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卫生工作汇报
大营镇中学
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自查报告
学校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教体局、卫生局文件的要求,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检查,现将食堂食品安全自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强化责任意识
为了加强对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的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学校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李国峰校长为组长,实行分工负责,层层落实。领导小组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组
长:李国峰 副组长:刘耀旭、屈以水
成员:刘耀旭、屈以水、郑兴军、张国华
二、自查情况
学校和餐厅严格执行卫生制度,加强提品卫生安全检查,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一)、卫生制度: A、食品卫生:
1、应采购新鲜、卫生、无污染的菜肉米面等食品,不得采购和销售腐败、变质、过期食品以及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2、食品的防蝇、防鼠、防尘、防腐设施应正常使用。
3、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切生、熟食品的刀具及砧板分开使用。
4、加工前,菜必须洗净,食物要煮熟,保证饭菜卫生、安全。
5、盛放食品的餐具洗净,定期消毒,销售熟食品必须使用食品夹,不得随意用手取食。B、个人卫生:
1、食堂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体检,符合要求者才能上岗。
2、要讲究个人卫生,工作时穿戴好清洁工作衣帽,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和理发,勤洗、勤换工作衣帽。
C、环境卫生:
1、餐厅、厨房等室内外环境按包干范围必须每天打扫,保持清洁卫生,每周要大扫除,做到室内“六面光”,地面干净,墙壁、门窗、天花板无污痕、无涂画、无灰尘、无蜘蛛网,室外无污物,水沟通畅,无臭味,无卫生死角。
2、锅灶、水池、炊具、台板、砧板、食品橱、冰柜等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加工场所三防措施到位。
3、食堂周围水槽、水沟、剩饭菜池(桶)要经常清洗、清扫。
4、餐桌椅用后要擦干净。餐具和盛放熟食品的容器要洗净、消毒。
5、食品及原料的贮存应符合卫生、安全、整洁的要求。
6、发现采购、销售病、死、变质肉类(包括母猪肉)米面等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司务长负主要责任责任。
7、采购的食品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大宗食品必须提供该食品的有效证照及发票。
8、司务长应加强市场行情的调查了解,尽量多想办法,采购价廉物美的物品,尽量降低成本,减少支出。每餐尽可能多的,制作多个品种,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
9、对剩饭剩菜,严格按要求进行处理。
(二)、食品验收制度
1、凡采购入食堂的食物,必须经验收后方可使用。要验质量。主要看食物的品质是否完好,有无污染变质,是否有齐全的生产厂家、商标、生产日期等标志,是否过保质期,有无产品合格证等;验数量。能称重量的,必须过称,以件计的,是否符合数量标准。
2、验收合格后,由验收人员在购货发票上签名,不合格的,及时向采购人员反馈,采购员必须与供货商联系退货,严禁不合格食物进入食堂。
3、未经验收的食物严禁进入食堂,在验收过程中,验收人员必须严格认真.4、食堂工作人员要根据季节变化和当地实际,努力提高操作水平,力求做到菜肴多样化,配餐科学化。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价格,食堂不得擅自提价。
(三)、安全管理制度:
1、提高安全作业观念,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毒工作,门窗无人时要上锁。食堂晚上实行值班制。
2、食堂操作场所和贮存室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不准在厨房卖小食及点心。学校教职工及学生未经工作人员允许,不得进入食堂,更不准进入操作间、原料间。
3、发现从业人员有可疑传染病者应立即向学校汇报采取相关措施。
5、保管员应及时做好食堂实物帐,如实填写入库单。物资出库时保管员应填写好出库单,并要求领取人签名。保管好食堂物资(含餐具、厨具、各种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
6、上班时要全面检查水、电、煤气、炉具、消毒柜、冰箱等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防发生安全事故。下班要关好水、电闸、油气总阀门及门、窗等,做好防范工作。
7、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贯例和相关操作规范进行,严防工伤事故。不准随意移动电器设备;不准随意改变电器功能;不准乱搭、乱拉电线、电源。使用电动电器设备前使用者一定要先学习设备使用说明书,掌握使用方法后再进行操作。如不按以上规定操作,造成事故后果自负,设备受损个人赔偿。
8、食堂内不准会客,更不准陌生人及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出。
9、积极做好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一旦发生情况,立即向学校分管领导及校长汇报,并保护好现场,封存可疑食品,以便查清事故原因,追究责任。
10、每餐都及时留有样品。严谨销售剩饭剩菜。
11、餐厅卫生由专人及时清扫,全天保持整洁。
(四)、违犯学校规章制度的情况,司务长要配合总务处及学校查清责任归属,对直接责任人,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属司务长管理责任的,要加重处理。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学校设意见箱,由总务处定期收集师生对饭菜、卫生、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学生代表进行测评、检查饭菜质量及数量。严格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员要建立健全收支流水帐和采购、支出明细账,每月向校委会汇报一次当月的收入、支出明细账。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全面检查和抽查,各项卫生制度落实到位,餐厅人员熟悉和掌握卫生要求和标准,食品卫生基本达标,安全有保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我们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的部分问题。例如:部分蔬菜清洗方式不符营养卫生的要求;出售食品时,工作人员卫生防护措施不到位;个别工作人员对教职工及学生的疑问解释不到位,容易造成误解。
2、学生多是周边农村来的,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弱,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保持餐厅环境卫生方面,意识相对较差。
3、由于市场的原因,蔬菜、肉类等食品的价格较高,难以满足每个人的口味。
四、整改措施:
1、建立责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更新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定期召开食堂工作人员的会议,经常组织学习食品卫生以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2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对食堂的全面工作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化。从人员、采购、保管、加工、出售等所有管理环节进行细化并狠抓落实。
3、重视宣传教育,增强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经常利用晨会、班会、校会以及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学生购买食品做到三要和三不:一要看好食品色泽,二要嗅一嗅食品气味,三要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不喝生水,二不买过期食品,三不吃发霉变质食物。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要求学生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晒衣被,懂得季节性病菌、病毒的传播与预防。促进学生养成较强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大营镇中学 2011年5月10日
第二篇:食品卫生专项工作汇报材料范文
冶西镇山大沟深,自然村多,在加上外来借读的学生,每年在校食宿的学生达350多人,食堂工作人员8人。住校学生多,这是冶西中学的一大特点,同时给学校方方面面带来很大的压力。面对这一特点,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十几年如一日,学校的总务工作,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总是尽力做到师生满意,领导放心,群众拥护。
“搞好后勤、服务教学”这是我们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围绕这一宗旨,总务处对后勤七个岗位制定了确实可行的责任制。这七个责任制是《食堂工作人员责任制》、《库房管理责任制》、《食品采购责任制》、《门卫责任制》、《水电工责任制》、《茶炉工责任制》、《师生食宿制度》。
责任制的建立是一种形式,要把责任制变为行动的指南,关键是横抓责任制的贯彻和落实。我作为冶西中学的总务主任,针对冶西这一特区,我倍感肩上的担子沉重,怎么办?领导的信任,师生的期盼,群众的呼声,我不能不干,而且必须干好。
首先,我确立的总务工作的思路:就是以宗旨为奋斗目标,以横抓责任制的贯彻和落实为工作中心,时时刻刻绷紧食品卫生这根弦,把师生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
我每天工作的程序是:把好一个口,开好班前会,四查一落实。
把好一个口,就是把好一切灶房所需食品原料和蔬菜、辅料的入灶口,这个口,是师生的生命健康口,领导的放心口,群众的满意口,这个口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由保管员直接负责。对大米、白面、油,这类食品,一次性只能购进20天的用量,对一些副食品、蔬菜、辅料,实行日采购制,所谓日采购制,就是按饭表,灶房当天需要什么,就购进什么,需要多少,就购进多少。采购时必须严格按《食品采购责任制》执行。
天好班前会:每天早晨一上班,工作人员签到之后,各食堂负责人、保管员,组织开会,会议的内容是:
1、各食堂负责人反映所需解决和存在隐患的问题;
2、对前日各食堂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和所承包的卫生责任区进行量化考核,并予公布;
3、各食堂负责人,对前日入灶食品、原料核实登记并签字。
四查一落实:一查食堂,二查茶炉,三查食品库房,四查宿舍。
查食堂:上下午各查一次,查的主要项目是:
1、查食堂是否按饭表做饭(一周中午不吃重饭);
2、查食堂工作人员是否按操作规则操作;
3、查食堂各个工作人员的卫生责任区的情况。对以上项目进行量化考核。
查茶炉:一般是在开饭前查,主要查开水是否符合饮水标准和查茶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查食品库房:主要查所购进食品是否索证,食品存放是否有隐患问题,和库房防范四害措施是否到位。
查宿舍:重点查宿舍卫生和门窗的防盗设施是否安全,冬季重点的重点是查煤气中毒的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和存在隐患。
对以上查出的问题及时找有关部门和人进行商量解决,并量化考试和公布,以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务处在各食堂门前设立建立箱,欢迎广大师生对后勤工作提出宝贵意见的建议。每周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代表召开生活会,征求广大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批评和建议,促进后勤工作。
除此之外,每周总务处组织后勤工作人员,有计划地学习有关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和面食烹饪技术,同时通报一些国内外食品卫生方面的情况,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十几年如一日,冶西中学的后勤工作人员,总是干在别人前,息在别人后,默默无闻地干着他们应该干的事,他们没有寒暑假。暑假,天气热了,师生们都放了假避暑,他们却趁这个时间整修教室,整修宿舍,整修校园,整个灶房,为新学期的开学忙碌着。寒假,师生们都回家过年了,他们一部分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称不上什么英雄,他们也不算什么能人,他们只知道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应该的,而他们得到的却很少很少。
存在问题:
1、食堂工作人员的责任性不够强;
2、食堂的饭菜单调;
3、食堂环境卫生搞得不彻底,有死角。
针对一学期来食堂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我们食堂工作人员本着发扬成绩,纠正错误的态度,把今后的食堂工作搞好。
第三篇: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汇报(2014.2.21)
市高职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汇报
食堂是学校的窗口,办好食堂,为师生员工提供安全、卫生、质优、价廉的饭菜,不但是师生生活上的保障,也是学校稳定的重要环节。2013年10月新校区食堂被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定级为“A”级食堂。采用委托经营模式,实行“零租金”运营。一楼和二楼分别通过招标,引进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安康餐饮、大洋餐饮有限公司经营。根据市政府招标指定品牌和供应商,学校集中采购米、面、油、肉食等,其它原材料采购严格实行索证制度。学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把各项管理要求列入承包合同,明确学校对食堂服务的质量、价格、经营范围和食品卫生安全等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责。杜绝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对不执行制度和规定酿成事故者,追究其责任,取消其经营资格,并赔偿一切损失。由于强化管理,措施到位,工作扎实,从未发生任何食品安全卫生事故,膳食工作受到了前来检查的有关部门的好评。
对照《江苏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指南》,学校及时组织食堂管理人员学习,对照《指南》,查找不足,逐一整改,现已经基本整改到位: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学校制定了《高职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原材料采购、储存、加工、制售及员工操作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大宗物品集中采购制度,学校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对米、面、油、肉进行定点采购。使用的大米为淮阴区佳禾米厂的“淮桥”牌大门,面粉是淮阴新丰面粉厂的“新象”牌面粉,食用油是富贵
粮油代理的 “元宝”牌大豆油,猪肉是“双汇”牌猪肉。其它物品实行严格的索证制度。2013年10月,学校食堂被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评定为“A”级。
二、加大投入,厨房“透明”。学校积极创建“透明厨房”,监督食品加工、制售环节。学校严格按照“透明”食堂的要求,在食堂后场相关场所设置了监控,在大厅安装了监控大屏,让广大师生实时了解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同时,学校成立了“伙管会”,全程参与食堂的监督、管理、评价。针对人员流动情况,每学期开学均与开发区疾控中心联系,请中心工作人员上门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集中体检,办理健康证,并健康证上墙工作。
三、建立组织,强化领导。学校成立了由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总务、学工及四个系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管理、监督食品安全工作。
四、警钟长鸣,演练预案。学校制定了详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在总务处组织下,联合保卫处、学工处、餐饮公司、学生代表经常进行演练,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五、组织学习,提高能力。学校定期组织食堂管理人员、食堂经营人员、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时传达上级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新文件精神,强化操作规范,抓严常规工作,努力做到常抓不谢,常抓常新。
第四篇: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饮食中心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饮食卫生安全工作事关学校安全稳定大局,近年来,中心始终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作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通过统筹规划、科学管理、认真落实,杜绝了食物中毒等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制度化建设,不断强化约束机制。
1、在推进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中,中心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以制度作保证,向制度要安全。通过分析食堂实际情况,根据《食品安全法》,将原来不健全的制度进行了完善;对原来没有的制度及时进行了补充。除日常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外,中心还根据工作实际,补充完善了应急处置预案。通过补充、调整,完善了中心各项制度,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使饮食卫生工作迈入了制度化的轨道。
2、为了落实责任,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中心和下属各部门负责人层层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做到了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落实。中心卫生检查组随机检查,对出现管理漏洞或违规操作等问题的,进行责任追究,通过以上措施,约束机制逐步得到强化。
二、抓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卫生水平。
中心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在各餐厅全部实行标准化管理,具体做到严把四关,即采购关、食品贮存关、加工关、工作人员 1
准入关。
1、严格食品准入制度,在大米、食用油等大宗食品的采购上严格实行定点采购,并坚持产品采购索证制度,对于蔬菜类等农副产品,严格检查把关,做到从源头上杜绝问题食品进入食堂,消除安全隐患。
2、在贮存环节上,把好原料的入库验收、保管关。食品原料全部由仓库保管员、采购员及餐厅工作人员共同验收,并做好原料的通风、灭虫工作,避免原料受潮发霉变质。
3、在生产管理方面,抓环节、抓流程,杜绝加工已变质或有异味的蔬菜、肉、鱼、蛋、禽等半成品,不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材料;食品烹调时做到烧透煮透;不使用有异味、污染不洁的米、油等原料。在食品存放方面实行“三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隔离。在餐具消毒方面做到“三过关”:一冲、二洗、三清毒,食堂的所有餐具都集中洗涮,餐餐消毒。坚持食品留样制度,做到专人、专用器具登记管理。
4、在人员卫生管理方面,根据卫生要求,餐厅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同时,积极做好食堂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生产、销售食品前必须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和口罩,发现员工身体不适,立即要求离岗检查。
三、抓队伍建设。
1、定期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参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学习,每学期初组织新老员工进行岗前学习培训,并组织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综合考
试,强化员工卫生安全意识。同时利用“优质服务月”及“岗位大练兵”活动邀请卫生监督所专家给员工讲课,进行专题培训和指导。
2、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爱岗敬业,服务师生”的主题,根据中心女工较多的特点,成立了女工委,密切关注食堂工作人员的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状况,对有不良行为苗头的和有心理问题的员工,及时进行教育和疏导,不断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形象。
四、抓卫生监督,不断强化食品卫生管理。
饮食卫生安全工作是个动态管理的过程,为了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中心采取了以下措施。
1、要求各餐厅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安全检查,如各类管道、器械、电源线线路是否完好,前日存放的各种物资是否腐烂变质、是否有鼠害损坏,员工身体是否健康等,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2、中心设有专职卫生员,每天巡回检查食堂卫生,如员工着装是否整洁、工作人员卫生是否达标,食品贮存是否规范、餐具消毒是否到位、垃圾是否及时处理等,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改正。
3、中心成立卫生安全监督小组,小组每周不定期到食堂餐厅和外租店检查食品卫生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并监督整改。
4、每次的检查情况在经理工作例会上通报,并将结果存档,作为餐厅经理工作考核及调岗的重要依据。
通过落实责任,层层把关,中心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我们坚持从细节入手,从小处着手,从每个环节抓起,坚持事事抓,时时抓,反复抓,抓反复,从而使我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常抓严管,全力构建健康、安全、高效、优质的饮食服务体系,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佛山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汇报
佛山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汇报
佛山市卫生局
食品卫生安全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它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把它作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组织领导,2004年我市成立了市、区两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由黄维郭常务副市长任主任,成员包括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农业、工商、经贸、质监等12个部门的负责人。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严格执法,共同建造我市食品安全体系,维护良好的食品卫生秩序,食品卫生安全形势总体上是好的。近三年全市无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在2005年省卫生厅组织的全省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检查中,按照《广东省2005年食品卫生专项检查工作评价表》进行综合评分,我市得分位居全省首位。现将我市近三年的食品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3年全市中心城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1689户(其中宾馆41户,餐饮店3351户,集体食堂856户,副食、食品店、商场6630户,食品加工厂811户),持有效卫生许可证11468户,持证率98.1%。2004年全市中心城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897户(其中宾馆41户,餐饮店3109户,集体食堂825户,副食、食品店、商场6243户,食品加工厂679户),持有效卫生许可证10688户,持证率98.1%。2005年全市中心城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1577户(其中宾馆41户,餐饮店3412户,集体食堂866户,副食、食品店、商场6569户,食品加工厂689户),持有效卫生许可证11412户,持证率98.6%。
二、食品卫生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政府高度重视,把食品卫生工作纳入民心工程来抓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把它作为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来抓。市政府多次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卫生工作,实施食品放心工程。近年市政府先后下发了《佛山市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佛府办„2002‟179号)、《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佛府办„2003‟61号)、《转发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预防食物中毒工作报告的通知》(佛府办„2004‟50号)、《佛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佛府„2004‟74号),《转发市工商局关于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实施市场商品准入管理的实施意见》(佛府办„2004‟100号)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督和市场准入管理,从源头上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努力营造放心、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2004年市、区两级政府还先后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从政策和资金投入上保证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开展。佛山市人大、政协每年都安排了对全市食品卫生工作的专项检查和视察活动。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4‟3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粤机编„2005‟131号)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质监、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职责,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质监、经贸、农业、爱卫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维护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更新工作理念,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食品卫生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从2003年起,我市卫生部门把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作为食品卫生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特别是2005年,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的量化评审工作,市卫生局制定了《佛山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审工作规定》,对部门职责、评定依据、评审范围、评审方法、评审程序及标识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全市卫生监督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与卫生许可证的复审换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全面铺开。据2005年底全市资料统计,全市应纳入评审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1213户,目前已对10811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量化分级评审,评为A级的155户、B级的3294户、C级的6868户、D级的494户,已评审单位占需评单位数的96.41%。在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中,我市卫生部门通过促企业创A、创B来提高我市食品卫生整体水平,建立起了一套“评创结合,以评促创”的工作方法。我市的工作得到了省卫生厅的充分肯定,在2005年的全省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市卫生局就这项工作作了专题经验介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一是体现了卫生监督执法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由于有了一套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减少了监督过程中的主观性、随意性,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量化分级评审结果的公告,增加了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透明度,消费者对生产经营单位卫生状况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消费行为也更加理性化。
二是提高了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效率。在卫生监督工作中改变了过去那种不加区别对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同样监督频次的拉网式监督检查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食品安全风险大的薄弱环节上,使有限的卫生监督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了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效率。
三是形成了“扶强汰劣”的局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调动了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促使其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卫生设施、布局流程及管理制度,大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而通过清理整顿一批卫生设施不完善、自身管理水平低的食品卫生D级单位,进一步净化了食品生产经营市场,形成了“扶强汰劣”的局面,较大程度地消除了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
四是实现了生产经营单位在食品卫生工作中由“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角色转变。一些单位意识到创建工作有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塑造单位形象,不惜投入巨资进行硬件改造。据2004年不完全统计,全市食品卫生A级单位投入卫生设施和布局流程改造的费用达2000余万元。如禅城区海悦酒楼、顺峰山庄及三水区恒益酒店等,为了创建A级单位,都投入近百万元用于完善设施和理顺布局,在创建成A级单位后,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由于先行单位的示范作用,调动了一大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创建积极性,逐步实现了生产经营单位在食品卫生工作中由“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角色转变。
五是促进了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工作方法,市卫生监督所两年内先后举办了5期全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评审员培训班,由省、市食品卫生监督专家对评审员进行强化培训,组织现场观摩、模拟操作和案例讨论,帮助卫生监督员准确把握量化评分的原则、尺度和方法。2005年还进一步细化评分标准,使评审更合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食品卫生监督量化评审的实际操作,提高了卫生监督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主动服务和规范管理意识,牢固树立了依法、公平、公正、高效的行政理念,卫生监督员特别是基层卫生监督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围绕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积极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各项监督监测指标均达到部颁标准
三年来,我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把食品卫生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同时,积极当好政府的参谋,主动向政府反映情况,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依法行政、政事分开、综合管理的原则,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初步建立了以监督执法为中心,以预防性卫生监督和提高企业自身卫生管理水平、促进行业自律为重点,以突发事件多发的行业为难点的卫生监督管理新模式,使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新局面,基本改变了过去围绕发证、抽检、巡查转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模式。
几年来,我市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及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多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从2003年起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了食品放心工程;2004年市卫生局制定了《佛山市卫生系统2004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在全市开展了10项专项整治工作;2005年市卫生局在2004年工作基础上又制定了《佛山市卫生系统2005年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市开展了7项专项整治工作。通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我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2003年至2005年全市中心城区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1.9%、92.0%和93.3%。通过专项整治,打造了一批食品卫生工作的新“亮点”:一是南海区学校集体食堂整体卫生水平明显提高。桂城中小学配餐中心等单位的卫生设施、布局流程成为全市的一个亮点。二是禅城区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放心餐工程,解决工业园区外来务工人员就餐问题,成为禅城区食品卫生工作领先于全市的亮点;三是三水区大力开展熟肉制品专项整治工作,在全市率先推行熟肉制品集中屠宰加工,成为食品生产加工监管的亮点。
(四)积极预防食物中毒,促进食品卫生工作迈上新台阶 预防食物中毒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三年来我市各地通过分析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和特点,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食品中毒发生的隐患,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1、将预防食物中毒作为每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为消除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2004年我市卫生部门对近三年来食物中毒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卫生管理不善的中小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环节。各级卫生监督部门结合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工作,组织开展了对全市中小饮食门店、学校及工厂食堂的全面整治。共检查中小饮食门店4994户次,学校及工厂食堂2027户次,其中责令整改为731户,责令停业25户,取缔无证经营单位740户。通过整治工作,大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条件有了质的飞跃,中小型餐饮单位食物中毒发生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与此同时,卫生监督部门还依照省的统一部署,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了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共检查学校1186户次。通过专项检查,强化了学校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规范了学校食物中毒报告制度,确保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005年,我市卫生部门在总结2004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把预防食物中毒工作作为2005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要求各地把预防食物中毒工作贯穿于食品卫生专项整治的全过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配合“教育强市”创建工作,加强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卫生部门共对全市567户学校食堂进行了全面检查。二是联合建设部门对全市工地食堂进行全面整治。在国庆、中秋两节前夕,依照国家、省的工作部署,我市卫生、建设部门积极行动,联合开展了工地食堂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检查工地食堂256户,发出整改通知 256份。通过整改,有效地防范了建筑工地食物中毒的发生。三是做好多发季节、重点单位的预防食物中毒工作。分析近年来我市食物中毒发生的情况表明,夏、秋季是食物中毒的多发季节。为此,卫生部门在这两个季节加强对全市重点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的检查和整治,共检查有关单位3682户次,消除了各类食物中毒隐患。四是加强宣传,营造安全食品消费氛围。通过开展食品卫生知识现场咨询、派发宣传单张、发送食品卫生预警信息等方式,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市民宣传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引导经营者合法经营和市民理性消费。
2、高度重视对生产经营单位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近年来,我市卫生监督部门高度重视卫生知识培训工作。特别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食品卫生管理技能培训,并将培训及考核合格作为卫生许可证复审的必要条件。各地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制作了内容丰富的培训教材。通过培训,把预防食物中毒的知识和责任交给经营者,使食品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自觉按照《食品卫生法》及有关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和操作,取得良好的效果。2003全市中心城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总数57238人,经体检合格持有效健康证明56622人,持证率98.9%;经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56622人,合格率100%;患“五病”的从业人员总数1020人,调离人数1020人,调离率100%。2004全市中心城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总数57654人,经体检合格持有效健康证明56979人,持证率98.8%;经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56979人,合格率100%;患“五病”的从业人员总数1099人,调离人数1099人,调离率100%。2005全市中心城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总数60620人,经体检合格持有效健康证明59786人,持证率98.6%;经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59786人,合格率100%;患“五病”的从业人员总数1339人,调离人数1339人,调离率100%。
3、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强化食物中毒报告制度。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应对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政府下发了《佛山市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佛府办„2002‟179号)、《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佛府办„2003‟61号),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在我市初步建立起食品卫生责任分担机制。各区也都依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制定了相应的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向社会公布了食品卫生投诉电话。2004年,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食物中毒报告工作,市卫生局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食物中毒报告的通知》,使食物中毒处理工作更趋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近三年来我市各地能按要求进行食物中毒报告,没有漏报和迟报,食物中毒事故查明率为100%。
(五)大力推进卫生监督网络建设,逐步实现执法工作权力下放,重心下移
近年来,我市根据市委市政府简政放权的工作部署,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重心下移,率先在省内提出了构建公共卫生三级网络的构想。在省卫生厅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南海区率先试行,于2003年先后建立了17个镇级卫生监督分所,构建起区、镇两级卫生监督网络,实现了卫生监督工作权力下放,重心下移。与此同时,将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在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之中,保证了卫生监督的覆盖面,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特别是在抗击非典和近年来应对的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基层网络对保证各项卫生监督工作和防控措施的迅速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充分肯定。南海区卫生局在2005年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就此项工作作了专题经验介绍。目前我市禅城、顺德、高明、三水等区正在采取不同方式建立和完善镇(街)卫生监督网络,其中三水、高明区镇级卫生监督分所将于今年完成组建并投入运转。
(六)宣传普及食品卫生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食品卫生工作不仅是卫生部门的事,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近年来,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在加强日常卫生监督执法的过程中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着力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扩大影响。宣传工作做到电台有声音、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文章、学校和社区有阵地、有资料。一是在佛山市卫生信息网、佛山市卫生监督网等网站开通了食品安全专栏,以食品安全为主题,宣传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公布食品卫生A级单位名单,进行食物中毒预警。二是向社会公布食品卫生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参与和监督。三是积极组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对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评审工作进行跟踪报道。如三水区卫生部门在电视台的“法制之窗”栏目中,以对卫生监督人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进行访谈的形式,宣传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目的、意义和做法,在社会上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收到了以下成效:一是群众对公共卫生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选择权,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二是增强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三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
二○○六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