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长效机制 全面加强师德建设
探索长效机制 全面加强师德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建设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教师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指导,以扎实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努力加强师德建设,初步构建一个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小学师德建设体系,基本实现了师德教育活动经常化,师德考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校已形成了“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良好环境。
第一,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夯实认识基础。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与培训,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与前提。学习与培训,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因此,我们把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
首先,学校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将教师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规范化。学校结合实际,每学期为教师选编针对性比较强的学习资料,使师德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学校把思想政治学习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保障教师学习与交流的时间,对教师提出明确量化的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为提高学习效果,我们每一期都要求以校或年级为单位组织教师交流学习体会,有针对性地剖析教师言行中反映的认识不足,实实在在地帮助提高,使理论学习不务虚、不空谈。
其次,学校全力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学校领导以身作则,为教职工树立榜样。通过开展师德标兵专栏、组织中小学师德标兵外出考察、廉政文化进校园、教师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演讲竞赛、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教育渗透到学校日常工作之中。
再次,学校从制度上引导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建立教师师德学习档案,将教师的学习培训情况纳入学校期终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学习使我们的全体教师辨是非、明荣辱、知差距、善修正,让教师知道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而主动提高道德修养水平,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学习培训,切实加强了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全体教师明确职业道德规范的目的和意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荣辱观。
第二,开展扎实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构建育德的载体 在落实市局要求的的前提下,我们还主要抓了:一是抓典型,营造崇尚美德的氛围。以庆祝教师节为契机,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师德标兵”、“模范教师”、“十佳班主任”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在暑期集训大会上给他们披红挂彩,并从物质上给予鼓励,同时还大张旗鼓地宣讲他们的典型事迹、高尚师德;开辟师德标兵专栏,张扬他们的典型事迹;开展“以敬业奉献,热爱学生”为主题的师德演讲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引领了教师见贤思齐,不断完善自我。
二是抓监控,全面开展师德师风明察暗访。针对师德存在的突出问题,我校开展师德师风“十查十看”和“三学三查三争”(即学理论、学业务、学法规、查思想、查工作、查作风、争一流、争创新、争实绩)活动;自2006年春,开展教育行风评议以来,我们每年都要组织专班,深入到中小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群众,采取现场办公、重点督办。为使明查暗访求得实效,我们下发“师德师风明查暗访情况通报”、公布师德师风举报电话、设立师德举报箱、聘请师德监督员,并及时处理各类违纪违规案件,实现了全处教师教学行为日趋规范,教育教学工作整体上水平的目标。
三是抓整改,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教师”师德主题教育。主要是针对发现的问题,严格实行个案跟踪。近几年来,我们根据调查情况,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明查暗访发现有违师德规范的问题,实行包保制度,分片负责人负责,具体督促相关学校或个人整改到位。原先存在的诸如假期有偿补课、接受家长吃请和礼品、体罚学生等突出问题,至现在已基本在鼓楼绝迹。
第三,明规范,设底线,设立师德行为的高压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规章是基础,是保证。近几年,我们不仅先后转发了市教育局出台的“十不准”等一系列文件,我们也提出了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十要十不”,遵纪守法方面的“六例四不”(违规生育、违例上访、乱收费、当班责任事故、师风败坏、教学质量连续例一的不评先、不评优、不提干、不晋职),明确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禁区”和“雷区”,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譬如:为落实不准上课接打手机的要求,我们前后共计通报三位违规教师,使这一要求在鼓楼得到落实。
有道是:教师无小节,事事皆育人。事实上,作为师德规范的八大修养,其内容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师德中“虚”的成分往往大于实的成份。即使具体量化的,也反映不了教师道德的真实状况。鉴于此,我们建立教师师德底线控制制度。师德底线应高于社会公德底线,师德底线的重建,是教师队伍管理的当务之急。在坚持传统的优秀师德标准的同时,我们坚持了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融入时代内涵。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切实从感情上、精神领域、特质待遇等总体上理解教师,关心教师,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自身内部环境和教育外部环境协调统一。
我们明确的师德底线具体是:
①发表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对学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论;②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敷衍塞责;③教师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④用粗鲁言行对待家长;⑤教师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⑥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⑦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⑧在考试工作中的徇私舞弊行为;⑨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⑩抹牌赌博被查处。我们把这些社会关注的、教师必须做到的师德要求当作鼓楼教师师德的底线,一旦触犯,不问原委,坚决实行教师师德底线“一票否决制”。对否决的教师,严格实行处罚到位,下年聘任坚决缓聘换岗,并在评优、评模、晋职等方面处罚。
第四,加强师德档案建设,构建科学的师德评价机制。师德档案是教育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教师师德状况的重要载体。自2005年启动以来,我们一直把这项工作当作常规工作来抓落实。
一是强化管理,力求师德档案建设规范有效。
为了真正发挥师德档案在教师队伍中的作用,便于操作,不流于形式,确保师德档案材料齐全、归档及时、管理规范,我们做到五个到位:一是人员到位。各学校在政教处设立了教师师德档案个人专柜,抽调政治可靠、党性观念强、作风正派的教师专门负责,统一管理。二是培训到位。我们十分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先后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研、专题讲座、以老带新、召开现场会、外出参观等各种形式进行培训,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以及现代管理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三是制度到位。从实际出发,针对档案管理的特点,建立了《师德档案管理若干规定》《师德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制》《师德档案材料收集登记制度》《师德档案材料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实行岗位百分考核,绩效挂钩,以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审查到位。师德档案事关教师切身利益,因而在工作中,我们一直坚持严肃、公正、实事求是。要求对个人档案材料一一核实,严格把关,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师师德情况。五是内容到位。将师德表现及表彰情况、违纪及处理结果,有关对教师师德问题的来信来访等都记录在师德档案中,并把它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考核评价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内容。与教师的评优、晋级、受奖等考评工作挂钩。三年来,我们始终把师德档案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坚持每年进行检查,召开师德档案学习交流会,认真总结,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师德教育水平。由于我们的档案工作卓有成效,我们中心学校2006年还接受了各乡镇的现场参观,并介绍了建设经验。
二是充分发挥档案功能,促进师德规范内化。
教育内部人事、分配、考核、奖励等制度所营造的工作环境是师德能否维系和发挥作用的直接原因。具体工作中,一是以师德档案为依据,深化四制改革。在教师聘任上,严格按照师德的综合评价分数,实行末位待岗,实现了想干事的有机会有舞台,能干事的有岗位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有荣誉。在校长基金的分配上坚持了“师德考核高权重”,“一票否决末等”的待遇。
师德评价改革,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育质量。整个教师队伍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争当班主任,工作负责,爱护学生的现象多了,人浮于事,不思进取,管理粗暴的少了;以校为家,勤奋工作的多了,漫不经心,得过且过的现象少了;淡泊名利,依法执教的多了,违纪违规的现象少了。)
以上便是我们鼓楼中心学校师德建设的一些作法。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师德建设新思路,努力提高全体教师师德水准,为构建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而奋斗
第二篇: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青岚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为人师表”才能“立德树人”。我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和引导全体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紧紧抓住新校成立的契机,通过建设长效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教育部、省(市)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学校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江西省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师的师德表现纳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教师晋职、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在专业技术岗位聘用过程中,实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
二、学习教育机制。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和《师德建设学习材料》,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三、人文关怀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经常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倾听教师意见,了解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定期召开会议,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建立了业务上帮助教师,创设条件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生活上关心教师,切实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政治上关怀教师,大力实施民主化、科学化管理等制度,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四、加强督促检查。
全面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强化教师以生为本、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职业精神,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从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一步营造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
五、建立了师德考核评估体系。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江西省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制定出台了学校师德考核评估细则。
六、完善师德建设的宣传评价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尚师德。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通过 “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同时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把落实师德规范与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和晋升、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及各种荣誉称号的授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使师德建设内化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第三篇: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心得体会
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后,我思考了许多,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我深深地认识到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定会把崇高的师德作为自己永恒的追求,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着每一个学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时时刻刻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努力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收益终身的。同样,一个教书育人、辛勤耕耘、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教师,也会赢得人民的信赖和社会的尊重。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需要用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教师只有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学生才会听你的,服你的,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教育的原动力”,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教师的爱不仅蕴含在教师的人格中,更是一种行动,体现于师生交往中。教师的爱具有奉献、平等、无私的特征。赋予爱的教育就如同涓涓细流浇灌每一块心田,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每一株幼苗。爱能开启学生心灵的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也正因为如此,爱的效果才是不可度量的。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才有合作的过程;有了尊重,教师才可能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了尊重,才可能有学生主体意识和健全人格的生成。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更应学会从学生身上找出闪光点。
追求师德的高尚,成为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2017年7月15日
第四篇: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 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2013〕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长期以来,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近年来极少数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解决当前出现的师德突出问题,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不断提升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记入培训学分。重视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师德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二、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将师德宣传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点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通过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活动,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弘扬高尚师德,弘扬主旋律,增强正能量。针对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应对并加以引导。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的契机,联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集中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师德考核应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符合教师职业性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取教师个人自评、家长和学生参与测评、考核工作小组综合评定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公示后存入师德考核档案并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四、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将师德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范围。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表彰奖励的必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优先评选特级教师和晋升教师职务(职称)、选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获取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将违反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六、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建立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性行为,并提出相应处理办法。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问责制度。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七、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师德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有关职责要落实到具体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师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等教师行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小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全过程。中小学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紧密配合,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合力。
教育部 2013年9月2日
第五篇: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黄旗堡街道中心幼儿园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挥在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所有素质中,师德最为重要,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到的办园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师德建设的垒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造就关爱幼儿,教书育人,学人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合格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作出贡献。
一、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统一协调机制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内容。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
二、以教师为本,构建教师的成才成长机制
邓小平同志讲:“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
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要从思想教育人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幼儿,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引领幼儿。
三、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
第一、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师德考核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考核可以激发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能够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二、健全师德建设的奖励机制。幼儿园要把对教师道德规范要求纳入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决策之中,要将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制度化,要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与舆论导向相结合,在精神奖励上,通过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和倡导高尚的师德活动,树立教书育人的典型,以掀起树形象、学榜样、找差距、作贡献的热潮,充分发挥典型任务的激励、向导、示范作用,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物质奖励上,通过设立师德奖励基金,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重奖,在晋级、评聘,职称评审、进修深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教师发表的有关教书育人的文章、著作,应以教育科研成果对待。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通过校报、宣传栏、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师德先进,如在校报上开设“名师”专栏,建立师德教育网站等,以扩大师德宣传网络的覆盖面,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利用每年的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对那些思想道德素质优秀、教书育人事迹突出、贡献突出、家长称颂、幼儿喜欢的优秀教师大力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交流家园共育、教书育人工作的先进经验,以倡导尊师重教的好风尚。
四、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动态监控机制
教师的师德行为具有外在性、主动性、善恶性、可塑性的特点,可以通过教育、评价、监督来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构建民主监督、教师职业良心自律监督等方式来调控教师的师德行为,最终促使教师自觉履行师德义务。构建监督机制也应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首先建立师德建设的领导与监督机构;其次建立师德建设督导队伍;最后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
第二、建立系统完善的约束制度。幼儿园要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有关法规、条例,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制定本园《师德建设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制度,重点强化教职工队伍在思想道德、教学纪律、教学风气、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举办经验交流座谈会、观摩教学、参观访问、学习典型等多种形式,使师德教育制度化、科学化、有形化、经常化。
五、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信息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信息反馈要迅速、准确。信息具有滞后性、时效性特点,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反馈的时效和速度,一旦发现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应及时汇报,迅速向上级领导反馈,信息反馈者要对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核实,对所掌握的材料认真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保证信息的价值及准确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建设,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体现高等教育精神的重要一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实践,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扎扎实实地将师德建设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