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
贵州省建设厅文件
黔建施通[2007]551号
贵州省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地)建设局,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保障我省从事建筑活动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降低工程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厅制定了《贵州省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试行)》,请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厅。
联系电话:085l--5360291。
附件:贵州省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试行)
贵州省建设厅
二00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附件:
贵州省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降低建设工程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新建、改建、扩建、拆除等建筑活动和建设工程担保活动,实施建设工程担保监督管理,应遵守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金省建设工程担保活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担保活动的监督管理。
交通、水利等专业建设工程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专业建设工程担保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建设工程担保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银行、保险公司或专业担保公司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建设工程担保的保证人。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拱保证。
第六条建设工程招标人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担保的,投标人应当提交。
建设工程发包人应当向承包人提交工程款支付担保,承包人应当向发包人提交履约担保。未实行双向等额担保的建设工程,视为建设资金尚未落实。
提倡开展承包商付款担保、低价风险担保、预付款担保、分包人履约担保和质量保修金担保等建设工程担保活动。
第七条提倡建设工程担保采用保证方式。
第八条保证人提供的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法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第九条担保人可以依法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作为提供担保的前提条件。
第十条建设工程担保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建设工程担保合同提倡采用建设部制定的《工程担保合同示范文本》。
建设工程担保合同中应明确约定解决争议的方法和工程担保的有效期限。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担保合同应当与主合同一并报建设(交通、水利)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备案。
第二章 投标担保 第十二条投标人应当在招标人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向招标人提交投标担保。
投标人组成联合体投标的,应当以联合体的名义提交投标担保。
第十三条建设工程投标担保的保证金金额一般不超过投标总报价的百分之二,施工投标保证金最高不得超过80万元,勘察、设计、监理投标保证金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法律、法规和规章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建设工程投标担保合同约定的有效期应超出投标有效期30天至180天。投标有效期延长的,其担保有效期的延长应经双方书面认可。
第十五条除因法定事由外,中标人在截标后的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文件,或者中标后因自身原因不按规定或约定与招标人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保证人应依法承担保证责任。
除因法定事由外,招标人终止投标活动的,应当双倍返还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
第十六条 投标人采用提交保证金方式提供担保的,招标人应当在发出中标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退回未中标的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
投标人采用提交保证金方式提供担保的,招标人应当在与中标人签订合同之日起5日内退还中标人投标保证金。
第三章 工程款支付担保
第十七条 发包人在与承包人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应当向承包人提交工程款支付担保。
财政投融资建设工程,原则上将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安排计划资金额度视同工程款支付担保资金额度;建设单位自筹经费部分应当提供相应的工程款支付担保。
第十八条工程款支付担保金额应与承包人履约担保金额相等。
第十九条 工程款支付担保有效期截止时间应为发包人支付全部工程结算款(质量保修金除外)之日起90天至180天。合同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十条承包人依据发包人工程款支付担保向保证人提出索赔前,应当书面通知发包人和保证人,说明索赔原因。发包人应当在14日内向保证人提供能够证明工程款已按约定支付或者工程款不应支付的有关证据,否则保证人应在合同约定担保额度内予以代偿。
第四章 承包人履约担保
第二十一条承包人在与发包人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应当向发包人提交承包人履约担保。承包人以联合体的方式中标或者以联合体的方式承揽工程的,应当以联合体的名义提交履约担保。
第二十二条承包人履约担保金额应在担保合同中约定,并不得低于以下标准:
(一)一般招标或者交易的建设工程,工程合同价格(中标价格)低于l亿元(含1亿元)的,应当不低于工程合同价格(中标价格)的10%;工程合同造价1亿元以上的,应当不低于1000万元。(二)采用经评审最低价中标法的招标建设工程,工程合同价格(中标价格)低于1亿元(含1亿元)的,应当不低于工程合同价格(中标价格)的15%;工程合同价格(中标价格)1亿元以上的,应当不低于1500万元。
(三)财政全额投融资的建设工程,应当不低于工程合同价格的10%。
第二十三条履约担保合同约定的有效期截止时间为自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90天至180天。
第二十四条发包人向保证人提出索赔之前,应当书面通知承包人,并按规定提供相关资料。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一节 保证人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担保业务的保证人,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省有关规定。
严禁保证人与被保证人串通,出具虚假保证。
第二十六条 专业担保公司应当具有与承担建设工程担保相适应的清偿能力和管理能力。
专业担保公司的担保余额不得超过该公司上一年度末净资产的10倍,且不得超过银行授信额度的一定比例。
第二十七条 从事建设工程担保业务的专业担保公司应当在每年5月份定期向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下列材料,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一)登记备案申请表一式二份;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含建设工程担保,注册资本应不少于3000万元,且注册资本中以现金形式注册的资本应当占70%以上);
(三)企业章程、上一年度审计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等;
(四)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命文件和身份、职称、养老保险证明等;(五)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有固定经营场所的证明资料;
(六)与本省行政区域内银行签订的合作协议和银行5000万元以上的授信证明资料;(七)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信息资料;
(八)开展建设工程担保及融资等担保业务情况;(九)建设工程担保业务的代偿情况;(十)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资料。
专业担保公司登记备案有效期为一年。
第二十八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专业担保公司建设工程担保余额台账,出具建设工程担保备案登记表,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九条保证人可依据被保证人在财务、经营、安全、质量方面的管理能力和建筑市场行为诚信记录,实行担保费率差别化制度,实现市场奖优罚劣的功能。
第三十条保证人应当建立健全工程担保的保前评审制度,完善评价机制和信用档案;加强保后服务和风险监控工作,参加建设工程重要监理会议,定期出具保后跟踪调查报告。
第三十一条保证人要求被保证人提供第三方反担保的,该反担保人不得为受益人或受益人的利害关系人。
第三十二条 同一银行的同一支行、分行或同一专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不得为同一工程建设合同提供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承包商履约担保。
第二节 保函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建设工程担保保函为不可撤销保函。在保函约定的有效期届满之前,除因主合同终止执行外,保证人、被保证人和受益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撤保。
第三十四条在保函有效期截止前30日内,被保证人合同义务尚未履行完毕的,保证人应当向被保证人作出续保的提示,被保证人应当及时提交续保保函。被保证人在保函有效期截止日前未提交续保保函的,主管部门将该行为记入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第三十五条建立工程款支付担保保函和履约担保保函集中保管制度。发包人在申办施工许可证时,应当将工程款支付担保保函和施工单位提供的履约保函原件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保管。
第三十六条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在每季度结束前10日内,将各专业担保公司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建设工程担保情况(含建设工程担保余额台账),及时上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节 信用体系建设
第三十七条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建立建设工程担保统计分析系统和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供保函查询、统计和管理服务;建立健全专业担保公司信用、担保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价体系,加强对专业担保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发包人、承包人有提供虚假担保资料或虚假保函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将该行为记入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九条保证人在建设工程担保业务活动中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记入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系统,作为不良行为记录予以公布,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罚:(一)超出担保能力从事建设工程担保业务的;(二)虚假注册、虚增注册资本金或抽逃资本金的;(三)擅自挪用被保证人保证金的;
(四)违反合同约定,拖延或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五)在保函备案时制造虚假资料或提供虚假信息的;(六)保证有效期届满前撤保或变相撤保的;(七)安排受益人和被保证人互保的;
(八)恶意压低担保收费,进行不正当竞争的;(九)不进行风险预控和保后风险监控的;(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担保费率,避免出现恶性竞争。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本实施办法有关名词解释。
(一)工程担保,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由保证人向合同一方当事人(受益人)提供的,保证合同另一方当事人(被保证人)履行合同义务的担保行为,在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由保证人代为履行或承担代偿责任。
(二)投标担保,是指由担保人为投标人向招标人提供的,保证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参加招标活动的担保。
(三)工程款支付担保,是指为保证发包人履行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款支付义务,由担保人为发包人向承包商提供的,保证业主支付工程款的担保。
(四)承包人履约担保,是指由保证人为承包人向发包人提供的,保证承包人履行工程建设合同约定义务的担保。
(五)保函,是指由专业保证人出具的担保合同文书。
第四十二条本实施办法由省建设厅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三条本实施办法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2003年8月8日省建设厅印发的《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黔建市通[2003]79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关于印发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关于印发
《贵州省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黔煤行管字[2005]96号)
各市(州、地)煤炭局,各产煤县(市、区、特区)煤炭局:
为加强对煤炭经营监督管理,依法规范煤炭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煤炭经营监管办法》,我局制定了《贵州省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实施细则》,现予印发实施。
望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煤炭经营监管、规范煤炭经营秩序,促进我省煤炭经营市场的健康发展。
附件:贵州省煤炭产品经营企业资格申请表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
二00五年五月十九日
贵州省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煤炭经营监督管理,依法规范煤炭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5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煤炭经营,是指从事原煤及其洗煤、选煤、配煤、焦化等加工产品的批发、零售经销活动。本细则所称煤炭经营企业是指煤炭经营和煤炭加工企业(不含民用型煤加工及民用煤零售企业)。凡在贵州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煤炭经营活动的企业,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负责全省煤炭经营的监督管理。
市(州、地)、县(市、区、特区)煤炭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煤炭经营的监督管理。
工商、质监、环保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煤炭经营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煤炭经营企业
第四条 国家实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查制度。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应当经过煤炭经营资格审
第五条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负责《煤炭经营资格证》颁发管理工作。查。
省属国有煤炭企业、省属国有控股煤炭企业、省属国有股份制煤炭企业以及在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其他煤炭经营企业,由省煤炭管理局受理申请并审查发证。
在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从事煤炭经营的各类企业,须经所在县(市、区、特区)煤炭管理部门同意,由所在市(州、地)煤炭管理部门进行煤炭经营资格的初审,符合条件的经市(州、地)煤炭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后,由申请人送省煤炭管理局审查发证。
第六条 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拟注册资金或经营资金300万元以上;
(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三)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设施和储煤场地:
1.有必要的装卸设备、消防设施及防尘设施;
2.储煤场地1500平方米以上。
(四)有符合标准的计量和质量检验设备:
1.有自备或租用的地磅或其它符合标准的计量设施;
2.有符合标准的质量检验设备,委托国家认定的质检部门的,需出具相关的有效证明。
(五)符合煤炭经营企业合理布局及环保要求;
(六)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民用型煤加工和民用煤零售企业实行备案登记制度,具备经营条件,符合环保要
第八条 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加工的煤炭产品,不实行煤炭求,由所在县(市、区、特区)煤炭管理部门审查备案,工商部门给予登记。
经营资格审查。
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经营非本企业生产、加工的煤炭产品,应当向煤炭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取得煤炭经营资格。
依法核准建设的矿井,建设期间的基建工程煤的销售不实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查。第九条 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应当向煤炭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煤炭经营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由有资质的咨询评估机构出具);
(二)煤炭经营申请报告、申请表;
(三)注册资金证明及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资信证明文件;
(四)拟或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经营者、投资人身份证明;
(五)固定经营场所证明;
(六)企业自有储煤场地证明(使用权证);租赁、联营场地的合同证明(包括县级以上国土部门的证明、场地面积、储煤能力和场地设施);
(七)环保部门出具的储煤场地环保合格证明;
(八)质监部门出具的计量设施、煤炭质量监测设施合格证明;
(九)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计量、质检工作人员上岗证书。
第十条 煤炭加工企业申请煤炭经营资格证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煤炭经营申请报告、申请表;
(二)可行性报告;
(三)项目立项批文;
(四)环保验收合格报告和排污许可证;
(五)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六)土地使用有关手续和批文;
(七)资信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省煤炭管理局在接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对材料不齐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二条 省煤炭管理局依法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到现场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经审查核实具备煤炭经营条件的,予以批准;不具备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省煤炭管理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二十个工作日
第十四条 申请人持依法取得的《煤炭经营资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内不能完成的,经本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营业执照,方可从事煤炭经营活动。
未取得《煤炭经营资格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发有煤炭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第十五条 煤炭经营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到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办理变更手续,第十六条 煤炭经营企业终止煤炭经营的,应当到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办理煤炭经营资格注
第三章 煤炭经营
第十七条 煤炭经营企业从事煤炭经营,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服从政府的宏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的变更登记手续。销手续,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的变更登记手续。观调控。
第十八条 从事煤炭经营,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由买卖双方签订煤炭买卖合同。
煤炭买卖合同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出卖人和买受人的名称和住所;
(二)数量;
(三)品种、规格、质量;
(四)价格;
(五)交货方式;
(六)发出地点(站、港)和到达地点(站、港);
(七)履行期限;
(八)货款及运杂费的结算方式,买卖双方的开户银行、帐号、纳税登记号;
(九)违约责任;
(十)解决争议的方法;
(十一)买卖双方约定的其他条款。
第十九条 煤炭买卖合同签订后,买卖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合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的,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的一方应当在合理期
限内向另一方提出;未在合理期限内提出变更或解除合同请求而不履行合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条 需由运输企业承运的煤炭,煤矿企业、煤炭经营企业或煤炭用户依照《合同法》
第二十一条 煤炭运输合同生效后,合同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合同。煤矿企业或煤炭经营企与运输企业签订煤炭运输合同。
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发运质量合格、计量准确的煤炭;运输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运,并将承运的不同质量的煤炭分装、分堆;煤炭用户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接卸煤炭。不履行合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二条 煤炭发运时承运、托运双方的交接和到站(港)后收货人对煤炭质量、数量
第二十三条 煤炭经营应当取消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国家提倡有条件的煤矿企业直销,鼓第二十四条 提倡有条件的煤炭经营企业实行代理配送。
第二十五条 在主要产煤区可以组建煤炭销售、运输服务机构,为中小型煤矿办理经销、第二十六条 煤炭经营企业经营民用型煤,应当保证质量,方便群众,稳定供应。
第二十七条 鼓励使用洁净煤,推广动力配煤、工业型煤,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第二十八条 煤矿企业、煤炭经营企业,应当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禁止下列经营行为: 的验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励大型煤矿企业与耗煤量大的企业签订中长期直销合同。运输业务。民用型煤应当推行集中粉碎、定点成型、统一配送、连锁经营。
(一)未取得煤炭经营资格擅自经营;
(二)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擅自销售煤炭产品;
(三)采取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数量短缺等欺诈手段;
(四)垄断经营;
(五)违反国家有关价格的规定,哄抬煤价或者低价倾销;
(六)违反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偷漏税款;
(七)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九条 从事煤炭运输的车站、港口及其他运输企业不得利用其掌握的运力参与煤炭
第三十条 禁止行政机关设立煤炭供应的中间环节和额外加收费用。
第三十一条 禁止经营无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生产、加工的煤炭产品。禁止经营无经营。禁止行政机关开办煤炭经营企业或者从事、参与煤炭经营活动。
煤炭经营资格的煤炭经营企业的煤炭产品,禁止向无煤炭经营资格证的煤炭经营企业销售煤炭产品。
第三十二条 煤矿企业和煤炭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煤炭产品质量管理的规定,其供应的煤炭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用户对煤炭产品质量有特殊要求的,由买卖双方在煤炭买卖合同中约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煤炭经营实行统一发证,分级管理。
省煤炭管理局依法对全省煤炭经营进行监督管理,依法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负责省属国有煤炭企业、省属国有控股煤炭企业和省属国有股份制煤炭企业经营的监管。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其他煤炭经营企业接受经营所在地煤炭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市(州、地)煤炭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省煤炭管理局监管的煤炭经营企业除外)煤炭经营资格证的初审及年检的初检、经营调查统计等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炭经营的监督管理,依法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县(市、区、特区)煤炭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省煤炭管理局监管的煤炭经营企业除外)的煤炭经营管理,执法检查,经营调查统计以及民用型煤加工、民用煤零售企业的备案登记工作,依法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四条 煤炭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应当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具备必要的专业
第三十五条 煤炭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向煤炭经营企业或者煤炭用户了解有关知识,公正廉洁,秉公执法。
执行煤炭法律、法规的情况,查阅有关资料,进入现场进行检查;煤炭经营企业、煤炭运输的车站(港口)、其它运输企业和煤炭用户应当提供方便。
第三十六条 煤炭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第三十七条 煤炭经营实行经营资格年检制度。
年检的主要内容包括:
本实施细则第二章第六条、第九条规定的条件有无重大变化;是否按本实施细则第三章规定的内容合法经营;是否按本实施细则第四章的规定服从监督管理等。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八条 未经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审查批准,擅自从事煤炭经营活动的,由煤炭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第七十条和《煤炭监督管理办法》四十四条的规定,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最多不得超过三万元。
第三十九条 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擅自销售自己生产的煤炭产品的,由煤炭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最多不得超过三万元。
第四十条 采取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欺骗手段进行经营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七十二条的规定,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经营地煤炭管理部门提出取消煤炭经营资格的建议,由省煤炭管理局依照法定程序注销其经营资格;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伪造《煤炭经营资格证》,或以买卖、出租、转借等形式取得《煤炭经营资格证》,擅自从事煤炭经营活动的,由煤炭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最多不得超过三万元。
第四十二条 经营无煤炭生产许可证或无煤炭经营资格证的企业的煤炭产品的,或向无《煤炭经营资格证》的煤炭经营企业销售煤炭产品的,由煤炭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最多不得超过三万元。
第四十三条 煤炭经营企业违反本细则的有关规定,从事其他非法经营的,依照有关法律、第四十四条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的,依第四十五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煤炭经营监管办法》的规定获得的罚没
第六章 附则 法规的规定处罚。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收入,按规定上缴国库。
第四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实施前依据原国家经贸委《煤炭经营管理办法》取得的煤炭经营
第四十七条 《煤炭经营资格证》,由国家统一印制,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制。《煤第四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资格,继续有效。炭经营资格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为悬挂式,副本为折叠式。
附件:贵州省煤炭产品经营企业资格申请表(略)
发布部门:贵州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5年05月19日 实施日期:2005年05月19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贵州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关于印发
贵州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关于印发《贵州省省市际道路旅客运输
业务程序及相关原则(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地)运管处: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省、市际道路旅客运输相关业务办理工作,简化程序、方便申请人及经营者,我局制定了《贵州省省、市际道路旅客运输业务办理程序及相关原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请将本文向涉及省、市际道路运输业务的客运企业做好宣贯。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请及时反馈至省局客运科.联系电话:0851—5954018。
二○○九年八月十九日
贵州省省、市际道路旅客运输业务办理程序及相关原则(试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贵州省道路运输条例》及《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为规范省运管局(以下简称省局)省、市际道路旅客运输经营及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申请、受理、许可和有关牌证办理等事宜,方便申请人、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程序及相关原则。
第一条 省、市际道路客运经营许可
一、道路客运经营(含省、市际旅游包车客运)的许可包括: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扩大经营范围
(一)申请人应提供的申请材料
1、已经取得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复印件1份(申请扩大经营范围的提供);
2、《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申请表》(附件1)原件4份;
3、企业章程文本原件1份;
4、投资人、负责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各1份;
5、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和委托书原件各1份;
6、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原件1份;
7、拟投入车辆承诺书,包括客车数量、类型等级、技术等级、座位数以及客车外廓长、宽、高等。若拟投入客车属于已购置或者现有的,应提供经《道路运输证》配发机构审核并签章(客运管理专用章)的《道路运输证》复印件1份,还未获得《道路运输证》的车辆应提供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报告单、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表、客车类型等级评定证
明复印件各1份;
8、经申请人签章的已聘用或者拟聘用驾驶人员《从业资格证》复印件1份,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的证明复印件1份。
(二)许可前公示和现场审查
对已受理的道路客运经营申请,省局在贵州省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服务网(以下简称网站,网址:)公示5个工作日,征询相关单位意见,同时向申请人注册地运管处发送《道路旅客运输行政许可征询意见通知书》(附件2)征询意见,组织相关人员对申请人从事道路客运经营的有关条件和所提供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实地审查。
(三)许可决定及公告
对符合法定条件的道路客运经营申请,作出准予许可决定,出具《道路客运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附件3),明确许可事项,并告知被许可人注册地运管处,同时将许可结果在网站予以公告。对不符合法定条件或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的,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向申请人出具《道路旅客运输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附件4)。
(四)《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核发
省局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被许可人持《道路客运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办理登记表》(附件5)在10个工作日内到省局领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省局在颁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上注明经营范围和班线类别,旅游客运经营范围注明省、市际旅游包车。
本着一家一证的原则,运管处、所许可的客运经营范围由省局统一在《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及副本上注明,运管处、所颁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由省局留存复印件备查,原件由发证机构收回存档。
省、市际旅游包车客运经营,由注册地运管处进行初审。申请人应向运管处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及可行性报告,运管处根据旅游包车客运运力拟投放指标,先确定申请人所能获得的运力指标,再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定提出初审意见并出具《旅游客运经营行政许可审查报告》(附件6),省局凭《旅游客运经营行政许可审查报告》及运管处提供的运力投放指标证明,出具《道路客运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并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五)督促履行投入车辆承诺
申请人获得行政许可后,应在180天内按照许可要求落实车辆承诺。超过180天不按要求落实车辆承诺的,视为自动终止经营,省局将取消其客运经营的行政许可。
二、客运经营者重组、合并、分离,子公司、分公司的设立
客运经营者重组、合并、分离,按照分级许可的原则,客运经营者逐级取得相应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后,再向省局申请扩大经营范围,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省局予以许可,并将各级运管机构许可的经营范围一并在《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及副本上注明。属于分离的,母公司应向省局提交下列材料:
1、母公司同意分离的报告原件1份;
2、分离后公司现有营运客车情况表(公司注册地运管处盖章);
3、《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及副本原件。
省局根据审查情况,对母公司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及副本。
客运经营者设立子公司,按本条第一款程序办理,同时还需提交下列材料:
1、母公司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及副本复印件1份;
2、母公司或工商部门出具的申请人属于母体公司子公司的证明材料;
3、由具备相应资格的中介机构提供的母公司控股证明或评估报告。
客运经营者设立分公司,应向总公司注册地运管处备案,省局根据运管处出具的备案证明,在总公司《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副本中添加分支机构;在异地设立分公司,应向设立地运管处备案,设立地运管处再函告总公司注册地运管处,省局凭总公司注册地运管处出具的备案证明,在总公司《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副本中添加分支机构。
第二条 省、市际新增客运班线的许可
新增客运班线包括:新增客运班线、原有班线上新增车辆经营、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重新许可、变更客运班线起讫点、变更经营主体。
一、新增省、市际客运班线的许可
(一)申请人应向省局提供下列申请材料
1、《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申请表》(附件7)原件4份;
2、可行性报告原件1份(报告中应包括:申请的客运班线客流状况调查、运营方案、客车实载率和效益分析以及可能对其他相关经营者产生的影响,沿线公路路况、安全设施调查勘察情况以及客运安全保障措施,长途客运线路驾驶员休息、轮换的时间、地点等内容);
3、道路客运班线站点方案原件1份(附件8);
4、进站意向书原件1份(已签订意向书的提供)。
(二)许可前公示和征询意见
对已受理的省际客运班线经营申请,省局在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征询相关单位意见,省局审查同意拟开行的,发函征询相关省运管局意见。省际客运班线经营申请时间以省局出具的受理文书时间为准,自省局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提出同一条客运班线经营申请的,视为同一时段的申请。同一时段内有两个申请人的,优先许可给先提出申请的申请人,若同一天提出申请,优先许可给上一质量信誉等级高的申请人,上一质量信誉等级相同的,逐年比较上一之前的质量信誉等级,择优许可;有三个以上申请人的,采用服务质量招投标等方式确定经营者。
对已受理的市际客运班线经营申请,省局每个季度组织相关运管处进行论证,论证后认为可开行的,在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征询相关单位意见。经省局确定可开行的市际客运班线在网站公告信息,采用服务质量招投标等方式实施行政许可。只有一个申请人的,直接予以许可;有两个申请人的,优先许可给先提出申请的申请人,若同一天提出申请,优先许可给上一质量信誉等级高的申请人,上一质量信誉等级相同的,逐年比较上一之前的质量信誉等级,择优许可;有三个以上申请人的,采用服务质量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经营者。
(三)许可决定及公告
作出许可决定后,省局在网站进行公告,出具《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附件9),明确许可事项。许可事项包括:经营主体、班车类别、起讫地及起讫站点、途经线路及停靠站点、日发班次、车辆数量及要求、经营期限等。
对不符合法定条件或因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运力过剩以及相关省运管局回复不同意开行的,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出具《道路旅客运输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注明理由,在网站进行公告。
(四)督促履行投入车辆承诺
申请人获得行政许可后,应在180天内按照许可要求投入车辆营运。超过180天不按要求投入车辆营运的,视为自动终止经营,省局将取消其相应线路的行政许可。
(五)《道路运输证》的配发
申请人获得行政许可后,车籍地运管机构凭相关《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向其配发《道路运输证》。配发《道路运输证》时,应严格审查申请人提交的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拟聘驾驶员三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证明、承运人责任险的投保证明以及《行车证》,在配发的同时按规定建立车辆管理档案。
申请人在省局办理完毕有关营运手续后,应将《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许可证明》复印件交配发《道路运输证》的运管机构备案存档。
(六)核发客运标志牌
申请人持以下材料到省局办理客运标志牌:
1、《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原件1份;
2、《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原件1份(附件10);
3、《道路运输证》复印件1份(加盖发证机构客运管理专用章);
4、《公车公营承诺书》或《承包经营合同》原件1份。
正式班车客运标志牌尚未制作完毕时,使用临时客运标志牌运行。对于临时客运标志牌有效期满,需进行更换的,申请人可在临时客运标志牌到期前5个工作日携带临时客运标志牌复印件和书面申请(并承诺在7个工作日内将到期的临时客运标志牌原件交回省局),即可换发。
二、市际毗邻县农村客运班线许可
(一)申请人应向起点运管所提供下列申请材料
1、《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申请表》原件4份;
2、安全生产承诺书原件1份。
(二)起点运管所应做好申请材料的审查及申请人资质审查,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与讫点运管所共同协商运力投放和站点方案,经协商同意开行的,填写《市际毗邻县农村客运运力投放审核表》(附件11),与申请材料一并上报起点运管处。对不同意开行的,起点运管所向申请人退回申请。
(三)起点运管处对申请进行复核后,同意开行的,在《市际毗邻县农村客运运力投放审核表》中签署意见并签章,与申请材料一并上报省局,由省局出具《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和核发客运线路标志牌。对不同意开行的,起点运管处向起点运管所退回申请。
三、外省运管局向省局来函征询拟开行至我省的省际客运班线或变更许可事项的意见处置程序
(一)省局接到征询意见函后,在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征询相关单位意见。
(二)向讫点运管处发送《道路旅客运输行政许可征询意见通知书》并附外省来函,征询其意见。运管处在10个工作日内应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不同意的应注明理由,逾期不予答复的视为同意。
(三)省局根据我省客运市场情况及收集到的意见,回复相关省。
第三条 省、市际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延续经营许可
省、市际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需要延续客运班线经营的,应当在届满之日起提前60日提出申请。未提出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延续经营。车籍地运管机构应对经营者在经营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和服务质量等进行审查,并在《省、市际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延续经营申请表》(附件12)上签注意见。客运经营者向省局提交单车《省、市际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延续经营申请表》原件4份。
省局受理申请后在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征询有关单位意见,对安全生产状况好和服务质量优的客运经营者,符合延续经营条件的,省局优先许可其延续经营。许可决定及公告、督促履行投入车辆承诺、《道路运输证》的配发、客运标志牌的办理与前述新增程序相同。自动放弃延续经营及不符合延续经营条件的班线,省局将收回班线经营权重新许可,按照前述新增程序办理。
第四篇:贵州省电子政务建设
贵州省电子政务建设
201051211415 黄醒芹2班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逐渐成为各国提供经济高效政府的措施,而中国与不例外。电子政务便于政府传播和接收信息,提供政务办公效率。贵州省电子政务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和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些许不足。本文通过介绍贵州省电子政务的建设与传统政务相比,从而对贵州省电子政务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贵州省 电子政务建设 比较
贵州省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贵州省电子政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组织机构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站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与涉农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和明显的成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进程加快,一批重点业务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政务公开,增强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了政府执行力,并带动全省信息化向纵深推进,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施政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组织机构和政策环境
2008年由于领导小组成员变化及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调整,贵州省对领导小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全省9个地(州、市)也均按省级模式相应成立了以主要领导牵头、各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但只要贵阳有信息局作为独立行政编制的信息化主管部门(仅占11%),其余均是挂靠在政府部门的非行政编制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在省级57个部门中,有独立信息中心的有17个(占29.8%),有正式编制的单位30个(含事业编制)。
在电子政务政策环境方面,2006年,贵州省出台了指导全省信息化建设的《贵州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包括了电子政务在内的各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长期规划。进几年,为了加快电子政务的发展,陆续出台了有关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政策规划,如《省委办公厅关于推进我省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贵州省电子政务内网2007—2010建设规划》 等,这些文件的出台,为贵州省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政府上网工程和门户网站建设
贵州省各级政府、省直部门的网站建设发展的较快。目前,省地县三级人民政府均在国际互联网上开通了门户网站,各部门已经建有200个政务网站。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与1999年地接入国际互联网。贵州工商红盾信息网点击率达到170余万次,解答公众咨询问题近8000个,转办各种举报投诉案件280余件。为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解决电子政务向村镇延伸服务的问题,必须将电子政务与农村信息化紧密结合。贵州省目前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2008年省信息化领导办公室在毕节和六盘水两个地区开展了“乡乡有网站”工程试点工作。试点内容主要为:开通乡镇政府门户网站,初步搭建信息平台,集成已有的电子政务应用以及各涉农网,提供政策法规、旅游、气象等信息服务。
三、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十一五”以来,贵州省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步伐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发展。
贵州省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主要由省委办公厅负责,省委机要局实施。省委机要局依托其机要系统组织建设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此网络上联中央办公厅电子政务内网,向下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纵向2M数字主干基础网络,省、市、县三级党委办公厅(室)计算机局域网已接入主干网,并已建成省委办公厅到省政府办公厅、省国家安全厅的1000M光纤电路和到省直30个部门的数字电路,实现了与省政府办公厅及部分办公室、信防局等部门已分别以局域网或终端的方式接入主干网运行。目前全网接入终端数量达2000多台,服务器200多台。
贵州省电子政务外网主要由省信息中心负责建设。2006年底按照国家外网技术标准,先期建成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连接的贵州省电子政务外网过渡性网络。2007年将此过渡性网络扩展到了9个地(州、市)和36个厅局。2008年电子政务外网进一步向前推进,实现了与黔东南州政务网及六盘水市政务网的对接,黔东南州16个区县及州政府50多个委办局,六盘水4个区县及市政府大部分委办局顺利接入省电子政务外网。2008年8月初电子政务外网正式承载省政府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运行。同时,贵州省到国务院应急办的应急视频系统建设也于近期完成。
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为逐步实现贵州省各级政府部门主要业务数字化、网络化、信息交换规范化、信息公开制度化打下了基础。
四、重点工程建设
贵州省的电子政务重点工程建设的进展顺利,“金财”、“金盾”、“金保”、“金卡”、“金关”、“金水”、“金审”和“金土”等金字工程和其他电子政务的重点工程的建设正在进一步深化中。
贵州省“金盾工程”(一期)由省公安厅于2003年启动,现已基本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内容。贵州省“金保工程”从2006年起由省社会和劳动保障厅承建,现已建成省、市二级数据中心并投入运行。贵州省“金财工程”的建设目前初步建成了以省财政厅局域网为核心,纵向上与财政互通、下与市(州、地)财政部门互连的广域网,横向与省级预算部门、省级人民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连接的城域网。地区到县级财政的网络也在建设中
贵州省国土资源系统率先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建立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建成了全国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除涉密事项外,地政矿政测绘行政审批业务、日常办公、日常事务管理均在网络上运行,并全面运行了部、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网络的建设用地远程报批系统和国土资源网络的矿权报批。省国土资源厅建立了政务公开、窗口办文、电子政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行“前后台分离”的办事制度,实现网上限时审批、图文一体化、办公自动化的办公格局,被国土部誉为“成功之路”。
除以上重点工程外,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已建成省、地、县三级联网的全省广域资源网,卫生部门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案直报系统已覆盖到每个乡镇。
五、涉农电子政务建设
为促进电子政务在农村地区的开展,贵州省相继建设了贵州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以下简称农经网)、贵州农业信息网(以下简称“黔农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等现代农业信息网络,且服务能力日趋增强。
省农经网已建成1个省级信息中心、9个地级信息分中心、87个县级信息服务中心、1452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和443个村级信息服务示范点。信息服务辐射50%的行政村、农业专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黔农网在全省20%的行政村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点),服务面覆盖行政村1491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基础设施终端接收站点覆盖了100%的乡镇和99%的行政村,省级资源库和辅助教学网站已基本建成;2004年3月开通的“贵州希望网”在2007年中国农业网站百强评选活动中,因近几年来在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方面的突出成绩,被评为百强网站之一,是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站中唯一获此殊荣的网站。
在服务方式上,采用“三电合一”(电脑、电话、电视)的方式使信息直通“三农”,增加信息服务渠道,直接服务产业基地和农户。
六、电子政务应用与数据库建设
近年来,贵州省电子政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在国家“金”字工程的推动下,贵州省建设了20余个规模较大的应用系统,其中包括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计划生育、国土资源、财政、税务等等。这些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并已承载了大量应用,建设效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办公系统建设方面,大多数政府部门都建设了自己的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各地、各部门利用政府网站开展对外宣传、网上招商活动、与市民沟通、交流等应用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省工商局建成了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数据中心和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数据中心,两个中心分别归集了企业信息209万余条和企业信用信息34万余条,向社会和有关部门提供信息32万余条,公示信息23万余条;省建设厅依托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成全省建设行业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并从中提取信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在网站上公布。此外,财政、宏观经济、税务、国土、科技、教育、水利、人事、档案等部门的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七、资金投入
2008年贵州省信息化专项引导资金支持信息化项目52项,项目总投资1.19亿元,省财政支持资金1210万元。其中电子政务项目15项,项目总投资3159万元,支持资金525万元。
贵州省电子政务建设的不足
虽然贵州省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的不足也随之涌现出来。
一、网站建设传递信息的多,在线办事的少
近年来,虽然贵州省上网工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公众了解政府信息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在网站功能方面远远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很多政府网站不仅功能少、质量差,而且实用性、互动性不强,网站仅起到向公众传递政府静态信息的作用,只是把政府的政策法规、机构设置领导介绍等搬上网络,没有吧传统的政务与网络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设置的栏目大多为静态的宣传周知栏目,政府新闻发布占主要地位,公众虽然从网上可以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要办理一些事务却缺乏必要的渠道。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会应性。贵州省行政许可事项共1040项,实现在线办理的只有58项,这58项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土和工商部门。对于大多数政府而言,政府网站还仅仅是一个宣传工具,信息服务仍是网站的主体,双向互动和网上事务处理整体薄弱。
二、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互联互通不畅,资源难以共享
从理论上来说,政府各部门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可以综合统筹,在业务协调和硬件、网络设施上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营,但这只是理想中的情形。就贵州省来说,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自成体系、互不联通、资源独占的现象。自成系统的各相关单位,处于利益考虑,不愿利用或提供已有资源,导致信息共享、整合度不高,已建成的项目和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资源浪费现象日趋严重,致使贵州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效能大大降低,投资和效益不成正比,无法更好的为贵州省经济建设服务。而仅省人口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就有计生、公安、统计和社保四个部门同时在进行建设和维护,各自有着不同的数据采集渠道、软硬件设施、应用系统,彼此之间基本上是互不沟通,因此数据不能共享使用。联通互通不畅已经成为贵州省推进电子政务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障碍,制约了贵州省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设热情高,应用热情低
尽管近年来贵州省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投入在加大、应用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仍存在建设和应用反差大的现象。大多数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时研究比较多,投入资金也比较重,对电子政务的物质层次强调过多,建设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各种原因使一些系统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造成大量资金
和设备的浪费。
四、发展不平衡,地区、部门间差距较大
首先,地区间不平衡。地区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贵州省各市(州、地)之间发展不平衡。二是贵州省电子政务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其次是部门间不平衡。
总体来说,贵州省各地、各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上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电子政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推进贵州省电子政务建设难度较大。
传统政务的不足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可以显现出传统政务的不足有办公手段、业务流程及与公众沟通方式。
一、办公手段
传统政务的办公模式依赖于纸质文件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下。人们到政府部门办事,要亲自前往各部门的所在地,如果一件事涉及到不同的部门,那就更是费时费力。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普遍通过纸质媒介进行,成本高而效率低。
二、业务流程
传统政务机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虽然上级对下级的控制和协调能力较强,但决策与执行层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较慢,费用较高,信息失真率较高,所以往往使上级决定在执行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从而影响了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也造成了机构臃肿膨胀、行政流程复杂、办事效率低下等不良后果。
三、与公众沟通的方式
在传统政务的模式下,政府主要借助各种公共传媒来发布政务信息,而公众主要借助信件等传统手段向政府传递信息。这些交流方式有一个显著的缺点,就是速度缓慢,政府和公众之间无法做到及时沟通信息。这不但提高了公众获得公共信息和服务的成本和难度,而且也增加了公众监督政府行为的难度,从而为官员以权谋私提供了便利。
电子政务与政府革新的案例:美国政府创新
美国政府是创新理论和实践的故乡。1993年七月的一天,克林顿和戈尔站在白宫草坪的讲台前,克林顿宣布了改革政府的总计划,其正式文件是副总统戈尔办公室经过六个月时间完成的《国家绩效评价报告》。总统在报告中宣称,需要将政府带入信息技术时代,改革创新的核心是在政府领域内引入市场文化。
一、在危机和压力下政府决定推行政府创新
20世纪60~8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财政危机。危机使改革政府的呼声成为美国各界人士的共识。美国人选择向企业学习,以企业精神来革新政府。人们认为,美国联邦政府管理状态不佳,联邦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在走下坡路,居首位的原因是缺乏领导能力。以前所进行的改革未能取得持续性的改善,现实需要创新政府治理,改革高层领导,实现面向绩效的管理。
这场为应对国内外危机和改革创新运动,受到了国会的支持。戈尔亲自领导政府改革的专门组织,统筹、研究和协调。在改革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没有先例可援,必须从头探索。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政府创新在美国政府运作和管理服务实践中非常活跃。信息技术在政府创新工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将政府改革和政府创新并提,建立了政府改革网站和政府创新网站。
二、建立政府改革实验室
戈尔于1993年提出政府改革实验室的概念,1996年,要求联邦政府机构创建政府改革实验室,并授权政府改革实验室实验新的政府工作方法,然后,在政府中推广实验证明成功的方法。政府改革实验室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创造了一个有实验自主权的环境,且能显示政府创新的优点和效果。戈尔要求每个政府部门和机构的领导提出二三个作为改革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实验室里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创新设计工作流程,用激励替代规则管理,由公众满意程度来测量成效。政府改革实验室为政府机构发现新的工作方法,为寻找用较少的资源完成同样的工作方法而不懈努力,并确实取得成效。政府实验室冲破阻力,鉴别和破除明显不必要的规定和戒律,倾听公众的意见,及时发现公众对政府的需求和要求。短短几年时间,全美国已经建立起了340个国家改革实验室。
三、政府组织在管理和服务实践中积极开拓
美国三级政府组织都以政府改革实验室为榜样,认真借鉴、探索新的有效的管理方法,积极推广政府改革实验室的成果。高效率、低成本,用企业精神改造政府的改革指导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政府组织转变职能,将一部分公共服务事务交给社会,由非赢利组织操作,政府向这些非赢利组织提供一部分资金,明确任务,督促检查其工作;尝试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应用在政府组织人事管理中,如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加强政府管理的自动化程度,2000年,美国政府为方便政府工作人员上网专门设立了蓝页网站。
在改革进程中,美国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政府创新机构制,将其融入政府体制中,反过来运用改革实践。具体体现在:一是按照创新理论设计、运行国家政府改革实验室,设计、实验、推广新的政府工作方案;二是鼓励各级政府组织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中创新,并积极推广其新经验方法,表彰业绩突出者;三是积极吸收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积极推广电子政务;四是设立政府创新网站。
“金字塔式”的政府结构抹煞了许多雇员的创造性和智慧,电子政务则能吸收一线人员参与决策。政府在推进政府改革创新中鼓励吸收现代先进的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积极推广电子政务在政府各级组织中的应用。借助先进技术,规划电子政务的蓝图,电子政务改革成为政府工作及其文化的永久性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北京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行政学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电子政务研究
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编,《电子政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吕新奎主编,中国信息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汪玉凯主编,电子政务基础知识读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第五篇: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黔建房通【2010】189号
关于明确商品房交付与前期物业管理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地、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管局):
近年来,随着我省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购买商品房的居民越来越多,物业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在商品房交付与前期物业管理衔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将达不到条件的房屋交付使用,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的承接验收不规范,以及物业收费不规范等等,引发矛盾纠纷。为进一步规范商品房交付与前期物业管理衔接工作,解决居民买房的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地应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严格按照《贵州省城镇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必须在办理商品房交付备案后,才能将商品房交付购房人使用。商品房交付后,物业服务企业才能向购房人收取物业服务费。
二、物业服务企业在承接物业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验收,以确保承接的物业符合交付使用条件。
三、物业服务企业不得违反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者重复收费。
四、按照《贵州省城镇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条件交付使用的新建商品住房,物业服务费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1.对于“精装修”住房,从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免收一个月的物业服务费,一个月后可全额收取物业服务费;
2.对于非“精装修”商品住房,房屋交付后,应当给购房人半年至一年的时间用于房屋装修,该期间物业服务企业不得全额收取物业服务费,应当按不高于50%的标准收取物业服务费,超过该期限后,可全额收取物业服务费,具体比例和期限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
二0一0年五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