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县域经济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县域,银行“贷款难”与企业“难贷款”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资金很难在辖区内产生良好效益,另一方面辖区内经济发展又急需金融机构资金的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已是摆在金融业者面前需要探寻和思考的必要课题。
一、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县级金融机构明显存在吸收存款功能强化、发放贷款功能弱化的现象,融资难已成为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当前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是存款总量增长较快、贷款总量增长乏力、存贷比持续下降、金融“垒大户”现象严重、农信社、邮储银行成为了县域金融的主力军。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新兴金融机构的角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2003年以前,国有商业银行是县域贷款的主力军,2004年以后,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二、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乏力的原因近年来,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信贷服务能力下降。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转变经营策略,实行“扁平化”管理,上收县级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资金上级行直接调度,县域金融机构功能严重萎缩,信贷规模不断收缩,存款成为经营的主要目标,导致金融信贷服务能力下降。
(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形成约束。一是信用评级难。县域企业多数评信等级低,不符合贷款条件。银行对法人企业评级要求提供近三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而县域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财务制度不健全,无法提供标准财务报表,缺乏相对客观的评判标准。二是信贷方式单一,不适应县域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县域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需求期限长与金融支持短期化矛盾突出,同时抵押难、担保难,存在支持范围狭窄和需求范围扩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三是贷款权限上收过度,对县域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产生不利影响,使县域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四是过分强调风险考核和新增贷款零风险的机制不切实际,造成信贷人员奖惩不对称,从而严重挫伤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县域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缺陷成为融资障碍。我县经济起步较晚,大部分中小企业是近年来发展的民营企业,在财务报表、业务管理等方面基础工作达不到银行信贷的条件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信用等级不够,在各商业银行建立信用档案仅有几家。二是利润空间比较模糊,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向银行提供明确的利润增长点,发展前景不明朗。三是自有资金少,流动资金不足,资金链比较脆弱。四是经营者的素质和信用资料难以考证。
(四)社会信用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企业逃废债行为让金融机构心有余悸。一些企业借改制之名行逃废债之实,贷而不还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信用环境建设中,金融部门看不到惩治不信用行为的整体合力,政府、央行虽在极力主导,但部门的配合仍然乏力,全社会还没有形成“珍惜信誉,爱惜名声”的良好氛围。三是企业对自身信用认识不足。
三、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的对策
(一)强化信贷投入激励考核措施。在现行体制下,要想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必须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突出“正向激励”。政府应出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按照“奖励与贡献挂钩”的原则,对金融机构从新增贷存比、新增贷款、信贷资产质量等各个方面实行考核评比,考核名次较好的,县政府不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财政资金、单位存款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大力提升县级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促进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扩张。
(二)加强与上级行沟通联系。目前,县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没有贷款审批权,而上级行对县级经济发展状况又不了解,对双方的发展都造成被动局面。因此,县政府要主动出击,定期组织“上级行长看形势”活动,把省、市各商业银行行长请到县级来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亲身感受县域经济蓬勃的发展态势,感受县内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增长后劲,增强上级行给县内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县级金融机构也要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申请上级行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确定合理的授权、授信额度,简化和完善信贷发放程序,对县域经济中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三)构筑银企合作平台。发挥人民银行的“窗口指导”职能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协调政府及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精心打造政府、银行、企业对接的“金融平台”。建立协调例会制度,按季分析、通报经济金融形势,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加强信息收集和反馈,做好优势项目、优质企业筛选、包装工作,定期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向金融机构推荐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贷款风险小的优秀企业,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入方向。积极帮助企业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利于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科学规范的公司制运转机制。支持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帮助金融机构盘活不良贷款,促进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信贷营销,扩大信贷投放。
(四)建立完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县域经济如果没有相配套的信用担保体系,只是单方面地期望金融机构短时期扩大信贷支持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健全完善县级信用担保公司,扩大信贷担保能力,创新信贷担保方式,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信贷担保体系,积极为各类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降低银行的风险监控成本,切实解决企业办理担保、抵押贷款难的问题。
(五)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县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要把治理整顿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信用制度、创建金融安全区,作为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支持金融部门按期收贷收息,处置不良资产。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大张旗鼓地倡导明礼诚信的社会风气,加强舆论监督,对金融监管部门发现的风险苗头,积极研究处置措施,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以企业诚信为基础、个人诚信为主体,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使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付出代价、声誉扫地。
此外,各金融机构也要大力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对信贷营运的全过程监控,杜绝各种违规行为。要加强对金融法规、征信知识的宣传,在公众中形成“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的良好氛围,为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创造有利的社会信用条件。
第二篇: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会议材料
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工作会议材料
“先大我后小我,先大家后小家。在一个地方办商业银行,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必须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融为一体。”正是秉承这一理念,伊春农行自1979年恢复成立以来,扎根林区30余年,一直致力于为最广大民众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始终阔步前行。
“十一五”期间,伊春农行致力于服从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目标,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地担负起了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特别是2010年,伊春农行新一届班子成立后,更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发展思路,大力扶持企业发展、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热心参与民生工程,切实的发挥了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
下面,我代表伊春农行就我行“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以及“十二五”期间的工作任务进行简要汇报。
一、农业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发放贷款支持经济发展
“十一五”总体情况概述:“十一五”期间,我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卓有建树,共对13,525户农民和铁力农场累计发放农业贷款65,500万元;共为黑龙江省格润药业有限公司、伊春市南岔区金成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中小型企业累计投 放贷款125笔,金额45,681万元;共为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全市骨干企业办理票据贴现十亿余元;共为龙源风电、大商集团伊春百货大楼等招商引资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亿元;共为全市居民提供住房按揭贷款1.2亿元,助力林权改革顺利进行。作为林权制度改革的拥护者,伊春农行积极推动林业职工小额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在2009年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伊春)高层论坛上,农业银行创新推出林业职工小额贷款业务。此项业务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201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截止2010年末,农行已为林改职工授信4,170万元,为林工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助力安居工程。为缓解部分林区百姓购房资金紧张的问题,让百姓住上新房,2010年我行累放住房按揭贷款9900万元,圆了千家百姓新房梦。同时,为破解棚改楼房五证不全所带来的林业职工贷款难问题,我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数次飞赴北京,促成伊春农行创新产品林业职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成功出台。这项针对伊春林业局棚户区改造而推出的金融产品,开伊春银行业之先河,在全国金融界也为首创,在破解信贷制度瓶颈与满足林业职工贷款需求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二)积极为企业解危除困
在光明集团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中,农业银行都曾是强大的资金支持者,累计为该企业投放贷款近4.56亿元,有力的支持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而在这些贷款作为不良资产剥 离后,则成为新光明集团的沉重负担。作为总行直管项目,从原则上来讲,伊春农行本可以置身事外不予参与,但我行从全市大局出发,积极向上级行争取光明集团债务减免的优惠政策,我们多次飞赴北京与总行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促成了光明集团债务和解减免,减免企业本息总额高达60,383万元,为光明集团保壳重生创造了条件,更让企业放下了包袱,轻装上阵。
(三)参与民生履行社会责任
在尽最大努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农业银行本着“吸林都氧,做林都事”和“大民生,小银行”的服务宗旨,关注社会进步,关注百姓生活,在林城百姓所关注的教育、医疗以及休闲娱乐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是有感于伊春居民金融理财信息匮乏的问题,2010年,农行与《林城晚报》和伊春电视台合作,开办了《农银天地》理财专刊和《理财大讲堂》电视专栏,满足了不同媒体爱好者的理财知识需求;二是有感于高考学子迫切提高学习成绩的意愿,伊春农行举办了 “农行〃林都——名师高考辅导报告会”将哈市名校名师请进伊春为高考学子进行高考辅导。报告会后,我行又专门设立了高考博客,适时上传名校高考模拟试题,还为全市高考考生免费发放高考志愿填报书籍,提供高考全程服务;三是为丰富林城百姓文化生活,伊春市农业银行发起了绿色伊春“农行杯”中国象棋特级国际大师友谊赛,邀请素有“东北虎”之称的 中国象棋特级国际大师、黑龙江省棋院院长赵国荣亲自莅临我市,与林城40名棋手切磋棋艺。四是为解决部分民众哈市就医难的问题,我行举办了“关爱生命、守护健康”大型义诊活动,省中医药大学9名中医领域的专家教授面向我市部分民众现场诊疗。整个活动历时两天,问诊患者达到1000多人次。五是为提升伊春旅游城市的社会影响力,我行于2010年创新推出了“金穗-林都伊春生态旅游联名卡”。这套银行卡以伊春景点为背景,集多种功能与一体,极大满足了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和金融服务需求,更有力的推动了伊春旅游城市形象的提升。此卡于2009年5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牌发行后,目前发卡量已逾3万张,对伊春起到了很好的推介作用。
(四)加强金融服务工作
为体现金融的服务功能,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办理金融业务的良好环境,我行于上年投资数千万,对全市的27个营业网点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和规范化服务推广工作,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同时,上线81台24小时ATM自动存取款机,覆盖全行所有网点,农业银行也成为伊春第一家所有区局实现24四小时全天候服务的商业银行。
我行这些强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举措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创新林业职工个人住房贷款一事,经市委政研室以特情专报形式向省委办公厅报送后,王爱文市长做了重要批示,在要求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农行开办此项业务的同时,对农业银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
二、伊春农行“十二五”期间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也是生态建设成果的巩固期。为更好的服务全市经济发展战略,服务林区百姓生活,“十二五”期间,伊春农行将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围绕政府“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决策做好各项工作,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减、服务百姓生活的基调不变,继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伊春市的跨越式发展再立新功。当前,我们在致力于继续打造“林区银行”的基础上,确立了“民生银行”的市场定位,将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金融服务地方的力度。
(一)全力发放各项贷款,支持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内,伊春农行将以政府重点发展的五大接替产业、新农村建设、清洁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以及招商引资项目等为重点,持续加大对这些行业和产业的支持力度。从今年的主要工作来看,就是要着力做好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的金融服务,利用系统内外的各种优势资源,为我市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立体包装,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着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和龙源公司风力发电项目等省市重点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着力支持旅游行业升级,提升伊春作为旅游城市的品牌和价值;着力加大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支持力度,让广大林城百姓创业无忧;着力做好服务三农工作,满足农户贷款需求,支持新林区和新农村建设;着力做好政府银企对接 项目的落实工作,争取早日为其提供信贷支持。
(二)继续走民生路,打民生牌,着力建设一家民生型的银行。
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伊春农行要继续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表率作用。当前,我们已经初步拟定了今后所要开展的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涉及医疗、教育、休闲、安居等方方面面。在医疗上,将联手专业集团开展哈市医大一、二、三、四和中医医院等20余家顶级医院的就医绿色通道服务服务、联手医大二院开展义诊活动,邀请北京知名医疗专家做健康讲座等。在教育上,我们将在假期开展冬令营、夏令营活动,继续邀请省内外名师开展初、高中考前辅导,同时拟办“农业银行教育服务网”,将教育辅导常态化,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在文体娱乐上,我们将与省电视台进行合作,在林城搞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聘请体育明星走进社区,走进学校,与孩子面对面交流。在安居方面,我们除继续开展住房按揭贷款外,更会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林业职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普及理财知识方面,我们将在继续办好《农银天地》晚报专刊和电视台《理财大讲堂》的基础上,正式筹建理财中心,为客户提供理财增值服务。
第三篇: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XXXX区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XXXX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宏观调控政策,以打好“六大攻坚战”为目标,积极应对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着力推进金融体系建设,全区金融继续保持了平稳运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有所提升,保险业市场竞争明显,服务范围逐步拓展,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和担保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了XXXX区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XX区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家,分别为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xx银行。新引进XXXX村镇银行1家,预计12月底开业。保险公司5家,分别为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平安财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安邦财产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12家,基本不开展业务。
农村信用社现有营业网点X个,职工X人。各项存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X笔、X万元。其中涉农贷款X户、X万元,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完成了“一个不低于”的监管目标;小微企业贷款X户、余额X万元,小微客户贷款增速高于同期全社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客户贷款户数高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客户贷款获得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在金融服务方面,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盲区。辖区XX个行政村XX个自然村均有客户经理包片负责,并且村村有贷款、有便民服务终端,目前信用社共服务存量贷户XX户,贷款覆盖面达到40%。共有不良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其中2009年12月之前的不良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2015年新增不良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
农业银行现有营业网点X个,离行式自助服务区1处。各项存款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万元,增长10.4% ,其中:机关单位存款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万元,增长X%;今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X万元,同比增加X万元,增幅X%;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幅X%,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各项存款增速X个百分点,其中涉农贷款X万元,较年初净增X万元,增幅X%,高于各项贷款增速X个百分点。自助存取款机台数达X台,在离县城较远乡镇、人员居住密集且金融服务需求大的XXX等行政村选择金融服务小超市,布放转账电话X部、POS机X部,建设惠农通取现服务点X个。不良贷款X笔X万元,信用卡不良透支X笔X万元。
邮政储蓄银行现有营业网点X个,城区邮政局代办营业点X个。存款余额X万元。营业网点个人储蓄存款余额X万元,公司业务存款余额X万元,代办点存款余额X万元;信贷业务本年放款X笔,放款金额X万元,贷款结余X万元,其中涉农的小额贷款本年放款X笔,金额X万元。不良贷款共计X笔,金额X万元。
xx银行现有营业网点X个,各项存款余额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万元;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 较上年同期新增投放X万元,存贷比X%;不良贷款余额X万元,完成经济利润X万元,向当地税务部门缴纳各类税金X万元。现有逾期贷款三笔,金额X万元。
截止2015年11月末,XXXX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X亿元,同比增长X%,存款市场份额分别为农信社X%、农业银行X%、邮政储蓄X%、xx银行X%;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X亿元,同比增长X%,金融机构存贷比为X%。其中:农业银行存贷比为X%,农村信用社存贷比为X%,邮储银行存贷比为X%,xx银行存贷比为X%。不良贷款X笔,不良贷款金额X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各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我区金融机构信贷投入不足、投向结构不优、存贷比低、企业融资难的矛盾依然突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机制不健全。一是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区政府虽然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但是尚未提交政府常务会研究,无法完全按照办法规定兑现奖励政策。二是缺乏有效的政银企对接协调机制。尚未建立起政府及相关部门、银行和企业之间长期、科学、诚信的信息传递渠道。虽然每年都召开银企对接会,但后期的跟进服务不到位,一些好的优势项目或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由于不了解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贷款品种和贷款条件,加上金融机构不能获得企业的准确信息,贷款支持时效性不强,导致无法及时取得金融机构的有效信贷支持。三是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是财政在担保
(五)担保、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滞后。目前我区无正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有12家,但真正良好运行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几乎没有。
三、对策和建议
为提高银行的存贷比,激励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对金融工作的引导、激励和协调机制。一是真正发挥金融工作办公室作用。虽然我区设立了金融办,但金融办工作人员严重短缺。要明确金融办对全区金融工作的服务、协调职能,配备或聘请专业人员,研究分析国家金融政策、全区金融运行情况,及时提出改善金融发展环境、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建议,为区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健全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评估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区《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办法》,由金融办牵头对金融部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予以通报;通过有效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尤其是仍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危困企业增加贷款投放,并将其作为对金融部门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主要奖项拟设臵金融服务创新奖和金融支持贡献奖两项,落实奖励基金,对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银行及行长进行重奖;对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少、效率低、反映较差的银行给予通报批评,并将考核结果报送其上级主管部门,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该行帐户进行清理;也可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对金融单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项测评,测评不满意的限期整改,鼓励和调动各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财政性存款与银行信贷投放数量及结构、存贷比挂钩机制。发挥财政性资金存放的“风向标”作用,建立财政资金存放与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贡献度挂钩机制,对专项资金、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非税收入等各类资金,在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令限制的前提下,依据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的存量贷款、新增贷款额和贷款定价水平等贡献情况,合理安排开户和存放比例,确保各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贷款的增量和占比每年都有明显的上升,激发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实体经济和三农。四是建立畅通的协调沟通机制。政府要加强与驻红银行上级行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倾斜政策,扩大对我区的信贷规模。建立由金融监管部门、各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每月信息传报制度,一方面将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开展的工作亮点、创新举措、工作成效等相关信息经筛选后形成金融信息专报,报区委、政府领导传阅。另一方面总结提炼国家、省、XX及XXXX区内经济金融政策、文件、动向主要内容,向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予以通报;五是协调各方面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XXXX区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高管人员、管理干部的培训,尤其是高管人员要推荐到经济发达地区、全国前列的高等学府参加培训,解放思想,开拓眼界。
(二)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一是政府要出台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大征信体系建设力度,整合法院、工商、税务、质监、公安、环保等部门信
8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建立村级综合金融服务站,方便农户利用电脑、电话、手机、pos机、ATM机等终端自主办理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农民支农补贴发放、小额取现、转账、查询等金融需求。积极推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推广及应用,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三是科学布局金融机构及金融产品。鼓励创新金融产品,拓展业务渠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优质金融服务。支持区内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普及金融政策、理念和产品,提升全民金融知识水平。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信贷服务方式,增加信贷品种,为中小微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和“三农”发展等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信用联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审批流程短、放贷时效快等优势,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
第四篇: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金融部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破解融资难题,加快推进“强工兴城”战略,根据县委安排,5月7日—9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县提高银行存贷比、破解融资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及县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局、工业园管委会和驻县各金融机构有关情况汇报,到民辉化工、山谷泉酒业、凯达服装、森源电子等园区企业进行了走访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
㈠全县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553896万元、718423万元、849356万元,分别增长26.49%、26.67%、18.2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70080万元、377253万元、456952万元,分别增长33.75%、34.45%、22.97%,其中2011年贷款余额比2009年净增186872万元;三年存贷比分别为48.76%、52.51%、53.80%,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存贷比水平。2012年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22732万元,增幅为7.9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4988万元,比年初增加18036万元,增幅为3.80%,贷款增加额全市排名第8位,比第1位德安县低39300万元,增长率全市排名第10位,比第1位湖口县低8.51个百分点;存贷比为51.48%,全市排名第8位,比第1位德安县低12.8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0.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2.56个百分点;增量存贷比为24.58%,全市排名第10位,低于去年同期18.9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24.21百分点,低于全省25.87个百分点(见附表
1、附表2)。
㈡各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多年来,我县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有关政策,积极服务我县“强工兴城”战略,不断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09年以来,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贷款 78亿元,其中,2009—2011年分别累放贷款21.8亿元、27.9亿元、28.3亿元。从增量看,“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增长较快。
从存贷比情况看,除农发行属政策性银行,存款业务少、存贷比高,没有可比性外,其他8家金融机构2009—2011年三年平均存贷比较高的是建设银行、信用联社、九银村镇银行和九江银行,建设银行三年平均贷存比为62.57%,信用联社为60.27%,九银村镇银行为60.12%;存贷比逐年增加的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信贷规模较大的是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2011年贷款余额均突破5亿元。从贷款规模增量上看,信用联社的增量最大,从2009年的6.3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59亿元,增加4.23亿元;其次是农业发展银行,从2009年的2.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5.75亿元,增加3.25亿元(见附表5)。
从贷款投向结构看,截止2012年3月末,全县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74988万元,其中:公共投资(重点项目)类贷款98959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0.83%,主要分布在农业发展银行33300万元、九江银行22965万元、农业银行19000万元、建设银行11024万元;企业类贷款7057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4.86%,主要分布在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房地产类贷款6420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3.52%,主要分布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全部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支农惠农类贷款15496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2.62%,分布在信用联社和农业银行;其他类贷款8629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8.17%,主要分布在信用联社、九江银行、九银村镇银行(具体见附表3)。
㈢企业及个人授信档案建立情况
近年来,为打造我县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各金融机构按照人民银行、银监会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了中小企业和农户评级
授信工作,并建立信用档案。目前,县信用联社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36800户和小微企业信用档案94户,已建立信贷档案并已核发贷款证的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可凭本人身份证和贷款证到信用社柜台直接办理贷款手续;九江银行和九银村镇银行充分发挥灵活、快捷的优势,在风险可控、合规经营的前提下,新增授信客户3天内可将贷款发放到客户手中;县农行主动贴近“三农”、服务“三农”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实行“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信贷原则。
㈣我县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所出台的政策措施
为更好地发挥我县金融机构在全县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增加信贷投放,促进全县经济赶超发展,县政府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办法》,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存贷比例、新增贷款用于当地投放比例等制定奖励措施,在每年的“三干会”上,对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有突出贡献的金融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为加强信贷融资平台和信贷中介组织建设,2009年1月,根据省财政厅和县政府的协议,我县在江西省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中投资认股500万元,省公司在我县设立分公司,即:江西省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修水县分公司。目前,该担保公司累计上报项目26个,上报金额9600万元,实际为我县企业担保贷款15笔,担保金额达6270万元。2010年5月,由县财政出资又组建了县创业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对125户企业进行了贷款担保调查,审批通过了59户企业贷款担保请求,发放了担保贷款2680万元。此外,由县工信委、县人民银行、县中小企业局、县工业园管委会等单位联合搭建信贷融资平台,每半年组织一次银企对接座谈会,加强银企对接。今年4月,在多方共同推动下,我县启动了中小企业融资暨“银园保”项目,对于缺少抵押物、缺少可供质押应收账款的优质中小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搭建政府融资平台,先后成立了修水县南城新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修水县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四类平台公司。截止2012年4月30日,政府平台公司向本县银行贷款本金96200万元,余额83700万元。
二、制约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和不足
我县各金融机构在服务“强工兴城”战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我县金融机构信贷投入不足、投向结构不优、存贷比低、企业融资难的矛盾依然突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㈠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机制不健全。一是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县政府虽然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办法》,但是没有完全按照办法规定兑现奖励政策。二是缺乏有效的政银企对接协调机制。尚未建立起政府及其部门、银行和企业之间长期、科学、诚信的信息传递渠道。虽然每年都召开银企对接会,但后期的跟进服务不到位,一些好的优势项目或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由于不了解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贷款品种和贷款条件,加上金融机构不能获得企业的准确信息,贷款支持时效性不强,导致无法及时取得金融机构的有效信贷支持。三是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是财政在担保基金、专项财政贴息、信贷风险补偿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是财政性资金存款配置不平衡。县城行政事业单位个人工资代发业务多年集中在中国银行和九江银行,不利于各银行之间的竞争和放贷;社保基金虽然按照要求在四大国有银行和信用联社开设了帐户,但是否根据各行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没有明确规定。至2012年3月末,全县财政性存款余额82863万元,主要分布在工行10969万元、农行9000万元、中行25000万元、建行18000万元、农发行2999万元、九江银行6300万元、信用联社5351万元、邮政储蓄2132万元、村镇银行3112元(各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款情况见附表4)。
㈡诚信体系建设薄弱。一是少数企业、个人信用观念淡薄、偿债意识较差、还款意愿不强,甚至存在恶意悬空和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严重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还有极少数国家公职人员故意拖欠银行贷款,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如:县农行反映,惠农贷款本息违期三个月以上的不良贷款已突破1.3%,且有600多万元违期三个月以下即将进入不良的贷款,如不良贷款率超过2%,省农行就会停止县农行新办惠农贷款发放业务;二是有的企业经营者依法守信意识较差,个人的不良诚信记录导致企业总体信用下降,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贷款的难度;三是社会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力度不够,金融司法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㈢企业自身条件不足。一是经营管理粗放。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司管理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专业管理人员缺乏,以粗放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居多,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明确,抵御风险能力弱。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报表资料残缺不全,资产、销售等基本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度不高,有的企业根本无法取得财务数据,看不到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银行难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企业的资信状况、偿债能力和经营动态。三是资信等级低。不少中小企业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或成长阶段,资产规模小、盈利水平低,往往难以达到信用评定等级要求,而被银行拒之门外。四是有效抵押物不足。有的企业前期手续不完备,产权不明晰;有的企业租赁厂房生产,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抵押物,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抵押要求。
㈣金融服务效率不高。一是贷款审批的环节多、链条长。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权制、集中制的信贷管理模式,县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权限低,即便有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也必须严格执行上级行的相关要求,逐级上报,层层审批,手续繁杂,不能及时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二是信贷服务和信贷产品创新跟不上。部分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僵硬,信贷产品单一,认可的抵押物少,多数银行贷款对企业机械设备抵押不认可。三是贷款成本较高。据企业反映,有的银行预收的贷款保证金比例过高,1000万元贷款要扣除100多万元保证金。在贷款审查过程中,金融机构指定的中介机构评估、审计收费不合理,几百万元贷款,中介机构评估、审计收费叫价达七、八万元,大大增加了贷款成本。四是金融机构对自己的信贷产品宣传不够,与企业沟通对接少,不少企业对银行的信贷政策、贷款品种和贷款条件了解不清,不知如何才能获得银行贷款支持。五是少数银行为企业服务有差距。有的银行考虑到工作负荷重、放贷成本较高、风险大,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不高;有的银行为吸引企业开户存款提出了诸多优惠条件,但当企业有贷款需求时,却不能得到银行的帮助和支持。
㈤担保公司发展滞后。目前我县已注册的担保公司有3家,但真正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只有2家。受注册资金的限制,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不足。县创业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由于注册资本少、担保能力低,影响了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的合作程度,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不认可该公司的担保资格,目前只同九江银行修水支行建立融资担保业务关系,而且银行给予的放大倍数小。担保公司的单体规模小,不仅运行成本高,而且不能享受国家对担保公司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加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已成当务之急。
㈥贷款投向不合理。对重点项目和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贷款少,大多数银行热衷于商贸性的流动资金信贷,对工业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信贷支持隔岸观火、无关痛痒,只强调重风险控制,不注重支持帮扶,从2012年3月末贷款余额看,企业类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14.86%。
三、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存贷比的建议
为提高银行的存贷比,激励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㈠完善对金融工作的引导、激励和协调机制。一是建议成立县金融工作办公室,为县政府下属事业单位。明确县金融办对全县金融工作的服务、协调职能,配备或聘请专业人员,研究分析国家金融政策、全县金融运行情况,及时提出改善金融发展环境、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建议,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健全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评估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办法》,由县金融办牵头对金融部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予以通报;通过有效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尤其是仍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危困企业增加贷款投放,并将其作为对金融部门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设立专门奖项,落实奖励基金,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银行及行长进行重奖;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少、效率低、反映较差的银行给予通报批评,并将考核结果报送其上级主管部门,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该行帐户进行清理;也可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对金融单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项测评,测评不满意的限期整改,鼓励和调动各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财政性存款与银行信贷投放数量及结构、存贷比挂钩机制。制定政府性金融资源在各金融机构中的分配管理办法,在不违反上级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政府性金融资源要尽可能向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好、支持大的金融机构倾斜,加大支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贴息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四是建立畅通的协调沟通机制。政府要加强与驻县银行上级行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倾斜政策,扩大对我县的信贷规模。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信贷产品以及放贷条件和企业的贷款需求,通过召开经济金融联席会议、政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贷款营销洽谈会,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搭建交流融资平台,促进银企合作共赢。
㈡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县政府要出台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方案,开展信用企业、信用村镇、信用农户创建活动,对守信企业和个人实行信贷倾斜政策,倡导诚信经营的社会风气,增强全民诚信意识。全县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要带头按期偿还银行贷款,做打造诚信金融环境的表率,建议在全县开展一次拖欠银行贷款专项清理活动,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银行做好本单位及干部职工个人拖欠银行贷款或担保贷款的清欠工作。建立金融机构和司法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提高金融案件审判和执行效率,优化金融司法环境。县人民银行和有关单位要继续加强征信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扩展征信系统的信息覆盖面,建立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企业及其经营管理人员要树立“诚信就是企业生命”的观念,自觉接受银行的信贷监督,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提高自身信用等级。
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夯实信贷准入基础。一是要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县工信委、县中小企业局要协调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进行信贷知识和相关业务培训,帮助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使企业财务管理更符合银行信贷要求。二是要建立企业动态监管机制。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要定期深入贷款企业抽查财务报表情况,检查贷款效益与安全状况,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经营、诚信经营,与银行建立真实的信息互动机制,杜绝资金体外循环、抽逃资产和逃废债务等行为,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三是要加大力度培育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制订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重视产品研发,提升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㈣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质量。金融部门要结合我县实际,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突破以不动产为抵押物的限制,推出“知识产权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仓单质押贷款”以及“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小企业多户联保贷款、抵质押循环贷款、速贷通”等多种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品牌,降低企业信贷门槛。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可通过推行企业主个人经营授信贷款来满足企业需求。在还款方式上,可以推出企业按月等额还本付息方式,减轻企业还贷压力。要继续向上级主管行争取信贷额度和项目,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切实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要进一步简化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并对信贷事项实行限时办结,要加快银行电子网络建设,实行贷款网上审批,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㈤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县政府要研究出台关于盘活国有资产、做大担保公司、搭建融资平台的意见,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县财政要继续加大投入,扩充担保公司资本金,力争将县创业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扩大至5000万元以上,使公司的担保资格能够得到更多金融机构的认可,帮助担保公司争取国家、省、市的政策性扶持资金和代偿损失弥补资金,增强担保公司的发展后劲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要通过增资扩投、吸引外来资本以及分保、共保等方式整合资源,扩大或组建商业性担保公司,提升担保能力。进一步将县直单位闲置国有资产通过有效整合形成可上市抵押资产注入城投集团,夯实融资平台,利用园区土地、房产抵押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二是要引进国内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到我县开设网点,促进金融机构的合理有序竞争。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工业园区、城市开发区和乡镇增设服务网点,优化金融网点布局,满足群众金融服务需求。三是要探索信贷融资新渠道。充分发挥信用联社、九江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审批流程短、放贷时效快等优势,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大力宣传民间融资的有关政策,激活民间资金投入,探索组建新型民间融资机构,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第五篇:贺州市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
贺州市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
第一条为了充分调动金融协调、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增加信贷资金的投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贺州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贺州市委、贺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的决定》(贺发〔2009〕4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奖励和补助对象
(一)奖励为促进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大信贷投放、引进金融机构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金融协调、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含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下同)。
(二)补助在贺州市新设立(含机构升格,下同)并正式营业的金融机构。
第三条奖励和补助标准
(一)对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协调、监管部门的奖励标准。
1.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奖励。按照当年本外币各项贷款新增额(扣除在本市以外贷款部分)和存贷比挂钩的原则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标准是:当年存贷比为5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当年本外币各项贷款新增额万分之二的比例给予奖励;存贷比每增加(减少)百分之一,奖励比例分别增加(减少)万分之零点一,存贷比30﹪以下的不予奖励。
2.对保险业金融机构的奖励。按照保险业机构当年引进投入贺州市建设的保险资金总额的万分之二给予奖励。
3.对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按照当年新增贷款(担保)总额的万分之二给予奖励。
4.对金融协调、监管部门设立贡献奖。分别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获奖总额的10﹪给予奖励。
(二)对新设立并正式营业的金融机构给予开办费补助。
1.设立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给予每家50万元补助;设立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分行、总行或广西区分行直属支行)的给予每家30万元补助;设立市级以下分支机构(支行)的给予每家15万补助。
2.设立市级保险业金融机构的给予每家5万元补助。
3.设立市级证券业金融机构的给予每家5万元补助。
4.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每家给予3万元补助。
5.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给予每家1万元补助。
6.设立担保公司的每家给予1万元补助。
7.对为引进金融机构作出重要贡献的部门和单位,分别给予奖励或表彰。
第四条奖励和补助程序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奖励程序。
贺州市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奖励程序。每年3月底前,由各机构向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提出申请,市金融工作办公室牵头会同市财政局、人民银行贺州市中心支行、贺州银监分局研究形成上一的奖励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有关奖励资金由市财政局负责安排拨付。
(二)保险、证券业金融机构奖励程序。每年3月底前,由保险、证券业金融机构向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提出申请,由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审核,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有关奖励资金由市财政局负责安排支付。
(三)金融协调部门、监管部门奖励程序。每年3月底前,由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及其他有关部门提出上一的奖励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有关奖励资金由市财政局负责安排拨付。
(四)新设立并正式营业的金融机构补助程序。新设立的金融机构正式开业并发生正式业务后,由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提出上一的补助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有关补助资金由市财政局负责安排拨付。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范围为市本级及八步区、平桂管理区。钟山县、富川县和昭平县可由当地政府参照执行。
第六条本办法自2010 年1月1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