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意见重点

时间:2019-05-13 17:4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意见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意见重点》。

第一篇: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意见重点

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积极推行了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既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又较好地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省人民政府第109号令)等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我市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至目前,全市6个县区70个镇(街道办),有集体资产的村居委会(经联社)1057个,村民小组(经济社)9397个。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四个基本特点:

一是集体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到2008年底,全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63亿元(不含土地、山林、鱼塘等),其中村级36.5亿元,组级26.5亿元;村组两级集体总收入14.6亿元,其中村级5.7亿元,组级8.9亿元。

/ 13

二是集体经济存在很大差距。至2008年底,全市集体总资产超千万元的村(居)有72个,占村(居)总数的6.8%;而集体总资产十万元以下的村(居)有105个,占村(居)总数的9.9%;集体总收入超百万元的村(居)有138个,占村(居)总数的13%,而集体总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居)有293个,占村(居)总数的27.7%;有集体经济收入分配的村组1189个,占村组总数的11.6%,其中村级55个,组级1134个,分别占村(居)、组总数的5.2%和12.4%。村组两级集体分配最高的为8800元,最低的仅为几十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且已实行集体分配的村组主要在大亚湾区、惠城区、惠阳区城郊周边以及博罗县博西片一些村,而惠东县、龙门县、博罗县以及惠阳、惠城山区农村发展相对滞后,集体经济薄弱,基本没有实行集体收入分配。

三是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有的地方还很不稳定。我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厂房、土地、山林、鱼塘等发包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厂房等固定资产建设资金则来源于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征用集体土地而获得的征地补偿款。据统计,2008年,农村集体总收入14.6亿元,其中征地补偿款和发包的租金收入占75.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土地资源,这种单一的收入来源,既不稳定,也不能有效发挥村组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

四是集体经济收入分配不够规范。当前,我市农村集体

/ 13

村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大部分地方没有分配,有的地方分配方式不够规范,导致产生个别群体利益受到侵害,存在分红利益矛盾。目前,大亚湾区、惠城区一些地方已逐步开展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和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据统计,大亚湾区已完成32个村组,惠城区已完成18个村组,取得初步成效,有效化解农村利益分配矛盾,为我市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集体经济实行股份制,是通过明晰集体资产归属,明确集体经济成员利益权益及分配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形式,是新时期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保障基层政权组织正常运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集体经济存在产权不清、主体不明、权益不清、流转不畅的状况,部分村组的集体经济出现收不抵支甚至资不抵债,可持续发展令人堪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益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现代产权制度。

/ 13

(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我市一些地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村组实行集体分配分红,但各种因经济利益分配而引发的矛盾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农村“出嫁女”、“代耕农”、“招郎女”“回迁户”等群体的利益诉求,群体性上访事件时而发生。同时,“村改居”后,新迁入的居民与当地原居民在集体资产所有权与受益权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只有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做到产权清晰、股权固化、利益共享,才能妥善解决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目前的农村经营体制,难以建立有序有效的农村资源流转配置机制,导致城市化的成本增加,矛盾增多;农村集体经济分配制度又造成部分农民死守故土,小富则安的现状,有能力的不愿走出去,需要的人才进不来,这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才能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股权,减轻农民对集体的依赖,实现土地、资本、人口的合理流转流动,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三、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 13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明晰产权主体、理顺产权归属和分配关系为主要内容,创新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协调和服务功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入增加,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夯实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体经济实行股份制改革,一般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拥有一定规模的经营性资产;二是有较高较稳定的经营性收入;三是多数干部群众有改革的愿望和要求。改革应根据各地实际进行,不搞“一刀切”。发达县区可一步到位,全面推行;其他县区根据实际情况,成熟一个改革一个,稳步推进。改革的重点是已经或即将进行撤村改居的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和已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年度分配分红的村组。

2、资产完整,产权明晰。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后,可以采取“一刀断”的办法把股权配置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以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 5 / 13

产权管理制度和资产营运机制。

3、民主公正,阳光操作。实行股份制改革的集体经济组织,要根据改革的具体内容,依法依政策拟制改革的具体操作方案和有关规定。对涉及成员切身利益的改革事项,要在广泛征求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意见的基础上,按规定提交本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会议表决并实行公示,经本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后报县(区)人民政府备案。凡多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反对的改革事项,不搞强制推行。

4、依法依规,严格程序。实行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实事求是,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成员的合法权益,有效解决农村特殊群体的利益保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对于现行法律法规尚未明确而在操作中又要有统一操作规范的事项,当地县(区)政府要依法及时作出统一的政策规范。各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具体操作方案和有关规定,不得与法律法规和县级以上政府的规定相抵触。

(三)目标要求。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和分配机制,健全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利益的长效机制,构建完善的农村经济运行体制,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对已进行集体分配或集体资产千万元以上或集体总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村组实行股份制改革,其

/ 13

余村组要进一步完善经联社、经济社运作,为股份制改革打好基础。实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须达到以下几个基本目标:

1、集体资产存量清楚,价值总量真实;

2、产权主体明晰,股权设置合法合理;

3、组织机构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

4、经营机制灵活,农村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5、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权益得到保障,以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为契机,形成有效解决农村“出嫁女”、“招郎女”、“代耕农”、“回迁户”等特殊人群在农村各项改革中的权益分配模式。

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几个主要环节

(一)资产处置。实行股份制改革的集体资产,原则上由各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要求自行决定。可以对全部资产实行股份合作制,即把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资产全部作价、折股、量化;或者只对经营性资产实行股份合作制,即只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性资产作价、折股、量化,而对非经营性资产实行只登记、不作价、不量化。

(二)股权设置。股权设置的基本要求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有股,按贡献大小和历史状况适当体现差异。一般可按人头股、劳龄股进行股份分配。已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地方,凡是群众普遍拥护、实践中没有引发矛盾的股权设置

/ 13

方式都应当允许,但一般不鼓励设集体股。确需设立集体股的,集体股的比例不得超过总股额的30%。同时禁止以集体股的权重参与投票决定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事项。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根据发展需要增设现金股,但严禁强制要求其成员现金入股。

(三)股东资格界定及配股。股东资格可按自然配置、表决配置两种类别进行界定。凡法律、法规、规章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有明确规定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居)民,一律界定为自然配置股东;凡法律、法规、规章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未明确规定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居)民,必须由理事会审查,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表决通过后确定其股东资格、配股份额和配股办法,对情况特殊的村(居)民,允许其出资购股或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股东资格界定及配(购)股办法要遵循依据法律、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实事求是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县区人民政府应根据《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制订出切合本地实际的实施细则,以保持股东界定政策的适度统一,避免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界定不规范造成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集体经济组织股东资格界定及配股的具体方案实施后,可以按照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的原则,固化分配给

/ 13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的股权。股份可以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依法继承、赠与、转让,但不得抽资退股。

(四)组织机构设置。股份经济组织必须设立股东大会、股东代表会、理事会、监事会,也可根据需要加设其它经营管理机构。理事会、监事会分别由3-7人和3-5人组成,其成员必须是股份经济组织的股东,并由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会依法选举与罢免。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不得交叉任职。

(五)股权证发放。股权证样式由县(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发,由各股份经济组织向股东颁发。股东凭股权证书按规定行使所有权并领取分红。

(六)收益分配。集体资产全部折股量化到个人的股份经济组织,在依法缴纳国家税金和有关规费后,应按规定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再按同股同利的原则实行按股分红。公积金、公益金可以用于社区的公共开支,也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弥补亏损。设有集体股的股份经济组织,可以不再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其集体股的收益应按公积金、公益金管理和使用。

(七)章程制订与修改。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在村(居)党组织或村(居)委员会领导或指导下,由该村(居)集体经济组织制订章程。章程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名称、住所、地址和职责;资产产权和股权设置;股东资格界定和配股办法;管理机构设置、产生办法及职权;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变更、解散及清算程序等。

/ 13

章程草案经广泛征求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意见后,必须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经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后提交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章程修改,须经有选举权股东的1/5以上或者1/3以上的户代表联名提出。

五、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工作要求

农村集体经济实行股份制改革,是对现行集体资产产权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影响面广,工作难度大。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法规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制订科学方案和有关规定,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积极主动为深化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一)提高认识。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解决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模糊、机制不活、监督不力等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利益分配矛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顾虑,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廉政建设、民主建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10 / 13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抓落实。

(二)成立机构。市成立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协调指导这项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成员由市农业局、民政局、监察局、财政局、公安局、地税局、质监局、国土局、房产局、工商局、社保局、妇联、信访局和基层办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农业局分管领导兼任,工作人员由有关成员单位抽调,负责开展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改革工作。各县区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相关工作经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推进农村股改工作。

(三)制订方案。各县区要按照市的统一部署,认真调查研究,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股改实施方案,改革实施方案于6月底前报市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加强督查指导。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对有条件、群众有要求实行股改的地方要积极推进,同时要通过股改有效化解当前农村个别群体利益分配的诉求问题,加强督查指导,防止因股改产生新的不稳定矛盾。

(五)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

/ 13

1、妥善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制后的股份合作经济仍属于集体经济,在改制过程中,要注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平调、侵占和私分集体资产,避免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和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在实行农村股份制改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解决好农村出嫁女、代耕农、招郎女、回迁户等特殊群体利益分配问题,让符合条件的人都享有集体利益分配,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妥善处理好发展与分配的关系。股份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要坚持“效益决定分配,盈利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县区和镇(办)对股份经济组织分配问题要严格把关,特别要注意防止趁发展之机搞突击分配,以免造成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运作困难。

3、妥善处理好股份经济组织与村(居)党支部和村(居)委会的关系。实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后,村(居)党支部仍然是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股份经济组织依法享有独立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同时,接受村(居)委会的监督和指导。

二O一O年二月

/ 13

/ 13

第二篇:农村股份制改革的实践经验

农村股份制改革的实践经验

孙立冰

近年来,随着烟台市牟平区五里头村改革开放和小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房屋拆迁,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随着三产的不断发展,给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农村集体经济现有的实现形式和分配形式带来了冲击。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这一新型管理模式,摆上了五里头村人的议事日程。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的第三次重大改革。五里头村实行股份制的实践经验,给予我们很深的启示。将集体资产量化到人。首先,对村集体资产及所属企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明确改制的资产数额,确定整体改制的形式;其次,对全村人员状况、工作时限及每个家庭的具体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统计,根据资产评估后净资产的数额实数,结合村民进村时间、每户人员情况、工作年限、贡献大小和村集体管理费用等因素,制定资产量化办法,将5470万元集体净资产,分为人口股、农龄股、管理股、公益股和赠购股五种股份,无偿量化给全体村民。再次,创建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建立健全有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村里定期向村民报告集体资产经营情况,并严格按股份分红,既维护了群众对资产的知情权、监督权,又使集体资产成了村民长期受益的“摇钱树”。产权制度的成功改革,使村民人人持股,确定了农民对集体财产的个人占有权、利益分配权、民主决策权和民主管理权,增加了农民收入。村民失地后,就业问题十分突出。为此,他们坚持多条腿走路,对有能力创业的,引导他们依托五里头村批发市场和社区网点经商,其他的村民则安排社区和市场服务岗位、管理岗位或开发区的企业工作。目前,五里头村6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安排就业,使农民变成有稳定收入的市民,实现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完善设施,配套服务,共建和谐。为尽快把老百姓的愿望变成现实,破解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土地瓶颈,2003年五里头村全面启动了旧村改造工程。他们投资8000万元兴建了16栋居民楼,累计总面积7万平方米。2005年,村民全部搬进了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楼房。旧村改造后,腾出的200多亩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先后投资 4.5亿元,连同本村扩建成东华苑社区。同时,投资500万元兴建了占地70亩的休闲广场,配有音乐喷泉、小桥流水、楼台亭榭、健身器材等设施,美化、亮化了居住环境。在集体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五里头村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百姓们融入现代化社会、享受现代化成果创造了条件。为了活跃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他们投资 800万元兴建了占地70亩的文化广场、文体娱乐中心,图书馆、乒乓球室、棋牌室和各种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为了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投资 400万元兴建了占地 30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可容纳10个小学班、6个幼儿班,解决了附近5个村庄适龄儿童入托、入学难问题。为了解决看病贵问题,他们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高档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X光机、B超等先进设备,进一步完善了村民医疗、医保方案,免除了村民在就医治疗上的后顾之忧。为了保障居民生活,他们建立健全了百姓养老保障制度,每年村里为村民供货给粮、油、菜、液化气等生活必需品,物业费也由公司统一支付,取暖费只按半价收取。综合协调,规范管理,打造安全社区。为了加强社区管理,村委协同开发区城管、公安共同选举居委会和业主代表,成立物业公司。村委和居委会对物业公司实行百分制考核,两委干部每个周必须巡视小区,发现问题及时在周六例会上提出;安排了15名敢于负责的义务监督员专门搜集业主意见,每月汇报,考核物业管理质量,按考核分数发放物业管理费。严格的物业管理办法保证了物业公司尽心为业主服务。为了保证居民的安全,村委和物业投资 70余万元安装了监控设备,在东华苑小区、东华建材市场装饰城、出入村庄的路口等重要部位安装

监控探头90多个,布控了电子巡更点6个,监控覆盖率达到了100%,监控水准达到了全市村级一流水平。

把党的宗旨放在第一位,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五里头村党组织始终把党的宗旨放在第一位。在股份制改革中,人口股、农龄股的发放实际上是对那些长期在本村劳动或从事管理人员的奖励,贡献越大,得到的实惠越大;而那些后来迁入的外来人员享受不到人口股、农龄股,但考虑到他们也对本村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公司就发放赠购股,根据迁入的时间长短给予不同的优惠股,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而照顾各方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管理股、公益股的设立则保证村委掌握充足的公共管理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总之,五里头村的经验最可贵之处就是在股份制改革中,始终把党的宗旨放在第一位。实践证明,改革必须坚守党的宗旨,坚守党的宗旨才能更好地推行改革。(作者系中共烟台市牟平区武宁镇党委书记)

来源:《学习时报》

第三篇:实行农村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实行农村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关于石家庄市长安区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安树国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是促进农村发展,解决农村各类矛盾和问题,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成功之路。去年以来,长安区把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以解决农村土地问题为突破口,大胆创新,创造性实行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长安区基本情况及农村股份制改革的背景

长安区位于石家庄市区东北部,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43万,辖3个镇和8个街道,有35个村、60个社区居委会。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20%,农村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0%。2001年,石家庄市区进行了区划调整。区划调整前,长安区没有农村,区划调整后,从原郊区划入10个村,从正定县划入25个村,归长安区管辖。自此,长安区形成了城乡兼有的新格局。

近年来,长安区的35个村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在承接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上,在土地经营模式、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诸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全区的整体发展。一是城郊农村土地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要求。长安区农村和全国一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分包到户,1998年有部分农村进行了土地二轮承包。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人多地少、人少地多的人地矛盾。同时,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土地分割,不能实现集中流转,土地无法进行统一开发利用,重点项目建设难以实施,土地

问题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二是城郊农村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要求。2006年,长安区的村民已全部转变为城市户口,但仍沿用农村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城郊农村的经济社会事务还是由村“两委”班子负责,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这种集权化管理模式已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这几年,农村大量的信访案件,大部分是集体资产混乱引发的,根本原因就是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不科学、不合理。在村“两委”班子换届中,因家族、派系等利益冲突引发矛盾,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三是城郊农村发展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农民变市民后,在各种福利、社会保障和居住环境等方面仍与城市居民相差甚远,存在“同城不同利”现象,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群众特别希望得到改善。

二、农村股份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土地问题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能否解决好土地问题,是农村改制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对由正定县划归、土地存有量较多的25个村,长安区紧紧抓住土地问题这个关键,坚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民意、兼顾公平”的原则,大胆尝试,探索创新,因村制宜,创造性实行了以土地经营权转化为公司股份为核心内容的土地入股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这个根本性问题。主要实行了以下四种模式:一是既有土地入股模式。对1998年已进行土地第二轮承包的村,如大丰屯村,按改制基准日每户的人员数量每人配10股,按现每户土地承包情况每亩地配10股,每户的股份就是人员股份和土地股份之和。这种做法既落实了国家的土地政策,又充分考虑了人员变动,减少了矛盾和冲突。二是土地账面调整模式。对未进行第二轮承包的村,如董家庄村,在不改变土地经营权现状的前提下,按照1998年10月1日每户的实际人口数量对全村土地进行了账面调整,依据每户账面承包土地亩数每亩配1股,按改制基准日每户的人员每人配9股。这种做法,既不损害现有土地承包人的经营权,又照顾了没有承

包地的村民利益,平衡了人地关系,体现了公平公正。三是定额配股模式。针对现有人员进行定额配股,而不以土地承包亩数核算的改制模式。如凌透村以1983年与村委会签署集体土地承包权并且一直领取粮食补贴的人员,包括2001年重新调整土地的人员为基准,每人配1份土地承包权股,这样就重新确认、量化、整合了农民的土地利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因土地经营差别引发的矛盾。四是土地大流转模式。如西兆通村股份按户口、劳龄、村龄配置,将全村土地统一由成立的新公司集体经营,土地按照1983年承包协议的亩数,由公司给予村民每年每亩1500元补偿,实现土地由个人向集体流转。总之,长安区实行这四种模式的实质,就是土地按人折股量化,人员按股分红,土地征占市场化定额补偿,动态化调整,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为加快城郊农村城市化进程创造了有力条件。

三、推行农村股份制改革后取得的主要成效

长安区顺应群众期待过上好日子、新生活的愿望,以保障和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新成立的公司集约化经营,规范化运作,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切实让群众实现多渠道增收,真正得到实惠,达到共同富裕。一是实行公司化经营,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改制后,指导公司聘请经营理念、业务水平等各方面素质较高的经理班子,根据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长远规划、发展战略,把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重新整合,由集体统一进行规划,实施大片区开发,集约化经营,加快项目建设,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促进了农村发展。二是实行双规制运行,实现了政企分开。改制后,社区与公司实行双轨制,即公司负责集体资产的经营和管理,工作重点为资产保值、增值;社区居委会负责公益性事业、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主要是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并分别成立公司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彻底转变了政企不分、产权不清的状况,使得公司、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责权利明晰化,有效减少了各类矛盾隐患。三是实现多渠道增收,促进

了共同富裕。改制后,村民变股民,确定了不随人的增减而变更、受物权法保护的股份这个“恒产”,以后年年可以按股分红,有了“稳产”,真正实现了“有恒产才有恒心,有稳产才有稳定”。农民土地等交由公司经营后,在得到补偿金的同时,村民有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业或就业,实现了多渠道增收。如南高营村,公司依托强大的集体经济实力,每年出资1200多万元,在全市农村率先为全体村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并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给每位股民分发红利10000多元,使广大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共同富裕。

四、几点启示

经过一年来的工作,长安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已现雏形,几个投资几十亿、上百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已落户该区的三个镇,并准备开工。回味这个过程,他们虽经历了诸多坎坷和困难,但也留下了许多宝贵启示。

(一)科学发展观是改制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推进农村改制就是为了推动发展。改制中,指导各村成立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实现公司式运作,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二)加强党的领导是改制成功的有力保证。党的领导,是确保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工作中,区、镇两级都成立了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定期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问题,指导各村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具体操作,保证了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三)充分尊重民意是改制顺利推进的关键。农民群众是改制工作的主体。推进农村改制,涉及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不改,如何改,都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改制各个环节都让群众广泛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民主决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四)实现共同富裕是改制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也是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改制后,不断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壮大公司经济实力,股民按股分红,实现利益最大化,群众实现多渠道增收,促进了共同富裕。作者系中共石家庄市长安区委书记

第四篇: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2012年3月5日(星期一)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他指出,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

一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

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二是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三是深化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和调整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六是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依法设定、实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矿业权拍卖等经济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

分子。

第五篇: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

陈垣霖 2013级农村与区域发展 21131233001 农村集体经济亦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很大。传统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区域性农村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在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实行某种程度的合作经营,在分配上实行一定程度的按劳分配的集体所有制经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较大突破。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从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演变过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变了原来集体经济集中经营、集体劳动、集体分配的管理体制,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在承包制下,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有利于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首先,它扩大了农户的经营自主权,使土地、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资源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利用;其次,它突破了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坚持基本生产资料如土地、重要自然资源和农田水利设施仍归集体所有,同时保留了某些必要的集体经营,如制订生产计划,管理使用大型农机,兴建和管理农田水利设施,安排国家和集体用工,统筹协调和实施不同程度的统一经营项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等。但由于生产条件的制约,农村集体经营的比重不大,集体的实力较弱,这就需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充实集体经营的内容,增强集体经济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同时,全国各地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大力发展集体统一经营和乡村企业,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出现了乡村办企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逐步由农业向工、商、建、运、服务多产业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经营形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向更高层次跨越。随着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引入了承包制、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等经营形式,打破了社区和所有制的界限,不断发展与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及外国企业合 作,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对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组合,出现了一大批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新型集体经济形态。

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格局的划分,农业专家王景新在对我国新形势下农村村域经济发展进行的大量调研之后提出,我国农村目前主要存在三种经济实体,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其一,农户家庭经济继续维持村域经济主体的地位;其二,以行政村、组为单位的传统集体经济组织继续发展,在东部及一些发达村域,集体经济能力逐年增强,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其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企业合作与合伙企业)及私营企业等在村域内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它的资本积累和收入能力正在赶上或超过农户,逐渐成为村域经济中最具备活力最强大的支柱和主体。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指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实现形式和路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经济发展的模式对经济效率具有重大的决定性影响,同样的资源享赋和经济条件,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将取得不同的经济绩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引入了承包制、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等多种发展模式,打破了社区和所有制的界限,不断发展与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及外资企业的合作,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对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组合,出现了一大批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新型集体经济形态。从全国来看,主要形成了苏南模式、华西模式、珠江模式、南街模式四种比较成功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许多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例如,广东省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模式:(1)征地补偿收入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各种开发园区和城镇周边地区的农村,这些地方的村社将征地补偿收入作为启动资金,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毗邻港澳台等有利条件,通过招商引资、兴建厂房商铺出租、创办乡村集体企业等多种途径,运用股份制、租赁制、承包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行政手段扶持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东南西翼和粤北山区的贫困村,主要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扶贫、领导挂点扶贫、工作队驻点扶贫、部门挂钩扶贫及结对帮扶等形式,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输血造血。(3)自我谋求发展型。这类村庄具备基本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有一定的山林、水电等可供开发利用的集体资源,村庄领导班子团结有力,主要通过开发集体资源依托龙头企业,为家庭经营提供服务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制度和结构上的缺陷,并由此导致了其功能上的障碍。

一、制度缺陷问题。(1)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现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仍 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模式,即乡村两级都带有浓厚的行政和计划色彩。土地所有权 归属不清。农村土地制度是当前理论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土地所有权制度不清是核心。因为农村土地从理论上属于集体所有,但实际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不具有最终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没有利益保障,也没有土地证等土地界定证明。民主管理难以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的民主管理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虽然一些地区采取许多措施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进程,如财务公开制度、村民选举制度等,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结构缺陷问题。管理结构混乱,职责不清。乡镇和村两级都是独立的主体,其职责应是明确的。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和村表面上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村一级根本没有独立性,村级行为就是执行乡镇任务。由于没有制度约束,乡村两级权责分不清,管理交叉混乱。组织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乡(镇)、村和农户是三个独立的主体,有着各自的行为目标,而乡村级目标因各个领导不同而具有多变性,导致农户与乡村级目标经常出现矛盾,致使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率低下。功能障碍问题。任璨体经济组织职能弱化。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的集体经济组织处于一种松散或半松散状态,其组织和联合功能几乎丧失。集体经济组织不能代表广大农户的利益,也不能保护农民的利益,更不能为广大农户谋利益,农民对集体组织十分不满。集体经济组织负担沉重,失去了。统。的功能。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但由于认识的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分。轻。统。的思想,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在推行联产承包责

任制初期,许多地方将集体资产分光、吃净,有的地方集体资产无人管理,浪费严

重。许多集体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加上各部门收费繁多、政府平调以及农户 对集体欠款等。空壳村。现象比比皆是。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举措

1、观念认识转变:重新定位集体经济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并不是要走人民公社的老路,更不是否定家庭经营,而是倡导新型的、股份制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十五大报告曾提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发展。从而明确了集体经济的实质,即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强调的是共同劳动,共同积累,按劳分配,民主管理,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强调的则是劳动者拥有产权,按资分红。然而,过去我们只承认了集体经济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弱化以至否认了集体经济还具有劳动者资本联合的特征。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赋予集体经济新的内涵、新的定义,就是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推行股份合作制,坚持土地股份化,农民股东化,产权明晰化,经营股权的原则,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股份合作制是在家庭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生产要素联合,重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乡镇集体企业由承包经营走向资产经营和产权改革的一种新形式,也是按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实践。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坚持搞市场经济,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我们提出的历史性任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人民公社解体和重新构建了农村的微观经济组织。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家庭经济为适应自身发展需要和克服家庭组织难以适应扩大生产规模之弱点,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产权制度安排来发展生产要素的联合和重组,协调由资产联合、重组形成的新的经济关系。因此,从承包制走向股份合作制,是改革进入产权领域的需要,也是集体经济进行产权改革的新形式。

2、人才管理创新: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村级管理人才缺乏是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有大批大公无私、责任心强、有经济头脑和组织协调与指挥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干部。随着基础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应该提高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产生的村干部质量,为保证候选人的质与量,村级干部候选人不应被动地服从本村有什么人选什么人地状况,应该积极扩大高素质村干部候选人的有效供给,要通过引入市场观念,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为社会各个阶层中有志到农村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有一定人才储备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后备力量。受农村的复杂地缘、血缘关系、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行相关法律的限制,每年政府应该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土生土长地本乡高中毕业生,送他们到相关院校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毕业后回村参加管理建设,在治理村庄的过程中接受基层民主的锻炼,以便日后可以通过村民选举的方式当选,以新的理念治理村庄。

3、组织载体创新: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求之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双层经营体制的载体,坚持农村公有制,必须坚持不懈地健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不少地方采取乡党委乡政府乡经联社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一般是村支两成员兼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农村经济组织与村级党政组织高度重合,形成了所谓的一套人马(村庄干部)三块牌子(村党支部,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中间站着一个人(支部书记主持全局)的党政社三者同构的格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挥的是经济管制功能,从而不能市场经济的逻辑发展农村经济。因此,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应该改变过去以管制为主的职能,转变为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服务型组织。

4、产权制度创新:从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转变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本质是,改变农村集体经济过去那种村社自然人天赋产权式的公有制为劳动者的份额共有制,实现集体资产在成员间的份额共有。词较理想的形式是社区股份合作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股份制)。农民在这种新型集体经济中的财产份额是量化的、清楚的,即所谓产权明晰,不像旧模式的模糊;甚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也可以股权化,为土地承包权的股权化流转建立制度基础;改革后的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边界也是确定的,不像传统模式的生在哪个村,上了户口就自然是集体成员,天赋产权,生不带来,离不带走的村社社会所有制。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这样的改造之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延伸到乡镇一级联社,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乡镇一级联社实际上更像一个由各个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在实行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经过这样的改革,就形成了新的三级体制:村级是基本环节,往下把农业生产承包到户,往上实行股份制联合,发展二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使乡镇层次成为二、三产业的集聚地,解决乡镇企业分散布局而与农村城镇化衔接不好的问题;中间的村级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承上启下。在一般农业地区,村级经济组织实际上就是一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新体制的本质是农户(承包户)加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加乡镇现代企业制度(有限责任公司或联社)。通过这种社区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了旧模式的地域封闭性问题,其成员可以有条件地进出。城乡之间的相互流动,由于财产己经股权化了,也便于通过分配机制和股权的有条件流转进行调节。所以,这种制度安排可以适应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对经济体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要求,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的要求,可以通过社办公司的形式与现代企业制度对接,与城市经济对接,不论是农业产业化企业,还是城市二、三产业企业,都可以参股、持股进行合作,也可以在企业层面进行兼并、合并。这样的制度安排,也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当前农村地区,集体资产主要是土地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积极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我国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是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位的分散的经营方式。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承包经营形式在已经调动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各种矛盾也日益显现,如人地矛盾、人均分田与适度规模经营的矛盾等。在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承包期的同时,必须适应农村社会分工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当前必须正确处理延长土地承包制与促进土地流转的辩证统一关系。延长的目的是保护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利,是流转的基本前提,流转则是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商品化的权利,是延长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按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要求,适应社会分工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重新组合方式,支持和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或租赁等组建新的土地经营实体,推行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农业的第二个飞跃。

下载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意见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意见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集体经济(模版)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主要特点、主要模式、成功经验和对策建议: 农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各项......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指导意见1998-3-10发文单位: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文号:体改生[1998]28号发布日期:1998-3-10执行日期:1998-3-1......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8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深入推进重点领 域改革。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

    国务院:今年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国务院:今年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2011年04月20日 19: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中新网财经频道 中新网4月20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

    某村股份制改革工作总结(模板)

    **镇**村股份制改革工作总结**村农村股份改革工作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要求,在去年6月份启动了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并于今年5月份正式进入股改程序。在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工......

    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5篇)

    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目前农行改革“主基调”已经确定,整个过程将遵循“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十六字方针。 农行已经为整体改制开始了大量的工作。2006年......

    某村股份制改革工作总结

    **镇**村股份制改革工作总结 **村农村股份改革工作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要求,在去年6月份启动了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并于今年5月份正式进入股改程序。在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

    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

    创建“XX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政策处理(方案) (于2010年4月1日1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生效实施) 创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本村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基础,是造福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