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淮北交通运输局
安徽省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路保护,保障公路完好、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公路的保护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公路,是指纳入公路规划,并按照国家和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包括公路的桥梁、隧道和渡口。
专用公路的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路保护的组织领导,加强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从事公路管理和养护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收费公路和专用公路的养护经费除外。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保护工作,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机构负责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具体负责高速公路养护和经营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公路保护工作,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依法具体负责公路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但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国道、省道的保护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制定地震、泥石流、雨雪冰冻灾害等损毁公路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当依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非法占用或者非法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破坏、损坏、非法占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的行为。接到举报的单位应当按照管理职责,依法处理。
第二章 公路线路
第七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公路管理档案,对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调查核实、登记造册。公路管理机构按照公路管理档案,依法实施对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管理工作。
新建、改建公路的,建设单位应当自公路交竣工验收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公路管理机构移交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等相关资料,公路交竣工验收应当通知公路管理机构参加。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根据划定的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设置标桩、界桩。已经建成但尚未划定公路控制区的公路,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自本条例颁布之日起60日内划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动公路建筑控制区标桩、界桩。
第九条 因城市规划、公路改建等原因,公路调整至城市道路规划范围的,涉及国道、省道的,应当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涉及县道、乡道和高速公路连接线调整的,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并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自调整批准之日起十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移交申请,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二十日指定接受接收部门并履行管理和养护职责。
第十条
公路需要报废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报经有管理权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核准,并向社会公告;村道报废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向所在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并向村民公告。
公路报废后,原直接管理的公路管理机构或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置必要的标志,并在公告之日起十日内,送移交所在地人民政府,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指定接管单位。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公路新建、改建、大中修的交工验收前,应当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置交通标志、标示。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现已经投入使用的公路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防范交通事故、消除隐患的建议。公路管理机构接到当地人民政府的处理意见后,应当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处置。
第三章 公路养护
第十三条
国道、省道、县道的养护管理由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乡道的养护管理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受让公路收费权或者投资建成经营公路的养护管理,由公路经营单位负责。
第十四条
公路养护应当推行养护管理和养护作业分离制度。
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单位应当依法采用招标的方式,选择具有国家规定的养护资质单位承担公路养护作业,实行合同管理。
第十五条
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公路养护检查、巡查制度和养护档案,指导督促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履行养护作业义务。
第十六条
公路养护作业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逐步改善公路技术状况,使公路经常处于路面平整,路肩、边坡平顺,桥涵、构造物及公路附属设施完好,标志、标线齐全、规范等良好的技术状态。第十七条
公路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公路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对养护的公路桥梁进行检查。需要进行检测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机构进行检测。
公路桥梁经检测荷载等级达不到原标准的,应当设置明显的限载标志,并及时采取维修和加固等有效措施;经检测发现公路桥梁严重损坏影响通行安全的,应当立即设置禁止通行和绕行标志、通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社会公告、并及时采取修复措施。
第十八条
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实施养护作业,应当建立公路养护台账,记录养护巡查、检测、作业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向社会公示养护作业单位名称、养护路段以及联系方式。
第十九条
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养护作业时,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施工作业完毕,应当及时清除公路上的障碍物并恢复通行。
第二十条 公路日常性养护作业需要临时占用公路路面的,应当保证通行和养护作业的安全。
公路养护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规程,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装;公路养护车辆、机械设备作业时,应当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第二十一条 公路养护作业需要半幅封闭或者中断交通的,养护作业单位应当编制施工路段现场管理方案,征得所在地公路管理机构同意后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涉及高速公路封闭车道或者中断交通的,应当报省公路管理机构批准,并在施工作业五日前,向社会公告养护作业相关信息及绕行路线;不能绕行的,应当修建临时道路通行。
第四章
公路路政管理
第二十二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履行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管理公路建筑控制区及桥下空间的职责,依法检查、制止和处理各种侵占、破坏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三条 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公路检查制度,规定公路检查方式和频率。
市县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前款的规定,履行公路巡查义务,并做好相应检查记录。
第二十四条 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废弃物、设置维修场、停车场、洗车点、加水点、加油点、集贸市场及其他障碍;
(二)打场晒粮、种植作物、放养牲畜;
(三)挖砂、采石、取土、挖沟引水、制坯;
(四)堵塞、损坏公路排水设施;
(五)运输车辆泄漏、抛撒物品损坏、污染公路或者载物拖地行驶损坏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
(六)损坏、擅自移动、涂改、遮挡公路附属设施或利用公路附属设施架设管线、悬挂物品;
(七)擅自埋设、铺设高低压电线和输送易燃、易爆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管线;
(八)利用公路桥梁进行牵拉、吊装等危及公路桥梁安全的施工作业或利用公路桥梁(含桥下空间)、公路隧道(含隧道上端)、涵洞、上跨桥等区域堆放物品、搭建设施或铺设高压电线和输送易燃、易爆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液体的管道,悬挂危及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安全的物品;
(九)损坏、污染公路或者影响公路畅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五条
禁止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广告设施。
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及利用公路设施设置广告等非公路标志牌,应当报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由公路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制作标准。设置的非公路标志牌及堆放的其他设施设备应当保证安全、整洁和美观,不得损害公路或者公路附属设施,不得遮挡公路标志,不得妨碍安全视距,不得影响车辆通行。
第二十六条
在公路、公路用地、公路建筑控制区批准设置的非公路标志以及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应当负责管理和维护。
公路管理机构发现前款规定的设施有缺损、移位、变形等情形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并责令其所有权人或者经营管理人限期整改;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二十七条
非公路标志的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应当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或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和评定,并将安全检测评定报告及时提交公路管理机构。对有安全隐患的非公路标志牌,应当及时加固或者拆除;对破损、污浊的非公路标志牌,应当及时整修、清洗和更换。
第二十八条
公路两侧边沟应当保持畅通。确需占用公路两侧边沟的,应当报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并负责按标准重建排水设施;造成公路路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在公路两侧设置的加油站、饭店、旅店等营业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标准修建排水设施,并在设施出入口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二十九条
公路的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与公路同时建设、验收、使用,并保证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公路安全设施损毁、灭失的,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及时修复;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设置警示标志。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现交通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损毁、灭失,以及应当设置尚未设置警示标志的,应当及时采取安全措施,疏导交通,并通知公路管理机构及经营管理者。
第三十条
在公路、公路用地、公路建筑控制区进行公路绿化,应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并按照规定采取防护措施、设置交通标志;施工作业完毕,应当及时清除障碍物。
第三十一条
公路管理机构可以在封闭式公路的出入口、服务区对过往货运车辆进行超限运输检查。被检查车辆应当按照引导标志或者执法人员的指挥行驶到指定地点接受检查。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公路交通事故时,涉及路产损坏、公路污染的,应当及时通知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的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毁情况进行检查、勘验,并根据结果出具公路路产损失认定书,作为公路管理机构处理公路损坏事故的证据。
第五章 收费公路经营服务
第三十三条
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服务区的增设或者关停,应当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意,新设的收费公路服务区应当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服务区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机构的办公用房应当与高速公路同时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与投入使用。
第三十四条
收费公路交通事故、故障救援车辆,由车主自行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救单位承担,任何单位不得强行指定。
第三十五条
除清障救援车辆外,禁止其他车辆拖拽故障车、事故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高速公路清障救援车辆应当安装标志灯具并喷涂明显的标志。
清障救援车辆执行清障救援任务时,应当开启标志灯具和危险报警闪光灯,并设置必要的安全警戒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高速公路上从事经营性车辆维修活动。
第三十六条
遇有雨、雪、雾天和冰雪路面影响车辆正常行驶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限制车速,并由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设置限速标志。
因不可抗力或者重大交通事故等原因致使车辆通行安全难以保障或者交通严重受阻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公路管理机构,对收费公路可以调整车道或者实行限时封闭。
第三十七条 收费公路经营企业应当在收费站、服务区、重点路段等区域设立电子信息显示屏等,及时发布通行状况、施工作业、气象预报等服务信息。
公路经营管理企业在封闭收费公路时,除及时发布信息公告外,还应当在车道入口处设立明显提醒标志。
第三十八条 收费公路收费道口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应当符合车辆交通安全要求,满足车辆正常通行需要。
收费站因未开足收费道口造成严重堵塞的,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免费放行。
第三十九条
收费公路服务区应当为司乘人员提供车辆维修、加油、餐饮等经营性服务和临时停车、饮水、入厕、车辆加水等公益性服务。
第四十条
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合法经营,文明服务,禁止从事下列行为:
(一)擅自提高服务收费标准;
(二)擅自扩大服务收费范围;
(三)拒绝提供合理服务;
(四)强制提供服务;
(五)刁难或者勒索司乘人员。
第四十一条 全省高速公路实行联网收费,统一结算和管理。
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逐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不停车收费,提高收费效率,改进服务质量。
第四十二条
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收费公路监控平台,信息资源应当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享。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 公路管理机构依法在公路、公路用地、建筑控制区、收费站点、服务区、车辆停放场所、收费公路经营企业以及车辆所属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主动配合,不得阻挠、拒绝。第四十四条
公路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应当佩戴标志,持证上岗。
用于公路监督检查的专用车辆,应当设置统一的标志和示警灯。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执行公务行驶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
第四十五条
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依法管理、公正执法,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规定设站卡、收费、罚款;
(二)不履行法定职责,玩忽职守;
(三)擅自提高路产损坏赔偿标准;
(四)强行要求司乘人员买卖商品;
(五)强行要求过往车辆带货带人;
(六)刁难或者勒索司乘人员。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违法行为的,由公路管理机构按照下列规定实施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二)、(三)、(四)、(五)、(九)项规定之一的,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第(六)、(七)项规定之一的,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八)项规定的,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可以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非公路标志的或者违法设置广告设施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由公路管理机构拆除,有关费用由设置者负担。对危及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公路管理机构可以代履行。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对拒不进行检测评定或者经检测评定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应当责令设置者维修;拒不维修的,由公路管理机构撤销行政许可,责令设置者限期拆除非公路标志;逾期未拆除的,由公路管理机构强制拆除,拆除费用由设置者承担。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货运车辆采取故意堵塞固定超限检测站点通行车道、强行通过固定超限检测站点或者以其他方式扰乱超限检测秩序,以及采取短途驳载等方式逃避超限检测的,公路管理机构可以扣留车辆。以逃逸等方式拒绝的,违法行为地或者车籍所在地公路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技术监控设备记录资料,对违法超限运输车辆依法给予处罚。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二)规定,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未按照规定标准收费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三)、(四)、(五)项规定,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未按照规定提供服务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对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对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造成损害、当场不能处理完毕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签发《责令车辆停驶通知书》,责令该车辆停驶。调查、处理完毕后,应当立即放行车辆,有关费用由车辆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承担。
对公路、公路附属设施造成损害,拒不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现场调查处理的,公路管理机构可以扣留车辆、工具。
第五十二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秉公办事,严格执法。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违反规定拦截、检查正常行驶的车辆的;
(三)违法扣留车辆、工具或者使用依法扣留的车辆、工具的;
(四)有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为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1997年5月1日施行的《安徽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2001年2月1日施行的《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第二篇:交通运输局安全工作总结
交通运输局安全工作总结
离2019年结束还有5天时间,简要总结一下2019年我局的安全生产工作,2019年大事多、喜事多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澳门回归2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长三角会议在芜湖召开,2019年全局上下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职工以及各位同仁们的努力拼搏下、锐意进取,在安全生产方面继续保持平稳势头,(还有5天)未发生亡人责任事故,坚持了5年了,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具体表现在:
1、承办的第二届“安全开放日”活动成功举办,由市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主办,我局承办第二届“安全开放日”活动成功举办,并在央视媒体上播出,收到了良好的影响;为持续宣传“安全开放日”主题活动,我局制作了15秒的芜湖市公路管理局“安全生产月”宣传短片,总结我局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优秀亮点,展现我局安全生产工作突出成绩,并广泛宣传,得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向有关安全管理部门上报相关信息,得到了应急管理部门的肯定。
2、积极开展隐患治理排查工作,全市公路系统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70余次,整改80余处安全隐患点。特别是省市县三级挂牌确认的的5处公路交通安全隐患点。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繁昌x047、南陵s320、x071在6月底完成并销案,清水河大桥、通江大道隐患在9月底完成销案,除通江大道提升工程外,其余4处已实施完成。为进一步梳理隐患,尽早谋划明年的安全隐患治理工作,12月初我局配合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财政、发改、应急等部门到南陵318线、无为国道347现场踏勘老襄安桥、老江西桥,为消除两座老桥安全隐患,准备列入2010年投资计划中,待实施完毕后移交属地政府管养。
3、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南陵分局结合近年来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模拟s216新南线k41+200处有一砂石运输车辆因泼洒安全隐患,开展了公路应急抢险演练,实地检验了应急抢险预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作战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处置能力;6月11日市公路局直属分局联合交警部门,在g205芜南路治超站路段开展交通阻断应急演练活动。其它各单位也开展了消防、应急处置演练,通过此类活动增强遭遇突发事件时接警动员、启动抢险、公路抢险突击队迅速集结、现场交通管制疏导、抢险处置开展作业、抢险结束恢复交通发挥安全保障机制的作用,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4、积极开展大雪无痕行动。在年初冰雪恶劣天气中,我局累计共出动各类除雪应急设备约300余台次、车辆约600余台次、各类应急人员约1500余人次,共撒铺消耗融雪剂约200吨、工业盐60吨、液体融雪剂5吨;特别是2月7日至10日降雪期间,所属各分局抢险应急人员24小时不间断的对辖区重点桥梁进行应急抢险作业,从降雪开始一直到结束,辖区规划的5条国道,7条现状管养省道及16条重要县道共计约940公里,以及干线公路上约146座桥梁均保持畅通。春节假期期间,全市未发生一起因道路桥梁结冰积雪导致的交通阻断及安全事故,全市没有出现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5、加强道路日常路政、养护工作,保证国省干线公路正常通行。路政共计清理非标86块,割除条幅27条,扶正公路标志73块,清除路侧堆积物18处约150立方米,清理公路标志背面小广告51处。各养护公司共疏通公路边沟、桥梁排水孔和堵塞的涵洞共计38处,修复波形护栏248米,扶正道口标柱56根,警示桩39根,补缺警示桩260根,道口标柱92根,清理遮挡公路标志、影响行车安全视距树木63棵,养护修补路面坑槽752平米。
6、加强公路治超和涉路工程安全管理,维护路产路权
我局克服面临综合执法改革、县属各治超站点划转等不利因素,继续开展公路路面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工作,并会同辖区公安交警、运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治超行动。截止11月底我局共精检车辆34813辆,移交公安处罚超限车辆1183辆,罚款515900元,扣分5027分,治超站卸载货物22685吨,其中查处75吨或超限100%严重超限超载车辆158辆,公路路政罚款3008600元。联合辖区交警、安监等部门开展了12次较大涉路工程安全评价,对涉路施工行为全过程进行监管,确保安全设施到位,减小对公路通行安全影响。
7、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局共计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座12场。其中,芜湖分局还组织人员参加了芜湖县安委办2019安全生产培训班。组织职工80人次参与了“应急和安全知识竞赛”网上答题活动。6月28日市公路局安全法规科组织30名安全监管人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火云端》。开展了“安全生产大讲堂”活动,组织职工观看《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典型事故警示录(2018)》警示教育片,累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讲堂”活动9场次。局属各单位分别了参加市、县安委办组织的“6.16宣传咨询日”活动,共设立了咨询台9个,共计散发宣传单2200余份、宣传册80本,接受群众咨询170余人次;开展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宣传活动2场。为突显行业特色和亮点,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无为公路分局等单位还购买了毛巾、肥皂等小礼品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通过现场咨询、设置展板、散发宣传单、有奖问答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安全生产法》、《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安徽省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
第三篇:交通运输局安全经验材料
交通运输局 安全生产汇报材料
区交通运输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区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整顿的指示精神,认真吸取“7.6”事故教训,结合区内道路运输实际,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总抓手,强化领导,加大措施,在工作中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和谐的关系,在学、防、查、纠上下功夫,确保了区系统的安全稳定,为全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每月召开2次全系统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广泛宣传动员,提高全系统职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同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同局属各单位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抓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分工,层层负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特别是“7.6”事故发生后,局长陈卫国同志召开了3次全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要求全系统人员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弦,把安全工作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形成了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加大宣传,加强培训
我们利用各个时段、各种活动悬挂过路横标、张贴安全标语、发放安全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道路运输条例》等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让广大驾乘人员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努力提高其安全意识,经常性组织运输企业及运输从业人员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利用典型事故开展警示教育、安全教育。
三、落实职责,保障安全
一是从许可条件入手,严把市场准入关。为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我单位从源头入手,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按照《道路运输条例》及交通运输部规章许可要求进行审批,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坚决不批,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坚决停运,消除隐患。二是从审查车辆技术状况入手,严把车辆技术状况关。进一步加强对二级维护企业的管理,全面检查有无只收费不维护的现象,有无签发虚假机动车维修合格证现象,有无买单卖单现象等。并对所有营运车辆的技术等级,二级维护情况严格审查核实,一一登记造册,规范车辆技术台帐,对不合格车辆,坚决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参加营运。三是从审核从业人员资质入手,把好从业人员资格关。坚持客运车辆和驾驶员双见面,客运驾驶员必须持有与所驾车辆车型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今年重点对客运班车驾驶员即时驾驶证明进行了检查,并把全区出租车驾驶员同时纳入即时驾驶证明制度管理,无驾驶证明的一律不得驾驶客运车辆。四是从客运站安全管理
着手,全面加强对汽车客运站的监督。增派了运管驻站人员,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汽车站的监督检查。严格审查客车始发、途经、终止点,保证营运客车按线路经营,进站发车。强化客运站定额售票、检票,严禁售超员票,发超员车。监督汽车站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例行安检制度,严把“进站关、检查关、出站关”,严禁“三品”进站上车,做到发车必检,确保出站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证件齐全有效。
三、开展活动,抓好落实
一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抽调交管所精干人员成立了客运稽查小组,开展了以客运、出租车,打击“五黑”为重点的“道路运输行业保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加大了对客运车辆的路面安全检查,查处“黑车”25部,私自更改线路的客车17部,进一步规范了全区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道路运输市场环境。二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举办了应急演练活动,论证全系统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驾乘人员、救援人员能熟练掌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启动程序和自救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保了全系统的安全稳定。三是在汽车站广场举办了“真爱生命、拒绝酒驾、安全出行”签名活动,运输公司管理人员、客车驾乘人员、出租车驾驶员等参加了此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安全行车意识。四是加强车辆安全管理。开展了“安全责任落实年”和“安全保障月”等活动,并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车站、运输公司等安全生产第一线进
行检查。共查出隐患车辆12台次,现场整改11台次,限期整改5台次对上述隐患都立即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并要求立即整改,暂时难以完成的要求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将整改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对经整改后还达不到条件要求的坚决不得进入道路运输市场。五是做好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全面做好业主、参建单位、“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资格把关和施工现场日常安全生产监管的基础上,特别了加强对高温、露天作业、边坡坑基作业、高空作业、爆破作业等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管。要求施工企业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制定有效的防暑降温、防雷电、防坍塌、防摔伤等安全生产措施,杜绝“三违”现象发生;加强职工生活区管理,为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条件。
六是做好农村公路安全生产和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完善公路标志标示40余处,设置危险路段标志22个,清理占道经营160余处,及时抢修水毁路段;进行公路危桥整治,坚决封闭不能保证安全通行的危桥;进一步完善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加强演练,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五、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在上半年安全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系统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一
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力量,强化措施落实,以本质安全为目标,加大对安全工作管理力度;二是继续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严把“三关”,搞好监督,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安全监管职责;三是消除安全管理死角,继续深入地打击“黑车、黑户、黑班、黑线”活动,打击站外发车等逃避安全管理的违规行为;四是进一步加大超员超限的治理力度和严查“三品”上车行为。五是加大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六是继续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努力把安全工作抓的更深入、更细致、更扎实,形成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运输安全,从而促进道路运输业的稳定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
第四篇:保山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安全联防调研报告
保山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安全联防
调研报告
省公路水路安全联防工作小组、省交通运输厅:
云社管公路水路安全联防[2012]1号,《关于印发全省公路水路安全联防工作调研方案的通知》下发后,保山市交通运输局十分重视,及时安排布置,成立由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调研小组,根据文件精神和分工内容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路基础数据准确、全面
市交通运输局及各县区交通运输部门对统计工作十分重视,公路统计专职并相对稳定,既保证了人员水平不断提高又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从而保证了统计数据的准确、全面。公路年报24个表,涵盖了公路、桥涵、隧道、渡口拥有量、养护机构、养护职工、养护设备数量、应急储备、技术等级、水毁损失等内容。截止2011年12月,全市地方管养公路10881公里,其中省道351.95、县道1970.87、乡道5918.02、村道2238.13、专用公路402.03。按等级分,一级公路7.91、二级公路165、三级公路78.81、四级公路7685.14、等外公路2944.19。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72.89公里,占管养里程的1.6%。
第五篇: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 2010年7月12日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规划基础..........................................2
一、发展现状.................................................................................................2
二、发展形势.................................................................................................5
第二章 总体思路..........................................8
一、指导方针.................................................................................................8
二、发展目标.................................................................................................8
第三章 主要任务.........................................11
一、重大科技研发.......................................................................................11
二、成果推广应用.......................................................................................22
三、标准化建设...........................................................................................25
四、创新能力建设.......................................................................................26
第四章 规划实施.........................................30
一、规划实施的组织体系...........................................................................30
二、科技管理的制度保障...........................................................................30
三、科技发展的资金支持...........................................................................31
四、促进创新的协调机制...........................................................................31
-I
第一章 规划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交通运输科技发展面向生产建设主战场,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开展重大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全行业科技研发投入达X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X%,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X项,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X%,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不断推进行业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重大科技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方面,围绕制约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难题,在千米级斜拉桥建设、海底隧道建造、离岸深水港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高速公路、沿海枢纽港口、内河主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西部地区复杂地质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重点攻克了沙漠、冻土等特殊地质筑路、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高墩大跨弯坡斜桥建造、特殊结构形式隧道设计、特长公路隧道通风、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和内河枢纽通航等技术瓶颈,有力地支撑了西部地区交通大建设大发展。
运输组织管理技术方面,针对运输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加
国家级工程中心培育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与此同时,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也注重推进科研基地建设,科研基础条件不断完善,有力地提升了全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建立了平台建设的标准体系,整合形成了科技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共享平台开通运行,促进了交通科技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
各级各地交通部门、科研机构和交通企业依托科研基地建设、重点项目研发和专项培训计划,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优秀交通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梯队逐步形成,人才队伍结构显著改善,交通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科技管理创新取得新的成效
积极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与科技部建立了部际会商机制,组织实施了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研发等工作;通过实施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行业联合攻关等,推动了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新模式,通过专项行动计划、科技示范工程、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大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一步健全科技管理制度,完善了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制定了交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和企业创新计划,完善了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各级交通科技管理部门从交通科技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入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需求。“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仍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必须研究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急需突破的关键性技术瓶颈,强化跨海通道和内河航道建设技术、公路养护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基础设施耐久性和安全性技术的研究等,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营效能。
——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新需求。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任务。必须加强综合运输规划、政策、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强化综合运输枢纽、多式联运、内河航运、智能交通、城市公交等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加快建立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运行、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统筹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
——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需求。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是拓展交通运输服务领域和功能的重要方向。必须加强现代运输组织、物联网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升交通运输物流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建设以低碳为主要特征交通运输体系的新需求。建设以低碳为主要特征交通运输体系是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必须大力加强节能减排、材料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应用,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建设。
——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的新需求。加强交通运输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方针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科技研发、科技成果推广、标准化建设、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优化交通科技资源配置,创新交通科技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推进创新型交通行业建设,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安全、畅通、高效、绿色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发展目标
着眼于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在重大工程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等方面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研发成果,健全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成果快速转化的推广应用体系,完善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耐久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推动交通运输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一)重大科技研发取得新突破
——着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在高等级公路、跨江海通道、深水港口、内河航道和通航枢纽等工
能,力争培育2~3个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10~15个行业研发中心和20~30个区域研发中心,力争培育1~2个进入国家研发基地系列;依托重科研实验基地,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还原创性科研成果。
——完善行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形成覆盖全国的开放式、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交通运输行业的重点领域和主干学科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创新团队;依托重点科研实验基地,聚集和培养一批国际化交通运输科技人才。
0
重点攻克:
——超大跨(L>3000m)桥梁设计建造技术 ——跨江海新型长大桥梁结构设计技术 ——跨江海长大桥梁深水基础建设关键技术 ——跨江海超长隧道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跨江海超长隧道地质与地基保障关键技术 ——跨江海大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关键技术 ——跨江海大型结构工程全寿命设计关键技术 ——跨江海大型结构工程景观设计技术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跨江海长大桥隧工程标准规范 2.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
围绕长江、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以提高通过能力,确保航运安全为目标,重点突破通航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运输组织与船型、助导航系统与智能化、安全保障与应急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科技攻关,提升黄金水道的通过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实现黄金水道通行能力提高20%以上,事故率降低10%以上,应急反应速度提高30%以上,实现内河航道治理技术的国际领先,促进黄金水道航运的畅通、安全、高效、环保,充分发挥内河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
重点攻克:
——长江航道急、浅、险滩整治关键技术 ——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整治技术
——路面养护设计与预防性养护技术 ——路面快速维修材料与装备
——半刚性基层路面性能保持与提升关键技术及装备 ——不中断交通的桥梁维修加固技术及装备 4.物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
抓住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机遇,运用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推进物联网环境下的传感器、云计算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集成应用,重点攻克交通基础设施(路、港、桥、隧、航道)状态监测和运输装备身份识别,以及运行状况、客货流等智能化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处理技术与设备研发,为交通运输行业的精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创造条件,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重点攻关:
——交通传感网技术发展框架体系及交通要素编码体系 ——公路行车环境信息感知技术与设备开发 ——桥梁健康和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开发 ——港口水工建筑物服役状态检测技术与设备开发
——营运车辆身份智能化管理、信息精准采集及信息服务平台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运输装备智能化组织管理关键技术
――客货流信息的高效采集、传输、处理技术与设备开发 5.水上搜救打捞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
针对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水上搜救打捞作业环境日趋复
路面和高耐久性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关键技术问题,为降低工程造价、养护成本和保障运营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
——基于长期性能的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高耐久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技术 ——高耐久路面混合料性能试验与验证技术 ——持久稳定路基设计技术
——高强复合纤维筋混凝土桥梁设计施工技术 ——高耐久、耐侯桥梁关键结构设计技术
——高耐久桥梁结构表面防护材料及在役桥梁再涂装技术 ——长寿命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质量检测技术 ——山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关键技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养护期的动态监测与管理技术 2.港口航道建设与维护关键技术
围绕提升水运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重点突破复杂自然条件下外海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核心关键技术,整体提升我国海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强化港口码头养护技术研究,为港口码头安全运营和降低全寿命成本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内河航道整治技术研发,在航道整治基础理论、模拟技术、施工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保障内河航道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主要研究:
——三峡、葛洲坝枢纽航运扩能研究 ——枢纽下游河床下切航道整治技术 4.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关键技术
围绕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任务,针对优化布局、加强衔接、统一政策标准、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加强综合运输规划、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海公铁多式联运等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主要研究:
——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 ——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与运营技术 ——多模式交通运输无缝联接关键技术 ——公铁水联运关键技术 ——路网运营效率提升关键技术 ——公路客货网络化捷运系统构建技术 ——运输组织管理模式及信息化平台建设技术 5.城市公共交通关键技术
适应城市客运需求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日益突出的问题,落实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重点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监管、缓解拥堵、应急保障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关键技术的研究,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主要研究:
——交通物流标准化及系统测试技术 7.智能交通关键技术
加强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在交通运营管理、交通运输服务以及信息采集、融合与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广泛集成应用,重点突破智能公路系统、智能航运系统等关键技术,推进数字化行业管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运输服务水平。
主要研究:
——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系统整合技术
——公路交通运行状态数据采集技术及设备开发 ——大范围路网运行状态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 ——交通电子地图公共服务平台关键技术 ——营运车辆智能配载与动态调度关键技术 ——车路通信与协调关键技术 ——基于北斗卫星的导航应用关键技术 ——空间信息发掘与利用技术 8.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关键技术
针对我国交通安全事故多发、应急保障水平急需提升的重大需求,重点攻克主动预防、安全监管、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实现我国交通安全从高发到遏制到逐步下降的目标,全面提高我国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能力。
主要研究:
0
——水上散装液体危险品污染监测防治和处理技术 ——交通运输能耗统计与检测技术
——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与监测考核体系研究 10.交通运输科学决策支持研究
紧密结合交通运输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研究,为交通运输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操作方案,促进交通运输科学决策水平迈上新台阶。
主要研究:
——现代交通运输发展评价研究 ——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研究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建设研究 ——交通运输技术政策修订研究 ——区域交通运输发展政策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研究 ——交通运输物联网发展政策研究 ——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政策研究 ——交通运输资产管理研究
二、成果推广应用
(一)成果推广的体系建设
1.科技成果推广制度建设。总结成果推广的实践经验与主要
紧密结合行业实际需求,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智能交通、交通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技术方面成熟适用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特大跨径桥梁建设技术;长大隧道建设技术;深水筑港技术,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基础设施健康诊断技术等。
——运输组织优化技术。主要包括:甩挂运输组织优化技术;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技术;船货动态集成一体化监控技术;多式联运组织优化技术;城市配送组织优化技术等。
——智能交通技术。主要包括:联网不停车收费技术;电子证件技术;路网管理与动态交通诱导技术;枢纽通航GPS、VTS监管技术;集装箱信息化管控一体化、集装箱码头集卡全场智能调度系统技术;交通空间信息技术等。
——安全保障技术。主要包括: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水上危险品运输安全技术等。
——资源节约技术。主要包括:沥青路面循环再利用技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废旧轮胎橡胶粉筑路应用技术;隧道照明与通风技术;港口油改电技术;港口船舶岸电利用技术;船舶清洁燃料替代能源利用技术;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灯;驾驶员节能驾驶技术等。
——环境保护技术。主要包括:路域生态工程技术;航道整治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疏浚土利用技术;散货码头防风除尘
425
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模式与管理制度,强化“开放、交流、合作、竞争”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到实验室工作,推动实验室间的交流合作,发挥好公用科研平台的作用。
对符合“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域和方向、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行业重点实验室,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培育2~3个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
2.行业研发中心建设
按照“面向发展需求、基于资源条件、力求逐步完善”的原则,确定行业研发中心的总体布局,明确研发中心的建设模式、实施方式及管理机制。稳步推进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力争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等领域建设10~15个行业研发中心和20~30个区域研发中心,使之成为行业技术开发和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平台,成为孵化高新科技企业,提高企业技术素质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示范基地。
3.交通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十二五”期间,部将继续加大对部直属科研单位的投入,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对交通科研机构的投入,改善基础条件,加快建设现代科研院所;支持大型综合试验场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在继续加强工程建养技术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同时,强化对运输、信息、安全、节能、环保和
层次人才领衔、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创新团队。鼓励并支持重点科研实验基地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聚集和培养一批国际化交通运输科技人才。
2.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以培养和稳定一支优秀科技人才队伍为目标,注重在实践中培育人才,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
计划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科技管理制度,规范和优化科技管理流程,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论证与招投标制,引入科技信用、科技评价、绩效评估等制度,加强科研活动全过程监管,完善科技成果奖励方式,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质量与科技创新水平。对于装备研发类项目,面向全社会招投标,促进研发成果的产品化与产业化。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建立跨部门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水平。适时修订交通运输技术政策,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三、科技发展的资金支持
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交通运输科技投入体系,保证科技发展的资金需求。部将继续加大中央投资对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从燃油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交通运输科技发展,支持交通运输科技研发、成果推广、标准化建设和创新能力建设等。优化交通运输科技资金投入结构,支持重点研发方向关键技术问题的滚动深化研究,加大对应用基础研究、综合运输、现代物流、节能环保、决策支持等方面的科技资金投入;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投向交通运输科技研发,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强化动力机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
四、促进创新的协调机制
在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跨部门的科技与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