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工程有关问题查处力度,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紧急通知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工程有关问题查处力度,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紧急通知
国家林业局 林发明电[2005]56号(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除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省、直辖市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近期,个别地区在退耕还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有关渠道陆续反映到我局,特别是计划任务分配不合理、虚报冒领、大户侵害农民利益、管护责任不落实等问题反映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为切实解决好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护好退耕还林者的利益,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健康推进,巩固成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要高度重视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退耕还林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制,林业部门是工程具体实施部门,负有指导、检查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切实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对一些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要抓住典型、严厉查处、公开曝光;对一些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要认真研究,提出整改意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健康发展。
二、要畅通举报渠道,加大群众举报问题的查处力度。各地要按照《退耕还林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对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分配情况、检查验收情况、政策兑现情况及时进行公示,并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对退耕农户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反映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查实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相关责任人,要依照党纪国法严肃处理。对整改不到位或弄虚作假、掩盖事实真相搞假整改的,要彻底查清、彻底纠正,从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绝不姑息。
三、要进一步强化各项管理措施。各地要结合退耕还林年度检查验收工作和开展退耕还林“回头看”活动,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并结合2006年的工作安排,举一反三地提出强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做到未雨绸缪。对问题严重的工程县,在下一年度的退耕还林任务安排上要坚决予以调控。同时,要严格兑现政策,坚决维护农民利益,取信于民,确保退耕还林政策落实到位。
四、要把退耕还林工作重点转移到成果巩固上来。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造林地面积大量增加,有的已经郁闭成林并开始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已有的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因此,各地要把对现有退耕还林成果的保护和管理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要落实管护责任,强化管护措施;要加大执法力度,实行依法管理,坚决防止毁林、复垦现象的发生;要加强指导服务,大力发展后续产业;要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保护好退耕还林者的合法权益和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第二篇:关于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占一补一)
关于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年06月11日
文件编号:川办发[2007]45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
我省是全国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实施省份。自199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以来,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推进我省生态建设,加快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同时工程实施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扶贫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不懈,巩固成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确保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相关后续政策。由于我省退耕还林存量任务大、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临严峻考验。存在基础工作不扎实、管护责任不落实、农户履约责任意识差、苗木保存率下降等问题。如不高度重视,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这项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的生态建设工程将功亏一篑,我们将无法向国家、人民和子孙后代作出交待。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巩固成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现就做好此项工作通知如下。
一、严格目标考核,强化政府责任
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省级政府负总责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按照“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省政府与各市(州)人民政府签订了退耕还林责任书。近年来由于缺乏严格考核、检查监督及责任追究,一些地方工作不深入、不到位,对退耕还林工作领导监督不力,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不到位,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存在较大隐患,政府负责制尚未完全得到落实。为确保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认真履行好退耕还林的重要职责,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要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落实责任制,特别是要落实作为责任主体的县级人民政府的责任。今后凡工程建设出现重大问题的,除扣减当年目标考核得分外,还要追究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二、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工程管理
按照《退耕还林条例》的规定,要坚持和完善退耕还林部门分工负责制,进一步落实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有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工程管理。一是认真执行国家有关退耕还林的法规和政策,从任务安排、规划设计、合同签订、施工组织、检查验收、张榜公示、政策兑现到后期管护等全过程严格操作程序。不得无计划或超计划实施退耕还林任务。二是进一步强化对检查验收工作特别是县级自查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检查验收制度执行到位,确保检查验收结果真实可靠。对各级检查验收和监理工作要严格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检查中发
现的问题要制订整改方案,限期进行整改,督促整改到位。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要全省通报。三是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共同做好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确保惠农政策补助到位。坚持公开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加大对政策兑现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克扣冒领等违规行为。四是加强档案管理。配备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工程各种档案材料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安全性。推广应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五是严格加强退耕林地管理。严禁不经批准随意征占用退耕还林地。凡纳入国家计划并已实施的退耕还林地要及时颁发林权证,依法纳入林地管理。确因基本建设需要征占用的要做到“占一补一”,即在国家补助期内征占退耕还林地的要就近安排补充相同面积的退耕地,征占用单位除按有关规定进行林地补偿外,还应补偿国家已兑现给退耕农户的粮款补助用于异地退耕地造林的补助。对擅自毁林复垦和随意改变林地用途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坚决防止毁林复垦。
三、强化宣传和引导,增强农民履约意识
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退耕还林原具有的比较效益优势有所减弱,加之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一些退耕农户履约意识较差,不能很好地履行补植和管护义务,直接影响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各地要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户在享受权益的同时按签订的退耕还林合同规定履行应尽的义
务。要研究和建立对退耕农户的约束机制,通过检查验收、兑现政策和确权发证等工作落实好退耕农户的责任和权益;同时严格实行林地经营管理效果与政策补助兑现挂钩,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增强农户履约责任。凡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暂缓兑现政策补助,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可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整改,其所需费用由被整改的退耕农户承担。要依靠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制订乡规民约,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制。结合实际创新管护机制,积极推行“联户共管”、“出资代管”、“集体统管”、“大户租管”等管护形式,确保管护成效。
四、建立约束机制,实行计划任务和项目调控
为从根本上改变“重争取项目,轻建设管理”的现象,强化县级人民政府的监管责任,从今年开始,各地申报退耕还林任务时,县级人民政府以正式文件进行申报承诺。申报承诺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有足够的政策允许的坡耕地资源,是否能确保造林质量,是否能确保成果巩固等。今后凡项目实施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要追究申报时县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主管领导及其他相关责任人责任。对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县(市、区),省级有关部门在3年内停止安排林业新增项目任务。同时对出现重大责任事故所在市(州),将对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工程项目实行任务调减并在“李冰杯”林业项目评比时实行一票否决。
五、加大财政投入,创造巩固成果条件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研究和解决退耕还林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必要的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为切实巩固成果创造条件。一是落实补植补造资金。对因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苗木死亡的退耕还林地,由各级人民政府落实专项补植补造资金,及时进行补植,确保退耕还林面积、质量达到国家要求,巩固好工程建设成果。二是落实工作经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资金管理的通知》(川府发„2003‟7号)的要求,落实退耕还林工作经费,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三是落实后续产业建设资金。通过各级财政投入落实后续产业建设资金,促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要扶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产业化示范项目,发挥退耕还林地的经济效益,辐射带动农民发展后续产业。对与退耕还林有关的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对退耕农户给予小额信贷支持,满足农民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加强对退耕农户从事种养殖业和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六、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各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深入研究新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工程健康顺利推进。一是加强配套措施建设。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过整合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畜
牧业发展等支农项目和资金落实好工程区配套措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解决生计发展问题。二是及时发放林权证。县级人民政府要把退耕还林确权发证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协调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部门及时做好土地变更登记工作。三是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和案件查处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以人为本,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退耕还林问题,对相关责任人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四是摸清坡耕地底数。县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开展行政区内坡耕地资源的摸底调查,为编制退耕还林规划,稳步推进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
二○○七年六月七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7年6月11日印发
第三篇:全力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全力抓好政策措施落实 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2000年,我市隆回县作为湖南省第一批试点县(4个)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2004年底,国家累计下达我市退耕还林计划任务163万亩(其中退耕地73.5万亩,荒山89.5万亩),实际完成造林181万亩,涉及全市12个县市区、184个乡镇、4136个村、414565家农户、827549人。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部分造林地质量不高、管护不善、后续增收产业跟不上来和人为破坏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为此,我们根据国家政策调整,迅速将退耕还林工作重心转移到成果巩固,狠抓政策措施落实,全市退耕还林面积核实率、质量合格率等主要指标都达到了100%,农民人平以林增收380元。2004年11月,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张鸿文一行到我市检查退耕还林,对工程管理实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落实奖优罚劣措施,抓好检查验收
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2003年底开始在全市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回头看”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历年来工程造林质量、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合同签订、钱粮兑现、林权发证、档案管理情况逐村、逐户、逐小班进行再检查,对有关政策进行再落实。市政府将退耕还林作为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程来抓,并将完成情况作为政绩考核主要 内容,实行奖优罚劣。为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检查验收采取参与式方式,即通过招标选取技术单位对各县市区进行检查,同时又从被检查的县市区抽调部分技术人员对招标单位的检查结果进行核查,实行检查工作双向监督。根据检查和核查结果,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的退耕还林工作实绩进行综合排名,在经济工作会议和主要新闻媒体上给予通报,对完成目标任务的县级政府给予10000元的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或者出现重大毁林、重大森林火灾、重大违法征占用林地和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进行通报批评、黄牌警告,直至责令有关责任人引咎辞职。由于检查措施过硬,使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及时暴露,使退耕还林整改工作有的放矢地进行,同时也调动了各级政府抓好工作的积极性。
二、建立救灾补损机制,抓好补植补造
2003年和2004年,我市连续遭遇特大干旱,造成部分地区死苗严重。灾情发生后,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退耕还林受灾情况和保存情况进行逐块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我们要求成活率、保存率低于90%的造林地必须补苗。考虑到补苗工作难度较大、特别是苗木经费筹集困难,我们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政府退耕还林救灾补损机制,分情况落实补苗经费。对管理不善、人畜破坏严重的造林地,责令退耕农户自己出钱购苗;对自然灾害(如干旱、病虫害等)造成损失的,种苗费由林农自筹50%,县乡政府补贴50%;补植后仍不能达 标的,种苗费由林农自己负责。两年来,全市各级财政共补贴退耕还林种苗经费500多万元,群众自筹种苗经费600多万元,完成补植补造29万亩,造林成活率达到99.8%,平均保存率达到93.6%,既妥善解决了补苗经费、减轻了林农负担,又调动了林农生产积极性、增强了补植的责任心,确保了造林一片、成林一片。
三、强化钱粮补助兑现,抓好抚育管理
做好幼林抚育和管理工作,是保障退耕还林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今年,我们按照《湖南省退耕还林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下发了《关于加强退耕还林管理工作的通告》。同时,将各退耕农户幼林抚育、管理工作完成情况与钱粮补助发放挂钩,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具体做法是: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和退耕还林农户分别签订管护责任书,规定每年4—6月和8—9月对退耕还林地进行一次蔸抚和刀抚;在钱粮补助兑现时,由上级政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发放补助的依据,对未按规定完成抚育任务、造管质量不能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下发整改通知书,提出具体整改措施。整改期内,暂停其钱粮补助发放;整改完成后,由造林农户写出书面申请,经乡镇领导签署意见、县退耕办组织人员抽查合格后才能发放钱粮补助卡。通过上述政策的引导,群众抓抚育管理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如我市邵阳县塘渡口镇,鼓励各村在召开退耕还林农户大会、取得一致意 见的基础上,从退耕还林生活补助中每亩抽出5元作为村委会组织专业队统一护林费用,新造幼林抚育率和管护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标准。
四、突出后续产业培育,抓好林农增收
我们充分发挥大工程的带动作用,加快后续产业建设,确保了退耕林农“能致富”。一是以退耕还林带动特色林产业。我们把林药、林果作为立市富民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建成金银花、红豆杉等木本药材基地50万亩,建成邵阳它栗、雪峰蜜桔等精品水果基地30万亩。我市隆回县小沙江乡,地处高寒山区,是全省有名的贫困乡。近年来,该乡利用退耕还林种植金银花14万亩,年产干花1万吨,产值过亿元,农民户平增收1200元,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以退耕还林带动清洁能源业。一边在山上抓封山育林,一边在庭院搞沼气能源,凡是退耕还林100亩以上的村组必须建沼气池10口,全市共建成沼气池10万口,大大减少了伐木取薪和人为毁林现象,人平节约用电用煤支出150元。三是以退耕还林带动畜牧业。我们尝试将退耕还林延伸到林草间种,在退耕地上种植多年生的矮象草和黑麦草20万亩,养殖肉牛和奶牛50万头,农民人平养殖增收60元,实现了林业和畜牧业的共同繁荣。四是以退耕还林带动高效农业。在重点退耕还林县市,加快库区绿化,搞好水土保持,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防灾减灾的积极作用。2000年我市粮食总产量30.9亿公斤,虽然各类开发造成土地面积 有所减少,但2004年粮食总产量仍然保持在30亿公斤以上,平均每亩增产50公斤,维护了全市粮食安全。
五、严格贯彻《条例》要求,抓好案件查处
2003年,国务院制定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这是依法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基础。根据条例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和矛盾,每年组织开展退耕还林执法执纪检查,一年突出一个整治重点。2003年,我们以森林火灾案件查处为重点,在抓好退耕还林区防火宣传的基础上,严格火源管理,严禁野外用火;各级森林公安见火就查,违章就罚,失火就抓,并将典型案件在报刊电视上暴光,教育和警示群众。2004年,我们根据省厅出台《退耕还林大户承包管理办法》之机,将钱粮补助发放作为检查重点,对群众举报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隐瞒、贪污、挪用、克扣钱粮补助等职务犯罪进行严肃处理,严格落实了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今年,针对各地兴起的采矿和开发区建设狂潮,我们对退耕还林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对各项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确需占用退耕地的,经省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完成相同面积的异地造林后才批准实施。今年4—6月,我们还开展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专项行动,对在退耕还林区乱采滥挖林地、乱砍滥伐林木的行为进行了从严从快打击。三年来,全市共查处退耕还林案件179起,其中查处火灾案件113起,刑事扣留21人,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查处乱批滥占林地案件23起,保护面积1278亩;查处职务犯罪案件4起,移 送起诉3起;查处其他违纪案件39起,确保了全市退耕还林健康有序地进行。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湖南省邵阳市林业局办公室422000
0739—5323436(办公室)***(手机)
向更生
第四篇: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林业局
重庆市水利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发改农„2009‟350号)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农业(畜牧)局、林业局、水利(水务)局:
为规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切实巩固,按照国家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并已通过市政府法制办审查登记(渝文审?2009?16号),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
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切实巩固,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财政部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007‟327号),国家发展改革
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以下简称“国家五部委”)批准的《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市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措施的意见》(渝府发„2007‟119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的意见》(渝办发„2008‟65 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和补植补造工程。
第三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以退耕还林村为基本单元,非退耕还林村不得纳入规划范围。
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的受益对象为退耕农户。纳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生态移民的退耕农户不再享受易地扶贫补助政策。其他工程建设受益退耕农户数必须占该项目农户数的60%以上。
第四条 各区县(自治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总额按国家核查的各区县(自治县)退耕还林面积核定,分8年平均安排,逐年下达,包干使用。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林业部门牵头,市级各部门合力推进,各区县(自治县)负责组织实施。实行“目标、资金、任务、责任”四到县和部门监管、综合协调、专项验收的管理方式。市级各部门应按职能分工,各负其责、通力合作。
(一)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综合协调,汇总审核区县(自治县)上报的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会同市财政、市农业、市林业、市水利等部门下达投资计划,负责生态移民的建设管理,牵头组织综合验收。
(二)市林业部门负责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施区域范围审核,负责薪炭林、林业后续产业及补植补造的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管、建设推进、信息收集及专项验收,负责补植补造作业设计的审查,并做好与森林工程建设的有机衔接。
(三)市财政部门负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拨付和监管。
(四)市农业部门负责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除薪炭林外)、农业后续产业的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管、建设推进、信息收集及专项验收,负责基本口粮田作业设计的审查。
第六条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应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水务)等部门应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
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七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应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优先解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困难退耕农户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各区县(自治县)应按照因地制宜、突
出重点、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核定的各区县(自治县)的规模任务,结合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和投资计划。
第八条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林业、财政、农业(畜牧)、水利(水务)等部门,联合编制建设任务计划,并上报市有关部门。
建设任务计划基本内容包括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安排原则、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等。
第九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会同市林业、市财政、市农业、市水利等部门对各区县(自治县)上报的建设任务计划进行审查和汇总,编制全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资金申请计划报国家五部委。市根据国家核定我市的任务计划分解下达各区县(自治县),各区县(自治县)据此编制实施方案和投资计划,并报送市有关部门,再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解下达投资计划,并上报国家五部委备案。
第十条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和林业部门会同区县(自治县)相关部门按照市下达的投资计划,于20个工作日内分解下达投资计划,并报市有关部门备案。
投资计划一经下达,应严格执行。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投资计划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抄送市有关部门备案。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各区县(自治县)应切实做好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及作业设计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一)专项规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是编制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的基本依据,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水务)等部门,按照市有关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通知》(渝发改农„2008‟1644号)要求,抓紧修编完善本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送市级有关部门备案。
(二)实施方案。各区县(自治县)应根据专项规划,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市发展改革、市农业、市林业等部门联合审批。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项目建设单位;
2、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3、本工程实施范围基本情况。包括工程区涉及的各退耕还林村社会经济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涉及的退耕农户数、退耕农户生产生活状况、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工程建设条件等;
4、实施方案编制的依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5、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各项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及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种苗供应方案等;
6、投资概算。测算总投资及单项工程投资,按国家专项资金补助标准明确各单项工程建设投资来源;
7、效益分析与评价。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应量化(含各项工程受益农户总户数、受益退耕农户人数);
8、保障措施。包括组织领导、项目及资金管理、科技支撑和配套政策措施等;
9、必要的图表。包括各退耕还林村基本情况表、土地现状表、各项工程任务分解表(到退耕还林村)、项目布局图和典型工程设计图。
10、招标方案。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等。
(三)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指导基本口粮田、补植补造工程建设必要的技术文件,要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作业设计由市农业、林业等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并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各项工程建设性质、单项工程合同额等情况,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对达到《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展和计划委员会关于贯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1‟29号)规模标准的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依法招标。各区县(自治县)按照国家及市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按项目
进行管理,按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组织施工,按进度拨付资金,按绩效开展考核,认真做好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十三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项目公示制。各区县(自治县)应将国家政策、项目名称、项目法人、建设任务及规模、建设目标、实施范围、建设期限、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施工单位及联系人等纳入项目实施区域的村务公开范畴,对资金使用和兑现情况及时公开,增强项目运作的透明度,确保项目区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优先和充分吸纳项目所在地农民投工投劳参加工程建设,并支付足额劳务报酬。
第十四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合同管理制。建设单位要与施工单位依法签订合同,明确规定项目的投资额度、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完成数量、质量和工期等。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施工,不得擅自降低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要有施工记录,按建设进度对已完成部分特别是隐蔽工程项目,必须经监理、质检人员对上一工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法人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
第十五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年报制度。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农业(畜牧)、水利(水务)等部门,结合任务安排、工程建设进展、资金使用和管理、专项验收和综合验收等情况,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市有关部门报送工作报告。市林业、农业部门分别负责对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林业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整理汇总后,送市发展改革委。
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建设进展、任务和投资完成情况、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下一阶段需解决落实的问题及工作建议,并以书面报告和工程建设报表两种方式上报。
第十六条 各区县(自治县)应认真做好工程建设资料收集和档案管理工作,使工程建设相关文件、作业设计方案、检查验收资料、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统计数据、工程前后图片科学分类归档,确保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作为其他中央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第十八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工作经费按照渝府发„2007‟119号文贯彻落实,主要安排用于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信息统计、检查验收、日常管理和退耕农户直补工作经费等。
第十九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实行先建后补,确须集中采购的物资实行政府采购,具体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第六章 竣工验收
第二十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专项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建设任务完成后,各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水务)等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按职责分工,分别对各工程建设任务完成量和建设质量开展自查,在此基础上,提请市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和补植补造进行专项验收,凡专项验收合格的,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市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性验收。
第二十一条 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各单项工程建设任务和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项目实施区域是否在退耕还林规定的范围实施;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资金拨付、管理与使用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工程管护措施是否落实;各项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工程档案、信息报送等管理措施是否到位。
竣工验收资料包括: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报告;竣工验收鉴定书;项目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及批复文件;投资下达计划文件;项目公示资料;招投标情况备案资料;施工承包合同;运行管理工作报告;竣工决算报告;审计资料;工程汇总表;受益户签字花名册;建设大事记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二条 工程验收合格的,应按照“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管理到位、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产权,落实各项工程运行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制定管护制度,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区县(自治县)相关部门应适时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进行检查、指导,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等情况,及时纠正和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并自觉接受各级审计、稽察部门的审计和稽察。
第二十四条 市相关部门应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计划执行、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和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对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自治县)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
第五篇:略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
略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 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工作汇报
略阳县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站
2010年4月23日
一、基本情况
略阳县北枕秦岭、南靠巴山,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市西端,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全县辖21个乡镇183个行政村,总人口20.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万人。土地总面积283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9.2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4.17万亩,人均0.97亩。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5.03万吨、油料总产3407吨,农业总产值7.56亿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40公斤。全县生产总值32.05亿元,财政总收入1.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7元。
由于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瘠薄,地质结构复杂,降雨分布不均,加之长期以来人为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旱涝灾害日趋频繁。据统计,1989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1675.37 Km,占土地总面积的59.2%,年侵蚀模数为3087T/ Km•年,年流失总量为873.97万吨。1989年以来我县通过计划、水利、代赈、扶贫、武装部等部门争取到国家投资共2626.5万元投入全县基本农田建设,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村建设等项目措施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9.86平方公里,使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1675平方公里减少到852
利厅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明确了基本口粮田项目由水利部门组织实施。2009年12月8日,县水利局向县发展计划局上报了组建项目法人的请示,县发展计划局批复由县水保监督站为基本口粮田项目法人,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根据批复的2008年项目实施方案,我们对2008年基本口粮田项目各项治理措施进行了进一步技术勘测设计,对实施方案中的单项措施进行了细化和补充,确保了项目更好实施。
(三)、项目招投标情况。根据省上的实施意见,按照项目“四制”要求,我站于2009年12月16日向县发展计划局上报了招标实施方案,县发展计划局以略计产发[2009]477号文进行了批复,由于项目规模较小,分布分散,且属国家补助资金项目,故同意采用邀请招标。我县严格按招标程序,于2009年12月26日发出了投标邀请函,邀请我县三家具有工业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以上资质的施工单位前来投标,三家施工单位分别在一周内回复同意投标,并到县水保监督站报名,购买了标书文件和相关设计图纸。2010年2月3日在县水利局会议室开标,通过开标、评标等程序确定了中标的施工单位,并签发了中标通知书,签订了施工合同和安全生产合同。
(四)、项目组织协调情况。为了确保项目实施,我们在开工建设之前,积极与乡镇、村组联系协作,共同对项目建
2、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由县上各部门包抓领导、技术人员、乡镇分管领导、包村干部、村组干部组成,共同负责解决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搞好技术指导,加强监督检查,发现质量问题随时进行整改,并认真填写联合检查表,作为今后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对于不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施工单位,责其停工整改,整改后由技术人员检查认定后,再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3、严格把关。对于隐蔽工程、重要部位和重要工序,进行联合检查验收,经联合检查验收合格签证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对于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责令立即整改,整改后再次联合检查验收签证,使项目隐蔽工程、重要部位和重要工序的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4、实行项目监理制。为了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我县委托具有乙级水利和水保工程施工资质的榆林兴榆水利水保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进行监理,监理人员认真履行监理职责,采取了旁站监理和巡视等方式,随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质量问题,严格控制了工程进度,按计划进度控制工程进度,确保了项目进度和质量。
5、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基本口粮田建设宣传纳入公益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单、新闻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方面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严格规划,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纠纷,正确引导群众自觉投工投劳建设退耕还林口粮田从中得到实惠。三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刷写标语、散发宣传单、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渠道,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等政策法规知识,让群众明白口粮田建设不仅可以极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对贫困山区群众解决温饱,乃至脱贫致富的至关重要性,全面增强群众的粮食安全忧患意识,提高群众参与口粮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进一步加强施工队伍管理,严格落实项目监理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加强监督,严格把关,确保质量,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长期发挥效益一处,尽力打造我县口粮田建设亮点工程,真正把此项工作做好、做细、做精、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