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扶贫资金审计条例
贵州省扶贫资金审计条例
(2004年11月27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0年9月17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6年7月29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扶贫资金审计条例修正案》第二次修正)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扶贫资金,是指用于加快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的专项资金,包括:
(一)财政性扶贫资金;
(二)信贷扶贫资金;
(三)利用外资扶贫项目资金;
(四)政府部门管理的或者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捐赠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扶贫资金。
第三条 县级以上审计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对扶贫资金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财政、发展改革、扶贫等行政部门及有关金融机构应当在各自的职责和业务范围内,协助审计机关做好对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
第四条 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扶贫资金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第五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廉洁奉公,严守纪律,保守秘密。
第六条 鼓励社会公众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投诉举报。审计机关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第七条 省审计机关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全省扶贫资金审计项目计划。
县级以上审计机关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扶贫资金审计项目计划,执行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扶贫资金审计项目计划。
第八条 审计机关对扶贫资金可以采取上级审计机关直接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也可以由上级审计机关组织下级审计机关对扶贫资金开展异地交叉审计或者同级审计。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共享工作;支持审计机关建立扶贫资金审计信息化监督平台,真实、完整、及时地向审计机关提供扶贫等涉农资金和项目数据。
第十条 审计机关根据扶贫资金审计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的专业知识人员参加审计工作。
第十一条 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所需工作经费,由组织扶贫资金审计工作的审计机关纳入部门预算,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保证。
第十二条 审计机关对下列事项进行审计监督:
(一)扶贫开发的计划、任务、对象和重点落实情况;
(二)扶贫资金的预算、分配、使用、拨付、管理和效益,资金整合情况;
(三)扶贫项目的申报、审批和调整、实施和管理、验收和绩效情况;
(四)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 审计机关对扶贫资金的审计或者审计调查,根据
工作需要不定期开展,但是应当至少2年进行一次;既可以专项审计,也可以与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相结合。
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副本。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扶贫资金工程项目,项目主管单位应当于项目竣工决算编制后3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审计机关提出申请,由审计机关按照程序报批后列入当年或者下一年度审计计划。
第十六条 审计机关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应当依法出具审计报告和作出审计决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及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结果和向有关部门通报审计情况;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审计结果应当如实反映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的基本情况,包括对扶贫资金的投入、管理、使用和效益作出总体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落实整改责任,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督查督办事项。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做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按照期限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应当跟踪检查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审计机关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事项,有关部门应当在收到移送处理书90日内将处理情况书面告知审计机关。
第十八条 审计机关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单位采取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一)为套取扶贫资金,同一项目多头或者重复申报;
(二)未按照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财政性扶贫资金;
(三)擅自改变扶贫资金投向,截留、转移、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
(四)违规提取项目管理费和其他费用;
(五)擅自改变扶贫贷款期限、利率,预扣利息或者保证金以及弄虚作假骗取贴息;
(六)弄虚作假、骗取其他扶贫开发政策待遇;
(七)造成扶贫资金损失;
(八)进行扶贫资金整合时未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执行;
(九)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第十九条 对贪污、截留、转移、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以及因失职、渎职造成扶贫资金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审计机关应当建议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对拒绝、拖延提供有关扶贫资金审计资料以及提供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和情况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审计机关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单位可以处以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并建议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二十一条 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初探
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初探
扶贫资金包括无偿扶贫资金和信用扶贫资金两个部分,其投向大致可分农田基本建设、乡村公路建设、一建三改、人畜饮水脱困、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五大类社会发展项目。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用途广,同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门管理,客观上形成了资金投入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投资效果。同时也给审计监督带来了困难。本文从扶贫资金的立项效益、管理效益、投资效益等三方面阐述了扶贫资金效益审计的内容,结合实际浅析了扶贫资金效益评价的方法。
扶贫资金包括无偿扶贫资金和信用扶贫资金两个部分,其投向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农田基本建设,包括坡改梯工程及与之配套的农田水利建设;二是乡村公路建设;三是以消“茅”(茅草房)工程和“一建三改”(建沼气、改水、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项目;四是人畜饮水脱困工程;五是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社会发展项目。与此相对应,扶贫项目实施地域分散,项目管理单位多、职能重叠。目前,管理扶贫项目的部门有扶贫开发办公室、计划发展局、民族宗教事务局、水利水电局、文化局、老区建设促进委员会等等。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用途广,因而同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门管理,客观上形成了资金投入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投资效果。同时也给审计监督带来了困难。本文就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内容及评价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内容
扶贫资金效益是对扶贫资金在使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经济性,以及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描述。扶贫资金效益考核应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立项效益。扶贫项目的立项效益,是指扶贫项目管理单位在扶贫项目确立、评估、申报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采用一定的论证方法,从而使扶贫项目的设立达到既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目标。
从现行情况看,扶贫项目的实施,首先由贫困乡(镇)、村两级制订脱贫规划,确定投资项目,由县级相关部门综合评估,设立项目库,然后由县级主管部门根据扶贫资金规模,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上报。因此,对扶贫资金的效益考核,应重点关注立项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前瞻性,项目是否有明确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计划项目是否与基层实际相符,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是否存在先立项,后评估的现象;项目决策过程是否客观公正,是否进行了风险预测;项目库的设计、筛选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否坚持了先急后缓、弃劣择优的原则。
二是管理效益。扶贫资金的管理效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所说的管理效益是指狭义的管理效益。狭义的扶贫资金管理效益是指扶贫资金在取得、拨付和使用的过程中,资金的流量、流向及安全完整与有关计划、标准的相符程度。扶贫资金管理效益的考核内容应重点关注国家扶贫政策是否落实,资金的分配是否符合扶贫开发规划,资金是否按项目、按进度拨付,是否专款专用,有无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抵扣扶贫专项资金的情况,是否存在受部门利益驱使,将扶贫资金投向非扶贫项目甚至用于机关经费。重点考核扶贫资金管理系统是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责任机制是否存在并有效实施,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扶贫贷款和扶贫周转金的投放是否符合扶贫开发总体要求,是否存在金融部门和信用资金管理部门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和片面规避信贷风险擅自改变放款用途、导致放款明显偏离扶贫目标,扶富不扶贫以及弄虚作假骗取贷款和贴息等问题。在审计中要考核评价资金是否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收支是否实行授权审批,账、钱、物的管理是否分离;是否严格划分生产性支出和优抚性支出;扶贫资金的具体项目是否实施了预算管理。
三是投资效益。扶贫资金的投资效益又分为项目建设效益与项目完成效益。项目建设效益是指扶贫资金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率和效果;项目完成效益是指扶贫项目按计划建成后,受益区域的生产力、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高程度。对扶贫资金投资效益的考核,应重点关注有无地方官员为追求任期内的政绩,将资金投向急功近利的产业寻求短期收益的行为,是否推动本地资源和环境的良性循环。要考核投资是否经过集体决策,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否进行了招投标,重要材料的购入是否实行了政府采购;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管理不善、工程质量等问题造成的损失浪费、效益低下甚至损害农民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如,坡改梯建设是否与农业生态建设相结合,是否严格界定了坡改梯与退耕还林的范围。对消茅工程和一建三改工程是否逐户进行了验收,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资金拨付是否坚持了先改后补和边改边补的原则,有无受益户将资金挪作他用的现象,扶贫企业是否将扶贫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生产性投资上,有无用于兴建办公楼、发钱发物和其他消费性支出。
二、扶贫资金效益评价方法
(一)审计过程中,要注重账面审计与实地调查相结合,专款收支的合法性审计与合理性审计相结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入手,以扶贫资金的流向为主线,查阅与扶贫资金审计项目相关的会议记录和经济合同,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扶贫资金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二)扶贫资金投资完成效益是扶贫资金效益评价的核心内容,扶贫资金的立项效益和管理效益都不同程度地对项目完成效益产生影响。对扶贫资金投资完成效益的评价既是效益评价的重点,又是效益评价的难点。在对项目完成效益进行评价时,主要有两种评价方法。一是纵向对比法,就是对同一地区在实施扶贫项目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时间上分析扶贫资金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二是横向分析法,就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外部环境相同、经济水平相当的地区,将实施扶贫项目地方的有关指标同没有实施扶贫项目地方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从地域上分析扶贫资金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情况,因地制宜设置不同分析指标,进行单项效益分析。如: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前后的粮食亩产量、亩产纯收入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指标有:粮食亩产增长率=(改造后亩产量-改造前亩产量)/改造前亩产量×100%;每亩纯收入增长率=(改造后每亩纯收入-改造前每亩纯收入)/改造前每亩纯收入×100%;每亩劳动工日下降率=(改造后每亩劳动工日投入-改造前每亩劳动工日投入)/改造前每亩劳动工日投入×100%;对卫生扶贫项目,可比较万人医生拥有量、医疗床位拥有量和医疗参保率等;对教育扶贫项目,可比较义务教育失学率,文盲率等。
(三)注意剔除不可比因素。扶贫资金效益分析要在核实扶贫资金财务收支的基础上进行,注意剔除不可比因素。如自然灾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税收政策调整、企业重组等,这些都会对扶贫资金效益分析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不剔除这些因素,就会人为夸大或缩小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从扶贫资金的特点和运行状况来看,仅从经济上进行评价,是片面的,因为扶贫项目关注更多的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审计效益评价中,要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财务指标分析与非财务指标分析相结合,货币性指标分析与非货币性指标分析相结合,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有形效益与无形效益之间的关系。审计评价时,能够量化的尽量进行定量分析,对经济效益的评价侧重量化评价,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文字描述为主。审计评价中要防止只重经济效益指标而忽视社会和生态效益指标。
(五)规范程序,注重证据,防范审计风险。扶贫资金效益评价是审计人员在审计结束后对审计事项发表的主观意见。因此,在审计中,要特别注意审计程序,所有的评价事项和分析指标应当有相应的证据来支持。在取证过程中,要分清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要分析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充分性和相关性;实行抽样审计的,要采集足够的样本量。确保扶贫资金效益评价的客观公正,有效避免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进行效益评价所带来的审计风险。
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审计局 田秀玲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发表时间:2009-11-04
第三篇:某某县扶贫资金审计
贵 州 省 审 计 厅
审 计 报 告
黔审*报〔2011〕**号
被审计单位:**县人民政府
审计项目:2008-2010扶贫资金审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六条和《贵州省扶贫资金审计条例》规定,贵州省审计厅派出审计组于2011年7月11日至8月19日,对**县2008-2010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扶贫项目贴息贷款和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等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共审计了**局、**办、农业和扶贫开发局、人事局、水利局、民宗局、科技局、公路管理局、科协和妇联等**个管理和使用扶贫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并延伸审计了*个乡镇,对*个乡镇**个村进行了审计调查。此次审计共走访调查了**个扶贫项目,占总项目**个的**%,审计项目资金***万元,占**县扶贫资金总额***万元的**%。审计工作得到了**县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审计涉及的相关单位对所提供的与审计有关的会计资料、电子数据、其他证明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对此作出了书面承诺。贵州省审计厅的责任是实施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扶贫资金计划安排情况。
2008—2010,***市下达**县扶贫资金计划**万元,涉及项目**个。按扶贫资金计划分,2008**万元,2009**万元,2010**万元。按资金性质分,财政扶贫资金**万元(含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万元),以工代赈扶贫资金**万元,社会帮扶资金**万元。按资金来源渠道分,中央财政资金**万元,省级配套资金**万元,县级 2
配套资金**万元,社会帮扶资金**万元。按资金投向分,种植项目**万元,养殖项目**万元,加工项目**万元,基础设施(水、电、路等)项目**万元,公益事业(文教卫等)项目**万元,其他项目**万元。
(二)财政扶贫资金到位及收支情况。
截止2011年6月30日,**县2008-2010财政扶贫资金到位**万元(含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万元)。已报账支出**万元,其中:2008年**万元,2009年**万元,2010年**万元,2011年1-6月**万元。
(三)以工代赈扶贫资金收支情况。
截止2011年6月30日,**县2008-2010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到位**万元。未到位**万元,为省级配套资金。已报账支出**万元,其中:2008年**万元,2009年**万元,2010年**万元,2011年1-6月**万元。
(四)社会帮扶资金收支情况。
截止2011年6月30日,**县2008-2010社会帮扶资金到位**万元,其中:2008年**万元,2009年**万元,2010年**万元。已拨付**万元。
二、审计评价
**县县委、政府围绕《**县新阶段扶贫开发总体规划(2001-2010年)》,谋划布局**县扶贫开发工作。据**县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反映,三年来,通过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大力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2040元增加到2010年**元,年均增长**%;全县贫困 3
人口逐年减少,由2007年的**人,减少到2010年的**人,减少了**人,年均减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2007年的**%下降到了**%。扶贫资金在基础设施和种养殖业方面的大力投入,既加快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在扶贫资金管理方面,通过对2008年扶贫资金审计存在问题的整改和落实,逐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先后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建设项目预结算审查审计工作的通知》、《**县行政事业单位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县项目建设责任追究办法》等项目监督、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对确保扶贫项目的规范运行和资金的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通过审计发现,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方面,**县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专账管理、封闭运行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对2008-2010年扶贫资金未实行专账核算,个别乡镇存在以拨作支,账外核算的问题;在项目的计划管理和实施工程中,少数项目的报账未提供竣工验收和结算清单等必要资料,而以物资采购发票及建安发票直接列支,存在未经批准擅自调整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实施地点、虚报支出、违规签订项目施工合同和以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等问题。
三、审计发现问题及处理意见
(一)虚列项目支出,套取扶贫项目资金**元。1.**县农村公路管理局虚列农村公路项目支出**元。2008年9月,**县农村公路管理局与**县**建筑有限公司 4
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由**公司以**元总价包干承建2008年**镇**国道至工业区公路建设项目。截止2011年6月末,农村公路管理局报账列支公路项目款**元,其中:2008年12月支付**公司**元,2009年1月支付**公司**元、支付项目勘测设计费等**元。现场调查发现,该工程实际于2008年前完成。经查证,县农村公路管理局支付给**公司的项目工程款**元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在扣除发票税金及手续费**元后汇入**工业区管委会**元。至审计日止,工业区管委会无明确的支出与以上资金对应。农村公路管理局将以项目勘测设计费等名义支付的**元扣除税金**元后的**元用于发放职工个人补助。
审计组发现上述问题后,**县监察局及时介入,对汇入**公司的**万元,以及由该公司转入**工业区管委会的**元相关事宜作进一步调查,对农村公路管理局发放给个人的**元已作收缴处理。
2.**乡人民政府实施**村2008人饮工程,报账列支工程项目资金*万元。经审计查实,该项目未实施,但已支付*万元工程款。
审计组发现上述问题后,**县监察局及时介入,对**乡人民政府虚列项目支出*万元已作收缴处理。
3.2010年至2011年1月,**县农业局共报账支出2009年 5
肉牛养殖项目扶贫资金**元。经查,该项目畜牧防疫补助、青贮池建设、牛舍建设部分实施内容未完,虚列支出**元,其中:畜牧防疫补助**元(已用于**镇畜牧水产站防疫工作支出**元,其余**元以现金保存于项目经办人员处),青贮建设**元和牛舍建设**元已支付给养殖户。
上述行为违反了《会计法》第九条:‚...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第十二条:‚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的规定。
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的规定,一是对县农村公路管理局、**乡虚列的项目资金**(含已由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收缴的虚报资金**元)全额收缴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继续用于扶贫项目。二是对于**县农业局虚列多报的肉牛养殖项目资金**元,鉴于其中**元已用于**镇畜牧水产站防疫工作支出,不予追缴外,其余虚列多报资金**元应由县农业局追还上缴县财政 6
扶贫资金专户,继续用于扶贫项目。
(二)虚报项目工程价款**元,用于施工毁损设施抢修和集镇建设。
1.**县水利局实施2009**镇**防洪堤工程项目报账列支项目工程款**元。经审计查实:该项目实际完成防洪堤总长**米,比验收报账完成长度**米少*米,虚报工程价款**元。业主单位解释造成原因为:施工单位为赶工期,不慎毁损重要公共设施,挤占工程款抢修,导致该项目工程量减少。
2.**乡人民政府实施党义村2008人畜饮水工程项目申报金额为**元,审计查实认定金额为**元,已支付**元,实际多付价款**元,已用于**乡集镇建设。经审计查证,该工程部分项目未实施,虚报工程结算金额**元,包括:⑴立柱、水表未安装,多计工程价款**元;⑵群众无偿投工投劳土槽开挖和土石回填,多计工程价款**元;⑶引水管道由DN50PE塑料管改为DN40PE塑料管,多计工程价款**元;⑷预算工程预备费未发生,多计工程款**元;⑸预算其他工程费用不应支付给施工方,多计工程款**元。
上述行为违反了《会计法》第九条:‚...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的规定。
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7
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的规定,**县人民政府应责成县水利局和**乡调整账务,追还虚报列支的工程价款**元,上缴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继续用于扶贫项目。
(三)多计工程量及多付工程价款**元。
1.**镇人民政府实施2008**防洪堤工程报账列支**万元。审计查实,该项目实际完成防洪堤总长**米,比报账完成长度少**米,多计工程价款**元。
2.**县水利局实施2008**村**沟防渗工程项目报账列支**元。根据县水利局提供的工程概算及工程结算资料反映, 已完工程量汇总表中包含其他费用**元,不应作为施工方报量价款,多计工程价款**元。
上述行为违反了《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第十四条‚工程价款结算中多计少计的工程款应予调整;建设单位已签证多付工程款的,应予以收缴。施工单位偷工减料、虚报冒领工程款金额较大、情节严重的,除按违纪金额处以20%以下的罚款外,8
对质量低劣的工程项目,应由有关部门查明责任并由施工单位限期修复,费用由责任方承担‛的规定。
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四)虚列投资完成额……‛的规定,责成**县**镇人民政府和县水利局追回多计多付的项目工程款**元,缴入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继续用于扶贫项目建设。
(四)擅自改变项目实施地点和内容**元。
1.2008年11月14日**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将**县2008基本农田小水池建项目资金**元,共**个项目,**口水池全部进行调整,调整为建小水池**口,建渠道**km,其中:调整实施地点*个,金额**元,将小水池调整为渠道的项目*个,金额**元,既调整实施地点又调整为渠道的项目*个,金额**元。**市农业办公室未对**县的项目调整进行批复。
2.2009年10月13日**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将 9
2009基本农田配套小水池建设**个项目,金额**元全部调整到**村等**个项目实施**公里小水渠。**市农业办公室未对**县的项目调整进行批复。
上述行为违返了《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黔扶领[2003]4号)第十九条‚项目的变更调整管理。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原则上不得调整。因特殊情况需进行变更调整的,须将变更调整的原因及调整项目的名称、建设内容、资金额度、实施地点、实施单位等情况和新上项目的项目申报书按程序上报,按项目审批权限另行审批‛的规定。
根据《审计法》第四十五条:‚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分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五)采取其他纠正措施‛之规定,责成**县人民政府将变更调整的原因及调整项目情况按程序上报,补办相关手续。今后扶贫项目实施中确需调整的项目,必须先按规定申报审批后方可实施。
(五)违规签订工程施工合同。
审计县水利局2009年**镇人饮工程以工代赈资金发现,2006年1月13日,**县水利局与中标单位**市水电工程公司未按招标及投标文件中相关内容签订**万元施工合同,一是合同单 10
价完全与中标单价不一致;二是合同未按中标文件确定临时工程费**万元,实际以**万元进行结算。
上述行为违反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九条 ‚招标人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或者招标人、中标人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的规定,由**县政府责令县水利局与**市水电工程公司按招投标文件重新签订合同,并办理结算;建议**县政府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六)滞留扶贫资金**万元。
1.2010年12月31日,**县财政收到**市财政局下达**县2010年省级冬修水利扶贫项目资金**万元,截止2011年6月末,县财政局未将资金下达拨付项目实施单位,滞留时间为*个月。滞留原因为:项目实施单位未编制实施方案。
2.2010年7月29日,**县财政收到**市财政局下达**县2010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万元,截止2011年6月末,尚有*万元资金未下达拨付项目实施单位,滞留时间为**个月。
3.2010年11月3日,**县收到**市财政局下达小额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万元。2010年12月29日,县财政将该资金下达给县扶贫办。2011年6月,县扶贫办拨付县信用联社**元兑现2010小额扶贫贷款贴息。截止2011年6月末,扶贫办滞留2010小额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元,滞留时间**个多月。滞留原因为:乡镇贴息对象未确定。
4.2007年末,**县以前财政扶贫资金累计结余**万元。截止2011年6月30日,该资金尚结余**万元未使用,其中:项目应付质量保证金*个**万元,地质灾害延缓项目*个**万元,2008-2010年利息收入**万元,国库集中支付垫支专户未冲转**万元,2008年审计收缴未拨付资金**万元。以上实际滞留资金为**万元,除利息收入**万元外,滞留时间超均过*年。滞留原因为:乡镇扶贫项目工作人员变动对质量保证金结余情况未办理交接和已安排项目因施工环境受限暂停资金拨付。
5.截止2011年6月末,**县财政已下达未拨付滞留财政扶贫资金**万元。其中:(1)滞留时间为6-12个月的**万元;(2)滞留时间为1年以上的**万元;(3)滞留时间为2年以上的**万元。滞留原因: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县财政已将资金下达到乡镇和部门,因上级资金下达时间晚和工程未完工及预留质量保证金形成滞留。
以上违反了《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 12
行)》(黔财农[2005]280号)第九条:‚省、地两级专户内的财政扶贫资金,除向下级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调拨资金外,其余资金原则上也应按照报账制程序请款和拨付。县级专户内的财政扶贫资金,应根据已下达的项目资金指标文件、项目实施进度、报账请款情况等,拨付到实施单位的‘财政扶贫资金核算专户’,不得拨付到主管部门,也不得直接从县级专户开支‛和第十六条‚县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下达的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指标文件后,应及时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将此项目资金指标下达给实施单位…。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项目资金,也应及时下达给实施单位‛的规定。
根据《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对未经批准自行调整的项目,其资金由项目资金审批部门收回;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超过12个月尚未实施的,其资金由项目资金审批部门收回‛和《审计法》第四十五条‚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五)其他处理措施‛的规定,**县政府对滞留应认真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强化措施,分别处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财政扶贫资金未进行专账管理、未封闭运行。**县2008年5月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县财政在县人民银行国库设臵扶贫资金专户。上级财政拨入的财政扶贫资金未全额进入专户核算。进入专户资金的拨付也未全部通过专户,部分扶贫资金由财政在国库的基本户进行拨付后,在扶贫资金专户和财政预算基本户之间进行调账。县财政未对2008-2010年扶贫资金实行专账核算。
以上违反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省以下(含省本级)各级财政部门要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项管理,封闭运行…‛的规定。
根据《审计法》第四十五条:‚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分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五)其他处理措施‛,由**县政府责成县财政局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专账管理、封闭运行。加强扶贫资金核算,提高扶贫资金管理水平。
四、其他需要反映的问题
(一)2006-2007年财政扶贫资金审计有关问题整改情况。1.关于虚报项目支出套取扶贫资金**元的问题。
⑴县职业技术学校套取资金**元,其中:县级没收**元,市 14
纪委没收**元。违纪资金已全额缴入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及国库,并重新安排用于扶贫专项培训。截止2011年6月30日,除2009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报账支出**元外,其余收缴资金**元已安排使用未报账。
⑵**镇政府套取资金**万元问题。
问题资金已于2008年12月缴入财政开设在县农行扶贫资金专户。资金已于2009年4月安排下达给**镇用于人饮工程项目。因项目实施点水源纠纷需增加项目,加大投资,水利部门正在申请上级资金。截止审计日,该资金未使用。
(二)财政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申报资料不规范。1.2008年,**公司向省扶贫办申报**万元项目建设贷款贴息资金**万元。项目申报时,该公司直接在县信用联社取得的贷款为**万元,其余贷款为该公司在**市信用联社贷款**万元投入。
2.2010年,老**公司向省扶贫办申报**万元生产项目建设贷款贴息资金**万元。项目申报时,该公司直接在县信用联社取得的贷款为**万元,其余项目贷款**万在申报时未到位。
(三)**县**乡虚报项目支出*万元的问题。
**县**乡在2008年**至**公路扶贫项目未实施的情况下,向县财政报账,将项目资金*万元截留在乡财政账上。2011年5 15
月28日,**县监察局对该问题进行了查处,于2011年6月,将项目资金收缴县财政预算外专户,由于**县财政局未收到**县监察局相关结论文件,资金列入‚暂存款—**县纪委(其他)‛科目,未缴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
**县纪检监察机关应尽快调查落实,将虚报资金缴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继续用于扶贫项目建设。
(四)**乡人民政府村级公路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乡人民政府在实施2008**至**村级公路工程中,于2009年9月15日与***签订了两份不同建设内容的施工合同,合同金额均为**万元;根据**乡政府提供的**至**公路项目申报实施情况说明,新建合同用于应付上级检查验收,属虚假合同;另一份维修合同为实际施工合同,合同内容为:维修**集镇至**公路扩建**公里,金额**万元,维修**至**村**公路和**至**道路**公里,**至**公路维修*万元,**道路维修*万元,该合同价款无详细的预算资料,审计组现场检查,路面铺砂不明显,**乡政府不能提供结算清单等有效资料证明其已按合同实施完毕。
对上述事项的真实性,应由**县人民政府责成相关部门进一步查实并处理。
(五)**乡2008年**项目报账资料不实的问题。
**乡实施2008年**亩**种植项目,报账核销项目资金**元,16
其中支付钩藤苗款**元,采购复合肥**元,凭证所附《项目实施苗木、化肥发放清单》记载共发放**户、每户**亩,共计**亩,每户所领补助均是**元,其中苗木款**元,化肥款**元。审计组对农户进行调查发现:
*** 对上述事项的真实性,应由**县人民政府责成相关部门进一步查实并处理。
(六)部分养殖项目实施效果差,损失大,大户集中养殖影响了对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
1.**** 2.****
(七)**镇**工程未按招投标设计施工,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六、审计建议
一要做好项目计划的管理。项目的申报审批要慎重,对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进行严格把关,确保项目计划的严肃性。把好项目工程的验收关,建立实行谁验收、谁把关、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验收管理,确保项目真实。
二要加大对闲臵资金的投放力度,统筹安排,相对集中的投放于重点贫困村的扶贫开发,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体现 17
规模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做到干一项成一项,真正发挥扶贫项目的作用,使群众长期受益,使贫困村稳定脱贫。
三要坚持扶贫到村到户,加强对大户实施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贫困农户的利益,真正使贫困户受益。
四要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要严格执行并完善资金报账制度,要加强费用支出的审核,坚持在工程验收合格、支出确认形成、报账资料真实合法的条件下付款。加大对套取、挪用扶贫资金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典型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曝光,确保国家的扶贫资金用到实处,使得扶贫工作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本报告及有关整改情况随后将以适当方式公告
二〇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四篇:专项扶贫资金审计方法
专项扶贫资金审计方法
一、审计方法
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
1.资金分配依据、分配方案
2.经审核批准的资金预算文件
3.资金来源结构表
4.单个项目档案资料(项目立项、设计、施工、采购、验收等)
5.决算报告
6.审计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审计内容重点
1.分配环节
(1)审查资金分配是否坚持重点使用的原则,有无平均分配和“撒胡椒面”的现象;
(2)专项贴息贷款的发放是否符合贷款条件,手续是否齐全,利息计算是否正确,贷款是否跟着项目走;
(3)是否坚持资金有偿和无偿使用的原则 2.使用环节
(1)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真实、合法性情况:
一是审查各种扶贫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使用范围,有无用扶贫资金弥补企业亏损、财政赤字或用于收购农副产品的周转金,有无用于修建楼堂馆所或用于大中型基本建设投资;
二是审查各种贷款是否能按期收回,不能收回的原因何在;
三是审查是否按上级批准和媒体公示的项目计划执行,有无擅自改变项目计划或不按上级批准的要求执行的问题,有无挤占挪用、虚列支出、虚报冒领等问题;
四是审查扶贫贷款的投放情况,看贷款计划是否落实,有无改变贷款投向,用新贷还旧贷以及擅自提高利率等问题;
五是审查工程决算情况,看施工单位编报的工程决算是否真实、准确、合规、有无偷工减料、高估冒算、虚报冒领等问题,项目建设单位有无故意多付工程款,然后再由施工单位返还,套取国家资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2)扶贫资金使用的效果、效率情况
一是审查扶贫资金拨付到位率,中央、省、市安排的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无截留、挤占和挪用问题;
二是审查真正用于扶贫项目资金比率。通过审查得出真正用于扶贫的比例和结构是否合理,针对当前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偏宽倾向,反映到底有多大比例的资金发挥了经济效益,还有多少资金没有发挥扶贫效益,甚至被挤占挪用; 3.管理环节
一是检查评价扶贫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是否健全,各级扶贫办、财政、发改委、农行之间的分工是否合理,工作中有无推诿和“扯皮”现象。如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中有偿资金收回后,是否建立了专项发展资金进行单独设账核算;银行部门对扶贫资金是否按规定设立专户进行核算,利息计算是否正确;各种扶贫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有无截留、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的问题;资金投放是否及时,结转下年的资金是否继续使用;
二是检查扶贫管理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性。主要审查扶贫资金项目法人负责制、咨询论证制、招投标、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决算审计、公告公示制等制度执行情况;检查项目申报审批过程中有无重复申报、多头虚假申报,有关部门项目论证不规范,概算批复内容不详细,项目单位概算调整与执行不符合国家规定,有无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和变更建设内容,施工企业有无违规分包或层层转包,竣工决算验收手续不完备等;
三是针对当前实行的扶贫资金报账制,重点检查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执行控制是否严密,有无虚列支出,利用假发票套取资金等现象。
四、审计经验
1.扶贫资金效益审计要以扶贫项目为载体,专项资金流向为主线,全面核实扶贫项目和资金计划执行,充分掌握审计范围内的资金到位、下拨、管理和使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对重点项目的审计。按规定,对重点项目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等资金必达到当地全部投量计划的80%以上,将其资金作为审计重点。
2.专项资金收支审计与项目计划管理审计相结合。沿着资金流向跟踪审核资金的到位、拨付、使用、报账情况,审计查处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违纪违规问题。对各级财政专账审计时,有目的的关注和掌握重点或规模较大扶贫项目资金的预拨及其报账资料,对重点扶贫、产业扶贫或已预拨资金尚在建设中的项目等,以重点项目为单位按一定比例抽查或延伸审计,亲临实地勘查核对,观察核实项目工程建设情况及其效果;再如,对有疑点的报账资料,要深入项目实地核实项目建设材料实物与报账票据内容是否一致,或有目的的对重点项目报账领款名册签章人员随机抽查核对,防止利用报账制进行虚假报账,套取资金。
3.找准对象,寻找突破口。包工头、企业老板是虚报项目套取资金的直接关系人,是套取资金的最上端,但不是审计对象,找包工头和企业老板谈话取证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村干部是套取资金整个环节的最末端,对套取的情况可能不是很清楚。扶贫办领导和乡镇领导干部是我们的审计对象,而且处于案件发生的中间环节,对案情的来龙去脉比较了解,是最好的突破口。
第五篇: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黔扶领(2003)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和《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人省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扶贫资金是指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含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建设的项目。第二章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
第四条 申报资格。各市(州、地)、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市辖区、特区,以下简称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及重点村(以下简称重点乡、村)可申报财政扶贫资金项目。
第五条 申报资格。必须在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条件下申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包括:(1)根据扶贫开规划建立项目库,按照先后缓的原则选择项目;(2)项目的勘察、设计、投资概算(概算标准参照《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投资补助参考标准》执行);(3)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及评估、扶贫效益分析;(4)确定项目实施单位、项目技术依托单位、项目主管单位等。
第六条 申报程序。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应自下而上逐级申报。各重点乡、村根据本乡、本村扶贫开发规划对项目进行筛选,并将所选择的项目报县扶贫办;县扶贫办对项目进行初审,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市(州、地)扶贫办,由市(州、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审批权限审查立项;属于省级审批的项目,由市(州、地)扶贫办报省扶贫办审查立项。
第七条 申报内容和材料。申报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须报送《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书》,同时提供项目申报文件、项目汇总表及软盘等,一式两份,按规定程序申报。
第八条 申报时间。县扶贫办应于当年年底前将下一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申报材料报市(州、地)扶贫办;市(州、地)扶贫办应于当年年底前将下一属于省级审批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申报材料报省扶贫办。
第三章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审批
第九条 审批立项范围
(一)财政扶贫资金可予支持的项目:
(1)重点乡、村贫困农户实施的种植业、养殖业项目;
(2)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科技扶贫项目;
(3)重点乡、村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重点乡、村实施农田水利等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5)重点乡、村发展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等社会公益项目;
(6)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和农民农业适用技术与非农技培训项目;
(7)贫困农户住房改造项目。
(二)财政扶贫资金不予支持的项目:
(1)修建楼堂馆所及商品住宅的项目;
(2)部门所办的经济实体项目;
(3)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4)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未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项目;
(6)无项目申报书或申报材料不全的项目;
(7)不符合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材料程序的项目;
(8)采用不正当手段套取扶贫资金的项目。
(三)不支持列有下列费用开支的项目:
(1)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
(2)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3)交通工具及个人通信设备;
(4)弥补企业亏损;
(5)弥补财政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6)弥补项目建设管理费用;
(7)其它与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范围不相符的支出。
第十条 审批权限。省扶贫办负责重点扶贫开发项目的审批。全省财政扶贫资金计划规模的50%下放给市(州、地)审批。由市(州、地)审批和县实施的扶贫项目均须报省扶贫办血案。
第十一条 审批程序。每年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计划确定后,由省扶贫办提出分配方案,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后,将资金计划下达到市(州、地)和县。市(州、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本地区到县资金计划规模的50%,对单一项目申报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项目,按照审批立项范围进行审批,市(州、地)扶贫办合同同级财政部门联合行文下达项目资金,并在下达项目资金起三日内报送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备案;10万元以上的项目,经市(州、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后,由市(州、地)扶贫办报省扶贫办审批,省扶贫办会同省财政厅联合行文下达项目资金。对未立项批复的项目,不予下达项目资金。市(州、地)立项审批的项目,不符合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审批立项范围和要求的,省级主管部门有权予以撤消或纠正。第四章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
第十二条 财政扶贫资金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检查到项目,验收到项目。
第十三第 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审批下达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方案须逐级审查后,报省扶贫办审批。其他项目的实施方案由县扶贫办审批。项目实施方案一经批准,资金管理部门应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规定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对实施方案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得拨付项目资金。
第十四条 项目实施管理,项目实施方案下达后,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项目资金规模、建设内容、建设规定及实施地点,精心组织实施,加强质量管理,按期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扶贫办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对项目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项目质量。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应建立标志牌。
第十五条 项目资金专户管理。省、市(州、地)、县三级均须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确保项目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第十六条 项目报帐制管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实行报帐制管理,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
第十七条 项目公示制度。实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稍大将项目的名称、资金来源、投资总额、实施地点、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资金使用、开工时间、竣工时间、项目检查验收等情况在项目所在的县、乡(镇)、村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 项目的管护。已检查验收合格的项目,由项目受益群休及相关单位共同负责管护。
第十九条 项目的变更调整管理。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原则上不得调整。因特殊情况需进行变更调整的,须将变更调整的原因及调整项目的名称、建设内容、资金额度、实施地点、实施单位等情况和新上项目的项目申报书按程序上报,按项目审批权取另行审批。
第二十条 对未经批准自行调整的项目,其资金由项目资金审批部门收回;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超过12个月尚未实施的,其资金由项目资金审批部门收回。
第二十一条 项目档案管理。建立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档案。项目档案应将项目申报至竣工验收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按项目下达时间、项目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档,作为项目检查、验收、运行维护和审计监督的重要依据。第五章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验收
第二十二条 验收依据。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是经省、市(州、地)、县下达的立项批复文件、项目资金文件和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申报书。
第二十三条 验收条件。项目验收必须具备经下条件:
1、项目建设单位按照下达项目的计划和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
2、工程建设项目经试运行或技术检测,质量达到技术指标的;
3、项目计划、扩初设计或实施方案、批复文件、有关图表、实施单位合同或组织实施责任书、初验报告、总结材料、财务决算和资金审计报告、管护措施等文件资料齐全。
第二十四条 验收程序。单个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要对照项目计划和设计要求,及时组织自查和有关部门进行初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并写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申请验收。
第二十五条 验收方法。采取听汇报、查对项目档案、察看现场、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验收。
第二十六条 验收权限。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行分级验收。
省级验收:由省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进行检查和随机抽查项目验收。
地级验收:由市(州、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实施的项目进行检查和随机抽查项目验收,检查项目比例应不低于当年下达项目总数的50%,随机抽查项目验收比例应不低于当年投入项目资金总额的15%。
县级验收: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对县内的项目逐个进行验收。
第二十七条 验收内容。(1)立项项目批准计划任务的实施地点、完成时间、数量、质量;(2)财政扶贫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3)项目的自筹资金及农民投工投劳情况;(4)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5)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措施;(6)有关文件资料、图表、财务档案、标牌、公示等情况。
第二十八条 验收标准。按批准的项目计划及规定的标准进行验收,验收评定结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第二十九条 验收报告。由负责验收的单位对所验收的项目写出验收报告。市(州、地)、县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须对本辖区内项目的验收情况写出总结报告,于年底前报上一级扶贫办。
第三十条 验收工作经费,从省下达的扶贫项目管理费中适当安排,不足部分由项目所在市(州、地)、县级财政补足。
第六章 以工代赈资金项目管理
第三十一条 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向、使用范围、申报程序和分配下达办法,按黔府办发〔1999〕8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和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计委黔财预字〔2000〕159号《关于转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执行。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审批。
1、以工代赈项目参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投资量大、工程技术复杂的项目,要按基建程序逐步推进。一般项目可简化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和手续。
2、以工代赈项目实行分级管理的办法。属以工代赈资金300万元以上的项目(含300万元),由省计委会同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及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审批。300万元以下项目,由地、县计划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审批。市(州、地)与县的项目审批权限,由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自己决定。
3、凡列入以工代赈建设计划的项目都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项目设计审批工作。
4、以工代赈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实行省级管理制度,省以下不能层层切块,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5、国家资金对以工代赈项目的投入数额按现行办法执行(详见贵州省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资金补助标准[暂行])。
第三十三条 以工代赈项目由相应行业部门或单位组织实施,计划部门进行协调和监督。
第三十四条 项目检查验收。
1、以工代赈项目建成后,由原审批单位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2、以工代赈项目验收合格后,按项目性质和用途,分别由相应业务部门、当地政府或集体进行维护和管理,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和办法。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扶贫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转移、挪用、拖欠、挤占、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的,必须如数追回,并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因人为因素造成项目失败、质量低劣、项目资金损失的,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检查指导工作,审计部门做好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工作。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