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造纸与木材加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时间:2019-05-13 17:5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造纸与木材加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壮族自治区造纸与木材加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造纸与木材加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表格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造纸与木材加工

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09〕108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0-02-11 来源:

f

【字体:大 中

小】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造纸与木材加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

广西壮族自治区造纸 与木材加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造纸与木材加工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颇具发展潜力的现代产业,是拉动林业、印刷、包装、家具生产、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区重点发展的工业产业。为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建设林业强区目标,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桂发〔2009〕35 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造纸工业。在木材等造纸资源供应短缺和环保约束压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我国造纸产业总体布局也将“由北向南”调整,为拥有明显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广西造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08年,全区有制浆造纸企业200多家,纸及纸板产量174万吨,约占全国的 2%,产值 133 亿元,在全国排名第 11 位。我区造纸工业具备了一定规模与发展基础,形成了自身特色和优势。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一是规模偏小,效益偏低,与丰富的原料资源不相匹配;二是资源消耗较高,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废纸回收利用率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三是装备水平低,设备老化严重,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四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品种少、档次低、竞争力不强;五是建设资金短缺,重大项目推进偏慢;六是原料林基地建设涉及面广、耗时长、困难多、统筹协调任务重。

(二)木材加工业。广西拥有 2.26 亿亩林地,人工林、速丰林、经济林、商品林均居全国第 1 位,是名副其实的林业资源大省(自治区)。全区现有木材加工企业 12600 多家,其中人造板生产企业 861 家。2008 年全区人造板产量 800 万立方米,居全国第4位。2008年木材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产值181亿元、木材精深加工率13%。我区已成为全国桉木旋切单板生产基地,异型胶合板、木衣架产量居全国第1位,细木工板左右着大西南市场。木材加工业遍及全区所有市县,吸纳就业 30 多万人,为山区农民增收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和领域,使 2000 多万农民直接受益,繁荣了山区经济。但我区木材加工业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初级加工品多,精深加工品少,科技含量偏低,经营粗放;二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知名品牌产品少,核心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低;三是分工明确、相互依存的产业带、产业园、产业区、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当前,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房地产投资的持续增长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为造纸和木材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整合提升产业层次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监管,全力推进林(竹)浆纸一体化, 拉长产业链,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木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持生态营林、环保制浆、绿色加工,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实现规模化、清洁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把造纸与木材加工业培育成为巩固和发展我区生态优势、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产业,建成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实现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的建设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节水、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作为主攻目标,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进步,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2.坚持合理布局与结构优化相统一。坚持发挥县、乡初级加工的优势,促进社会合理分工,以龙头企业带动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3.坚持规模经营与提高效益相统一。坚持加快发展与重点推进相结合,逐步提高产业规模化和集中度,实施大集团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进集聚式发展。

4.坚持扩大开放与稳定合作相统一。积极参与开放市场,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合作,推进国际化发展。

5.坚持服务“三农”与促进就业相统一。以服务“三农”为落脚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繁荣。

(三)发展目标。

1.工业原料林发展目标。到 2012年,全区速丰林面积达3400万亩。到 2015 年,全区速丰林面积达到 4000 万亩。2015 年后,全区速丰林总面积稳定在 4000 万亩左右,每年可采伐速丰林 425万亩,供应木材 3000万立方米以上,可支撑木浆生产 300万吨,人造板生产1100万立方米,提供全区用材的70%以上。

2.造纸业发展目标。到 2012年,全区纸浆产量400万吨,纸和纸板产量 500 万吨,造纸业产值 380 亿元,工业增加值 160 亿元。到 2015 年,全区纸浆产量 700万吨,纸和纸板产量900万吨,造纸业产值8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320亿元。到 2020年,全区纸和纸板产量 1100万吨,造纸业产值 1200亿元,工业增加值 480亿元。

3.木材加工业发展目标。到 2012 年,人造板年产量 1200 万立方米,木材精深加工率达 35%,年产值达到 400 亿元,工业增加值 240 亿元。到 2015 年,人造板年产量 1500 万立方米,木材精深加工率达 50%,年产值达到 700亿元,工业增加值 420亿元。到 2020年,人造板产量达到1800万立方米,木材精深加工率80%以上,木材综合利用率95%以上,产值 1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 600亿元以上。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扩大基地规模,保障造纸与木材加工业原料供给。

抓好浆纸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优先培育壮大林木和竹子造纸原料资源;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全社会办林业;选择适宜林区与重点制浆造纸和木材加工企业联姻,以资产为纽带共同建设人工速生丰产林基地,使大型制浆造纸和木材加工企业用材供应基地化;列入工业原料林基地发展规划范围内的林地,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基地年度造林计划,优先规划协调造林用地;加大特种用材林、珍贵树种原料林基地建设力度。

(二)合理利用造纸原料资源,优化造纸业结构。大力推进林(竹)浆纸一体化生产,鼓励发展蔗渣、桑杆造纸,利用沿海优势布局废纸再生利用加工。积极调整原料结构,将木(竹)浆、蔗渣浆、废纸浆占造纸总量的比重由现在26:42:32调整为 55:25:20。一是全力推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集营林、制浆、造纸于一体的林浆纸产业,形成纸业与林业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重点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林浆纸产业集群。二是积极开发利用竹子纤维。扩大柳州市、崇左市造纸用竹原料基地建设,加快柳州年产 50 万吨、崇左年产 30 万吨、南宁年产 20万吨竹浆项目,在玉林、梧州等竹浆资源丰富的市、县择优布局一些竹浆项目,形成竹浆造纸企业群,将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竹浆造纸基地。三是有效利用蔗渣资源。充分发挥我区蔗 渣产量居全国第一的资源优势,推行糖纸结合,大幅度提高蔗渣制浆造纸的生产集中度,保持我区蔗渣浆造纸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重点支持一批 5-10 万吨以蔗渣为原料的制浆造纸项目建设。四是扩大废纸回收和利用。充分利用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扩大废纸进口。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沿海地区建设废纸分选基地,利用便捷的港口条件,在防城港市布局大型废纸再生利用项目,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城市都有大中型造纸项目格局,使造纸业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产业之一。五是积极发展桑杆造纸。合理利用桑杆资源,在来宾、河池、南宁规划建设桑杆造纸项目,延长桑蚕生产产业链,提高农作物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调整产品结构,丰富造纸与木材加工业产品种类。

一是改善纸品结构。适应制浆造纸木浆化趋势,大力发展木浆造纸。重点发展高得率的化学木浆、机械木浆、竹浆等浆种。二是增加纸品种类。提高纸和纸板中高档产品比重;重点向低定量、高强度、多品种推进;印刷文化用纸、包装纸板要着重提高质量、档次和产品升级换代;生活用纸要着重增加花色品种和新产品开发;重点发展液体包装纸、高档生活纸、轻量涂布纸、高档信息用纸、高档办公用纸、食品包装、商品包装装潢用纸、涂布纸和纸板、中高档生活系列用纸等产品。三是丰富木材加工产品。大力发展胶合板,重点发展以桉木为原料的异型胶合板、贴面胶合板、覆膜混凝土模板、建筑模板、实木复合地板、单板层积材以及胶合梁、胶合木、科技木等产品。调整纤维板产品结构,发展低甲醛或无甲醛板、阻燃板、防潮板等贴面、强化木地板和装饰材使用的中/高密度纤维板。加快发展刨花板,重点发展结构刨花板及其深加工产品,完善协作配套条件。鼓励发展用于家具制造业的三聚氰胺树脂装饰板、贴面刨花板等二次加工产品,提高刨花板再加工产品质量和终端产品附加值。开拓刨花板应用领域,重点向建筑、包装、车船制造等领域拓展。发展珍贵树种木皮加工、实木玩具、木制工艺品等产品。大力发展家具产业,重点满足区内市场,拓展农村市场与国外市场。发展以木衣架、橱柜、木门等为重点的木制品和装饰材料制品。

(四)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组织力量开展关键技术、工艺研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重点是开发高强度、高效率、低污染的制浆技术和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抄纸技术。以增加产品品种为目标,积极开发各种适销对路、高效益的新品种,重点是新原料、新浆种的研究和各种化学助剂、填料的应用。研发推广废纸处理、纤维回收和防治污染、环境保护的先进适用技术。二是加快装备现代化步伐。新建和技改造纸工业项目,坚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与国内创新技术相结合,选用先进适用设备。对落后的技术、装备和生产线,坚决予以限制和淘汰。三是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发展大中型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支持广西林业集团、广西金桂浆纸业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创立国家级或自治区造纸技术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强化人才培训、技术创新、技术咨询等服务。

(五)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准入门槛。

通过实施严格的污染物达标排放制度,降低造纸工业用水,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现有企业进行治理整顿,治大关小,以大代小,以新代老,减少分散的污染源点。对废水排放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采取高额罚款、停产治理、责令关闭等措施,确保山清水秀、碧海蓝天。提高造纸行业准入门槛。制浆项目单条生产线起始规模要求:化学木浆年产 30 万吨、化学机械木浆年产 10 万吨、化学竹浆年产 10万吨、非木浆年产 5万吨。造纸项目单条生产线起始规模要求:新闻纸年产 30 万吨、文化用纸年产 10 万吨、箱纸板和白纸板年产 30万吨、其他纸板项目年产10万吨。

提高木材加工业准入门槛,改变木材加工业粗放经营现状。对已有小厂采取并、转、扩等措施予以调整,新建胶合板项目要达到年产 3 万立方米及以上,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达到年产 10万立方米及以上,刨花板单线项目达到年产 3 万立方米及以上,旋(刨)切单板达到 0.5万立方米及以上。限制年产5万立方米以下的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和年产 3 万立方米以下的木质刨花板项目。

(六)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强优企业。

1.培育造纸业龙头企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推动大型造纸企业集团发展壮大,促进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引导和鼓励现有造纸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跨地区重组和拉长产业链等方式, 迅速提高集中度。鼓励企业通过重组、上市等手段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纸业企业。

2.培育木材加工业龙头企业。一是支持大型纤维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支持广西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广西高峰容洲人造板有限公司、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是支持胶合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支持现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以扩大原料来源、提高产品质量和出板率为重点的技术改造。三是支持以桉木为主要原料的普通刨花板、定向刨花板生产规模。四是支持现有家具企业增强研发能力。支持广西志光办公家具集团、广西金鼎家具集团以开发研究家具为重点的研发中心建设。五是支持做强做优木衣架产业。支持组建荔浦木衣架集团,统一木衣架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做强做优木衣架产业。六是支持做强做优细木工板业。

(七)调整木材加工业布局,加快园区建设。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培植一批大型人造板骨干企业,形成上下游一体、产业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推动木材加工业的高速发展。一是建设中国-东盟(南宁)林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依托南宁资源和区位优势,建成规模大、水平高、辐射带动功能强的人造板、家具、林化、景观苗木、林业机械等林产品物流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加工贸易中心、产品展示和交易中心。二是建设速丰桉产品生产流通区。依托南宁、贵港、玉林、贺州资源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胶合板、单板层积材、定向刨花板、实木复合地板,引导桉木旋切单板入园集中发展。三是建设家具制造产业集群。大力承接我国东部和国际家具制造产业转移,提高家具设计水平,打造家具品牌。在南宁、柳州市分别建设大型家具工业园区,培育一批家具龙头企业,构建家具产业群。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品牌家具企业独立建厂或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成实木、板式家具出口加工基地,拉动五金配件、环保涂料、印刷包装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全力推进广西家具业的发展壮大。四是巩固扩大木衣架生产基地。巩固扩大以荔浦为中心的“中国木衣架生产基地”。五是巩固扩大异型胶合板生产基地。巩固扩大以容县为中心的异型胶合板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特型家具加工产业区。六是建设木材产品聚集加工综合区。在重点区域集中建设木材产品加工园区,形成集中加工,规范管理,互为支撑,合作共赢的格局。七是建设桂北杉木细木工板产业带。以柳州、桂林、河池杉木产区现有细木工板企业为基础,促使企业向杉木集成材、杉木家具等深加工产品延伸,建成体系完备的杉木加工产业区。八是建设国际家具及木制工艺品产业区。以凭祥、东兴为核心,打造广西特色木材加工产品国际家具城,辐射东南亚。

(八)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化生产效益。

一是培育沿海林浆纸产业集群;二是培育竹浆纸产业集群;三是培育蔗渣浆造纸产业集群;四是培育桑杆纸浆等包装纸板产业集群;五是培育人造板与家具产业集群;六是加快木材加工业园区建设。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投向园区基础设施、产品零部件、加工辅具等领域,发展一批高起点、大规模、专业化企业,健全园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原料林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

一是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林地流转;二是鼓励各类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建设原料林, 企业、个人以租地或联营形式造林,以所在县域或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为单位,造林规模在5000 亩以上的,可以在该县域或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内作为一个独立单位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其年森林采伐限额将由自治区林业厅单独下达;三是向国家争取将我区列为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地区,加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构建森林保险巨灾风险转移机制、森林保险再保险机制、完善森林保险省级风险赔偿准备金制度;四是国家和自治区安排投资的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项目,可在该工程规定的范围内营造一定比例的速生丰产林;五是鼓励建立造纸竹林基地。

(二)放宽商品林采伐运输管理。

放宽林木采伐审批条件,优先满足工业原料林采伐需求,工业原料林的主伐年龄和皆伐面积由经营者自主确定。森林经营者 需要采伐林木时,可以由就近的林业工作站协助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各级林业部门要提供“一站式”服务,对伐区设计、林权审核、采伐申请、审核发证等环节进行内部协调。商品林各采伐类型限额有节余的,允许在“五年”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期内向以后各年度结转使用。非林业用地上的林木,不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主采伐。取消新建木材加工项目要求基地林配套的规定,取消细木工板、指接板运输办证的规定。改进木材检测检验方法,凡不列入国家强制性检测、检验的木材产品,一律不强制检测、检验。需要检尺的木材,必须到现场检验。

(三)用以奖代补、技改、贴息等财政手段支持造纸与木材加工业发展。

加大财政对我区造纸与木材加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将造纸与木材加工业纳入自治区千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二是以奖代补鼓励造纸与木材加工业升级。建立原料林基地、中国名牌建设、造纸企业上市融资、造纸业招商引资等方面激励机制。三是以技改、贴息等方式支持造纸和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在力争国家政策性贷款对速生丰产林造林项目进行贷款贴息的同时,自治区财政逐年加大对营造林项目的贷款贴息力度,每年安排造纸及木材加工企业一定技改补助资金。各市视财力可能,适当安排部分专项经费支持工业原料林建设。四是鼓励各地主动关停污染重、资源消耗高、效益差的小型造纸企业,对符合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财政可按规定给予一定奖励。

(四)创造良好的造纸与木材加工业投融资机制与环境。

一是大力推进投融资改革。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造纸业、木材加工业特别是原料林基地建设特点的信贷产品,拓宽纸业和木材加工业投融资渠道。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鼓励信贷投放,完善贷款贴息政策,加大贷款贴息力度。拓宽林业信贷担保方式,加快建立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登记制度。二是鼓励多种投融资方式。充分利用有实力的政府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尝试采用中小企业或林农联合担保等多种方式筹集纸业原料建设资金。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增强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能力。制定鼓励外商及国际金融组织和社会资本投资林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多渠道投资林纸业和木材加工业。充分利用财政贴息政策,切实扩大木材加工企业的贴息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覆盖面,合理确定木材加工企业的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探索设立广西造纸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基金遵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由政府参与,战略投资者主导,市场化运作,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广西林业集团投融资平台和林业资源整合作用。三是规范木材加工行政许可。木材经营加工行政许可实行分级审批:自治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木材经营加工项目的审批;地级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旋(刨)切单板、木片、细木工板等木材经营加工项目的审批;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除自治区、地级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以外的县域内其他木材经营加工项目的审批。

(五)积极鼓励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

建立自治区级林浆纸一体化研究机构,加大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进造纸工业原料林木、竹子、蔗渣和桑杆原料的技术开发应用推广。组织良种良法、基因工程等重大课题联合攻关,争取在基因工程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参与等方式加快广西大学等高校加大对造纸工业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办、完善培训机构,通过多层次专业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形成我区造纸工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建立自治区级木材深加工研发推广中心,支持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开展桉木综合利用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提升木材加工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六)继续加快扩大开放合作步伐。

积极引进国内外、境内外投资开发广西造纸与木材加工业,特别是要引进低能耗、低污染、高品质、高科技的造纸企业和品牌。努力营造有利于造纸业、木材加工业开放合作的良好环境,加快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外企业、金融机构及民间的合作,大力引进世界纸业巨头,扩大开放合作力度,促进我区造纸与木材加工业发展。

主题词:工业 林业 加工 规划 通知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材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本站推荐)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材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各类建筑材料及其制品。我区建材工业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区建材工业已发展成为拥有以水泥、水泥制品、建筑用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砖瓦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和以石灰石开采业、滑石采选业、建筑装饰用石开采业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采选业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主要生产水泥、平板玻璃、石材、滑石、建筑卫生陶瓷和新型墙体材料等产品。2008年,全区建材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1.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9%;完成工业增加值123.6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3%;实现利润17.7亿元,占全区工业利润总额的9.9%。全区建材行业3000多家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超过35万个,是我区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之一。

近几年来,我区建材工业特别是水泥工业规模迅速壮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进展,先进生产工艺逐步取代落后生产方式,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产品质量逐步提高。但是,我区建材工业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能源消耗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压力大;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落后生产方式所占比重仍比较大,生产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三是非金属矿深加工程度和产品附加值低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区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削弱了我区建材产品的竞争优势。加快调整优化建材工业结构,促进我区建材工业发展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升级。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优质浮法玻璃、高档建筑卫生陶瓷和新型建筑材料,提高非金属矿深加工程度。节约并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我区建材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严禁采用破坏资源的开采方式,重视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以及用砂岩、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渣等做原料和混合材,推广节能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2.坚持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推广使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装备,严禁低水平建设。加强矿区复垦、景观地貌恢复。转变发展方式,努力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依法保护环境和生态。

3.坚持调整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产业整合,积极培育优势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加快淘汰环境污染大、资源破坏严重的落后建材产能。禁止建设任何落后工艺的建材生产能力。

4.坚持合理布局和统筹地区发展。根据建材产品附加值较低、保质期有限、不宜远距离运输的特点,从区域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容量等配套条件,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三)规划目标

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730亿元,工业增加值260亿元。主要建材产品产量:水泥8800万吨,平板玻璃530万重量箱,花岗岩板材3000万平方米,瓷质砖8800万平方米,新型墙体材料150亿标准砖。日产≥4000吨级水泥熟料生产线可比水泥综合能耗≤96千克标准煤/吨,日产2000(含2000吨)~4000吨(不含4000吨)级水泥熟料生产线可比水泥综合能耗≤100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粉磨站可比水泥综合电耗≤38千瓦时/吨。

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350亿元。主要建材产品产量:水泥1.0亿吨,平板玻璃1050万重量箱,花岗岩板材4000万平方米,瓷质砖1.2亿平方米,新型墙体材料170亿标准砖。

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650亿元,工业增加值580亿元。主要建材产品产量:水泥1.2亿吨,花岗岩板材6500万平方米,瓷质砖2.0亿平方米,新型墙体材料200亿标准砖。把我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新型干法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

三、发展重点

(一)水泥工业。重点建设西江沿岸水泥工业基地、桂林—柳州—南宁—崇左铁路沿线水泥工业基地,支持河池、百色、贺州、防城港等市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形成地区性产业中心。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重点在南宁、贵港、钦州、防城港、北海建设100万吨及以上大型水泥粉磨站。支持部分立窑水泥企业改建成年产60万吨及以上的水泥粉磨站及水泥制品企业。

加快发展散装水泥,提高水泥散装率。在北海、钦州、防城港新建、扩建散装水泥中转库,完善物流体系,扩大水泥出口。做好城市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工作,提高散装水泥装备水平,发展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干混砂浆、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产品,积极发展水泥制品业。

推进日产4000吨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推广纯低温废气余热发电站和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城市垃圾、工业废渣及可燃废弃物等先进技术,推进水泥企业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重点关闭城市市区、县城城区水泥企业落后生产能力,全部淘汰湿法水泥生产线。支持华润、海螺、台泥和鱼峰集团做大做强,使前五名水泥企业的产能比重达到70%以上,进一步提高我区水泥产业集中度。

(二)玻璃工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优质浮法玻璃和深加工玻璃,将节能、环保、安全、信息、太阳能利用作为发展的重点,推动玻璃深加工生产向配套化、系列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具有美观、装饰、隔热保温、安全、防火、防盗多功能建筑门窗玻璃和其它特种玻璃,开发镀膜技术和复合技术。

全面提升浮法成套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准光学质量熔化技术,超厚、超薄板成型技术,在线镀膜改性技术以及工艺,监控与专家诊断等成套生产技术,提高玻璃生产装备水平。支持南宁浮法玻璃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建设新型OLC节能无机材料生产线项目及玻璃深加工基地项目。

(三)建筑卫生陶瓷工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进区外资金和技术,提高现有建筑和卫生陶瓷的水平,发展新型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市场,支持研发新产品,开发高强、多功能、配套化的环保、抗污、抗菌建筑卫生陶瓷新产品,培育知名品牌,鼓励增加高科技、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积极支持采用大吨位球磨机、全自动液压砖机、辊道窑快速烧成、半成品的快速干燥和智能、模糊控制等技术和设备,逐步淘汰隧道窑;卫生陶瓷应以节水为中心,提高档次和配套水平。推广高中压注浆连续生产成型技术,采用宽断面轻质节能窑炉,推广燃料气体化,优先使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支持梧州陶瓷产业园区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园区,成为新的“陶都”。支持黎塘工业瓷厂进行挖潜改造,增加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

(四)水泥制品工业。依托优势企业,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水泥制品。以水泥压力管、排水管等产品为重点,研发市场所需的各种管材,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满足城市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建设的需要。支持南宁鸿基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水泥制品企业研发新产品和新品种。

(五)非金属矿及制品工业。利用资源丰富的滑石、膨润土、重晶石、高岭土、大理石、花岗石矿产资源优势,以应用技术研发为突破口,以产品的产业化为重点,在非金属矿物涂料、颜料、功能性填料及复合材料、环保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逐步建成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非金属矿物材料产业链和大型生产加工基地。支持滑石、大理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的高纯、超细、改性粉体深加工技术开发;鼓励优质陶瓷级、填料级、造纸涂料级高岭土、煅烧高岭土及高纯超细高岭土等精选及深加工生产技术开发;支持膨润土向矿物深加工及深加工制品方向发展;鼓励优质玻璃砂、型砂、ISO标准砂及各种工业用硅砂产品的精选及产品加工生产技术与开发;积极发展重晶石深加工;支持引进国外先进的非金属矿加工技术设备,重点发展以非金属矿为主要原料的高纯、超细、改性矿物制品,提高非金属矿的附加值。支持贺州、钟山、岑溪、田阳、平乐等市县发展石材工业,建设广西石材基地,打造“中国石都”、“中国石材之乡”、“中国石雕之乡”区域品牌。做大做强“岑溪红”、“桂林红”花岗石及“贺州白”大理石等名优品种。建设贺州重钙超细粉石材工业园区,培育贺州市科隆粉体有限公司、贺州市太迪超细粉体有限公司、贺州市梅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石材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崇左市膨润土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将其培育成为我国膨润土加工产业基地。推进桂林的滑石、象州的重晶石、合浦的高岭土的深加工和合浦石膏矿开发产业化。

(六)新型建材工业。支持开发生产绿色新型建材(包括具备保温隔热、节能、高性能、高强度、轻质、耐久、易施工、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多功能等特性的新型建筑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建筑涂料、优质环保型摩擦与密封材料、优质节能复合门窗及五金配件、新型管材(含管件)、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发展非粘土类空心制品、混凝土砌块、高档青水砖、彩色饰面砖和各种轻质板材、复合板材。鼓励利用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等工业废渣、江河淤泥、生活和建筑垃圾等为主要原料生产符合建筑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重点推广塑料管材、塑料门窗、建筑涂料、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同时带动其他化学建材产品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增加品种规格,注重产品的系列化、配套化发展。积极发展化学类、金属类、复合类、功能类新型建材和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兴环保建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四、政策措施

(一)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贯彻落实广西“十一五”时期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控制水泥工业产能总量,加强对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粉磨站项目的规划布局和管理。促进建材业与建筑业的配合协调发展。

(二)加大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建材工业的资金支持。在自治区千亿元产业发展资金中,对新型干法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和非金属矿深加工等项目给予重点扶持。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和税收管理措施,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把财税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重点技改项目、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开发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拓宽抵押担保融资渠道。

(三)推进企业重组联合。推进建材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培育壮大大型优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行业生产集中度,形成一批具有整体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建材行业竞争实力。以华润、海螺、台泥和鱼峰集团作为水泥产业龙头,南宁浮法玻璃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玻璃产业龙头,南宁鸿基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水泥制品产业龙头,组建大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加快企业整合,培育投资主体,通过产权纽带对中小企业实施收购、兼并、拍卖,进行规模化投资和低成本扩张,壮大企业规模。鼓励大集团通过资源纽带开发矿山,建设原料基地,合理配置资源,合理保护和利用资源。

(四)利用国内外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利用国内外资源尤其是东盟国家的煤炭和非金属矿资源发展我区建材工业。加强新产品研发推广,生产适销对路产品。鼓励建材产业与上下游产业开展战略合作,提高直供比例。引导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组织国内外建材产品展览,拓展建材产品市场占有份额,鼓励企业充分发挥我区水泥、石材、玻璃的竞争优势,进军国际市场;鼓励骨干企业跨国经营。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节能、节水、节材为重点,大力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环保技术和低消耗、无污染、高性能、多功能、高附加值的新型材料。提高建材产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做好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废渣、工业石膏、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粉尘污染治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支持建材企业综合利用粉煤灰、炉渣、硫酸渣、糖滤泥、炭粉、煤矸石、工业石膏和其它尾矿等工业废渣生产节能、利废、环保产品。

(六)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有实力的自治区级科研机构完善研发手段,创建研发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或研发机构;支持中小企业采取各种形式联合创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设计、科研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技术服务中心。通过各层次研发机构的创立,构建具有一定水平和较强服务能力的全区性研发体系。

(七)实施名牌战略。支持企业产品品牌建设,提高我区建材行业名牌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增强品牌的带动作用。做好品牌产品保护,提高建材行业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以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数量和影响力。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工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各项认证认可,使产品与国际接轨;改进和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夯实名牌工作基础。到2020年,获得20项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提高我区建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八)充分发挥行业协(商)会的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业协(商)会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行业协(商)会在引导行业发展、信息咨询、公共服务、招商引资、协调企业加强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石化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石化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石化工业 既是能源工业,又是基础原材料工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 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石化产业在我区工业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已成为重点打造的七大支柱产业之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16号),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区目前已形成石油加工、化工矿山、化肥、无机化工原料、塑料、助剂、涂料及颜料、橡胶制品、化工机械等行业与品种门类比较齐全的石化工业体系,建成了 一批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大中型生产装置,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产生了较好的带动作用。2008年,全区石化产业完成产值518.3亿元,同比增长 21.6%,拉动整体工业增长2.02个百分点。从整体上看,我区石化产业仍然以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多数石化企业未形成产品链,产品 档次不高、品种单一,缺乏竞争力,精细化工率仅为33.7%,远低于全国45.8%的平均水平,较先进发达国家的66%的水平差距甚远。规模以上工业总产 值中,初级产品占35%左右;深加工产品仅为59%左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广西石化产业受到较大冲击,产量、产值增 速减缓,国内外市场萎缩,产品库存上升,价格大幅下跌,企业成本上升,亏损增加,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生产经营困难。但是我国石化产品消费仍处于增长期,油 品、化肥、农药、氯碱刚性需求长期存在,中高端石化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必须抓住机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快广西石化产业的调整和振兴,促进产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区位优 势,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延伸产业链和培育产业集群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优化产业布局,实现总量扩张和产业升级。依托大型 企业和产业基地,实现炼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发展。按照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要求,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发展高端产品,增 强产业竞争力,污水、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相应标准,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总体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按照《广西“十一五”石化工业发展规划》和《广西沿海石油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布局框架,根据突出重点、优化局部、统筹全局、带动整体的发展思路,遵循资源集约化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园区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和整合优势,促进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

2.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与多元投资相结合。以广西钦州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为核心,以钦州-铁山港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综合基地建设为依托,将广西北部湾建设 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石化工业生产基地;合理规划下游石化项目的发展布局和产业规模;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融合发展,多元投资建设下游石化产业。

3.坚持加快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大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力度,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改造,促进石化工业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加强关键和前沿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4.坚持重大项目建设与调整产业布局相结合。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依托广西钦州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和中石化铁山港聚丙烯项目,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延长产品链,提高竞争力。推动大型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

(三)规划目标

到2012年,广西钦州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建设进程加快,炼油业进一步崛起,石化上游产业不断壮大;石油化工后续产品生产日益扩大,石化产业规模 和水平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实现销售收入1600亿元,增加值500亿元;原油加工1450万吨,化肥140万吨,烧碱100万吨。

到2015年,以北部湾沿海临港重化产业带为龙头,建成钦州及铁山港石化综合产业园区、南宁氯碱和精细化工产业园区、柳州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河池化工产 业园区、百色田东特色石化园区等一批石化工业园区,形成北部湾沿海石油化工、桂中化肥、南宁氯碱精细化工和桂北橡胶加工等四大化工基地,加快发展北部湾国 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2700亿元,增加值850亿元;原油加工2000万吨,化肥180万吨,烧碱120万吨。

到 2020年,全面推进与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在项目和基地建设方面的合作,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发展,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北部湾国家 级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基地基本建成。实现销售收入5400亿元,增加值1700亿元;原油加工4000万吨,化肥220万吨,烧碱160万吨。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集群化发展

加快建设广西钦州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和中石化铁山港聚丙烯项目,加快推进原油码头、原油储备库、成品油管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北部湾沿海石 化及储运基地;重点发展炼油、乙烯产业群、丙烯产业群、裂解碳四产业群、碳五和碳九的综合利用和三苯产业群,着力构建炼油石化、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橡胶 加工、纤维原料、塑料加工和化肥及农药等七个生产板块。

(二)打造四大石化基地

--沿海石油化工基地。以广西钦州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和中石化铁山港聚丙烯项目为核心,以海外高含硫原油加工为重点,扩大炼油能力。重点建设广西钦州2000万吨/年炼油 项目、年产对二甲苯100万吨和年产120 万吨乙烯及下游石化产品联合生产基地、铁山港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产业基地。同时,向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方向拓展延伸产业链,打造以油品、有机化工、氯 碱、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化工原料为主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基地。

--桂中化肥工业基地。以柳州化工为核心,培育壮大鹿寨化肥有限公司、河池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形成合成氨、尿素、磷酸二铵、普钙、硝基/尿素复合肥生产基地。

--南宁氯碱精细化工基地。以南宁化工、田东锦江石化为核心,以氯碱、氯加工、4a沸石聚合氯化铝、农药、冰醋酸等为产品链,向上与北海、钦州石化工业 基地相连接,发展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产品,向下与百色铝工业基地、玉林塑料加工基地和梧州林化工基地相连接,发展烧碱和精细化工产品配套供应,形成石油化 工-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经济产业圈。

--桂北橡胶加工基地。利用现有基础,建设高等级子午线轮胎产业化项目,开发低断面、无内胎高速子午胎;对现有装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开发生产汽车用精密橡胶制品和配件,建成桂北橡胶加工基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构建六大石化产业平台

--钦州大型炼化一体化石化综合产业园区。先期建设以广西钦州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为龙头,最大限度地生产汽煤柴油品以满足我区及西南地区的成品油市场需求,中长期重点发展油化一体化大型石化工业基地,以满足珠三角、西南乃至东盟经济发展圈的石化产品市场需求。

--铁山港石化综合产业园区。发挥铁山港深水大港优势,以中石化聚丙烯项目和中实石化聚丙烯项目为基础,加快建设涠洲岛原油码头及配套工程、320万方原油商业储备项目,将铁山港建设成现代化大型综合石化、储运及合成纤原料园区。

--南宁氯碱和精细化工产业园区。以六景工业园区为主,承接石化产品深加工,发展氯碱化工、塑料加工、建材、生物化工、医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工等高科技工业园。

--柳州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塑料和新型材料的加工及生产基地,重点围绕柳州的汽车、工程车辆等优势产业进行配套生产。

--河池化工产业园区。在提高河池化工现有效益的基础上,重点改造发展广维化工股份公司,形成聚乙烯醇系列产品;积极推动以河化集团为主导的化肥行业规模化,并向甲醇、甲醛及化肥二次加工产品延伸,形成河池化工产业园。

--田东特色石化产业园区。充分依托炼厂资源和生物资源等产业基础,以田东锦盛化工为基地,重点发展综合利用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合成材料及加工制品、生物化工及氯碱化工等四大产品链,将田东石化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我区石化产品深加工生产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

四、政策措施

(一)加快开放步伐实施国际化经营。利用较好的港口条件和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发挥沿海港口优势,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完善产业布局,重点建设广西钦 州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发展原油加工等石化产业;加快建设铁山港石化综合产业项目,在沿海规划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现代沿海石化产业集群,积极建设和 发展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加快原油储运体系、成品油和化工产品销售网络、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和完善,扩大市场占有率。继续加快走出去的战略步伐,充分利用两 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市场着力实现进口原油的多元化;加紧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拓展国际化经营,拓宽发展空间,培育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 牌,加快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加大对技术改造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对于石化重点项目,要制定倾斜的投资政策,予以重点支持。增加对骨干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内部挖 潜,技术升级换代以及盘活存量资产。对于新建项目,要充分论证,优化投资方案,加强统筹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大在石油化工方面的投入,加快建设市场 需求大、发展潜力广阔的聚丙烯等石化项目,加快聚丙烯的开发生产。

(三)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完善现有产品系列,扩大规模,增加下游配套产品品种,提高附加值。加大自身科研开发力度,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积极开发生产技术含量高的沥青产品、合成树脂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采用兼并、收购、联合和转让等资本运营的手段,引导资金、技术、资源向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聚集,促进优 势企业、优势产品快速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加强管理创新。加快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和市场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和风险防控管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快完善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大力提升经营和服务水平,稳定市场供应。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责任。促进产业发展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相协调。加强环境容量调查和规划,开展石化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引导石化产业合理布局、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六)加快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紧紧依托我区的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石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为契机,抓住国家石油储 备体系起步建设的机遇,根据国家的战略性规划布局,尽快开展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可行性研究,加速推进专用码头、油库、管道等储备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在我区布局建设西南石油储备基地。

第四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

发改办高技[2009]5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办公厅,有关中央管理企业,有关单位: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加快微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发酵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微生物制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工业生物制造水平,我委决定于2009-2010年组织实施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的主要内容

微生物制造是利用微生物细胞或酶的生物催化功能,进行大规模的物质加工与转化的先进生产方式,是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征,是解决我国面临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依据我国微生物制造业的特点、产业技术基础和发展情况,专项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微生物制造产品及工艺产业化。主要包括:

(一)新型酶制剂产业化。以酶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基础,重点支持1000吨/年规模以上的新型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碱性果胶酶、脂肪酶、蛋白酶的产业化。

(二)新型微生物发酵产品。以微生物分子选育、代谢工程、发酵工程技术为基础,重点支持500吨/年规模以上的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1000吨/年规模以上的高附加值有机酸和多元醇的产业化。

(三)生物制造工艺示范应用。以新型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为基础,重点支持年产万吨级氨基酸、葡萄糖酸,年产千吨级长链二元酸、手性醇,年产百吨级手性医药中间体、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制造工艺改造升级与示范。

二、专项的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微生物制造专项,提高酶制剂和微生物发酵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水平,提高原料转化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延伸微生物制造产业链,大力发展新产品;扩大生物催化技术在食品、饲料、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的应用,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耗,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培育微生物制造产业龙头企业,全面提高我国微生物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专项实施原则

为确保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在专项实施的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鼓励自主创新。着重推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和成熟度较高的成果和自有品牌产品的产业化。

(二)促进产学研联合。重点支持合作关系清晰、合作实体明确、合作任务落实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技术基础和优势领域的形成。

(三)突出重点,择优支持。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项目,重点支持应用范围广、示范效果好的品种。

四、具体要求和进度安排

(一)各主管部门所报项目,需符合我委颁布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3号)和本文的有关要求,且已完成项目开工建设的相关准备工作或已开工建设。若项目涉及行业准入制度管理的,要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相关许可文件。

(二)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查项目的产业化基础和申报单位的建设条件。产业化项目应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申报单位(包括技术依托单位)应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和相应的技术开发、经营管理、资金筹集能力。涉及行业准入制度管理的项目要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相关生产许可文件。应对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如银行贷款承诺、自有资金证明、生产许可文件等)进行认真核实。

(三)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所在省市申报项目数量不应超过5项,其它项目主管部门申报项目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项。请于2009年4月30日前,将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具体要求见附件)、项目简介和有关附件等材料一式三份报送我委,并同时完成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网上申报。

(四)在项目主管部门申报的基础上,我委将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要求等在2009年5月中旬组织专家评选后,择优予以支持。专家评审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一日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一、项目意义和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与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总体思路、原则、目标等关联情况。

二、项目技术基础。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三、项目建设方案。项目的产能规模、建设的主要内容、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建设期管理等。

四、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规模,投资使用方案、资金筹措方案以及贷款偿还计划。

五、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与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章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要求进行编写。

六、项目法人基本情况。项目法人的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等。

七、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项目风险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八、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国家补贴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并填写招标事项核准意见(见附表),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并盖章。

九、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1、银行承贷证明(省分行以上)文件;

2、项目法人近三年的经营状况(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项目法人自筹资金保证落实文件;

3、地方、部门配套资金及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4、前期科研成果证明材料(需经权威机构认证或出具技术检测报告、专利证书等);前期科研成果的成熟度,应能够满足产业化试验或产业化示范的要求;

5、相应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意见;

6、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项目);

7、有关部门出具的产品生产、经营许可文件等;

8、土地、重要原材料以及其它所需证明材料;

9、政府投资项目需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企业投资项目需提供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在有效期内且未满两年);已开工项目需提供投资完成、工程进度以及生产情况证明材料;

10、项目单位填报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第五篇: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年03月20日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钢铁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钢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1%。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4.53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36亿元,占全国GDP的4%,实现利润2436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钢铁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要,部分关键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产业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盲目投资严重,产能总量过剩。截至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超出实际需求约1亿吨。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四是产业集中度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五是资源控制力弱,国内铁矿资源禀赋低,自给率不足50%。六是流通秩序混乱。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投机经营倾向较重。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产需陡势下滑、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全行业亏损的局面,钢铁产业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当看到,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任务依然繁重,内需潜力巨大,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抓住机遇,制定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应对危机与振兴产业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着力解决钢铁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保先进生产力,保重点骨干企业,保关键品种,保市场稳定,促进产业平稳发展,又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加快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2.控制总量与优化布局相结合。按照沿海、沿江、内陆科学合理布局和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要求,结合淘汰落后、企业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3.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培育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

4.企业重组与体制创新相结合。通过体制创新,努力消除影响企业重组的财税利益分配、资产划拨、债务核定和处置等体制性障碍,为推动钢铁企业集团化发展和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环境。

5.内需为主与全球配置相结合。坚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优化直接出口,扩大间接出口,在努力加强地质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内铁矿资源的同时,抓住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规划目标。

力争在2009年遏制钢铁产业下滑势头,保持总体稳定。到2011年,钢铁产业粗放发展方式得到明显转变,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总量恢复到合理水平。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4.6亿吨,同比下降8%;表观消费量维持在4.3亿吨左右,同比下降5%。到2011年,粗钢产量5亿吨左右,表观消费量4.5亿吨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维持在4%的水平。

2.淘汰落后产能有新突破。按期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和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力争三年内再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

3.联合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5%以上,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0%以上,产业布局明显优化,重点中心城市钢铁企业污染明显减少。

4.技术进步得到较大提升。加强技术改造,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60%以上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钢板和高压锅炉管、25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等产品生产实现自主化,关键钢材品种自给率达到90%以上,400MPa及以上热轧带肋钢筋使用比例达到60%以上。

5.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一般装备基本实现本地化、自主化,大型装备本地化率92%以上。力争在关键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6.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62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用新水量低于5吨,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低于1.0千克,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8千克,二次能源基本实现100%回收利用,冶金渣近100%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任务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保持国内市场稳定,改善出口环境。

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措施,稳定建筑用钢市场,保障重点工程用钢。通过调整和振兴相关产业,努力稳定和扩大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产业需求,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房地产建设、新农村建设、地震灾后重建和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用钢需求。建筑用钢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稳定在50%左右。

改善钢铁产品进出口环境,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鼓励钢材间接出口。组织协会和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争取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二)严格控制钢铁总量,加快淘汰落后。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

(三)促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进一步发挥宝钢、鞍本、武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推动鞍本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广西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完成集团内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实质性重组;推进鞍本与攀钢、东北特钢,宝钢与包钢、宁波钢铁等跨地区的重组,推进天津钢管与天铁、天钢、天津冶金公司,太钢与省内钢铁企业等区域内的重组。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1000~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

(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技术进步。

实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专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骨干企业,对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重组的龙头企业,对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重组的龙头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天航空关键材料生产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推广高强度钢筋使用和节材技术,发展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以及提升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铁矿等技术,给予重点支持。

(五)优化钢铁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发展。

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加快调整钢铁产业布局。一是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按期完成首钢搬迁工程,建成曹妃甸钢铁精品基地。结合广州钢铁搬迁,推动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广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淘汰或减少现有产能,适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按照首钢在曹妃甸减少产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结合济钢、莱钢、青钢压缩产能和搬迁,对山东省内钢铁企业实施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结合杭钢搬迁、以及宝钢跨地区重组和淘汰落后、压缩产能,论证宁波钢铁续建项目。二是推进城市钢厂搬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组织实施好北京、广州、杭州、合肥等城市钢厂搬迁项目,统筹研究推进抚顺、青岛、重庆、石家庄等城市钢厂搬迁。三是抓紧实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确定的钢铁项目建设。

(六)调整钢材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和工模具钢、特殊大锻材等关键钢材品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单位开展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钢板和高压锅炉管、25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等技术进行攻关。提高认证标准,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钢材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修改相关设计规范,淘汰强度335MPa及以下热轧带肋钢筋,加快推广使用强度400MPa及以上钢筋,促进建筑钢材的升级换代。

(七)保持进口铁矿石资源稳定,整顿市场秩序。

行业协(商)会通过行业协调,加强自律,规范进口铁矿石市场秩序。探索、推行代理制。抓住当

前市场全面疲软时机,协调国内用户与铁矿石供应商,建立互惠互利的进口矿定价机制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发挥流通环节对稳定钢材市场的调节功能。

(八)开发国内外两种资源,保障产业安全。

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合理配置与开发国内铁矿资源,增加资源储备。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开展铁矿勘探开发,适度开发利用低品位矿和尾矿,加强对共生矿、伴生矿产资源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进河北司家营、山西袁家村等大型铁矿资源开发,提高国产铁矿石自给率;支持邯钢中关、唐钢石人沟、通钢塔东、武钢恩施等现有矿山的深部开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四川攀西、河北承德地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整合开发安徽霍丘地区和山东苍山等地区的铁矿资源。

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到国外独资或合资办矿,组织实施好已经开展前期工作的境外矿产资源项目。鼓励沿海钢铁企业充分利用区位和运输优势,尽可能利用国外铁矿石、煤炭等资源。

四、政策措施

(一)调整部分产品的进出口税率。

继续坚持控制“两高一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政策导向下,认真落实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措施,适时适当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

(二)实施公平贸易政策。

研究国产钢材和进口钢材公平税负政策,制订具体措施,为国内钢铁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加大技术进步及技术改造投入。

在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形式支持钢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不包括节能技术改造)、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加大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支持力度,鼓励、引导钢铁企业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

(四)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财政奖励力度,支持钢铁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妥善解决职工安置、企业转产、债务化解等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严格实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问责制,比照《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规定,对未完成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任务的地区暂停项目的核准和审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向国土资源、金融、环保、工商、质检等部门通报淘汰落后企业名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限期淘汰的落后装备实施严格监管,防止擅自扩容改造或异地转移。对擅自扩容改造或异地转移落后装备的,金融机构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用地手续。

(五)完善企业重组政策。

制定鼓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对大型企业跨省(区、市)重组后的改扩建等项目优先予以核准。落实好鼓励钢铁企业重组的税收政策。适时研究制定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

(六)适时修订钢铁产业政策。

调整更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完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一是提高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以及炼铁、炼钢淘汰落后标准;二是修改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指标的考核范围和比重;三是增加节能减排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烟粉尘排放、可燃气体回收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环保指标;四是明确资源配置的具体要求,储量5000万吨以上铁矿资源,优先依法

配置给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五是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准入门槛。

(七)提高建筑工程用钢标准。

尽快完善建筑领域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结合提高抗震标准,研究出台扩大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商业设施等建筑物钢结构使用比例的规定,修改提高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重点工程、建筑物基础工程等用钢标准及设计规范。

(八)实现钢铁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完善装备、汽车、造船、家电等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带动钢铁产品消费和产业升级。加强钢铁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适应和促进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鼓励和支持钢铁企业与相关领域用钢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协调发展。

(九)继续实施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

加大对钢铁重点骨干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符合环保、土地法律法规以及投资管理规定的项目,以及实施并购、重组、走出去、技术进步的企业,在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银行贷款、吸收私募股权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防范大型骨干企业资金断链风险,必要时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对违法违规建设、越权审批的项目和产能落后企业,继续实施融资限制等措施。

(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提高境外资源开发企业准入条件。支持符合准入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到境外开展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合作和对外并购。进一步加强境外资产的经营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境外资产风险。扩大冶金设备出口信贷规模,带动设备物资出口。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钢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稳定高端产品出口份额。充分利用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专项资金、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和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十一)建立产业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政策导向及项目核准、生产销售库存、产能利用、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污染排放、银行贷款情况等信息,切实加强信息共享,为企业投资决策、银行贷款、土地预审等提供信息指导。

(十二)发挥行业协(商)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企业联合对外谈判,由钢铁协会组织用矿企业统一对外谈判,建立新的双赢定价机制。由钢铁协会会同相关商会协调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反倾销诉讼,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行业协(商)会要及时反映行业问题和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企业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五、规划实施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各省(区、市)要将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政策措施的实施范围和执行期限,并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有关部门要认真开展实施《规划》的中后期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造纸与木材加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造纸与木材加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读: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五篇材料)

    通过学习《解读: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所学到的认识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我了解到以下内容: 现代物流的特点:一体化的管理,是将运输、仓储、配送及相关的信息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进......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解读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新华社记者 刘菊花、陈玉明)国务院24日全文公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提出,2009年至2011年,我国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有八:稳......

    广东省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广东省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粤府〔2009〕98号2009年9月10日印发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等特点。为应对国际金融危......

    山东省化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山东省化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化学工业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保持全国首位,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文)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文)一、有色金属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在技术进步、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境外资......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本文由xiaolanlv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法规标题】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颁布单位】国务院 【发文字号】......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