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慈善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17:5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化慈善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化慈善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社会化慈善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社会化慈善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建德市民政局 何根华书记 朱月琴科长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关于慈善的概念,古已有之。儒家的“仁爱”、佛教的“慈悲”、道家的“积德”,都无不体现国人的慈善思想,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慈善事业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现代慈善的定义是由民间的团体、个人自愿组织开展的、对社会中遭遇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项义举,是一项大有可为、功德无量的事业。

我市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积极开展了助学、助医、助残、扶危、济困等一系列善行善举,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同时,慈善事业的机制、体制以及功能作用的发挥等等,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状

社会救助涉及范围很广泛,具体内容很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现已初步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管理规范、公开透明,与经济社会发展 1 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民政救助工作作为社会救助的重点工作之一,为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架起了平台,构筑了“最后一道防线”,也为构建“和谐建德”发挥了稳定机制的作用,使相对弱势的群体共享了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纵观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目前已确立了三级救助网络,协调救助行动。一是市一级建立了市帮扶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建德市帮扶救助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一级建立了“帮扶救助管理办公室”,在社区设立了“帮扶救助服务室”,村和居民区在“村两委(居委会)”中落实一人为民政组长,负责帮扶救助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口上下”的救助格局。二是建立了市帮扶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帮扶救助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全市的社会救助工作,统揽各项救助政策,整合各项救助资源,协调救助行动。三是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在救助层次上,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为最低参照,以城乡困难家庭救助、困难群众临时救助为辅助,分别确定救助对象和标准,让低保、低保边缘群众各得其所。

随着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逐步健全和完善,社会对政府救助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老百姓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结合新形势下民政实际工作,省民政厅明确指出,要以提高“三个群体”生活保障水平、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为着力点,按照省委、省政府“大社保”体系建设的 2 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依法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大社保”体系建设总体要求,认真探索实践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以及慈善事业发展的关联机制,尤其是在社会福利从补缺型救济向适度普惠型服务转变过程中,要加强与社会救助体系在服务对象、内容、标准、方式等方面的衔接;要针对慈善事业在行政动员向民间公益互助转变的实际,通过有效制度安排,加强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体系衔接,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互助有机联动的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服务水平,更好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积极性,更好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重要补充作用。

二、构建社会化慈善救助体系目前存在不足

对照上述要求,目前尚存在些不足:一是“三级救助圈”职能没有很好发挥。按照三级救助职能分工,乡镇(街道)级救助圈要负责市级救助圈以外的其他相对困难家庭(“边缘户”)的救助;社区(村)级救助圈,主要是协助前两级把帮扶救助政策落实到位,对辖区内的生活困难家庭提供其他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服务。但是由于这两级救助主体意识不强,加上各地财力情况不同,部分乡镇(街道)和大部分村(社区)对本级救助几乎没有安排专门的救助经费,也没有认真开展本级救助对象的认定工作,没有全面建立分类信息库,开展常态化动态管理和服务。二是救助 3 力度偏弱。近年来,随着低保、困难家庭救助、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集中供养、危房改造、医疗救助等各项救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我市在社会救助方面投入的资金是越来越多,就单低保金2009年达到了1306万元,2010年全市“春风行动”慰问资金支出1000余万元,但与困难群众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存在门槛偏高、救助偏低、受益面偏小的问题。就以医疗救助为例,目前能享受救助的政策为: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城乡低保(残保)家庭;城乡持证困难家庭;因患重大疾病住院治疗个人自负医疗费用30000元以上,且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城乡家庭。按照我市现行救助政策,对低保户实行零起点救助,1万元以下部分救助20%;1万元以上至2万元部分救助25%;2万元以上部分救助30%,按照此救助比例,一个家庭在剔除各类保险保险报销后,剩余医药费3万元,经医疗救助后还需自负22500元,这还不包括不符合医保范围的自理费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大多数时候,某些救助政策只能体现政府的一种态度,而不能真正解决困难。三是救助信息缺乏整合。随着社会救助的内容逐渐增多,涉及社会救助的部门也是越来越多,我们初步算了一下,涉及民政、劳动、教育、卫生、建设、司法、残联、总工会、团委、妇联等十来个部门单位。而且,在同一个部门,又涉及不同的科室,由于社会救助的信息不能整合共享,导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救助和遗漏救助现象。我市虽然建立了帮扶救助工作领导小 4 组,统筹全市的救助工作,但是由于目前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信息整合上还存在些困难。特别是各慈善机构分属不同系统,虽然目的都是开展“社会捐助”,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有各的组织体系和不同的章程、工作方式,力量分散,捐助的财、物需由政府出面协调,否则难以全面统一安排,难以满足救助者和被救助对象的需求。五是以官办为主、民办为辅的慈善捐助体系,群众发动面不广,时间上断断续续,群众自发捐助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充分调动发挥,公益捐助活动的日常化、公众化特点难以显现。

三、意见和建议

帮扶弱势群体是维持社会这一有机体的整体平衡,构建和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特别面临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社会弱势群体及其问题日益凸现。建立、完善新型的社会化慈善救助体系,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基石,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的要求所在。积极探索、构筑社会化慈善救助体系,成了当前构筑全方位、多层次救助体系的总抓手、总载体。结合我市实际,先就构筑社会化慈善救助体系,建议如下。

(一)健全工作机制和组织网络,按照“广覆盖、保基本、5 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整合救助资源,构筑“大社保”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大社保体系,充分整合资源,优化职能配臵,积极拓展延伸,为广大社会成员编织一张保障基本生活的“安全网”,为稳定社会安装一个“减震器”,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一个坚实的“基座”。进一步构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织网络,市级成立“大社保”工作委员会(即目前我市帮扶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研究,统筹整合全市社会保障资源;乡镇(街道)设立“大社保工作中心”,集中行使社会事务、帮扶救助、春风行动、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监察、就业服务、残疾人保障、红十字会工作等职能;村(社区)设立“大社保服务室”,承担辖区内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帮扶救助、慈善事业等社会工作,与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财政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建设的意见》(浙人社发„2010‟276号)文件要求相衔接。健全社会管理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从“条条”的多群体分类保障,向健全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保基本、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更好促进社会公平。

(二)延伸工作网络,健全慈善组织,逐步推进社会化慈善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一是建立乡镇(街道)慈善分会。慈善 6 事业是以扶贫济困、助人为乐为宗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利益、缩小贫富差距、兼顾社会公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为重要内容的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慈善事业高度重视,每年组织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春风行动”捐款活动,并通过慈善募集资金开展贫困群众救助活动。通过乡镇(街道)慈善分会成立,进一步拓宽组织网络,健全和延伸基层工作机制,以乡镇(街道)为主战场广泛开展资金募集,做好“筹资”蛋糕,进一步促进以“社会各界送温暖,困难群众沐春风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常态化、制度化发展,发挥“三级救助圈”乡镇本级救助职能,进一步构筑上下联动、城乡一体化的帮扶救助体系。二是组织义工队伍。慈善事业的义工队伍,是只求付出、不求回报,以心感心、以情传情的社会团体。通过组建义工组织,动员更多的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活动,承担包括“一助一”在内的扶贫帮困活动,建设独立的服务项目,不断壮大慈善队伍,拓展慈善人力资源的社会覆盖面。

(三)以项目为载体,创新社会慈善救助方式。慈善救助是慈善工作的落脚点,是慈善机构树立形象提高公信力的标杆。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慈善救助活动,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对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补充作用。按照“政府推动、7 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慈善市场化劝募机制,开办慈善网店,为社会各界人士、企业界提供交流的平台。二是进一步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运用鼓励有偿使用“春风行动”公益性商标、与困难群众互动、冠名捐赠、“1对1”和“1对X”捐助等形式,拓宽筹资渠道。二是健全捐赠激励机制。对企业纳税人向“春风行动”的捐款额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向春风行动捐款的个人,在交纳个人所得税时捐赠额未超过纳税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部分中扣除;个人捐款按规定实行反哺救助机制。三是通过法律与税收政策的调控,来扩大福利资源。当前一些西方国家的个人收入和消费的税收很高,如遗产税,在某些国家高达80%左右,但慈善捐赠可以在税前支付,不列入捐赠人的计税所得,很多世界级的富豪同时也是世界级的慈善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落实慈善捐赠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不仅为企业家回报社区搭建了平台了,企业通过慈善事业树立公众形象,同时免税可以促使企业回报社会,形成常态化、公众化、社会化的募捐机制。四是支持慈善组织创办慈善实体。慈善部门可根据资金实力,积极创办慈善实体,逐步搭建慈善事业的物质依托,用营利来保障慈善实体的正常运转,用营利来扶贫济困。探索劝募企业、社会团体独资或合作兴办慈善实体,实行股份制运作,走社会福利社会办的路子。同时,积极争取政府相 8 关政策的扶持,鼓励社会以各种形式捐赠慈善实体,创新和拓展慈善实体的内涵和形式,壮大规模,提升效益。

(四)创新募捐方式,加大慈善募捐的影响力。一是坚持常规性捐赠与应急救济募捐相结合,通过设立“慈善超市”,提托社区、公共场所等平台,推进捐助工作日常化、公众化、社会化。二是大力宣传和弘扬慈善文化。运用各种载体,加强对慈善捐赠典型和优惠政策的宣传,开展慈善奖和慈善人物评选,策划组织好义演、义拍、义诊等各类慈善活动等方式,传播慈善文化和价值观念。加大对有贡献者的鼓励,特别是精神鼓励,根据单位与个人对慈善事业的贡献程度,评选出社会公认度高、社会形象好的“最具慈善爱心企业”、“最具慈善爱心部门”、“最具慈善爱心个人”等奖项。三是打造慈善救助品牌,通过品牌树立、打造,进一步把贫困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特困学生、贫困家庭、大病医治等救助对象整合到特定的救助项目之中,科学策划实施一批如“大病困难救助”、“困难学生圆梦”、“夕阳扶老”、“爱心助残”、“情暖万家”等在社会上有感动效应的慈善品牌救助工程项目,为我市慈善事业的发展打造广阔的平台。

第二篇: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调研思考

近来,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安排,个人就如何建立健全我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现状

一、城市低保制度全面实施。平昌县自1998年开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阳光操作,动态管理,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几年来,全县先后有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167160人次得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共发放低保资金5400余万元。目前,全县城市低保对象在册6142户16354人,累计月人均补差105元,占全县非农业人口9.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8178人,占51%;离退休困难职工72人,占0.4%;“三无”对象164人,占1.1%;特殊困难居民7931人,占47.5%。同时,通过年审和动态管理,全县累计取消低保对象1673户5126人。这项制度的建立,把“三无对象”、下岗失业人员和临时性生活困难人员等城市生活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了低保,为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最后一道“安全网”。

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实施。2006年10月,平昌县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扩面、全面推开”的办法,先后在云台、白衣、元山、驷马、坦溪、涵水、江口镇等七个乡镇进行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按照“三榜公示”程序,确定农村低保对象15200人,并从当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救助,其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实行差额补助,月人均补差为15元。2007年以来,根据县政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意见》,按照“小范围、低标准、重建制”的原则,将全县农村年人均家庭纯收入低于600元的困难对象均纳入了救助保障范围,尤其是将因灾、因病、因残等自然原因造成特困的农村居民、重点困难优抚对象、精减退职老职工、在国家或集体基础设施建设中因公致残人员,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幼、残人员中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而又缺乏自食其力能力和生活来源的农村居民纳入救助范围。实行“分类救助、差额补助、动态管理、应保尽保”。截止目前,全县纳入农村低保救助对象15746户33564人,累计月人均补差30元。

三、社会救助工作稳步发展。一是建立了灾情监控和救灾探视制度,全面掌握了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动态,及时拨付救灾资金,妥善安排了灾民生活,有效地解决灾区“三缺户”的基本生活困难,实现了“四有三不”的救灾工作目标。二是全县建成社会爱心慈善超市2个,社会救助站1个,光荣院1所,陵园管理所1个,基本上形成了“四级管理、三级接收”的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在扶贫济困送温暖和抗震救灾捐助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按照民生工程要求,全县已建成乡镇中心敬老院8所,今年拟新改建驷马、响滩、望京3所乡镇中心敬老院,目前已完成规划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选址在西城新区管委会,拟新建4200平方米的社会福利中心和1500平方米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目前已完成规划立项和前期资金筹措350万元。

四、城乡医疗救助全面覆盖。根据县政府制定的《贫困农民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和《城镇医疗救助制度试行办法》,县民政局坚持本人申请、村社审核、乡镇审查、县局审批的程序,实行三榜公示,阳光操作,按500—2500元的不同标准,实施分类救助、重点救助、大病救助,弥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不足。2008年全县实施农村医疗救助人平救助达到80.3元,城镇达到83元。

五、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实施良好。2003年8月,自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实施以来,我县及时转换工作角色、积极转变工作方式,由原来强制性的收容遣送转为关爱性救助管理,突出自愿受助,六年多来,县救助站共接待4300余名申请救助人员,对符合救助条件的760余名求助对象实施了救助。

问题

一、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我县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确实低下,生活困难的程度加剧,大多城市贫困家庭用于生活的支出比例较大,而且营养水平低下,衣着和日用品简陋,住房条件差,困难家庭最怕过“三关”(生病关、孩子辍学关、年节关),并把医疗、教育和住房方面的支出比作新的“三座大山”。根据县民政局2008年的调查,在城市有480余个低保对象家庭因重病、大病致贫,1800余名60岁以上老人未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其基本生活和医疗问题没有保障,低保家庭中300余名孩子上学困难,2500余户低保家庭住房达不到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在农村,有1.2万户共4.5万困难群众无钱看病,0.6万个家庭、2.3万人住房困难,7.8万户困难家庭中的0.8万余名子女上学困难,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衣食更无法保障。另一方面,现行的城乡救助政策主要是针对绝对贫困设计的,这种救助标准明显的存在保障范围

黄龙真人新传 大唐 农奴翻身当地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和项目有限,保障标准偏低,补助金额过低的问题,部分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依然困难。

二、面临新的形势,社会救助的压力增大。平昌县城镇贫困人口的主要构成是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涉及到的家庭人口数目较大。农村经济发展环境脆弱,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部分已经摆脱贫困的农民仍有可能重新返贫,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也会增加,社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会救助任务十分繁重。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性和社会救助制度不完善,具体执行中都不同程度存在救助对象确定难的问题。由于居民家庭收入无法准确确定,低保对象确定比较难,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对象界定也比较难。还有部分流浪乞讨人员把乞讨作为谋生、致富手段,不愿接受救助,给救助管理造成很大压力。

三、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社会救助工作难度加大。平昌县属于典型的边、远、山国贫农业县,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特别是农村,县、乡镇、村投入救助的资金严重不足,主要依靠上级拨款维持,社会救助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随着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的快速发展,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救助项目和涉及的相关部门也随之增多,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与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相适应的支持保障体系。目前,我县农村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中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资金投入不足、监督措施不力、协调配合乏力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地方财政困难,投入不足,制约着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

对策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是解决现实矛盾、推进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方法和唯一出路。为全面建立科学有序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平昌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县情和工作实际,谈以下一些思考。

一、明确指导思想。建立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促进社会救助事业新发展,首先,要站在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政治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加深对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其次,要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结构转型,失业人数扩大等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方面去思索,转变思维方式,增强社会救助工作改革和发展意识,增强大局观念和服务理念。第三要弄清当前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进一步认识,着重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机构和队伍入手,探寻新的对策,新的机制,新的模式。第四,加强城乡社会救助理论研究和探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克服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运行相对落后的窘境,研究出城乡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从理论上引导和深化城乡社会救助的体系建设。第五,从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部分和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城乡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制度作为基础,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重新定位。因此,完善我县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指导思想应定位在: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整合协调、形成合力、逐步推进。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行改革和发展,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演进,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分散向一体化发展,从随意性、临时性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从政府独撑向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转变,逐步建立起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

二、确定工作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改革创新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救助工作模式,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形成以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及灾民生活救助、五保供养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政府责任意识明确、部门整体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救助经费专项落实、工作机制运行顺畅、特殊困难群众分类受助、救助效率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各项社会救助体系。

三、完善救助功能。多年来,为保证社会的有序发展,县委、县政府从维护人民利益和确保社会稳定的目的出发,对各类贫困对象,及时予以救助,维护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但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的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城乡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人数逐年增多,迫切需要完善我县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功能。要构筑以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制度为核心内容,以优待抚恤、社会互助以及医疗、教育、住房、灾民生活救助、五保供养和司法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农村,要进一步建全、完善全县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着重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大病,重病的医疗问题。要立足于农村低保、灾害救助、五保供养、对口支援、结对帮扶以及灾区恢复重建等多种救助方式的统筹安排,科学衔接、相互补充、逐步建立设计和覆盖农村各类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和服务网络,把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业有所就、失有所补、弱有所助和安居乐业的目标;进一步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满足城乡广大特殊困难群众生活上的基本需求,减少人际关系中的利益冲突,消除失落感和不满情绪,化解因改革所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大局;营造团结和谐、平等互补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培养全社会的爱心和慈善意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

四、建立工作机制。坚持开拓创新,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一是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要负主责,一是要以政策创新落实救助工作机制。主要是制定政策法规,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和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规划和建设救助设施等。二是要强化救助资金在财政预算中的刚性机制。要将社会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按一定比例增长。三是发挥政策杠杆作用。政府要用政策杠杆引导社会力量更自觉的参与社会救助。主要是免税,对社会捐赠实行全免税或允许税前列支。二是民政主管。作为主要负责事关民生、民权、民利的社会救助与福利等方面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民政部门要认真组织指导经常性和临时性的救助工作,推进部门间协作。要发挥社会救助地域性、综合性、社会性的优势,避免“交差点”和空白点,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三是社会参与。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补充国家因财力原因导致的救助资金不足,增强救助整体实力,扩大救助覆盖面。四是综合协调。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涉及面广,综合协调的职责要在政府组织下,把救助任务及目标进行科学分解,事权清晰、职责明确,县财政、教育、工商、劳动、卫生等部门积极配合,县财政部门要落实好本级救助资金,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县卫生、教育、农业、扶贫、劳务开发等部门要在贫困群众就医、子女入学、农业技术培训、扶贫项目扶持、劳务输出等方面给予照顾。五是形成合力。目前,我县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是以区域性、行业性方式进行的,如职工帮困基金、助残基金、希望工程助学基金等,都隶属于不同部门,相互交叉。要通过部门联动,将原来单一的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和社会的整体工作。

五、构筑救助体系。构筑我县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体系是一项体系工程,要使社会救助工作真正实现“有人抓、有钱帮、有部门管、有制度规范、有体系保证”的目标,就需要做到:一是完善社会救助立法,实现规范化管理。目前,我县社会救助在实施主体、对象、标准、范围、监督、责任等方面,缺乏刚性法规的有效规范,应尽快出台《平昌县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办法》或《平昌县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条例》,采取政策和法律手段对基本生活存有困难的城乡群众予以帮助,使救助工作有法有政策可依,健康发展。二是突出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主体,实现一体化管理。县政府各部门和各社会团体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突出救助主体,按照救助工作机制,明确救助方案、救助标准范围、资金管理,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并指导基层部门组织实施。三是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县、乡(镇)政府应加大城乡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投入力度,并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同时应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捐赠的积极性。随着县域经济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整体水平的改善,县应将部分利息税设立为社会救助基金,以形成稳定的财政增长机制。四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检查机制。要加强对全县干部队伍的培训,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培育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形成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的工作作风,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社会救助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建全全县监督检查管理机制,依法对全县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进行行政和社会监督,使社会救助工作成为“阳光工程”。救助标准、救助金额、救助对象等信息都要实行公示,社会救助资金要定期接受审计、检查。通过加强纪检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推动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黄龙真人新传 大唐 农奴翻身当地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对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所谓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改革创新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救助工作模式,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政府责任意识明确,部门整体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救助经费专项落实,工作机制运行顺畅,困难群体分类受助,救助效率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集合。建立健全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必须明确四个定位、突破五个瓶颈、完善六个体系:

一、明确四个定位

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准确界定社会救助的性质、对象、责任和目标,明确社会救助工作在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1、性质定位。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其作用和出发点是为困难群体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工作性质是体现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社会救助工作作为“民心工程”的大事来抓,作为关心人民群众冷暖的实事去办。要站在发展的高度,审时度势,充分认识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象抓政治文明建设一样抓社会救助工作,在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2、对象定位。一般来说,社会救助对象分两个层次,一是因下岗、失业、天灾人祸等造成的城市和乡村所有的贫困者。这类对象具有涉及面广、带有普遍性的特点(如低保对象、五保对象等)。二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没有家庭收入和其他收入来源的人。这类对象(如三无人员、孤儿)具有专门性的特征和特点。以上两种不同类型的对象说明,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指所有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基本生活水平的特困公民,这些特困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只占少部分。

3、责任定位。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三大支柱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其对象是交纳保险费并符合资格的所有公民;社会福利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其对象是具有国家规定的一定资格的任何公民;社会救助制度是为社会困难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救济制度。由此可看出,这三者的责任各有不同。

4、目标定位。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为国民提供的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处在最基本、最低层次的地位。社会救助的目标是保障贫困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二、确立五个新理念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市的社会救助制度正向着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运行,取得了明显成绩,救助对象不断增多,救助渠道不断拓展,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救助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按照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还需着力确立五个新理念:

1、确立“一口上下”的救助新理念。就是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一口上下”的社会救助工作新理念,完善四级网络服务,构筑新型的社会救助工作平台,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形成整体效益、科学合理地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2、确立统筹城乡的救助新理念。就是要依照经济发展和地域的不同特点,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公共财政入手,实现救助资源和救助工作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形成城乡一体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3、确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救助新理念。政府是整个新型社会救助工作的主体,只有政府的主体作用发挥明显了,部门的配合、社会的参与才可能有效的进行。因此,各级政府要立足本职,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的社会救助工作规划和措施,发挥好主体作用,搞好统筹、协调和宣传,形成合力。

4、确定依法救助的救助新理念。法制的滞后,已成为影响救助工作的“瓶颈”,完善救助法规,依法救助,规范救助行为,使整个社会救助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支持,已成为社会救助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要加快社会救助地方性法规立法进程,以地方立法推动国家立法。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和部门规章,依法救助。

5、确立机制创新的救助新理念。主要是统筹规划,建章立制,使单项救助制度规范化、多项救助制度体系化。建立新型的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救助工作组织统一,资源整合,行为规范,行动协调。

三、构筑六个体系

通过对社会救助的合理定位和我市现行社会救助工作现状的分析,加快社会救助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着力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制,既是社会救助制度本身的需要,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减轻救助压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因为建立完善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需要相关的法律制度,而完善的法制建设则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所以,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加快建立健全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社会救助承受的压力非常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特别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缺乏。所以,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完善社会保险,这样才能减轻社会救助的压力,使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2、深入探索研究,完善制度体系。综合我市现有的各种社会救助制度,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应当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民紧急救助制度、救助性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社会互助制度、扶贫开发制度和社会救助服务网络等六项制度组成。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灾民紧急救助制度、救助性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社会互助制度、扶贫开发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救助服务网络是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载体。进行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就是要根据各个分制度的运行情况,分别进行改革、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各个部分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组合成协调的有机整体。

3、突出依法行政,完善法律体系。立法是构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最为关键的一个要素,对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目前当务之急要加快社会救助的政策法规建设,进行社会救助的立法调研和论证,适时出台全国性的社会救助法,规范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运行。在全国性的社会救助法没有出台之前,要根据本地实际制订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办法,明确社会救助的宗旨、内容、对象及救助方式和程序。同时,针对目前社会救助政策实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研究解决,对救助标准、资金来源、家庭经济收入的调查核实,人户分离问题以及救助与就业的互动等,均要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同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4、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机制体系。一是要实行普遍性和专门性相统一、城市和农村相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体系,将救助对象分为两个层次(即:所有的城乡贫困者与没有家庭收入和其他收入、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来划分,这样,既保证了对所有的贫困者进行救助,又对特困群众进行了重点救济,解决了城市和农村分开救助的问题;二是规范社会救助款物管理机制,加大社会救助科技含量,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贫困评估网络和核实贫困者生活水平的科学方法,为准确实施社会救助提供保障;三是建立灾害管理系统,制定灾害评估、统计、紧急救援的办法,探索科学预报、评估灾情、合理分配灾款灾物的途径,提高灾害救助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5、增加经费投入,完善筹资体系。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离不开经费,对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员,单靠政府下拨的资金救助解决不了他们的所有困难,必须发动社会力量,拓展筹资渠道,开展长期捐助、帮扶。首先要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救助的支出比例。采取法制和行政的手段,尽快建立一个对社会救助分级投入的自然增长机制;其次要挖掘社会资源,变单一投入为多元投入,发挥社会和集体的作用,提高社会救助能力。

6、搭建社区平台,完善服务体系。进行社区救助是社会救助的一种创新。进行社区救助,要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一要重点抓好社区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设立社区保障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保障服务;二要组织社区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参加义务劳动,消除其“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三要设立经常性社区捐赠站,把捐赠的款物合理分配给辖区内贫困群众;四要积极支持志愿者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救助,通过建立一个以人为本、重情义、讲礼仪、相互关心爱护的和谐社区,促进社区人献爱心,乐于救助的新风尚,使社会救助社区化。

第四篇:慈善救助申请书

篇一:救助申请书

救助申请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爱心人士:

大家好!我叫谢天宇,89年11月出生于常熟市普通家庭。我的妈妈高雪英,于2010年11月5日22时27分不幸遭遇车祸,生命垂危,伤势严重,全身多处骨折,内脏受损,且左腿膝盖以下截肢,经过两次手术,现仍躺在第一人民医院的重症加护病房,尚未苏醒。

父母于我上初中时离异。妈妈目前在欧尚工作2、3个月左右,我刚踏上社会不久,才报考了成人高考准备半工半读的完成学业,想毕业后找份好点的工作,以后可以供养妈妈。谁知天降横祸,我们对未来仅有的一点憧憬,都被这次车祸给无情的毁灭了。妈妈平日在外租房,月租400元,日子本来就过的紧巴巴的,现在面对每日递增的高额医药费,我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办了!!为了筹措医疗费,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可是都是工薪阶层,况且家里还有个78岁的奶奶,奶奶没有社保补贴,平时靠已过世爷爷的微薄的几百元补助度日,去年也中风了,还有一身的老年病,毫无积蓄,无力拯救女儿的生命!

我不能放弃给我母亲治疗,看着病床上不省人事、残缺的妈妈,我的心就像刀绞一般难受!现在这样好的社会,这样好的政策,这样先进的医疗技术,如果仅仅是因为医疗费用的问题而使我的母亲无法治疗,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所幸的是,在我们的背后,还有伟大的党和政府以及各种社会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现在在我个人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之际,我只能将最大的希望寄托于党和政府以及各种社会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身上。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人民的主心骨,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巨大的优越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各种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将成为党和政府的又一工作重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政府组织的各种社会募捐活动等,这一切无不使我燃起新的希望。

在此,我恳切请求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以及各种社会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同情我母亲的不幸遭遇,帮我的母亲解决一点医疗费用,我将用尽余生回报各位!回报社会!

申请人:谢天宇 2010年12月21日 篇二:慈善救助金申请表

慈 善 救 助 金 审 批 表

注:此表一份,由市慈善总会存档。篇三:慈善救助申请表

昌吉市困难对象慈善救助登记表

本表一式二份:街道、区慈善会各一份 篇四:慈善救助申请表

南通开发区困难对象慈善救助登记表

本表一式二份:街道、区慈善会各一份

篇五:郑州慈善总会救助申请表

附件1 郑州慈善总会救助申请表

附申请人户口本和身份证复印件。

第五篇:慈善救助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今年的慈善募捐情况、研究讨论今年的慈善救助工作。刚才大家分别介绍了各市的情况,对今年的慈善救助方案和今后的慈善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借此机会,我就今年的慈善工作情况和下步的慈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今年慈善工作的形势

XX年是我省慈善事业迅速发展、成绩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慈善总会把握发展机遇,注重实践创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全省慈善事业的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政府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群众慈善意识有了新的提高。今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慈善大会精神和xx的重要讲话,各级党政领导把慈善事业提高到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列入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山东慈善大会,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发出号召,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山东慈善大会召开后,省慈善总会及时下发了《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山东慈善大会精神的通知》,组织全省各级慈善组织、慈善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山东慈善大会的精神,学习姜异康书记、刘伟副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发展慈善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慈善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各市慈善总会在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的同时,迅速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并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结合召开市慈善大会,同时启动“慈心一日捐”活动的建议。省、市慈善大会的召开,迅速扩大了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并通过持续广泛的宣传,营造“加快慈善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山东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二是慈善捐赠实现新突破、出现新亮点。受XX年抗震救灾部分单位的捐赠能力透支、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多方竞争慈善资源的影响,今年的慈善募捐工作难度加大。全省各级慈善总会抓住省、市召开慈善大会的有利时机,在今年“慈心一日捐”工作中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使得慈善捐赠工作参与面更广,募捐渠道更宽。截至今年十月底,全省共募集善款6.48亿元,设立慈善专项基金37.1亿元。其中省慈善总会募集善款1703万元,设立慈善专项基金5亿元。

今年的慈善募捐有两个新亮点:

1、慈善专项基金有新的突破。各市积极推广威海经验,按照省慈善总会领导的要求把设立专项冠名基金作为今年“慈心一日捐”活动的重点,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主动了解捐赠单位经济状况和捐赠意图,向捐款单位汇报善款使用和救助项目的开展情况,找准双方结合点,主动把慈善工作、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救助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自身发展的双赢。济南、济宁、临沂三市的基金都超过6亿元。全省的慈善专项基金总额已达到55.2亿元。

2、农村互助基金成为新亮点。在今年的“慈心一日捐”活动中,各市结合建立完善农村慈善工作联络站,积极设立慈善互助基金,通过多种形式发动居民、驻村企业踊跃捐赠,拓宽了农村互助基金的募集渠道,增强了农村基层的慈善救助实力。济宁市的农村互助基金已达5600多万元,菏泽市的农村互助基金已达2160多万元。

三是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全省义工队伍发展迅速。我省17个市,140个县(市、区)已全部建立了慈善总会。1932个乡镇(街道)有1669个建立了慈善机构,占86.4%。8万多个村中有39167个村建立了慈善工作站,已接近50%。一个省、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五级上下衔接,左右协调、全省联动、覆盖城乡居民的慈善组织网络已基本形成。各市的慈善义工组织相继建立,各类慈善义工服务组织活跃在城乡社区,成为推动我省慈善事业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的生力军。

山东的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组织建设、募捐救助、义工、超市、宣传推动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国家民政部领导到山东视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确定在济宁召开一次全国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是对山东慈善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我们要认清形势,看到差距,加倍努力,推动我省慈善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关于今年的慈善救助工作

做好慈善救助工作是我们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展示慈善组织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公信力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全力抓好。

一要突出重点,培育项目品牌。近年来,我们按照党和政府最关心、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原则,实施了 “朝阳助学”、“夕阳扶老”、“康复助医”、“爱心助残”、“情暖万家”等五大慈善救助工程、二十多个慈善救助项目。六年来全省共用善款30.58亿元(其中抗震救灾捐款13.4亿元全部支援四川灾区),使400多万困难群众受益。“朝阳助学”工程已三次荣获中华慈善总会“突出贡献奖”。今年9月份我们在全省开展的“朝阳助学”救助高考特困新生项目,共用善款5366.8万元,救助高考特困新生20171名。“银屏惠老”项目为特困老人送彩电11000多台,让他们及时看到国庆六十周年的庆祝活动。10月26日我们又启动了XX年“夕阳扶老”项目,全省共资助3915.3万元,救助全省特困老人和支持部分社会养老机构改善老年人的服务条件。各市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慈善救助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实践证明,好的慈善救助项目是搞好慈善募捐的重要因素,是引导企业设立专项慈善基金的基础。今后我们要根据政府政策的变化和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科学地论证和制定救助计划,集中有限资金,突出重点,做好慈善救助品牌项目,实现慈善救助效益最大化,更好的发挥为民众排忧解难的作用。

二要精心组织,确保落实。慈善救助是一项十分繁琐、非常具体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要按照《XX年全省慈善救助实施方案》的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每一个救助项目都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规定认真执行,确保每个项目、每笔资金,都审查到位,落实到位,防止出现错漏,真正使我们的慈善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要严格程序,阳光操作。慈善救助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所有救助项目都要坚持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救助项目一定要集体研究,严格报批程序,决不能搞个人说了算。对被救助的对象,要按照一口上下的原则,履行相关的手续,避免重复救助。被救助对象要向社会公示,让群众心服口服。救助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跟踪检查,抓好落实。要提高慈善救助项目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慈善监事会、审计部门等监督作用,搞好对慈善救助项目实施、救助对象确定、救助金发放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确保慈善救助项目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切实维护好慈善事业的形象,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省市慈善总会要加强对慈善救助项目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把救助计划落到实处。

下载社会化慈善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化慈善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慈善救助讲话稿

    2010年 “慈善救助 圆梦大学”讲话 各位领导、同学们、学生家长: 大家好! 今天我县召开“慈善救助圆梦大学”的大会。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县慈善总会向考入大学的同学们......

    慈善救助申请书格式

    慈善救助申请书格式 慈善救助申请书是困难家庭向慈善机构书面提出救助请求的专用文书,在格式和内容上有一定的要求。 那么项目补助资金申请书如何撰写呢? 1、标题应写明“慈......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调研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调研**市**区地处浙江中部沿海,总面积280.12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1个镇,1个农场和1个渔业总公司,41个社区居委会、275个行政村,总人口49.97万人;2008年财政总收......

    加强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社会救助是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制度。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较多,加强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

    关于推进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推进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内涵 社会救助体系,指的是由国家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

    关于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合集)

    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岱山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组织以及广大残疾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基......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报告五篇

    关于如何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调研报告 摘 要:围绕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从精确化管理、制度上衔接、城乡一体化三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县民政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总体方案的要求,2009年4月13至17日,我带领局生救办、低保办、优安股、福利股等股室负责人到华阳、板桥头、上庄、金沙、伏岭等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