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州乡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6:5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罗州乡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罗州乡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

第一篇:罗州乡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

罗州乡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

罗州乡位于赫章县“中心腹地”,东经104°33′,北纬27°07′之间。平均海拔1875米,距赫章县城31公里。东南面分别与水塘乡、妈姑镇相邻,北面与朱明乡接壤,西面与双坪乡毗邻,东北部与财神接壤。罗州乡现辖20个行政村,119个村民组。罗州乡政府驻地位于龙滩、龙科两村上。全乡占地面积114平方公里,总人口24203人。全乡有党员542人,贫困人口3485人。少数民族以彝族、苗族、布依为主,少数民族5149人,占总人口的21%。非农业人口为300多人,占总人口的1.23%。2007年人均纯收入1478元。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加之我乡人口复杂,地域东西跨度较大,深层次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显现,如:土地调整、新农村建设和控建、村级财务、历史遗留问题和民间纠纷等,为此建设一个科学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着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对维护基层农村社会治安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主要做法。

几年来,我乡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稳定、促发展、促民生为中心,正确把握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把为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作为工作着力点,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全乡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8件,调解率达96%,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全乡没有一件民间纠纷引起了群众性上访,大量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基层,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一)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年初,乡党委即时研究成立了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同志任副组长,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教育、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实行乡领导班子成员信访接待日制度,乡党委根据信访工作突出性的特点,对乡领导班子成员实行轮班值勤。发现群众上访及时处理,绝不拖延;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上访群众一个明确的答复,限期解决,避免了矛盾的激化。2011年10月份,甘德乾书记在接访时,龙科村部分村民反映因征地带来一系列的矛盾,群众意见大,有可能因土地处置发生械斗。甘书记一边向反映问题的群众做解释工作,一边安排国土所相关人员参与,就地到村处理。通过调查、走访和座谈有关人员,进一步找出问题的原因,及时召开村组调解委员会成员和群众代表会议,拿出具体调解方案,并征求广大群众代表的同意,土地处置工作圆满结束,群众非常满意。第三,进一步明确了主管部门和乡村负责人岗位责任、时限要求及责任追纠,对处置不力,造成越级上访的责任人给予党政纪处分。

(二)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从源头上控制矛盾纠纷的产生。改革、发展、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罗州地理位置偏,深层次矛盾较多,因此乡党委政府树立“稳定”也是发展的工作思路,事实证明,许多矛盾纠纷的发生是由于决策不准甚至失误造成的。为了有效防止决策失误,从源头上控制矛盾纠纷的产生,我乡党委把握住三个基本原则,即决策上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群众愿不愿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是否符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原则。其次,严格三个基本程序,即深入调查论证,提供决策依据,广泛听取意见,严格议事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再次,坚持以人为本,慎重决策,涉及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新农村建设工作、土地复垦、集镇建设等历史遗留问题。我乡始终把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放在第一位,凡是群众关心的问题都及时公开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政策不完善,决策失误产生的矛盾纠纷,推动我乡经济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

(三)健全完善基层调处机制,为化解矛盾纠纷筑牢基础防线。从实践看,大量矛盾纠纷的积累,主要由长期以来基层调解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工作不到位,任务不落实造成的。因此,乡党委、政府把建立健全调解网络作为工作之重,一是由乡纪委所牵头成立了解调中心;二是在卫生部门建立了医患纠纷调委会;三是在妇联成立妇联调解委员会;四是以纪委、综治、信访部门为主,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组。在派出所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在全乡20个村,119个村民小组建立了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村民调解小组,初步建立健全了乡、村、组三级调解网络,加大对全乡矛盾纠纷的调解力度,对排查出发生的纠纷案件复杂且涉及人数较多的,及时介入调解纠纷。乡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变上访为下访,变开门为下乡,主动前往该村解决问题。

(四)建立目标责任管理机制,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领导保证。化解矛盾纠纷,共建和谐社会,领导是关键,机制是保证。我们把健全、落实各级领导的责任管理机制作为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关键来抓,保证目标任务的落实。一要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维护稳定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领导干部“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和意识,提高维护稳定、调处矛盾、处理突发事件、共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二要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制度,及时总结报告上月治安状况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研究重大疑难或跨乡镇、跨村组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保证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三要落实矛盾纠纷预防机制。坚持认真调处、重在预防的方针,完善正常时期、重大节日、特殊时期不同要求的信息报告制度,建立重大矛盾纠纷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大排查、回访力度,使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前化解、被动调处转向主动预防。四要坚持落实包案调处机制。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制度,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结果。对所有矛盾纠纷,都具体落实到基层调委会和调解员身上,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调处水平。五要落实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年度工作目标、领导班子和干部“三位一体”的考核制度,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和谐创建”、“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半年进行督查,年终进行综合考核,给予重奖重罚。对能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稳定、共建和谐的领导班子和个人,进行总结表彰;对调处不及时、无效果,导致矛盾纠纷升级的单位和领导及有关责任人员,实行年度评奖一票否决。用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形成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有力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营造竞相发展、干事创业、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当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重视不够。

一是没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监督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一级监督一级长效机制;二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业化队伍不强;三是认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是司法、综治部门的事,没有形成联动,往往使得一些排查出来的土地承包、边界、土地复垦、新农村建设与控建等政策性、法律性较强的矛盾纠纷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调处。

(二)相关职能部门作为不够。

许多职能部门不能够及时积极地参与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归土地部门调处,赡养、抚养纠纷归民政部门调处。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职能部门基本没有参与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

(三)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及时。村、组仅限于组织一些定期的排查工作,结合实际和形势主动开展专项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的很少。一般都是由乡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后,村、组才组织力量集中进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这样的排查调处方式,对矛盾纠纷的发生起不到预防遏制作用,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所发生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调处。

(四)村级调解委员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全乡45名调解员高中以上学历仅10名,法律政策和业务水平欠缺,在宣传讲解法律,制作调解文书上有困难,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二调解员队伍不稳定。受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其调解员往往也随之更换,致使专业调解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三、完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从全乡调处矛盾纠纷的类型和存在的问题来看,基层存在着许多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如不及时地排除、化解和妥善处理,久压积蓄之下的茅草顿纠纷会迸发出来,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以至于引发上访事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效,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全乡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一套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和监督机制对维护当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矛盾调处工作置于建设和谐社会大局来思考和部署。进一步加强矛盾调处工作,正确处置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充分认识矛盾调处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矛盾调处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实行责任倒查,责任追究,在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取得新成效。

(二)稳定基层调解队伍。一是稳定村级人民调解员队伍。采取调解案件的数量支付报酬的办法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调解员业务素质。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手段,促使人民调解员提高自身素质,胜任调解工作。

(三)大力加强矛盾调处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对换届后的村级调解组织进行全面摸排整顿,按照“五有”(有相对的办公室场所、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招牌、有印章、有调解书、统计台账)和“四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报酬落实)的要求,规范人民调解委员组织建设,确保纠纷发生是人民调解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建立矛盾调处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为矛盾调处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第二篇: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会议纪要

于XX年3月28日上午,全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会议在乡政府二楼大会议室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党委书记杨贵银,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韩旺军,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任新育、政府副乡长黄河、派出所所长余治军、司法所长周希智等。

会议上,周所长对春节收假以来全乡矛盾纠纷排查情况作了总结和汇报,党委书记杨贵银和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韩旺军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与会的其它同志都分别做了发言。

现纪要如下:

会上周所长对近期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了了详细汇报,截至目前全乡共排查矛盾纠纷28起,调处成功28起,其中本月排查 13起,全是司法所协助村委会调处成功。

这说明了全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保持良好的势头,稳步推进,切实有效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中,做到了“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纠纷不出村、重大矛盾纠纷不出乡”的要求。

韩乡长强调,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首先要加强领导,强化体制,领导是一个组织的核心,体制是一个组织的轮廓,核心不明,轮廓不清,怎么能成一个齐心协力的集体;其次掌握工作的方法,以智取人,焦头烂额,忙来忙去,白白浪费了时间,劳而无功;最后宣传法律知识,营造氛围,让群众掀起学法的热潮,提高公民的学法意识,用法技巧。

确保虎洞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共虎洞乡委员会

XX年3月1日

第三篇:甘招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办法

甘招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实效,维护全乡社会稳定,为建设“和谐平安甘招”,加快甘招各项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根据《中共喀左县委员会、喀左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指导意见》(喀委发 [2011]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作原则

(一)“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齐抓共管”原则。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主导下,各村、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综治办的协调下,各负其责,推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以人为本、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原则。党委、政府在作出涉及群众生活和经济利益的决策时,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

(三)“预防为主、教育主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原则。要做到预防工作走在调节前,把思想教育和法律宣传教育贯穿于解决矛盾纠纷工作的始终。

(四)“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发生在各村的矛盾纠纷由各村支部、委员会负责调处。

(五)“依法办事、及时处理”原则。对于矛盾纠纷,要按照法律、法规,并通过教育,及时调处。

(六)“公正、公开、透明”原则。在调处矛盾纠纷时,要公开、公正、合理的解决矛盾,增强透明度,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的公信力。

(七)“注重基层调解”原则。以基层调解为重点,充分发

1挥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的作用,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三条具体工作范围

(一)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占地、拆迁等方面的群体性、突发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

(二)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等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的排查调处。

(三)因教育、宗教、民族、边界、医疗等引发矛盾纠纷问题的排查调处。

(四)其他可能引发矛盾纠纷问题的排查调处。

第四条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办公室的主要工作:

(一)掌握全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情况,并按要求向上级上报有关数据。

(二)及时掌握和分析研究治安信息和动态,做好评估。

(三)协助乡党委、政府做好排查调处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五条工作制度

(一)排查制度:

1、不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行、全方位、多层次排查。

2、乡实行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村每半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梳理矛盾纠纷工作。

3、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期,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排查。

(二)预警制度:

1、制定完善处置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

2、对于重大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要及时受理,多种手段并用,努力解决在初始阶段或萌芽状态。

3、发现重大纠纷隐患应当在第一时间报告乡主管领导。

4、及时将所掌握的矛盾纠纷隐患情况上报乡综治办。

5、保持矛盾纠纷报送电话24小时畅通,遇到节假日必须有人值班,并做好值班记录。

(三)调处制度:

1、在综治工作中心受理的矛盾纠纷,能及时调处的,组织调解人员及时进行调处,不能及时调处的,告知当事方可择日调处。

2、涉及两个或多个村之间的矛盾纠纷,由中心负责组织涉及到的村调委会成员共同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调处措施并组织实施。

3、乡工作中心确实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乡主要领导。

(四)交办、督办制度:

1、对排查和受理的矛盾纠纷,属于各村调处范围内的,可以通过签发交办单的形式,逐案落实到各调解组织,并明确调处要求、调结时间,并做好相关记录。

2、各村调委会,对中心交办的有关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任务要高度重视,按时进行排查调处,对调处难度大的矛盾纠纷,可提交中心进行调处。

3、进一步明确督察督办职责,对挂牌督办、限期解决的重大矛盾纠纷和协调会议决定的有关事项,要认真进行检查,逐一落实。

4、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由于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当,调处不到位,造成越级上访的,要写出专门报告,说明情况。

(五)报告制度:

1、建立健全本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网络,乡、村确定信息联络员,确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上下畅通。

2、每月必须对本乡发生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按要求上报上级部门,严禁迟报、漏报、虚报、错报。

3、发现重大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苗头等信息,及时报告乡党委、政府。

(六)领导接待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实行每周一为乡主要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日制度。接待的方式方法有:

1、接访,可以采取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和带案下访等多种方法进行;

2、包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实行包案,并落实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解决化解、包息诉息访的“四包”责任制;

3、落实,要把领导干部接访的重点定位

在“事要解决”上,努力在“案结事了”上下功夫;

4、跟踪,对于发生越级上访的案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必须跟踪接待处理。

(七)培训制度。由乡综治办组织,不定期组织基层综治干部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各种法律法规以及调处矛盾纠纷技巧等。

(八)会议制度:

1、定期会议。综治工作中心年初或年终必须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并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掌握本乡各村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发生情况以及各级排查组织排查矛盾纠纷的情况,查找原因,分析特点,加强指导,研究制定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措施。

2、不定期会议。综治办平时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交流、沟通与合作,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组织召开矛盾纠纷调处协调分析会议,对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共同提出解决办法,并落实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3、工作中心各成员单位必须按时参加会议,不准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

4、召开矛盾纠纷联席、调处分析会议时,要对有关事项进行通报。

第六条工作程序

(一)接待受理:确定接待场所,热情接待来访群众;按规定受理群众诉求,指导来访群众填写《群众来信来访登记表》;对群众反映的不在规定受理范围的事项,要耐心做好解释,并引导群众向有关部门反映;收集、汇总工作中心受理的、各职能部门和基层调委会上报的矛盾纠纷,按要求报送乡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

(二)调查核实:乡综治工作中心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要组织调查核实,做好《调查笔录》,掌握基础资料,为组织调解

做好准备;对群众多次反映而基层调委会或有关部门没有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开展调查,提出工作意见建议。

(三)组织调解:对属于乡综治工作中心直接调处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并做好《调解记录》;加强对基层调委会和有关部门调解工作和制作调解文书的检查指导,提高调解工作水平和调解文书质量;对当事人不能亲自参加调解的,可授权委托其他公民参加调解,受委托的公民参加调解应出示《授权委托书》,并在委托权限内参加调解。

(四)签订协议:对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由乡综治工作中心制作《调解协议书》,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

(五)结案存档:按照一案一档的要求,对已结案件进行整理归档,妥善保存。

(六)跟踪回访:适时组织对矛盾纠纷调解后跟踪回访,并完整填写《矛盾纠纷排查情况登记表》。第七条责任与奖惩

严格按照《甘招乡维护社会稳定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的奖惩办法,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工作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与责任人的政绩、奖惩等挂钩,严格考核,对因排查不到位、化解不及时等原因造成有恶劣影响的、有去省进京上访的,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八条本办法由甘招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甘招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011年10月10日

第四篇: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

公文网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2010-06-29 18:27:1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2)

xx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位于华东经济圈的边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5个加快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里,结合xx县情,谈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一、基层矛盾纠纷新动向 近年来,xx县的矛盾纠纷呈现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类型增多,诱因复杂。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而引发的利益调整、观念冲突等原因,导致现阶段社会矛盾更加多样和复杂。过去山林、宅基地、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居多。近年,由安全隐患、征地、污染、企改等因素引发的纠纷大幅度增加。在矛盾纠纷的类型中,争夺山林、水土权益、债权债务、环境污染、企业改制以及征地拆迁安置等方面,占全县矛盾纠纷总数的近一半。

(二)矛盾主体多元化,群体性纠纷突出。过去基层矛盾纠纷主体多为个人。现在则以群体居多。表现为职工与企业之间、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经济合作组织之间乃至与政府之间的纠纷。在拆迁安置、征地补偿、企业改制、山林、水土纠纷中,极易由一般性矛盾演变为群体性纠纷。

(三)矛盾不断反复,调处难度加大。

由于群众自身素质和一些历史因素,常使矛盾纠纷不能按照调处协议办理而再起纷争,进而导致纠纷调处难度加大。

二、基层矛盾纠纷的成因

笔者认为,基层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利益之争是导致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百姓之间还是单位之间或者个人与集体之间产生矛盾,由“利”引起的居多。在xx,由山林、水土权益、债权债务、环境污染、企业改制以及征地拆迁安置等涉及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纠纷,是影响当前基层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2、改革中社会保障措施不到位是导致基层矛盾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企业改制前,拖欠职工工资、股金、医疗费等,改制后,职工下岗,无经济来源,而许多职工又年龄较大,没有技术,再就业困难,易产生矛盾纠纷。

3、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出现纠纷后不愿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打官司不仅费时、费力,还要花钱,因此,发生矛盾纠纷时,往往不愿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再加上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不信任,出现纠纷便通过串联、聚众、集体上访,甚至采取违法犯罪手段解决问题。

三、对策与措施

(一)完善机制,把握矛盾调处工作的主动权

在新的转型时期,基层矛盾纠纷构成因素复杂,要从队伍建设、排查、调处等方面着手,完善长效机制,才能搞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1、夯实“四级网络”。通过建立健全乡(镇)、村(街)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村民组调解小组,形成上下成线,左右成片的县、乡、村、组四级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网络。

2、推行“四个结合”。即集中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随机抽查与地毯式排查相结合,排查与调处相结合,排查与解决问题相结合。通过层层梳理辖区内的纠纷苗头和隐患,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员发生矛盾纠纷的特点和规律。定期对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分析预测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群众性械斗、非法宗教活动、重大治安事件等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应对措施,把疏导和预防工作做在前头,掌握排查工作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乱,防患于未然,确保问题能提前发现,矛盾能妥善疏导,纠纷能及时化解。

3、坚持“四早原则”。一是坚持早处理原则。矛盾纠纷变化发展过程有成因—潜在—呈现—激化—对抗等阶段。呈现阶段是矛盾变化的关键时期,在矛盾呈现前期,重视矛盾的疏导工作,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坚持早分解责任原则。矛盾纠纷出现后,要把处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身上,同时,根据案情的难易程度,实行办事限时制度。三是坚持早整治原则。要集中时间和力量,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常见的、多发的、带有倾向性的纠纷,尤其是那些可能激化的纠纷进行专项治理,做到小矛盾不出村级,大纠纷不出乡镇。四是坚持早防范原则。要切实防止排查调处与解决问题“两张皮”现象。对于一时难以解决或仅靠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问题,要及时移送,提请上级协调解决;对于已经激化或酿成事端的矛盾纠纷,也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坚持“宜疏不宜阻、宜

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的原则,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

(二)注重方法,发挥矛盾调处工作的能动性

矛盾纠纷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基层干部要把握”敏锐性、主动性、针对性、导向性”,增强工作主观能动性。

1、思想上要有敏锐性。一方面,在形势好、情况熟的环境中,注意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对

第五篇: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

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基层矛盾纠纷几个明显特点:

1、类型增多,诱因复杂。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而引发的利益调整、观念冲突等原因,导致现阶段社会矛盾更加多样和复杂。近年,由安全隐患、征地、企改等因素引发的纠纷大幅度增加。在矛盾纠纷的类型中,债权债务、征地拆迁、老人赡养、婚姻纠纷等方面占矛盾纠纷总数的近一半。

2、矛盾主体多元化,群体性纠纷突出。过去基层矛盾纠纷主体多为个人。现在则以群体居多。表现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经济合作组织之间乃至与政府之间的纠纷。在拆迁安置、征地补偿纠纷中,极易由一般性矛盾演变为群体性纠纷。

3、矛盾不断反复,调处难度加大。由于群众自身素质和一些历史因素,常使矛盾纠纷不能按照调处协议办理而再起纷争,进而导致纠纷调处难度加大。

二、基层矛盾纠纷的成因

1、利益之争是导致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百姓之间还是单位之间或者个人与集体之间产生矛盾,由“利”引起的居多。涉及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纠纷,是影响当前基层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2、部分群众自身素质不高是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加大的又一原因。

由于部分群众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漠,调处结果没达到自己意愿的,随意反悔,动辄胡搅蛮缠,白村刘军材与兄因宅基地纠纷镇村干部多次调解,数次反悔,影响当地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3、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出现纠纷后不愿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打官司不仅费时、费力,还要花钱,因此,发生矛盾纠纷时,往往不愿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再加上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不信任,出现纠纷便通过串联、聚众、集体上访,甚至采取违法犯罪手段解决问题。

三、对策与措施

1、完善机制,把握矛盾调处工作的主动权

在新的转型时期,基层矛盾纠纷构成因素复杂,要从队伍建设、排查、调处等方面着手,完善长效机制,才能搞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一要通过建立健全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网络。集中性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随机抽查与地毯式排查相结合,排查与调处相结合,排查与解决问题相结合。通过层层梳理辖区内的纠纷苗头和隐患,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员发生矛盾纠纷的特点和规律。重点分析预测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重大治安事件等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应对措施,把疏导和预防工作做在前头,掌握排查工作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乱,防患于未然,确保问题能提前发现,矛盾能妥善疏导,纠纷能及时化解;二要坚持“四早原则”。一是坚持早处理原则。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坚持早分解责任原则。矛盾纠纷出现后,要把处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身上,同时,根据案情的难易程度,实行办事限时制度。三是坚持早整治原则。要集中时间和力量,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常见的、多发的、带有倾向性的纠纷,尤其是那些可能激化的纠纷进行专项治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四是坚持早防范原则。要切实防止排查调处与解决问题“两张皮”现象。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要给群众讲清原因;对于已经激化或酿成事端的矛盾纠纷,也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坚持“宜疏不宜阻、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的原则,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

2、注重方法,发挥矛盾调处工作的能动性

矛盾纠纷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要把握“敏锐性、主动性、针对性、导向性”,增强工作主观能动性。

(1)思想上要有敏锐性。一方面,在形势好、情况熟的环境中,注意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对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或听不进不同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在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的条件下,注意吃透情况,冷静分析,对事物的主流和本质作出正确判断。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及时分析和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纠纷。保持对群众问题的敏锐性,做到及早发现苗头,准确掌握动向,及时将事态处置在萌芽状态。

(2)工作上要有主动性。要建立工作预案,做到及时、主动、超前。在问题引发的初期,及时采取措施,及早化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方法上要有针对性。一是教育为先。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宣传力度,突出教育引导机制,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处置手段要得体。对一些别有用心者和幕后操纵者,要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段,增强化解的力度,通过打击和震慑,达到疏导和分化之目的。三是综合治理,进一步夯实基础,标本兼治。

(4)政策上要有导向性。我国已经制定出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仲裁法等一系列解决民事、经济、行政争议的法律。但群众仍然习惯于找政府而不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这种状况不利于及时有效处理纠纷。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司法机关对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受理。特别是对一些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群体性案件,审理和裁决要力求公开、公正、及时,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一种服从法律,信赖法律,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习惯。

下载罗州乡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州乡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