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时间:2019-05-13 16:0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第一篇: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它也指明了我国今后城市的发展总目标。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就是围绕这一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总目标,结合我国城市的现状,架构起一个新型的、综合的、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居民生活等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战略依据,战略愿景,重点战略,战略措施和战略反馈五个部门组成。

城市管理从宏观上看,是把城市整体作为管理的对象。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一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城市管理是为城市发展服务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城市管理就失去了方向,也就没有意义了。当然,城市发展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它包括城市的社会、社区、市民各个层次,城市管理要致力于城市全面、协调、快速和健康的发展。二要因时、因地制宜。各地的城市化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有的起步不久,有的快速发展,有的正步入城市化后期,向城市现代化迈进。各个城市的功能定位、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人口情况等因素也相差较大,这就决定了城市管理不能照抄照搬,只搞一个模式,要立足实际,不能超越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违背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三要把市民素质的提高作为城市管理的基础。市民既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市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城市管理的方式和成效。市民的卫生习惯、文明意识、法治观念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因素,城市管理工作者必须下大力气,努力提高市民的素质。四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发展城市、管理城市的目的,是使市民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安居乐业。城市管理不善,市民没有合适的居住环境,市民就会逃离城市,迁徙、移居他处,使城市失去生机、活力,变成一个空城、废城。这在国外城市发展史上有过惨痛的教训。五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管理的必要前提。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集聚地,基础设施是否齐全,功能是否完备,能否满足居民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决定一个城市的兴衰,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主体中,仍然居于核心地位。

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还要树立科学的城市管理理念,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也应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里的人们对自己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前提,以实现市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既要重视城市经济的发展,又要重视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各种需要,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就业、谋生等问题。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更要把满足市民的基本需要放在首位,树立一切为了市民的服务意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市民”,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城市的全体居民,不仅包括本地人,也包括外来工、农民工。不仅包括白领阶层,也包括蓝领阶层。不仅包括衣食无忧、生活富裕的人们,也包括经济拮据的弱势群体。以人为本,要求大到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公厕建设,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重大事项要通过事前公示、开听证会、网上讨论等各种形式,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日常管理要体现人性化、亲情化。总之,城市管理要时时处处事事体现人本理念。二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线,也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城市管理应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一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市容、环卫、市政、交通、园林、绿化要齐头并进。城市管理既要注意道路、广场、垃圾处理厂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注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的改善。既要提高主次干道、繁华地段的城市品位,也要改善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和形象。城市管理要兼顾主次干道、新区老城、城区郊区、白天夜晚,保持平衡协调。城市管理既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但是也不能牺牲环境为代价。以摊点亭棚来解决就业,以马路经济来维持繁荣的行为,是短视的,是对整个城市、对未来发展不负责任的行为,城市也不可能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城市管理工作者要下定决心,坚决整治。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进程来调控城市管理的范围和力度,城市管理才是健康的、长效的、可持续的。三要树立城乡统筹的理念。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注入城乡统筹的新理念,以城市带动乡镇,以城市促进乡镇,改善乡镇的容貌和环境卫生,让农民也享受到逐渐成熟的城市管理的延伸服务,在乡镇也能接受到城市文明的辐射与熏陶,在道路、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要有发展眼光和全局观念,要注意城乡统筹,合理分布。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是: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体系。1.强化城市管理的法制基础。

加强立法工作、法规不一致,不协调甚至相互抵触、矛盾的问题。没有立法权的城市政府研究制定高质量的规范性文件,使有关法律法规细化、具体化,增强城市管理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搞好配套制度建设和标准制定工作,制定修订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作业标准、户外广告及美化亮化专业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户外广告及公共停车场泊位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等,逐步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管理工作管理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单位、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广泛进行城市管理方面法律知识和政策规定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大力提高社会监督和法制化管理水平。

2.改变城市管理模式。

一是由“经济主导型”转变为“社会主导型”。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形成了“经济主导型”的城市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片面强调发展城市经济,忽视改善城市环境,造成了城市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失衡,城市运行效率低下,延缓了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阻碍了城市的持续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社会主导型”的城市管理模式,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环境的改善。加大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的改善、加强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强化街道管理城市的职能,给予街道合理的财政保障,使其从亭棚经济、马路经济中解脱出来,弱化其经济建设的职能,集中精力管理城市。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发挥其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二是由被动的、治标管理变成主动的、治本管理。以往,城市管理工作对违章行为多注重进行运动式、突击型的整治,比如对违章广告牌、乱倒建筑垃圾、乱贴乱画、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顽症”,往往采取联合执法、大会战等形式,进行集中整治。取缔、封堵的多,疏导、消灭引发问题原因的少。整治时,轰轰烈烈,声势很大,效果也不错。但是,由于缺少深入思考,没有找到深层次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拿不出治本的长效措施。因此,治理过后,往往旧病复发,死灰复燃,或者又出现其他问题。科学的城市管理方法,强调用管理的理念引领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在规划、建设阶段就消除产生管理问题的根源,为日后管理提供便利。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规划,以规划促管理。以规划为纲,把城市管理方面的内容纳入城市规划,优化城市道路结构,完善城市公益服务设施,建设功能良好的垃圾中转站、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等,城区改造、房地产开发时,为公共厕所、农贸市场预留空间,统一规划制作信息栏、广告牌。科学的城市管理方法,要求不仅要重视后续管理,更要加强源头管理。不仅要治理结果,更要拿出治本之策。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疏堵结合。

3.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在完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不仅将涉及城市管理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实施处罚等职能综合起来,而且对涉及城市管理的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进行相应调整,建立城市管理新体制。按照规划、建设、管理相对分离的原则,把公共广场、小游园、停车场的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建筑垃圾管理、环卫作业、园林绿化、路灯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等管理职能综合到城管局一个部门,权随事转,费随事转,改变目前城市管理工作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责权利不一致的现象,从源头上改革城市管理体制。

4.优化城市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高位协调机制。城市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单靠部门领导、分管市长协调难度较大,为形成全市统一、高度权威的城管体系,可以成立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市领导任副主任,各区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委员,加强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研究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组织开展联合整治,加强工作的检查、督促。二是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环境绿化美化程度、社会公用事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市民的文明素质等,与经济指标一起用以考核政府的政绩,引导和制约城市政府的行为。将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城市政府目标管理范围,把城市管理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区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列入年度工作目标,根据城市管理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建立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制定并落实检查、监督制度,完善考评考核机制。设立专项考核经费,增强城市管理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强化市场运行机制。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对市容环卫作业、道路养护、绿化维护等城市管理方面的服务职能,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不断降低作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城市的户外广告、公共停车场的泊位使用权依照有关规定,全部实行有偿转让。四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新闻媒体、学校、社区、志愿者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市民形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大力整理社会资源,推进专业队伍管理与群众自我管理相结合,形成城市管理合力,认真落实“门前三包”管理办法,试行“门前三包”代包制,使“门前三包”成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有效形式。五是健全公安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公安保障机构。

5.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含量。充分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健全城市管理信息体系,用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城市管理中的问题,管理整个城市,使城市接近最佳管理状态。积极采用高新科技对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进行改造,改善执法装备,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改变以前城市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不畅、被动管理、封闭管理、管理不科学的状况,进而有效提高整个城市管理的效率。随着各个城市政府对城市管理科技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的各项标准、程序将更加量化、细化,更具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将有更为实质性的进步。

实践表明,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研究城市管理的新思路,落实城市管理的新举措,实现城市管理的新跨越。

第二篇: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承载空间形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所占的低位十分重要。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居于主导低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城市作为一种现实的物质形态,实质上代表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形态。相应的。城市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之一,城市社会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的扩展在区域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的推进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所谓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把自己的城市管理的更好,那么一定得从国庆出发,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把一下方面作为重点:

一、做好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是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措施和步骤的高度概括,是市政管理中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根本大计,故对城市发展具有方向性、长远性、总体性的指导作用,是城市各项工作的指南和纲领。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是现代城市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统领各项具体城市管理职能的主线,也是城市管理高层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要点是:1.明确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城市发展战略关注什么2.关注城市的发展条件分析3.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步骤。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是人们对所处空间的理想预期。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提前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三、城市经济管理。经济生活是城市社会中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存状态。经济发展一直是现代城市关注的重点,经济活力是城市竞争的突出表达。城市经济包含城市的许多具体部门及其活动,即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城市中的表现,也包括城市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城市商业与服务、城市市场与消费等多个活动领域,是众多经济主体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集合。城市经济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城市经济管理师现代城市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四、城市社会管理。

(一)城市人口管理。从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角度考察,城市人口应包括居住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人口,包括一切从事城市物质供应、社会和文化等活动,享受着城市公共设施的人口。

(二)城市住宅管理。

(三)城市社区管理。住房管理师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现实生活。城市住房管理师城市房屋管理的主体。城市住房的规划、建设、使用、流通等是关系到城市居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与进步的重要环节。住宅问题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低位和作用。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正由“单位型”向社会型转变,以上三种模式均可以借鉴,各地,各社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式,但目前阶段,基层政府对社区管理进行领导则是必要的。

五、城市环境管理。所谓城市环境是指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城市环境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自然一人工复合环境。城市环境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也不单纯是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高度融合石城市环境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故城市环境的发展和演化,即遵循自然规律,也遵循人类社会的规律。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压力,导致环境状态发生变化,例如:人类能源消耗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社会机构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以恢复环境质量或防止环境退化。但社会机构做出的响应有应对性和根本性之分。循环经济是针对原因的对策,末端治理是针对后果的对策;末端治理是指标性的对策,而循环经济则是治本性的对策,他将导致环境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六、城乡关系协调与管理。在工业化、城市化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城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始终是贯彻其中的主线。人口、资金、信息和物质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便是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其空间效果构成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空间组织方式。城乡关系的最高形式:城乡一体化。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再次将“统筹城乡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七、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与管理。随着我国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各地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逐渐增多。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加快,城市将越来越不可能作为封闭和相对独立的发展实体出现,取而代之的必然将是开放、协作的城市,以此,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城市封闭式发展的不足和区域协调发展可能带来的有利格局,了解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可能的模式和有效途径。

八、城市突发事件管理。城市作为一个依附自然系统的复杂子系统,在常规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一些突发性的负面事件。如何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使得城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章可循,不致乱了分寸,并且在最段的时间恢复正常状态,成为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三篇: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__论文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11秋行政管理 廉志敏

作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在城市管理中,要从祁县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来综合管理城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入手,改革管理体制,拓宽管理模式,在硬件上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资,全面促进祁县形象实现质的飞跃。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和本质

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城市管理的全部内容,在城市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严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做到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要真正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思想,尊重劳动者的生活和生存权利,保障他们享有的自由。作为执法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不能置群众的生存发展而不顾,不考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乱收费、乱罚款。城管部门面对着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一大批失业下岗人员,当前祁县经济落后,工矿企业破产倒闭,为了谋生计,有的占道为市,有的流动经营,严重影响祁县的市容环境卫生,影响了祁县招商形象,面对这柄双刃剑,城管部门一方面坚持文明执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规范法律程序,实行柔情操作。对极少数家庭特别困难的,帮助其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二是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兴办市场,并以最低的市价让经营户入场,这样既盘活了经济,减少了占道经营,同时减少了城管工作的矛盾,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达到了共赢的效果。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城管工作坚持的根本原则。

二、加强城市管理,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人文工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加速器和助力剂,它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条件下,坚持城市管理科学发展就是坚持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之路,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004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解决多头执法和乱罚款问题。2002年,国务院就如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出台了国发2002<17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它为城市管理明确了科学的发展观。它的范围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和设施;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随后2003年2月日,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联合下发了中编办发2003< 4 >号文件《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目前全国已有许多县、市、区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这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步伐。城市管理要跟进,祁县经济要发展,必须走综合执法之路,这样才能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收费,才能彻底改善祁县经济环境

三、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经济社会是物质基础,是上层建筑,城市管理是建立在经济社会的基础上,城市管理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影响着城市管理的进程,两者如何做到有机结合,予认为必须在城市管理工作上一是不能贪大求远,要密切结合祁县市经济的实际情况,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城区格局、行政区划分、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需要来综合平衡,不能凭一时长官意识,脱离当前实际,乱审批、乱规划、滥圈地,造成城市配套不合理,城市建设无规模;二是要尽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功能的利用率,对破损路实行完全修复,整修断头路,完善主路、主干道的路坎、路坡、路肩建设,对示范街实行分段的彩板铺装,对园林花草树木实行整枝修剪,以共同达到整齐划一,对主干道花带进行拆除,对人行道实行重新均匀划分,解决人行道东高西低,南宽北窄的问题。"

第四篇: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第一稿)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准确定位城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一方经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走依法管理与亲民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

一、树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

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就是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总目标,适应城市前进发展的步伐,时刻更新观念,革除因循守旧的陈腐意识,结合实际,有所超前,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一)要坚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一个城市的环境好坏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前景,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活空间,而且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必须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长远战略目标,牢固树立“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增加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发挥城市环境的“强磁场”效应,进而汇聚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着力解决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就业、谋生等问题。绝不能一味强调杜绝、取缔、清理,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疏导,在疏导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管理。

二、要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发展,重点从二个方面强化工作的落实 要全面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管理,围绕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城管工作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建立起促进和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转变工作指导和发展方式,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实践推进的着力点落实到具体工作项目上,着力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民生问题,打造创新务实、高效的服务型城管,积极探索,积累学习实践活动经验,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重点强化科学发展城管工作意识,自觉融入全市科学发展的大局。

(1)强化区域中心意识。坚持城管工作以打造区域经济中心一流城市管理水平为目标,从构建和谐、魅力邯郸,实现三年大变样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城市管理工作。

(2)强化责任落实意识。要强化政治意识、交帐意识,按照我局2008年工作计划,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将城市管理的各级责任、工作岗位具体化、精细化、明确化。(3)强化精细精品意识。坚持抓“精细”,出“精品”,狠抓道路清扫、执法管理、公厕、垃圾站设施建设和管理,综合整治小街巷环境卫生,改善火车站“窗口”形象,规划设置高档早夜市,提升城市夜景亮化水平,加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管理和资源利用,打造城管“精品名牌”。(4)强化改革创新意识。积极学习先进城市管理经验,深化城管体制、机制、作业方式改革,在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等方面有新突破,推进城管事业长足发展。

(5)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要进一步提高城管执法人员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和手段,纠正执法过程中的粗暴行为,坚持处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原则,创建“和谐城管”。

(6)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管理与服务统一,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认真做好群众举报、投诉、来信、来访涉及的市容卫生热点、难点问题,树立城管执法良好形象。

(二)重点解决制约城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城管事业科学发展扫清障碍。

(1)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粗放型、经验型、突击型的问题。查找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影响。

(2)解决工作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缺乏的问题。强化督查、考核、讲评、奖励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3)解决工作效率低,工作落实迟缓拖沓的问题。合理安排人员、合理安排地段,集中有效力量攻难题、保重点,抓日常,全面提高点线面管理质量。(4)解决工作标准不高,敷衍塞责的问题。要增强每位城管人的责任心、事业感,要以环境优美、领导满意、市民赞扬为标准,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5)解决奖罚不明,问责不到位的问题。构建严格的奖惩追究体系。对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上、物质上、政治上的奖励,对完不成工作任务或严重违规违纪人员要进行严厉的处罚。(6)解决管理不到位,执法不公的问题。开展文明执法活动,严格、公正执法,寓管理于服务中,不断提高文明执法水平。

三、营造和谐的城管执法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从事城市管理这一事业中,必须更加积极地正视矛盾,随时随地主动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产生的不和谐因素,不断寻求促进和谐城管的途径和方法。

(一)强化法制宣传,增强市民城市意识和法制观念。城市管理依靠人民,也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城管,宣传教育是关键。一是要大力普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政策、法律和法规知识。采取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着重宣传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重要会议精神,让广大市民更加了解城管法规,不断增强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增强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的理解和支持。加快市民城市意识、文明意识的养成,形成全社会维护社会公德,提高文明素质,养成文明习惯,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畅通便民通道,增进市民对城管的理解和支持。实现城市和谐发展,需要城管部门在执法实践中做到便民。便民就是把降低群众办事成本、方便群众工作生活作为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就是畅通与群众的联系沟通渠道,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便利服务。要多与市民交流沟通,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的平台;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自觉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宣教为先,处罚在后”,主动深入帮扶困难家庭,做好跟踪服务,做到尽职尽责;坚持走群众路线,城市管理重大决策的出台,要广泛征询民意,让市民参与决策并进行有效监督,共同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文明之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构建和谐城管的成败。锻铸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文明执法之师,是构建和谐城管的迫切需要。要大力推行军事化管理,加强队伍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精神的磨练,树立“城管铁军”品牌。开展教育培训,确保每一名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识、执法技巧、内部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基层执法队员的执法办案水平,提升全体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行政执法督察力度,严厉查处执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实施绩效等级化考核,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和综合评价各部位及执法人员工作实绩,建立起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的激励竞争机制。培育独特的城管执法文化,践行文明执法操守,推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事业和谐健康发展。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实际的工作,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掌握城管工作的精髓和实质,才能实现城管工作质的飞跃。

第五篇: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所有这些挑战的消解,其实质都在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主体。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只能在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克服。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

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发展的科学度量,包括三个有机统一的本质反映与宏观识别:

其一,发展的动力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及其可持续性,构成了推进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动力表征。其中包括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和禀赋,以及对上述四种资本的合理协调、优化配置、结构升级以及对于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积极培育等。

其二,发展的质量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进化”、“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及其对于理性需求(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的接近程度,构成了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质量表征。其中包括国家或地区物质支配水平、生态环境支持水平、精神愉悦水平和文明创造水平的综合度量。

其三,发展的公平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富裕”程度及其对于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克服程度,构成了国家或地区判断“发展”的公平表征。其中包括人均财富占有的人际公平、资源共享的代际公平和平等参与的区际公平的总和。

只有上述三大宏观识别同时包容在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之中,存在的“发展形态”就具有了统一可比的基础,对于发展的追求才具备了可观控的和可测度的共同内容。

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7大主题

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它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提倡过分增长。所谓健康的增长一般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它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应当不断地、连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除了在结构上要不断合理与优化外,新增财富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要越来越低;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上要越来越小;在知识的含量上和非物质化方面要越来越高;在总体效益的获取上要越来越好。

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国家、区域的生存支持系统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范围之内。通过基本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过就业的比例和调配,达到收入、分配、储蓄等在结构上的合理性,进而共同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

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首先应稳定地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而后逐渐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此前与此后,都要把人口素质的提高纳入到首要考虑的政策之中。该战略目标的实质是把人口自身再生产同物质的再生产“同等地”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其报告《人类发展报告》中的研究,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首先要把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置于可以接受的状态之下,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

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地球的资源基础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仍然是供养世界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惟一来源。科学发展观既然规定了必须保持财富的增长并满足人类的理性需求,它的实物基础主要地依赖于地球资源的维持、地球资源的深度发现、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乃至于废弃物的资源化。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科学发展观始终强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强力协调,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以此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体制的发展,这三个主要方面将作为一个互为联系的大系统,通过宏观的调适和寻优,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目标要求。

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为此,一些地区在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工业生态园”、“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绿色化学体系”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我们认为,只有在上述7项内容被平行和全面地实现时,科学发展观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和有效的贯彻。

下载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合集五篇)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大全5篇)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精选多篇]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

    关于如何在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汇报

    关于如何在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汇报 按照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我局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情况,从4月上旬开始,在局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及......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充分发挥审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 ——在全市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2月10日) 周效华 同志们: 这次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法院的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联系当前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团结动员全场妇女为红山农场的建设谱写新篇章 (2011年8月 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红山农场第一届妇联执委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敬请......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荐5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努力开创“十一五”时期园区发展新局面 ---海淀园管委会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设想 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淀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