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充分发挥村监督委员会作用的几点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成就之一,就是在农村形成了广泛的村民自治和直接民主制度。它不仅扩大和保障了亿万农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权事业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本文作者对村民自治的历史、现实作了详尽调查,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并对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中肯的看法人口计生委“三创新、三确保”推
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发布日期:2006-1-11 17:32:06 信息来源:人口计生委
1月10日下午,我区举行了“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建”启动仪式,区直工委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
结合工作实际,人口计生委拟定了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党组书记李福旺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组织建设”为核心做了动员讲话。主任杨振富强调,党建工作要从三方面创新,通过创新确保三方面成果,“三创新”即党建工作形式要创新、党建工作内容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要创新;“三确保”即确保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确保三个文明健康有序发展、确保我区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创新村务监督机制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 李兴兵
近年来,五眼泉镇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村级组织民主监督机制,对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规范村务行为、约束村干权力、保障村民权利”作出了有
益探索。
一、主要作法
镇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反复酝酿、借鉴经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监督工作的意见》,从机构设置、产生方式、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监督职责、经费保障、工作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大胆创新。
(一)创新产生途径,变“举手通过”为“海推直选”。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产生途径突破传统的由村“两委”内定,代表会举手通过的方式,结合村委会班子推选进行等额“海推”,根据得票多少分别确定主任和委员侯选人,由村民代表会直接差额选举产生,具有群众代表性强、受村“两委”干扰小的特点,有利于实现对村“两委”的监督。同时,人员组成采取回避制度,明确村“两委”及其直系亲属、配偶、不得担任监委会成员。去年底,全镇各村抓住村级换届契机,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同步换届和成立工作,作为村级配套组织和配套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各村召开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并通过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办法》,该选举办法规定,村务监督委员会设主任1名,委员4名,经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选举前由村民在村民代表中推荐候选人,投票推荐按得票多少,从高到低分主任和委员职位确定候选人。然后,由全体村民代表采用直接投票差额选举的办法,设投票箱集中投票,公开唱票、计票。按照此选举办法全镇11个村均民主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镇55名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党风廉政建设、有一定政策水平及较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较高威望的村务监督员上岗履职,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和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创新监督内容,变“单一理财”为“全面过问”。过去,一提及监督,大都将其等同于财务监督。《意见》明确规定将村务监督由单纯的财务监督向全面的村务监督延伸,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涉及村级管理的重要行政事务、村集体经济活动及其它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等均行使监督权利。主要是开展七个方面的监督:一是政策执行监督;二是村务决策监督;三是村务公开监督;四是财务收支监督;五是资产管理监督;六是项目建设监督;七是勤政廉政监督。
(三)创新工作流程,变“事后盘点”为“全程跟踪”。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延伸,改变以往事后监督的“马后炮”,监督更加及时、有效。事前超前监督,即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决策的全过程,对不合制度规定或不合民意的决策及时提出异议,提请村民代表会议就有关问题进行协商、表决。事中跟踪监督,即参与决策执行过程,抵制不符合制度和有悖于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村务行为。事后检查监督,即做好事后财务收支、资产处置和重大投资行为的审查、督促、公示等工作。具体工作方式主要是以下八种:一是列席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列席或参加村党组织活动以外的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村务会议,把握村级工作安排和工作动态;二是收集民意,联系村民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及时向村党组织、村委会反映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共同商议,就村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与村“两委”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及时纠正;四是提出建议,对不按村务管理制度规定作出的决定或决策提出废止建议,村委会就具体事项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决定;五是拿定主意,对村级事务、财务公开清单和报帐前的凭证进行稽核,对不合规单据严格把关,“拒之门外”;六是现场动意,对村级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督、过程监督,一经发现问题,现场落实整改;七是民主评议,参加村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活动,协助镇党委做好村“两委”成员的年终考评;八是留下记忆,村务监督委员会日常工作实行主任负责制,推行台帐管理,“干好每笔事,记好每笔帐”。
(四)创新监管机制,变“被动监督”为“主动出击”。村务监督委员会接受上级党组织和村级党组织的双重领导。镇党委组建村务监督工作指导组,由镇纪委、组织、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民政、财政等部门组成,与村纪检委员共同承担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业务管理和指导责任。《意见》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权利都有准确的定性,对监督工作的主动性、规范化都有明确的要求,由于有了制度做支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腰板”挺得笔直,改变了过去被动监督、不愿监督、监督乏力的现象,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积极性和成员间的内动力得到明显提升,主动争取村“两委”的重视与支持,做到办公有场所、有桌椅、有牌子,主动参加相关会议、安排相关具体监督事项。
(五)创新报酬考核,变“粗放无序”为“绩效问责”。一是规范管理指导。镇组建由纪委牵头的村务监督工作指导组,加强对村务监督工作的具体指导,一季度召开一次监督委员会主任会议,半年开展一次工作检查,年终进行全面考核验收;村级党组织加强对村务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村纪检委员负责具体指导和协调;村务监督委员会日常工作由监委会主任负责,对照《村务监督委员会责任制及百分考核办法》,从自身建设、政策执行监督、村务决策监督、村务公开监督、财务收支监督、资产管理监督、项目建设监督、勤政廉政监督等八个方面规范运行。二是落实经费保障。村保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必须的办公经费。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补贴由镇定补到村,原则上每年不低于1000元,有一定资金能力的村,可以适当增加补贴,并纳入年初村级财务支出预算。其他成员的误工,参照当地农民务工收入水平,实行据实补贴,误工记载和补贴来源由村级负责。三是严格考核问责。镇村务监督指导组年终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进行考核验收,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的,监督委员会主任享受镇级定补和村级预算补贴;得分在90分以下的,以90分为基数,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扣减补贴的10%。其他成员的补贴由村委会、村纪检委员考核发放。对于工作成效突出,富有创新的,镇党委、镇政府给予表彰和一定的奖励。对于履职不到位,群众意见大,个人违规违纪的将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和提交村民代表会议罢免。
二、初步成效
(一)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过去,村务监督存在监督不力、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的现象。如今,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日常民主监督职责,将监督工作贯穿于村务工作的始终。群众利益无小事,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围绕群众反映的水、电、路等热点问题,收集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向村“两委”反映。
(二)优化了村级组织的权利架构。村党总(支)部是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是决策机构,村委会是村务管理和决策的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务的监督机构,改变了过去村务监督委员会隶属于村委会,地位不对称、力量不对等,自下而上的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的尴尬局面。村务监督委员会瞄准的就是村“两委”的权力。袁家榜村一村干部在社区建设施工中,向群众表态超计划增加一个农户的稻场硬化任务,该村监督委员会成员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进行了纠正,一向“自由惯了”的村干部们自然有了压力。龙口子村监委会主任朱家义在该村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向村民代表述职时说:“群众选我,是对我的信任。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好似‘赤脚医生’,‘挑刺’但不‘添乱’,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让
村“两委”的工作做得更好。”
(三)提高了村务工作的监督实效。监督制约干部行为,防止干部滥用职权,对村财务的管理和支出实现有效监督,防止村干部营私舞弊、滥支招待费、资金违规出借等问题。响水洞村“两委”主动安排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收支预算管理、工程招投标、现场监理、工程决算。弭水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吸引过去的惨痛教训,下大力气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村里大小开支全部采取民主公开方式决定,如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日当天快餐面的采购问题上也采取了现场抓阄确定,有群众反映,“这样的干部我们放心”。反映村干部经济、作风问题的信访一直是农村群众信访的重点。通过监督委员会向群众宣传解释村重大决策和事项,消除群众心中疑虑。前几年,袁家榜村因村务不公开、不透明,导致村级管理混乱,人民群众意见大,直接影响了村“两委”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性,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向群众全程公开,向群众征求意见,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群众有意见的村务接受质询,群众有争议的事务接受听证,使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得到化解,密切干部关系。
(四)促进了农村基层的廉政建设。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扩大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既给村两委干部加上一道“紧箍咒”,又起到加强沟通,解疑释惑的作用,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化解群众内部矛盾,促进农村稳定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镇政府所在地的庙岗村过去也曾由于监督“缺位”,导致了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出现过上访群众锁政府大门的事件。村书记林大贵说起过去就相当窝火:“以前村干部怕干事,村民总怀疑你从中得多少好处。有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里一切事都在监督下进行,就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干事心理负担轻了,听到的赞扬也多了。今年该村陆渔一级公路征地拆迁中,村监督委员会积极参与征地实物指标调查、补偿额度确定、补偿款的发放,全程监督,该村征地拆迁任务如期完成,无一起因征地引发的上访和纠纷,实现零投诉目标。(作者系五眼泉镇党委书记、镇长)
五眼泉镇:创新村务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眼泉乡以第七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从机构设置、产生方式、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监督职责、经费保障、工作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从源头上堵塞农村监督体制上的漏洞。
一、创新产生途径,变“举手通过”为“海推直选”。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产生途径突破传统的由村“两委”内定,代表会举手通过的方式,结合村委会班子推选进行等额“海推”,根据得票多少分别确定主任和委员侯选人,由村民代表会直接差额选举产生,具有群众代表性强,受村“两委”干扰小的特点,有利于实现对村“两委”的监督。同时,人员组成采取回避制度,明确村两委及其直系亲属、配偶、不得担任监委会成员。今年,全乡各村抓住村级换届的契机,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同步换届和成立工作,作为村级配套组织和配套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各村召开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并通过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办法》,该选举办法规定,村务监督委员会设主任1名,委员4名,经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选举前由村民在村民代表中推荐候选人,投票推荐按得票多少,从高到低分主任和委员职位确定候选人。然后,由全体村民代表采用直接投票差额选举的办法,设投票箱集中投票,公开唱票、计票。按照此选举办法全乡11个村均民主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全乡55名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党风廉政建设、有一定政策水平及较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较高威望的村务监督员上岗履职,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和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
完善。
二、创新监督内容,变“单一理财”为“全面过问”。过去,一提及监督,大都将其等同于财务监督。我们明确规定将村务监督由单纯的财务监督向全面的村务监督延伸,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涉及村级管理的重要行政事务、村集体经济活动及其它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等均要行使监督权利。主要是开展六个方面的监督:一是政策执行监督。重点是对村“两委”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监督,严禁村级新增债务的监督,维护农民利益的监督。二是村务决策监督。重点是决策过程的监督,看决策事项是否合理合法,决策过程是否合理合法,对于群众反对的、不符合政策的、不符合法律的决策事项,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该否决的坚持立场、坚决否决。三是村务公开监督。重点是围绕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程序,公开的全面性、真实性开展监督,杜绝在公开的问题上搞形式、走过场、假公开、不公开的问题。四是财务收支监督。重点是监督年头预算、年终决算、日常开支、制度执行和财务公开。五是资产管理监督。重点是对集体资产的承包、处置进行监督,参与招标竞标、合同订立,协助调处纠纷。六是项目建设监督。重点是对项目建设方案、代表通过过程、招标投标环节、合同起草订立,工程建设质量、竣工验收结帐的监督。七是勤政廉政监督。重点是监督村组干部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和工作作风进行监督,参加村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活动,听取、收集群众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村两委班子进行反馈,对村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及时向乡纪委报告或举报。
三、创新工作流程,变“事后盘点”为“全程跟踪”。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延伸,改变以往事后监督的“马后炮”。村务监督委员会将过去的事后监督转变为全程跟踪,监督更加及时、有效。事前超前监督,即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决策的全过程,对不合制度规定或不合民意的决策及时提出异议,提请村民代表会议就有关问题进行协商、表决。事中跟踪监督,即参与决策执行过程,抵制不符合制度和有悖于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村务行为。事后检查监督,即做好事后财务收支、资产处置和重大投资行为的审查、督促、公示等工作。具体工作方式主要是以下八种:一是列席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列席或参加村党组织活动以外的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村务会议,把握村级工作安排和工作动态;二是收集民意,联系村民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及时向村党组织、村委会反映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共同商议,就村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与村“两委”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及时纠正;四是提出建议,对不按村务管理制度规定作出的决定或决策提出废止建议,村委会就具体事项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决定;五是拿定主意,对村级事务、财务公开清单和报帐前的凭证进行稽核,对不合规单据严格把关,“拒之门外”;六是现场动意,对村级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督、过程监督,一经发现问题,现场落实整改;七是民主评议,参加村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活动,协助乡党委做好村“两委”成员的年终考评;八是留下记忆,村务监督委员会日常工作实行主任负责制,推行台帐管理,“干好每笔事,记好每笔帐”。
四、创新监管机制,变“被动监督”为“主动出击”。村务监督委员会接受上级党组织和村级党组织的双重领导。乡党委组建村务监督工作指导组,由乡纪委、组织、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民政、财政等部门组成,与村纪检委员共同承担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业务管理和指导责任。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权利都有准确的定性,对监督工作的主动性、规范化都有明确的要求,由于有了制度做支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腰板”挺得笔直,改变了过去被动监督、不愿监督、监督乏力的现象,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积极性和成员间的内动力得到明显提升,主动争取村“两委”的重视与支持,做到办公有场所、有桌椅、有牌子,主动参加相关会议、安排相关具体监督事项。
五、创新报酬考核,变“粗放无序”为“绩效问责”。一是规范管理指导。乡组建由纪委牵头的村务监督工作指导组,加强对村务监督工作的具体指导,一季度召开一次监督委员会主任会议,半年开展一次工作检查,年终进行全面考核验收;村级党组织加强对村务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村纪检委员负责具体指导和协调;村务监督委员会日常工作由监委会主任负责,对照《村务监督委员会责任制及百分考核办法》,从自身建设、政策执行监督、村务决策监督、村务公开监督、财务收支监督、资产管理监督、项目建设监督、勤政廉政监督等八个方面规范运行。二是落实经费保障。村保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必须的办公经费。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补贴由乡定补到村,原则上每年不低于1000元,有一定资金能力的村,可以适当增加补贴,并纳入年初村级财务支出预算。其他成员的误工,参照当地农民务工收入水平,实行计实补贴,误工记载和补贴来源由村级负责。三是严格考核问责。乡村务监督指导组年终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进行考核验收,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的,监督委员会主任享受乡级定补和村级预算补贴;得分在90分以下的,以90分为基数,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扣减补贴的10%。其他成员的补贴由村委会、村纪检委员考核发放。对于工作成效突出,富有创新的,乡党委、乡政府给予表彰和一定的奖励。对于履职不到位,群众意见大,个人违规违纪的将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和提交村民代表会议
罢免。
关于充分发挥村监督委员会作用的几点思考
根据上级要求,在村级建立村监督委员会,目前明光市已有部分村建立了村监督委员会,其他村将陆续建立村监督委员会。如何发挥村监督委员会在加强对村务工作监督中的作用,提高监督效果,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把好推选关,优化监督队伍整体素质。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把选人用人与培养锻炼结合起来,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制约,努力提高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首先要把好推选关。村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村监督委员会担负着对村政务、财务等工作的监督职责,是受村民代表会议授权行使职责,成员组成应由村民代表或党员等人组成。要注意推选那些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监督、办事公道,有责任心、有文化、懂政策,对财务知识有一定了解,在村民中有一定威信的人员担任。
二是加强培训指导,提高人员实际工作能力。要突出教育培训的重点,在培训对象上重点加强对村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教育,也要加强对村务监督业务知识的培训,还要抓好金融、审计等有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培训。要加强对村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实践锻炼,通过参加专项工作等方式在实践中促进监督人员的的全面发展。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即要加强内部监督,也要关心爱护基层监督人员,通过开展谈心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上要关心支持,积极主动地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现并主动予以关心帮助,将组织的关心爱护落到实处。要广泛宣传先进典型,注意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宣传身边的典型,激励干部弘扬正气、振奋精神、鼓舞斗志。要进一步明确村监督委员会的地位与作用,使他们具有独立行使监督的职能。要进一步规范监督职责,提高监督实效。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监督的内容、监督的时间、监督的形式、监督的程序、监督的保障措施等,使其逐步规范,使其便于操作和执行,从而提高监督的效果,更加充分地发挥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
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黄店镇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全镇监委会的具体选举工作,由镇纪委牵头,镇民政所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强化村党支部书记的具体责任。二是注重监委会成员的产生与考核。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民主推荐或选举产生监委会主任及其他成员。监委会成员将接受联户代表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每年一次,评议结果当场公开。三是确保2010年9月底前全镇所有行政村都建立村委监督委员会。镇党委、政府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每个阶段工作的落实。届时,镇纪委将组织相关人员,采取重点抽查、督察督办等形式,对各行政村推行监委会制度和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中走过场的行政村,将查明原因,督促整改;对工作不力,甚至设置障碍的村组干部,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赋予职权 监督有效
华县根据民主监督的职能,充分赋予村民监督委员会“四权”:即:参与权、建议权、审核权、监督权四项权利发挥职能作用,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审核不审批、履职不对立,切实当好村民的贴心人,村两委会的好帮手,扎实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提升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村民监督会委员列席“村两委”会,参与村级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开支等事关村民切身利益事项的讨论。尤其在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三资”(资产、资源、资金)、征地款分配、工程建设、低保、计生指标分配等方案的讨论与制定过程中,村民监督委员会积极参与,对方案提出合理化修改意见及建议,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了村级重大事项少数人说了算现象,维护和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赤水镇辛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在该村480万元莲菜池产业工程建设中,从工程资金的筹集、建设方案的制定、工程的承包、工程建设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全程的监督,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积极主动深入村户了解村民意愿,收集村民合理化意见建议,并能及时否决两委会不合理决策,切实维护村民利益,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架起了村两委会与村民之间的“连心桥”。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以来,共列席村两委会议52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335余条,其中采纳311条,对360余项(次)村级重大事项进行了监督,否决违规违纪和不合理事项125件,全县信访量平均下降了56%左右。村民监督委员工作良好的运行,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瓜坡镇对各村地膜玉米种植补贴面积统计,各村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坚持不漏一户,不多报、虚报一户的原则,实施有效监督,全镇统计种植面积共计1.8万亩,享受惠农政策补贴36万元。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直接参与,有效化解了多报、虚报引发的矛盾。
融洽了干群关系。以前,一些村干部在村委会选举前向群众“拍胸脯”、“表承诺”,当选后只管“拍脑袋”、“表困难”,由此,干部和群众产生了隔阂,出现误解,甚至引发冲突。还有一些村干部确实是为了村上的事忙前忙后,为集体办实事,为群众办好事,但事与愿违,往往被群众怀疑是“别有所图”、“心怀莫测”。可现在村干部普遍反映:“有了监督委员会的公正评说,不必担心那些不必要的麻烦了,烦心的事儿少了,闲话没了,工作的劲头足了,可以放开膀子干大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还干部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对村级班子成员起到关心和保护作用。
促进了基层民主管理。村民监督委员会开展工作以来,重点对财务、低保、计生指标分配、集体财产处置、退耕还林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了监督。通过有效实施监督,对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起到了一定的督导和震慑作用,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金惠乡、下庙镇等乡镇对村民监督委员会参与的监督事项以表格的方式进行登记,凡村民监督委员会参与监督的村级重大事项,都如实填写《村级重大事项跟踪监督情况》登记表,对监督的具体时间、事项、监督情况进行详细登记,使监督工作既阳光透明又规范运行。
六合街道“四抓”着力打造“阳光”村务 文章来源:六合街道“四抓”着力打造“阳光”村务 作者:六合 发布时间:(2010-8-19)浏览次数: 一是抓基础,扩展公开内容。注重由针对性公开向全方位公开延伸,凡是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以及本村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尤其对村级组织各种经济活动、集体资产经营、宅基地审批、粮食补贴、低保救助等情况都必须公开,把“村务”的议事权交给村民,把“村财”的处置权交给村民,让群众全面了解监督村集体财产和财务收支情况。同时还将土地流转租金兑现及国家强农惠农补贴及时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二是抓重点,创新公开形式。把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调整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凡是群众要求知道什么,村上就公开什么,使村务公开真正成为“阳光工程”。定期集中公开,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村文化大院及群众居住集中、醒目的地方设置公开栏,坚持每月8日-15日,对村务、财务收支情况公示一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民主理财和群众参与意识,增强村务财务管理透明度。垂直对应公开,对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宅基地审批、农村财务审批等属于站所业务范围内的事项,按照“谁审批、谁公开”的原则,由负责审批的站所直接到村公开。随时点题公开,对不在规定的公开内容之列,但党工委、办事处认为事关重大,或群众在某个时期最想了解的事项,由党工委、办事处或群众以“点题”的方式提出,村两委按要求及时公开,较好地解决了村务公开中一些不到位的问题,把方方面面的知情权真正交给了群众,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抓关键,规范公开程序。注重由随意操作向按程序公开延伸,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公开内容必须由村务监督小组先行审核,并经村民主议政会议讨论通过后,再进行公布。村务监督小组全程监督村务公开是否全面、真实等情况,并及时向村民主议政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严格按照“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评定,先由村两委会提议,经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然后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通过“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施,把党的领导机制、“两委”协调机制、党内基层民主机制和农村村民自治机制有机融合在一起,坚持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尊重了党员民主权利和村民自治权利,以严格的程序保证了民主决策和公开监督,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的积极性。今年来,东坝村实施整村搬迁社区建设工程;梅家村实施了2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工程;新合村建成了100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四是抓监督,加大督查力度。对于三议两公开确定的事项,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负责将工作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并明确完成时限,定期向村民代表公布事项办理进展情况,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村级组织集体做出的决定“说了算、定了干”。街道督察办每月8日对各村村务、财务公开情况进行督察,结果列入村级年终考核。
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君子之风,与之久长!
华州大地,基层民主清廉,和谐清风吹拂。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健全,推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0.95亿元,增长1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563元,增长17.8%。全县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关于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一监
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和推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有效落实,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推进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意见〉的通知》(豫办〔2009〕37号)和《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方案〉的通知》(豫纪发〔2010〕3号)要求,我市要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现结合农村基层工作实际,就此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不断创新和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式方法,逐步在全市农村基层形成“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监督组织。有效整合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纪检小组等村级监督形式,2010年7月底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所有城市社区建立居务监督委员会,在全市形成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村务管理和决 策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村务监督机构的村民自治机制。
(二)巩固提升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水平。督促检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不断强化对村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继续规范农村“阳光工程”建设,制定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实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构建向村级组织延伸,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着眼点,以切实保障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为落脚点,促进村级组织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村级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坚持党的领导,民主监督的原则。村务监督委员会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地开展民主监督工作,把坚持党的领导、村民当家作主、依法自治统一于村级组织体制之中,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建立党领导下的村民广泛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监督村务,职责明确、程序完备、充满活力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
(三)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的原则。不断总结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运作机制,既要对村务公开、财务管理进行监督,也要对村干部民主决策、履职的情况进行监督,创新监督形式,确保监督效果,使村级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由单方面监督向全方位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的转变。村务监督委员会助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有效施行,既要成为村干部的保健站,又要成为老百姓的代言人,从而使村干部“运动员兼裁判员”的身份实现分离。
四、方法步骤
主要采用动员推进和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部署(3月1日至4月10日)。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关于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批示和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的目的意义、选举程序和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扩大加强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的社会影响,为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建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建立组织(4月11日至7月31日)。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采取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迅速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要在乡镇党委、政府、纪委的具体指导下,严格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意见〉的通知》(豫办〔2009〕37号)中关于“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产生和考核办法”的规定,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由村民代表大会或党组织提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候选人,也可由村民自荐或联名推荐。2008年依法选举产生的村理财小组、纪检小组等成员可以优先作为村务监督委员会候选人。
2、提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候选人。在充分酝酿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由乡(镇、办事处)纪委商村党组织提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候选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候选人应当是中共党员,为便于开展工作,也可由村党组织副书记或纪检委员担任。
3、审查候选人资格。乡(镇、办事处)党委按照豫办〔2009〕37号文件有关要求,对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委员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同意后,提交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与村民委员会同期同届。
4、召开村民大会,差额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及主任。确有实际困难,暂无法召开村民大会的,作为过渡办法,可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选举。选举时,乡(镇、办事处)纪委有关工作人员务必要到场。村务监督委员会一般设成员5人(含主任1人),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或人口较少的行政村也可设3人。村务监督委员会产生后,名单报乡(镇、办事处)纪委备案。届中,因工作需要,可以按程序由村民代表大会对个别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作出增补、调整决定。
5、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为保证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各县(市)区、乡(镇、办事处)要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必要保障。一是建立工作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做到有人员、有牌子、有印章、有办公场地、有工作制度、有会议记录。二是建立培训制度。通过举办培训班或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业务水平,保证依法有效开展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及成员的培训工作由各县(市)区纪委牵头,组织、民政、财政、农业等部门负责落实。9月底前,要将全市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及成员轮训一遍。三是建立补贴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不脱离生产,给予一定补贴。以县(市)区为单位,结合本地财力实际和各行政村实际,分类别、分层次制定补贴标准。四是建立报告制度。各县(市)区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情况,每年底要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写出书面报告。7月底前,全市城市社区应参照建立居务监督委员会。
(三)检查验收(8月1日至9月30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组织力量,对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和全面验收。对工作中走过场的地方,要查明原因,督促整改;对工作不力、甚至设置障碍的领导干部,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工作中有创新、成绩突出的地方,要总结经验,培养先进典型。
五、工作内容
(一)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任职条件
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且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法律意识强,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熟悉村情、热心公众事业等条件。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村报账员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应当是中共党员,为便于开展工作,也可由村党组织副书记或纪检委员担任。
(二)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
1、监督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监督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的执行情况。
2、监督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凡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村级重大事项必须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研究决定。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四议两公开”决策实施过程,如发现村“两委”未严格遵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应督促其重新召开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3、监督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情况。凡是上级规定和农民群众要求公开的村务、党务事项,村“两委”应当全面、真实、及时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要认真审查公开的内容、时间和程序,如公开情况不能满足村民要求,应督促村“两委”重新公布,村“两委”应在一周内予以答复。
4、监督村级财务管理情况。村级财务事项发生时,必须取得有效的凭证,由经手人签字并注明用途后,交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审查签署意见并盖章,再由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联签后,报乡(镇、办事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入账。
5、监督村级集体经济合同和项目招投标情况。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监督村级集体投资项目和资产、资源处置的公开竞价、招投标活动。按照有关规定,配合乡(镇、办事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定期检查、审核村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
6、监督村干部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村务监督委员会担负村务监督、民主理财等职责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村干部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并及时向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报告监督情况。
7、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未在法定时间内启动罢免程序的,可督促村民选举委员会召开村民大会投票表决。
8、监督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授权的其他事项。
(三)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权利和义务
村务监督委员会享有的权利:
1、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列席村民委员会会议,了解掌握村务决策、执行过程。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列席村党组织会议,涉及村级重大事项,全体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列席村党组织会议。
2、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权获得履行职责所必须的办公场所和工作条件,可以查阅、复制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有权要求村民委员会对监督事项作出解释说明并提供有关材料。
3、村务监督委员会发现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有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及村民自治章程,损害村民根本利益行为,情节轻微的,可以提出批评并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可以直接向乡镇(街道办事处)纪委报告并配合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4、村务监督委员会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与村委会的决定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村务监督委员会可建议提请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决定。
村务监督委员会需要承担的义务:
1、认真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和有关的监督工作知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客观公正地开展监督活动,不得借监督之名故意刁难。
2、配合支持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正确履行职责,引导村民支持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协助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联系村民,广泛听取并收集、整理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反映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保障村民对村级事务的质疑、建议、反映和举报等监督权利。
3、村务监督委员会应积极协助村民委员会建立村务档案。村务档案包括:选举文件和选票,会议记录,土地发包方案和承包合同,经济合同,集体财务账目,集体资产登记文件,基本建设资料,宅基地使用方案,“村务公开大台历”合订本等。村务档案应当真实、准确、完整、规范。
4、村务监督委员会独立正确行使监督权,不直接参与具体村务的决策和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每半年向其报告一次工作,每年年中和年底还要向乡(镇、办事处)党委、纪委报告工作开展情况。模范遵守村规民约,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四)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考核办法
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与村“两委”干部一起接受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评议,乡(镇、办事处)纪委要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各行政村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每年进行一次,确因原则性不强、工作不力等原因,且连续两年被评议为不称职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当主动辞职;拒不辞职的,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有权罢免,罢免程序参照产生程序。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务求实效。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兼顾,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务求实效。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必要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专人,抓好工作落实。成立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纪检监察、组织、民政、财政、农业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要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各乡(镇、办事处)和各行政村(社区)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强化县(市、区)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的直接责任和村党组织书记的具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组织、纪检监察、民政、财政、农业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民政部门负责并指导村务监督委员会的选举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和各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综合指导作用,及时掌握各地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加大对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产生和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确保我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顺利有序实施,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各县(市)区要加大对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以及村民代表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政策水平和依法依纪按程序办事能力。要引导农民(居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民主意识,在实践中提升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逐步在全市农村基层形成“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
(三)把握进度,稳步推行。为确保按时保质的完成工作,要求各行政村在7月31日前全面完成村务监督委员会组建工作,为下阶段启动监督,深入推进村级惩防体系建设夯实基础,为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市、县、乡三级要设立举报电话,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四)定期汇报,创新经验。各县(市)区要及时上报有关工作信息和经验材料。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5日内,要写出阶段性工作小结报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市纪委农村党风室)。在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的同时,要善于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同时注意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使工作不断有提升、有创新、上水平、出经验。各县(市)区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的总结,于2010年9月20日前报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市纪委农村党风室)。
河南渑池:探索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
实践与思考
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地方因监督体制弱化、监督机制不到位,造成个别乡村管理混乱,少数党员干部为政不廉和办事不公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制度管理、执行因素外,监督体制乏力、监督不到位是一项重要原因。村级组织体系里虽然设有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纪检小组等各种监督组织,但因职能交叉,人员分散,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高;其次,按照现在通行的机制,村级监督组织的产生方式和日常工作模式,因群众基础弱,参与机会少,致使监督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其三,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缺乏刚性的监督制约措施,因此也无法保证监督的经常性和持久性,更不可能把监督渗透到干部权力日常行使的过程之中。监督体制和机制上的这些缺陷,使监督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干部监管体制的漏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程,渑池县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加强农村基层惩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创新监督体制、改革乡村财务监管机制为载体,遵循《实施纲要》的有关规定,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了创新农村监督体制和工作机制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较好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创新农村监督体系,着力构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针对农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监督组织,参与村务机会少、监督手段弱化的现状,整合原有监督资源,集中有效监督力量,提高监督组织地位,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在全县农村初步建立了新的民主监督体系,有力促进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
整合监督资源,创建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级组织体系内,如何形成有效地内部监督,以保证组织的健康有序运作,是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渑池县按照提高权威性、保持经常性、严格程序性的总体要求,创新监督体制,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纪检小组三组合一,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监委会成员一般为2-3名,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直接选举产生,设主任1名,实行任期制。在职级待遇上与村委会平级,且同期同届,享受村干部待遇。在人员构成上,监委会成员既不能是村“两委”成员,也不能是其亲属。在工作上,监委会在村党支部直接领导下实施民主监督,对村民代表会议负责,接受乡镇纪检部门指导。监委会成员参加村委会议和村“两委”联席会议,列席除单一组织活动外的党支部会议,并赋予监委会“三项”职能、“五项”权力和“三项”义务。“三项”职能即:监督村务决策、重大事项执行及财务运行情况,参与村务管理活动;监督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对村务公开清单和财务报帐凭证进行审查;监督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组干部履行职责情况。“五项”权力即:有权对村务活动中不廉、不公、不民主行为,以及影响稳定和发展的事情,向村党支部和乡镇有关组织反映、报告;有权对一切有疑义的村务活动要求村委作出解释;有权对村务活动中的违纪、违法和不合理的事项向有关方面提出否决建议,并督促纠正;有权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村委决定,提出废止建议;有权对三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认为不合格的村干部,向上级提出罢免建议,并召集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三项”义务即: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村务管理制度,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义务;有协调干群关系,支持村“两委”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的义务;有联系群众,收集反映意见、建议,督促反馈落实的义务。
建立监管机构,提高监督质量。加强农村基层监管体系建设,需要县、乡、村三级联动,健全组织网络,形成一体化的监督制约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惩防体系建设。渑池县为保证民主监督工作有序开展,防止监督断档和缺位,在县纪委建立了农村党风室,设专职工作人员5名,实现了编制、经费、办公场地和设备四到位,加强对乡(镇)、村两级监督组织的督查指导,确保其民主监督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在乡(镇)建立了民主监督中心,设专职工作人员3—5名,中心主任由乡(镇)纪委副书记兼任,具体指导村监委会开展工作,定期对村务、财务公开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收集、处理监委会的意见、建议和问题,并对乡直各部门廉政建设情况,以及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村监委会定期向乡(镇)中心报告工作,并提出意见或建议,从而形成上下一体的县、乡、村民主监督网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监督行为。为保证监督组织规范有序运作,渑池县主要围绕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以决策监督、事务监督、财务监督为重点,突出抓好管理和监督两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先后出台规章制度15项。针对干部作风不民主,拍脑袋决策、搞虚假政绩等,制定实施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听证制度;针对村干部自律意识不强、作风霸道等现象,完善实施了民主评议制度;针对村务、财务公开不及时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完善实施了村务管理、财务预决算、向村民报告三项制度;针对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如:种粮直补、大型项目建设占地补偿等问题,完善实施了公示制度;针对有些村干部离任时交糊涂账、夹生账等现象,制定实施了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针对农村在建校、修路等项目建设中易引发纠纷的问题,制定实施了招投标制度,将造价5万元以上的工程,纳入县招投标中心统一管理,保证了农村集体项目建设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加强培训教育,明确监督职能。为解决监委会不懂不会、业务生疏的问题,渑池县通过采取开辟电视专栏、开展经验交流、编印相关资料等措施,对监委会成员进行系统的法律法规和村务监督等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监督重点,规范操作程序,增强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自2005年成立监委会以来共举办专题培训班86期,培训4500人次,召开经验交流会和座谈会8次,印发学习资料3000余套。目前,各乡村已自觉形成了每月组织一次学习,听取一次汇报,审核一次帐目,部署一次工作为核心的乡镇民主监督工作例会和村集体办公制度,实现了村务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为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改革乡村财务管理制度,对腐败易发多发部位进行分权制约。
财务问题一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也是基层干部产生腐败的易发多发部位。为防范农村腐败的发生,发挥财务监督的职能作用,渑池县按照统一管理、分权制约的基本思路,积极稳妥地在全县推行了乡村财务管理制度改革。
以“归口财政、统一管理”为基点,建立新的农村财务管理机构。一是成立“一个中心”。各乡(镇)依托财税所,成立乡村财务服务中心,作为县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对乡(镇)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行政村、村民组的财务进行统一管理,在坚持村、组财务“所有权、支配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办理三级资金结算、统一办理三级会计核算、统一管理三级会计档案。二是落实“两个取消”。即取消乡镇机关及乡(镇)直部门、行政村、村民组三级会计设置,只设一名兼职报帐员,所有收支直接纳入中心管理;取消乡(镇)直部门和村组原有帐户,由乡村财务服务中心为乡(镇)直部门设立基本户和政策专户,为各行政村设立基本户,在村基本户中为各村民组设立明细帐,实行独立核算。三是统一财务软件管理系统。在县、乡两级实行一套乡村财务管理软件,统一配置核算软件、数据库、服务器等设施,进一步提高乡村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以“相互制约、权钱分离”为核心,建立新的农村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乡村财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乡(镇)直属部门的财政供给费用、专项拨款、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及开支等;统一管理村、组转移支付收入、集体经济收入、集体企业、土地、固定资产租赁收入、上级专项拨款和其他收入及开支等,从根本上杜绝了“四乱”和滥支乱花现象。同时,中心实行预算管理和程序审批,严格按照业务流程从预算、审批、报帐、结算等所有环节进行审查,逐步提高农村财务的规范化程度。
以“民主理财,集中监督”为保障,建立新的农村财务管理监督形式。一是把民主决策和民主理财纳入必经程序。在村、组财务支出管理中,实行一事一议和专项开支票决化制度,对公益性、生产性和大额开支预算,须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批准,变民主理财由事中、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同时,要求所有票据必须加盖监委会公章,方可准予入帐报销。二是实行全县网络监控。乡村财务服务中心与县财政部门对接联网,县财政部门随时查阅、审检乡村财务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同时乡(镇)辖区村民凭身份证,可随时到乡村财务服务中心对本村、组的财务状况进行网络查询,发现疑问或问题,有权要求中心进行说明和纠正。三是成立专门监督机构。各乡(镇)都成立了由人大、纪检、农经、民政等部门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对乡村财务服务中心及纳入管理的单位实施全面监控,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四是实行集中公开。乡村财务服务中心每季度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对乡、村、组财务状况进行集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农村基层惩防体系建设的成效与思考。
开展农村民主监督体制创新和乡村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是新形势下预防农村干部腐败的有益尝试,有效堵塞了乡村监管体制上的漏洞,加速推进了农村基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程。
建立村级监督组织,有效解决了监管体制上的漏洞和缺陷。一是形成新的权力制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监督缺位、失位问题。通过整合监督资源,变过去农村松散的监督为权威性、经常性、规范性的专门监督,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干部上级监督不到、群众监督不了、自己监督不好的问题,形成了村级领导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组织三者并存的权力制衡机制,实现了由单纯的财务监督,向村务和所有公共事务监督的转变,由兼职监督向专门组织监督转变,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由垂直监督向水平监督转变,从源头上堵塞了腐败漏洞,使村务、财务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据不完全统计,各村监委会成立以来,共审核纠正不规范票据7860多张,拒付不合理开支103万元,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二是加强民主监督工作,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民“四权”的发挥。监委会代表群众参与村内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全过程监督,使群众有了一个行使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有效载体,拓宽了群众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渠道,架起了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截止目前,渑池县235个村级监委会,共参加各种村务会议7600多次,提出意见建议6530多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30起,督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100个,监委会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法院”和农民自己的“纪检委”。三是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了基层干部廉洁自律。监委会的建立,对农村基层干部的从政行为产生了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有效地解决了决策不民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干部作风霸道等问题,使基层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从根源上遏制了乡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同时,因新村建设、移民搬迁、占地补偿等各种容易引发信访案事件的比率明显下降。2008年该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较改革前2004年下降56%,各类信访案事件的发生率,较改革前下降近60%。
开展乡村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强化了财务监管,从源头上预防了农村腐败现象的发生。成立乡村财务服务中心,规范财务运作程序,强化对资金使用的监管,使监督贯穿于决策、预算、开支、审核、报批、公开的全过程。同时定期开展财务审计,堵塞财务管理漏洞,使财务管理更规范、更科学。乡村财务服务中心自2004年运行以来,共开展业务48.2万宗,涉及金额9.4亿元,纠正不规范票据5320张,拒付689万元。监管机制的规范运作,有效地遏制了经济类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2008年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经济类违法违纪案件较改革前2003年下降45%,经济类信访案件下降52%,较好地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创新村级监督组织,改革乡村财务,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创新监督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加速了惩防体系建设,为县域经济社会科学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08年底,渑池综合经济实力突破百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7.65亿元,居三门峡市第一,全省第13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280元,实现了发展提速、实力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可喜局面。该县创新基层监管体制的做法,先后受到中央纪委和省、市纪委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省纪委全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和经验交流,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多家国家级新闻媒体对渑池县的做法进行了系列报道。继2007年“农村基层民主监督体制探索”工作荣获首届“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之后,2009年又被授予“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荣誉称号。(渑池县纪委宣教室 裴从军)
第二篇:充分发挥村级监督委员会的作用
关于做好信访工作的几点看法
关于充分发挥村级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村级监委会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监委会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每年要定期对村监委会进行培训,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基本监督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监委会成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是做好后勤保障。为了充分调动监委会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村监委会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要有保障,另一方面适当提高误工补贴,按县委县政府原定标准村委会主任每年800元,委员每年600元;我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原有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800元。
四是加强组织监督。镇纪委对村监委会每年不少于两次的监督考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是建立奖惩制度。对于检查结果与个人误工补贴相挂钩。抓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及时公开村级村务政务:
一是公开要及时,村级村务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财务我来较多的,应该每月公开一次。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随时公开。
二是公开内容要具体,要以农民群众能看明白为原则,实行明细公开。
三是公开资料要建档备查。对所公开的资料定期归档,以备查阅。四是要及时解疑答惑。财务公开后,村级干部要负责解答农民提出的疑问。
第三篇:如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精)
如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 村民自治是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农村群 众“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方式来实施。村级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村民自治有效健 康运作的关键要素。2012年以来, 我县 87个行政村先后全部建立 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覆盖面达到 100%。如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 员会作用,推进村级民主监督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是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就我县村务监 督委员会作用发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一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功能
1.从组织效用的角度来看,完善了民主监督制度。村务监督 委员会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之间搭 建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组织系统,形成了村务管理活动决策权、执 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架构,进一步完 善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 构、村民委员会为管理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监督 作用的村民自治机制。
2.从职能定位的角度来看,整合了村级监督体系。村监会将 原先的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监督组织整合起 来,探索创设了集党务、村务、财务为一体的全方位监督体系, 对村级工程项目、资产资源管理等重大事项在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进行全方位监督,将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 题定期真实公开,实行民主监督,使村代会、村民代表及村民对 村务的监督由虚变实,监督渠道进一步畅通。
3.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村务 监督委员会这个载体,扩大了农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较好地发挥了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建立起农村内部自我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的调 处机制,实现关口前移、动态维稳、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 目标。
4.从运作方式的角度来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村务监督 委员会通过宣传政策、开展监督等方式,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和保证;通过民主听证、走访座谈 等途径,使广大村民的合理诉求得到全面反映和上传,充分发挥 了畅通渠道、协调协商、教育引导的作用,实际上在党委政府和 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立了一条沟通渠道。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做法
1.注重在村务财务公开中发挥监督作用。村监委负责监督村 务财务公开的全过程,认真审查相关事项是否全部及时公开,公 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并签署意见或盖章,对不和要求或存有异 议的,及时向村“两委”提出,村“两委”应予以解释或纠正。认真处理村民对公开事项的意见或建议,设立意见箱,公布监督 电话,并及时公开处理结果。如:在监委会的监督下,村委会按 月及时逐笔在公开栏上公开村集体收支情况,使群众看的清楚, 明白,杜绝了因财务不清而上访告状。
2.注重在村务决策中发挥监督作用。村监委对重大村务决策 实行全过程监督。如村村通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资金使用情况等,决策前,参与意见征求,通过走访座谈等途径, 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决策中,列席涉及村民利益等重大事项的村 务会议,了解掌握村务决策的程序是否规范,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决策后,监督执行过程,并通过明白纸或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公布 监督执行情况。
3.对村里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进行监督。参与村民代表会 议以及村务会召开的重要村务会议, 将村建设项目以及集体投资、资源承包情况等纳入村重点监督范围。全程参与监督村重大项目 和重点公共项目建设,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4.在述职述廉中发挥监督作用。村主要干部在每年要向村全 体党员干部会议上进行述职述廉,村监委切实履行监督职能,会 前认真收集村民对述职述廉干部的意
见建议,并予以反馈,督促 其在会议上作出说明和解释。会后组织民主测评工作,并视情公 布测评结果和整改措施,确保述职述廉工作取得实效。
二、存在问题:(一作用发挥不全面。目前,部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 仍局限于村财务监督,村监会的活动也大多是一月一次的财务支 出审核。而对村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监督较少。同时,小村 合并大村后,对于小村比较多的村,如:北五岔镇的黑沙窝村、广东地乡的广丰村、包家店镇的冬麦地村、虽然村合并了,可账 目没有合并,仍有原来的小村理财小组不规范地理财监督,村务 监督委员会失去作用。另外,还有个别村党支部书记只顾自己所 在的村,对其点上的“三务”公开监督投入的精力不够。个别乡 镇对选定的“村监委会”主任和成员没有相应的报酬规定,导致 工作开展不到位。(二方式方法不注意。少数村监会对于在具体监督过程中 发现的苗头性问题不是及时向村党组织汇报,及时与村级组织的 主要负责人沟通,及时与乡镇纪委报告,依靠上级组织和村党组 织的力量通过合适的方法、途径将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客观公 正地来开展监督活动。而是大呼小叫,揪住细枝末叶不放,甚至 无原则无大局观地人为扩大影响,影响稳定。
(三目的方向不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的目的是保障 村民自治健康运作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发展稳 定。具体监督工作的开展既要对村级组织负责、对群众负责,也 要对上级组织负责。但是,个别村监会却因个人的感情好恶或部 分群众的不当影响,在监督中对人不对事,故意刁难或谋取私利;有的缺失公平公正的立场,不尊重客观事实,不坚持实事求是原 则;有的以个人利益或少数人的利益挟持集体利益、群体利益。(四作用效果不突出。我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已近二年, 但农村良好的监督氛围尚未形成,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意识未得到根本性加强,干部民主作风未得到显著改进,涉农信 访仍然不少。如少数村财务公开不到位,该公开的不公开,已公 开的群众看不懂;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不到位;村集体
资产处 臵不规范;宅基地审批等资源配臵不公平等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影响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
(一村级领导班子协调能力不够。现行的领导体制是村监 委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尽管强调是政治领导,但实际 操作中很难把握 , 有的村往往演变成全方位的领导, 加之又是村党 组织提名产生的, 村监委会的监督失去了独立性 , 无法实施监督也 不敢监督,更不愿监督。村级事务决策“一元化”趋势越来越普 遍,村党组织是主要决策者,村监委会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实 质上还是对村党组织的监督。体制设定的不科学束缚着村监委会 的手脚,工作打不开局面,推进缓慢。
(二 人员素质不高。村监委会成员素质整体偏低, 呈现 “两 低一高”特点,即文化水平低、业务水平低和年龄偏高。据统计, 全县 251名村监委会成员,其中,小学文化的占 38.3%, 60岁以 上的占 48.2%。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业务培训工作不到位, 造成部分成员业务素质较低,对该做什么、怎么做思路不清、方 法不多。有些村监委会成员文字能力较弱,无法填写工作台账、填报工作统计表,只能请他人代劳。
(三制度落实不到位。在保障制度落实方面,少数村没能 为村监委会提供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经费,以致无法正 常开展工作。村“两委”与村监委会不能够定期开展工作通报, 工作衔接不畅;在推选程序执行方面,有的乡镇对村监委会的提 名人选没能进行严格考核和把关, 出现了选出来的人不能用 , 或者 选出来的都是村干部的“贴心人”,村监委会成了摆设。在工作 运转方面部分村监委会没有按规定时间集中办公,集体研究工作 较少,工作计划性不强,重点不突出;有的村监委会工作台账记录 不全面、不及时、不详实;有的村指导员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 充分发挥指导督促作用。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村监委会正常每月要召开例会,参 加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会议,参与村级重要事项的监督检 查等工作,而村监督委员会成员误工补贴较
少,激励机制缺少上 下联动性,激励作用不明显;评先评优活动在农村基层很少,村监 委会成员能获得先进表彰的机会微乎其微。
四、工作建议
(一创新领导体制。探索建立垂直领导工作机制,尝试村 务监督委员会在乡镇党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实施领导权与村 党组织分离,改变原有的监督定位,实现逆向监督向平行监督转 变。
(二加强队伍建设。完善《选举办法》,修改关于候选人 条件,设定最高年龄界限和最低文化程度,提高选人标准,将更 多年龄轻、有文化的人选进村监委会队伍;修改关于初步候选人由 村党组织提名的规定,采取群众“海选”的方式,通过无记名投 票产生初步候选人,避免出现少数村党组织按“需”选人的现象, 选出群众的“贴心人”。要结合村“两委”换届,及时对村监委 会进行换届,大力优化年龄结构和人员素质。同时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履职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敢监督、善监督、能监督的队伍。
(三强化监督检查。强化对选举程序的监督检查,督促乡 镇严格落实推选、组织考察等相关程序,确保选好人;强化对保障 制度的监督检查,督促双向通报制度、矛盾协调制度及办公场所 和办公经费落到实处,确保能履职;强化对工作制度的监督检查, 督促落实教育培训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台账制度,确保履 好职。
(四突出监督实效。切实履行好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务决 策、执行、公开全程监督的职责,重点围绕人、财、事等方面进 行监督:一是监督人。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对两委班子成员尤其是 对村主要干部的监督上,看其是否勤政廉政、廉洁履职,是否有 违反有关规定,帮助做好自查自纠,督促抓好问题整改。二是监 督财。把监督的重点放在“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特别是在财 务管理上,围绕村务栏目公开、村级财务按月逐笔流水账式公开、村级财务集体审账日等重点内容开展监督活动。三是监督事。把
监督重点放在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上,不断完善和落实村监会参 与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民主决策工作机制,对村 级重大事项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五健全奖惩机制。重点从提高村监委会成员经济待遇着 手,努力解决工酬不对等问题。实行州、县、乡三级联动 , 县级要 将误工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并确定每年增长幅度。在政治待遇方 面,在对村监委会成员进行评先评优的同时,应将其纳入村干部 序列,享受“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待遇,激发其更高的 工作热情。健全惩处机制,对不积极履职的,由乡镇纪委对其进 行批评教育或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信任度测评“满意”得票 率低于 50%或发生违法违纪被查处的,终止其资格并启动罢免程 序。
(六 实行上下联动。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 纪委组织协调, 民政部门共同参与的村务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县纪委及有关部门 要定期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 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乡镇纪委要加强对村监会 工作的直接指导和监督, 大力支持和保障村监会规范化建设工作, 落实工作推进、监督制约、纠错救济、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要 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理顺村务监督委员 会与村党组织、村委会的关系,为村务监督委员会独立行使职权 提供保障。
二 0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5
第四篇:如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
村民自治是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农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方式来实施。村级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村民自治有效健康运作的关键要素。2012年以来,我县87个行政村先后全部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覆盖面达到100%。如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推进村级民主监督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是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就我县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功能
1.从组织效用的角度来看,完善了民主监督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之间搭建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组织系统,形成了村务管理活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架构,进一步完善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管理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的村民自治机制。
2.从职能定位的角度来看,整合了村级监督体系。村监会将原先的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监督组织整合起来,探索创设了集党务、村务、财务为一体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对村级工程项目、资产资源管理等重大事项在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进行全方位监督,将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定期真实公开,实行民主监督,使村代会、村民代表及村民对村务的监督由虚变实,监督渠道进一步畅通。
3.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个载体,扩大了农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较好地发挥了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建立起农村内部自我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的调处机制,实现关口前移、动态维稳、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目标。
4.从运作方式的角度来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宣传政策、开展监督等方式,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和保证;通过民主听证、走访座谈等途径,使广大村民的合理诉求得到全面反映和上传,充分发挥 1 了畅通渠道、协调协商、教育引导的作用,实际上在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立了一条沟通渠道。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做法
1.注重在村务财务公开中发挥监督作用。村监委负责监督村务财务公开的全过程,认真审查相关事项是否全部及时公开,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并签署意见或盖章,对不和要求或存有异议的,及时向村“两委”提出,村“两委”应予以解释或纠正。认真处理村民对公开事项的意见或建议,设立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并及时公开处理结果。如:在监委会的监督下,村委会按月及时逐笔在公开栏上公开村集体收支情况,使群众看的清楚,明白,杜绝了因财务不清而上访告状。
2.注重在村务决策中发挥监督作用。村监委对重大村务决策实行全过程监督。如村村通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资金使用情况等,决策前,参与意见征求,通过走访座谈等途径,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决策中,列席涉及村民利益等重大事项的村务会议,了解掌握村务决策的程序是否规范,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决策后,监督执行过程,并通过明白纸或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公布监督执行情况。
3.对村里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进行监督。参与村民代表会议以及村务会召开的重要村务会议,将村建设项目以及集体投资、资源承包情况等纳入村重点监督范围。全程参与监督村重大项目和重点公共项目建设,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4.在述职述廉中发挥监督作用。村主要干部在每年要向村全体党员干部会议上进行述职述廉,村监委切实履行监督职能,会前认真收集村民对述职述廉干部的意见建议,并予以反馈,督促其在会议上作出说明和解释。会后组织民主测评工作,并视情公布测评结果和整改措施,确保述职述廉工作取得实效。
二、存在问题:
(一)作用发挥不全面。目前,部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仍局限于村财务监督,村监会的活动也大多是一月一次的财务支出审核。而对村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监督较少。同时,小村合并大村后,对于小村比较多的村,如:北五岔镇的黑沙窝村、广东地乡的广丰村、包家店镇的冬麦地村、虽然村合并了,可账目没有合并,仍有原来的小村理财小组不规范地理财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失去作用。另外,还有个别村党支部书记只顾自己所在的村,对其点上的“三务”公开监督投入的精力不够。个别乡镇对选定的“村监委会”主任和成员没有相应的报酬规定,导致工作开展不到位。
(二)方式方法不注意。少数村监会对于在具体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不是及时向村党组织汇报,及时与村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沟通,及时与乡镇纪委报告,依靠上级组织和村党组织的力量通过合适的方法、途径将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客观公正地来开展监督活动。而是大呼小叫,揪住细枝末叶不放,甚至无原则无大局观地人为扩大影响,影响稳定。
(三)目的方向不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的目的是保障村民自治健康运作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发展稳定。具体监督工作的开展既要对村级组织负责、对群众负责,也要对上级组织负责。但是,个别村监会却因个人的感情好恶或部分群众的不当影响,在监督中对人不对事,故意刁难或谋取私利;有的缺失公平公正的立场,不尊重客观事实,不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有的以个人利益或少数人的利益挟持集体利益、群体利益。
(四)作用效果不突出。我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已近二年,但农村良好的监督氛围尚未形成,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未得到根本性加强,干部民主作风未得到显著改进,涉农信访仍然不少。如少数村财务公开不到位,该公开的不公开,已公开的群众看不懂;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不到位;村集体资产处臵不规范;宅基地审批等资源配臵不公平等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影响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
(一)村级领导班子协调能力不够。现行的领导体制是村监委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尽管强调是政治领导,但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有的村往往演变成全方位的领导,加之又是村党组织提名产生的,村监委会的监督失去了独立性,无法实施监督也不敢监督,更不愿监督。村级事务决策“一元化”趋势越来越普遍,村党组织是主要决策者,村监委会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实质上还是对村党组织的监督。体制设定的不科学束缚着村监委会的手脚,工作打不开局面,推进缓慢。
(二)人员素质不高。村监委会成员素质整体偏低,呈现“两低一高”特点,即文化水平低、业务水平低和年龄偏高。据统计,全县251名村监委会成员,其中,小学文化的占38.3%,60岁以上的占48.2%。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业务培训工作不到位,造成部分成员业务素质较低,对该做什么、怎么做思路不清、方法不多。有些村监委会成员文字能力较弱,无法填写工作台账、填报工作统计表,只能请他人代劳。
(三)制度落实不到位。在保障制度落实方面,少数村没能为村监委会提供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经费,以致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村“两委”与村监委会不能够定期开展工作通报,工作衔接不畅;在推选程序执行方面,有的乡镇对村监委会的提 名人选没能进行严格考核和把关,出现了选出来的人不能用,或者选出来的都是村干部的“贴心人”,村监委会成了摆设。在工作运转方面部分村监委会没有按规定时间集中办公,集体研究工作较少,工作计划性不强,重点不突出;有的村监委会工作台账记录不全面、不及时、不详实;有的村指导员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指导督促作用。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村监委会正常每月要召开例会,参加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会议,参与村级重要事项的监督检查等工作,而村监督委员会成员误工补贴较少,激励机制缺少上下联动性,激励作用不明显;评先评优活动在农村基层很少,村监委会成员能获得先进表彰的机会微乎其微。
四、工作建议
(一)创新领导体制。探索建立垂直领导工作机制,尝试村务监督委员会在乡镇党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实施领导权与村党组织分离,改变原有的监督定位,实现逆向监督向平行监督转变。
(二)加强队伍建设。完善《选举办法》,修改关于候选人条件,设定最高年龄界限和最低文化程度,提高选人标准,将更多年龄轻、有文化的人选进村监委会队伍;修改关于初步候选人由村党组织提名的规定,采取群众“海选”的方式,通过无记名投票产生初步候选人,避免出现少数村党组织按“需”选人的现象,选出群众的“贴心人”。要结合村“两委”换届,及时对村监委会进行换届,大力优化年龄结构和人员素质。同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履职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敢监督、善监督、能监督的队伍。
(三)强化监督检查。强化对选举程序的监督检查,督促乡镇严格落实推选、组织考察等相关程序,确保选好人;强化对保障制度的监督检查,督促双向通报制度、矛盾协调制度及办公场所和办公经费落到实处,确保能履职;强化对工作制度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教育培训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台账制度,确保履好职。
(四)突出监督实效。切实履行好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务决策、执行、公开全程监督的职责,重点围绕人、财、事等方面进行监督:一是监督人。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对两委班子成员尤其是对村主要干部的监督上,看其是否勤政廉政、廉洁履职,是否有违反有关规定,帮助做好自查自纠,督促抓好问题整改。二是监督财。把监督的重点放在“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围绕村务栏目公开、村级财务按月逐笔流水账式公开、村级财务集体审账日等重点内容开展监督活动。三是监督事。把4 监督重点放在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上,不断完善和落实村监会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民主决策工作机制,对村级重大事项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五)健全奖惩机制。重点从提高村监委会成员经济待遇着手,努力解决工酬不对等问题。实行州、县、乡三级联动,县级要将误工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并确定每年增长幅度。在政治待遇方面,在对村监委会成员进行评先评优的同时,应将其纳入村干部序列,享受“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待遇,激发其更高的工作热情。健全惩处机制,对不积极履职的,由乡镇纪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信任度测评“满意”得票率低于50%或发生违法违纪被查处的,终止其资格并启动罢免程序。
(六)实行上下联动。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民政部门共同参与的村务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县纪委及有关部门要定期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乡镇纪委要加强对村监会工作的直接指导和监督,大力支持和保障村监会规范化建设工作,落实工作推进、监督制约、纠错救济、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要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理顺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党组织、村委会的关系,为村务监督委员会独立行使职权提供保障。
二0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几点思考
对发挥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作用的思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人大代表是各级人大的组成人员,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代表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行使的质量和人大制度的效能。只有人大代表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代表人民行使好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才能真正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一、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重要性
人大代表的性质、职权和政治地位,决定了代表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程度如何,关系到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为加强代表工作,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行使管理国家权力,推动“一府两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发挥代表闭会期间的作用,不仅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也是人大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现阶段,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才能使代表作用得以发挥。
人大代表的作用,归根结底概括为紧紧围绕人民代表大会的整体职权,充分依法行使人大代表的权利,努力把人民的意志及时转化为国家意志,把国家意志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行动,使通过的国家意志能更好更多地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的作用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形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集体行使职权,是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最基本形式。二是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各种活动。由于代表大会的时间短,代表仅仅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才能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因此组织好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县实际就闭会期间代表作用的发挥谈几点认识。
二、闭会期间代表发挥作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是代表工作的基础和延续,是代表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发挥代表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我县整体情况而言,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行职责的情况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尚不尽人意的地方,代表作用的发挥与代表法的规定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㈠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工作实践和调查了解,闭会期间代表发挥作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开展或指导代表活动较少,没有很好地解决如何发挥人大代表经常性作用的问题。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由于工作经费、组织活动条件等种种原因,组织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较少,加之各级人大代表,尤其是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人数较多,造成从整体上代表参与闭会期间活动的机会较少,知情知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渠道不够开阔,制约着代表作用的发挥。二是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效果不显著。由于知识水平、工作分工等差异与不足,部分代表没有以积极的态度去履行自
身的职责,在平时缺乏与群众、选民之间的联系,甚至参加代表活动时也常常持应付的态度,未能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使各类活动的效果不明显,影响了代表以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威。三是现阶段代表选举尚未引入竞争机制,而且更侧重于代表的广泛性,选出的代表专业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履职效果及其作用的发挥有良莠之分。四是一些新当选的代表在适应代表角色,熟悉代表工作、履职方式和渠道方面尚需一个过程,在一段时间内不作为或作为不到位。五是部分乡镇、单位对人大代表的地位、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不积极创造代表履职条件,代表履职的环境并不宽松,加之代表的兼职性和履职具有的无偿性,影响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发挥作用的主动性。
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闭会期间代表发挥作用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1、代表自身主动意识不到位。部分代表对人大代表的作用、地位和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执行代表职务抱无所谓态度,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不善于为民代言,不积极主动地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不敢理直气壮地对本行政区域的重大问题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能积极行使代表的民主权力,影响了代表履职水平。
2、代表自身知识水平、专业领域限制着代表作用的发挥。在我县各级人大代表中,有相当一部分代表对履行人大代表职务是有很大热情的。但由于受自身知识水平、工作经验和专业领域的限制,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往往不得其法,缺乏经验、专业知识,无法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此外,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始
终强调依法进行,作为组成人员的人大代表就必须学法、懂法、用法,否则就无法完成好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而目前人大代表构成中的法律专业人士比例较小。闭会期间,代表如果不能深入学习掌握法律知识,就难以发挥监督“一府两院”的作用,从而影响了监督效果。
3、代表的兼职性使代表工作与本职工作产生矛盾。我国人大代表的一个特点就是“兼职制”,人大代表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有许多代表是单位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肩负着重要职责,忙于本职工作而较少参加代表活动,以致一些代表往往把不能很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职务、发挥其作用的原因归结为与本职工作在时间上冲突。此外,代
表的本
职
工
作
受
到
影响,会直接涉及到职称评定、晋级、奖金等,自身利益将受到损害,这也是制约
代表积极发挥作用的一个因素。
4、对代表履职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代表法只规定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其代表资格终止,对闭会期间的活动没有法律约束,实际上形成了代表干好干差一个样的现象。为促进代表更好地执行代表职务,发挥代表作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虽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较为有效地推动了代表积极开展和参加代表活动,但有的措施还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并且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查,未能真正起到督促作用。
5、县人大机关指导服务不到位。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虽然对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采取多种方式联系,加强指导,提供服务,保证了
代表参加活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但还存在组织代表活动多,指导代表小组活动少;组织市县代表和城镇代表多,组织农民代表活动少;开展调研多,具体帮助指导服务少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代表活动和代表作用的发挥。
6、代表活动经费保障不到位。代表法对代表活动经费作出了“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因县级财政紧张而造成代表活动经费较少,特别是乡镇代表活动经费更少,不能保障各级人大代表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的作用 ㈠不断提高代表的素质,是发挥代表作用的前提
1、不断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一是在代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让优秀的政治人才通过竞选脱颖而出。二是合理分配代表名额,优化代表构成比例。一方面,保证适度增加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在代表构成中的比例;另一方面,适当降低代表“官化”比例,特别是鉴于政府组成人员和“两院”负责人在国家权力机关担任职务时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的双重身份,不利于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要逐步减少他们在人大代表中的数量。
2、抓好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代表培训是提高代表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前提和基础。除了代表们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外,主要还是依靠县人大常委会的组织,重点应抓好换届后新当选人大代表的集中培训。在具体方式上可采取分期分批举办人大代表培训班、为代表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大力宣传推广尽职尽责、成绩突出的代表的优秀事迹和他们的好经验、好作法等,使广大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对人大代表的地位、性质、作用及其权利、义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掌握履行代表职务的途径和方式,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依法执行职务的自觉性,增强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大对人大代表的监督力度。对人大代表实施监督是法律的规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要求。通过对人大代表的监督,规范代表履职行为和内容,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促进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主体作用。一是严格执行代表法,切实落实有关规定。如对未经批准连续两年不参加人代会的代表,要坚决依法终止其代表资格,对参加活动不积极的“挂名代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二是建立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如代表执行职务公开制度、定期向选民述职和接受评议制度、联系选民制度、代表参加活动通报制度等,使选民监督代表有章可循,进一步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㈡积极开展代表活动,是发挥代表作用的基础
组织代表履职活动,不仅对代表履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应有之义。只有通过履行职务,代表才能反应民意、集中民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发挥代表的作用。
1、坚持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代表应积极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集中视察、专题调查、执法检查等,这种规模较大的代表集体活动,可以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和震动,对于解决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难点”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无疑会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当代表由于工作、居住较分散等原因,不便参加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时,可在本职工作
之余,或者结合本职工作,以个体形式开展各种代表活动,更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社情民意。
2、加强对代表活动的组织领导。人大常委会应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本地社会经济的重大事项和 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述职评议等活动。活动前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活动中对发现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建议;活动结束后及时将意见、建议反馈政府,并跟踪督办。此外,还可建立完善代表参加活动考核制度,切实保证代表活动效果。
3、充分发挥代表小组的作用。首先,灵活划分代表小组。根据代表的意见和便于组织、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或分级编组,或将不同级的代表混合编组,若干代表小组可组成代表联组。其次,努力拓展活动方式,切实把代表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第三,建立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代表小组的评优选先活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4、认真做好代表议案和批评、意见、建议的办理工作,保障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代表依法提出议案和意见、批评、建议,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项重要权力,也是人大代表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主要形式。高度重视,认真办理,是国家机关及其部门的法定职责。人大常委会应切实做好代表建议的收集、整理、交办、督办和反馈等各个环节,通过完善办理责任制和主任会议或常委会督办、面复代表等形式,认真负责地抓好办理工作。“一府两院”应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增强办理的责任感,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认真办理,保证代表的法定权利,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㈢密切
人
大
常
委
会
同
代
表的联系,是发挥代表作用的关键开展多渠道联系代表,不仅加强了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与代表的联系,也为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使代表的代表意识
不
断
提
高,责
任
感
进
一
步增强,工作质量也有新的提高。
1、建立健全代表联系机构,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服务。如设立代表来访接待室,除指定专人具体承办接待事务外,可采取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办公室主任每周轮流负责接待代表来访,还可实行代表点名接待制。对来访代表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人大常委会应督促政府开门办理,认真落实。
2、建立联系代表的各项制度。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经常联系代表,常委会领导负责对口单位代表的联系和服务;办公室负责联系代表综合性的协调和服务,形成联系代表的合力。
3、多形式、多渠道保持同代表的联系。坚持定期走访代表,加强同代表的联系,直接听取代表的意见;重大决定应向代表征求意见,以便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更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人大常委会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时,请有关方面的代表参加;建立健全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或其它有关会议制度。
㈣营造代表的履职条件,是发挥代表作用的保证
1、改善代表履职的物质保障条件。一是党委加强重视。只有党委真正重视和支持,代表活动才能有活力,代表作用才能真正发挥。二是依法将代表活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到位,还应加强对活动经费使用的监督,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为代表活动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三是人大常委会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多向社会各方面宣传代表工作的重要意义,为改善代表的物质保障状况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2、优化代表履行职务的环境。一是提高全社会对人大代表地位的认识。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只有使全社会认清人大代表享有的崇高政治地位,担负的重大责任,才能为尊重和支持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二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认真学习和落实代表法,增强支持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意识;“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建立重要的政务情况通报和发布制度,主动向代表汇报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让代表知情知政。同时,定期召开代表座谈会,倾听代表的意见和要求,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把尊重代表履行职责变为实际行动。代表所在单位应顾全大局,依法保障人大代表的民主权利,把保证代表活动作为一项履行法律制度的行为看待,积极为代表履行职务提供服务和便利条件,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关心和支持代表工作的良好氛围。
进入新的世纪,人大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作为人大主体的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闭会期间的作用,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履行代表职责,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进一步树立人大代表及人大的权威。
参考书目:
1、张进京主编 《 人大工作题释》
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8年1月第1版
2、边森龄主编
《人大代表工作词典》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6年10月第1版
3、《人大常用法律法规选编》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
1999年
4、孟富林
《不断加强代表工作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中国人大》
2002 年 第7期
5、孙维本主编
《人大工作手册》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3年6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