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四个一”人才工程实施办法
贵州省“四个一”人才工程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实施“四个一”人才工程,建立一支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四个一”人才工程,是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一批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理论家,组成我省的核心专家群体;选拔一批省内领先并在有关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技术水平,能够参与国内竞争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组成我省的重点专家群体;选拔一批在有关学科和技术领域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学技术人才,组成我省的骨干人才群体;选拔一批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拔尖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在企业(事业)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组成我省县乡、企业基础人才群体。
第三条 实施“四个一”人才工程,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盘活全省现有人才资源为基础,努力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四条 实施“四个一”人才工程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省选拔核心专家30名左右,重点专家500名左右,骨干人才3000名左右,基础人才10000名左右。
第五条 本办法主要适用于核心专家群体和重点专家群体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骨干人才群体、基础人才群体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由省各主管部门和各市(州、地)负责,按照“四个一”人才工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选拔管理实施办法。
第六条 实施“四个一”人才工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认、择优的原则,重点在生产、教学、科研等单位的优秀人才中选拔。
第二章 选拔条件
第七条 入选“四个一”人才工程者,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热爱贵州、乐于奉献,努力为富民兴黔做贡献。对在全国、全省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或重要科研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选拔。
第八条 入选核心专家群体的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学风正派,具有严谨求实、探索求知、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等国家级人才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省统战系统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经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认定并报主管单位审核同意的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经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认定并报省学位办审核同意的博士生导师等,年龄一般在65周岁以下,具备下列条件、经过评选列入核心专家群体:
1、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得到国内同行公认的学术带头人。主要包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励的项目主要完成人;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省科技攻关计划的项目主要负责人。
2、在工程技术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为国家技术创新做出重要贡献的工程技术专家。主要包括: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国防科工系统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
3、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创造性地提出重要理论观点,在业内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
4、在科技或教育管理领域,创造性地提出和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推动科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专家学者。
5、在卫生和临床医疗方面有重大的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专家。
6、在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等领域,有突出业务成果和重要贡献,对推动专业领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并为国内外同行公认的著名专家学者。
7、在企业管理领域,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推动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企业管理专家;在企业生产中通过掌握的专门技术,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专家或管理人才。
8、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体育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获得专业领域最高奖项的文学家、艺术家、记者、编辑、主持人、出版家、文物和博物馆学方面的专家,以及在教练执训工作中取得卓著成绩的教练员。
9、取得中国“永久居留权”并在我省长期工作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
10、其他符合条件的人选。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直接纳入核心专家群体: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前两位获奖者;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3、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
第九条 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在管理期内的省管专家等,直接列入重点专家群体进行管理。
第十条 骨干人才群体是在各学科和技术领域具备较高理论基础、业务能力强、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具体入选条件由各地、各单位确定。
第十一条 县乡基础人才群体是熟悉、了解基层情况、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广科学技术的农村实用人才,具体选拔管理实施办法由各市、州、地制定;企业(事业)基础人才群体是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具体选拔管理实施办法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章 选拔程序
第十二条 核心专家的选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推荐
核心专家候选人的推荐采取单位推荐和核心专家个人推荐两种形式进行,不受理本人申请。
1、单位推荐:各市(州、地),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省属事业单位,省属国有企业,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各人民团体,可从本单位、本系统或其业务管辖范围内符合选拔条件的对象中推荐。单位推荐的程序要公开透明,人选需经过学术委员会评议,经地(厅)级以上党委(党组)研究后上报。
2、核心专家推荐:2名或2名以上核心专家可联合推荐1名候选人。每位核心专家每次增选最多可提名推荐2名候选人。
3、推荐核心专家候选人需填写《贵州省“四个一”人才工程核心专家候选人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各推荐单位、推荐人对《推荐书》所填写的内容负责。
(二)公示 推荐工作结束后,省人才办将候选人情况向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在候选人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为半个月。候选人名单公示后,如发现候选人有不符合核心专家评选的标准与条件,经省人才办研究讨论提出意见并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终止对该候选人的评审。
(三)评审
评审必须严格坚持标准,遵循公平、公正、科学、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评审标准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注意候选人专业的学科涵盖面和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评审专家组由省人才办邀请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工作按学科进行,可采取会议评审和函评的方式。
(四)评选
评选委员会由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能部门、省内外有关专家组成。在听取评审意见和充分评议后,通过无计名投票方式评选出核心专家建议人选。
(五)审批
核心专家建议人选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报省委、省政府审批,并颁发证书。
第十三条 核心专家选拔的实施细则另行确定。第十四条 重点专家的选拔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培养使用
第十五条 要根据不同层次人才的情况,在参政议政、咨询、培训培养、项目资助、科技推广、积极使用等方面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对核心专家群体、重点专家群体和骨干人才群体的人员,要积极安排参与国家和省各类科研规划、计划和重大项目的调研、论证及组织管理工作,主持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重要科研和工程项目。积极支持“四个一”人才工程入选者面向基层、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活动,鼓励领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第十六条 逐步加大对“四个一”人才工程的资金投入。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科基金要向“四个一”人才工程入选者,特别是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倾斜,每年重点为他们安排一批项目。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专项经费要重点资助核心专家和重点专家改善科研和工作条件,资助出版专著。
第十七条 建立和完善专家国内外访问制度,积极支持“四个一”人才工程入选者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四个一”人才工程的核心专家、重点专家到国外进行学术考察和交流,组织“四个一”人才工程入选者中的青年专家进行省情、国情考察。
第五章 管理及待遇
第十八条 对“四个一”人才工程入选者实行动态管理。核心专家群体每三年选拔一次,管理期为五年(院士不设管理期),管理期满后重新申报评选;重点专家群体的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建立“四个一”人才工程核心专家和重点专家信息定期报告制度。这两类专家的职务调整、职称变化、工作调动以及奖惩、退休、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变化,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要及时报告省人才办;跨系统、跨省区调动的,主管部门要事先征求省人才办的意见。
第二十条 建立高层次人才延退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和专家本人的身体状况,在管理期内的重点专家延退按有关规定执行,核心专家在重点专家延退的基础上可适当延长,退休后不再纳入管理。
第二十一条 建立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基金,提高核心专家、重点专家的医疗保健待遇;对核心专家、重点专家实行国家投保制度、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和休假制度,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建立高层次人才专家津贴制度,对完成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四个一”人才工程入选者实行专家津贴。津贴标准如下:
(一)核心专家群体中的院士每月8000元,其他入选者每月3000元;
(二)重点专家群体入选者每月1000元;
(三)骨干人才群体中的博士,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每月600元,在机关工作的每月300元;
(四)骨干人才群体、基础人才群体的专家津贴由省属各单位、各市(州、地)确定。
专家津贴经费由同级财政专项列支。省直机关和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省属事业单位中的核心专家、重点专家、博士,其专家津贴由省财政全额承担;企业和中央在黔单位参照执行,经费自行解决。
第二十三条 建立为专家配备科研助手制度。核心专家根据工作需要,可配备1—2名科研助手;重点专家根据工作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为其配备1名科研助手。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贵州省契税实施办法
贵州省契税实施办法
发文文号:贵州省人民政府38号 发文部门:贵州省人民政府
发文时间:1998-9-10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及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契税。
第三条 契税征收机关为财政机关。
第四条 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是指下列行为: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二)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和交换;
(三)房屋买卖;
(四)房屋赠与;
(五)房屋交换。
第五条 土地、房屋权属转移除《细则》第八条规定的情形外,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条件联建房屋的,按土地使用权转让征税。
第六条 契税税率为3%。
第七条 契税的计税依据: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为实际成交价格,包括承受者应交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其他经济利益;
(二)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之间相互交换,为所交换的价格的差额;
(三)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由征收机关参照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核定;
(四)以无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经批准转让房地产时,应由房地产转让者补缴契税。其计税依据为补交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费用或土地收益。
前款(一)、(二)项成交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并且无正当理由的,或所交换的土地使用权、房屋的价格的差额明显不合理并且无正当理由的,由征收机关参照当地市场价格核定。
第八条 契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契税应纳税额以人民币计算。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以外汇结算的,按照纳税义务发生之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
第九条 承受土地、房屋权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征或免征契税: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免征;
1.用于办公的,是指办公楼(室)、档案室、库房以及其他直接用于办公的土地、房屋;
2.用于教学的,是指教学楼(教室)、实验楼(室)、图书楼(馆)、场地、学生食宿设施以及其他直接用于教学的土地、房屋;
3.用于医疗的,是指门诊部、住院部以及其他直接用于医疗的土地、房屋;
4.用于科研的,是指从事科学实验的场所以及其他直接用于科研的土地、房屋;
5.用于军事设施的,是指地上和地下的军事指挥作战工程;军用的机场、港口、码头;库房、营区、训练场、试验场;通信、导航、观测台站以及其他直接用于军事设施的土地、房屋。
(二)城镇职工按规定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在规定标准面积内的,免征;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超过规定标准面积的部分,按规定征收契税;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面积或因工作调动,将现有公有住房退还原房屋产权单位,重新购买公有住房或集资建房的,按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处理。
(三)土地、房屋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征用、占用后,重新承受土地、房屋权属,不超过原征用、占用面积的,免征,超过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重新承受土地自建住宅的,在规定面积内免征;
(四)因不可抗力灭失住房而重新购买住房的,不超过原住房面积的部分,免征,超过的部分减半征收;
(五)承受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使用权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免征;
(六)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以及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之间相互交换,其交换价值相等的,免征。
第十条 经批准减征、免征契税的纳税人改变原有土地、房屋的用途,不再属于减征、免征契税范围的,应当补缴已经减征、免征的税款。
第十一条 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或者纳税人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协议、单据、确认书、赠与文书的当天。
纳税人因改变土地、房屋用途而补缴契税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改变有关土地、房屋用途的当天。
第十二条 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税征收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自纳税申报之日起30日内缴纳税款。
纳税人符合减征或者免征契税规定的,在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后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征收机关办理减征或者免征手续。
第十三条 纳税人持契税完税凭证和其他规定的文件材料,依法向土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有关土地、房屋的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纳税人未出具契税完税凭证的,土地、房产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有关土地、房屋的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 土地、房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向征收机关提供办理土地、房屋变更登记时土地、房屋转移价格及转移时间等资料,并协助征收机关依法征税。
第十五条 房地产经营者应按征收机关的要求提供与征税有关的资料,征收机关应对取得的资料保守秘密。
第十六条 根据征收管理的需要,征收机关可以委托土地、房产管理部门代征契税。委托代征时,征收机关应向代征单位颁发委托代征证书,并按财政部的规定付给代征手续费。
代征单位应按月向委托征收机关报送代征税款报告表,并于次月的前5日内将上月代征税款汇总缴入委托征收机关指定帐户。
第十七条 征收机关按实征税额的10%提取征收经费,按规定的使用范围专款专用。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制定。
第十八条 纳税人逾期不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未在指定的纳税期限内缴纳税款,由征收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条款处罚。
纳税人与征收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土地、房产管理部门为未出具契税完税凭证的纳税人办理土地、房屋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使契税流失的,征收机关工作人员在征收契税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省过去有关契税征收的规定同时废止。本办法施行前已签订房地产权属转移合同的,仍按原规定执行。
1998年9月10日
第三篇:隆安县“四个一”工程激活人才生机与活力
【信息】
隆安县“四个一”工程激活人才生机与活力
为大力营造重才、爱才、引才、留才良好环境,隆安县推行“四个一”工程激活人才生机与活力,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实施“阳光选才”工程,着力实现党政人才“大盘活”。继续加大党政人才选拔任用力度,盘活党政人才队伍,继续配合抓好南宁市“推优育才”跨部门跨区域交流任职、竞争上岗工作,加大人才交流力度。目前,已有30多人报名参加南宁市2012年“推优育才”工程第一批跨区域跨部门竞争上岗或交流任职。
二是实施“岗位拉伸”工程,着力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大变身”。通过对在职在岗从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在岗培训教育、岗外进修及上级专家前来调训等方式,进一步帮助教育卫生、农林水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岗位技能提升,让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的“大变身”。目前,全县共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5期。
三是实施“筑巢引凤”工程,着力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大引领”。充分依托华侨管理区和宝塔工业园区等优势吸才、聚才。同时,及时出台《关于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的实施办法》等相关激励政策,着力突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瓶颈,争取引进一批高层次
人才。
四是实施“人才支农惠农”工程,着力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大显身手”。该县结合春耕生产活动,开展“农业专家乡村行”活动,组织一批集种植、养殖及其他副业等方面能手的“土专家”到各乡镇各村屯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活动。推行乡土教员和示范村“1+1”活动,即:每个乡镇组建1支乡土人才队伍,每个村确定5-10名有一定产业规模和示范带动作用的优秀实用人才作为本村乡土“专家”,采取举办培训班、选派到农广校函授学习等形式,对新技术优先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掌握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和传授新技术的水平。每个乡镇确定1个村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示范村,带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共隆安县委组织部)
第四篇:四个一爱心工程总结
洞市学校“四个一爱心”工程
工 作 总 结
根据学校年初的安排,我校积极推行中心校关于“教育质量年”的方针,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开学初就组织教师举行了在国旗下宣誓和反腐创廉签字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关于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工作要点,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廉洁从政意识。切实加强教师的廉洁自律工作;同时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倡廉等有关文章,进行党风、党性、党纪和廉政教育,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2、认真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采取听专题辅导、谈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遵纪守法、勤政廉政、廉洁自律的服务意识,所有党员教师切实强化为学生、家长服务意识,认真负责的做好教学工作,耐心细致的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认真听取王枚生校长组织的“爱教育,爱学生”的专题讲座。切实加强了教师的道德修养。
3、在工作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工作认真负责的优秀教师,如:陶永祥,邓正妙,陶述明,陶林祥等,分别被评为学校和县级的优秀教师。
4、根据我校实际,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一帮一活动。通过个别谈话、辅导和资受的形式,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总之,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我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加强对党员教师的学习教育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加强管理,使“四个一爱心工程”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第五篇:贵州省建设工程务工人员工资支付保障金实施办法
贵州省建设工程务工人员工资支付保障金实施办法
(2013年12月1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通过
2014年1月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51号公布
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支付务工人员工资行为,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贵州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建筑、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讯、市政、矿山等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以下简称施工单位)务工人员工资支付保障金(以下简称工资保障金)的存储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工资保障金制度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资保障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负责本级工资保障金的管理工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国土资源、公安、工商、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国资、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和工会等社会组织协助工资保障金的管理工作。
属于政府投资建设的建设工程项目,发包单位应当代扣代存工资保障金。
第五条
工资保障金实行专户存储,专项支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能挪作他用。
第六条
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国资、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依照规定预存工资保障金。
具有建设工程项目批准开工许可、备案、审查等权限的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报项目开工名单。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定期将施工单位拖欠或者克扣务工人员工资信息报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汇总后通报给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范围。
第八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工程造价的2%向工资保障金专户存储工资保障金;工程造价超过5亿元不足10亿元的,超过部分按0.5%存储工资保障金;工程造价10亿元及以上的,超过部分按0.1%存储工资保障金。单个建设工程项目存储工资保障金不低于5万元。
第九条
施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为发生之日起1年内,按工程造价的3%―5%存储工资保障金。
(一)无故拖欠、克扣务工人员工资人数20人以上或者拖欠、克扣工资总额20万元以上的;
(二)因拖欠、克扣务工人员工资导致发生20人以上集体上访、集体停工、阻工等突发性事件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三)支付务工人员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四)经审核批准不需存储工资保障金后出现拖欠、克扣务工人员工资行为的。
第十条
连续3年在全省范围内无失信记录的施工单位,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公示无异议后,不需存储工资保障金。
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签订施工合同后3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存储工资保障金的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
施工单位存储工资保障金,应当提供中标通知书或者建设工程项目备案表、建设施工合同原件进行审核,同时交存以下书面材料:
(一)中标通知书复印件或者建设工程项目备案表复印件;
(二)建设施工合同复印件;
(三)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按规定从其存储的工资保障金中划支拖欠、克扣务工人员工资的承诺书。
申请不需存储工资保障金的,应当提供符合不需存储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书面材料后,对符合要求的,应当当天出具到指定银行存储工资保障金的函。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工资保障金存储凭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向施工单位出具《施工单位存储工资保障金证明书》。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以使用其存储的工资保障金用于支付务工人员工资。
(一)施工单位拖欠、克扣务工人员工资的;
(二)分包方拖欠、克扣务工人员工资的;
(三)其他依法应当支付而未支付务工人员工资的。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存储的工资保障金被依法用于支付务工人员工资的,施工单位应当在划支后30日内补足。
第十七条
建设工程项目实行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存储工资保障金。
第十八条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或者交通建设工程交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当将务工人员工资支付情况在建设工程项目现场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20日。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或者交通建设工程交工验收合格60日后,施工单位申请返还工资保障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在30日内审核完毕,未发现拖欠、克扣务工人员工资行为的,返还其存储的工资保障金及法定利息。
因工资争议进入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司法程序的,待有关机构作出裁决生效后,按前款规定办理工资保障金申请返还手续。
第十九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非施工方原因,因故不能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的,自工程竣工1年后,未发现拖欠、克扣务工人员工资行为的,施工单位可以申请返还所存储工资保障金的80%;工程竣工2年后,未发现拖欠、克扣务工人员工资行为的,施工单位可以申请返还所存储工资保障金余额及法定利息。
第二十条
申请返还工资保障金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返还工资保障金的书面申请;
(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或者交通建设工程交工验收合格报告;
(三)用工登记台帐;
(四)务工人员工资发放表;
(五)在施工现场公示的工资支付表照片;
(六)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第二十一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自受理工资保障金返还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是否返还的决定。不符合返还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行业主管部门对施工单位未按本办法规定存储工资保障金而办理相关手续的,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务工人员工资清欠工作。
第二十三条
施工单位未按本办法规定存储或者补足工资保障金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限期存储,逾期仍不存储的,按应存数额5%以上10%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罚款金额不足5万元的,按5万元处罚。
第二十四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每年通过省级媒体公布1次不需存储工资保障金的施工单位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五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工资保障金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造成重大社会不稳定事件发生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
(三)泄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的;
(四)泄露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以外确需存储工资保障金的,由各市、州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