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落实情况

时间:2019-05-13 17:0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落实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落实情况》。

第一篇: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落实情况

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落实情况

2008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把办好十大实事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崛起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了十大实事的顺利进展。为及时了解落实情况,把握工作进度,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在持续不断开展督促检查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十大实事落实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各地、省直各责任单位按照通知精神认真开展了自查活动。综合两办督查及各地各单位自查的情况看,截至年底,省以上财政投入十大实事资金415亿元(其中中央投入353亿元,省级投入62亿元),10大类、35件、65项工作均已圆满完成,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对办理结果非常满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落实情况

1.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方面(承诺:多方筹措资金,继续实施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全省共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77.8亿元,比上年增加38.3亿元,补贴资金为历年最多。补贴的到位,进一步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国家财政部、国务院纠风办等部委来我省抽查暗访后认为,“河南惠农政策落实之好,出乎检查组预料”。

2.良种补贴方面(承诺:多方筹措资金,继续实施好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专用玉米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对6779.5803万亩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220.4197万亩专用玉米良种实施了补贴,发放补贴资金7亿元,补贴金额为上年的215.4%。发放棉花良种补贴资金8890.4万元,落实补贴面积592.69万亩。发放油菜良种补贴资金3000万元,落实补贴面积300万亩。筹措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1.35亿元,实现转移就业24.8万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795万亩,受益农户755万户,实现增产151.1万吨、节本增收29.27亿元。项目的实施有效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品质结构得到优化,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3.农机具购置补贴方面(承诺:多方筹措资金,较大幅度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共投入资金2.3亿元,补贴农机具35798台(套),受益农户30123户。补贴资金较上年增加90%,补贴种类由6大类20种增加到9大类33种,补贴标准由上年的20%左右提高到30%,补贴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农业县区。

4.落实奶牛生猪扶持政策方面(承诺:落实好奶牛和生猪生产扶持政策)。

在扶持生猪生产上,筹措资金4.455亿元建设了927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区;筹措资金2.9358亿元,对30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和10个省定生猪调出大县进行了奖励;按照每头100元的标准,落实了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落实资金3400万元,对18个县85万头母猪实施了良种补贴;落实资金1934万元,扶持建设了9个生猪扩繁场。

在扶持奶牛生产上,按每头奶牛500元的标准,发放奶牛直补资金2.57亿元;落实资金1008万元,实施了奶牛良种补贴;及时发放特困奶农临时救助补贴资金2000万元,为他们渡过难关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5.家电下乡方面(承诺:积极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对农民购买国家规定品牌和型号的彩电、冰箱、手机,按销售价格给予13%的直接补贴)。

全省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60万台(部),其中“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录入销售96万台(部),申报补贴80.7万台(部),发放补贴资金1.3亿元,使70万农户得到了实惠。“家电下乡”试点工作的开展,加速了农村家用电器的普及,拉动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增长,农村居民电冰箱和彩电拥有率分别较上年提高3.03%和3.02%。

二、“切实改善农村村容村貌”落实情况

1.村镇规划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诺:指导各地搞好村镇建设规划,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全省47个扩权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已全面启动;全省乡镇规划已完成1098个,村庄规划完成15218个。

投资49亿元用于全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新修改建村内道路1365公里、排水管沟1647公里、自建供水设施167个、供水管道842公里、安装路灯12835盏、修建村庄垃圾站池1568个,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2.农村公路建设方面(承诺:筹措资金60亿元,改造县乡公路7000公里、通村公路6000公里)。

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6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10%;建设县乡公路7500公里,为年度目标的102.7%;建设桥梁11300延米,为年度目标的113%;建设村道8200公里,为年度目标的101.2%。

3.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方面(承诺:筹措资金6.24亿元,解决200万以上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投资10.64亿元,修建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313处,解决了26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4.农村沼气建设方面(承诺:筹措资金4.4亿元,继续在适宜地区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0万户,积极推进农村改厨、改圈、改厕)。

全省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9.5万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9%。农村沼气的推广和应用,大大改善了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5.农村电网改造方面(承诺:推动农村电网新一轮升级改造,完成“盲点村”电网改造任务)。农村电网新一轮升级改造方面,一是投入4.48亿元实施了“农田机井通电”示范工程。二是实施了农村110千伏主干电网建设,建成并投入运行46项工程。三是积极实施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建成6个新农村电气化县、80个电气化乡、1200个电气化村。

在“盲点村”改造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9.41亿元,改造“盲点村”303个、涉及农户22万户,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

6.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方面(承诺: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再建成10000个农村便民超市,覆盖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农村连锁便民超市1.16万个(其中,财政补贴10000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16%,覆盖了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行政村。

7.生态文明村建设方面(承诺: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重点监督指导全省人均收入超5000元的行政村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全省有232个村达到省级生态文明村标准并通过验收,完成目标任务的116%。

8.村镇绿化方面(承诺:启动林业生态省建设村(镇)绿化工程,筹措资金1.83亿元,绿化村(镇)10000个)。全省共完成10000个村的绿化工作,投资1.83亿元(其中省财政4295万元,市、县财政7546万元,单位或个人自筹6459万元)。

三、“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落实情况

1.广播电视村村通方面(承诺:筹措资金在3911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筹措资金3911万元,完成了3911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2.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承诺:加快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使60%的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性电影。开展“百部流动舞台千场演出送农民”活动。完成46个县(市)8600个行政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扩建改造7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省所有省辖市都成立了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实现了所有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性电影”的目标,受益村数超过承诺数40%。完成了“百部流动舞台千场演出送农民”演出任务。

筹措资金7980.4万元,完成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46个县级支中心、8885个村级服务网点的政府采购招标工作。

投资1968万元,圆满完成了7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扩建改造工程。

四、“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落实情况

1.两免一补方面(承诺: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并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小学达到230元、初中达到375元。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初中由每名学生每天1元分别提高到2元和3元。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共落实资金68.1亿元,较上年增长50%。教科书循环使用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农村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提标工作均已到位,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面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1312万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免除学杂费和免费发放教科书政策,80万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178万城市中小学生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

2.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充实、校舍改造、农民工子女入学和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方面(承诺: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充实工程。再改造177所农村初中校舍。积极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城镇大班额问题)。投资7500万元,为6593所农村中小学校充实配备了教学仪器设备。投资3.28亿元,改造了177所农村初中校舍。

2008年秋季共安排162533名进城农民工适龄同住子女入学,入学率达到99.92%(其中入公办学校比率为87.71%),基本实现了应入尽入;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镇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3.城镇薄弱学校改造方面(承诺:筹措资金改造200所城镇薄弱学校)。投入资金6.9亿元,改造了202所城镇薄弱学校,补充仪器设备36779台。

五、“继续改善群众医疗卫生条件”落实情况

1.改善基层医疗条件及新农合方面(承诺:通过政府筹措资金,建设5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为前期投入不足的困难县医院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再改造14所县医院、13所县中医院、23所县妇幼保健院。在全省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提前实现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目标)。省财政补助8000万元资金,建设了8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完成年度目标的160%。争取国债资金870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医疗设备8285台(件),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筹措资金,改造了17所县医院、13所县中医院、23所县妇幼保健院。

全省157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面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标准由50元提高到100元,提前实现了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目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缓解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高风险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方面(承诺:在50%以上的省辖市(含县、市、区)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基本参加工伤保险)。全省18个省辖市全部开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620.3万人。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基本都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60.6万人。

3.扩大免疫规划方面(承诺:认真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加强计划免疫冷链系统建设)。制 4 定下发了《河南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细则》等文件,落实资金1.75亿元。筹措资金4000万元,统一采购冷库157个、医用冰箱3300台、冰柜3000台,对全省各级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的免疫规划冷链设施进行了扩容和更新。

4.降低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方面(承诺:继续降低药品价格和过高的医疗收费标准,扩大按病种收费改革试点范围)。全年分三次降低了506种1355个剂型规格的药品价格,平均降价幅度13.66%,累计降价金额1.26亿元。

通过对全省现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排查,选定了200项标准偏高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予以降价,总体降价幅度13.5%,减轻群众就医负担8000万元。通过对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筛选,2008年新增按病种付费试点医院61家,全省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达到100家医疗机构、100个病种,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

5.艾滋病防治方面(承诺:加强艾滋病防治,对定点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艾滋病救治防治给予经费补助;落实艾滋病救治防治乡村一线医务人员待遇,村级医务人员工资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乡镇卫生院直接服务艾滋病病人的医务人员每人每月补助300元;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救治水平)。2008年省财政共下拨艾滋病现症病人抗机会性感染免费治疗经费1.131亿元,全省42个县(市、区)落实定点乡村医疗机构运转经费和医务人员补助经费1206万元。乡、村两级艾滋病防治一线医务人员补助政策得到了落实,补助标准分别为300元、600元。

现症病人全部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和中医药治疗,有效遏制了艾滋病疫情的蔓延,艾滋病综合防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六、“扎实推进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落实情况

1.棚户区改造方面(承诺:全面完成584万平方米的六大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六大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共筹措建设资金50.8亿元,工程完工584万平方米,基本完成了预定任务。

2.困难群众住房保障方面(承诺: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20万平方米、竣工260万平方米,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3.5万套经济适用房。新建、收购廉租住房20万平方米,为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提供4000套廉租住房房源;加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力度,实现保障房数5万户以上。县级以上城市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全省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346.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8万平方米,分别占年度目标的108%、107%。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近4万套经济适用房,完成年度目标的114%。新建、配建廉租住房25万平方米、5000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25%;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12万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72%,县级以上城市符合住房保障条件并提出申请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七、“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情况

1.就业再就业方面(承诺: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其中就 5 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至去年11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13.4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3.49%;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3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95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1.33%和132.92%;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2.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方面(承诺:继续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完成146万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计划基本完成,其中“阳光工程”完成招生29.6万人、培训结业25.7万人,“雨露计划”完成培训20.3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8.9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3万人。

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承诺:新增1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0.66%,全省外出务工人员总量达2155万人。

八、“加强社会保障和对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落实情况

1.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方面(承诺: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增加100元以上)。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05元并全部发放到位。

2.城乡低保和五保方面(承诺:将城市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标准由70元提高到95元。将农村低保标准由不低于30元提高到不低于40元。省级筹措资金1亿元,支持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敬老院,争取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0%。将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最低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400元,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最低标准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1100元)至去年11月底,累计为145.2万城市低保对象发放补贴18.7亿元,人均月补差118元。为268万农村低保对象发放补贴14.4亿元,人均月补差标准达到50.7元。投入资金8.3亿元(其中省级投入1亿元),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敬老院1091所,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2.33%。全年为47.1万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供养金5.95亿元。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和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最低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1400元和1100元。

3.扶贫开发方面(承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10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脱贫任务,完成4500户、20000人深山区散居户、独居贫困人口搬迁扶贫,确保全年全省1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筹措资金24.9亿元,完成了1056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脱贫任务,对5362户、21881人深山区散居户、独居贫困人口实施了搬迁扶贫。有106万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解决温饱。

九、“努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落实情况

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承诺:强化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及时查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案件,使全省城市、农村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鼓励药品连锁和集中配送向农村发展,筹措资金建设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2008年12月初,对全省城乡市场12个重点品种、2112个批次食品进行了暗访抽检,城市、农村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比2007年同期提高5.37个百分点和11.29个百分点。妥善应对了问题奶粉事件,确保了我省的奶制品生产安全。

全省所有乡镇都建立了药品供应网点,97.2%的行政村实现药品配送进村,农村群众用上了安全、方便、价廉的药品。药品监督网络已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基本形成了地方政府负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为主、农村协管员和信息员等社会监督为辅的农村药品监管体系。

十、“积极推进污染防治”落实情况

1.污染治理方面(承诺: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完成24家电力企业脱硫工程建设和150家铁合金、刚玉、电石企业的污染治理任务。继续加强对贾鲁河、惠济河、卫河流域污染的专项整治,实现水质明显好转。加强饮用水源地安全建设,完成113个饮用水源地规划编制,对53个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和不能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影响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项目,实施搬迁、停产治理或限期治理)。24家电力企业脱硫工程建设完成15家、关闭8家、1家长期停产;210家铁合金、刚玉、电石企业的污染治理任务完成183家、关闭22家、停产治理5家。通过对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年削减COD约34万吨,削减SO2约14万吨,全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通过对贾鲁河、惠济河、卫河流域的71个项目的综合整治,贾鲁河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2.3%和43.3%,卫河分别下降39.5%和41.9%,惠济河分别下降3.2%和13.9%,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113个饮用水源地规划编制全部完成,53个整治项目已完成治理任务51个,实施停产治理的2个,消除了饮用水源地的安全隐患。

2.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方面(承诺: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形成减排效能,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营管理,完善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全省已建成的13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了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年完成污水处理14.95亿立方米,削减COD总量43万吨。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铺设3777.76公里。召开了全省污水处理运营管理现场会,制定并实施了《污水处理信息系统填报制度》等规章制度,切实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初步形成,综合征收率超过81%。

3.垃圾处理场运营管理方面(承诺: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运营管理,争取开工20个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无害化升级改造工程)。制定了《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立了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岗位人员职责、定员标准、考核办法等,加强了对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的运营管理。2007年建成的88座垃圾处理场全部正常运行,2008年开工建设的20个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无害化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其中已参加无害化处理登记评定的14个。

200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每年都办一批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得民心的实事,推动了科学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成效巨大、影响深远。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实事的连续实施,使我省科学发展再上水平、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党员干部深受教育,是科学发展观在我省的生动实践。实事的连续实施,使各级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有目标、保障民生有举措、改善民生有途径,让“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状况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在办 7 理一件件实事的过程中切实得到体现。实事的连续实施,使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等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措施得以较好落实,进而妥善地处理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有效地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年来所思、所盼的实际问题,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愿景逐步变成了现实。在实事办理的过程中,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地,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增强了执政为民的意识和为民解困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办好事实事改进了作风,在改进作风中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广大干部群众一致反映,为民办实事活动,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期盼,是以人为本的利民工程、凝聚人心的德政工程、推动发展的基础工程、促进和谐的民心工程,希望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将十大实事坚持不懈地办下去,努力把发展成果更好地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

第二篇:罗庄镇落实十大实事情况自查报告

罗庄镇落实十大实事情况自查报告

2008年以来,罗庄镇党委、政府把落实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十大实事作为各项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专职领导小组,一件实事一件实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抓落实,有效推进了十大实事在罗庄的顺利进展。6月23日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布署,镇落实十大实事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全镇2008年上半年落实十大实事情况,逐项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

1、核实补贴土地面积64975.04亩,发放粮食直补资金909650.56元,综合直补资金3866024.22元,补贴资金均于5月1日前兑现到户。

2、核实棉花良种补贴面积3000亩,发放补贴资金45000元,已兑现到户。

3、农机具补贴落实大型拖拉机4台,补贴资金8万元,落实弥雾机130台,补贴资金6万元,已全部兑现到户。

4、核实母猪补贴4879头,补贴资金243950元,核实规模养猪场扶持补贴24个,补贴资金228万元,发放贴息贷款6.2万元。

5、家电下乡核实家电233台,补贴农户202户,补贴资金39450元,已全部兑现到户。

二、改善村容村貌

1、今年23个自然村规划修编任务已完成16个自然村修编,村庄修编还余7个,集镇修编今年下半年完成,全面启动了村庄整治工作,全镇打通道路223条,长168公里,水泥硬化道路142条,长96公里,开挖下水道120条,长38公里,整治坑塘6个,建村级小游园2个,文化广场2个,建农村便民超市26个,安装太阳能200台。

2、通。

3、安全饮水以张楼、高庄为主,共筹资32万元,筹资30余万元,已完成周郝村—张宋村村村解决5000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4、沼气池建设总任务550座,至目前已完成241座,占市下达任务44%,其中达到“三改”要求的212座。

5、筹措资金40余万元,启动村(镇)绿化工程。

三、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1、已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8个村,有线电视入户1180户。

2、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10个行政村,已放映电影60场次。

四、义务教育

1、确保并落实了农村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 高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计补助生活费161600元。

2、农村中小学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充实工程实施了罗庄二初中,罗庄小学和岭上小学,共计投入资金6万元。

3、薄弱学校改造共改造张宋小学、马岗小学、罗庄二初中、张楼小学、陈王小学五所学校,投资33万元。

五、群众医疗卫生条件

1、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计划4个,已建成3个,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7%。

2、镇卫生院防疫门诊为省级验收合格的示范化门诊接种中心,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通过继续降低药品价格和过高医疗收费标准,消除了各种不合理收费现象。加强了艾滋病防治工作,未发生艾滋病病例。

六、再就业工作

通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全镇共举办农民工技能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3200余人,有力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达1.4万人。

七、社会保障

1、全镇农村低保对象1536人,每月40元,按季度发放完毕。

2、农村五保,镇敬老院集中供养96人,岭上、冯坡、南古、陈家、高庄等5个村集中供养79人,全镇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40%,已按标准发放。

3、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今年开展了宅子、南古、王岗、任岗、岑子5个村。

八、污染防治

上半年,我镇顺利开展并完成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并结合专项整治,取缔了白营、马岗、任岗3家练钼污染企业。

罗庄镇人民政府 2008-6-30 4

第三篇:郑州市2010年十大实事

郑州市2010年十大实事

继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

小麦、玉米、水稻等良种补贴以现金形式直补给农民;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平均每斤提高0.03元;新增100个农村连锁超市,全市行政村连锁超市覆盖率达到90%;新修改造农村道路500公里。

对农民购买国家规定品牌和型号的彩电、冰箱等家电产品,按销售价格给予13%的直接补贴;继续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补贴标准由每台3000~6000元提高到5000~18000元。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10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和1800户6500人的搬迁任务。

解读:据悉,以往良种补贴主要采取种子售价折扣补贴和现金直接补贴两种方式,为使农民真正足额得到实惠,我市今年开始以现金形式直接把良种补贴发给农民。另外,我市已连续多年把解决农民群众安全饮用水问题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从今年开始,将对农村群众饮水项目进行提升,开始启动自来水“村村通”工程。

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3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扶贫雨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

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扶持早餐经营龙头企业4家;市内各区至少规划建设1条规范化的夜市步行街,扩大就业途径,重点扶持“4050”人员就业,方便市民生活。

解读:为充分发挥我市的商贸物流优势,积极培育发展夜间消费,我市要求市内五区今年至少各规划建设1条高标准的规范化夜市步行街,以更好地方便市民消费、方便群众就业。

着力提高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

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120元。在全市推广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在全市35~59周岁农村妇女中免费开展“两癌”检查,分别完成宫颈癌检查6万人、乳腺癌检查4万人。

免费推行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孕前优生康检率达到70%以上,已婚待孕夫妇出生缺陷知识培训覆盖率、孕产妇出生缺陷基本常识普及率、高风险孕妇叶酸营养素增补接受率均达到90%以上。

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对全市子女年龄在0~18周岁且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每人每月发放不低于20元的奖励费。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后每人每年发放不低于1000元的奖励扶助金。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含收养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也未再收养的夫妻,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标准发放扶助金;独生子女(含收养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也未再收养的夫妻,按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标准发放扶助金。

新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和“流动儿童之家”30个。

全市新增法律援助受理点(站)100个,法律援助服务实现“应援尽援”。

解读:省政府确定今年在21个县(市)区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我市仅有荥阳市被纳入试点范围。为使广大城乡居民更早享受到优惠政策,我市决定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城乡。

据调查,2009年,我市仅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已达14.3万人,留守儿童学习缺乏督促,自觉性不强,厌学、逃学、心理孤独、行为孤僻、安全隐患较多。为此新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和“流动儿童之家”以更好地改善留守(流动)儿童生存空间。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打通市区断头路20条,移除占道线杆。

新建下穿式隧道5个、人行过街天桥8座。在三环内建设公共停车场23处,设置停车泊位5360个。

升级改造市区100条背街小巷,为30条无灯道路安装路灯。改造积水点10个。市区新增公厕50个,增设公厕指向标志2000个。

开工建设南郊热源厂,铺装供热管道1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

新建改建天然气管道80公里,新增用户8万户。

解读:为有效缓解雨季交通压力,近年来对全市的主要积水点分批进行了改造,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加快扫尾工作。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市热源场站布局不平衡,为有效缓解南三环两侧群众的用热需求,我市决定今年新建南郊热源厂。

有效缓解群众就医难题

全面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将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人均总筹资额达到150元,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试行异地就医结算。

新建796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全面完成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标准化卫生所的任务;为新建村卫生所各配备2万元的基本医疗和健康教育设备,免费培训1716名乡村医生。

新增片医负责制单位23个,覆盖人口达到280万人。为全市低保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放一张价值100元的体检卡并建立健康档案。

完善全市统一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实现120急救报警网络全覆盖,新建7个市区急救站和67个乡镇卫生院急救站,为全市所有急救站各配备3辆专用急救摩托车,为乡村医生配备便携式急救包、急救箱。

解读:近年来,全市近千个行政村新建了标准化卫生所,我市“一个行政村有一所标准化卫生所”的目标将全面实现,但又面临缺乏医护人才的难题,我市决定今年免费培训乡村医生1716名。另外,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在郑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航空港区等存在盲点,乡镇卫生院急救站还没建立,我市决定,今年将新建7个市区急救站,并为所有急救站各配备3辆专用急救摩托车。

大力支持教育发展

市区新建、改扩建15所中小学校。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市区所有中小学校班级开通远程教育学习站点。为5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配齐学生用床和餐桌椅。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免费培训2730名体音美专业教师。

自今年秋季起对具有郑州户籍并在市属及县(市)区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免除学费,实现郑州户籍中职生免费教育。

解读:针对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我市决定从今年开始,利用两年时间,完成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由于市区中小学校多数已配备有视频教学设备,所以今年先在市区推广,明年在县(市)实施。

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成商城遗址公园一期、市图书馆新馆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二期。新建改建10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00个农村文化大院,培训1000名基层文化骨干。每月为每个行政村免费放映一场电影。继续举办“周末戏曲大舞台”,全年演出不少于100场。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送农民活动,免费演出优秀戏曲剧目60场。在国道、省道及主要景区增设旅游指示标志350个。

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开工建设市奥体中心、体育馆。为500个行政村建设“一场(标准篮球场)两台(两张室外乒乓球台)”,行政村“一场两台”建设任务要全面完成。加强对全市健身园(含健身路径)健身器材的维护,更新885件、维修1763件。

解读:我市在公园、街头游园和居民聚集区修建了健身园和健身路径,近年来不少已遭毁损或亟待维修,今年将筹措专项资金,组织专门人员,对相关健身器材进行更换或维修,以更好地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继续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建成12个林业生态乡(镇)和100个林业生态村。市区新增城市绿地500万平方米,新植乔木50万株。

继续实施郑州黄河湿地保护工程。扩建西流湖公园。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开工建设金水河上游、东风渠上游和潮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实施贾鲁河生态水系治理与河道复合型湿地建设工程。

拆除市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0台、废弃烟囱500根。市区和各县(市)城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80%以上。噪声污染查处率达到80%以上。新建132座村镇垃圾中转站,形成“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

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15天。

解读:长期以来,噪声扰民一直是市民投诉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积极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我市决定,今年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整治活动,尽最大努力缓解噪声扰民难题。

实事之九

切实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廉租房15万平方米,竣工5万平方米。将廉租住房月补贴标准提高到每平方米6元,符合条件并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结合实施村镇规划,加快迁村并点和中心村建设步伐。继续对全市农村贫困家庭的危房进行改造,全面改善其住房条件。

解读:廉租房竣工面积5万平方米,比去年实际竣工面积2.04万平方米增长了1倍多,另外今年本市将提供至少1000套廉租房实物配租房源。

实事之十

保障公共安全

蔬菜监测率达到92%以上,食品和药品市场抽验合格率分别保持在96%和98%以上。为市区所有未安装视频监控设施的主次干道和社区安装视频监控设施,为30%以上城市家庭和70%以上农户安装技防设施。

解读:为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努力打造平安郑州。我市决定,今年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全面加强基层技防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第四篇: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实施意见

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报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结合河南实际,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水利在保粮食、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中的支撑作用极其重要,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必须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臵,把水利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切实推进重点工程,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我省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15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重要支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50万亩;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解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4.3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2.2%。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保障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水利建设成就显著。我省是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受特殊地理位臵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利建设,治黄、治淮取得一定成效;农业灌溉体系有所改善,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增加;民生水利建设扎实推进,供水保障体系、防洪保安体系初步形成。各类水利工程在发展农业生产、抗御水旱灾害、满足经济社会用水需求、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水利地位尤为重要。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但目前我省水利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水资源短缺且利用效率不高,供求矛盾比较突出;水利工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抗御水旱灾害能力较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旱涝保收田比例偏低;民生水利建设滞后,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较多;流域生态较为脆弱,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水利在保粮食、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中的支撑作用极其重要,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必须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臵,切实强化水利工作,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三)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把水利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切实推进重点工程,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我省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15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重要支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50万亩,农田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以上;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4.3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2.2%;初步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稳步提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进一步降低;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臵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五)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等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臵、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六是坚持远近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构建完善的减灾兴利体系。

三、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六)做好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2012年底前全部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254座小(Ⅰ)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启动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争取2015年底前全部完成;同步完成新出现的孤石滩和13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从2011年起,用3至5年时间,对全省212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保证水闸功能正常发挥。

(七)着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按照国家要求,确保按时完成我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依照全面规划、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规模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兴建中心水厂、分散供水等形式,形成以大中型集中供水工 程为骨干,单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网络。逐步实现村村户户通自来水。出台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措施,认真落实征地、用电、税费等方面优惠政策。加强饮水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

(八)切实做好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工作。按照“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2011年完成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搬迁安臵任务。做好河口村、出山店等新建水利工程移民安臵工作。加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帮助移民村发展生产项目,着力提高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努力解决水利移民遗留问题,确保水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

(九)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做好全省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合理确定城市供水安全建设方案,科学制定管理对策及保障措施,统筹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关系,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抓紧做好城市应急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建立相应调度管理机制,增强防御突发水污染事故、连续干旱和特殊干旱等风险的能力。加快雨污分流、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广中水回用。

四、突出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

(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认真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田水利工程,积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2011年改造中低产田150万亩以上,力争到2015年完成12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粮食生产核心区内基本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加快赵口二期、小浪底北岸、小浪底南岸等3个大型灌区前期工作,“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并发挥效益。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新增一批重点县,扩大重点县支持范围。加大对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投资的引导工作,田间水利工程项目要优先安排到已完成改造的灌区内。更新改造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加快以淮河流域为重点的低洼易涝地治理,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扩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按照中央要求足额落实省级财政投入,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全面落实节水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和节水 灌溉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节水灌溉从典型示范转向全面推广,以节水增效为目标对现有灌溉面积进行技术改造,到2015年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超过3000万亩。积极推进农田机井通电工程,配套实施机井的更新修复与升级改造,扩大井灌面积。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老区、贫困地区倾斜。

(十一)加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以渠系为单元成线成片整体推进,“十二五”期间完成15处大型和30处重点中型灌区建设任务,到2020年基本完成38处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全面开展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建设。按照《河南省现代灌区建设管理标准》要求,努力实现投入多元、管理规范、制度灵活、效益提升,全面提升灌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十二)加快引黄调蓄工程建设。研究出台加大引黄力度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国家分配引黄水量,到2020年引黄灌溉补源面积力争达到3000万亩。新修一批调蓄工程,加大非灌溉季节引黄水量。综合利用现有平原水库、沉沙池或背河洼地等调蓄工程,通过改造完善其蓄水条件,做到丰蓄枯用、冬蓄春用。逐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25处调蓄工程,新修5处渠首扬水泵站,提升引水能力。建立引黄渠道清淤长效机制。落实资金投入,疏浚引黄干、支渠,增加灌区引水能力,恢复渠道输水能力,保障灌区用水需要。

(十三)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雨情水情旱情墒情预测预报水平。抓紧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从2011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区的13个市、79个县(市、区)、885个乡镇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健全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发布制度。完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健全调拨机制。健全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五、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抓好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沁河河口村、淮河出山店、北汝河前坪水库工程前期工作。2011年全面开工建设河口村 水库;2015年前建成河口村水库,基本完成出山店水库主体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前坪水库。开工建设石步河、张沟水库,加快北湾等22座新建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分批开工建设,2020年前全部建成。科学编制水系开发治理规划,建设跨区域、跨流域的水系网络,加快河道整治,恢复水生态功能,有条件的河流恢复水运功能。加大沁河、伊洛河、金堤河、唐白河、卫河、漳河等河流治理力度。以新一轮治淮工程为重点,加快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开工贾鲁河、北汝河、汝河治理工程,加快其他15条重要支流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101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2015年底前再完成130条左右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泥河洼、杨庄、老王坡等11个蓄滞洪区建设。做好淮干滩区居民迁建工作,2012年前完成规划的居民迁建任务。加快我省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实施。

(十五)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河南段建设,确保2013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2014年汛后按期通水。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步伐,确保与干线工程同步建成、同步达效。切实加大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做好丹江口库区和干线工程两侧水土保持和水源水质保护工作。

(十六)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力争在5年内完成易灾地区、革命老区、黄河淤地坝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建设任务。完成236座存在安全隐患的大中型淤地坝的除险加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完成100个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和100个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任务。积极推进浅山丘陵、坡耕地整治工程,加大梯田、坡面水系和以水窖、塘堰坝为主的小型水保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对江河源头及其两岸、湖库周围以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陡坡耕地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严格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基本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探索建立生态环境用水保障机制和补偿机制,启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

(十七)做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加快以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和小水电代燃料为核心的惠农工程建设,实施农村水 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2015年前争取新建水电站40座、技改扩容电站97座,完成158座农村水电站的增效减排工程和23个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任务,农村水电装机达到41万千瓦。

(十八)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文气象站网布局,完善雨情、水情、地表地下水质、土壤墒情监测站网,建设水源地、水功能区等监测站网,强化暴雨、山洪灾害、农田渍涝、城市防洪和地下水超采区监测预警。2015年建成覆盖全省的水文气象、水资源信息监测网络。加快水文气象现代化步伐,加强水环境监测机构和水文气象机动监测能力建设,逐步建成全省水文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快速反应能力。

(十九)加强水利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建设一批水利科技试验站、科研示范基地,加快市县水利科技推广机构及乡镇技术推广服务站网络建设。结合重大水利工程的实施,加强科技投入,推动水利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推广力度,获得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提高科技对水利的贡献率。按照国家“金水工程”要求,建设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完善防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扩展、改造和完善水利计算机网络系统、异地防汛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和防汛重点部位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六、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总量和增幅要大幅度提高。加大水利规划及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并力争逐年增加。落实水利普查工作经费。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水利建设的投资比重有明显提高,分级建设,分级管理,重点支持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足额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合资金的综合效益。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加大各项水利规费征收力度,不断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研究制定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用于防洪河道的维修养护。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和水源工程建设。切实整合现有用于水利建设的各类资金,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

(二十一)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根据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对准公益性的水利建设项目,可采取项目法人承贷、财政贴息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合理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要积极关注并参与水利项目建设,对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效益明显的水利项目,提供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各类银行业机构增加农田水利建设信贷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探索水利项目受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

(二十二)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支持河南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展并充分发挥其投融资作用,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筹资筹劳限定标准内,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全面推行“一事一议”,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把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等政策落实好。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外资并不断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二十三)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定我省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评估指标,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审批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

(二十四)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节水制约机制,明确我省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确定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建立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体系,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扶持节水产业发展,支持节水关键技术和节水产品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建立节水激励和补偿机制。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积极培育节水文化,引导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十五)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合理确定各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和纳污总量控制指标,建立省域纳污总量和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重要河流水库水功 能区监测、评估、管理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入河排污口设臵审批管理,对现状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限制审批入河排污口。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

(二十六)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党组织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八、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二十七)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臵。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事权明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

(二十八)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研究和探索项目法人招标制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走向市场,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职能明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省财政对贫困地区和防汛重点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推进管养分离,提高养护水平,逐步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县级财政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安排,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形式给管护主体进行补助,确保小型水利工程的持续效益。

(二十九)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 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三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兼顾效益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在充分考虑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行阶梯价格制度。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用水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排灌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政策,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完善水利工程供水收入税收政策,农业灌排用水免缴营业税,非农业供水在未达到供水成本的情况下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九、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三十一)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防汛抗旱督察员制度。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合力。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大依法治水力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符合省情水情的地方水法规体系,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洪水影响评价等制度。科学编制水利规划,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加强河湖管理,扎实做好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严格落实水事纠纷调处责任制。

(三十二)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加强水利行业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全面提升水利专业技术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科研、规划、勘测和设计能力。多渠道、多途径培养水利经营、施工、管理人才。推进水利高等教育发展,支持大专院校水利类专业建设。加快水利高、中等职业院校建设步伐。大力引进、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提高中高级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解决基层水利职 10 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广大水利职工要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更好服务水利改革发展事业。

(三十三)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加大力度宣传国情省情水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持续开展好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激发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大干水利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努力开创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省政府2010年实事项目工程简介

省政府2010年实事项目工程简介

沁县故县镇辖30个村民委员会,131个自然村,全镇农业人口13391人,现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42人,其中集中供养59人。故县镇中心敬老院位于沁县四大集镇之一的故县镇南3公里处的徐村,历史名相吴阁老的祖籍,地处月岭山水库北,故栋公路西,优美的自然风光,方便的交通要道,为老人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敬老院始建于2010年9月,占地面积3500 m,其中建筑面积1415 m,北楼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692 m、26间,南楼为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23 m、30间,共有宿舍50间,可容纳100余名老人居住,各种活动室、图书室、医疗室、餐厅、厨房、库房等一应俱全,2011年9月底竣工。该工程是省政府2010年实事项目工程之一,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镇党委、政府选聘了热心老年事业工作,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原徐村党支部书记,现镇党委副书记吴成文同志兼任院长,制定了《院民公约》、《院长职责》、《财务管理制度》、《伙食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13项,加强对敬老院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同时,在院周边租用了徐村集体土地3亩,让有基本劳动能力的老人种菜、提供生活补贴。

现在故县镇中心敬老院入住五保59人,基本实现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入院老人休闲娱乐、颐养天年。2222

下载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落实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落实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生实事推进落实情况

    各位代表: 下面,我代表街道办事处就2017年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情况向各位代表作一报告。2017年,根据区人大的要求,我街道继续实行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由人大代表和合议会成员票决确......

    云南省政府承诺10件惠民实事得到落实 百姓享实惠

    云南省政府承诺10件惠民实事得到落实 百姓享实惠 2014年01月20日 08时53分00秒 来源:云南日报 在2013年全省两会上,省长李纪恒代表省政府作出承诺:将集中财力办好“10件惠民实......

    湖北省政府2011年十件实事工作进展情况5篇范文

    湖北省政府2011年十件实事工作进展情况 截至2011年10月底,省政府十件实事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第一件实事:全省城镇今年新增就业59.9万人,占目标任务65万人的92%。全省共帮助......

    甘肃省委省政府今年将认真落实十大惠民工程为民办好27件实事

    甘肃省委省政府今年将认真落实“十大惠民工程” 为民办好27件实事代省长刘伟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今年将认真落实“十大惠民工程”,为民办好27件实事: 实施城乡居民职业......

    义乌市2014年十大民生实事(大全五篇)

    2014年十大民生实事 1.治理污水 ◎推进臭河、黑河、垃圾河整治, 年 底前义乌江消灭劣V 类水, 出境断面水 质总体达到IV 类功能要求, 全市基本 消灭垃圾河。 ◎完成污水主干......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十大民生实事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十大民生实事 缓解交通拥堵 公布实施五年综合治理交通拥堵方案。实施国际商贸城及周边区域高峰时段车辆疏散优化方案。西城路延伸全面贯通,口岸路、......

    落实省政府重点工作情况(五篇材料)

    落实省政府重点工作情况(学前办)一、启动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化解城镇入园难 第二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正在调研制定中,详细的方案要根据市里要求而定。继续推进学前教......

    关于落实十件民生实事的实施方案范文合集

    关于落实十件民生实事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切实履行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的承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 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