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
重庆市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为,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水平,推进我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质量检测的试点工作,保证工程质量,依据《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利部水建[1997]339号)、《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水利部水建管[2000]2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水利工程是指由国家投资、中央和地方合资、地方投资以及其他投资方式兴建的防洪、排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等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及其配套与附属工程。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或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等进行的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质量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第四条
本细则所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是指依法取得相应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格的单位。
第五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包括项目法人、监理、设计、施工、检测等单位或自然人),必须遵守本细则之规定。
第六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质量监督、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验收的重要手段。
第七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国家标准、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三)工程承包合同认定的其它标准和文件;
(四)批准的设计文件,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等技术说明书;
(五)其它特定要求。
第八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自身建设,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工艺,不断
— 1 — 完善检测手段,提高质量检测人员的素质,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检测单位对其出具的检测报告负责。
第九条
法律、行政法规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检测单位与人员
第十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应通过省级以上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计量认证,并经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批准, 并经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授权,方可承担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十一条
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负责我市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的统一规划管理和资质审查工作。
第十二条
水利部批准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结果是水利工程质量的最终检测。
我市辖区内水利工程质量的最高检测单位由重庆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认定,并报水利部备案。
仲裁检测由最高检测单位或最终检测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授权,由委托方商监理、项目法人单位意见后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认定。第十四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取得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工程领域中级以上技师资格。
(二)具有中专文化并有五年以上从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建设管理等专业工作的经历。或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三年以上从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建设管理等专业工作的经历。
(三)经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指定的培训机构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责任心强,具有所检测内容的专业知识、能力;
(五)熟练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国家、水利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
(六)持有省极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颁发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证”岗位证书。
(七)年龄一般不超过六十岁,最大不宜超过六十五岁。
第十五条
我市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证”由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统一核发和审验。
— 2 — 第十六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及其质量检测员资格每四年复核一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证有效期为四年。未经审验,从事我市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资格失效,不得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第三章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
第十七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分为水利工程质量施工检测和水利工程质量验收检测。
水利工程质量施工检测,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委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以及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等进行的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质量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水利工程质量验收检测,是在工程竣工验收(或阶段验收)前按有关规定进行的验收前质量抽检,由项目法人委托经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授权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检,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质量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第十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或其它有关部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工程验收主持单位可根据规定或其它特定需要,要求项目法人委托经授权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对水利工程进行质量检测。
第十九条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实行强制性质量检测,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监造)等单位在工程建设中,按下列要求进行质量检测:
施工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委托经授权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开展水利工程质量施工检测。项目法人、监理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委托经授权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开展水利工程的质量抽检。
工程建设的设计、监造等单位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可委托经授权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测。项目法人在工程竣工验收(或阶段验收)前,必须委托经授权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开展水利工程质量验收检测。
水利工程质量施工检测和质量抽检实行平行检测,由委托方分别委托质量检测单位开展检测工作。第二十条
质量监督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委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承担以下主要任务:
(一)核查受监督工程参建单位的试验室装备、人员资质、试验方法及成果等。
(二)根据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样检测,提出检测报告。
(三)参与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和研究处理方案。
(四)质量监督机构委托的其他任务。
第二十一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委托方应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就委托检测事项签订委托合同,并将委托合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及其检测业务范围、水利工程质量检验实施方案、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配备等情况报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第二十二条 水利工程质量验收检测实行交叉检测,验收检测单位不得与项目法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施工检测单位隶属同一经营实体或同一行政单位直接管辖范围。
第二十三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委托方应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签订委托合同。委托合同应包括如下事项和内容:
(一)检测工程名称;
(二)检测具体项目内容和要求;
(三)检测的依据;
(四)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抽样方式;
(五)完成检测的时间和检测成果的交付要求;
(六)检测费用及其支付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委托方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代表签章和时间;
(九)其他必要的约定。
第二十四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方法和抽样方式:
(一)国家、水利行业标准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国家、水利行业标准没有规定的,由检测单位提出方案,委托方予以确认;仲裁检测,有国家或行业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按争议各方的共同约定进行。
第二十五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成果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报告。检测单位对其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相应法律和经济责任。
第二十六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包含如下内容:
(一)检测项目名称(合同名称);
(二)检测委托单位;
(三)检测类别;
(四)检测时间
(五)检测项目
(六)抽样项目
(七)检测数量
(八)检测依据
(九)检测地点
(十)主要检测仪器设备
(十一)检测内容;
(十二)检测结果及结论;
(十三)对有关检测事项的说明;
(十四)检测人员(不少于2人)、报告编写人、校核人、批准人签字;
(十五)检测单位盖章。
第二十七条
质量检测报告的编写和审核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检测报告所依据的试验数据,应进行整理、检查、分析,经确认无误后方可采用。
(二)检测报告所需提供的依据,应包括根据不同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的具体要求所拟试验的全部指标。
(三)检测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对试验方案进行说明(简要说明工程概况,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试样的采集、试验项目和试验条件提出的要求等),试验数据和基本结论。
(四)检测报告中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数值修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数值修约规则》规定。
(五)检测报告应按以下方面审查:
1)对照委托任务书,检查试验项目是否齐全。2)检查试验项目是否按照试验方法标准进行。3)综合分析检查各指标间的关系是否合理。
4)需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试验报告应检查选用的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是否与有关规范标准相符。(六)检测报告审批应符合以下程序: 1)由试验人员填写各成果汇总表。2)校核人员校核成果汇总表中的数据。3)由试验负责人编写试验报告和检测报告。4)由技术负责人签字并盖章发送。
第二十八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应按合同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委托方提交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报告。报告须按规定编制,内容应客观、数据可靠、结论准确、签名齐全。如需补充或更正,应具体写明原因。
第二十九条
对存在工程安全、可能形成质量隐患或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检测结果,检测单位应在报检测委托单位的同时,报项目法人、质量监督机构和工程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终结后,应当将有关材料归档。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结果有异议,须在收到检测报告的15天内向检测单位提出,检测单位应认真处理,并予以答复。如当事人仍有异议,可向原检测单位或具有仲裁资格的检测单位申请复检,复检检测报告为
— 6 — 终局检测结论。
第四章
检测费用
第三十二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第三十三条
工程质量检测为有偿服务,检测费用由委托方支付。
施工检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等项目的质量检测,由项目法人委托检测的,其检测费用应在建筑安装工程费中列支,在工程施工招标时费用不纳入施工招标范围,留作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费用。
在处理工程质量争端时,工程质量检测发生的一切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仲裁检测的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五章
奖惩
第三十五条
对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检测单位和人员,由质量监督机构或报请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第三十六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工作失误,造成损失的,由该检测单位承担。
第三十七条
对在质量检测工作中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索贿受贿,伪造或提供不公正检测数据的,由质量监督机构或提交水行政主管部门视其情节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处以罚款、限制检测范围,直至取消检测资格。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由重庆市水利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上传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讲演稿2003格式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讲演稿(机械电气类)
电气试验篇内容
前言
第一节
预防性试验的意义 第二节
电气试验的分类 第三节
电气试验人员的素质 预防性试验基本方法 第一章
测量绝缘电阻 第二章
测量泄漏电流 第三章
测量介质损失角正切 第四章
交流耐压试验
第五章
各类常用电力设备的预防性试验
水力机械篇内容
第一章
水力机械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材料力学试验及探伤 第三章
尺寸检测 第四章
安装调试 第五章
水力机械效率
第六章
压力脉动、振动和噪声检测 第七章
应力测试 第八章
空蚀和磨损 第九章
温度测量
电气试验篇
前言:
众所周知,电气设备在制造、运输和检修过程中,有可能因发生意外事故而残留有潜伏性缺陷,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又会受到电场的作用,导体发热的作用,机械力损伤及大气条件的影响等,在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能逐渐产生缺陷,使其绝缘性能受到变坏,我们做电气试验就是在跟些设备“看病”;医生给人看病要有责任心、知识、技能、经验及不断改进的医疗检测仪器与手段,电气试验人员也同样需要这些,不合格的医生误诊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与遗憾,不合格的电气试验人员如果误诊或者该检查出来的设备缺陷没有查出来,也会给单位和社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一般医生给病人看病不危及自身的安全,而电气试验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失误既危及电力设备的安全,又危及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电气试验人员要有过硬的素质,要遵守安全工作规程,在工作中要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和不被别人伤害。
第一节 预防性试验的意义
据有关统计,电力系统中60%以上的停电事故是由设备绝缘缺陷引起的,设备绝缘性能变坏就是通常所说的劣化。劣化有的是可逆的,有的是不可逆的。例如绝缘受潮后,其性能下降,但进行干燥后,又恢复其原有的绝缘性能,这是可逆的,若绝缘在各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变化导致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等不断下降,我们称为老化,它是不可逆的劣化。局部放电时会产生臭氧,很容易使绝缘材料发生臭氧裂变,导致材料性能老化,油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能分解出碳粒,油被氧化而生成水和酸,都会使油逐渐老化。正确区分绝缘劣化的可逆和不可逆,在电气试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为分析、判断方便,通常把绝缘缺陷分为以下两类;
1、集中性缺陷,缺陷集中于绝缘的某个或某几个部分,例如局部受潮,局部机械损伤、绝缘内部气泡,瓷介质裂纹等,这类缺陷的发展速度较快,因而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2、分布性缺陷、指由于受潮、过热、长时间过电压等的作用导致的电气设备整体绝缘性能下降,例如绝缘整体受潮,充油设备的油变质等,它是一种普遍性的劣化,是缓慢演变而发展来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有缺陷,那么它的绝缘性能就要发生变化,我们通过某种试验手段,测量有关参数,以查找存在的缺陷,并及时处理,就能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节 电气试验的分类
电气试验可分为形式试验、出厂试验、交接验收试验、大修试验、预防性试验等。出厂试验是电力设备生产厂家根据有关标准和产品技术条件的试验项目对每台产品所进行的检查试验。试验目的在于检查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的质量、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厂。交接验收试验、大修试验是指安装部门、检修部门对新投入设备、大修设备按照有关标准及产品技术条件或《规程》规定进行的试验。新设备在投 入运行前的交接验收试验,用来检查产品有无缺陷,运输中有无损坏等。设备大修后的试验用来检查检修质量是否合格等。预防性试验是指设备投入运行后,按一定的周期由运行部门、试验部门进行的试验,目的在于检查运行中的设备有无绝缘缺陷和其他缺陷。与出厂试验及交接试验相比,它主要侧重于绝缘试验,试验项目较少。
按照试验的性质和要求,电气试验分为绝缘试验和特性试验两大类。绝缘试验是指测量设备绝缘性能的试验,绝缘试验以外的试验统称特性试验。
绝缘试验分为两类:非破坏性试验及破坏性试验。这两类试验是有一定顺序的,应首先进行非破坏性试验,然后再进行破坏性试验,这样可避免不应有的击穿事件。例如:做变压器预防性试验时,当用非破坏性试验检测出其受潮后,应当先进行干燥,然后再进行破坏性试验,这样可以避免变压器一开始试验就被打坏,造成修复困难。特性试验主要是对电力设备的电气或机械方面的某些特性进行的测试,如断路器导电回路的接触电阻、互感器的变比等。
各种试验方法各有所长,各有局限。试验人员应对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
1、与该产品出厂及历次试验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设备绝缘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2、与同类或本设备不同相的数据进行比较,寻找异常;
3、将试验结果与《规程》给出的标准进行比较,综合分析是否超标,判断是否有缺陷或薄弱环节。第三节 电气试验人员的素质
合格的电气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它包括:
1、高压试验应填写工作票。
2、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3、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接后应进行检查校对。
4、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5、试验现场应装设遮栏并悬挂标示牌。
6、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接线、表计等加压过程应有人监护并呼唱。
7、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短路接地。
8、未装地线的大电容被试设备,应先放电再做试验。
9、试验结束时,试验人员应拆除自装接地及短路线。
10、特殊的重要电气试验,应有详细的试验方案,并经主管领导(总工)批准后实施。
二、具有全面熟练的试验技术。
三、具有严肃的工作作风。
四、与时俱进,努力钻研新技术,掌握新的测试理论的方法。
预防性试验基本方法
第一章
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绝缘电阻是一项最简便而又常用的试验方法,通常用兆欧表进行测量,根据测得的试品在1分钟内的绝缘电阻的大小,可以检测绝缘是否有贯通的集中性缺陷如:整体受潮或贯通性受潮。例如:电力变压器的绝缘整体受潮后其绝缘电阻明显下降,就可以用兆欧表检测出来。但只有当绝缘缺陷贯通于两级之间时,测量其绝缘电阻时才会有明显的变化,而两极间仍保持有部分良好绝缘时,绝缘电阻降低很少,甚至不发生变化,因此不能检出这种局部缺陷。
应当指出:体积绝缘电阻与表面绝缘都与绝缘的尺寸有关,对同一材料,如同一直径的绝缘子,绝缘子愈长,其绝缘电阻愈高,而对电缆却是长度愈长,其体积绝缘电阻愈小。
一般认为当吸收比大于1.3时绝缘为干燥,如:某受潮变压器吸收比接近1(测得为1.09)而经过干燥后上升为1.7就增加了很多,应用这一原理,通过测量绝缘的吸收比,就可以很好地判断绝缘是否受潮,另外由于吸收比是一个比值,它与结构的几何尺寸无关,而且它们都是在同一温度下测量的数值,无须进行温度换算,这对比较测量结果很方便。
影响绝缘电阻的因素:
1、湿度的影响: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电气设备绝缘的吸湿程度也随着发生变化,在雾雨天气或早晚进行试验测出的绝缘电阻很低,而在晴朗的中午用同样的设备试验所测得的绝缘电阻会高很多。
2、温度的影响: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一般情况下绝缘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例如:当发电机测试时温度每变化8-10℃时其绝缘电阻变化一倍。由于温度对绝缘电阻有很大影响,而每次测量又不能完全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因此为了比较试验结果,就采用了温度系数的方法。
3、表面脏污和受潮的影响。
4、被试设备剩余电荷的影响,对有剩余电荷的被试设备进行试验时,会出现假象,会使测量数据增大或减小。
5、兆欧表的容量影响。当兆欧表容量愈大时测得的结果愈好,推荐选用最大输出电流大于等于1毫安的兆欧表。
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将所测得的结果与有关数据比较,这是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的重要方法,用来作为比较的数据包括:同一设备的各相间的数据、同类设备间的数据,出厂试验数据,耐压前后数据等,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查明原因或辅以其他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为什么在分析判断中十分强调“比较”这是因为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仅与其绝缘材料的电阻系数成正比,而且还与其尺寸有关,所以在《规程》中一般不具体规定绝缘电阻的数值,而强调“比较”或仅规定吸收比等指标。
第二章
测量泄漏电流
测量泄漏电流的原理和测量绝缘电阻的原理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能检出缺陷的性质也大致相同。但由于泄漏电流测量中所用的 电源一般均由高压整流设备供给,并用微安表直接读取泄漏电流。因此,它与绝缘电阻测量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
1、试验电压高,并可随意调节。
2、泄漏电流可由微安表随时监视,灵敏度高,测量重复性也较好。
3、根据泄漏电流测量值可以算出绝缘电阻值,而用兆欧表测出的绝缘电阻值则不可能换算出泄漏电流值。
4、可以用关系曲线来判断绝缘缺陷。在测试时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1、高压引线的影响。
2、温度的影响(对于B级绝缘发电机,温度升高100C泄漏电流约增加0.6倍)。
3、电源电压的非正弦波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时应为正弦波形。
4、加压速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应逐级加压后并稳定一定的时间。
5、残余电荷的影响,试前与重复试验时均要对被试品充分放电。
6、试验电压极性的影响,测试时要加负极性高压。
7湿度及表面脏污的影响,试验前应清洁表面,或用电热风吹干。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对某一电气设备进行泄漏电流测量后,应对测量结果进行认真,全面地分析,以判断设备的绝缘状况。对泄漏电流测量结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与《规程》规定值进行比较、泄漏电流的规定值就是其允许的标准,是在实践中根据积累多年经验制订出来的,一般能说明绝缘状况。对于一定的设备,具有一定的规定标准。这是最简便的判断方法。
2、比较法、这与测量绝缘电阻时提出的判断方法相类似。但是在分析泄漏电流测量结果时还常采用不对称系数(即三相之中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进行分析,判断。一般说来不对称系数不大于2。
3,曲线法、利用泄漏电流和外加电压的关系曲线可以说明绝缘在高压下的状况。如果在试验电压下,泄漏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一近似直线,那就说明绝缘没有严重缺陷,如果是曲线,而且形状陡峭,则说明绝缘有缺陷。
第三章
测量介质损失角正切
电介质就是绝缘材料。把在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产生的一切损耗称为介质损耗或介质损失。如果电介质损耗很大,会使介质温度升高,促使材料发生老化,如果介质温度不断上升,甚至会把电介质熔化,烧焦,丧失绝缘能力,导致热击穿,因此电介质损耗的大小 是衡量介质电气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电介质损耗,按其物理性质可分为下列三种基本形式。
一、漏导引起的损耗,因介质总有一定的电导,便总有一定的泄漏电流存在,但它相对于其它的损耗很小。
二、电介质极化引起的损耗,电介质在极化过程中要消耗能量,在交流下呈现出来,随频率增加而增加。
三、局部放电引起的损耗。
测量介质损失是一项灵敏度很高的试验项目,它可以发现电气设备绝缘整体受潮,劣化变质以及小体积设备贯通和未贯通的局部缺陷。例如:对绝缘油而言,一般在耐压试验时,好油的击穿场强可达250kV/cm,坏油为25 kV /cm,好油和坏油的击穿强度在数值上的差别是1比10。但是,测量其介质损失时,好油很小,其t gδ=0.0001,而坏油则大到t gδ=0.1,后者试验的灵敏度较前者提高了100倍。
1、影响t gδ测量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同一试品而言,介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高
(2)、电压的影响。
(3)、频率的影响:随着频率的增加介损会增加,且有一最大值。(4)、局部缺陷的影响。
(5)、表面的影响:当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或表面脏污时,瓷表面有泄漏电流使测试结果发生错误。
2、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
(1)、与《规程》给出的标准进行比较。
(2)、t gδ的测量不应有明显变化。当绝缘有缺陷时有的使t gδ值增加,有的却使t gδ值下降。因此现场用t gδ值进行电气设备绝缘分析时,要求值不应有明显的增加和降低,即要求t gδ在历次试验中不应有明显的变化。
(3)、可根据电容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绝缘预防性试验中的非破坏性试验结果的综分析判断
1、综合分析判断的必要性:由于第一项预防性试验项目对反映不同绝缘的各种缺陷的特点及灵敏度各不相同,因此对各项预防性试 验结果不能孤立地、单独地做出试验结论,而必须将各项试验结果全面地分析,比较,并结合各种试验方法的有效性及设备的历史情况,才能对被试设备的绝缘状态和缺陷性质做出科学的结论,例如,当用兆欧表和介质损电桥对变压器绝缘进行测量时,如果t gδ不高,但其绝缘电阻、吸收比较低,则往往表示绝缘有集中性缺陷;如果t gδ也高,则往往说明绝缘整体受潮。
2、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原则;一般地说,如果电气设备各项预防性试验结果能全部符合《规程》的规定,则认为该设备绝缘状况良好,能投入运行。但是对非破坏性试验而言,有些项目《规程》往往不作具体规定,有的虽然有规定,但结果却又在合格范围内出现“异常”即测量但结果合格,增长率很快。对这些情况如何做出判断,则是试验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根据现场试验经验,综合分析判断概括为比较法:
(1)与设备历年(次)试验结果相互比较。因为一般的电气设备都应定期地进行预防性试验,如果设备绝缘在运行过程中没有什么变化,则历次的试验结果都应当比较接近。如果有明显的差异,则说明绝缘可能有缺陷。
(2)与同类型设备试验结果相互比较。因为对同一类型的设备而言,其绝缘结构相同,在相同的运行和气候条件下,其测试结果应大致相同。若悬殊很大,则说明绝缘可能有缺陷。
(3)同一设备相间的试验结果相互比较。因为同一设备,各相的绝缘情况基本一样,如果三相试验结果相互比较差异明显,则说明有异 常的绝缘可能有缺陷。
(4)与《规程》规定的“允许值”相互比较。对有些试验项目,《规程》规定了“允许值“若测量值超过”允许值“应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或再结合其它试验项目来查找缺陷。
第四章 交流耐压试验
交流耐压试验的目的和意义;电气设备的绝缘结构在运行中可能受到四种电压作用,1、工频工作电压。
2、暂时过电压。
3、操作过电压。
4、雷电过电压。在电力系统预防性试验中,虽然对电气设备进行了一系列非破坏性试验,能发现很多绝缘缺陷。但因其试验电压一般较低,往往对某些缺陷,特别是局部缺陷还不能检出,这对保证安全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暴露电气设备的绝缘缺陷,检查设备的绝缘水平和确定能否投入运行,有必要进行破坏性试验即耐压试验,现场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中的破坏性试验有交流耐压和直流耐压试验两种。交流耐压试验是鉴定电气设备绝缘强度的最严格,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试验方法,它对判断电气设备能否继续参加运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试验设备包括:交流电源部份、调压部份、高压试验变压器。交流高压的测量又可分为在高压和低压测量两类,被试品的电容量较小时可在低压测量,而当被试品的电容较大及对电压幅值和波形要求较高时,必须在高压测量。
交流耐压试验的操作要点
1、试验前,应了解被试品的试验电压 和其他试验项目及以前的试验结果。
2、试验现场应围好遮栏。
3、试验前被试品表面应擦试干净。
4、接好试验线后应检查,确认无误后升压。
5、调整保护球隙。
6、加压前,首先触认调压器是否归零。
7、升压过程要监视电压及电流表的变化。
8、试验中若发现异常,应立即降压停电,查明原因。
9、交流耐压前后应测量绝缘电阻。
交流耐压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1、一般在规定的持续时间内不发生击穿为合格。
2、若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局部放电,应就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或判断。应当指出,有的设备即使通过了耐压,也不一定说明设备没有问题,特别是变压器一类有线圈的设备。因为不能查出匝间、层间等缺陷。
综上所述,直流耐压试验能够发现某些交流耐压所不能发现的缺陷。但交流耐压试验对绝缘的作用更近于运行情况,因而能查出绝缘在正常运行时的最弱点。因此,这两种试验不能互相代替,对于110kV以上的设备,由于试验条件限制《规程》还没有要求做交流耐压,而只要求做直流耐压。
第五章
各类常用电力设备的预防性试验
第一章 电力变压器的试验
电力变压器是发电厂、变电站和用电部门最主要的电力设备之一,对电力变压器进行预防性试验是保证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有:
1、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2、测量绕组泄漏电流。
3、测量绕组介损。
4、交流耐压。
5、测量电容型套管的介损和电容值。
6、测量轭铁梁和穿芯螺栓等的绝缘电阻。
7、测量绕组直流电阻。
8、检查绕组分接头的电压比。
9、校正三相变压器的组别或单相变压器的极性。
10、测量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
11、绝缘油试验。
12、检查有载分接开关的动作情况。第一节 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
测量方法,测量绕组绝缘电阻时,应依次测量各绕组对地和对其他绕组间的绝缘电阻。测量时被测绕组各引线均应短接在一起,其余非被测绕组短路接地。为避免绕组上残余电荷的影响,测量前后应充分放电,时间不少于2分钟。对于新变压器,应充油并静止一定时间后,待气泡消除后进行试验。在测量绝缘电阻的同时应测量吸收比或极化指数,对于高电压或大容量变压器多用吸收比来考核绝缘性能。《规程》要求10-30℃时一般不低于1.3。第二节 泄漏电流试验
泄漏电流试验的原理和作用与绝缘电阻相似,只是试验电压较高,并用微安表监视,所以它的灵敏度较高,其试验接线与测量部位与测量绝缘电阻相同。测量时将直流高压试验装置输出在被测绕组,非被 测绕组接处壳及地。第三节 介质损耗试验
测量介损对发现中小型变压器的绝缘整体受潮比较有效,测量变压器主体时应连同套管一起测量。接线方法,由于变压器外壳直接接地,现场一般采用反接法,将非被试绕组短路接地,加压绕组短接并接高压。试验电压为10kV。第四节 交流耐压试验
交流耐压是检验变压器绝缘强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变压器交流耐压必须在充油后,并静止一定时间且其他绝缘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接线,试验时被试绕组的引出线均应短接,非被试绕组引出线应短路接地。试验电压按《规程》中的规定进行,听到正常的电晕声,球隙无放电等,为合格。第五节 直流电阻试验
变压器绕组的直流电阻可以检查出绕组内部导线的焊接质量、及导线规格、分接开关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保证安全运行起到重要作用。测量方法通常为电桥法。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内容:仪表的准确度不低于0.5级,导线与仪表连接应良好,准确记录绕组温度。测量结果应按《规程》进行判断。对于造成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接触不良、焊接不良、错误的接线及试验方法等。第二章 电力电缆试验
电力电缆在电力系统中使用广泛,它的绝缘状况直接影响安全运行,因此应按《规程》要求进行试验,以便发现缺陷,及时消除隐患,保证安全运行。第一节 绝缘电阻的测量
它是检查电缆绝缘最简单的方法,通过测量可以查出是否受潮老化,还可以判别电缆在耐压试验时暴露的绝缘缺陷。测量时应将终端头表面擦拭干净,并进行表面屏蔽。测得的结果应与上次试验值比较,有明显减小或相间绝缘有明显差异时应查明原因。同一电缆中的各芯线绝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一般不大于2。第二节 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试验
对电力电缆进行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试验,是对其绝缘状况的主要试验项目。优点有:所需设备容量小,介质损耗小,高电压下对良好绝缘损伤小及灵敏度高。可发现交流耐压时不易发现的一些缺陷等。
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1、试验前应对电缆充分放电试验并不附带其他设备,擦干净电缆头表面。
2、试验场地设好遮栏。
3、应分段逐渐加压。
4、直流耐压等级按《标准》进行。
5、根据电缆类型不同,微安表有不同的接线方式,一般微安表在高压侧。
6、应在高压侧直接测量电压,在低压侧测量会产生误差。
7、耐压完毕后,先降压再断电,然后再放电,时间不少于5分 钟。
试验结坚果的分析判断:
1、耐压5分钟时的泄漏电流不应大于1分钟时的泄漏值。
2、各相不平衡系数不大于2。
3、泄漏电流应稳定。
4、如泄漏电流随时间延长明显上升,则多为电缆头或电缆受潮。
5、泄漏电流突然变化说明电缆内部存在隐患,应找出原因,加以消除。电缆的泄漏电流只作为绝缘判断的参考,不作为投入运行的标准。
第三节 电缆相位的检测
电缆相位的检测:一般用万用表、绝缘电阻表等检查,依次在一端将线芯接地,在另一端用万用表测量对的通断,测后将两端标记一致即可。
第四节 橡塑电缆的耐压试验
橡塑电缆在制作完成终端头后不应进行直流而应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橡塑电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证明进行高压直流耐压,会影响其使用寿命,但降低电压又起不到预防作用,所以投运后规定不做此项试验。
在交流耐压前应测量铠装层对地或铠装层对铜屏蔽层的绝缘电阻,测完后按《标准》通入交流电进行耐压试验,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也可按加正常系统相对地电压24小时进行。第二章 避雷器试验
避雷器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作用是当系统中出现危及设备的各种过电压时,限制过电压,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避雷器的分类:有阀式避雷器、磁吹避雷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几种,避雷器常见的故障有:制造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缺陷、运输及安装过程中的受损、运行中的受潮老化。第一节 阀式避雷器的试验
测量绝缘电阻可有效发现避雷器受潮或瓷套的裂纹等缺陷。采用2500V兆欧表,测得绝缘电阻不应低于2500兆欧,测量时应注意表面状况、环境、温度、温度的影响。绝缘电阻低于规定值时,可增加直流电导电流测量,其值不超过10微安。
工频放电测量:工频放电是测量其保护性能的直接有效方法,目的是检查火花间隙的结构及放电特性是否正常及在过电压下动作的可靠性。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1、应测量三次工频放电电压,取其平均值作为工频放电电压。
2、测量时,升压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为3~5千伏每秒。
3、保护电阻用于限制放电时的电流,防止工频电流将间隙烧坏。
第二节 磁吹避雷器的试验
测量绝缘电阻不仅可检查内部受潮、瓷套裂纹、还可检查并联电阻接触是否良好、是否老化变质或断裂。多元件串联组成的避雷器要求用2500 V兆欧表测量每一单独元件。测量电导电流及检查串联组合元件的非线性因数差值,在避雷器两端施加一定直流电压,有电导 电流流过,当超过范围的电导电流明显偏大,则表明内部受潮,并联电阻劣化;若明显的偏小,则可能是并联电阻断裂或接触不良。第三节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试验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由金属氧化阀片串联组成,没有火花间隙与并联电阻。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可发现内部受潮及裂纹等缺陷。对35千伏及以下避雷器用2500伏兆欧表测量,其值不应低于1000兆欧;对35千伏以上用2500伏或5000伏兆欧表测量,其值不低于2500兆欧。
测量直流1mA下的电压U1mA及75%U1mA电压下的泄漏电流。检查其非线性特性及绝缘性能。第四节 避雷器基座放电记数器试验
用2500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应在100兆欧以上。检查放电记数器动作是否正常。第三章 绝缘安全用具试验
电气绝缘用具是在带电设备上或邻近地点工作时,用来防护人身安全所使用的一切用具,其作用是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工作人员触电的发生。绝缘安全用具一般分为带电作业绝缘工具和常用电气绝缘工具两类。带电作业用具有:绝缘棒、绝缘梯、带电清扫工具等。常用电气绝缘工具一般不直接用于带电作业,它是安全预防手段,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靴、验电器等。第一节 带电作业工具的试验 试验项目有:
1、交流耐压和泄漏电流试验,按标准施加工频试验电压,交流耐压220kV及以下采用1分钟耐压时间,而330kV及以上采用 3分钟耐压时间,在交流耐压同时,有些试验用毫安表测量泄漏电流值。
2、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试验。对绝缘部件施加规定的试验电压,持续时间为3分钟,施加电压为负极性。
3、操作波耐压试验。
4、整体耐压试验。
5、分段试验,将绝缘工具分段,施加规定电压进行耐压试验,最多分4段。
试验结果判断为工频耐压无击穿,无闪络、及发热为合格 第二节
绝缘安全工器具试验
绝缘安全工具分为基本和辅助两种。基本绝缘工具是能直接操作带电设备或接触可能带电体的工具,如绝缘杆、电容型验电器、核相器等。这类工具短时间接触带电体或非接触带电体。辅助绝缘工具是绝缘强度不能承受设备或线路的工作电压,但可用于加强基本绝缘性能的安全工具,它能防止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对操作人员的伤害,这类工器具有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1、绝缘杆试验
试验电压加在工作部份与握手部份之间。加压时间和电压应按《规程》要求。试验时应注意:只有目测合格后加压,目测时外观应光滑平整、无裂纹、烧灼、绝缘漆完好等。应保证试验长度。接地极和高压试验电极,应以50毫米的金属箔或导线包绕。可分段进行,最多分四段。加压时要缓慢,以便在仪表上准确读数。保持规定的时间后,然后迅速降压,但不能突然切断。试验过程中不发生闪络或击穿、不发热为合格。若有闪络等问题应处理后,要重新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电容型验电器
验电器由两部份组成:信号装置和绝缘杆。试验方法有启动电压试验:试验时,将验电器的接触电极与交流电压的高压相接触,逐渐升高电压,当验电器发出信号时记录启动电压。启动电压试验结应在0.15~0.40倍额定电压之间为合格。其绝缘杆试验,同以上绝缘杆的试验。
3、绝缘靴试验
绝缘靴用特殊橡胶制成,比绝缘比手套厚一些。试验方法:试验为工频耐压,做一个与被测靴号一样的金属片为内电极将其放入靴内,并在金属片上铺满直径大于4毫米的金属球,其高度不小于15毫米;外接导线焊一片直径大于4毫米的铜片埋入金属球内,作为电极。外电极为一个金属盘,内为浸水海绵。以1千伏每秒的速度升压,升到试验电压75%后,以100伏每秒的速度升到试验电压,保持1分钟,记录电流值。在规定的试验电压下,测得电流10小于毫安为合格。
4、绝缘手套试验
绝缘手套为特殊橡胶制成,用于加强工作人员的绝缘,手套分为高压及低压种。
试验方法:试验为工频耐压试验,试验时手套内放入水,然后浸入装有相同水的金属桶内使手套内外水平面相同高度;手套露出水面90毫米,并擦干净。按规程要求以恒定速度加压到试验电压,保持1分钟后试验不击穿且高压手套泄漏电流不大于9毫安,低压不大于 2.5为合格。
水利机械篇
第一章 水力机械的基本概念:
水力枢机是指以液体如油、水等为工作介质与能量载体的机械设备,根据液体与机械的相互作用方式,可分为容积式,和叶片式水力机械。
容积式水力机械的特点是
1、工作介质处于工作腔,工作腔可以是一个或是几个。
2、工作腔的容积是变化的。
3、机械和流体之间的作用主要是静压力(如农村水井用的压水机)。
叶片式水力机械的特点是
1、能量转换在连续绕流叶片的介质与叶轮之间进行。
2、叶片使介质的速度发生变化,产生这种变化要克服流体的惯性力,从而引起叶片的反作用力。
叶片式水力机械根据液体在叶轮内压力和速度的变化情况可分为反击式和冲击式两种。既交换动能又交换势能的称为反击式水力机械。只交换动能,则称为冲击式水力机械。
水力机械质量检测的目的与意义:通过对水力机组开展相关质量检测,可以校核水力机组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了解水力机组运行时电气、机械、水力等方面的工作特性,从而合理地整定各种工作参数,为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最可靠的技术资料,有效地指导水电站和泵站的生产,同时还可为检验水机理论、计算方法、鉴定制造质量和安装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水力机组质量检测:可分成两阶段:第一投运前,检测主要内容 包括
1、结构部件材料性能检测,2、结构部件尺寸的检测,3、机组安装过程检测。第二投运后、1、反映机组能量特性的效率试验
2、反映调速系统和调速器性能以及因调速器和机组性能引起的机组过渡过程的检测。
3、反映机组安全运行的稳定性试验。
4、机组主要力特性试验。
5、机组过流部件空蚀与磨损试验,6、机组的启动试验,以上试验可单独进行也可同时进行。常用传感器与检测仪器:
常用传感器的分类
1、按被测物理量来分类,可分为位移、速度、加速度,力传感,温度等几个类型。
2、按传感器工作的物理原理来分类,可分为机械式、电气式、辐射式、流体式等。
3、按信号变换特征来分类,可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常用检测离合器仪器有:超声波探伤仪、千分表、粗糙度仪、声级计等。第二章 材料力学试验及探伤
水力机械由多个结构部件组成,每个结构部件都要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为保证每个部件都能正常地工作,首先要求各部件在外力作用下不发生断裂,也不能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这就要求部件的刚度,强度材料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材料力学试验项目有
1、抗拉强度,2、屈服强度,3、弯曲及延伸率,4、抗冲击韧性,5、硬度试验,6、剪切试验。
在不破坏前提下,检查工件宏观缺陷或测量工件特征的各种技术方法统称为无损检测。探伤检测是指探测金属材料或部件内部的裂纹或缺陷的无损检测,常用的探伤方法有: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 透探伤与X射线探伤等方法。第三章 尺寸检测
水力机组是由许多结构部件组成的,若加工后结构部件的尺寸与设计值存在较大偏差,将会影响机组的性能,使得机组的效率低,振动与水力脉动增大,严重时还可能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必须对机组开展相关尺寸检测。
包括
1、几何尺寸同,2、几何形状与型线检测,3、形位公差测量,4、粗糙度测量。第四章 安装调试
第一节 安装过程中关键检测它包括
1、机组轴线检测,2、导轴承轴瓦间隙,3、发电机定、转子圆度检测。
第二节 启动调试中关键检测 它包括
1、机组充水试验,2、机组空载试运行
3、机组并网及负载下的试验。第五章 水力机械效率 概述
效率试验的目的和意义,水轮机是把通过的水流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水轮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水泵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水轮机与水泵作都为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转换效率是最重要的指标,是评价能量转换装置优劣的最重要指标。
1、试验原理,水力机械的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之比,或者描述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对于水轮机即为水轮机轴功率与水流功率之比,对于水泵即为水泵轴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2、试验方法,目前适用于现场测试的主要方法有:流速仪法。压力时间法、蜗壳差压法,超声波法、示踪法以及堰测法、毕托管法,相对法等。我们重点一下讲流速仪法。
3、试验条件包括:1)、测程中参数的变化波动量。2)、测程中水力比能和转速的平均值与规定的偏差。
4、试验的准备工作1)、图低和资料,2)、现场检查,3)、测试段管道几何尺寸,4)、仪器设备。第一节 流量的测量
1、流速仪法 流速仪法要求把一定数量的流速仪布置在明渠或封闭管道的适当断面的特定测点处,同时测出各流速点的时均值,并对整个测流断面积分,从而得出流量。它适用于测量断面有:封闭式管道或压力钢管;引水建筑物;上、下游明渠(应为断面规则的人工渠道)。
2、使用条件 流速分布必须规则,流速矢量与流速仪轴线之间的交角不得超过5度,流速分布的不对称度不得大于0.05。流体介质应为水,水质必须清;管道必须满流;水流必须稳定。
3、流速仪它采用旋转发出电脉冲的旋浆式流速仪,通常流速仪叶轮直径应大于100毫米,压力管道测量断面的直径不应小于1.4米,在测量边壁区域的叶轮直径可减小为50-80毫米。
3.1流速仪的安装:流速仪轴线应与渠道或管道轴线平行,并将其固定在支杆上,尽可能减小振动,数目应足以保证可以清晰地确定在整个测量断面上的流速分布。流速仪用于测量斜向水流的流速时,应参考ISO3354标准。
3.2流速仪率定,在率定时,所采用的安装方式应与试验时状态一致。如果流速仪都安装在垂直的支持杆上,则支持杆到流速仪旋转桨叶的距离不得小于150毫米。
3.3测量采样时间 每个流速仪的测量采样时间应至少为2分钟,对两种典型工况观测应有10~15分钟的转速变化。
3.4流速仪分布,试验中应确保流速分布尽可能的符合水流的规律性,如发现很不规则,应安装导流板、稳流栅等以改善测量断面的流态。
4明渠的流量测量
4.1测量断面的选择它应足够重视流速仪测量断面的选择,以确保测试精度满足要求。
4.2测点数目 对于矩形或梯形测量断面至少需要布置25个测点。
4.3在流速梯度较大的区域,如边壁、底部及自由水面附近,测点应布置密一些。
4.4水流稳定
由于测量断面的水位通常用于确定过水断面的水深,所以在每个试验测和中应对水位进行检测。水深的变化值不得超过平均水深的±1%。
5圆形封闭管道的流量测量
5.1测量断面的选择 测量断面必须位于直管段内,测量断面的 上游侧直管长度宜达到管道直径的20倍,下游侧直管段长度宜达到管道直径的5倍。
5.2测点数目 测点必须布置在同心圆的圆周上,且至少在2根互相垂直的直径上,每个半径上到少布置3个测点,再加上管道断面的中心布置一个测点,这样圆断面管道测点数目至少为13点。
6流量计算 流量计算可采用图形积分法和数值积分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检查流速分布曲线,以判断是否有可疑的测量值。
除此外还有压力时间法、示踪法、超声波法等,其具体测量原理和过程请参考相关文献。第二节 水位和扬程测量
1水位测量
1.1水位的测量,需要用固定高程的基准点作比较。有固定的基准点,可直接利用没有水准点,要选定一个基准点,还可以选定机器的基准平面作为主基准点。
1.2测量水泵装置扬程,应在靠近进水管进口的水位平稳处测量进水池水位,在靠近出水管出口的水位平稳处测量出水水位。
1.3测量水井和静水箱 如果自由水面不易接近或水面不够平静,应设立测量井,其面积0.1平方米,测量井能方便而准确的进行水位测量。
1.4测量仪器 有板式水位计、浮子水位计、浸水式压力传感器。
2、压力测量 2.1压力测量断面的选择 测量断面受流动的干扰要尽可能小,应垂直流动的平均方向。
2.2测压孔数目和位置 通常对任何形状的测量断面应至少布置两对测压孔。对于圆形测量断面,测压孔主应位于测量断面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对于非圆形测量断面,测压孔不应布置在靠近拐角的地方。
2.3测压孔 测压孔应开在耐腐蚀标材料的衬套中,必须装得与管壁平齐。
2.4表计管路 表计管路可以装在集流管上,但每个测压孔的支管应分别装设阀门,以便能单独读数,在表计连接处不允许有渗漏发生。
2.5液柱压力计与重力压力计可作为原级测量仪表。
2.6在水头/扬程测量中,为避免由于压力计分表和水位仪表零点高程测量引起的误差并减少测量仪器的误差,可采取直接测取进出口断面的压差的办法。
3、水头(扬程)测量计算
3.1水头/扬程是测量水轮机/水泵效率的关键参数,水头/扬程与水力比能相差一个当地重力加速度,为确定水头/扬程,需要测定水轮机/水泵高压基准面和低压基准面的水力比能。测量断面应尽可能使其靠近相应的基准面,并选择高精度的测量方法。
3.2稳定条件和读数次数 为确定水力比能,应在规定条件和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读数。如果测量采用记录式仪器,在每个测程中至少直接读数两次才能达到检测目的。第三节 输入功率测量
1.1间接法 通过测量电动机输入功率/发电机输出功率,以及各种损耗,间接求取轴功率。4.1.2直接法 采用合适的方法测出轴扭矩与轴转速后利用公式计算出轴功率。
1.2输入功率的测量 电功率测量可选用瓦特表或功率传感器,也可用电度表或电能传感器,功率、电流、电压、相角采用电子仪器更适用于计算机数采系统。或采用其它先进的仪器如:如三相电力分析仪(0.2级)它能测出机组在运行时的所有电气方面的数具。
1.3 测量仪器要求 仪器精度等级应为0.2级或更高,所有仪器应进行率定。
第四节 转速测量 采用经率定的转速计或电子计数器,转速测量必须在相对于水力机械主轴没有转差的情况下进行,通常采用非接触式转速表。
第六章 压力脉动、振动和噪声的检测
1、对压力脉动、振动、和噪声等进行检测,并进行分析,能判断机组的运行状态,可避开振动较大的负荷区域,实现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2、噪声的测量 采用声电传感器和声级计来测量。在实际测量时,布置测点一般在声源四周至少测四个点,若是较均匀辐射,则取其测点的算术平均值,若是非均匀辐射,则以噪声最大值代表其最大噪声。第七章 应力测试
1、水力机组各结构部件所承受的载荷情况十分复杂,目前,对这些部件进行强度计算时,通常只把模型试验取得的数据换算成真机的受力情况或是对其结构和受力状况进行简化处理后计算而得。所得结果是个近似的。为了检验计算结果,并不断改进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所以要对机组的结构部件进行现场的力特性试验。
2、残余应力的测试其方法有盲孔法、压痕法。第八章 空蚀和磨损
1.1空蚀:当水流在流道中过流时,如某一部位的局部压力降低到接近水的汽化压力,则气核成长为汽泡,汽泡膨胀、聚集、流动、分裂现象成为空蚀。
1.2水轮机过流表受泥沙作用所产生的损坏称为泥沙磨损。2空蚀和磨损测量的目的和意义
2.1空蚀和磨损使水轮机的通流部件表面变粗糙,破坏了水流对表面原有的绕流条件、使效率和出力降低,空蚀引起强烈的噪音,加剧了水力机组运行的不稳定性,使水力不平稳,机组振动和水压脉动都有可能增加。
2.2对水轮机空蚀以及泥沙磨损破坏机理的研究,大部份还处于实验阶段,因模型试验不可能完全模拟原型机的工作条件,两者之间往往有不相似之处,所以对原型机的空蚀和磨损观测就更显重要。
3空蚀的测量有电声法、电阻法、加速度法等、易损镀层法。4空蚀评定有面积测量、深度测量与失重量的测量几种。5磨损测量方法
5.1外观检查,磨损开始时有成片的沿水流方向的划痕,磨损发展时表面呈波纹或沟槽状痕迹,常连成一片鱼鳞凹坑。8.5.2电镜法 用显微镜对过流表面受磨损部位进行观测,以弄清受损坏的主要原因。
第九章 温度的测量
1温度也是考核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如机组轴瓦温度过高,机组很可能存在摆度过大的问题,这将影响机组的长久安全稳定运行。其方法有电阻法、埋置检温计法、温度计法
9.2温度的测量包括定子温度、转子法度、轴承温度这三个方面。
讲述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江苏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省境内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6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监总局令第163号)等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水利建设项目的质量检测管理,主要对质量检测单位和检测单位设置的分支机构、分场所、工地试验室(以下简称检测机构)及其检测活动进行管理,包括对施工单位设置的工地试验室的管理。
第三条 质量检测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检测结果是评判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质量检测相关单位、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有关质量检测的规范、技术标准。
第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工程实体等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项目和数量应当符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项目法人委托检测规范》(DB32/T 2707)的要求。
第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对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检测数量应当符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DB32/T 2334)的要求,检验数据应当真实,检验记录应当完整。
第六条 监理单位应当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试件及原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对主要原材料、中间产品、工序与工程实物质量进行平行检测,对施工单位开展的有关检测活动进行跟踪检测,相关工作应当符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检测规范》(DB32/T 2708)的要求。需要通过试验室进行检测的项目,应按照监理合同约定通知建设单位委托或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试验。
第七条 建设单位委托的第三方检测单位不得与所检测工程的施工、监理单位有隶属或其他利害关系。施工和监理单位、施工和建设单位委托的检测单位之间,不得有隶属或其他利害关系。
第八条 江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省境内乙级检测资质单位的监督管理,以及其他检测单位在本省境内开展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指导全省开展检测管理工作;各设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检测单位开展质量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检测机构管理
第九条 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活动应当独立、公正、科学、诚信。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当具备完整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
第十条 检测单位相关人员应符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条件,其中:
技术负责人应从事检测工作3年以上,且持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资格证书。
授权签字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工程类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
第十一条 检测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符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等级标准》所要求的人员配备、检测能力要求、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等资质等级标准条件。其中每个类别甲级检测单位检测人员至少15人(中级以上职称至少7人),乙级至少10人(中级以上职称至少5人)。
(二)具有开展检测业务的固定场所和设施环境,并持有工商营业执照;
(三)取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机构的检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
(四)配备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其中技术负责人以及其他检测人员和设备,与母体检测单位或其他分支机构不交叉。
第十二条 分支机构开展检测业务范围不得超过计量认证能力范围和母体批准的水利资质类别范围。
第十三条 检测单位设置分支机构,应当在取得计量认证之后10个工作日内将基本情况报送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资料主要包括:
(一)母体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证书;
(二)办公及检测、试验场地的证明文件;
(三)工商营业执照;
(四)计量认证证书;
(五)主要检测仪器设备清单;
(六)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证书、岗位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七)检测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岗位证书、聘用合同和社会保险凭证复印件;
(八)母体对分支机构以及分支机构自身的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以上资料分支机构应当留存备查。
第十四条 检测单位设置临时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以下简称分场所),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检测单位母体工商注册在县级的,设置的分场所,不得超过注册地所在县域范围;
(二)检测单位母体在设区市级及以上的,设置的分场所,不得超过注册地所在设区市域范围。
第十五条 检测单位除母体以及上述的分支机构和分场所外,不得以其他形式设置场所对外经营和承揽检测业务并开展检测试验。
第十六条 检测单位设置的工地试验室,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取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机构计量认证证书;
(二)检测项目和参数、负责人、印章和期限等,应得到母体检测单位授权;
(三)管理体系应纳入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由母体检测单位直接进行管理;
(四)检测人员需持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证。
第十七条 检测单位设置的工地试验室仅限于开展委托方工地现场的检测试验,不得对外经营和承揽检测业务。在取得计量认证证书之前,工地试验室不得进行任何检测试验,所有检测项目应在母体单位进行检测试验。
第十八条 检测单位应当对其设置的分支机构、分场所和工地试验室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对其检测行为负责。
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宜在工程现场设置工地试验室和配备相关仪器设备,以满足混凝土、砂浆等试件的存储、养护条件,可自行配置,也可委托配置。主要用于:
(一)必须或有必要在工程现场开展的相关试验,包括岩土工程类土工含水率、泥浆比重和稠度,混凝土类拌合物坍落度、含气量等;
(二)简易量测,包括高程、平面位置、几何尺寸等;
(三)原材料、混凝土、砂浆试件等试验样品的制备、存储和养护。
第二十条 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设置至少具备以下条件:
(一)试验室负责人具有工程类中级及以上职称,试验人员必须熟悉检测业务;
(二)根据需要设置混凝土和砂浆试件的制备和标准养护条件设施环境;
(三)根据需要配备环刀、烘箱、称量设备、泥浆比重计和稠度仪等一般土工试验设备以及含气量测定仪、坍落度筒等,且应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
(四)建立相应的工地试验室管理制度,并纳入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规模较大、技术较复杂的项目的工地试验室应提高试验室配备条件,以满足工程需要。
第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设置的工地试验室,应当报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确认,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当对工地试验室的设备配置、人员资格、管理制度、试验项目和参数等进行核查确认。
第三章 检测行为管理
第二十二条 检测单位应当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恪守职业道德,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第二十三条 检测单位应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担质量检测业务。不得转包质量检测业务,确需分包的应经委托方确认同意。
第二十四条 检测单位与委托方签订的合同内容应详细全面,检测内容、执行标准、双方责任义务以及争议解决方式等方面应具体明确。
第二十五条 检测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并对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唯一性负责。
第二十六条 检测单位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检测合同、委托单、原始记录以及检测报告应按照统一连续编号,不得随意抽撤、涂改,信息应当全面完整。相关人员与岗位职责应当一致,涉及见证的应注明见证人员信息。
第二十七条 检测单位应当对所有检测人员从事检测参数的资格能力进行确认,建立检测人员和参数对应表、检测参数和人员对应表,每个检测项目/参数应由2名及以上检测人员承担。
第二十八条 检测单位应当单独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将不合格台账以及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单位(项目法人)、勘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及时报告委托方和具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同级质量监督机构。
第二十九条 检测试验标准宜优先选择水利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且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应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检测单位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监督检查内容主要为:
(一)是否符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以及本办法规定的资质资格标准;
(二)是否超出资质资格范围从事质量检测活动;
(三)是否有违法转包、违规分包行为;
(四)是否按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
(五)是否按规定在检测报告上签字盖章,检测报告是否真实;
(六)仪器设备的运行、检定和校准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二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对检测机构及所有工地试验室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检测单位或委托方提供相关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检测单位的工作场地(包括施工现场)进行抽查;
(三)组织进行对比试验验证检测单位的检测能力;
(四)发现有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检测行为,责令改正。
第三十三条 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整改意见,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整改结果应当书面报告监督检查单位。
第三十四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检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对各检测单位以及设置的分支机构、分场所、工地试验室以及人员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检测单位应当及时将机构和人员等有关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录入信息负责。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将上述信息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五条 检测单位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的,应当自发生变更之日起60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等级证书变更手续。
第三十六条 检测单位有下列行为的视为失信行为:
(一)未取得相应资格擅自承担检测业务的;
(二)以欺骗、贿赂、提供虚假资料等不正当手段获得资质资格的;
(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资格证书的;
(四)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鉴定结论的;
(五)未按规定上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检测不合格事项的;
(六)未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检测的;
(七)使用不符合条件的检测人员的,包括在两家检测机构任职、检测证书无效、有虚假信息等。
(八)档案资料管理混乱,造成检测数据无法追溯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七条 检测单位失信行为认定和惩戒参照《江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苏水规〔2014〕3号)执行。
第三十八条 检测机构和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由县级以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法律、法规和水利部对质量检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水利厅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8年3月28日起施行。
第四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注册管理办法
附件: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注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注册管理,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执业行为,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水平,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依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注册和持证上岗执业管理。
第三条
水利部负责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的注册备案和管理工作,办事机构为建设与管理司。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依照管理权限,负责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注册申请材料的受理、转报以及相关持证上岗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中注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是指经中国水利工程协会资格认证取得《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并按照本规定注册,取得《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注册证书》(以下简称《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从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人员。
第五条
取得《资格证书》人员,须经水利部注册备案,方可以注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的名义持证上岗执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死亡或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在两个及两个以上单位申请注册的;
(三)在申请注册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四)年龄超过65周岁的;
(五)为国家公务员或依照公务员管理的现职工作人员的;
(六)未按本办法规定提交合格继续教育证明的;
(七)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的;
(八)依法不予注册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注册程序如下:
(一)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向检测单位提出申请。
(二)检测单位同意后,一般由检测单位向所在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注册申请材料。中央和水利部所属质量检测单位向水利部提交注册申请材料;流域管理机构所属质量检测单位向流域管理机构提交注册申请材料。
(三)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注册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连同注册申请材料转报水利部。
(四)水利部自收到注册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对符合条件者准予注册备案,并颁发《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
水利部分批向社会公告注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 首次申请注册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经检测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注册申请表》;
(二)《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身份证复印件。
取得资格证书三年后申请首次注册或被注销注册证书后又重新申请注册执业的,应提交继续教育合格证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申请注册,应对其提交的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采取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
第八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注册证书有效期满需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有效期满30个工作日前,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注册程序,办理延续注册备案手续。
申请办理延续注册备案者,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经检测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延续注册申请表》;
(二)《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原件;
(三)继续教育合格证明复印件。
第九条 《注册证书》有效期一般为3年。质量检测员允许执业时间不足3年的,按其实际可执业期限确定有效期。
第十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在注册证书有效期内,其注册内容(包括注册检测单位、检测专业等)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发生变化后2个月内,向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相应注册申请受理机构申请办理注册变更手续,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变更注册申请表》;
(二)《注册证书》原件。
质量检测员变更注册检测单位的,需提交原注册单位同意变更证明文件。原注册单位不得无故限制质量检测员正常的注册变更。
第十一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注册备案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水利部注销其注册证书,收回《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
(一)死亡或完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年龄超过65周岁的;
(三)超过注册有效期而未延续注册的;
(四)成为国家公务员或依照公务员管理的现职工作人员的;
(五)在两个及两个以上单位申请注册的;
(六)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证书的;
(七)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的;
(八)超越注册检测专业执业的;
(九)注册证书被依法吊销的;
(十)依法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由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本人保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涂改、伪造、出借、转让和非法扣押、没收《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
第十三条 在《注册证书》有效期内,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应至少参加一次由水利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
第十四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遗失《注册证书》或执业印章,应当在水利部指定的媒体声明后,向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相应注册申请受理机构,提出补办《注册证书》或执业印章的申请,补办程序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注册程序进行。
第十五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注册(首次注册、延续注册、变更注册、补办证书或印章)申请表格样式由水利部统一规定,《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由水利部统一制作。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实施。
第五篇: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
安 徽省 建 设 厅 文 件 建管〔2006〕385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市建委:
为加强我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管理,规范参与检测活动各方行为,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安徽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141号令),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已经省政府法制办前置审查,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附件:
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安徽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以及实施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简称质量检测活动),包括检测机构和非检测机构的工程质量检测活动。
检测机构的质量检测活动是指:对工程成品、半成品质量性能的抽样检测(鉴定),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取样检测(鉴定)。
非检测机构的工程质量检测活动包括:
1、企业试验活动:指建筑业企业试验室依据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对本企业施工的入场原材料、设备、半成品的质量参数进行验证性试验以及对其施工或生产的工程半成品、成品进行检测的活动;
2、监理单位的试验活动:指工程项目监理机构在平行检验时利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在施工单位自行检验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的检测活动。
第四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审批,对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及检测试验能力评估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各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承担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 检测机构从事工程质量检测活动应取得相应的资质。
第二章 检测机构资质管理
第六条 检测机构资质按其检测能力和业务范围,分为见证取样检测机构资质、专项检测机构资质。
检测机构相应类别的资质标准和业务范围见附件一、二。第七条 检测机构申请资质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检测机构资质申请表》一式三份;
(二)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三)资质标准规定的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社会保险合同、岗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社保合同、相关检测技术培训情况登记表》
(五)检测机构的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六)上述材料的电子文档(证书证件提供扫描版,其他材料提供WORD 或 EXCEL格式)。第八条 检测机构申请资质扩项应提交上述第七条中
(一)、(六)项资料,扩项涉及资质类别增加、要求人员条件提高的,还应提供
(三)、(四)、(五)中涉及增加的有关材料。第九条 资质审查分为资料审查、实地查验及专家评审。
省政务中心建设厅窗口受理检测机构资质申请材料,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内容。对审查符合条件的检测机构,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时间完成资质审批工作,颁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
第十条 《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副本中列出批准的具体检测项目。资质证书有效期为3年。
第十一条 检测机构应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30日前提出资质延期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经发证机关复查合格后,资质证书有效期延期3年;逾期未申请复查的单位,资质证书自行作废。检测机构在资质有效期内发生下列行为之一的,不予延期。
(一)超出资质范围从事检测活动的;
(二)转包检测业务的;
(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
(四)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鉴定)报告的;
(五)未按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检测或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造成质量安全事故或致使事故损失扩大的。
第十二条 检测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应当在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技术负责人除外)后30日内,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报送有关变更证明资料,办理变更手续;破产、撤销、歇业的,应当在30日内将资质证书交回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注销。
第十三条 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质审批机构应当依法办理检测机构的资质注销手续:
(一)资质有效期届满,未重新核定资质的;
(二)检测机构破产、撤销、歇业的;
(三)检测机构取得资质后发生合并、分立的。
第十四条 检测机构取得资质后可以在异地设立检测试验室(简称试验室)。试验室开展的检测业务不能超出母体机构的资质范围,母体机构对试验室的质量行为负责,并负有管理试验室职责。
试验室的仪器设备、试验环境、在岗人员(职称、社保合同、持证上岗等)条件应符合检测机构资质标准。见证取样检测能力应不低于母体机构资质中的4项,持证检测人员数不少于6人。
检测机构在异地设立试验室,应填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增设试验室申请表》,提供对试验室负责人的任命文件、对试验场地、仪器设备拥有产权(或3年以上使用权)的证明、管理试验室的制度和保证检测质量的措施等材料。经审查符合条件的试验室,资质管理部门应在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副本的“检测机构变更栏”给予登记并公布。
试验室使用母体机构资质图章对外出具检测报告,检测资料管理纳入母体机构管理体系;试验室只能以母体机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承接检测业务。
试验室的不良质量行为记入母体机构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信用手册》。试验室撤消,母体机构应在30日内向资质审批部门报告注销。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出借、转让资质证书,不得非法扣押、没收资质证书。
检测机构遗失资质证书,应当在有效的公众媒体上声明作废,并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补办。
第三章 检测行为规范
第十六条 检测机构应在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检测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无证或超越许可范围承揽资质管理范围内的业务。
检测活动必须执行国家、行业和本省颁布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检测(鉴定)报告应当真实、准确。
第十七条 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检测质量。
第十八条 检测机构应参加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批准的能力验证活动,能力验证不合格的项目应在限期内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者,资质管理部门对其检测能力进行重新核定。第十九条 检测试验人员应当持证上岗。检测机构技术、质量负责人还要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3年以上质量检测工作经历。
检测试验人员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检测机构,不得挂靠检测。
第二十条 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不得推荐或监制建设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检测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有隶属关系;检测机构承揽属于与自身有隶属关系或利害关系的建设、管理、设计、材供、施工、监理单位的检测项目时,其检测结果不具有公正效力。
第二十一条 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的委托应当有利于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国家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有关当事方协商确定。
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应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内容包括委托检测内容、执行标准、责任义务以及争议裁决等。
第二十二条 检测机构完成检测业务后,应及时形成检测(鉴定)报告,检测(鉴定)报告应包含下述基本信息:
(一)委托单位,委托日期,检测日期,检测类别,材料(产品)名称,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执行标准,主要检测仪器,检测结果、结论意见,检测、审核、批准人;
(二)见证取样检测的检测报告还应当注明见证人姓名及单位;
(三)专项报告和工程鉴定报告还应包括工程概况、取样方式及部位、检测内容、评定结果及其它相关记录和技术资料;
(四)检测(鉴定)报告应有检测人、审核人签名,授权签字人签发,报告封面要加盖检测机构公章(或检测专用章)、资质图章,多页检测报告应在侧面骑缝处加盖检测专用章。检测(鉴定)报告不符合上述规定以及内容不全的,不得作为工程质量评定(处理)的依据。第二十三条 工程质量检测试样的取样应当执行国家、本省有关标准和规定,符合当事人的约定。取样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检测取样知识,取样人员与取样方案应获得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同意。提供质量检测试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试样的真实性负责。第二十四条 见证取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见证人由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具有监理岗位证书或具备检测试验知识并经该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同意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拟定见证人,并将见证人单位、姓名等基本情况书面告知所委托的检测机构。
第二十五条 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完整的检测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检测合同、委托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应当按统一连续编号归档,不得随意抽撤、涂改。
检测机构及其试验室必须单独建立不合格试验项目台账,真实记录不合格检测对象的信息,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检查。出现不合格项目应及时向当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影响结构安全的应在24小时内报告。
第二十六条 实行检测信息季度上报制度。各检测机构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将上季度所承担的工程检测项目的基本情况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向注册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报送。检测机构按向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送《检测机构基本情况一览表》,承担工程质量鉴定的检测机构还应按季度报送《检测鉴定中发现的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情况登记表》。检测机构及其试验室应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立信息联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等管理部门不得利用掌握的检测信息影响检测机构的经营活动。第二十七条 检测机构不得转包检测业务。转包是指检测机构将其承包的检测项目部分或者全部转包给其他检测机构的行为。对于检测项目中的个别参数,属于检测设备昂贵或使用率低或本机构设备临时出现故障需要由其他检测机构进行该项目参数检测的,按分包检测对待。分包方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能力。检测项目需要分包时,应将分包事项以书面形式征得委托方同意。
检测机构应保留所有分包资料,对分包检测结果负责,同分包任务的承检机构一起向委托单位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检测机构应当将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及时报告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第二十九条 检测结果利害关系人对检测结果有争议的,应委托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检测机构(也可委托各方共同认可的检测机构)复检,复检结果由提出复检方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对复检结果仍有异议的,可申请省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协会组织论证。
第三十条 外省检测机构入皖开展检测业务,应到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检测机构备案应提交的材料有:《检测机构入皖检测备案申请表》、资质证书副本和《信用手册》(或所在地资质审批部门出具的信用证明)、入皖检测配备的仪器设备清单、入皖检测人员岗位证书。从事见证取样材料检测的,应当在检测业务所在地建立符合要求的试验室。
本省检测机构跨市承接检测业务,应向工程所在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第三十一条 检测机构承担建设工程结构可靠性鉴定、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和工程质量检测争议复检,应获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授权。
第三十二条 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协会可以依据国家、本省有关规定和规则对检测机构、建筑业企业、监理单位的检测能力进行评估,检测试验能力评估实行自愿申请原则。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辖区内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的信用档案,及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检测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制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人员培训考核大纲,安排能力验证活动,监督指导检测行业协会的检测试验能力评估活动和业务培训活动。第三十五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检查措施:
(一)进入检测活动的工作场地(包括施工现场)进行抽查;
(二)就有关监督检查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三)要求检测机构或委托方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资料,需要时可对有关试样的检测资料进行抽样取证;
(四)对有证据表明弄虚作假、管理混乱或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对有关试样、技术资料、设备予以先行登记保存;
(五)查验能力比对试验结果以验证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六)发现有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和检测规范要求的检测行为时,责令改正。
第三十六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据检测机构的守法情况,对其实施差别化管理。同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一年内到同一单位的试验室检查次数原则上不超过二次,对守法者可减为一次,对违法者可增为3个月一次。监督检查不得干预检测机构的正常检测活动。
第三十七条 检测机构、检测业务委托方以及检测活动的相关当事人违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和本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据有关规定责令整改,依法处罚责任者,并记不良行为记录。第三十八条 检测机构有下列不良行为之一的,由行为发生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或省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记不良行为记录:
(一)使用过期资质证书、能力评估证书从事检测的,或超出允许范围从事检测活动的;
(二)未按本规定履行报告义务的;
(三)承接与自身有隶属关系或利害关系单位的检测业务而未申明的;
(四)拒绝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或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经批准的能力验证活动的;
(五)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严重扰乱检测市场秩序的;
(六)检测人员无证上岗,或故意使用同时受聘在两家检测单位的检测人员的;
(七)检测仪器未按规定检定的;
(八)有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九条 检测机构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内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半年内不受理其资质扩项申请,被记两次不良记录的从第二次记录时起停止其承接能力评估范围内检测业务三个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检测机构不再符合相应资质标准的,可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可报请资质审批部门变更其许可范围或撤销其资质证书。
非检测机构在质量检测试验活动中有违规行为的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记不良记录。
第四十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和处理制度,公开投诉电话、地址和电子邮件信箱。经核查情况属实的依据管理权限对检测机构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超出权限的上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于30日内将处理意见答复投诉人。
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及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有关单位正常的检测活动。
第四十二条 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协会开展检测能力评估、组织检测能力比对试验以及培训活动,必须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接受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检测行业协会在上述活动中有违规违纪行为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四十三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检测机构资质审批、监督管理活动中出现违规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列》、《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由安徽省建设厅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附件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 附件二:质量检测的业务内容
附件三:《检测机构入皖检测备案申请表》、《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信用手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设立试验室申请表》(从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技术网下载中心下载,网址:www.xiexiebang.com)附件一: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
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资质分为见证取样检测、专项检测两类。申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单位,必须满足相应资质标准的要求,并依据实际检测能力对照《安徽省工程建设检测项目参数表》(以下简称《参数表》)选择所开展检测项目的具体检测参数。《参数表》备注栏标有“▲”的,是必备检测参数。
一、见证取样检测机构、专项检测机构应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一)独立法人单位;
(二)专项检测机构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见证取样检测机构注册资本不少于80万元人民币;
(三)有质量检测、施工、监理或设计经历,并按规定获得相应培训合格登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边远区(县)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少于6人;
(四)有符合开展检测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作场所;其中,使用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要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有健全的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二、见证取样检测机构必须具备见证取样检测业务内容中6项以上检测能力,除满足基本条件外,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检测工作3年以上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不得少于3名;边远区(县)可不少于2人。
三、专项检测机构必须具备专项检测业务内容中的一类或几类项目检测的能力,除满足基本条件外,还需满足下列条件:
(一)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类
获得培训合格登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工程桩检测工作3年以上并具有高级或者中级职称的不得少于4名,其中1人应当具备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
(二)主体结构工程类
获得培训合格登记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结构工程检测工作3年以上并具有高级或者中级职称的不得少于4名,其中1人应当具备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
(三)钢结构工程检测类
获得培训合格登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钢结构连接检测、钢网架结构变形检测工作3年以上并具有高级或者中级职称的不得少于4名,其中1人应当具备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
(四)建筑幕墙工程检测类
获得培训合格登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建筑幕墙检测工作3年以上并具有高级或者中级职称的不得少于4名。
(五)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类
获得培训合格登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工作2年以上并具有高级或者中级职称的不得少于3名。
(六)建筑节能检测类
获得培训合格登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建筑节能检测相关工作2年以上并具有高级或者中级职称的不得少于3名。附件二:
质量检测业务内容
一、见证取样检测
(一)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测;
(二)钢筋(含焊接与机械连接)力学性能检验;
(三)砂、石常规检验;
(四)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和试块强度检验;
(五)砌墙砖、空心砌块、加气砼砌块检验;
(六)简易土工试验;
(七)混凝土掺加剂检验;
(八)预应力钢绞线、锚夹具检验;
(九)沥青和沥青混合料检验;
(十)防水材料常规项目检验;
(十一)国家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他试块、试件和材料的检测。
二、专项检测
(一)地基基础工程检测
1、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
2、桩的承载力检测;
3、桩身完整性检测;
4、锚杆锁定力检测;
(二)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
1、混凝土、砂浆、砌体强度现场检测;
2、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3、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
4、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检测;
(三)建筑幕墙工程检测
1、建筑幕墙的气密性、水密性、风压变形性能、层间变位性能检测;
2、硅酮结构胶相容性检测;
3、硅酮结构胶剥离粘结性检测。
(四)钢结构工程检测
1、钢结构焊接质量无损检测;
2、钢结构防腐及防火涂装检测;
3、钢结构节点、机械连接用坚固标准件及高强螺栓力学性能检测;
4、钢网架结构的变形检测;
5、钢材、钢铸件力学性能检测。
(五)室内环境质量检测
1、土壤氡浓度检测;
2、室内空气中氡、甲醛、苯、氨及TVOC浓度检测;
3、室内装饰材料有害物质浓度检测。
(六)建筑节能检测
1、建筑外门、外窗的“三性”及传热系数检测;
2、建筑构件热阻或传热系数检测;
3、建筑材料导热系数检测;
4、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耐候性与抗风压检测;
5、建筑节能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的其他检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