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城市管理中的重点
浅谈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治理对策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在社会中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通过几年的城管执法工作,笔者认为影响当前城市管理和城管行政执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点和重点的问题
1、流动摊贩难控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早、夜流动设摊屡禁不止。在部分居民集中的区域和休闲场所周边,众多无证摊贩趁着早、晚期间管理力量薄弱、人流量集中的有利时机,利用部分居民贪图方便、便宜的心理,流动设摊,形成早、夜市,造成道路交通堵塞、行人通行不便,严重影响市容环境。而城管执法部门因力量有限,在保障正常工作时间内市容秩序外,很难对早、晚期间的流动设摊现象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只能采取不定期集中整治的方式,但效果很难尽如人意,反复、回潮现象十分明显。还有些经营户存有侥幸心理,通过掌握城管队员工作规律,采取“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迂回战术,跟执法队员打“时差战”、“擦边球”和“游击战”,这些均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二是使用三轮车、手拉车兜卖水果现象日益增多。由于三轮车、手拉车机动性强,逃逸方便,往往使执法队员赶到现场时,他们已推车换了地方,令执法队员没有办法;有时好不容易查实了违章行为,处理起来难度很大。三是少数民族人员流动设摊取缔工作难度大。当前,以新疆、西藏籍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员无证设摊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新疆籍人员,通常在广场、主要街道等闹市区和交通要道占道设摊,以贩卖糕点、羊肉串等为主,强行买卖,坑害群众;对执法队员的教育劝说,置若罔闻,屡教不改。如果对其物品进行暂扣,他们自恃是少数民族,加上性格强悍,往往极力反抗,甚至用刀威胁;如对其进行强行取缔,又涉及语言、民族政策、风俗习惯差异和宗教等因素,难度很大。
2、“五小行业”难治理。“五小行业”主要包括:餐饮业、加工业、洗车业、修理业、娱乐业。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五小行业”存在规划滞后、环境卫生差、污染严重、居民投诉多、经营面积小等问题,这些行业大部分是沿街开设、越门摆物、卫生设施不全、油烟排放设施差,“脏、乱、差”现象严重,同时还存在不同的食品安全隐患,大多数都是以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外地打工者为主,而且还存在流动性大,业主更换频繁,职能部门难以及时掌握情况和有效控制,对其实施长效管理难度大。其经营户对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了解不深,对有关法律和制度不理解,总是强调自己是下岗工人,无业游民,“要吃饭”。或者进行软抵抗,今天取缔明天继续,在执法时,群众爱看热闹,特别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出于同情弱者围观打“横炮”,造成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
3、“三线”乱拉难整治。“三线”主要指:供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从我县受理投诉信件来看,反映“三线”问题占据20%,主要反映“三线”施工无规划、无标准,不统一,到
处是“蜘蛛网”,造成居民住宅墙体损坏和生活不便,损害了市民的居住环境,给街道、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铁通、网通、电信三家企业在施工时没有征得相关市民和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的同意,私拉、乱接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给创建和城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4、违法建筑难拆除。违章搭建是影响城市面貌,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也是城市管理很难解决的突出问题。从目前调查来看,主要有六大类:天井搭建、屋顶搭建、楼道搭建、鸽棚搭建、破墙开店,破墙开门。从违法建筑的动因来看,困难户为增加收入的占40%,增加居住或使用面积占的40%,其它心理占的20%。基本上存在两个规律,一是仿效,认为人家搭了我为什么不能搭,有一种一个带一片的现象。二是拆除难度与居民投入程度成正比,即居民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多,拆除难度越大。各职能部门虽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较高的执法成本和较低的处罚形成反差,加上违章户软抵抗,使执法人员工作很难开展。
5、部门之间难协调。城市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合力。但现实中各部门常常各自为政,综合管理成效相当低下。如乱停车问题,逆向行驶问题,造成道路拥阻、市容混乱,交警、公管、城管等部门因管理职能交*,未能长期通力协作,致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如跨门占道经营问题,部分店面根本不具备室内经营条件,而且还出现脏、乱、差,而工商部门、卫生部门却核发了营业执照,经营者往往以此为借口进行经营,给城市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如:对流动摊点的整治,工商、城管、卫生、公安等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都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但面对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大家都能说出不管的理由,最终谁也不愿管,形成城管孤军作战。在执法中往往存在“有利互相争、无利互相推”的现象,使城市管理的问题也就无法根本解决。又如无证摊贩管理责任在于城管,但在其放弃无证设摊后如何维持生计问题,又不属于城管部门职责范围,导致只堵不疏,造成“回潮”现象明显,很难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二)原因分析
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城市发展的中心环节。在以上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几个难点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民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当前,市民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部分群众法制意识淡薄,认为违规违章行为是小事,甚至指责执法人员小题大做。有些店面经营户为招徕生意,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自已在城市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个别市民缺乏公德和卫生意识,对不良行为听之任之、视而不见,甚至在执法人员取缔违章行为时同情、支持违章者,恶意中伤执法人员,这些均在不同程度上纵容了违章行为的多发,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2、处罚力度明显不足。在执法过程中,对无证设摊、跨门占道经营等各类违章现象,我们基本上采取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办法,即使对屡教不改的违章者进行处罚,处罚额度
也相对较轻,很难对违章者心理造成震慑。这也是造成各类违章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
一。另外占道营业、阻碍交通、油烟噪音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居民反映十分强烈。尽管我们多次采取集中整治和蹲点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实施管理,但因处罚力度明显不足,效果并不理想。
3、长效管理措施未到位。对于违章行为,我们往往注重于突击整治,声势大,见效快,而日常管理环节相对薄弱,整治成果难以长期巩固,使管理工作陷入“一整就好、一停就乱”的恶性循环之中。如无证设摊、跨门占道经营、门前三包、车辆停放等问题,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取缔违章行为,有力打击了违章者的嚣张气焰,然而由于联合执法的临时性和突击性,加上没有长效管理措施作保障,致使整治效果显著但不能持久。
(三)治理对策和措施
当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其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并不是几次突击整治、联合执法就能彻底解决,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加快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强化教育,建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内部学习制度,从思想上真正加深对城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继续深化机关效能革命活动,狠抓内部纪律整顿,着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加大对城管队员的基础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苦练内功,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四是狠抓队容风纪,要求步行上街、机动执法,全力打造新城管、新面貌、新形象。严格执行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大内部督查管理力度,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开展一线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群众的满意程度来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城管队员的基本条件。
(二)加强宣传,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机制。在城管执法工作中,最容易引起群众关注的是对无证流动摊贩的管理。由于流动摊贩多属社会弱势群体,既有无业、下岗、两劳释放人员,还有大量外来流动人员,我们在执法时,常常会受到围观市民,特别是老年市民的反对,阻碍执法过程的继续,无证摊贩也误认为有群众的“同情支持”而公然抗法,致使执法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我们要积极依托各种宣传平台,大张旗鼓宣传城管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市民的城管法制意识,赢得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跨门占道经营等问题,要通过共管共建的形式,由各经营户推选出业主代表,成立共建理事会,定期通报各经营户的违规违章情况,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对表现良好的经营户予以表扬,激发经营业主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不断优化城管执法环境。同时,我们要充分挖掘潜力,形成街道、社区和物业公司三级管理网络。物业公司要切实承担起辖区内市容环境管理的责任,发现无证设摊、乱丢、乱挂等各类违章现象要及时指出,责令整改,如违章者拒不整改,及时与派驻社区的城管执法队员联系。街道、社区要充分发挥联络员、协管员、车管员、巡逻队等队伍的作用,动员他们采取以劝改、说服教育的方式,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从而在辖区内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网格式的城市管理体系。
(三)坚持重典治“乱”,建立严管重罚的执法威慑机制。为有效消除辖区内各类“乱”的现象,我们要在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有体制和机制的优势,对屡教不改的违章者实施严管重罚。特别对占道经营、无证设摊、乱停乱放、违章搭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重拳出击,切实加大处罚力度,在辖区范围内起到明显的示范、威慑作用,促使其他违章者衡量利弊得失,自觉改正经营行为,从而逐步解决市容治“乱”周而复始的现象,营造辖区良好的市容环境。
(四)创新管理方法,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城市管理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突发性和反弹性,要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根本在于创新管理方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掌握规律,实行全方位管理。对沿街店面、路面等城区空间实施全方位管理,在时间上实行全程管理,保持管理时间的连续性。针对无证设摊、跨门营业根据其集散时间,总结规律,采取错时制管理办法,防止出现管理“真空”,使城市管理始终处于严格监控之下。同时,在集中整治过程中多杀几次“回马枪”,出其不意,令违章者无空可钻,有效解决管理时间空档的难题。二是把握难点,实施分类治理。对早点摊,进行了全方位的改架及摊架清理,形成统一的摊架,并要求每天清洗、按时收摊,对延时经营的摊主和摊位脏、乱、差现象实行扣分、停业处罚;对零散摊位进行集中定点、定位经营。对流动摊点进行全天候、不定时检查,发现无牌无证的坚决取缔,并按《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固定水果摊在统一定点、定位设置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管理,摊位不得超出标有城市形象用语牌。对占道经营的摊位管理实行“一刀切”。对店面、招牌(广告)的管理,采取集中整治,严格执行“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管理”的原则。犬类管理。采取了暗访和群众反映举报相结合,用委托协议管理的办法对城区范围的家养犬类进行围圈管理,对无主、无证、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的犬类进行了巡查和突击捕杀。工程车辆管理。对城区违章占道小型机动车辆,采取书面告知、现场暂扣的办法,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进行处理;对夜间进城的无封闭的施工工程车辆,造成泄漏、超载或带泥运行、不加盖的车辆采取定点设卡、突击整治的办法,有效的制止了城区道路违禁行驶和道路污染行为。
第二篇: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承载空间形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所占的低位十分重要。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居于主导低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城市作为一种现实的物质形态,实质上代表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形态。相应的。城市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之一,城市社会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的扩展在区域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的推进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所谓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把自己的城市管理的更好,那么一定得从国庆出发,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把一下方面作为重点:
一、做好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是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措施和步骤的高度概括,是市政管理中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根本大计,故对城市发展具有方向性、长远性、总体性的指导作用,是城市各项工作的指南和纲领。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是现代城市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统领各项具体城市管理职能的主线,也是城市管理高层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要点是:1.明确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城市发展战略关注什么2.关注城市的发展条件分析3.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步骤。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是人们对所处空间的理想预期。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提前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三、城市经济管理。经济生活是城市社会中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存状态。经济发展一直是现代城市关注的重点,经济活力是城市竞争的突出表达。城市经济包含城市的许多具体部门及其活动,即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城市中的表现,也包括城市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城市商业与服务、城市市场与消费等多个活动领域,是众多经济主体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集合。城市经济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城市经济管理师现代城市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四、城市社会管理。
(一)城市人口管理。从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角度考察,城市人口应包括居住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人口,包括一切从事城市物质供应、社会和文化等活动,享受着城市公共设施的人口。
(二)城市住宅管理。
(三)城市社区管理。住房管理师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现实生活。城市住房管理师城市房屋管理的主体。城市住房的规划、建设、使用、流通等是关系到城市居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与进步的重要环节。住宅问题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低位和作用。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正由“单位型”向社会型转变,以上三种模式均可以借鉴,各地,各社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式,但目前阶段,基层政府对社区管理进行领导则是必要的。
五、城市环境管理。所谓城市环境是指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城市环境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自然一人工复合环境。城市环境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也不单纯是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高度融合石城市环境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故城市环境的发展和演化,即遵循自然规律,也遵循人类社会的规律。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压力,导致环境状态发生变化,例如:人类能源消耗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社会机构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以恢复环境质量或防止环境退化。但社会机构做出的响应有应对性和根本性之分。循环经济是针对原因的对策,末端治理是针对后果的对策;末端治理是指标性的对策,而循环经济则是治本性的对策,他将导致环境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六、城乡关系协调与管理。在工业化、城市化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城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始终是贯彻其中的主线。人口、资金、信息和物质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便是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其空间效果构成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空间组织方式。城乡关系的最高形式:城乡一体化。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再次将“统筹城乡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七、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与管理。随着我国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各地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逐渐增多。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加快,城市将越来越不可能作为封闭和相对独立的发展实体出现,取而代之的必然将是开放、协作的城市,以此,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城市封闭式发展的不足和区域协调发展可能带来的有利格局,了解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可能的模式和有效途径。
八、城市突发事件管理。城市作为一个依附自然系统的复杂子系统,在常规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一些突发性的负面事件。如何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使得城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章可循,不致乱了分寸,并且在最段的时间恢复正常状态,成为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三篇: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它也指明了我国今后城市的发展总目标。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就是围绕这一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总目标,结合我国城市的现状,架构起一个新型的、综合的、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居民生活等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战略依据,战略愿景,重点战略,战略措施和战略反馈五个部门组成。
城市管理从宏观上看,是把城市整体作为管理的对象。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一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城市管理是为城市发展服务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城市管理就失去了方向,也就没有意义了。当然,城市发展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它包括城市的社会、社区、市民各个层次,城市管理要致力于城市全面、协调、快速和健康的发展。二要因时、因地制宜。各地的城市化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有的起步不久,有的快速发展,有的正步入城市化后期,向城市现代化迈进。各个城市的功能定位、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人口情况等因素也相差较大,这就决定了城市管理不能照抄照搬,只搞一个模式,要立足实际,不能超越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违背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三要把市民素质的提高作为城市管理的基础。市民既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市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城市管理的方式和成效。市民的卫生习惯、文明意识、法治观念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因素,城市管理工作者必须下大力气,努力提高市民的素质。四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发展城市、管理城市的目的,是使市民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安居乐业。城市管理不善,市民没有合适的居住环境,市民就会逃离城市,迁徙、移居他处,使城市失去生机、活力,变成一个空城、废城。这在国外城市发展史上有过惨痛的教训。五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管理的必要前提。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集聚地,基础设施是否齐全,功能是否完备,能否满足居民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决定一个城市的兴衰,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主体中,仍然居于核心地位。
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还要树立科学的城市管理理念,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也应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里的人们对自己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前提,以实现市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既要重视城市经济的发展,又要重视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各种需要,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就业、谋生等问题。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更要把满足市民的基本需要放在首位,树立一切为了市民的服务意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市民”,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城市的全体居民,不仅包括本地人,也包括外来工、农民工。不仅包括白领阶层,也包括蓝领阶层。不仅包括衣食无忧、生活富裕的人们,也包括经济拮据的弱势群体。以人为本,要求大到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公厕建设,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重大事项要通过事前公示、开听证会、网上讨论等各种形式,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日常管理要体现人性化、亲情化。总之,城市管理要时时处处事事体现人本理念。二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线,也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城市管理应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一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市容、环卫、市政、交通、园林、绿化要齐头并进。城市管理既要注意道路、广场、垃圾处理厂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注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的改善。既要提高主次干道、繁华地段的城市品位,也要改善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和形象。城市管理要兼顾主次干道、新区老城、城区郊区、白天夜晚,保持平衡协调。城市管理既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但是也不能牺牲环境为代价。以摊点亭棚来解决就业,以马路经济来维持繁荣的行为,是短视的,是对整个城市、对未来发展不负责任的行为,城市也不可能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城市管理工作者要下定决心,坚决整治。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进程来调控城市管理的范围和力度,城市管理才是健康的、长效的、可持续的。三要树立城乡统筹的理念。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注入城乡统筹的新理念,以城市带动乡镇,以城市促进乡镇,改善乡镇的容貌和环境卫生,让农民也享受到逐渐成熟的城市管理的延伸服务,在乡镇也能接受到城市文明的辐射与熏陶,在道路、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要有发展眼光和全局观念,要注意城乡统筹,合理分布。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是: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体系。1.强化城市管理的法制基础。
加强立法工作、法规不一致,不协调甚至相互抵触、矛盾的问题。没有立法权的城市政府研究制定高质量的规范性文件,使有关法律法规细化、具体化,增强城市管理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搞好配套制度建设和标准制定工作,制定修订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作业标准、户外广告及美化亮化专业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户外广告及公共停车场泊位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等,逐步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管理工作管理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单位、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广泛进行城市管理方面法律知识和政策规定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大力提高社会监督和法制化管理水平。
2.改变城市管理模式。
一是由“经济主导型”转变为“社会主导型”。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形成了“经济主导型”的城市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片面强调发展城市经济,忽视改善城市环境,造成了城市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失衡,城市运行效率低下,延缓了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阻碍了城市的持续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社会主导型”的城市管理模式,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环境的改善。加大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的改善、加强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强化街道管理城市的职能,给予街道合理的财政保障,使其从亭棚经济、马路经济中解脱出来,弱化其经济建设的职能,集中精力管理城市。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发挥其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二是由被动的、治标管理变成主动的、治本管理。以往,城市管理工作对违章行为多注重进行运动式、突击型的整治,比如对违章广告牌、乱倒建筑垃圾、乱贴乱画、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顽症”,往往采取联合执法、大会战等形式,进行集中整治。取缔、封堵的多,疏导、消灭引发问题原因的少。整治时,轰轰烈烈,声势很大,效果也不错。但是,由于缺少深入思考,没有找到深层次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拿不出治本的长效措施。因此,治理过后,往往旧病复发,死灰复燃,或者又出现其他问题。科学的城市管理方法,强调用管理的理念引领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在规划、建设阶段就消除产生管理问题的根源,为日后管理提供便利。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规划,以规划促管理。以规划为纲,把城市管理方面的内容纳入城市规划,优化城市道路结构,完善城市公益服务设施,建设功能良好的垃圾中转站、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等,城区改造、房地产开发时,为公共厕所、农贸市场预留空间,统一规划制作信息栏、广告牌。科学的城市管理方法,要求不仅要重视后续管理,更要加强源头管理。不仅要治理结果,更要拿出治本之策。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疏堵结合。
3.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在完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不仅将涉及城市管理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实施处罚等职能综合起来,而且对涉及城市管理的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进行相应调整,建立城市管理新体制。按照规划、建设、管理相对分离的原则,把公共广场、小游园、停车场的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建筑垃圾管理、环卫作业、园林绿化、路灯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等管理职能综合到城管局一个部门,权随事转,费随事转,改变目前城市管理工作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责权利不一致的现象,从源头上改革城市管理体制。
4.优化城市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高位协调机制。城市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单靠部门领导、分管市长协调难度较大,为形成全市统一、高度权威的城管体系,可以成立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市领导任副主任,各区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委员,加强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研究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组织开展联合整治,加强工作的检查、督促。二是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环境绿化美化程度、社会公用事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市民的文明素质等,与经济指标一起用以考核政府的政绩,引导和制约城市政府的行为。将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城市政府目标管理范围,把城市管理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区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列入工作目标,根据城市管理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建立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制定并落实检查、监督制度,完善考评考核机制。设立专项考核经费,增强城市管理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强化市场运行机制。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对市容环卫作业、道路养护、绿化维护等城市管理方面的服务职能,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不断降低作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城市的户外广告、公共停车场的泊位使用权依照有关规定,全部实行有偿转让。四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新闻媒体、学校、社区、志愿者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市民形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大力整理社会资源,推进专业队伍管理与群众自我管理相结合,形成城市管理合力,认真落实“门前三包”管理办法,试行“门前三包”代包制,使“门前三包”成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有效形式。五是健全公安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公安保障机构。
5.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含量。充分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健全城市管理信息体系,用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城市管理中的问题,管理整个城市,使城市接近最佳管理状态。积极采用高新科技对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进行改造,改善执法装备,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改变以前城市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不畅、被动管理、封闭管理、管理不科学的状况,进而有效提高整个城市管理的效率。随着各个城市政府对城市管理科技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的各项标准、程序将更加量化、细化,更具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将有更为实质性的进步。
实践表明,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研究城市管理的新思路,落实城市管理的新举措,实现城市管理的新跨越。
第四篇: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__论文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11秋行政管理 廉志敏
作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在城市管理中,要从祁县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来综合管理城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入手,改革管理体制,拓宽管理模式,在硬件上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资,全面促进祁县形象实现质的飞跃。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和本质
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城市管理的全部内容,在城市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严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做到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要真正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思想,尊重劳动者的生活和生存权利,保障他们享有的自由。作为执法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不能置群众的生存发展而不顾,不考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乱收费、乱罚款。城管部门面对着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一大批失业下岗人员,当前祁县经济落后,工矿企业破产倒闭,为了谋生计,有的占道为市,有的流动经营,严重影响祁县的市容环境卫生,影响了祁县招商形象,面对这柄双刃剑,城管部门一方面坚持文明执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规范法律程序,实行柔情操作。对极少数家庭特别困难的,帮助其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二是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兴办市场,并以最低的市价让经营户入场,这样既盘活了经济,减少了占道经营,同时减少了城管工作的矛盾,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达到了共赢的效果。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城管工作坚持的根本原则。
二、加强城市管理,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人文工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加速器和助力剂,它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条件下,坚持城市管理科学发展就是坚持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之路,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004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解决多头执法和乱罚款问题。2002年,国务院就如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出台了国发2002<17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它为城市管理明确了科学的发展观。它的范围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和设施;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随后2003年2月日,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联合下发了中编办发2003< 4 >号文件《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目前全国已有许多县、市、区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这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步伐。城市管理要跟进,祁县经济要发展,必须走综合执法之路,这样才能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收费,才能彻底改善祁县经济环境
三、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经济社会是物质基础,是上层建筑,城市管理是建立在经济社会的基础上,城市管理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影响着城市管理的进程,两者如何做到有机结合,予认为必须在城市管理工作上一是不能贪大求远,要密切结合祁县市经济的实际情况,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城区格局、行政区划分、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需要来综合平衡,不能凭一时长官意识,脱离当前实际,乱审批、乱规划、滥圈地,造成城市配套不合理,城市建设无规模;二是要尽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功能的利用率,对破损路实行完全修复,整修断头路,完善主路、主干道的路坎、路坡、路肩建设,对示范街实行分段的彩板铺装,对园林花草树木实行整枝修剪,以共同达到整齐划一,对主干道花带进行拆除,对人行道实行重新均匀划分,解决人行道东高西低,南宽北窄的问题。"
第五篇: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第一稿)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准确定位城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一方经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走依法管理与亲民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
一、树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
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就是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总目标,适应城市前进发展的步伐,时刻更新观念,革除因循守旧的陈腐意识,结合实际,有所超前,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一)要坚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一个城市的环境好坏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前景,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活空间,而且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必须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长远战略目标,牢固树立“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增加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发挥城市环境的“强磁场”效应,进而汇聚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着力解决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就业、谋生等问题。绝不能一味强调杜绝、取缔、清理,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疏导,在疏导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管理。
二、要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发展,重点从二个方面强化工作的落实 要全面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管理,围绕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城管工作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建立起促进和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转变工作指导和发展方式,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实践推进的着力点落实到具体工作项目上,着力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民生问题,打造创新务实、高效的服务型城管,积极探索,积累学习实践活动经验,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重点强化科学发展城管工作意识,自觉融入全市科学发展的大局。
(1)强化区域中心意识。坚持城管工作以打造区域经济中心一流城市管理水平为目标,从构建和谐、魅力邯郸,实现三年大变样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城市管理工作。
(2)强化责任落实意识。要强化政治意识、交帐意识,按照我局2008年工作计划,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将城市管理的各级责任、工作岗位具体化、精细化、明确化。(3)强化精细精品意识。坚持抓“精细”,出“精品”,狠抓道路清扫、执法管理、公厕、垃圾站设施建设和管理,综合整治小街巷环境卫生,改善火车站“窗口”形象,规划设置高档早夜市,提升城市夜景亮化水平,加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管理和资源利用,打造城管“精品名牌”。(4)强化改革创新意识。积极学习先进城市管理经验,深化城管体制、机制、作业方式改革,在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等方面有新突破,推进城管事业长足发展。
(5)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要进一步提高城管执法人员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和手段,纠正执法过程中的粗暴行为,坚持处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原则,创建“和谐城管”。
(6)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管理与服务统一,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认真做好群众举报、投诉、来信、来访涉及的市容卫生热点、难点问题,树立城管执法良好形象。
(二)重点解决制约城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城管事业科学发展扫清障碍。
(1)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粗放型、经验型、突击型的问题。查找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影响。
(2)解决工作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缺乏的问题。强化督查、考核、讲评、奖励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3)解决工作效率低,工作落实迟缓拖沓的问题。合理安排人员、合理安排地段,集中有效力量攻难题、保重点,抓日常,全面提高点线面管理质量。(4)解决工作标准不高,敷衍塞责的问题。要增强每位城管人的责任心、事业感,要以环境优美、领导满意、市民赞扬为标准,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5)解决奖罚不明,问责不到位的问题。构建严格的奖惩追究体系。对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上、物质上、政治上的奖励,对完不成工作任务或严重违规违纪人员要进行严厉的处罚。(6)解决管理不到位,执法不公的问题。开展文明执法活动,严格、公正执法,寓管理于服务中,不断提高文明执法水平。
三、营造和谐的城管执法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从事城市管理这一事业中,必须更加积极地正视矛盾,随时随地主动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产生的不和谐因素,不断寻求促进和谐城管的途径和方法。
(一)强化法制宣传,增强市民城市意识和法制观念。城市管理依靠人民,也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城管,宣传教育是关键。一是要大力普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政策、法律和法规知识。采取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着重宣传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重要会议精神,让广大市民更加了解城管法规,不断增强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增强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的理解和支持。加快市民城市意识、文明意识的养成,形成全社会维护社会公德,提高文明素质,养成文明习惯,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畅通便民通道,增进市民对城管的理解和支持。实现城市和谐发展,需要城管部门在执法实践中做到便民。便民就是把降低群众办事成本、方便群众工作生活作为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就是畅通与群众的联系沟通渠道,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便利服务。要多与市民交流沟通,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的平台;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自觉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宣教为先,处罚在后”,主动深入帮扶困难家庭,做好跟踪服务,做到尽职尽责;坚持走群众路线,城市管理重大决策的出台,要广泛征询民意,让市民参与决策并进行有效监督,共同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文明之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构建和谐城管的成败。锻铸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文明执法之师,是构建和谐城管的迫切需要。要大力推行军事化管理,加强队伍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精神的磨练,树立“城管铁军”品牌。开展教育培训,确保每一名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识、执法技巧、内部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基层执法队员的执法办案水平,提升全体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行政执法督察力度,严厉查处执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实施绩效等级化考核,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和综合评价各部位及执法人员工作实绩,建立起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的激励竞争机制。培育独特的城管执法文化,践行文明执法操守,推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事业和谐健康发展。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实际的工作,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掌握城管工作的精髓和实质,才能实现城管工作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