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论文
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论文
浅谈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向心力。现阶段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改革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重要标志。
企业文化仿佛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根本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应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的认识后,对“以人为本”的一次重新审视。
一、企业文化存在的误区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国有企业的“鞍钢宪法”、“铁人精神”等,虽未冠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从西方引入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在 全国许多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风起云涌,一些企业热衷于统一服装、统一标识、悬挂标语、文艺汇演、出版书籍画册、找文章到-http://www.xiexiebang.com聘请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
一是注重企业文化形式而忽略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二是企业文化脱离了企业管理。有些企业片面理解、曲解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上,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 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
三是将传统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重感情、重面子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营造情感、和谐的文化氛围,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存,人与企业的和谐。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充满了哲理与思辩,左右逢源,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中时,需要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对员工的工作激励,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同时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因素,如“知足长乐”、“枪打出头鸟”等,这些都是抑制企业创新的隐型杀手。如果长期依赖于由人情交往所编织的社会关系网,而不把重点放在企业创新上,这样下去会逐渐形成对关系的依赖,而削弱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四是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 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二、企业文化步入误区的原因
一是缺乏经济基础的支撑。企业文化现象之所以在欧美发展迅
速,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的阶段有关。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有一定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中,因为这些企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而且,这些企业有高素质的管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所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企业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而不要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
二是缺乏社会氛围的激励。企业文化、企业创新表面上看起来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实际涉及到社会引导、社会支持、社会评价和社会激励等许多因素。社会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做何判断,对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做何预期,又如何实施,企业文化具体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政府、社会、企业和研究机构分别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何种作用,如何协调,共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些问题不是靠简单地舆论引导和喊空口号能够解决的。政府要为企业文化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伸展空间,从政策和舆论导方面引导企业首先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赶时髦;社会应当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对企业文化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研究机构和企业咨询机构应当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使企业文化更能反映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在表现形式上更具个性化。
三是缺乏客观深入的研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往往直接引进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而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等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致使对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与实质的关系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与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的迅猛发展相比,我们的 企业文化研究显得十分 薄弱,企业文化研究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仅有的一些也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该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定位、变革等问题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许多企业文化实践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缺少个性,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文化的推动力。
三、建设企业文化的思考
一是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找文章到-http://www.xiexiebang.com现阶段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二是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三是 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企业文化进行追踪研究的价值是不可低估。
二是协调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通过其新技术、新产品所倡导的理念引导市场潮流、引领社会时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将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这是社会文化渗透于市场经济运作过程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种开放的、适应性强、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是成功企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源泉和基础。这样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家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来源于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观念和素质。没有这些对社会生活的深厚积累,要塑造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把握其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途径是对市场和社会环境的渗透。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市场的价值选择和对市场的适应性,社会文化的变化也会引起人们在价值选择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方面的变化,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认同程度和心理需求。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由原来的注重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在严格对待产 品质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售后服务、环保性能和更新换代的前景。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三是注重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二十一世纪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环境包括企业的技术环境、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这是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生存,力度较大。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看起来较为隐含较为间接,然而实际上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在二十一世纪会呈现出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四是完善管理体制和规范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文化,首先必须对企业自身有一个深刻的反省和认识,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建设企业文化。目前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下列 问题:决策不规范、不科学;领导不力;缺乏民主、监督体制;职责不清、管理混乱;大锅饭、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经营方针不明等。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领导层次分明;各级、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定岗、定位、定待遇,责、权、利相统一;主要管理人员相对稳定;各部门、各岗位都有其一定的行为规范,企业内部决策、信息传递、相互约束均遵循一定的程序;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环境;企业有凝聚力、吸引力;企业领导有号召力、感召力。
高层次的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员工,高素质的员工也盼望高层次的企业。科学、完善的体制,规范化的管理,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更能吸引人才、挽留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反过来,人才的聚集和发挥,又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断再上新台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问题越多的企业,企业形象越差,人才越流失,效益越下滑,则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五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我们所能做的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所选择的人身上。因此,我的全部工作便是选择适当的人。”美国《财富》杂志调查发现一个公司总的经营状况的最可靠依据是它吸引并留住人才的能力。它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成功的关键: 人,人,人》。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是最能吸引人才的一条内容,所以如今许多企业和企业家标榜自己“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能够促进企业发展。
中铁二局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本企业的优势所在和存在的不足,总结、吸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的优势并防止和克服各自的不足,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做到游刃有余。经营是艺术,管理是科学,体制是保证,人才是根本。协调好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人才这几个方面,企业才有希望健康发展,也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构建起和谐企业。
第二篇: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
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
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作一论述。
关键词 文化建设 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 凝聚力 和谐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必须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寻找出建设企业文化的措施和途径,建设好企业文化是构建好和谐企业的前提。
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是关系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如何更快地统一职工思想和行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建设企业文化,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已成为铁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辨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这方面来说,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员工的第一利益放在首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职工的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很多困难和问题都能得以解决,这是建设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体现。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认识到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那么,怎样建设好企业文化? 一是深化认识,形成共识。要缩短企业文化存在差异,沟通融合实现统一,这样才能发挥企业的凝聚力。当企业中两个或多个单位进行整合后,企业文化也必须要整合,职工价值理念也需要融合。长期以来,原来的单位已形成了各自独有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又培育了不同的职工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对形成一个整体的企业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因而需要一个磨合期,求同存异,循序渐进地进行理念文化的更新。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和谐发展,并以此共同的价值追求来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使干部职工情操得到升华。从不断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出发,以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宗旨,开展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1)开展送温暖活动。关心职工疑点、难点及热点问题,积极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要进行分析解决,并进行答复,使每个人感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以上这些具体措施,要形成工作制度。(2)要建立职工贴心人服务队、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定期服务职工家属、子女。(3)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以“学、演、展、赛、讲”等多种形式,结合重大节假日举办茶话会、演唱会、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等活动,邀请家属参加,把欢歌笑语送给职工家属。(4)工会、团委要共同建设“三好书架、书屋”工作,把精神食粮送到生产一线,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三是改观企业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品位。对企业要整体规划,发动职工的热情,调动职工辛勤劳动的积极性,将荒凉偏僻、杂草丛生的郊外变成绿洲。并使企业周围的马路绿树成荫,创造优美宜人的环境,真正实现“绿色企业”、花园式企业的愿景。在建设优美环境的同时,特别注意体现出企业文化品位。每一条标语、每一副对联、每一句口号都要反映出站段的企业精神。在长廊里、小亭中、绿地上都要体现出企业文化的氛围;在图书室、班组学习园地、文化园(室、点)上要把各种活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建设企业文化环境,不但能改善职工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职工的素质,培养自觉爱护环境的习惯,凝聚了职工队伍,激发了企业活力,更提高了企业的文化品位。四是通过宣传教育,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使各单位环境变了、观念变了、精神面貌变了;职工素质提高了、服务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真正实现了政治安定、生产安全、职工安居的“三安”目的。从而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构建和谐企业论文和谐企业论文: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论文和谐企业论文:
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和谐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来引导和调节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大大丰富和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与精神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考虑当前实际,又考虑长远发展;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意义
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使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企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这个大环境,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企业作为具有很强经济活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社会细胞,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和谐文化理念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现企业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真正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重要使命。
(二)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要基于科学发展观建设企业文化,不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既要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维护员工权益,增加员工福利,做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工作,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既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又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回报社会型企业。
(三)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趋向的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理
论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指导企业实践。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掘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力来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广大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成为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向。
(四)这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处理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创造和谐氛围,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有利于增强广大职工搞好企业的信心、决心,激发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树立良好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
科学发展规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标准。企业在深刻学习和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融合、辐射、纽带作用,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也正是要求企业要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
卡耐基管理模式的创始人安德努·卡耐基很早就说过:“带走我的员工,把我的工厂留下,不久后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由此可见,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正体现了这一点。这就要求企业要尊重员工的各项权利,重视员工的发展需求,做到年资、岗位与人员的相互适应和彼此促进,把员工满意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鼓励员工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激发与凝聚员工的热情和智慧,从而实现员工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目标,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中除了企业内部员工外,客户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客户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模式、营销模式及竞争策略。“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是企业的根本宗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实现企业和社会的科学发展,企业迫切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确立以客户的需要为核心的理念,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与忠诚。
(二)要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企业哲学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其强调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运行过程,而是全面发展的过程。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企业与社区、企业内部发展与对外协调等的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要求,其强调保持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也为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持。而企业哲学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对世界事物的最一般的看法,主导和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就是要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企业哲学,成为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的文化支撑。这就要求企业既要重视当前的发展和眼前的利益,又着眼长远,重视远期利益,要摒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正确协调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与长期、局部与全局、牟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真正促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要争取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企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企业全面发展包括企业的体制、机制、产品、技术、营销、供应、协作、公关、人事、财务、文化、信息等都得到全面发展。如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发展、片面追求营销发展、片面追求赢利水平发展,这些倾向都有悖于全面发展要求,都不利于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企业协调发展要求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生产单元都能围
绕企业奋斗目标自觉履行职责,不扯皮推诿,不拖后腿,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消除,各方面发展保持平衡状态。对外,企业要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顾客、社区、政府、竞争对象及自然环境都能友好相处,协调发展。
3.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要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
(四)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是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单元。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企业在创造和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及资源等。这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既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的和谐发展,又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是相一致的。
何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已经包含着很强的社会责任。客户与企业之间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基本矛盾。如果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势必会做出违反企业社会责任的事情。因此,树立、落实和强化企业的社会
责任意识,是引领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力量。企业只有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深入人心,建立讲责任、求和谐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文化,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环境问题,企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真正做到依法诚信经营,关心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热心公益事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尊重,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和影响社会文化的改良和提升。
四、结语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打造和谐企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既是一个现实的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充分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把培育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6429844.html.2007-10-25.[2]侯贵松.企业文化怎样落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金思宇.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EB/OL].http://article.sinoec.net/reason/culture/Article_32086.html,2008-6-7.[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在“中外企业文化2007太原峰会”上的讲话
[EB/OL].http://,2007-11-14.[6]刘燕.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考[J].企业经济,2006,(5):140-142.[7]屈燕妮.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企业文化建设[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3):42-44.[8]李玉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J].商业研究,2007(,1):196-199.
第四篇:弘扬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
弘扬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
众所周知,如何使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大、做优、做强,不仅要靠强有力的领导和严格规范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靠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把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每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达到成熟之后自然散发出来的魅力,是企业的灵魂,它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凝聚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其养成绝不是靠悬挂在生产一线、办公场所内的标语口号就能实现,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它需要一批批的企业人若干年苦修而成。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每个企业都有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它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一般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内部员工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是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精神一旦形成群体心理定势,既可以通过明确的意识支配行为,也可以通过潜意识支配行为,还可以通过潜意识产生行为。其信念化的结果,会大大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主动的关注企业的前途,维护企业声誉,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一个企业的企业精神主要有5方面的效用:
一是,导向性。即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方向上来。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这比强迫命令更有效。
二是,规范性。即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对企业和职工的行为起着规范作用。是对员工中存在的生产意识、竞争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等的规范。
三是,约束性。是指一种由内在心理约束而起作用的对行为的自我管制,属于企业的微观管理制度部分。如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企业制度、企风厂风、人际伦理关系的准则等,企业精神正是它们的集中反映和理论升华。
四是,凝聚性。企业精神如同是一种粘合剂,它使整个企业团结一致,这是企业精神所确立的共同价值和信念所起的作用。
五是,融合性。企业精神对职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新职工进入该企业后,通过耳濡目染,自觉地接受企业的共同理想和语言,从而自然而然地融合到这个集体中去。
一支乐队,需要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否则难以呈现出余音绕梁的华章;一枝玫瑰,总归来自根茎的创新,否则难以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一座桥梁,需要桥墩的奉献,否则难以负载千车万人的流通;而一个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样需要每一位员工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需要每个员工的爱岗敬业。企业与员工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企业的发展,就不会给员工提供好的发展环境,只有具备了团结、实干、创新、奉献这四种精神,员工才能在企业方针政策的带领下发挥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创建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
创建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
【摘要】本文论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作用,以及如何创建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构建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电力企业将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立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随着未来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员工的整体道德素养、优质的企业文化形象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将逐渐成为企业前途发展和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只有和谐企业创建以后,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拆掉员工心中的障碍,激发员工心中的活力,使整个团队在没有差异化的服务中创新差异,用无形的工具――文化,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习惯再到付出的行动,都能与之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流程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趋向一致。更重要的是,建立企业文化,并不是让企业抛开自身的经济利益去一味追求表面的形式,相反,是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建立,把握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思想与企业双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员工思想意识与经济行为相互脱节,把个人的荣辱利益得失和道德行为规范与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融合在一起,并相得益彰地结合本职工作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员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才更能体现出企业发展的时代精神,增加企业活力。
(二)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创建一种鼓舞人心、鼓舞斗志与时俱进的员工机制,有效地引导职工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标准和整体为公司着想的理念,对自己所属的企业产生一种信任的归属感、凝聚力,从而体现出自己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还能通过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确保职工的积极劳动受到尊重,加强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三)有利于协调和控制。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协调、控制。管理者要对企业人、财、物及其运行过程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必须依靠严密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管理存在两个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存在着疏漏;二是具有强制性,它只能让人服从而不能赢得人心。根据企业现阶段实践需要所提炼出的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能把名目繁多的制度压缩凝结成几条富有哲理性和感召力的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引导员工依据行为准则,进行自我调节;并能充分反映群众呼声、体现领导意图,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沟通。
三、如何创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精心策划、密切配合、着力建设。尤其是更加需要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建设途径。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企业党政一把手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负责人,他们共同承担起企业文化建设的创建、引导、规划、设计及组织实施工作。党政工团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本企业规划的要求,始终遵循以为人本的原则,按照管人、管物、管事一体化的思路,各有侧重,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格局。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企业文化领导小组,下设企业文化建设办事机构和专业工作组,明确职责,划分任务,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宣传建设,培训主心骨干。平时对员工要重点普及企业文化基础知识,大力宣传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经验与发展动态,做到整体、系统、浅显、连续,提供理论保障;要时时举办企业文化讲座、创建属于自己公司的培训班,重点培育企业文化建设骨干和重心力量,提高组织保障;更要落实建立建设企业文化的运作机制和有关规范制度,提供高质量的制度保障;适当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内部调研,清理文化历史和现状,了解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建议和认同感,奠定思想基础;要充分利用简报、网络、黑板报等媒体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和培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创建机制,规范程序。要创建好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控、决策、考评等运行机制,制定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制度等,做到工作有章可循,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沿着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顺利前进。按照PDCA循环工作法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评、有总结、有奖惩的工作程序,做到工作规范化、经常化。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资金保障制度,使企业文化建设有正常的合理的开支渠道,重点要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启动资金和有关设施、场所建设的大头资金。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创一流企业、创文明单位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互统一,相互补充,互相融合,同步进行,同步落实,同步考核检查。
(四)注重实践,由浅入深。首先,应选择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最好是以视觉识别系统为第一突破口,建设外显文化(如环境文化)和文化网构架。这样可以起到以形传神的积极作用。人们也可以通过焕然一新的形象,激发建设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其次,应着手建设行为和制度文化,应重点完善企业各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强化规章制度管理,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制度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可将建设成果固化。第三,应大力建设理念文化,主要是积极培育企业价值观,整合提炼企业精神,重点建设富有企业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和管理理念。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注意培育典型,总结经验,使之不断深化和延伸,在发展中不断巩固提高。为此,还需要进一步做到:
一是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要把企业文化发展建设作为一项公司运作战略发展的重要任务,并且归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中。要整体与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想结合,适时调整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实行规划计划的动态性管理。
二是将企业文化渗入企业经营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运行中,一定要把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渗透、融进公司的每一位领导和员工心里。只有这样才更能突出企业文化的人性化的人文性管理效应,建立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性化管理思想,建设出健康和谐、团结向上、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
三是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和监督体系。健全对干部量化考核标准,加强对员工动态管理机制建设,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实现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促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不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开展好民主评议干部工作。近年来,设计院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实施以人才振兴、发展企业的战略措施。体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前瞻性和全局性。优化企业内部的人才发展环境,为年轻人提供发展平台。一方面搞好干部的梯队建设,以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培养年轻人,并逐步提拔年轻干部;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招聘人才,引进专业对口的高学历年轻人才。党委十分重视营造有利于年轻人才健康成长的发展环境,从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去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挑担子、负责任,并在生活待遇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对他们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到扬长避短,不求全责备。正面引导年轻的知识人员健康成长。企业老员工还能主动做好“传、帮、带”,使他们尽快熟悉手上工作,进入“角色”。
四是重视企业活动礼仪的策划和员工行为养成。礼仪活动是传播企业价值观、塑造企业形象、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要在企业开展高雅的礼仪教育,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编辑印制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企业文化手册》《员工行为规范》等,规定员工在会议、社交、接待、谈判、庆典、交流等活动中的礼仪行为,明确语言、着装、举止等方面的要求。要把体现先进理念的行为规范落实到经营活动全过程,落实到员工的一举一动上。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动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作风。
五是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努力开展好文明集体、文明班组、文明窗口、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等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为企业文化建设良好的载体,营造浓厚的氛围,提高员工的企业文化品位。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开展中,更是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关系到企业前途命运。在我国企业已经进入“文化管理时代”的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载体、新经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断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