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为民办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17:4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为民办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为民办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

第一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为民办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为民办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 ——山东英才学院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英才学院党委副书记 孙爱玲(2012年5月12日)

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感到十分荣幸,也很受鼓舞。教育部思政司主办这次专项调研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进一步推动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调研通知的要求,我院党委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和梳理,受我院党委书记夏季亭教授的委托,我代表学院发言,共分为四部分。

一、山东英才学院的基本情况

我院创建于1998年,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民办本科高校。目前,学院设有机械、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商学、学前教育、园林、文法、外国语、艺术设计、医学、汽车工程共12个二级学院,拥有60多个本、专科专业;教职工总数1100多人,在校生3.2万人。学院占地1300余亩,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80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我院培育了全国民办高校第一门国家精品课、唯一的国家教学名师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成了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7门省级精品课、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等一批省级示范性成果。在实习实训条件方面,建设了学前教育、物流管理、机械制造、医学护理等8个校内现代化、标准化实习实训中心,其中物流管理实训中心被省政府列为“山东省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学前教育实训中心是“全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师资培训基地”。

近年来,我院先后被国家民政部、人社部等部门以及山东省人事厅、教育厅等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自2009年起跻身《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全国前十位,连续三年位列《山东省民办本科院校满意度》榜首。2010年,山东省政协课题组深入我院调研后,撰写的以“适应社会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创新发展模式”为题的调研报告在《人民日报》刊登;2011年,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以“适应市场,服务社会”为题,推介了我院的办学经验及就业工作经验,刊登在呈送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参阅件》和省委主办的《山东通讯》上。

14年来,学院之所以能取得显著的成绩,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学院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得益于我们始终重视党的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办学实践。

二、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几点认识

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与公办高校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从性质任务上讲,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的大学,都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都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教育要求上看,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同属高等教育组织,党建工作的内容、途径、方式、方法都必须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育人为本,尊重人,发展人。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不同于公办高校,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定位不同。公办高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在公办高校发展中具有领导作用;而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党委主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确保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模式不同。领导体制的不同导致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管理模式上也存在差异,不能完全照搬公办高校的党建工作的路子,因此要不断探索适合民办体制的党建工作模式。三是基础不同。民办高校发展历史短暂,决定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经验不足,系统的党建工作体系和机制尚未形成,在理论和实践中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四是工作对象多元化。学生类型复杂多样,有统招生、自考生、专科生、本科生等,学生素质层次不齐;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以我院为例,党员队伍中70%以上的是教师党员,其中组织关系没有转入的25%。这些增加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难度。

基于上述认识,建校之初,学院党委就认识到,只有尽快建立党组织,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只有健全党组织,才能搭建一个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只有加强党建,才能使民办高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只有改进党建,才能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学院分别在2000和2001年,在全国民办高校率先成立了山东英才学院党支部、建立了山东英才学院党委,发展了第一个教职工党员,第一个学生党员。10余年来,学院始终将党的建设置于学院发展的政治核心地位,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党建,不断探索实践,及时深化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学院党委多次在省委、市委召开的省、市社会力量办学党建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学院党建工作的经验被中组部《组工通讯》刊登;被市委组织部评为“济南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三、山东英才学院党建工作的基本做法 学院党组织隶属于济南市教育局党委,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受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的直接领导。目前,学院建有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党组织,党组织机构较为健全。设有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统战部、安全保卫部(保卫处),并领导院工会、院团委、院妇委会;建有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时,现有5个党总支,30个党支部,现有党员456名,其中学生党员96(有55名是预备党员)名。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支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党建工作在学院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谈谈我们在党建工作中几点不成熟的做法,请领导、同志们指正。

(一)把握一个方向: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民办高校党委的首要职责。学院党委通过党政联席会、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党代会、工代会以及与董事会的协调沟通等,以“三看”来监督、检查学院的办学方向。

1、看班子。就是看董事会、院行政是否讲政治,是否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是否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看举办人。看举办者是以营利为主还是以培养人才为主,是否坚持了公益性原则;是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3、看决策。看学院发展规划、人事安排、财务预算、基本建设、招生收费等重大事项是否实行了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坚持“三看”,确保了学院不管形势如何变化,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不变;不管竞争多么激烈,把握正确办学方向不变;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决心不变。

(二)围绕一个中心:以教学为中心

民办高校党组织要强化党建服务中心工作的意识,正确处理好党委与教学、行政工作的关系,不能单纯地为了党建抓党建。因此,民办高校要围绕教学、贴近教学开展党建工作,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为此,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建立与董事会、院行政的协商沟通机制 学院党委坚持守位不越位的工作原则,党委书记兼任院长,参加董事会的工作,全程参与党政联席会议,参与学院重大问题的研究与决策。这在原则上解决了民办高校党政两张皮的问题。

第二、在党员中开展“双五好”和“三比三看”活动

学院党委号召党员教师立足岗位创佳绩,积极开展“双五好”活动,即:“五好”党支部(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师生反映好)、“五好”党员(政治素质好、教学科研好、招生就业好、“联五帮一”好、服务学生好)活动。把创“双五好”活动与提高教育质量结合起来、与促进校园和谐结合起来。同时,还开展了“三比三看”活动,即:比学习看水平,比作用看带头,比成效看贡献。第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多年来,学院党委每年都组织教职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动、影响教风、学风、班风、校风的进一步好转。二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程。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班级、进公寓、进网络。注重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和毕业文明离校教育。三是建立并强化“五位一体”的专兼职教育工作队伍(即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专职队伍和由党政干部和学生家长为辅的兼职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普遍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围绕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文化氛围和舒心环境,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有百米历史文化长廊壁画《中华文明万年记》、“校史展览室”等。二是加强文化环境建设。40位科学家、发明家、教育家的画像,1800余幅名人名言、哲理故事进长廊、楼宇、图书馆和教学楼等,使学生在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教育,形成了以“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校训精神和“扬善、修美、求真、务实”的校风为主导的积极向上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强化一个意识:改革创新 我们主要抓了三个创新:

1、创新工作理念。我们不断强化创新的工作意识,走改革创新之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使学院的工作始终充满活力。

2、创新工作形式。一是以党建带动群团工作。以党建带团建,建立了机关党支部联系学生团支部制度,强化了学生团支部建设;注重加强对团干部、团员的培训,每年选派专职团干部参加省、市和团校的培训,每年培训团干部、团员4000余人。实现了社团建团、公寓建团、网络建团。学院团委连续多年被团省委评委“五四红旗团委”。加强对工会、妇委会、知联会的领导,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创建“将军书屋”。2010年,在60名共和国将军的关心支持下,我院创建了“将军书屋”,收藏了将军们读过的书、收藏的书、撰写的书和推荐的书达6000余册,成为大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人生教科书,并作为德育基地对外开放。这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将军书屋”。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多次邀请省委高校工委、省委党校、社科联、兄弟院校等单位的领导专家来校作辅导报告。组织赴沂蒙革命老区学习“沂蒙精神”、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等活动,使师生备受教育和鼓舞。

3、创新工作途径。学院党委在指导办好英才党建网、学生工作网站、共青团网站建设的同时,还创建了英才手机报,免费向全院师生开通,快速、准确、高效地宣传国际国内形势和学院动态;建立了团委腾讯微博,整理、汇集、开通了学院各学生社团组织、基层团委和二级学院各团支部QQ群、微博、博客,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四)坚持一个理念: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在高校中,就是一切为了广大师生员工。

1、坚持“学生第一、真诚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服务学生。家长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就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民办高校必须要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负责。学院党委书记夏季亭有句话被广为传诵和践行:“在英才学院,谁的面子都不看,看就看学生的面子”。为此,学院各级领导开通学生热线,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多年来,学生对学院各项工作满意度都在90%以上,去年达到95%以上。关爱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学院建立了“奖、勤、免、助、帮”五位一体的帮扶体系。2008年,学院拨专款3000万元成立“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奖助学金”,每年拿出200-300万元,奖励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迄今拨款金额已达1013.18万元。完善就业教育、考核、服务三大体系,助推大学生就业。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配备了二级学院专职就业副院长和就业干事,这在全国民办高校属于首创。多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迄今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6万余名应用型人才。

2、重视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积极搭建教职工权益保障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学院成立了驻济民办高校第一个工会、第一个妇委会、第一个知联会,及时了解、反映教职工的建议和要求;关于建立职工餐厅、发放生日蛋糕券、组织教职工查体、救助困难教职工、三八节特别活动等建议都被学院及时采纳。2011年,学院以30%的增幅提升了教职工薪酬和福利待遇,受到普遍好评。

3、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学院先后从政府机关、部队、高校等聘请了30余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管理精英来校担任校级领导和二级学院领导,聘请了30余位军转干部担任部门和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干部。同时,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以来,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在职教师带薪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进修,到企业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2012年,学院又启动了“131人才工程”行动计划,即面向校内外遴选延揽10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30名学术带头人、1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学院内涵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关键重点岗位的人才保证。

(五)发挥一个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学院党委重视党组织负责人的选拔与培养,根据党员及党组织的思想政治状况,每年定期召开三级书记会议,以会代训,不断提高书记的党务工作能力,造就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支部书记队伍。

2、强化队伍建设。学院党委开设了“网上党校”专栏,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的前提下,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使其在各项工作中高于一般群众。针对民办高校存在很多组织关系没有转入的党员的实际情况,注意对这部分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使他们在新的岗位继续发挥模范作用。

3、搭建活动平台。学院党委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员“联五帮一献爱心”活动,即一名党员联系五名学生、帮助一名困难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联系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认真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学习上解困、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解难,已经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品牌。近五年来,党员联系学生8000余人,帮助困难学生1500余人,党员捐款20余万元。这创造了英才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品牌。

(六)确保一个前提:安全稳定

稳定是民办高校党委的重要职责。学院党委做到了以下几点:

1、健全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学院法人代表是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逐级签定了责任书,建立了应急预案。组建了由学院领导负总责,学生处、保卫处、团委参加,由军转干部为主体的二级学院行政院长组成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学院组建了以党支部书记为主,各班主任共同参与,融思想教育、跟踪服务、严格管理为一体的基层安全工作骨干队伍。

2、加强安全教育,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学院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文明校园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等文件,广泛开展了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教育活动。

3、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完善安全稳定制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持续开展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学院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2005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校园文明评估。

四、对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真正做到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党政文件的下发、干部的培训、教师的培训等方面的一视同仁。

第二,进一步理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管理体制。尽快明确民办高校党建的隶属关系,避免多头领导。第三,尽快增加民办高校的党员发展指标。目前,山东省公办高校党员指标为在校生的5%,而民办高校仅为0.5%。以英才学院为例,每年递交入党申请的有1万多人,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人数达6000多人,而上级部门分配给我们的党员指标这两年才提高到60名。建议尽快增加民办高校党员的分配指标和数量,以便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加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四,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建议国家及省市主管部门多组织类似的调研和经验交流会议,互通信息,加强合作交流。

第五,建议民办高校党组织齐心协力,呼吁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最迫切问题。一是尽快落实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支持政策,二是尽快推动解决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问题。

第二篇: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促进民办高校科学发展

党委书记郝运福: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促进民办高校科学发展 发布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09-03-04 阅读次数:806 编者按:在全省第十六次高校党建暨2009年高教工作会议上,我院党委书记兼督导专员郝运福同志代表我院党委作了题为《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发展》的发言,受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同志好评。现将郝运福书记发言全文刊登如下:

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促进民办高校科学发展(2009年2月10日)

安徽文达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党委

一、辩证认识校情,确定工作思路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民办高校既有优势和特长,也有劣势和弱项:

(一)民办高校是改革开放中民营经济发展和高教事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民办高校总体处于办学的初始阶段,办学思路尚不成熟,办学规范性尚不够完备。

(二)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和投入者合一,责任、权利、利益相一致,责任主体明确到位;然而,民办高校的人员、队伍的动态性较强,管理难度大,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相对较弱。

(三)民办高校的办学机制优化,管理体制精简,用人机制灵活,多渠道利用、整合教育资源,办事效率高,办学效益高;然而,民办高校的工作机构(特别是党群)尚存缺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文化底蕴单薄,学术气氛不浓,办学基础薄弱。

(四)民办高校有显著的后发优势,是在高教大发展洪流中加入进来的生力军,办学起点高,没有历史包袱,接轨快捷,社会适应性强;然而,民办高校多处于投入高峰期,资金短缺,办学的设施、设备、条例尚不完备。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必须因势利导,扬长克短,找准位置,正确切入,促进民办高校健康、科学发展。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努力办成高质量、高水平、富有特色的技能型、应用型的高校。二是优化体制机制,保持并激发其生机与活力,更加务实、精简、节约,提高办事效率和办学效益。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民办高校、高职教育的实情,凝炼出自己的校风、校训,铺就学校的文化底蕴。

四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形成以事业、目标、感情、待遇、机制等共同作用的凝聚力,稳定并改善教职工队伍。

二、完善决策机制,灌输党委主张

一是坚持理事会制度。理事会作为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发展、重要工作、中层以上干部任免等重大事宜。理事会由举办者、办学者、督导专员、党委书记四位一体组成。理事会每学期召开两到三次。

二是坚持院长办公会制度。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学校重要工作安排、工作人员的人事任免等重要事宜。院长办公会由院党政领导、院长助理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院长办公会每周召开一次。

三是坚持党委会制度。党委会讨论学校重要工作的意见、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党委会每月召开一次。党委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委员分工负责制,以弥补党委暂无部门的缺位。党委下设党群办作为办事机构。四是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机制。学校的举办者、办学者、督导专员、党委委员都较好地实行了角色定位、形成相互交融的工作机制。学院自2008年3月成立党委以来,共召开10次党委会。为了使党委的意图和主张得到有效实现,我们主要采取三种途径和办法:

一是主动通报,引起重视。党委书记将党委会讨论的重要问题及时向院长通气并在院长办公会上通报,让行政班子了解党委的工作,理解党委的意图,以便在行政工作中体现党委的意图,形成党政协调、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是交叉任职,自然融入。党委7名委员中有6名是院长办公会成员,他们有着双重身份,在人数上占较高比重,在院长办公会上有充分的话语权,在讨论决定问题中有较重的分量。

三是参与决策,灌输主张。学校重要工作如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教学改革、发展目标、计划、中层以上干部任免等的讨论决策,党委都能通过有效机制发表意见和主张。如《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党委及时组织学习,并建议召开院长办公会,吸收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认真讨论,共提出十余条改进工作的意见。党委进行梳理后,将其中的办学目标、组建工会、提高待遇等重要问题提交到理事会讨论,得到了确认。我们体会到:有一个开明的董事长、有一个以校为家的院长是我院党委开展工作的良好条件。在工作中形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格局,学院的领导工作和决策工作就会产生良好的效应。

三、抓好理论武装,强化政治导向 民办高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还体现在抓好理论武装,强化正确的政治导向上。我院党委在2008年共组织中心组学习10次,在理论学习中我们注意把握三点:

一是吃透原文、理解精神。每次学习,我们都安排引路发言,启发思路。如,学习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党委书记郝运福作了紧贴原文的宣讲,畅谈了对十条“宝贵经验”的理解,提出了贯彻《讲话》精神,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要求,使大家深受启发。

二是强化自身,党要管党。在学习胡锦涛6.30讲话中,大家重点理解了抗震救灾精神和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党委书记郝运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民办高校党员组织观念的五个“绝不能”即:不论公办、民办,党建的任务和要求都一样,民办高校的党建标准绝不能降格;不论组织关系在哪里,党性要求都一样,关系不在本校党员的组织观念绝不能弱化;不论就职公办、民办岗位,党员标准都一样,民办高校党员作用绝不能降低;不论就业还是退休后到民办高校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都一样,退休党员的革命意志绝不能衰退;党员不论职务高低,接受党内外监督的要求都一样,绝不能允许存在特殊党员。这一要求在班子和队伍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是着眼大局,扩大影响。党委中心组学习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出水平、扩大影响。党委在2008年重点抓了为期一天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座谈会。这次座谈会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校情;坚持改革创新,实施“2+1”改革;坚持科学发展,确立学校发展目标上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这次座谈会及几次中心组学习都在中层干部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扩大学习成果的影响力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致力中心工作,促进科学发展

我们认为,党委在抓中心工作上必须全力以赴,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与行政班子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一是坚持思想领先,着重抓好队伍。在学校迎评促建、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推进“2+1”改革、确定发展目标等重大工作中,党委都主动融入,积极做好动员发动工作,重点抓好中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增强其全局意识和工作艺术。由于党政班子形成合力,发挥了很好的领导效能,学校各项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学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2+1”教学改革被评定为重点改革项目。二是发挥政治优势,维护校园稳定。党委对稳定工作高度重视、高度敏感。在长期的维稳工作中既积累了包括包保责任制在内的一套工作经验,也滋生了厌烦情绪、麻痹思想和精神压力。党委在抓维稳工作中注意从政治上考虑问题,重点抓好骨干队伍,向他们灌输维稳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着重讲清我国社会矛盾凸显的现状,讲清“西强我弱”的态势,讲清青年学生群体的活动特点,讲清稳定对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讲清做好稳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要领。2008年秋季开学的第一天,党委在院行政的支持下,召开了维稳工作会议,及时布置了“奥运残运”期间的维稳工作。学校党政班子高度重视维稳机制建设,及时掌握动态、排查隐患,维护了学校稳定的大局。

三是强化舆论宣传,构建和谐文化。党委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着力办好校报、校园网等宣传教育窗口,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大针方针和学校中心任务。2008年共编发10期校报、校园网刊稿100余篇,有力地营造出主流舆论氛围。党委还指导支持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和组织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迎新文艺演出,内容积极向上,形式丰富多彩,有效地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助推了和谐校园建设。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第三篇:完善科学发展的政治机制保障

完善科学发展的政治机制保障

———专家学者谈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其中特别突出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关全局,需要加强研究,通盘规划,突出重点,精心部署。为此,本报特别邀请三位专家学者,就“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一重要命题加以阐释,他们是:

黄范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陈红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峰(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首要问题

问:从1982年以来,政府体制改革就备受各方面的重视,这次《建议》强调的行政体制改革与过去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它对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陈红太:改革开放20多年来,行政体制改革一直作为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优先考虑的目标。这不仅因为,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作出适应性调整,更是因为,政府的行政管理权与普通群众的利益最贴近,政府的状况集中体现了中国民主政治的状况。对于行政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老百姓是看政府为他们做了些什么,是否代表他们的利益,政府的行为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实惠,政府的工作人员是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心上。

《建议》提出的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虽然字面上仍是“行政体制改革”,但与以前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就是在改革的基础理念上的不同。这次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行政体制改革。《建议》的灵魂是“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政府。没有各级政府施政理念的转变,尤其是如果各级政府的运作机制不能转变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上来,那么《建议》提出的科学发展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说到底是党和政府的执政方式和行政方式的转变。

过去的行政体制改革,主要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这一主题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现在的情况有了变化,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建成,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和资源、能源、环境的矛盾,收入差距和区域差别扩大,“三农”问题、就业压力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变化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从以经济发展为主过渡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并进一步过渡到以社会和人的发展为主,这是中国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逻辑。中国的行政体制发展就是要适应这样一个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改革的内容和力度,为中国发展的转型提供稳固的体制保障。

黄范章:《建议》强调“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它置于深化改革的首位,原因在于它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事务性改革,而是以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为重要内容的政府体制改革,关系到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定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政府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双重身份,在相当程度上仍是制约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体制性根源。如果不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国有企业难以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政府也难以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现在各方面的改革,都要求政府体制自身改革,从企业与资本经营活动中脱身出来,全力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倾力搞好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这项改革的难度较大,既要制度创新,也涉及各方利益格局的调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

刘峰: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都是同坚决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中国要继续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子系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到位,会严重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所以,《建议》把深化体制改革放在了特别重要的位置,并进一步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了“深化体制改革”的首位。

建立起灵敏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问: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推进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改革的关系现状又是怎样?《建议》强调要推进“政企分开”,应当如何具体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刘峰: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任务,调整的原则是有进有退,国有经济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把放开搞活的范围扩大到中型企业。从这以后,我国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具体操作中也遇到了问题,比如: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体制存在不适应的牵制关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仍然很多,而且多数分布在不具有优势的一般竞争性领域,现代企业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显得十分迫切。

首先,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深层次问题的根本手段。长期以来,我们在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仍很普遍,企业仍然不能成为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的市场体系还没有最终形成。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的行政体制不顺,具体表现在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绩考核不科学。

其次,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政府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又扮演着经济社会管理者的角色,这就决定了政府在整个改革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行政管理体制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作用。政府职能不转变,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不转变,就不可能建立起灵敏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很难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最后,着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当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有管好。只有坚决地把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中介组织和市场,同时把该管的事切实管好,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强管理,才能完善改革发展的体制性环境。

黄范章: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在推进政企分开、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进行了巨大努力。一些行业政府部门,改为全国性行业总公司或大型国有控股公司;另一些行业主管部门改为行业性协会。可是,国有大公司的人事权、投资权、收益支配权等主要权力,一度分别由中央不同部门负责,但谁也不对投资效果、经营业绩负责,造成所有者“缺位”,也常造成政府部门“越位”。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后,情况虽有改善,但不少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例如,国资委的定位究竟是履行行政管理(如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职责或出资人的职能,还是履行出资人职责抑或管理出资人的职能;国有资本预算、公共财政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与划清,等等。因此,解决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问题,已刻不容缓。一是这一核心问题不解决,各个领域的改革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二是在目前政企已有所分离但尚未分开的情况下,最容易滋生权钱交易、设租寻租的腐败行为,尽管一时难以杜绝,但应加速推进改革,尽量减少“转轨”成本。

政府作为政治实体的存在形式,除履行国防、外交、治安等政治职能外,其经济职能是向公众(居民和企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稳定、公平、有序、有效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为此,政府应搞好宏观经济管理,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企业活动和国民经济运行起到前瞻性、指导性的调节作用,决不干预企业活动,更不充当国企的“出资人”或“经营者”。当前,我国政府仍具有既是政治实体又是经济实体的双重身份,同时既是企业活动的“调节者”,又是国企的“所有者”,使得国企难以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还给宏观经济造成波动甚至紊乱。

因此,具体来说,第一,应该分清和分开两类不同性质、职能、运行原则的国企。一类是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国企,它们履行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它们的经营是非赢利性、公益性甚至福利性的,可以享受财政补贴,其资金直接来自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它们应属各级政府所有。这方面,西方国家也一样。另一类是经营性国企,履行国家作为经济实体的职能,以赢利为目的,依靠自身的竞争能力、赢利能力来发展自己。前一类国企我曾把它称之为财政账户项目类国企,应属政府(财政部门)统辖;后一类国企我曾称之为资本账户类国企,应由独立于政府部门的“国资委”统辖,两个不同系列,各尽其职。

第二,应该退出经营性竞争性行业和领域的是政府,而不是国有企业。我国拥有经营性竞争性国企,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经过股份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的国企,应该有权利和有能力参与公平竞争。不仅如此,一旦某个经营性竞争性行业为私人大企业或跨国公司所垄断,还需要国企打进去,以平抑垄断,促进竞争。

第三,建议统辖经营性国有资产(包括经营性国有金融资产)的“国资委”,还应对人大负责。在当前情况下,作为一项过渡性安排,我赞同国有资产“三层次”管理及运行框架(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企)。特别要强调作为“中介机构”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重要作用,应让它在政企分开过程中发挥“隔火墙”作用。

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问:《建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应在哪些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刘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有4项,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中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这两项职能一直是政府重视的,而且行使的效果也比较好。比较而言,各级政府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两项职能重视不够,行使的效果也不够好,所以《建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陈红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现代各国政府最基本的职能。上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为西方世界大规模实施国家福利政策开辟了道路。各国不仅在宏观经济调控、市场有效监管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也探索了许多有效途径。这些都为我国政府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社会性质和结构与西方各国不具有同质性,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人口总量、秩序、安全、危机或突发事件、利益和权利等)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政府为满足民众对公共事业和福利(如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的需求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与西方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决不是在理论或实践上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简单模仿,而是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要根据中国的实际和经验理解中国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事实上,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我国政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如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社会安定、减少贫困、民族平等和繁荣发展等等。但总体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较好地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还处在积极探索之中,有些问题解决得比较好,有些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新的更迫切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宽、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政府债务风险加大等,在我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此外,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不足问题,公共物品分配的不均衡问题还比较严重。在这些方面,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以满足人民的迫切期待。

刘峰:在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上,政府应当放权于社会。在现代社会,行政职能的扩张使得政府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包揽所有的公共事务。有些事项通过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就应当将这些事项通过“放权”的方式交给社会管理。特别是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与公共资金不足产生冲突时,要采取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原则,让社会力量与市场力量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要将政府目前承担的某些技术性、行业性、服务性、协调性职能转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公共服务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等公共资源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定位在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稳定,应对公共危机等方面。把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定位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建设公共设施,促进社会就业、完善公共医疗、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事业等,同时,要为公共服务市场化创造公平发展的环境,在资金、税收、价格、土地、项目招投标等方面给社会组织以公平竞争的机会,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投资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加以界定和保护,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提供制度激励。

陈红太: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长,对维持社会稳定运转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社会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还不发达、不成熟。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生的所谓“结社革命”或“公共治理运动”,对西方世界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我国,像上海以及苏浙等发达地区,已经进入或接近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这些地区,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不同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西方公共治理中那些有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经验、方式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充分利用公民社会的自组织力量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我国的政府创新开辟道路,为其他地方的政府体制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和范例。(夏斌 晨风)

第四篇: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保障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背景下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近日,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高新民表示,从广义上讲,党的治理水平体现为对于国家和社会各种关系或秩序的调节水平。党依法执政,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调节,是现代治理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之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治体系的领导力量,党内政治生活状态对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决定了党自身的制度化水平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内在基础。因此,提升全党制度化水平,是提高党的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高新民表示,在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关系上,《实施方案》一方面坚持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相衔接,另一方面对党员、对领导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显现出党在提高治理能力、依法治国方面的自觉意识。

高新民指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构成部分,又是担负起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职责的政治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其中,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重要内容。但是,党的建设并非简单地、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引领或改造环境。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实现需要一定条件,如制定政策的规则,实施政策所需的组织和人才保障,都需要有特定的制度环境予以保护。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是构成有利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党内制度环境。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也是党自身发展、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的要求。”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高新民表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并非单指某一方面的制度建设,而是指以制度改革推动党建整体往前走,以各种制度要素的整合、创新,保证党组织整体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求真务实、勤政廉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大鲜明时代特色凸显

在高新民看来,《实施方案》具有五大鲜明时代特色。

——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实施方案》本身就是在内容、方向、时间进度上顶层统筹安排的结果。但所有的制度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有的制度就直接来源于基层创新成果,如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就是基层在实践中提出,中央予以升华并以制度形式确立为全党基层党建的共同目标。没有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结合,就没有制度改革的实际进步。

——长期性、阶段性和回应热点问题相结合。有些制度是党内长期坚持的基本制度,如民主集中制。但民主集中制如何具体实施,怎样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怎样有序实现党内选举,就与时代赋予的条件以及运行规则的科学化相关。对于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如整治裸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领导干部在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兼职等,十八大以来已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制度规定,还会进一步出台相应规定,构成严密体系。

——继承与改革相结合。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的改革。比如,党的群众路线是传统优势,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果仅靠领导干部的自觉性去联系群众,就难以满足社会的要求。由此,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就成为继承与改革创新的结合点之一。类似的继承与创新蕴含在多种具体制度之中。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牵涉宏观层面的制度,也牵涉到微观层面的制度。宏观性制度修订,如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微观层面的制度修订,如基层党建,又细化为农村、国企、社区、社会组织、高校和科研院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所等多领域多行业的基层党建制度规定。宏观与微观结合,才能保证党内生活正常运转。

——制度规范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党的宗旨、目标等都反映在各种制度规定中。如民主与集中,既反映在实体性制度中,也反映在程序性制度中;再如对干部的考核评价,用人导向等等,都体现了特定价值追求。制度的科学性、强制性与教育引导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制度应有的功能。教育来自多方面,既有干部培训教育制度,也包含其他形式的甚至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唯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构成对制度本身的认同基础。

第五篇: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 全面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2

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

全面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武汉东湖学院党委中心组举行2015年第一次集中学习活动

1月16日,武汉东湖学院党委中心组2015年第一次集中学习活动在行政中心圆形报告厅举行。湖北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汪伟来校作专题辅导,校党委中心组成员、全体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学习活动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裴大新主持。

汪伟以《坚持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题,运用丰富的数据和实例,生动、具体地从从严治党的背景是什么、从严治党抓什么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从严治党的背景主要有三点: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应对国际国内风险的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

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赢得人民支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基础。汪伟认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主要抓四项工作:

一、首在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就做不到从严治党。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和最大的政绩。

二、关键在书记。在抓党建工作中,书记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书记对党建工作负有统揽之责、示范推动之责、撑腰壮胆之责、兜底结案之责。

三、起点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要讲规矩、守纪律、有底线。

四、重在从严管理党的干部。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广大干部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目前,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和使命。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捍城传达了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意见》从规范民办高校党组织设置,明确党组织隶属关系和职责;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着力抓好民办高校党务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切实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领导六大方面提出了意见要求。

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王恕立宣读学习了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及习近平同志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就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作了要求。他认为,学校党建工作走在前列、做得实,应认真学习《意见》中六大方面、十八项要求,对文件中新提出的“两个纳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规划中来)要认真学习,将党建工作成效作为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裴大新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全面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谈了四点认识:

一、正确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全面从严治党就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主体全覆盖,内容无死角。

二、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全面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各项工作。

三、要进一步强化从严治党的意识,落实从严治党的责任。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宜人环境,深入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工作。他还就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和加强党建工作精神提出具体要求。

下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为民办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为民办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