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

时间:2019-05-13 17:4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

第一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发〔2006〕44号 【发布日期】2006-12-18 【生效日期】2006-12-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黔府发〔2006〕44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制定的《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年―2010年)

省老龄工作委员会

二○○六年十月二十六日

为了加快发展贵州省老龄事业,依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制定《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背景

(一)“十五”期间老龄事业的主要成就。

《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各地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在贯彻实施“十五”计划纲要中做了大量工作,我省老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二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城镇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推广,医疗救助制度在完善农村救助的同时城市已开始试点;三是老年福利、教育、文化、体育等事业有较大发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风尚进一步形成;四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五是省、市(州、地)、县(市、区)三级老龄工作体制基本理顺,为加快我省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十一五”期间人口老龄化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据预测,到2010年将达到550万,约占总人口的13?5%。和“十五”期间相比,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高龄化显著,农村老龄问题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养老保障问题突出,社区照料服务需求迅速增加,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日益增大,对我省政治、经济、社会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三)“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期。

根据预测,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将在2030年到来,我省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与全国基本相同。从现在开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只有25年。“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要未雨绸缪,抓住机遇,按照“五个统筹”的思想,协调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老龄事业,认真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我省的基本省情出发,加快体制创新,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作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老龄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继续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老年社会保障基金,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逐步建立广泛覆盖、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相对完善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协调高效的老龄工作体制。积极推进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适应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为老服务网络和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老年用品市场,进一步营造敬老、养老、助老和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兼顾当前与长远,把解决当前老龄问题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结合起来,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坚持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3?坚持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大力发展为老服务体系,走中国特色的为老服务之路。

4?坚持统筹规划,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统筹兼顾,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分类指导,发挥地区优势,稳步推进城市老龄工作,切实加强农村老龄工作,推动老龄事业协调发展。

三、老年社会保障

(一)养老保障。在城市,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十一五”期间,力争全省参保人数达到210万人。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工作,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在农村,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确保资金发放到位。研究解决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发挥土地养老的保障作用。继续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明确赡养责任,巩固家庭保障功能。

(二)医疗保障。

扩大老年人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城市,进一步完善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方便老年人就医。县级以上医院要普遍实行老年人挂号、就诊、取药、住院等优先服务。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强社区老年卫生工作,增加服务项目,改进服务措施,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服务。利用学校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加强社区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队伍建设。重视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康复研究,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教育,使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80%。

在农村,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扩大合作医疗试点范围。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改善老年人医疗卫生条件,使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50%。

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帮助贫困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着力解决好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为无支付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帮助。

(三)社会救助。

加强对贫困老年人的生活救助。在城市,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在农村,完善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并逐步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过渡。对城市“三无”老人、城乡有70岁以上老年人的特困家庭,在其原享受低保金、救助金标准基础上,增发10―30%的低保金,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把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老年人纳入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继续开展“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活动”,探索建立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救助制度。

(四)社会福利。

立足发展补缺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兼顾发展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普惠型的老年福利事业,以满足“三无”老人、低保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为出发点,在鼓励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政策;建设一批以老年服务为主体的综合示范性社区福利中心;开展多层次、多种类、多方式的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服务,建立健全老年福利服务网络。

四、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公共服务建设。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建设好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场所),并充分利用好现有设施(场所)为老年人服务。公园、展览馆、博物馆及图书馆、文化馆、图书室等文化娱乐场所,要增加面向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并免费或者优惠对老年人开放。

(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加大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领域,积极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

在养老福利机构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全省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老年公寓、综合福利院20所,新增床位2000张。全省每年新建和改扩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五保供养服务中心、敬老院)120所,新增床位5000张,到“十一五”期末,争取覆盖80%以上的乡镇,规划新增床位2?5万张,使床位数达到3?5万张以上,集中供养率提高到20%。开展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为对象的“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和示范工作,在贵阳市试点建设1所“爱心护理院”。

在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要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差异,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福利服务设施,缓解城市街居和农村乡镇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严重匮乏的矛盾,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为老年人活动提供场所。“十一五”期间,市(州、地)、县(市、区)至少要建一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服务到位的老年活动中心,每个社区建一处老年活动场所。鼓励、帮助村级建立老年活动站,“十一五”期末,力争50%的村老年协会有老年活动场所。

(三)住房和生活环境建设。

要按照各类老年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逐步完善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托老所等养老设施的标准规范。

各地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场所应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新建城市道路和场所无障碍率达到100%。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与老年人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居住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场所,要制定改造计划,增补无障碍设施,到2010年养老场所无障碍改造率达到40%。贵阳市要积极实施城市交通无障碍工程,加强道路改造,加快无障碍公共交通工具的研制开发工作,逐步提高公交设施无障碍的比例。

五、老龄产业

(一)政策扶持。

发挥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作用,把老龄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制定引导老龄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种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龄产业,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

(二)养老服务业。

鼓励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支持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综合性的服务网络,为居家老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三)老年用品和老年服务产品。

鼓励和扶持开发老年产品,引导企业生产满足老年人各种需求的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用品;充分利用各地旅游资源,推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旅游线路和服务产品,方便老年人出游;拓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老年卫生健康服务领域,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保健等服务;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保险等其他服务项目。

(四)老年消费。

积极开展老年用品市场,鼓励支持老年用品专卖店和专卖柜台的发展,可采用老年用品博览等形式,促进流通,扩大销售。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六、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一)老年教育。

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老年教育的资金投入,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地办好老年大学(学校),倡导社区办学,健全完善省、市(州、地)、县(市、区)、乡镇(社区)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建老年学校300所,力争达到400所,到2010年全省在校老年学员达到8万人以上,约占老年人的1?5%。同时,重视对老年农民的培训,把老年教育与老年人脱贫致富、维护权益、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老年文化和体育。

老年文化和体育要纳入全民文化和体育健身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老年文化体育事业。广播电台、电视台要办好老年文化专题节目。文化、影视、戏剧界积极创作老年题材的优秀作品。新闻出版部门要办好老年报刊,出版面向老年人的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开展老年文体活动,送文艺到基层,丰富社区、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地要开展经常性的基层老年文体活动,有计划地组织老年文艺汇演、老年才艺展演和老年体育健身运动会。对在老年教育和老年文体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七、老年人权益保障

(一)老年法律服务与法律援助工作。

各地政府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贵州省法律援助条例》,安排适当资金用于老年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组织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老年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服务机构要优先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的法律服务。继续做好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的签订工作。

(二)老年人权益宣传教育。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教育。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进社区、进农村,大力开展“敬老模范乡镇(村居)”的评选表彰活动,形成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文明之风。

(三)老年人权益维护。

各级司法部门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要做到及时受理、及时立案、及时审理、及时执行。各级公安部门特别是基层派出所对严重侵害老年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不法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妥善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严厉惩处。

八、老年人社会参与

(一)老年人参与社会。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充分发挥老年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发挥老年人在教育下一代中的示范和教育作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农村,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等经济活动。积极倡导和支持老年人广泛开展自助互助,努力探索实现“老有所为”的新形式。

(二)老年人才开发。

根据市场需求和老年人的志愿,积极搭建老年人才服务平台,开拓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专业技术人员和老专家参与社会的渠道。凡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均可以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取得证书者按照规定登记注册。符合条件的老年技能人才,可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各级人事部门要建立老年人才信息数据库和老年人才信息中心。老龄工作机构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人才交流活动,各类人才市场、人才中介机构要积极为老年人才提供服务。

九、实施《规划》的保证措施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各地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真正把老龄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按照职能,把老龄事业发展纳入本部门的工作规划。

(二)加大老龄事业资金投入。

逐步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各级财政要根据老龄事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建设、老年文化教育、老龄科学研究和老年活动等方面的投入。在彩票公益金中要有一定比例用于老龄事业。要充分发挥各级老年基金会和其他基金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入老龄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入机制。

(三)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群众组织。

各地政府要根据 “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需要,高度重视老龄委办公室机构建设,充实人员编制,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参谋助手作用。要把老龄工作干部的培训纳入组织部门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建设,按照老年群众组织的管理办法,规范老年群众组织的建设、管理和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基层民主自治、社区建设和老龄工作中的作用。

(四)扩大为老服务队伍。

加快老龄产业人才培养,特别是老龄产业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培训。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在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相关专业开设老年学、老年心理学和护理服务等课程。养老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要适应市场需求,培训养老护理员和服务员,落实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全省城乡的基层为老服务队伍。积极培育为老年人服务的非盈利性民间组织,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和社工队伍。

(五)加强老龄科研与对外交流合作。

加强老龄问题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要建立老龄科研机构,密切关注我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在人员培训、学术研究等领域拓宽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外省的经验,不断提高我省老龄科研水平。

(六)开展督查和评估。

各地、各部门要根据《规划》的要求,制定本地、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2010年对《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老龄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抓住机遇 科学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积极努力,老龄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和明显进步,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发展,我们仍将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创新老龄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老龄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的挑战,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老龄工作宣传力度。在宣传形式上,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老年报纸、刊物、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更重要的要利用党报、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全方位进行宣传。在宣传内容上,要重点宣传人口老龄化形势及由此带来的深刻影响,宣传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宣传人口老龄化应对措施,宣传老年法律法规及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涉老文件,宣传关心支持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敬老、养老、助老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在宣传范围和对象上,既要注重向全社会宣传,又要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党政领导和老龄委成员单位进行宣传。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人口老龄化 1

意识,进一步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 “党政领导重视支持、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老龄工作格局,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做好积极的舆论准备。

二、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医疗问题的根本保证。要在健全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同时,大力推广贫困老年人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企业年金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不断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普遍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认真落实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扶助和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断扩大覆盖面,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实行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和农民退休制度。要积极鼓励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商业保险。力争在203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之前,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妥善解决。

三、加强老年政策和法制建设。政策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政策,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很好地开展起来,长久地坚持下去,老龄工作更是如此。回忆老龄工作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不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老龄部门必须认真汲取这方面的经验,在国家大政策的框架下,紧紧抓住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围绕 “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从老龄工作重点要解决的和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积极建议和争取政府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省里确定的“三个文件”的贯彻落实,针对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在农村,现行优待老年人规定农村老年人基本享受不到,农村老年人又特别需要政府优待的客观实际,尽快修定完善老年人优待规定。法律是各项事业的重要保障。事业要发展,老年人的问题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归根结蒂需要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199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9年,我省又颁布了《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一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对老龄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现行的老年法律法规需要修改完善,另外,一部法律也解决不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所有问题,我们也应尽快制定养老保险法、医疗保险法、社会救济法、家庭赡养法、社会服务法等,逐步建立和健全比较完善的政策法制体系。

四、大力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涉及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发展老龄产业,既能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需求,又有较好的投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担负起责任,从有利于老龄产业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不断改

善老龄产业发展的环境,加大政府投入,鼓励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私营企业和国内外人士投资兴办老龄产业,要把老年服务和福利设施建设和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特别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生活照料,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抓好落实。要加强对老龄产业的领导和管理,根据老年人需求,制定统一规划,指导老龄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健康发展。要立足城乡社区发展为老服务业,培育老年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为老服务队伍。要加强检查和监督,搞好市场管理,保证向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和产品都能达到质优价廉,以保护老年人权益。

五、大力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人才资源。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开发利用广大的老年人力人才资源,让更多的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发展。老年人社会阅历丰富,又有一定的领导管理经验、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尤其是一大批老党员、老干部、老英模,老科技、教育、法律和医务工作者等,他们更是社会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开发利用老年人力人才资源,一可以弥补劳动力不足,二可以为社会增创财富,三可以变一部分消费人口为生产人口,变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各级必须高度重视老年人力人才的开发利用,政府或有关部门要出台鼓励老年人从事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组织广大老年人参与民主监督、社会治安、移风易俗,民事调解、关心教育下一代

等工作,鼓励低龄健康的老年人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符合需要的老年知识分子在当地或到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等工作,成立老年志愿者队伍,开展自助、互助服务,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各类老年服务机构要开设“老有所为”咨询服务业务,人才交流机构也要积极组织开展老年人才交流活动,老年人才集中的地方和单位要成立相关专业协会,充分发挥老年人才作用。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措施很多,但根本的还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的经济实力,老龄事业一步又一步的发展,都是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走来的,只有国家富强了,老龄事业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老龄事业发展机遇,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积极主动做好老龄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第三篇:村委会发展老龄事业工作纪实

老年事业社会办 尊老养老成风尚

——AA区BB乡XX村委会发展老龄事业工作纪实

AA区BB乡XX村委会地处曲靖城郊结合部,与南宁办事处花柯社区接壤。辖6个村民小组,2004年2月底全村总户数1207户,农业总人口4862人,其中老年人509人,占总人口的10.6%;70岁以上老年人176人,占总人口的3.67%,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46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10%,有贫困五保老人7人,属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村委会。

面对老龄化趋势日益严竣和老年人追求生活质量和品位的需求不断提高的实际,多年来,在市、区老龄组织的帮助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乡老龄委、老体协的大力支持下,XX村党总支、村委会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六有”目标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创新思路、明确责任、务实基础,狠抓群众性参与,争取社会投入支持,开展经常性的活动,不断研究新情况,积极探索新方法,努力解决新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促进了全村的社会稳定和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随着全村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制约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如何妥善解决发展老龄事业与“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相互协调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村委会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兼任主任的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团总支书记、妇女主任、计生宣传员、广播员和六个村民小组副组长及小学校长为成员,下设宣传组、维权组、文艺组、体育组、关教组和六个分会,负责老龄工作的开展和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了各成员的岗位职责和老龄工作制度,并制作上墙。明确提出了将老龄工作纳入党总支、村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和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的“一纳入五到位”工作要求,每年年初都结合本村的具体实际和老龄工作的发展趋势制定了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和规划,层层分解、量化、细化,全部落实到有关部门,明确具体责任人,做到层层有目标,级级有责任,件件有落实,经常督促,不定期抽查,半年一讲评,一年一考核,使老年事业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子女不尽赡养父母义务和虐待、岐视、有损于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人和事,村老龄委工作人员不论工作多忙,都挤出时间深入老年人家中,上门调解,耐心细致地做好有关责任人的思想工作,讲清其中的道理,从不推诿躲避,真正成为老年人的贴心人。

二、广泛宣传,注重教育,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发展老龄事业,尊老敬老助老,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在乡老龄委的精心组织和乡司法所、中心学校、广电站等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党总支、村委会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狠抓思想发动、广造舆论声势,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展老龄事业的目的、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老龄事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在全体村民中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道德风尚,号召全体村民不仅要在物质生活上对老年人给予关心照料,而且在精神生活上也要安慰体贴,热心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创造条件活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履行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天伦之乐,度过幸福安康的晚年。2000年~2004年,全村共召开研究部署老龄工作的有关会议32次,广播宣传“一法一条例”40余次,普及宣传率达90%以上的村民,书写宣传标语300余条,出版以老年人健康保健、老年人晚年文化生活为题材的黑板报20余期,积极营造了社会关心支持老年事业的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树立敬老养老的责任意识,在乡老龄委牵头协调,村老龄委负责组织,村民小组老龄分会具体实施下,由村委会与60岁以上老年人签定了《子女赡养老人责任书》,明确了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义务及奖惩措施,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全村共签订《子女赡养老人责任书》176份,占全村有老年人农户数的92%,如今,在XX随处可见精神饱满、神情愉悦的老年人三五成群谈古论今,下象棋、打扑克、打麻将的热闹场面和喜形于色的欢乐神情,彻底改变了过去“老了无人养,病了无钱医,闷了无处走,住的是危房,冷了挤火堂”的惨淡景象。

三、多方筹措资金,保障老年事业经费来源

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做到级级有人管,层层有落实,村委会在六个村民小组相应成立了老龄工作分会,由村民小组长兼任分会主任,并配备了专职人员抓老龄工作,建立起了一支完备的专兼职队伍。

自1995年起,全村就免除了人民群众的三提五统及生产性费用,1996年至2002年,村组两级共为7户贫困五保老人解决生活费5.1万元,每年2次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惯例,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共计1.1万元,走访慰问80岁以上超级大国人44人,开支费用3200多元。每年“七一”之际,村委会积极组织全村村组干部深入到26名老党员家中,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2004年,为解决老年人“病了无钱医”的问题,村党总支、村委会在广泛宣传开展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目的意义的同时,在全体村民中讨论,通过并组织实施了为50岁以上的女性老人、55岁以上的男性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小组推行利用集体资金购买保险,全村共为478老年人投保1.2万元,投保率达93%,更加完善了老年人保障制度。近两年来,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村委会先后拿出3万多元,为老年人文体活动表演队购置了音响设备、乐器、道具、运动员服饰及文体用品,促进了老年人文体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建章立制,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尊老敬老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健全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党总支、村委会在制度建设上,紧密结合全村的具体实际和老龄工作的特殊性,先后制订和完善了老年活动制度、老年工作会议制度,敬老养老工作制度等6项制度,切实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种规章制度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落实,为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时,为切实保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老年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所带来的好处,党总支、村委会积极协调,成立了维护老年人权益评议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对涉及虐待、岐视、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坚决批评纠正,对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大力宣传,给予表彰奖励,起到了较好的鞭策后进,激励先进的作用。

五、广泛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多年来,XX党总支、村委会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开展群众性的老年文体活动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吸引中老年普遍参与其中,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中宣传党和政府的强国富民之策,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党总支、村委会为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积极创造有利条件,2002年6月,组建了一支63人的中老年文艺演出队及40人的体育队,临时租用200多平方米场地建立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设置电视室、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文艺组、体育活动室。出资3万多元,为老年活动场所安装了灯线、添置了音响、功放、二胡等活动机械,组建了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农民演唱队,结合XX实际,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节目,既锻炼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又活跃了农村文化阵地,有效地杜绝了一些封建迷信和邪教思潮的滋生蔓延。并且,村委会积极协调曲靖市夕阳红艺术团到XX对老年人进行健身球、金钱棒、花灯、太极拳、秧歌、红绸舞培训,建立了一支20余人的健身球骨干,在全村老年人中进行健康普及自创建以来,共演出文艺节目30余场次,观众达1万余元。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为达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要求,村委会投资4万元建成了老年人活动室4个,并购置了彩电、扑克、象棋、跳棋、麻将、小骨牌等各类活动用具,每天都有近40余位老年人在活动室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另外,村委会目前正积极协调,多方筹措资金准备兴建综合性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以改善活动条件,有了好环境,现在XX老年人的活动已由最初参加的几人,发展到上百人的规模,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年纪最小的四、五岁,最大的七十四岁,处处呈现出老人参与人人健身的热闹场面,每天早上聚在一起,欢唱又欢跳喜气洋洋的快乐情景已成为XX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老人们自编的民谣“愿做一人健康乞丐,不愿做一个带病的富翁”,唱出了人们追求健康、渴望健康,生活充实,感情愉悦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健康成为第一需要已成现今XX人民的广泛共识。这些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农村文化活动阵地,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老人们普遍反映说:“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就是好,个人不受罪、家庭不拖累、减少了医药费”。

六、整合地方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共同为老服务

在党总支、村委会的大力宣传和感召带动下,XX的各界人士纷纷为发展老龄事业伸出了援助之手,很多有能力的企业主、老板出钱出力,献上了他们的一份爱心,为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作出了典范。区政协委员、金江建筑公司经理王约成同志,连续三年为第六村民小组97名60岁以上的老人和困难户、残疾人送去春节慰问金近27000余元。第一村民小组铸造企业主张祥喜在2002年中秋节期间,为99位老年人、特困户、残疾人捐赠17000多元,为活动中心购乐器、道具6000多元,并出资8000余元特别邀请了市艺术剧院团的的演员为老人作演出。在外地采砂石的董学群共出资1400多元为本组老人代交会费和举办春节座谈会,联营铸造厂为本组老年人开座谈会购物300多元,上XX的雷金所为本组同性的老年人赠送春节慰问金1000余元。更为感人的是,在XX毫无血缘关系的浙江温州棉絮师傅陈周,以32元低价帮二组113位老人作棉絮,计价捐款3000元。这些企业主、老板尊老敬老,热心老龄人事业的先进典型事迹和优秀品质极大的带动和影响了广大村民,尊重、孝敬和赡养老人成为村民自觉行动,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XX二组村民曹绍文除每月自觉给两位老人生活费外,每逢年节,老人寿辰以及医药花费的开支不低于2000元。更为感人的是,2000年其父因病处于危机时刻,医生劝他不要做无谓的花费,及早做好后事准备,担他执意不恳,硬求医生尽最大努力,专用氧气费就达2000余元,最后,其父渐渐转危为安,现在,其父见人就夸他有一个好儿子。二组邢和云夫妇,对长期卧病在床的母亲,生活护理八年如一日,每天给老人送水喂药,起身喂饭,端屎端尿,但他们从无怨言,夫妻二人边做边教育孩子,树立了典型。

七、积极引导发挥余热

老年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阅历,并形成了艰苦奋斗,勤奋劳动的工作习惯。党总支、村委会因势利导,鼓励老年人广泛开展老有所为活动,积极引导老年人在全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余热,做出力所能及的奉献,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每年秋收前进行的一次学前班,一年级的家长培训课,老人们义务为学生家长宣传讲解怎样教育孩子的好做法,每年“六一”之际,坚持不懈地组织学校师生进行了一次三史教育,法制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榜样,而且对社会上的失足青年耐心教育,并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找出路、指方向,谋求新的生活道路,走上正道,现在有的已上大学,有的已成为小有名气的企业老板,为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添了油、打了桩。在老龄委的带领下,几年来,老年人积极投身于全村的各项公益事业,义务打扫卫生10余次,参加人员70余人;垫路6次,参加人员20余人;70多岁的黄吉香和残疾女儿养猪20多头,年收入1万余元;71岁的李家荣,儿子是铸造老板,年收入几十万元,但老人还在厂里养鸡千余只;75岁的邢少才,两个儿子也是比较富,本人每天骑着三轮车收酒瓶,年收入近万元;71岁的邢少建每天还赶着马车搞运输。

八、下步打算

村党总支、村委会将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老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投资上百万元,建盖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软件与硬 件一齐抓,争创省级敬老模范村。

总之,我村的老龄工和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区、乡各级老龄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村民各尽其责,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贯彻“一法一条例”,进一步深化对老龄工作的认识,巩固已有成果,改进薄弱环节,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加强引导,精心组织,更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推动、促进全乡两个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

第四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欢迎大家出席全国老龄办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通报《中国老

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有关情况。

一、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背景及意义

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

白。

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一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二是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三是底部和顶部老龄化相叠加,推动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同时,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提高。到2025年之前,我国的高龄老年人口将一直保持年均100万的增长态势。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三是慢性病患病老年人数持续增加,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将突破1亿人大关。四是空巢老年人口数量继续上升,2012年为

0.99亿人,2013年也将突破1亿人大关。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着贫困、疾病、失能、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强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求,既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又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从研究者的独特视角,全面审视了2012-2013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从老龄政策、养老与医疗保障事业、老龄事业法制化进程、老龄服务、老年宜居环境、老龄文化、老年群体社会管理、老龄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这对于进一步宣传老龄事业,提升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加快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和支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对于为政府发展老龄事业科学决策提供翔实理论依据,推进老龄事业科学发展;对于探索老龄事业发展规律,促进老龄科学研究工作

开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主要内容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由总报告、政策篇、保障篇、服务篇和研究篇5部分组成,包括

1个总报告和15个分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2012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回顾

2012年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作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纷纷加强老龄政策创制,积极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老龄事业发展呈现出五大亮点。

一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首次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填补了中国养老保险最后的制度空白。两项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道,为中国人民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几千年来亿万群众“老有所养”的梦想首次在制度上得到了实现。2012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0379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988万人;全国城居保和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48370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5187万人,13075万城乡老年

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

二是中国老龄事业法制化进程取得重要进展。新修订的《老年法》从6章50条增加到9章85条,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国家的长期战略任务,对家庭养老进行重新定位,突出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确定老年人监护制度,新增加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内容等。可以说,新《老年法》更符合时代精神,不仅是一部全方位解决老年人问题的对策之法,也是一部促进中国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之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老年人医疗卫生保障状况显著改善。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城乡老年人医疗救助制度更加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超过13亿,覆盖面从2008年的87%提高到2012年的98%以上,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

四是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势头强劲。国家投入31亿元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试点设施建设,各级民政、财政等部门加入投入力度,各地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养老床位数已达到390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达到20.5张,社区各类服务床位数已达到17.6万张。18个省市建立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22个省市建立起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养老护理员

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和评估系统初步建立。

五是老年文化事业和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意见》等多项涉老文化政策出台。以“敬老月”和“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为代表的特色老年文化活动成效显著。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工作快速发展,全国已建成基层老年协会44.7万个,覆盖65%城乡社区,部分省(区、市)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超过95%。

(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存在问题及今后展望

中国老龄事业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滞后;二是多元主体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三是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四是老龄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老龄事业、老龄文化、老龄宜居环境和老龄社会管理等的发

展明显滞后。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做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准备的重要一年。各地各部门将制定出台促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将掀起宣传贯彻新修订的《老年法》的高潮,老年人权益将得到进一步保障;将加快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老龄服务进一步快速发展;全社会关心支持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氛围将更加浓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环境会更加优化。

2013年02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人。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近两年,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依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与此同时,老年人口

[1]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三是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五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

续增加。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人。二是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三是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更加突出,2012年约有5000万,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四是涉老侵权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骗事件、老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五是老年群体社会管理存在真空,三成以上老年人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少数老年人被地下宗教和非法组织利用,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

专家认为,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未富先老”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与中等收入陷阱相遭遇,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必须认清形势,全面应

对。J063

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

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老年人口

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老年抚养比从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少儿人口

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

机制欠缺导致失能老人需求不能满足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表示,根据报告,目前,我国老龄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瞄准机制”欠缺、政府定位不清的问题。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大部分却是健康和经济收入条件较好的老人。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三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失能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为16.6%,即有597.6万失能老年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但目前护理型养老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中仅有15%左右的养老机构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为主,远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失能风险”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因此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十分重要,目前建立该项保险已列入议事日程,同时,长期照顾的商业保险也正在推进,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完善税收政策,以促进此类保险快速发展。

失独家庭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长

党俊武表示,我国现有的失独家庭约为100万,同时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长。针对失独老年人的现象,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有担当,首先靠制度安排,如果是低龄健康的失独老人,主要是解决精神孤独问题;如果失独老人再遇到老年失能,问题就比较复杂,应在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养老长期照顾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津贴和社会慈善几个方面入手。同时要靠服务体系,在解决服务费用的前提上,更要解决服务质量。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个年头。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推动了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

3年的45.94%。

报告以每五年进行一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结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的老龄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梳理。报告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全世界

少有的。

绝大多数城市建设忽略老年人需求

“调研中我们发现,老年人住老房子的较多,这些老房子有七成多没有电梯,以致失能、高龄、患病老人的行动非常不便,老旧楼房加装电梯难度大,无障碍坡道改造经费难以落实。”吴玉韶说,在老龄化程度急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建设标准不符合适宜老年人出行、居住、活动的标准,属于“问题城市”。

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人居环境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充分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要求。大多数基础公共设施和建筑都是针对健康、无残疾的中青年群体,忽视老年群体的要求,当前城市建设中不适宜老年人生活的种种设施,特别是城市中的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公交车站已逐渐显露缺陷,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高龄老人、高龄空巢老人、高突发病老人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居住、出行出现困

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对这一现象很有感触,“现在城市的地铁交通、住宅建设,考虑了方便残疾人,但对老人需求考虑不够,老年人地铁换乘非常困难,上下台阶很不便,还有过马路的信号灯,有的要求20秒内必须通过马路,很多人老人走得慢,20秒过不去,很多细节的东西都

被忽视了。”

王广州认为,城市建设规划提前几十年就需要充分考虑,建成后再进行改建,一方面造成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改建非常困难。报告提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实施《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长远发展应纳入新型城镇化整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要均衡各方利益,建设资金、土地、管理等要素应加大投入,适老改造工程面临艰巨任务,是下阶段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吴玉韶认为,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应该通过立法,制定强制性的规划和老年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老年宜居环境体系考核与评估,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创建工作规范运行,促进老年宜居环境体系的管理、服务、监督。

在王广州看来,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最重要的是战略和规划,“社区里需要方便就医、提供家庭医疗服务,有些老人的病不是天天需要去三甲医院,而是经常需要在社区医院打针输液。”

“不能出了问题,再想办法解决。要早做规划、准备,现在很多城市的幼儿园、小学入学压力很大,再过几年,就会发现养老机构压力很大。”王广州说。

老龄服务供给不足

以老年人自我服务和家庭养老服务为基础、以社区居家服务、公寓服务和日间照护服务为主干、院舍服务为支撑、邻里服务和志愿服务为补充的中国特色老龄服务体系,是蓝皮书提出的我国老年人养老的理

想模式。

报告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老龄服务体系的过程中,现阶段重点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政府的“进与退”、市场的“增与减”和老年群体的“收与支”。

总体来讲,老龄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老年人的服务认知程度较低、服务购买能力和服务购买意识薄弱等又造成了服务利用不足的问题。缺乏“瞄准机制”,政府、市场定位不清、分工不明。一是瞄准主体定位不清,政府“投入不足与监管不够”的“越位”与“缺位”并存。

社会最关注的“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无人问津”的现象,就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瞄准主体定位不清、责任不明的后果,一些地方政府投资建设了许多公办的豪华高档的养老机构,本应为高龄、困难、失能老年人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事实上的服务对象是低龄、经济条件较好、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既浪费了国家财政投入,也使本应属于老龄服务市场的消费群体流失。

蓝皮书分析认为,在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以及房屋建设成本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单纯依靠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很不现实的,高昂的土地使用费用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因此,现阶段政府必须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在硬件设施完成之后,再引入市场来提供服务。

吴玉韶认为,目前政府在老龄服务市场上的投入和监管都不足,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有的地方政府可能会花一大笔钱建一个功能齐全、面积很大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其实,老年人最需要在他居住的社区附近能有间活动室,可以和其他老人聊聊天,步行一刻钟就能到。”

另外,目前的老龄服务尚未形成充分和完善的市场竞争,准入、退出都缺乏系统的规范。

蓝皮书分析认为,在老龄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绝对不是万能的,老龄服务体系的建设也不能全靠政府,在提供基本养老保障、制定老龄服务规划、加强市场监管管理、为困难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方面,政府的责任责无旁贷,但是在老年人服务市场的发展中,一定要真正实现“公退民进”。政府还是应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扶持民办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中来,由市场来提供更多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老龄服务产品。

老龄政策碎片化严重

报告认为,当前,中国老龄政策规范和调整的领域主要局限于老年人的供养、医疗保健、照料服务、精神文化生活、权益保障等有限的几个方面,老龄政策似乎就是“老年人的政策”。设立相关政策的背景大多是处于形势发展到迫不得已才匆忙出台一个政策应对,缺少前瞻性和全局观,也缺少统筹意识和统筹制度性设计,使得老龄政策处于“救火队”的状态。党的十八大报告已提出要“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但目前还没有独立的老龄产业政策,与老龄产业相关的政策散落在与各种企业有关的政策文件中。像民办养老机构的土地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水电费优惠政策等分别由国土局、税务局和水电公司等执行,实际上有的部门执行,有的部门不执行,为此而扯皮的事情并不少见。

从2012年出台的涉老政策文件看,当前国家层面的老龄政策主要局限于部委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面,上升到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层面的很少。目前上升到国家法律层级的只有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绝大部分老龄政策在形式上以“通知”“意见”“决定”等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出台,这些文件的效力较低,导致政

策的贯彻实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报告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在整个老龄政策体系中属于最高层次,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国家其他领域的发展战略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但现在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在物质、文化、制度特别是组织体系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准备仍很不充分,主要体现在老龄政策缺乏顶层设计,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这一规定应当

体现在国家老龄法规政策的顶层设计上。

目前我国关于老年人的养老、医疗保障等政策碎片化严重,十多个部委都可以出台政策,同样是城市老年人群,有退休和离休之分,在退休的人群中,由于退休前的职业、身份等不同,退休政策包括退休金差别很大。同样是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社会保障部门主管,“新农合”由卫生部门主管,由于医疗保险实行省级统筹,因此不同省的老人所能报销的比例也不同。老龄政策中存在如此多的不公平和不均衡给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也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

另外,已经出台的老龄政策内容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目前虽然有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是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以及养老保险、老年医疗保健、老年福利等方面的配套法律法规,使《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许多规定显得过于原则化,只能是宣示、倡导,不具有可操作性。

报告建议,老龄政策首先应该明确老龄服务所遵循的规范和标准,如老年人家庭服务的培训要有什么样的内容,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上岗,如何防范风险,出现问题和纠纷如何解决等,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定才能够保证服务者和服务对象双方的合法权益,有些老龄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之间,以及老龄具体政策之间存在不一致的内容,也需要及时修改和完善。

结论:《中国式养老只能靠自己》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laowusuoyi

第五篇:村委会发展老龄事业纪实

老年事业社会办尊老养老成风尚

——麒麟区沿江乡牛街村委会发展老龄事业工作纪实

面对老龄化趋势日益严竣和老年人追求生活质量和品位的需求不断提高的实际,多年来,在市、区老龄组织的帮助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乡老龄委、老体协的大力支持下,牛街村党总支、村委会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六有”目标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创新思路、明确责任、务实基础,狠抓群众性参与,争取社会投入支持,开展经常性的活动,不断研究新情况,积极探索新方法,努力解决新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促进了全村的社会稳定和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随着全村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制约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如何妥善解决发展老龄事业与“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相互协调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村委会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兼任主任的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团总支书记、妇女主任、计生宣传员、广播员和六个村民小组副组长及小学校长为成员,下设宣传组、维权组、文艺组、体育组、关教组和六个分会,负责老龄工作的开展和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了各成员的岗位职责和老龄工作制度,并制作上墙。明确提出了将老龄工作纳入党总支、村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和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的“一纳入五到位”工作要求,每年年初都结合本村的具体实际和老龄工作的发展趋势制定了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和规划,层层分解、量化、细化,全部落实到有关部门,明确具体责任人,做到层层有目标,级级有责任,件件有落实,经常督促,不定期抽查,半年一讲评,一年一考核,使老年事业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子女不尽赡养父母义务和虐待、岐视、有损于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人和事,村老龄委工作人员不论工作多忙,都挤出时间深入老年人家中,上门调解,耐心细致地做好有关责任人的思想工作,讲清其中的道理,从不推诿躲避,真正成为老年人的贴心人。

二、广泛宣传,注重教育,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发展老龄事业,尊老敬老助老,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在乡老龄委的精心组织和乡司法所、中心学校、广电站等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党总支、村委会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狠抓思想发动、广造舆论声势,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展老龄事业的目的、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老龄事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在全体村民中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道德风尚,号召全体村民不仅要在物质生活上对老年人给予关心照料,而且在精神生活上也要安慰体贴,热心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创造条件活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履行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天伦之乐,度过幸福安康的晚年。2000年~2004年,全村共召开研究部署老龄工作的有关会议32次,广播宣传“一法一条例”40余次,普及宣传率达90%以上的村民,书写宣传标语300余条,出版以老年人健康保健、老年人晚年文化生活为题材的黑板报20余期,积极营造了社会关心支持老年事业的良好氛围。

三、多方筹措资金,保障老年事业经费来源

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做到级级有人管,层层有落实,村委会在六个村民小组相应成立了老龄工作分会,由村民小组长兼任分会主任,并配备了专职人员抓老龄工作,建立起了一支完备的专兼职队伍。

四、建章立制,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尊老敬老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健全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党总支、村委会在制度建设上,紧密结合全村的具体实际和老龄工作的特殊性,先后制订和完善了老年活动制度、老年工作会议制度,敬老养老工作制度等6项制度,切实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种规章制度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落实,为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时,为切实保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老年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所带来的好处,党总支、村委会积极协调,成立了维护老年人权益评议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对涉及虐待、岐视、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坚决批评纠正,对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大力宣传,给予表彰奖励,起到了较好的鞭策后进,激励先进的作用。

五、广泛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多年来,牛街党总支、村委会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开展群众性的老年文体活动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吸引中老年普遍参与其中,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中宣传党和政府的强国富民之策,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党总支、村委会为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积极创造有利条件,2002年6月,组建了一支63人的中老年文艺演出队及40人的体育队,临时租用200多平方米场地建立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设置电视室、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文艺组、体育活动室。出资3万多元,为老年活动场所安装了灯线、添置了音响、功放、二胡等活动机械,组建了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农民演唱队,结合牛街实际,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节目,既锻炼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又活跃了农村文化阵地,有效地杜绝了一些封建迷信和邪教思潮的滋生蔓延。并且,村委会积极协调曲靖市夕阳红艺术团到牛街对老年人进行健身球、金钱棒、花灯、太极拳、秧歌、红绸舞培训,建立了一支20余人的健身球骨干,在全村老年人中进行健康普及自创建以来,共演出文艺节目30余场次,观众达1万余元。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为达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要求,村委会投资4万元建成了老年人活动室4个,并购置了彩电、扑克、象棋、跳棋、麻将、小骨牌等各类活动用具,每天都有近40余位老年人在活动室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另外,村委会目前正积极协调,多方筹措资金准备兴建综合性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以改善活动条件,有了好环境,现在牛街老年人的活动已由最初参加的几人,发展到上百人的规模,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年纪最小的四、五岁,最大的七十四岁,处处呈现出老人参与人人健身的热闹场面,每天早上聚在一起,欢唱又欢跳喜气洋洋的快乐情景已成为牛街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老人们自编的民谣“愿做一人健康乞丐,不愿做一个带病的富翁”,唱出了人们追求健康、渴望健康,生活充实,感情愉悦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健康成为第一需要已成现今牛街人民的广泛共识。这些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农村文化活动阵地,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老人们普遍反映说:“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就是好,个人不受罪、家庭不拖累、减少了医药费”。

六、整合地方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共同为老服务

七、积极引导发挥余热

八、下步打算

村党总支、村委会将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老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投资上百万元,建盖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软件与硬件一齐抓,争创省级敬老模范村。

总之,我村的老龄工和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区、乡各级老龄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村民各尽其责,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贯彻“一法一条例”,进一步深化对老龄工作的认识,巩固已有成果,改进薄弱环节,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加强引导,精心组织,更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推动、促进全乡两个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村委会发展老龄事业纪实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下载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2013年02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

    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

    长宁县老龄工作委员会

    长宁县老龄工作委员会 长老委〔2008〕2号 长宁县老龄工作委员会 关于调整长宁县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成员的 通 知 县级各部门;县属各企事业单位: 鉴于我县县级部门人事变动,......

    2011年度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本站推荐)

    2011年度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7月11日(2012年6月)2011年,全省老年人口持续快速增长,高龄化日益明显,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老年......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3-07-27 字数: 1547 阅读: 2426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受全国老龄办领导委托,我在这里向......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

    商洛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商洛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根据中、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老龄办综合部主任杨东法)来源:全国老龄办作者:时间:2011-08-16点击:3080 次 同志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