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农〔2009〕136号关于印发台州市农业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时间:2019-05-13 17:5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农〔2009〕136号关于印发台州市农业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农〔2009〕136号关于印发台州市农业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第一篇:台农〔2009〕136号关于印发台州市农业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台农„2009‟136号

关于印发台州市农业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第二个五年规划(2009—2013)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局,局属各单位:

《台州市农业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2009—2013)》已经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五日

(此件公开发布)台州市农业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第二个五年规划(2009—2013)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省市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农业系统实际,制定第二个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纲要》和《决定》的要求,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法制保障。

(二)工作目标。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提高,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增强,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纲要》和《决定》确定的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在我市农业系统得到有效贯彻,到2013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和方式。继续完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资生产经营秩序监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职能。重视和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事务,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管等手段对农业农村经济事务实施管理,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管理。(责任单位:人事处,其他处站配合)

2、继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依法做好农业行政许可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网上受理和网上审批工作,启用电子监察系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和落实重大行政许可听证制度、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制度、行政许可决定公示制度、行政许可案件统计和案卷评查制度,不断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减少审批环节,依法下放权限,进一步落实扩权强县工作。(责任单位:行政审批处、畜牧局、植物保护检疫站、农机监理所、种子管理站、绿色食品办公室等)

3、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建立健全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修订工作,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布机制。加快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及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发挥《台州农业经济》等媒介的作用,做好农业信息网站信息的维护和更新。建立健全农业部门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要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责任单位:办公室、信息中心,其他处站配合)

4、完善农业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各类农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有序推进应急管理处置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应急管理制度和程序。完善救灾种子、农药等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建立预警信息系统,加强对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别以及跟踪监测。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健全应急处理专家咨询交流机制,积极组织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提高应急管理和指挥水平。(责任单位:办公室,科教处、畜牧局、植物保护检疫站、农机总站、农技总站、经作总站、种子管理站等配合)

5、健全涉农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仲裁、调解、信访等工作制度,健全多元化的防范和化解涉农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加强仲裁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仲裁能力。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依法受理纠纷案件,积极调解、公正裁决,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的实效性和权威性。健全农业生产事故调处机制,畅通“12316”执法投诉举报电话,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事故鉴定专家队伍,组织农业生产事故技术鉴定,及时、公正调处农业生产事故纠纷。完善农业信访处理工作规则,建立健全农业部门领导接待来访日制度,进一步落实信访责任,畅通信访渠道,改进工作方式,认真办理每一封群众来信,切实保障信访人权利。(责任单位:局信访办、农经总站、执法支队,其他处站配合)

(二)实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1、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要修订和完善本单位的工作职责、制度和规则,明确决策权限,规范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重大行政决策应当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经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责任单位:办公室,其他处站配合)

2、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行政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要运用互联网、平面媒体和农业恳谈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责任单位:办公室,其他处站配合)

3、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要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办法,规定应当听证事项的范围和听证程序。要扩大听证范围,法 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听证。听证举行10日前,应当告知听证代表相关行政决策的内容、理由、依据和背景资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确保听证参加人员对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平等、充分的质证和辩论。对听证中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吸收采纳,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要以书面形式告知听证代表,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责任单位:监察室,其他处站配合)

4、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涉及法律法规问题的重大行政决策,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前要交由法制机构或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做出决策。(责任单位:政法处,其他处站配合)

5、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做出的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要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责任单位:综合处,其他处站配合)

6、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要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对应当听证而未听证、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未经集体讨论做出决策的,要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公务员给予处分。对依法应当做出决策而不做出决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要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 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责任单位:监察室、政法处)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

1、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发布。制定规范性文件要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未经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并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不得发布施行。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发布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报市政府备案。在规范性文件发布一定时间后,应当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检查。(责任单位:办公室、政法处、信息中心,其他处站配合)

2、建立受理、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规范性文件建议的制度。规范性文件要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 60 日内研究处理并给予答复。(责任单位:政法处,其他处站配合)

3、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每隔两年要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相互抵触、依据缺失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清理后要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的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责任单位:政法处,其他处站配合)

(四)严格行政执法

1、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和省厅关于加强农业执法工作的意见,全面实行农业综合执法,建立以农业综合执法为主干、与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执法相结合的农业执法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执法体系。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大力改善执法装备条件,加快执法机构参照公务员管理进程,健全农业执法制度,进一步提升农业执法规范化水平。强化农业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增强执法人员能力水平,加强执法经费保障,进一步提高农业执法能力。延伸拓展农业执法领域,突出农业执法重点,抓住重要农事季节,采取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方式,开展“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一批坑农害农的大案要案,进一步加大农业执法力度。(责任单位:人事处、政法处、执法支队、畜牧局、植物保护检疫站、农机监理所等)

2、规范行政裁量权。要继续组织执法单位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条款进行梳理,根据《台州市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意见》对行政裁量权予以细化、量化,并将细化、量化的行政裁量标准予以公布、执行。要继续推行增强行政处罚决定说理性工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要对事实认定、行为性质、裁量结果等方面进行充分说理。(责任单位:政法处、执法支队、畜牧局、植物保护检疫站、农机监理所等)

3、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 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责任单位:监察室、政法处等)

(五)强化行政行为监督

1、完善农业系统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充实行政复议力量,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依法受理、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优先选择和解调解处理方式,把和解调解工作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努力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完善农业法制监督制约机制,严格执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备案审查、行政处罚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坚持行政处罚等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责任单位:政法处,执法支队、畜牧局、植物保护检疫站、农机监理所等配合)

2、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机关和监察、审计机关的监督。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报告工作、接受询问和质询、接待视察等多种形式,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配合人大常委会做好农业法律的执法检查工作,对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告。加强与政协的联系,虚心听取政协对农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认真研究处理并及时答复。对于人民法院审理的农业行政诉讼案件,积极应诉,依法举证、答辩。对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应当自觉履行。要积极配 合和自觉接受监察、审计机关的监督。(责任单位:办公室、政法处、执法支队、畜牧局、植物保护检疫站、农机监理所等)

3、主动接受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加强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沟通与交流,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经营第一线,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对于媒体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核实,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和回复。探索建立接受社会监督的长效机制,逐步实行监督员制度,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群众中聘请监督员参与监督、解决。(责任单位:办公室、监察室、政法处、执法支队、畜牧局、植物保护检疫站、农机监理所等)

(六)不断深化农业法制宣传教育

1、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结合“六五”普法规划的制定,进一步明确农业系统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市县两级农业部门每年都要安排专题法制讲座,建立集中培训和和自学相结合制度,注重农业法律知识学习培训。要明确学法用法是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要建立农业系统领导干部学法考试考核制度,将学法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领导干部任免、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学习教育,提高农业部门领导干部的宪法和法律意识,提高与依法行政和履行职务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和能力。(责任单位:人事处、监察室,政法处等配合)

2、加强公务员和农业事业单位干部的学法用法。要按照上级 要求,认真组织农业部门公务员和农业事业单位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积极开展自学为主,集中辅导,统一组织考试。实行普法合格证制度,作为公务员和农业事业单位干部的考核、任职、定级、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责任单位:人事处、监察室,政法处等配合)

3、加强农业法制干部和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市县两级农业部门都要制定农业执法人员法律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对象、内容和目标,有步骤、分层次地做好法制培训工作,重点做好农业法制、执法骨干培训。要实行农业执法人员学法经常化、制度化,积极创新学法方式,使广大农业法制干部和执法人员在开展农业执法实践中,不断提高执法办案、审案的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政法处,执法支队等执法单位配合)

4、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成员的法制宣传培训工作。要主动配合农民培训,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的农业法制知识宣传培训教育制度,积极联合组织、司法、民政等部门,探索农业普法宣传培训的新形式、新途径,把农业法制培训纳入乡镇干部、村干部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成员的任职培训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做好《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一批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提高乡镇、村干部的农业法制意识,促进“三农”工作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责任单位:政法处、农经总站、农民就业培训办、信息中心等)

5、深化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农民群众、涉农产业领域从业人员的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善始善终认真抓好“百万农民学法维权工程”的实施,要认真总结农业“四五”普法和“五五”普法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早制定切实可行又符合时代特点的农业“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完善农业法制宣传制度,突出宣传重点,注重宣传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农民及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农业法律法规知识。要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支持,落实和安排农业普法宣传经费,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送法下乡、举办培训班、法律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将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到村、到社、到户、到人,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责任单位:政法处,执法支队、畜牧局、植物保护检疫站、农机监理所、产业处、产业协会办、农经总站、信息中心等单位配合)

6、积极研究农民普法教育的新机制,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安排农业普法新内容、新知识,把农业法制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创农业普法新渠道。通过宣传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涉农产业生产经营人员的遵纪守法的自主意识,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素质和能力。(责任单位:政法处、农民就业培训办、信息中心)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农业部门一把手是本部门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出台具体实 施意见,制定年度计划,开展农业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推进农业依法行政。成立工作领导协调机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依法行政工作。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岗位责任,把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将农业依法行政工作特别是农业执法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加强局属各单位、全市农业系统上下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与沟通,凝聚力量,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农业依法行政工作。

(二)建立定期报告和检查考核制度。各级农业部门应当每半年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部门报告农业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把定期报告与群众评议、年度检查考核结合起来,把农业依法行政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上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农业部门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

(三)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农业部门根据农业依法行政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结合农业行政管理职能和方式的转变,应当设置专门的法制工作机构,并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要改变农业法制工作机构人员力量薄弱、法律专业人员缺乏的状况,要加强队伍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着力树立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绩效高的农业法制队伍新形象,充分发挥法制工作机构在全面推进农业依法行政中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

主题词:农业规划

依法行政

通知

抄送:省农业厅,省农业厅政法处,市政府法制办。

台州市农业局办公室

2009年11月5日印发

第二篇:祥云县国土资源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

祥云县国土资源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

(2006—2010年)

为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不断提高全县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水平,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大理州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大理州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中央、省、州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基本国策,转变管理职能,完善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切实维护好国土资源所有者权益和使用者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主要目标:

1、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结构完善的国土资源管理规章制度。

2、建立科学民主规范的国土资源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

3、职权法定、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4、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性文件得到全面、正确实施。

5、高效、便民、有利于国土资源管理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建立,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明显提高。

6、行政督察制度和机制逐步完善,效能明显提高。

7、各分局、所、股室、局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部门负责人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意识明显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政策调研,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加快国土资源规章制度建设的步伐。在深入研究县情和国土资源管理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土地征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登记、土地收购储备、土地开发整理、矿产资源勘察开采市场准入、矿产权交易、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积极研究制定与上位法的配套政策措施,不断建立我县国土资源管理法制体系。

2、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制度。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云南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4〕249号)和《大理州人民政府法制局关于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和目录上报备案》的要求,规范国土资源系统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工作。

3、建立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并定期对其为政府起草并发布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凡与法律、法规、规章矛盾的,及时废止或修改。凡与国土资源管理实践不相适应的,及时调整,确保国家法制统一和规章、规范性文件具有可操作性。

(二)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1、严格落实国土资源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2006年,各部门都应当明确本部门实行集体决策的事项范围、集体决策程序和办法。

2、进一步完善内部会审制度。要在总结前几年会审制度实施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针对会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会审范围,规范会审程序,强化会审责任,提高会审效果。2007年,完成会审办法的制定或修订工作,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用地审批等项目纳入会审范围。

3、全面落实国土资源听证制度。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在制定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拟定或者修订基准地价,编制或者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拟定或者修改区域性征地补偿标准时,应当依职权组织听证。在拟定拟征地项目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作出较大数额罚款,责令停止违法勘查或者违法开采行为,吊销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时,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依法组织听证。2007年,国土资源听证制度进一步在全县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贯彻落实。

4、探索建立国土资源决策评价制度。定期对规章、规范性文件或者其他行政决策执行情况和社会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公开调查评价结果,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对违法或不正当的决策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三)转变国土资源管理职能,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1、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强化对各部门国土资源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加强基层国土资源分局、所的建设,实现基层国土分局、所的机构、编制、职能和经费四到位。

2、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职能,始终把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放在国土资源工作的首位,切实保护好耕地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新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新机制,合理节约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

3、提高国土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比例。到2010年,依法应当以有偿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新设矿业权的比例达到100%;依法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的比例达到100%。

(四)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政务公开

1、规范国土资源行政许可行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制定和完善行政许可的操作规程,明确行政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和期限。2007年,将有关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申请书示范文本汇编成册,并向社会公示。2007年,积极推进行政许可事项的网上办理。2008年,建立起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制度,从注重事前许可向更加注重事后监督指导转变,逐步实现国土资源的全程动态跟踪管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

2、大力推进国土资源政务公开。坚持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原则,不断扩大和丰富国土资源政务公开的对象、内容和形式,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如实公开。对应该公开的事项,采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及时公开。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严格按制度办事,保障政务公开规范运作。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五)理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

1、积极推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改革,按照严格执法,提高执法能力的要求,结合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际,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明确执法监察职责。2007年,要建立国土资源部门的责任分级制度,明确县、乡(镇)两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监察权限和责任,切实解决有案不查,执法不严的问题。

2、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处罚权。要以保证行政管理相对人陈述申辩、听证、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以及防止行政权滥用为重点,规范国土资源行政执法行为。

3、严格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主体资格制度。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权依照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由县局行使。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专业队伍行使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权的,将依法授权或者依法履行委托手续。

(六)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对国土资源管理行为的监督

1、加强国土资源行政复议工作。严格依照《行政复议法》和《国土资源行政复议规定》,受理、审理行政复议案件,使行政复议成为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层次监督的重要手续。要建立健全行政复议机构,配备行政复议人员。积极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新机制。县局从2007年起,逐步建立行政复议案件公开审查制度、行政复议案件建议书制度、不当行政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以及行政复议赔偿和补偿制度等。

2、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和司法监督。2007年起,建立议案、建议、提案办理责任制,对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提案,应当在充分沟通、听取代表或委员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答复,并定期进行总结、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行政诉讼案件分析总结制度。对涉及国土资源管理行为的诉讼尤其是败诉案件进行归类、总结,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减少争议的产生。

3、强化国土资源的社会监督。2007年,各分局、所都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并向社会公布。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处理。对中央和省级媒体曝光的重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率达100%。要建立良好的监督、反映渠道及沟通、意见采纳机制,使人民群众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能顺畅到达国局,使合理化的建议能及时得到采纳。

(七)建立国土资源应急机制,防范和化解国土资源纠纷

1、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认真贯彻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全面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建立起以当地政府领导为,专业队伍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县、乡、村三级责任制的群专结合、群测群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依法处理国土资源纠纷。对依法应当由国土资源部门调处的土地和矿业权纠纷,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予以处理,化解矛盾,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土地权属争议和矿业权争议的防范、化解机制。

3、切实做好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有效、就地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使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真正走上依法有序的轨道。同时,要重视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信访要求,积极在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形式上探索创新,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4、加快建立征地补偿费争议裁决制度。各分局、所要高度重视因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切实加强征地管理,做好补偿安置工作,县局将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力争在2007年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义裁决制度。

(八)加强国土资源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建立法律法规定期学习和考核制度。从2007年开始,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力度,对其工作人员的宪法、法律和法规、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培训和考核,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教育、培训、考核和检查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教育培训方式。

2、要建立依法行政奖励和惩罚制度。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制定结合实际的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依法行政检查验收工作,并对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从2007年开始,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各分局、所、股室、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推进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要逐步推进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根据法律法规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以职位为单元分解执法职责,细化执法标准,积极探索执法绩效评估机制。2009年,公开、公平、公正的国土资源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要在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全面建立。

4、严格执行省政府公务员八条禁令、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十项为民措施和五条禁令。按禁令和措施要求,努力塑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执法新形象,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依法、公开、公正、廉洁、便民、高效的执法目标。

三、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

本规划自2006年起至2010年,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全面建设和实施阶段(2007-2008)年:主查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制度建设。

要按照规划要求,切实抓好规划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制定依法行政计划,逐年落实各项制度。在规划实施期间,县局将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及时总结交流推进依法行政的经验,大力推进本规划的落实,力争2007年初步实现本规划确定的依法行政目标,使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依法行政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检查总结和巩固提高阶段(2008-2010年:主要是对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贯彻实施本规划,推进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验收)。

2008年下半年,县局将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一次依法行政预检。根据预检结果,对贯彻落实本规划落后的分局、所提出整改措施,用半年的时间进行整改,确保本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得以实现。

2008年底,由各分局、所进行自查和总结。2009年上半年,对落实本规划的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同时,进行自查和总结,接受上级的检查、考核和验收。下半年,召开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总结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实施情况和经验教训、表彰先进、研究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依法行政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关系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的正确履行,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根本任务。各分局、所要切实加强对贯彻落实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组织领导,落实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是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要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领导机构,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和领导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职能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职责,把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部门,做到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三落实”。各分局、所要制定落实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计划和具体措施,并报县局备案。要按照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实施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组织实施,保证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二)强化督察,定期报告

县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各分局、所落实依法行政规划,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建立推进依法行政定期报告制度。各分局、所每年年底前,要向县局专题上报推进依法行政的进展情况、主要措施、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下一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安排等基本情况。

(三)充分发挥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 各分局、所要高度重视法制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法制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统筹规划和组织联络作用,使法制工作机构成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切实加强法制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保障和落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经费,为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实施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依法水平。

第三篇: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依法行政进程,根据国家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中心任务,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保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2、总体目标。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不懈努力,全市食药监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十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变职能,履行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形成,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各项监管制度更加完善,符合监管工作需要,符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食品药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食品药品监管更加公平、公正,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基本健全,执法责任制得到全面推行,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逐步完善,监督效能明显提高,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强化,素质明显提高,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各种矛盾,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3、基本要求。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做到行政管理依据法定、程序法定;行政管理必要、适当、公平、公正;提高行政管理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使行政权力的行使与承担的法律责任相挂钩。

二、工作任务及具体要求

(一)完善监管体制,不断增强履行职责能力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继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探索履行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职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依法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促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合理划分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职责和权限。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做到职责明确、责权一致、运行高效,建立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科学合理设置内设机构、配备人员编制。加强机关内设机构之间工作关系的协调配合。

3、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的财政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支持,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经费投入,加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提高使用效益。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各内设机构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和私分。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

4、改革行政监管方式,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立行政许可项目,不得在上位法规定之外增设其他许可条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按照法定期限办结许可事项,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5、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网站,扩大电子政务功能,建立和完善基础数据库,尽快做到食品药品监管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规范政务信息发布行为,拓宽政务信息公开渠道,采取公告、上网、登报、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各种形式,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对于公开的政务信息,公众有权查阅,并为公众查阅政务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二)实行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不断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6、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内部规则,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行政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立专家咨询和法律顾问制度,实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部门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做好决策前的基础性工作,政策法规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法律顾问作用,办公室要把好程序关,并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决策的社会效果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统一。

7、建立食品药品监管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对一般性工作事项和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合理界定。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行政决策的事项、依据、程序和结果要公开。重大行政决策要进行合法性论证。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重大决策事项,要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对于社会涉及面广、影响较大、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要向社会公布,公开组织听证会、论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8、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严格规范行政权力,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制定规范性文件实行制定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逐步建立和完善充分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工作机制,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质量。

9、建立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和备案审查制度。加强对已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对实际情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上位法内容已经作出重大调整的,要及时进行清理,并依照法定程序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或者予以废止。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改进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方式,逐步建立对下级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实行事前审查与事后备案相结合。建立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处理机制和办法。

(四)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0、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树立和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按照合法、合理、程序正当等原则,建立和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程序制度。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纠正重收费、轻管理,重处罚、轻教育,重许可、轻监督,重权力、轻义务的不良倾向。严肃查处以收代罚、以罚代刑,或者只收费不管理、只罚款不纠正,甚至乱收费、乱罚款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超越职权、滥用职权、随意处罚的违法行为。做出重大具体行政行为,要经法制机构审核后集体讨论决定。

11、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复议以及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案卷评查制度。对相对人的基本情况、在执法活动中实施的各种检查工作记录、证据材料和相关的执法文书要及时进行立卷归档。对执法案卷建立定期评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以此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12、严格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按照《河北省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管理办法》和《河北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定》,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证件管理、培训考核制度,从事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执法资格并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五)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13、建立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督促和协调各相关部门责任落实,高效组织救援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建立应急指挥、管理、专家咨询机构,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控制事故发展。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

14、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监测网络系统。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配套制度,建立有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依法管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最大限度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危害后果。在地方政府领导和指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并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加强应急处理人员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制定并实施相关技术规范,实现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价及预警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技术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责任制度,严格相关单位的责任,提高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开展宣传培训,提高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以及公众对不良反应报告、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认知程度。

15、建立医疗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机制。依法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管,建立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对特殊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建立健全地方各级药物滥用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网络信息采集和反馈能力。尽快建立医疗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报送制度,有效预防医疗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滥用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滥用对社会的危害。

16、建立健全重大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督查督办制度。落实群众举报处理工作责任制,完善举报处理工作规则,对群众通过各种途径的举报必须做到有登记、有处理、有结果、有记录,对于真实署名的举报要及时反馈,对于上级交办的案件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结。拓宽举报渠道,建立全系统统一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举报电话。实行假劣药品举报奖励制度。建立药品违法案件协查制度,增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间协作能力,有效解决管辖争议,提高办案效率。建立假劣药品信息通报制度,防范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蔓延而危及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依法加强技术体系建设,提高科学监管能力

17、强化药品技术检验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药品检验机构拓展检验范围。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加大技术设施和检验仪器的资金投入,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药品检验机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检验检测结论的科学公正,对检验检测过程和结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18、建立和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认证体系。依法监督实施药品GMp、GSp认证,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认证后跟踪检查和日常监督。积极稳妥地实施GAp、GLp认证检查和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证。加快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认证管理制度,严格认证标准、严肃认证纪律,规范认证行为,加强对各类认证检查员的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

(七)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9、自觉接受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执法检查和工作质询,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接受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对行政机关实施的司法监督,对法院依法受理的行政案件,积极出庭应诉。对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依法履行。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健全信访处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快速反应和反馈机制,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积极履行监督决定,对监督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应当通过合法途径反映情况,解决问题;拒不执行监督决定的,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20、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受理、调查取证、证据适用、立卷归档等方面的规则和程序,积极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的新方式、新举措,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层级监督作用。对经复议后撤销或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督促被申请人及时整改和反馈,达到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的目的。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1、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强化对下级部门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层级监督的新方式,加强对下级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便于监督和纠正下级不当或违法的行政行为。建立并实行执法监督建议制度,加大系统内部层级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并纳入日常化、制度化的管理,确定目标,明确检查内容和方式。将执法监督检查情况予以公开通报,执法检查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和获得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告制度,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八)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2、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实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每年至少举办1期以上法制讲座。逐步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方可任职,把是否认真学法、真正懂法、准确用法、自觉守法作为选拔干部、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3、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和教育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执法人员学习通用法律和食品药品专门法律知识。把依法行政知识列入资格考试、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每年至少接受40学时的法律知识培训,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24、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依法行政考核制度。积极建立以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违法有追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针对各类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程序和执法岗位,制定有可操作性的执法规则。建立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执法中出现的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导致错误执法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有关人员,严肃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建立和完善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将是否依法履行职责,作为对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考核与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25、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法制宣传工作。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对外宣传工作,组织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普法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宣传栏等传播媒体,向社会大力宣传食品药品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有关内容。要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切实增强行政相对人的知法、守法观念和自律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做好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和解释工作,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

三、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国家局提出的“依法监督、科学公正、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要求,扎实做好本规划的贯彻实施工作。部门的行政首长是贯彻执行本规划、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市局已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督促和指导全市药监系统的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各县(市)局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完善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各县(市)局、机关各处(室)要根据本实施规划,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配套落实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做到有计划,阶段有安排,将《纲要》和本规划的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实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既定目标。

3、实行依法行政报告制度。要加强对贯彻实施《纲要》和本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县(市)局、机关各处(室)要在每年年底以前向市局书面报告本推进依法行政情况。对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贯彻《纲要》和本规划不力的,予以通报,责令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相应的责任。

4、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法制工作领导,各县(市)局要逐步配备专职法制工作人员,使法制工作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与全系统推进依法行政任务相适应。加大对法制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为法制机构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

第四篇: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依法行政进程,xiexiebang.com,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根据国家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中心任务,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保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2、总体目标。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不懈努力,全市食药监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十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变职能,履行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形成,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各项监管制度更加完善,符合监管工作需要,符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食品药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食品药品监管更加公平、公正,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基本健全,执法责任制得到全面推行,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逐步完善,监督效能明显提高,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强化,素质明显提高,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各种矛盾,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3、基本要求。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做到行政管理依据法定、程序法定;行政管理必要、适当、公平、公正;提高行政管理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使行政权力的行使与承担的法律责任相挂钩。

二、工作任务及具体要求

(一)完善监管体制,不断增强履行职责能力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继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探索履行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职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依法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促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合理划分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职责和权限。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做到职责明确、责权一致、运行高效,建立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科学合理设置内设机构、配备人员编制。加强机关内设机构之间工作关系的协调配合。

3、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的财政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支持,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经费投入,加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提高使用效益。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各内设机构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和私分。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

4、改革行政监管方式,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立行政许可项目,不得在上位法规定之外增设其他许可条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按照法定期限办结许可事项,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5、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网站,扩大电子政务功能,建立和完善基础数据库,尽快做到食品药品监管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规范政务信息发布行为,拓宽政务信息公开渠道,采取公告、上网、登报、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各种形式,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对于公开的政务信息,公众有权查阅,并为公众查阅政务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二)实行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不断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6、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内部规则,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行政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立专家咨询和法律顾问制度,实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部门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做好决策前的基础性工作,政策法规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法律顾问作用,办公室要把好程序关,并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决策的社会效果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统一。

7、建立食品药品监管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对一般性工作事项和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合理界定。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行政决策的事项、依据、程序和结果要公开。重大行政决策要进行合法性论证。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重大决策事项,要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对于社会涉及面广、影响较大、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要向社会公布,公开组织听证会、论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8、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严格规范行政权力,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制定规范性文件实行制定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逐步建立和完善充分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工作机制,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质量。

9、建立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和备案审查制度。加强对已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对实际情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上位法内容已经作出重大调整的,要及时进行清理,并依照法定程序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或者予以废止。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改进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方式,逐步建立对下级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实行事前审查与事后备案相结合。建立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处理机制和办法。

(四)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0、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树立和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按照合法、合理、程序正当等原则,建立和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程序制度。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纠正重收费、轻管理,重处罚、轻教育,重许可、轻监督,重权力、轻义务的不良倾向。严肃查处以收代罚、以罚代刑,或者只收费不管理、只罚款不纠正,甚至乱收费、乱罚款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超越职权、滥用职权、随意处罚的违法行为。做出重大具体行政行为,要经法制机构审核后集体讨论决定。

11、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复议以及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案卷评查制度。对相对人的基本情况、在执法活动中实施的各种检查工作记录、证据材料和相关的执法文书要及时进行立卷归档。对执法案卷建立定期评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以此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12、严格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按照《河北省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管理办法》和《河北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定》,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证件管理、培训考核制度,从事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执法资格并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五)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13、建立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督促和协调各相关部门责任落实,高效组织救援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建立应急指挥、管理、专家咨询机构,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控制事故发展。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

14、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监测网络系统。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配套制度,建立有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依法管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最大限度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危害后果。在地方政府领导和指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并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加强应急处理人员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制定并实施相关技术规范,实现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价及预警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技术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责任制度,严格相关单位的责任,提高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开展宣传培训,提高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以及公众对不良反应报告、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认知程度。

15、建立医疗用医学专用药品、精神药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机制。依法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管,建立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对特殊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建立健全地方各级药物滥用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网络信

息采集和反馈能力。尽快建立医疗用医学专用药品、精神药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报送制度,有效预防医疗用医学专用药品、精神药品滥用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滥用对社会的危害。

16、建立健全重大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督查督办制度。落实群众举报处理工作责任制,完善举报处理工作规则,对群众通过各种途径的举报必须做到有登记、有处理、有结果、有记录,对于真实署名的举报要及时反馈,对于上级交办的案件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结。拓宽举报渠道,建立全系统统一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举报电话。实行假劣药品举报奖励制度。建立药品违法案件协查制度,增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间协作能力,有效解决管辖争议,提高办案效率。建立假劣药品信息通报制度,防范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蔓延而危及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依法加强技术体系建设,提高科学监管能力

17、强化药品技术检验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药品检验机构拓展检验范围。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加大技术设施和检验仪器的资金投入,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药品检验机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检验检测结论的科学公正,对检验检测过程和结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18、建立和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认证体系。依法监督实施药品gmp、gsp认证,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认证后跟踪检查和日常监督。积极稳妥地实施gap、glp认证检查和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证。加快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认证管理制度,严格认证标准、严肃认证纪律,规范认证行为,加强对各类认证检查员的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

(七)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9、自觉接受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执法检查和工作质询,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接受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对行政机关实施的司法监督,对法院依法受理的行政案件,积极出庭应诉。对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依法履行。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健全信访处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快速反应和反馈机制,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积极履行监督决定,对监督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应当通过合法途径反映情况,解决问题;拒不执行监督决定的,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20、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受理、调查取证、证据适用、立卷归档等方面的规则和程序,积极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的新方式、新举措,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层级监督作用。对经复议后撤销或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督促被申请人及时整改和反馈,达到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的目的。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1、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强化对下级部门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层级监督的新方式,加强对下级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便于监督和纠正下级不当或违法的行政行为。建立并实行执法监督建议制度,加大系统内部层级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并纳入日常化、制度化的管理,确定目标,明确检查内容和方式。将执法监督检查情况予以公开通报,执法检查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和获得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告制度,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八)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2、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实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每年至少举办1期以上法制讲座。逐步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方可任职,把是否认真学法、真正懂法、准确用法、自觉守法作为选拔干部、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3、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和教育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执法人员学习通用法律和食品药品专门法律知识。把依法行政知识列入资格考试、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每年至少接受40学时的法律知识培训,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24、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依法行政考核制度。积极建立以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违法有追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针对各类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程序和执法岗位,制定有可操作性的执法规则。建立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执法中出现的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导致错误执法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有关人员,严肃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建立和完善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将是否依法履行职责,作为对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考核与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25、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法制宣传工作。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对外宣传工作,组织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普法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宣传栏等传播媒体,向社会大力宣传食品药品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有关内容。要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切实增强行政相对人的知法、守法观念和自律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做好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

第五篇: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

(2010—2014)

为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依法行政水平,根据省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结合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贯彻落实《纲要》和《决定》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这个奋斗目标,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全面提高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依法行政水平,为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工作目标

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巩固“一五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再经过5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纲 1 要》确定的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做到行政职能法定化、行政决策规范化、公共服务规范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化解争议规范化、行政监督规范化。具体目标是:

——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效能显著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全面落实学法用法制度,队伍知识结构优化,整体法律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

——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基本形成,依法行政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更加规范;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

——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

三、主要任务

(一)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1、结合全省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依法合理界定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部门职能。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使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制定规则、强化管理、加强监督、优化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2、加强效能建设,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按照有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制约。全面实现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优化审批流程。健全落实行政审批事项后续监管、问责等制度。完善并联审批,创新审批服务方式,逐步推广网上审批方式,着力推进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

3、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健全政务信息公开的程序和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和运用。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规则和程序,并落到实处。对依法应该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要24小时内在政府或部门网站进行公开,或通过新闻发布会、报刊电视等及时发布;对申请人依法申请公开的,要按照规定按时向申请人公开。

(二)全面落实学法制度,深入推进普法宣传

4、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行政机关人员学法制度和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干部学法要做到计划、内容、时间、人员和效果“五落实”。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相关的依法行政知识不少于6次。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参加法律知识培训的时间不少于5天。与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相关的新的法 3 律、法规、规章公布后,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专题培训并进行考核。

5、继续深入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制定普法宣传计划并抓好落实。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城乡规划与建设、房地产业、建筑业、市政公用事业、勘察设计咨询业、风景名胜事业、城市管理等行业特点,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特别是从建设领域存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做到群众喜闻乐见,及时反映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在服务群众中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三)健全落实行政决策机制

6、进一步健全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规则、程序,建立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规范化。

7、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事项,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决策,都要进行听证。

8、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决策前要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最后集体讨论决定。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格的,不得作出决策。

9、建立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和实施后评估制度。重大决策应当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决定。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要通过抽样调查、专家论证、专题讨论或者民意调查的方式,对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经济、社会效果等进行评估,及时修正和完善相关决策。

10、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超越法定权限、违法程序,造成决策失误和重大影响的,以及决策内容违法,要根据有关规定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强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

11、加强立法工作,完善住房城乡建设法制体系。配合省人大、省政府制定出台《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四川省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修订)、《四川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安全使用规定》等地方性法规、规章。改进立法方式,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或者向社会公布草案等方式向社会听取意见,扩大立法的公众参与度。

12、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和有效期制度。制定规范性文件应规定有效期,并定期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通过清理,及时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废止。清理后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 5 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强化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备率要达到100%,经备案审查机关进行合法性审查,合法率要达到100%。

(五)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13、深化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通过部门和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进一步推动我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深入开展,在履行岗位职责、规范执法行为、强化监督检查、加强考核评议、落实责任追究等方面出新举措、新机制、新成效、新经验。

14、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严格执行资格授予条件和程序,严禁未取得执法资格而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网上公布行政执法人员的基本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提升对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管理水平。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实施计分制,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15、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和体制。建立行政执法级别管辖制度,减少执法层次,下移执法重心。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健全行政裁量权适用规则和基准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征 6 收征用等行政执法行为,实现行政执法的主体和权限法定化,行为规范化,文书格式化。构建行政执法的考评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并严格落实。

(六)切实加强行政调解和信访工作,规范行政争议化解

16、根据省委、省政府构建“大调解”格局的要求,按照自愿、合法、平等、及时的原则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考评、行政投诉(含信访)处理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程序、维护信访秩序、落实信访责任。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和行政等手段,依法、及时、合理、有效地处理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

(七)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7、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和社会监督。按时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及批评、建议的答复。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判决和裁定。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公开行政决策、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设置举报箱、电子信箱、意见箱、电话热线等形式畅通监督渠道,对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及时作出回应,并公布处理情况。

18、创新层级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力度。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强化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加强复议能力建设,进一步落实行政复议办案机构和复议人员,充分发挥行政 7 复议在强化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和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定期执法检查制度、专项执法检查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和重大行政强制措施备案制度。要建立和完善违法行政行为投诉处理制度,贯彻落实《建设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制度,健全高效投诉处理机制。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一把手”是本部门贯彻落实《纲要》、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要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机制。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精心制定落实《纲要》和省住建厅“二五规划”的具体办法和工作措施,认真抓好各项任务分解,落实责任。

(二)细化任务,分步实施。本规划按两个阶段实施。2010年至2013年为全面实施阶段,该阶段的具体任务以省住建厅法制工作安排的方式予以明确。2014年为验收总结阶段,省住建厅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开展依法行政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按照省政府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验收。

(三)加大督查,严格考评。省住建厅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依法行政工作情况,作出部署和决定。省住建厅加强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实施《纲要》、《二五规划》和计划情况的督促、检查,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各级住房 8 城乡建设部门每年12月31日之前,应当向上一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本级政府报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总结。对未按时报送的,应予通报并责令限期报送。

(四)健全机构,落实保障。切实加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法制工作机构的建设,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必须设立法制工作机构,改变长期以来法制工作机构设置不规范、人员力量薄弱、专业法制人员缺乏、工作经费保障不足等状况。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法制工作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综合协调和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

下载台农〔2009〕136号关于印发台州市农业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农〔2009〕136号关于印发台州市农业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