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全)

时间:2019-05-13 17:5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全)》。

第一篇:关于我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全)

关于我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情况的 调研报告

按照市农发办关于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情况调研的要求,我办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开发办主任为组长,相关股室为成员的调研小组。调研小组从10月28日至11月8日深入沙塄河项目区、一半村项目区,金土地农牧有限公司、绿源粮油有限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晟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走访群众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十二五”期间,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重点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现代农业。2012年我区开始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为项目区群众生产和生活提供了物质保证,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一、取得的成绩

1、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建成了一批高产稳产农田。到目前为止,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12.03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万亩,经过治理改造过的农田,基本达到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建设标准。

2、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先后推广了“太玉339”高产玉米籽种、温室大棚番茄栽培技术,培训农民达1500人次,增加了300人的就业岗位,预计为当地农户年人均增收1800余元。

3、推进了农业产业化。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先后扶持了绿源、金土地等8家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争取产业化经营项目12个。通过连续多年的扶持,金土地、绿源已经成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儿女山”成为我区首个驰名商标。目前,全区优质玉米、胡麻、优质蔬菜等产业有序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了近万农民增收致富。

4、促进了农民收入和粮食增产。项目区农业人均年收入比非项目区高出600元以上,使农民从开发中真正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被项目区群众形象的比喻为“增加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面,项目区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20万公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

中,我区始终把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新农村建设衔接工作,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主要做法

(一)我们在土地治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项目选址立项、科学规划设计、高质量施工监管”这一主线,始终做到:

1、坚持两个条件,即“三个好、一个高”条件,竞争立项,择优选项。一是地形条件要好。选择地理位置重要、地貌平坦、集中连片的地方搞开发,不仅便于项目实施,而且能够塑造农业开发工作整体形象,起到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二是经济条件要好。土地治理项目不是扶贫项目,选择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搞开发,能够保证自筹资金的足额到位。三是村级班子要好。村班子的强与弱是搞好项目的关键。选择那些村班子团结、敢打硬仗、愿意为老百姓办事的地方搞开发,将使项目实施事半功倍。四是群众积极性要高。这是农业开发工程能否顺利完成、不留后遗症的关键所在。组织召开村支委会、村小组干部会和群众大会,征求群众意见,经2/3的农民同意后,并逐户签字,承诺自筹资金按期到位。

2、坚持两项原则,科学搞好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一是坚持求真务实原则,搞好测量工作。在实地测量前,带领设计和测量人员到实地熟悉地形地貌,衔接地形测量有关事宜,制订具体测量工作安排方案;在测量完成后,设计人员根据现状地形图进行规划设计。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适地选择整地方法。对地势平坦的田块,按同水平线进行平整;对有一定坡度的项目区,以等高线平田的方法进行平整。

3、建立三项制度,创新项目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项目村组、乡镇水利站等多方参与的规划工作机制。在工程项目完成初步设计时,将规划设计成果拿到项目区去,多次征求当地乡镇、村干部农民的意见,并采纳合理、可行的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推行专家评审机制。在年度项目规划论证工程中,接受水利、农业、林业等方面的专家,逐个核对工程位置、规格型号、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三是推行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在招投标过程中,根据《招投标法》的规定,确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标原则。报名参加投标的单位,必须具备足够的资质和国家颁发的施工许可证件。招投标统一管理,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招投标领导小组,由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开发办等为成员单位,进行有关招投标工作。

4、多措并举,确保工程进度。工程遇到阴雨天气,给施工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工程工期与质量。面对这

一现实情况,我们采取多措并举强抓工期、确保质量,取得较好效果。一是精心组织。领导在一线靠前指挥,工作人员常驻工地,深入到各个标段施工现场督导,及时处理有关问题。二是统一标准。要求各个标段的工程质量统一标准,并不定时组织各标段施工管理人员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促进。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依托我区资源条件和产业比较优势,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重点工程的总体部署,择优选项、集中连续扶持我区的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1、小杂粮加工产业。推进以“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以绿源粮油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的10万亩亚麻种植基地,重点放在扩建绿源粮油公司加工亚麻基地扩建项目上。

2、部分特色农业产业。结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持政策,有选择地扶持葡萄、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重点放在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上,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3、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将“五花营”、“儿女山”等品牌培育成影响力大、竞争力强、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责任田调整难。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格田化后,原有农田出现增减,原有田块面积、形状发生了变化,必然要重新进行农田调整。但由于项目区很多村、组,自分田到户后,田块一直未动过,而人口发生很大变化,使人地矛盾相当激烈,使得农田调整很容易成为矛盾纠纷的导火索。

2、农民自筹资金难。目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还需要农民群众通过投工投劳自筹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如2013年沙塄河片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上沙塄河村委要求每家每户每人筹钱搞土地平整,这样做加重了村委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农民群众对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3、亩投资标准较低。目前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同类项目的除我们农业综合开发办外,还有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据我们了解国土部门的土地开发(类似于我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单位面积投资标准是3000元,其中:1500元用于田间基础设施建设,500元用于项目区村庄整治,1000元用于乡镇、村委建设费用,且国土部门的土地开发面积是指国土面积,而我们是指耕地面积。水利、农业等部门的投资标准也高于我们的投资标准,且不需要农民自筹资金。

4、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从企业销售收入上来看,我区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缺少规

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聚集群。

5、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我区农业中介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尤其企业农产品订单年收购量只占总量的30%左右,且订单履约率也不到50%,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6、企业融资难。我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募资额度较小,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龙头企业固定资产不多,获银行贷款困难。加上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办理抵押贷款过程中存在费用高、办理时间长等问题,使企业难以得到适时的金融支持。

四、几点建议

1、处理好责任田调整。要依靠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在项目立项时要统一思想,明确是按人口重新分地或者还是按保持原有农田数量,项目实施后根据农田增减情况按比例相应调整;其次是项目实施时要对项目区原有农田重新丈量,如实登记造册;最后是项目实施后,按原定的分田方案将田块分成好、中、差三等重新分配。

2、提高亩投资建设标准。应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尽量减少农民自筹资金。由目前的财政投资1200元/亩提高到1600元/亩以上。达到其它部门同类项目的投资标准,同时取消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农民自筹资金,与其它部门同类项目的政策一致。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要始终把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关键环节来抓。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经营机制活、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一是加大对现有优势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一批龙头企业。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做强一批龙头企业。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促成全市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4、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产

业化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切实利用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瞄准国内外产业化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来我区落户,形成新一轮农业项目招商引资高潮。当前,要围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引进新上一批肉类、花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建设项目。围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出口型企业来我市从事优质农产品采收、包装、储藏、运输、加工等技术的开发,鼓励客商在农产品基地投资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以加工营销为主的龙头企业,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着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一是加强产业的规划引导。要围绕优质稻、生猪、禽类、苗木花卉、蔬菜、果品等六大主导产业,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地理位置及传统优势,搞好优势主导产业科学布局定位,制定发展规划,按照标准化的要求,重点扶持建设一批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明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要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大户、农民经

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加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一村一品”发展。二是要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对现有农产品基地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做大规模,特别是要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6、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市场、农民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要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加快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体系,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组织载体。鼓励多主体创办,引导多形式发展,有计划培育一批产品特色明显、带动农户面广、运行机制健全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一是围绕推进我市六大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化建立合作社。二是围绕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建立合作社。三是围绕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建立合作社。对农民自发建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县、区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工作指导力度,切实搭好平台,帮助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进行示范推广。

7、积极探索投融资新机制。发展农业产业化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确立全方位、多

渠道的农业投融资体制。充分调动各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制定合理目标,加大向上争取国家扶持力度;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向外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加大现有政策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集中用活各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用活政策,加大对农村种、养大户的奖励扶持力度,以点带面,带动种、养业发展;积极治理金融环境,促使涉农贷款良性循环,提高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补助、企业参与、农户自筹的涉农政策性保险体系。

8、进一步提高农业服务能力。一是各涉农部门应迅速转变职能,由过去“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主动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科学和市场信息在内的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理顺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逐步完善以区级为中心、乡镇级为骨干、村级为基础,下联千家万户的农技推广新体系。三是转变农技服务方式,积极开展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

(撰稿:闫建军)2013年11月2日

第二篇: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管理调研报告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

项目管理调研报告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闫建军

产业化项目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决定着能否带动产业发展上水平、农民群众得实惠,那么如何能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吃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掌握全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情况,既要当好项目管理者,又要做好项目的服务员。朔城区农发办始终坚持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产业化项目的工作目标和原则,引导企业走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一、主要做法

1、选准优势产业,加大扶持力度。

朔城区亚麻油产业发展有近3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当地农户每年主要的种植品种。各类亚麻油加工实体近12家,特别是朔州市绿源粮油有限公司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作为我市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带动周边农户近1万户,带动种植面积3万亩,已经成为我区乃至我市最大的亚麻油加工、销售企业。其产品远销广州、上海等各大城市,但由于企业产品升级缺乏资金,一直都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我们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主动找到企业负责人,支持申报农业综合开发

产业化项目,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升级产品。

截止2013年,帮助企业申报两个项目,分别为日产7T精炼胡麻油灌装线加工扩建项目以及2T/D冷榨胡麻油加工扩建项目,累计争取财政资金近200万元,预计为企业增加利润190万元,并带动2000户种植亚麻,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2、全面跟踪服务,提升设计水平。

我办在扶持亚麻油产业过程中,坚持从项目申报、评审、设计、施工全过程参与,并主动为企业联系设计单位,提出修改意见,提升设计水平。特别是在日产7T精炼胡麻油灌装线厂房建设设计时,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方案,由于企业加工场地只安装了一台80KVA的变台,根本无法满足灌装线用电需求,要在厂房顶部加装一套太阳能供电设备,保证灌装线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就使投资无形增加。在了解实际情况后,我办主动联系电力公司,为企业加装了一台100KVA的变压器,预计节省投资达30多万元。

3、依托产业龙头,实现合作共赢。

为了加快亚麻油产业的发展进程,在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支持下,积极介绍有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以龙头为基地,带动合作社全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三年来,累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合作社

达5家,预计可带动农户5000多户,为农户增加近2万元的收入,在我区的亚麻油产业中呈现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优良发展格局。

二、主要问题

1、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产业局限性太强。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扶持的范围很广,我们仅仅局限于亚麻油一种产业,形成这样的一种单一局面与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放松对政策的宣传力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与同级农口部门的联系不够。

我们仅仅把自己了解和掌握的产业作为扶持重点,不能与同级农口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没有形成定期的联系制度。

3、缺乏跟踪服务这一重要环节。

在项目验收后,我们就很少去企业实地进行调研,这样就很难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无法确保农发资金的长期效益。

三、建议

1、加大农业产业化政策宣传力度。

要在党支部网站以及新闻媒体主动宣传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政策,让更多的企业以及合作社了解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扶持范围以及资金力度。

2、与同级农口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要主动联系同级农口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优秀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我区其他优势产业,形成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3、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确保农发资金发挥长期效益。在项目验收后,要经常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主动了解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的有关政策,帮助企业申报其他项目。

第三篇:关于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的调研报告

关于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

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闫建军

2013年10月11日--15日,区农发办组织人员分赴南榆林、沙塄河等乡镇,就全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先后召开了由区农发办、乡镇政府、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农民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并实地查看了位于南榆林乡西村紫荆山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情况。

一、基本情况

朔城区自2003年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以来,农业综合开发投资逐年增加,规模逐年扩大,内容逐年丰富,为全区农业持续稳定特别是农业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的具体实践中,按照省、市农发办下达的建设任务,精心组织实施,每个项目均较全面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受到了省、市农发部门的肯定,得到了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增强了科技带动农业发展的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截止2013年,全区共完成科技推广项目2个,完成投资13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3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万元,自筹资金85万元。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推动了农业科学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推广盐碱地日光温室栽培番茄技术,提升了农业科技含量。特别是对于我区大面积的盐碱地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农民科技培训,有效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和生产经营方式。

(二)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通过示范引领,挖掘潜力,较快地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农民致富步伐加快。

(三)带动了相关产业,密切了干群关系。特别是通过玉米良种“太玉339”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对我区玉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预计为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67.2万元。在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广大干部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到一线了解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难题,不仅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且真正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力度,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自项目实施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加快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成立了由区财政局、审计局、纪检委、水利局、林业局、农机局、畜牧局、农业局、农发办组成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特别是在科技推广项目的具体申报和实施过程中,我们都把能否带动群众放在首位,通过精心组织领导和周密安排部署,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管好用好项目资金,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范围有严格的规定,如何确保项目资金能100%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直接决定着能不能把群众所盼的事办成群众放心满意的事,使群众长期受益,农业长期增效。

一是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单位学习有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资金管理;

二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按照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严禁挤占挪用,严格按报账管理办法和规定的程序进行报账。通过认真实行县级报账制,有效地加强了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保证项目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监管不到位。区县农发办的工作量大,涉及的项目多,在监督上,有时出现重大轻小的现象。

(二)在项目具体推广的内容选择上,要具有前瞻性、新颖性。

五、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目标,强化组织领导。要立足“三农”工作全局,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示范推广项目的宣传和争取力度,将其作为促进农业和农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性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推进,抓出成效。

(二)把握重点,提高科技推广带动能力。提高科技带动能力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的第一要务,必须常抓不懈。根据朔城区农业生产布局和发展水平,以粮食增产为重点,以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为关键,着重突出农业良种、优质蔬菜等,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提高科技推广的带动能力。

(三)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群众是项目受益的主体,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中的作用,是搞好项目的关键。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的意义、内容,使其积极投身到项目建设中。

2013年11月2日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调研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曹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之一。经过20多年的开发实践,特别是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长期积累,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大量生机与活力。在即将开始的“十二五”规划建设期,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使之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

曹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省农业大县、粮食主产县之一。1988至2009年底共改造中低产田41.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完成投资16496万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9406吨,新增棉花生产能力1731.5吨,新增果品生产能力600吨,新增油料生产能力160吨,新增蔬菜生产能力120吨,新增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384吨。治理后的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沟渠相通、路相连,地下节水管道纵横交错,桥涵井配套完善。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治理模式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 1

践,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根据上级业务部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结合我县实际有针对性制定治理措施。

曹县为黄泛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南部高,北部低,自南向北微倾斜。土壤质地分为砂壤、中壤、重壤三种。水资源主要由地下水、地表水、引黄客水三方面组成。地下水资源丰富,浅层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在治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井保丰、引黄补源”的灌溉方式,以新打机井和维修旧井为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同时搞好开挖疏浚沟渠以及道路、渠系建筑物的建设,发展方田林网,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棉、油、芦笋、蔬菜等高效农业种植。

三、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

时,项目实施与管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田间道路占用矛盾大

农业综合开发强调集中开发,连片治理,使项目区建设成为

基础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然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县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耕地紧缺的程度就更加突出。在项目区框架建设中,由于修建田间道路有时会调整占用耕地,若遇到顺茬地则可能占用同一农户很多甚至是全部耕地,这种“一家受损,全村得利”的情况尤其不好处理,个别行动过激的农民甚

至阻挠工程施工。根据我国农村现行土地政策,重新调整耕地的可能性不大,大部分项目村也没有机动耕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又不允许支付占地补偿,这种使部分农民切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不仅给项目建设带来难度,往往影响到干群关系,引起上访使农业综合开发这一惠民政策在少数农民心中打了折扣。

(二)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

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执行“一事一议”政策,但议事

容易,落实困难,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和基层班子软弱的村更显突出。虽然土地治理项目自筹资金只占中央财政资金的20%,但我县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还不够发达,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自筹资金和以物折资难度非常大。此外,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弱妇孺,出义务工也很难得到响应。随着工程招标制的推行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标准的提高,项目工程大部分由专业队伍施工,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的机会不多,即使参与了,效果也不佳。比如,同样是开挖地下节水管道沟,由农户自行开挖不但宽度深度难以统一,而且沟的走向不直,而用专业的挖沟机施工,不但标准质量高,效率更是人工的好几倍。因此,农民筹资投劳不仅执行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弄虚作假的风气,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

(三)工程运行管护难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成资产移交后,一些乡镇虽然也制定了管护制度,并层层签订了工程管护责任书,但管护工作不到

位,保存率和完好率偏低的状况还是存在。在部分项目区,建成3年-4年后的树木存活率不到70%,田间道路、节水管道出水口等工程的损坏程度也比较严重,并且受损工程不能得到及时维修。究其原因:一是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呈多样性,难以统一管理。有的产权归集体所有,有的归个人或法人,由于产权归属不同,造成管护主体各异。例如,有些机井、田间道路、节水管道等工程为农民集体财产,由村集体进行管护,而林木大多数随地走,确认为农户所有并负责管护,管护主体分散,难以管理;二是重建轻管,管护意识差,群众对与己无关的工程不加爱护,常使部分工程受损;三是管护追偿难以实现,对损坏现象的调查取证困难,对损坏行为不能实行有力的惩治;四是管护队伍和管护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项目区缺少稳定的管护队伍,管护人员的误工补贴或报酬难以落实,工程的日常维护不能正常进行,当出现较大损坏时再进行维修,必然增大费用支出。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努力化解田间道路占地矛盾

农路建设占用农民耕地的问题是比较棘手的,应从两个方面综合加以解决。一是国家应逐步完善土地治理项目的相关政策,与其他行业项目接轨,制定占地补偿政策,提出具体的和适宜的补偿标准;二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妥善解决农路占地问题,并耐心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尽最大努力取得项目区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切实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的问题,建议国家进一

步降低土地治理项目中农民筹资投劳比例。我们在调研中感到,项目区农民对筹资投劳比例偏高的反映较为强烈,尽管目前自筹资金的比例只占中央投资的20%,但随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标准的提高,自筹资金的绝对数量没有减少。因此,建议将自筹资金比例降到占中央财政资金的10%以下。但是,降低自筹资金比例仍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彻底解决的办法是取消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在政策上的硬性规定,我们可根据具体项目和项目区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县以下自筹或农民筹资投劳,自筹资金多少可作为项目竞争立项的条件之一,积极性高的乡镇可优先立项。

(三)完善机制切实做好工程管护工作

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是做好工程管护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而

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专业管护队伍。以项目村为单位,每个村都成立一个管护小组,负责该村所有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管护。管护队要与乡镇或项目村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报酬、职责和奖惩,一般工程管护期为三年,建议扩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费的开支范围,允许从中列支管护人员的报酬或误工补贴,从而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第五篇: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

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范运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程》和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际,特制定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

一、项目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总体规划指导下,重点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选择和确定有关项目。对预期明确、前景良好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进行连续建设。

2.效益先导的原则。项目选择以效益为中心,通过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来带动农民增收,增强入世后农业的竞争力。

3.建设先行的原则。选择项目以领导重视程度、群众参与程度和建设先行程度为重要依据。土地治理类项目必须是土方工程已基本完成或计划先行启动的项目,多种经营项目必须具备一定基础,新建项目原则上不予入库。

4.统筹兼顾的原则。项目选择要注意类型的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安排土地治理类和基地类项目,也要注重多种经营类和科技类项目的配套,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功能。同时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使建成项目产生综合效益。

5.集中布局的原则。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三年一期的要求,统筹规划内及年际间的土地治理类项目,做到相对集中连片。着力培育有带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配套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6.机制创新的原则。适应农业机制和体制创新的要求,优先选择引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以国家财政投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实现农业的多元化投入,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

二、项目库项目类别

根据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政策和工作职能,全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入库项目拟分为两大类:

1.土地治理项目。即为国家级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主要致力于改善基本农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多种经营项目。按照产业特点划分,包括:①种植类(不含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项目;②养殖类项目;③农副产品加工类项目;④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按财政投资规模分,包括:产业化重点龙头项目和一般多种经营项目。

三、项目入库的基本要求

选择入库项目必须遵循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入库项目类别特点,其选择的具体要求如下:

1.土地治理项目。项目承担单位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若各类企业承担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必须有合法的土地租赁合同,明确财政无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产权归集体所有或对资产实行租赁使用。项目建设内容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单个项目的治理规模控制在3000亩左右。项目区必须在农田保护区内,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同时,项目区灌排骨干工程已基本具备,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明确。项目区布局要做到之间的有机衔接,一年一小片,三年一大片。项目受益对象必须是农民群众,项目安排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项目实施必须能够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

2.多种经营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是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企业。项目类型以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并确保项目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以及产品销售保障,能推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项目建设对周边地区辐射能力较强,能够带动农民显著增收。产业化重点龙头项目,中央财政投资200万元以上,一般多种经营项目,中央财政投资50万元以上。入库项目必须要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单位出具担保意向书或项目承担企业出具财产抵押意向书。

四、项目入库的程序

全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采取“择优选项”的方式进行,建立区级项目库。项目入库的基本程序如下:

1.区根据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近三年内的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明确拟实施开发的区域范围及扶持的产业重点,初选出拟入库项目。

2.由项目管理股定期发布项目入库信息,指导项目申报单位按要求编写项目建议书。项目申报单位将编写好的项目建议书同时上报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加入县区级项目库。

3.由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入库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入库项目,分类排定次序,编制项目库目录。嗣后新增入库项目须与原在库项目合并后重新排序。

4.由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财政部门将县区级入库项目目录及建议书一式三份联合行文报市,并承诺足额落实县区级财政配套资金,按时归还项目有偿资金。

5.所有县区级项目库项目连同市本级筛选的拟入库项目,经专家评审和筛选后进入市级项目库,并由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财政部门报省备案或申请加入省级项目库。

五、项目建议书的编写

项目建议书是入库项目的基本信息资料,包括文字、表格、图件及证明材料等,各县区及项目申报单位要本着“简要明了,符合规范”的原则,按项目类别认真编写。

1.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位置、范围、规模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区域所具备的基础条件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初步规划设计及农业结构调整布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项目实施的预期效益;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及资金配套等保障措施;项目区规划图表等附件。

2.多种经营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区位及对所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项目建设的资源基础、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主要产品的市场预测与营销策略;项目建设的初步设计方案;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项目建成效益预测及还款措施。

六、项目库的管理

1.严格控制项目入库数量,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土地治理项目按上年投资规模的1.5倍入库;多种经营项目每县区不超过3个;

2.项目入库实行集中申报与常年申报相结合,以集中申报为主,常年申报为辅。每年3-5月份集中申报,建立和充实项目库。在项目申报期外如有确需申报入库的项目,也可按程序和要求单独申报作为补充。

3.切实加强对项目库的动态管理,确保储备项目不断充实更新。申报项目以经论证的入库项目为基本来源,并对已立项的在库项目及时注销。入库项目如在三年内仍不具备立项条件,则从项目库内清除。如该项目确需作为后备项目,则需根据新的情况重新修编项目建议书后再入库。

4.切实把项目库管理作为部门日常工作,加强对后备项目的跟踪服务。市和各县区都要及时关注和不定期反映入库项目的运行情况。库内项目如有重大变化需及时上报,以便清库补库或修订完善项目建议书内容。

5.申报国家和省、市立项的各类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择优确定。每年由市会同各县区根据投资计划和项目类型筛选申报项目,并逐级通知有关单位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规划设计任务书,再由各县区业务主管部门编报计划,由市统一申报立项。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9年5月29日

下载关于我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研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项目有机整合有利于项目资金优势互补,有利于减少多头申报、重复建设和解决多头管理、分散使用的问题,有利于实现“一步规划、分步实施、集中连片、持......

    《农业综合开发条例》必要性调研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条例》必要性调研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条例》必要性调研报告近日,××县农综办围绕市农综办《关于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立法调研的通知》要求,就出台《农业......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调研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调研报告我县实施的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中央投资XX万元,省级配套XX万元,地县级配套XX万元。项目建设总规模XX亩,全部为XX......

    农业综合开发

    **镇召开2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 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 **月**日上午,20**年**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于**镇府召开。**市水利工程监理设计院、**县农业局等......

    农业综合开发节能评估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农业综合开发施工管理报告

    2011年度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 xxxxxx土地项目Ⅰ标段施工管理总结报告xxxxxxxxx 二 零一二年七月 一、 工程概况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xxxxxx标段,项目区位于xx经由余湾村、......

    农业综合发展调研报告

    深切地感受到农业综合开发对我市的农村经济发展犹如开渠放水,通过这次调研。只要我全市上下合力同心,一起为农业综合开发多操一份心、多出一份力,使这条幸福渠通畅牢固,渠水丰......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县地处中原腹地,总面积8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总人口62万人。随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逐年调整,县强化农业主导地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