发放对象入户检查率要达到50%以上,市级相关部门每年抽查率要达到20%以上。对检查、抽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相关部门及其检查人员的责任。各乡镇政府和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要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市政府将在近期组织有关部门对近年来的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专项检查结果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使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或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依纪依规严肃处理;违纪违法的,移交有关部门专案处理。
救灾救济工作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自觉增强“为民”情感,躬行“为民”实践,倾听群众呼声,体恤百姓冷暖,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管好钱、用好钱,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把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的这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