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0915发挥传统文化特色 打造劳务品牌高地(最终版)
发挥传统文化特色 打造劳务品牌高地
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9月15日)
近年来,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强化培训、跟踪服务等措施,以厨刀、修脚刀和理发刀为代表的“扬州三把刀” 已叫响全国、全世界,成为扬州悠久历史的又一重要载体和象征,成为全省一大特色产业,成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
一、基本情况介绍
“扬州三把刀”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世代相承。它因适应民众生存需求而产生,融入民风习俗而衍化,依伴社会进步而升华,追随科技发展而创新。千百年来,三把刀各自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变化,最终形成融为一体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如今,以“厨刀”成就的淮扬菜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修脚刀”擦亮的“扬州沐浴”招牌高挂各大都市的浴城,以“理发刀”为标志的美容美发业得到众人的青睐。一是劳务队伍迅速壮大。农民工就业已逐步从传统的零散型输出逐步向科学规范的集约型输出转化,从业人员大量增加,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目前,全市共有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三把刀”劳务人员达40万人以上。二是分布区域更加广泛。“扬州三把刀”所代表的餐饮、沐浴、美发美容的从业人员已在世界136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足迹,其技艺精湛、行风醇朴、受到广泛赞誉。三是社会各界反响良好。“扬州三把刀”尤其是代表饮食业的厨刀在每年的各项大奖赛中都获得多项殊荣,仅2006年在
全国烹饪技能大赛中,我市摘得3金4银3铜佳绩;在“首届中国厨艺绝技大赛”中,获最高纪录奖、最佳厨艺奖和厨艺超群奖;在第二届全国餐饮博览会上,获“中华名点”、“中华名菜”、“中华金鼎奖”等称号;在“第十六届中国厨师节”9人获得中国烹饪(餐饮服务)大师称号、5人获中国烹饪(餐饮服务)名师称号。四是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全市陆续涌现出大批依托“扬州三把刀”创建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如“富春餐饮”、“苏扬足疗”、“陆琴脚艺中心”、“业红足艺”、“永琪美容美发机构”等约3500家,年营业额逾20亿元。同时,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006—2011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3471元增长到5984元,增长了72%,年均增幅12%,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由56%上升到63%。
二、主要经验作法
“扬州三把刀”能迅速创建和培育成全国知名劳务品牌,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结合本市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和优势,依托产业结构升级,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劳务输出理念,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组织大规模的培训,走专业化、集约化之路,从而形成了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具体做法是:
(一)政府引导、行业组织
劳务品牌效应的培育与放大,除了来自于务工群体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水平、职业道德外,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有序引导,打造劳务品牌体现的是政府部门的市场意识。近年来,扬州“三把刀”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在江苏省内率先成立了行业协会(扬州市烹饪协会、沐浴协会、美容美发协会),通过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进行品牌发展统筹规划,将餐饮美食,沐浴休闲和美容美发相结合,编写了一批“三把刀”培训教材、制定了一系列“三把刀”行业规范和标准。在此之前,扬州沐浴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擦背、修脚、足疗、健身推拿按摩等,历代多为师徒相沿,口传身授,标准并不明晰,流程并不规范,因此制约了企业公平竞争,制约了做大做强。2004年12月16日颁布实施《扬州沐浴服务规范》则对沐浴企业的经营场所、服务设施、经营管理、技术要求、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作了详细规范。该标准先在扬州试行,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批准为江苏省地方标准,在全省推广,并在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后晋升为国家沐浴行业标准,从此沐浴界有了第一部规范化的服务标准。“三把刀”行业协会还承担了修脚师职业国家卷库的建设任务、参与了修脚师职业标准的修改与审定、中式烹调师职业技能鉴定指南的编制等。由扬州市烹饪、沐浴、美容美发三个协会申报的“扬州三把刀”已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为下一步申请国家级“非遗”而努力奋斗。
(二)落实政策,强化服务
劳务品牌的培育,离不开政策的激励和扶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责任是通过制定倾向性、扶持性政策,最大程度地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劳务品牌的培育开发。一是出台了土地流转、免费技能培训、新型农保制度等规定,重点解决农民工的耕地流转、子女入学、社会保障、资金扶持、费用减免、市民化待遇等方面的问题,鼓励、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自觉加入潜在品牌行业务工。二是常年开展“农民工维权日”、“法制宣传日”、“关爱留守学生”、“关爱留守家庭”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民就业的良好氛围,帮助解决农民
工的后顾之忧。三是通过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壮大农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队伍,形成“覆盖全市、连接城乡、资源共享、服务贯通”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下基层、进农村。
(三)规模培训,稳定就业
系统、严格的职业培训是发展劳务品牌的基础,也是打造劳务品牌的捷径。近年来,我市从狠抓培训质量入手,进一步扩大培训基地,严格培训门槛,强化各项考核措施,确保培训质量。一是做大培训基地。为引领“三把刀”向高技术、规范化发展,我市建立了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等四所国家级“三把刀”培训基地为龙头,以扬州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扬州生活科技学校、扬州职业高级中学等四所省级“三把刀”培训基地为骨干,以65家遍布乡镇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为基础的“三把刀”培训网络,优质的教学资源,每年吸引了2万多名全国各地学员奔赴扬州学习“三把刀”技艺。二是创新培训模式。2011年,我省取消农村劳动力培训券制度,改为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政策。为此,我市出台了《扬州市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实施办法》,4个县(市)也出台了相应文件,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培训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的本省农村劳动力均可获得奖补资金,新政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由初期的简单就业向技能就业、稳定就业和素质就业转变,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三是落实技能鉴定。全市通过“技能大比拼”、评选“扬州师傅”等活动将职业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要求经培训的 4
农村劳动力30%取得《职业资格证书》、70%取得《专项能力证书》,保证求职者“绿卡”就业。
(四)品牌推介,资源保护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接受采访、拍摄录像、制作专辑等多种方式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介绍“扬州三把刀”悠久文化,通过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劳务合作洽谈会等多种渠道宣传“扬州三把刀”劳务品牌。如在国内率先开通了第一个沐浴网站——中国扬州沐浴网站,将数以亿计的网民列入重点宣传对象,网站图文并茂,宣传扬州沐浴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示扬州沐浴业名店的风采、名师的魅力,及时全方位发布扬州沐浴业的理论研讨、经营创新、服务特色、促销活动、技术比赛等一系列信息,增进网民对扬州沐浴业的了解,激发他们到扬州一游、领略扬州沐浴休闲文化美妙的兴趣,收到了预期效果。同时,通过举办沐浴文化研讨会、经营管理培训班,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灌输先进的经营理念,培育创品牌的意识。并经常举办修脚、擦背、足部按摩、保健按摩等专业技术比赛,从中既锤炼人才,也发现人才。通过举办各类技能比赛、举办节庆或品牌命名等活动加以推进,千方百计把传统的劳务品牌做强做响。
三、今后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在总结“扬州三把刀”劳务品牌创建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恪守“向管理要素质,从素质夺信誉,由信誉赢客户,从服务创效益”的品牌经营方针,在品牌宣传、队伍培训、管理服务上寻求新的突破,走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
(一)在品牌宣传上要有新突破。树立劳务品牌就是最好的“就业名片”的意识,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品牌经营,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劳务品牌的典型人物、工作动态,加大对劳务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同时,采取联合劳务输入地开展品牌行业优秀务工人员评选活动、举办劳务品牌研讨会等措施,增强社会公众对劳务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二)在品牌管理上要有新突破。一是申请劳务品牌注册。在劳务品牌形成后,及时组织向国家商标管理部门申请注册,明确劳务品牌的使用主体,依法保护品牌使用权。二是建立完善的协会组织。在各类品牌行业中引导成立行业协会,实行会员管理制度,借助协会专业优势,加强品牌管理。
(三)在队伍培训上要有新突破。充分利用现有培训力量和培训补贴政策,采取品牌从业资格认定等措施,引导品牌行业人员通过轮训等形式,积极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及时更新专业技术知识,提升整个行业务工队伍的技能素质,保持品牌竞争力。
第二篇:打造特色品牌
打造特色品牌
服务科学发展
——芜湖海外联谊会工作回眸
编者按 :
近年来,芜湖海联会在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 下,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统筹城乡、开放合作、和谐发展”五大战 略需要,积极响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
以及“两岸融合、拥江发展”的号召,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主动作为服务科学发展,打造活动品牌,彰显工作活力,被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
表彰为“海外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服务发展篇
芜湖海外联谊会成立于 1995 年 10 月 22
日,由芜湖各界人士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自愿组成的、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非盈利性社 会团体。
由中共芜湖市委统战部主管,现有理事单位 213 家。
海外联谊会是新时
期统一战线工作创新发展的组织形式,是开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依托,是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和港澳台海外各界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
芜湖海外联谊会始终秉承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不断创新 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提高海外统战工作服务经济实效,有力
推动了全市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
坚持每年年会、会长会等例会开出特色,以会招商
芜湖海外联谊会自成 立以来,一直坚持每年年初全体理事年会和年中会长会的例会制度,同时力争每
次例会都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主题,打造一个亮点,通过三个一的会务模式,使各种例会很好的切入全市经济工作大局,有力地提升了芜湖海外联谊会工作的 影响力。
2009 年 2 月 14
日,芜湖海外联谊会在江苏无锡举行了盛大的 2009 年年会 和“安徽·芜湖投资环境恳谈会”,会议特邀 50
多位台商和外商参加了会议,香
港新界总商会、世界华人华侨总会等 30
多个海外组织发来了贺函、贺电。2010 年 3 月 11 日,芜湖海外联谊会利用 2010
年年会在碧桂园凤凰酒店召开契机,响 应市委、市政府“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号召,充分发挥海联会资源优 势,特别邀请了上海卢湾海联会常务理事一行 10
人参会,市发改委领导在会上
深度解说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会后这些企业家参观考察
并与部分县区进行重点对接洽谈。
为充分发挥芜湖海联会理事单位的资源优势,做好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 服务工作,芜湖海联会利用 2010
年会长会议 6 月 3 日至 5
日在浙江宁波隆重召 开的契机,召开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市四大班子领导及部分海 联会副会长与近20
位宁波客商共 60
余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市招商
局局长谈祚龙作了芜湖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招商推介。
2011 年 2 月 14
日,芜湖海外联谊会在浙江平湖召开 2011
年会,利用年会
契机,召开专场芜湖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推介会。上海均瑶集团等 44 家沪、浙、苏知名企业家应邀参加推介会。市四大班子领导及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载体单位负责人共 80
余人出席会议。2011 年 9 月 2
日,芜湖海外联谊会在芜湖
升辉西方财富大酒店举行闽商进芜湖暨海联会 2011
年会长会。来自南京和合肥近30
位闽商与我市各县区招商载体现场对接,就芜湖投资环境和来芜投资创业
第三篇:精心打造劳务品牌
精心打造劳务品牌 努力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
---崇信县劳务品牌发展纪实
一、品牌简介
2007年11月,由中国就业
“崇信人”劳务品牌注册于促进协会颁发。商标采用“崇信人”汉字拼音“chong xin”打头字母“C”、“X”和“人”的组合变形组合而成,“C”的变形可理解为广阔的天空和强大的发展力;中部“X”和太阳组成一个顶天立地人的形象。寓意来自“公刘故里”,有着古老文化、悠久历史的崇信务工者们尊崇信任、推崇信义、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定会在广阔的天地和市场中奋勇拼搏,不断发展壮大,开拓出“崇信人”的一片新天地。
二、主要做法
(一)挖掘本地历史传承,打造劳务品牌。崇信县儿女勤劳纯朴,文化底蕴深厚。充分挖掘本地历史传承,通过引导扶持,精心打造劳务品牌。崇信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公刘故里”之称。春秋战国时属西戎古地,秦属北地郡,唐为左神策军“京师西北八镇”之一,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建县,距今已有一千零三十八年的历史。金、元、明、清初属平凉府,中华民国期间先属泾川道,后隶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解放后1958年4月撤崇信县建制并入华亭县,1959年1月并入泾川县,1961年恢复崇信县建制至今。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予了“崇信人”劳务品牌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发挥就业培训优势,打造劳务品牌。把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职业技术院校作为主阵地,结合市场需求,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引导培训机构结合各自实际,打造拳头专业,培育崇信人劳务品牌。一是整合师资力量。由“崇信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负责,健全教师队伍,针对全县各类培训机构各自为政、培训资源重叠交叉浪费的实际,从整合培训机构入手,对现有分散的农广校、职校、农技培训中心、就业培训中心等单位进行有机整合,并根据市场需要开设机动灵活的培训科目。二是整合培训资金。每年列支就业专项资金的10%全力支持农民工培训工作,为劳务培训工程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整合培训项目。按照“培训——输转——跟踪——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市场化技能培训,加速供求双方的有效对接,形成政府牵头、部门(乡镇)实施、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训机制。四是扎实实施培训。今年计划培训农民工12期9000人(其中技能培训5期2000人,引导培训7期7000人)。通过多种措施抓紧抓好培训,促进我县劳务输转规模不断壮大,努力形成“签定订单→技能培训→输出就业”的劳务输出新格局。
(三)围绕市场劳务需求,打造劳务品牌。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我们注重捕捉市场信息,调查市场劳务需求,着力劳务基地建设,通过市场引导、典型带动,结合实际培育发展劳务品牌。大力推介打造品牌输出基地,寻求建立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扩大用工信息网。依托“崇信人”劳务品牌,在原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针对我县农民工的优势,着力开发以“崇信人”为特色新型的劳务基地。今年至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宝鸡、青岛等地联席发展规模较大的劳务基地多次。接孩子目前累计建立各类劳务基地达72个,其中百人以上的劳务基地48个,省外26个。
(四)依托我县优势产业,打造劳务品牌。崇信县坚持“人才、规模、品牌”的战略思想,确立“以诚信闯市场,以质量树品牌,以联合促发展”的方针,从而进一步提升巩固了我县“崇信人”劳务品牌的地位。我县按照煤电产业集中低碳发展,草畜产业规模连片开发,果菜产业适宜区全覆盖的思路,根据资源布局,科学规划了铜城煤电化循环经济、新窑煤炭工业、汭河川现代农业、龙泉寺—五龙山—唐帽山生态旅游四大功能区。以我县四大功能区的开发的为优势,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劳务产业的发展。
三、主要成效
(一)劳务品牌成为就业名片。我县“崇信人”劳务品牌传承历史,传承文化,既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反映崇信人呢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特点,大大增强了崇信人在劳务市场的竞争力。此品牌凭借过硬技术,诚信的服务,成为一张张人力资源市场的“就业名片”。
(二)劳务品牌成为人力资源优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劳务品牌为载体,加强劳务品牌专业的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为企业提供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使劳务品牌转化为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举措。
(三)劳务品牌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了劳务品牌的效应,推动形成了区域性产业集群,将劳务品牌转化为产品品牌或技术品牌,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存在问题
1.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偏低,致使劳务品牌发展不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对技能型人才和高中以上学历人员需求增加,单纯体力型劳力需求减少。而我县文化程度普遍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劳动技能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收入低,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
2.县乡配套投入能力有限,致使城乡劳动力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导致劳务品牌开发不到位。资金的缺乏仍是阻碍当前我县大规模开展就业培训的主要因素。加之,目前没有农民工培训的专用场所,很难适应城乡统筹就业培训的需求。
3.劳务经纪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能力差,致使与劳务品牌保护不到位。有些劳务经纪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依法维权意识,发生劳务纠纷时,不能很好的以法律为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对策建议
1.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增强劳务品牌竞争能力。一要加强政府扶持,统筹规划指导。县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就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增加培训补贴,配齐培训设施。二要整合培训资源,多方配合协作。为提高培训效果,政府要整合有关部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多种教育、培训手段,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培训。
2.进一步擦亮品牌,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及健全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一要理顺管理体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涉及劳动、农办、农业、教育、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协作,需要建立一种长效工作机制。二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要建立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服务性的县、乡镇(街道)两级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不断提升档次标准,努力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健康有序转移,是一项涉及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展。
3.健全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改革体制,完善制度,尽快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障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一要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要健全劳动保障监控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加大对侵害农民工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受理劳动争议。二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要把农民工纳入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公共财政应兼顾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需要,安排适当资金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公共福利和必要的救济、救助等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工在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三要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土地流转制度,鼓励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方式流转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第四篇: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
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对新时期参事、馆员提出的进一步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发挥好民主监督作用,在推动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的三大要求和国务委员马凯关于文史研究馆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充分发挥文史研究馆馆员密切联系知识界、文化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弘扬国学、塑造民族精神的引领作用,促进国家文化建设的资政咨询作用的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文史立馆、特色强馆”的方针,在“著书立说,修史编志”上花力气,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工作新领域,不断拓宽工作新思路,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充分发挥了文史馆在新时期的积极作用。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开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一、抓住优势,突出馆务活动特色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文史馆,我们始终以促进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为己任。在馆务活动中我们注重利用这种优势,努力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在文史研究方面,我们注重突出地方特色。近年来,我们搜集、挖掘、整理了大量史料,先后出版了《民国宁夏风云实录》(10卷本)、《宁夏掌故》、《宁夏文史》(每年1辑)、《宁夏民俗大观》、《六盘山社火》(摄影集)等典籍书刊,历经两年多时间资料搜集整理,目前正在编辑中的《宁夏历代诗词集》、《宁夏历代艺文集》即将于年内出版发行。其中《民国宁夏风云实录》填补了宁夏民国史研究方面的空白;《宁夏民俗大观》一书,2009年获国家级大奖—“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并获“宁夏第八次文学艺术奖荣誉奖”;《六盘山社火》一书,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次文学艺术奖民间文学创作奖一等奖”。这些书籍因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史料价值,倍受读者欢迎。
在繁荣书画艺术方面,我们尽力突出民族特色。我们依托宁夏回族聚居且在全国回族中具有号召力这一优势,1994年至今,我馆在银川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回族书画展”,这项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在不断扩大,参展作品的艺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期间举办的“第三届回族书画展”吸引了全国各地回族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近千人踊跃投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副主席和各省市自治区美协、书协主席也纷纷惠
赠佳作以示祝贺,有的书画爱好者还寄来多幅作品备选。很多回族书画名家以自己的作品能参加这种规模、层次的展览为荣。我们请专家反复精心挑选300余件作品展出。这些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改革开发以来回族书画艺术创作成就和回族生活及精神风貌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较高的艺术水准,为宁夏人民和各地来宾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给宁夏五十大庆增添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参展作品结集出版的精美画册《第三届全国回族书画展作品集》供不应求。这项活动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浓郁民族特色的吸引力,“全国回族书画展”成为我馆工作的一大特色亮点。也成为宁夏的一大民族文化品牌。
二、扩大影响,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活动仅有特色远远不够,也不能局限于小省区,只有将特色打造成品牌,才能扩大影响,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根据回族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我们把握时机,首先将“全国回族书画展”的影响扩大到周边省区。2009年新疆7.5事件发生后,在全国各族人民深切渴望社会稳定、倍加珍惜民族团结、热切期盼社会发展的呼唤中,我们在第一时间,积极筹措经费,主动与青海省有关方面联系,从三届“全国回族书画展”参展作品中精选出200余幅,与青海省文联联合,于7月下旬在少数民族相对较集中的青海省西宁市举办了“全国回族书画精品巡展”。展出时,青海省多名省级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观看展览,观众络绎不绝,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在特殊时期举办这次
展览,形象有力地宣传了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艺术创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题。使少数民族群众更加坚定了这样的信念:从民族地区的持久发展出发,从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从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从我们国家现代化的整体目标出发,我们都要更好地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在成功举办这次展览后,我们进而策划将“全国回族书画精品展”这一民族艺术品牌带进民族文化艺术的最高殿堂去展示,使其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2009年12月11日至15日,“全国回族书画精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精彩亮相。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国家有关部委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马启智、杨传堂、王正伟、李德洙、康义、傅思和、陈希明、丹珠昂奔、冯远、刘晓滨、阎晓宏、陈广元、中央文史馆老领导王楚光、以及宁夏在京的老领导黑伯理、毛如柏、程法光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举行得隆重而热烈,当天,民族文化宫人头攒动,盛况空前。展览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观众流连忘返,纷纷要求延长展期。据民族文化宫负责人讲,这是近年来举办书画展少有的场面。我们编辑出版的《全国回族书画精品展选集》也成为观众竞相收藏的珍品。这次展览不仅是当代回族书画艺术的一次高规格展出,也是回族
书画艺术在京的首次集中隆重亮相,是我们代表回族为共和国献上的一份生日礼物。由国家民委与地方政府联合主办单一民族书画展尚属首例,在京举办这种规模和层次的书画展,在宁夏历史上也属于首创。展出的214幅书画作品,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艺术底蕴、鲜活的时代气息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项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自身优势,把握地域及民族特色,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小省区也能办大文化。
三、形成规模,为经济社会建设大局服务。
如何利用文史馆人才济济的优势,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如何发挥民族文化在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中独特的作用?换言之就是如何发挥文化“资政”的功能?这是长期以来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答案是:规模产生效益。因此,我们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基础上,致力于在扩大文化活动规模上做文章。2009年9月,“首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在银川举办,我们多方协调,力求把活动这块“蛋糕”做大,在中央馆和兄弟馆及台湾书画家的大力支持下,最终“贺兰雅集”系列文化艺术活动隆重登场。活动包括“全国文史馆暨台湾名家书画精品展”,展出中央馆、兄弟馆馆藏精品及台湾书画名家作品360多幅,是迄今为止宁夏举办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展览,其中中央馆馆藏的叶恭绰、陈半丁、齐白石等书画大家的真迹和很少在内地展出的台湾书画名家作品让宁夏书画爱好者和各地来宾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在宁
夏最高规格的会场——银川悦海会议中心举行的“全国文史馆暨台湾书画名家交流笔会”盛况空前。兄弟馆书画家、宁夏书画家和台湾书画名家120多人同堂挥毫泼墨、切磋交流,场面非常壮观;在西部影视城举行的“盛世文苑.诗词唱和”活动气氛热烈、场面感人,来自兄弟馆和宁夏诗词爱好者及文化名人纷纷吟诗唱和,著名作家张贤亮且歌且书,将活动推向高潮,这种氛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贺兰雅集”活动规模空前,内容新颖,形式独特,吸引了全国各地文史馆同仁及台湾艺术家,为“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评价。这是我馆成立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一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增进了我馆与兄弟馆及台湾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同时让台湾同胞也亲身感受和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和文化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用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与交流合作搭起了一座桥梁。也为今后我馆开展海外联谊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总结经验,充分发挥馆员的作用,为宁夏大开发做出新贡献。
第五篇: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
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
《大足石刻—儒•佛•道和谐孝天下》
策划方案
建议背景
《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中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
上述政策背景对大足石刻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习就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重庆市大足区成立后,对打造国际“石刻宗教文化”游区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把重庆市唯一“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建成全国一流综合性大景区,并将修建5000亩的孝文化主题公园和大足石刻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些思路和规划对大足石刻景区的基础建设和内容拓展有非常好的效果。
由于我对大足石刻景区的发展非常关注,对规划内容中“孝文化主题”和“大足石刻文化创意”的提出十分赞同。因为这才是大足石刻的文化内涵所在,也是大足石刻的文化的核心和亮点。对大足石刻景区的基础建设只要钱就很容易完成,但要对大足石刻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却不是有钱就能完成的。
大足石刻作为重庆市唯一“世界文化遗产”有非常好的品牌基础,而非常多的专家学者对大足石刻的历史、宗教、石刻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极大的丰富了大足石刻文化内涵。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我认为对“大足石刻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十分重要和紧迫。如果说要让大足石刻面向全国并走世界就必须对大足石刻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进行挖掘和传承创新,将现代元素注入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不断挖掘、整理、开发、创新,赋予其时代内涵,从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形成文化生产力。这才是发展大足石刻文化价值的核心所在。
我提出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大足石刻—儒•佛•道和谐孝天下》策划方案。
一、拍摄大足石刻经典精品演艺节目
1、运用3D技术创意拍摄《大足石刻—儒•佛•道和谐孝天下》高科技影片,通过全景特效、特写镜头、音效旁白等艺术和高科技手段,让游客在15分钟内对大足石刻的历史发展过程、石刻艺术、宗教文化内涵等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内心思想震撼。
二、创作一台世界一流的山地实景演出剧目——《大足石刻—儒•佛•道和谐孝天下》
1、大足石刻需要对历史鲜活的解释,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产品,需要一个大型文化项目来释放肃穆的佛教石刻给游人的压力,使之达到某种审美的平衡,使大足石刻从西南地区单调的庙宇旅游概念中解脱出来,摆脱厚重的困惑,走向飘逸浪漫。重庆市为开发利用大足石刻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加快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邀请著名策划人、剧作家、制作人及其投资管理团队进行考察。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以演绎大足石刻—儒•佛•道和谐孝天下》为主题,以深度挖掘儒佛道三教和谐资源为切入点,创作一台世界一流的山地实景演出剧目——《大足石刻—儒•佛•道和谐孝天下》,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朝圣之旅”。
2、借鉴《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这种山地实景演出的形式,邀请著名策划人、剧作家、制作人及其投资管理团队和艺术人才,运用石刻场景策划、宗教音乐音效、高科技舞美、灯光、服装等一流编排创意,全力打造《大足石刻—儒•佛•道和谐孝天下》实景演出精品演艺节目。填补大足石刻旅游缺少大型户外参与性项目的空白。
三、孝文化主题公园
在产业开发上,以演出项目为龙头,建设孝亲文化街、素食馆、养生堂﹑禅茶楼、石刻艺术馆、香会道场、忠孝祠堂、道观禅院等休闲娱乐观光设施,完善就餐、住宿、购物等配套服务。积极开发石刻艺术品、传统文化CD光盘等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扩展规模,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
人们将来可以在这里同僧人一起吃斋饭,听禅师讲中国传统文化,再看一场关于大足石刻的演出。演出现场周围还可以建成男女分住的禅院和素斋餐饮点,成为了解大足石刻密宗文化,亲身体验儒•佛•道和谐孝天下的旅游目的地。
四、成立大足石刻传统文化研习中心
全力打造大足石刻传统文化和谐孝天下公益讲堂
聘请国内外大足石刻研究专家和传统文化讲习专家、学者。普及讲习:挖掘开发大足石刻传统文化课程, 充分发挥大足石刻传统文化在我国现阶段人们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的基础性作用。
开展大足石刻优秀传统文化对社区、学校、普通基层民众教育普及活动。
采用公益讲座形式
课程模块
如
一﹑健康的生活方式系列讲座
1、健康跟饮食
2、环保与素食
3、关爱你的健康从饮食开始
4、传统养生
5、营养平衡与健康
6、回归自然科学养生
二、幸福人生系列讲座
1、幸福人生讲座
2、家和万事兴
3、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
4、创建美满人生
5、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
三、大足石刻传统文化与生活讲座系列
1、弟子规与人生
2、大足石刻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家庭教育
3、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
4、大足石刻传统文化与孝道
5、中国传统文化礼仪
6、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7、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
8、中国传统建筑与住宅风水现代应用
9、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
10、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
11、孝敬是教育的根本
12、大足石刻传统文化与养生
13、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医学)
14、传统文化与儿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