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三风”释义
城南中学“三风”释义
一、校风:求真、向善、尚美 校风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展现。
校风建设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得以落实的保障。
我校要努力营造“求真、向善、向美”的风尚,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健康积极地氛围。
1、求真。
陶行之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这里包含三方面意义。一是求真知。“致知与格物”(《礼记·大学》),我们南中老师学生要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对所教内容,所学内容,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二是做真人。我国古代把学问道德做到家的人称为真人,用现代通俗的话说,做真人,就是做德才兼备的人。三是做真事。《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义是德,学习的高级阶段,在弘扬光明的德行,使人革除旧弊,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使我们的国家至善至美,这是人间真事、大事。
2、向善
如何求真?首要的是一颗向善的心。如何向善?可以从三方面去做。一是修身正心。《礼记·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度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又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可见,修身养性,心思端正,无邪念,才会向善,才会长久向善。二是以贤为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三是以人为诫。孔子说“观过而知仁”,看见人家犯不善的过错,我们就引以为诫,不犯同类的过错。
3、尚美
如何求真,还要有尚美的追求。如何追求?首先要远离邪恶。孔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己”,意思是要惩冶那些杂学邪说,这是一种祸害啊。学校为治学之所,求真之地,我们要远离杂学邪说,修正课,成正果。其次,审视名利。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以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名利当前,我们要审视一番,不该拿的,坚决不要,不能让名利惑乱了我们美的追求。再次是不知不愠。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崇尚美的行为,有时会不被理解,甚至有人会作负面的解读,但我们不怨恨人家,我们包容,我们望远,坚信尚美的行为持恒下去一定会有朋自远方而来。
二、教风:爱生、乐教、善研 教风是校风的一个窗口。
1、爱生
爱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鲁迅话)。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向往和创新的欲望。一个学校,只有教师具备爱护学生之心,才有可能形成敬业的教风。所以,我们把爱生作为教风的第一条。
2、乐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于从教,以教为乐,是爱生的重要表现。乐教具体表现为如下:
(1)诲人不倦。我们应竭尽全力教成,竭尽全力育人。
(2)不知为不知。人非圣贤,孰能样样精通。面对疑难问题,不信口开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以不知为挡箭牌,要通过请教他人,查阅文献等途径积极解决,变不知为知。
(3)不迁怒,不贰过。教师也会有工作不顺心,家庭烦恼等等,但我们不迁怒与课堂,不迁怒与学生。教师也可能犯某些过错,但我们决不允许第二次犯同样的过错。
3、善研
只研不教是空,只教不研是浅。为了使教取得更好的效果,开展教学研究是必要的。研究,首先要解决研什么的问题。教师应当本着教什么研什么的原则,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通过课题的攻克,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三、学风:明礼、乐学、力行 学风是校风的另一个窗口。
1、明礼
礼,即礼仪,是为人处事,安邦定国的规章和制度。《论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都属于礼的范畴,学生理当明了并遵守,这是学校正常运转的保证。
2、乐学
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是学生求学的健康心态,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前置条件。其具体表现有三:
(1)乐于享受寂寞。求学之路是艰苦的,求学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正如孔子所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乐于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乐于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力行
要想求得真知,必须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可从书本和实践两方面着力。(1)对于书本知识,要随时随地体验、反省。
(2)在做人做事中学会做好人做好事。争取做人绝对的好,做事绝对的对。
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规划和建设,为早日形成具有我城南中学特色的三风而奋斗!
第二篇:学校三风材料
学校“三风”
1、校风:团结 勤奋 务实 创新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是力量的源泉,也是事业成功发展的前提。在学校从整合到磨合到融合的过程中,只有团结一心,加强协作,凝聚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完成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
“勤奋” 即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勤奋是办学和求学的必备条件,更是可贵的品质。对学校来说,要勤于管理,关注教学;对于学生,要勤奋读书,强能善技。
“务实” 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崇尚实干。这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创新”即创造、革新。学校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思路,广大教职员工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创新,学生要在学习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创新成为促进内涵发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2、教风:相信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
学校秉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创造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获得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学风:手脑并用勤学敏行
“手脑并用”是黄炎培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的一个核心理念,倡导和要求职业学校学生既要学好理论,又要练好技能,学以致用、做学合一、知行统一、智能并重。
“敏行”出自《论语》。孔子十分强调学与用的关系,特别看重“敏行”,他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说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勤
学敏行”作为学风,意在要求学生既要努力学习,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福建财茂工业技术学校
2011年8月10日
第三篇:县职业高级中学“一训三风”释义
县职业高级中学“一训三风”释义
县职业高级中学“一训三风”释义
校训:修德 精技
校风:为xx发展尽职 教风:为学生进步尽责 学风:为自我完善尽力
关于校训:
校训是一校之魂,是学校治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办学原则和办学目标的精神内核,是师生铭记终生的行为格言,是学校面向社会的宣传标志。我校校训是:修德 精技
释义:修德:即修身养德。全体教职工如何常修为师之德?学生如何常修做人之德?为师者如何以身为范、以言为传,引领学生学会修德?是为“修德”的基本涵义。精技: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不仅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从而真正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并交给学生技能。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如何能够不仅熟练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更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并且能够精益求精,努力成为社会、企业的实用性人才。这是师生共同的重任。是为“精技”的基本涵义。关于校风:
风,风气、风尚也。校风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群体风尚和行为自觉。校风体现了校长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员工的工作作风。我校的校风是:为xx发展尽职
释义:中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适用型技术人才,把“为xx发展尽职”作为我校的校风就是要提醒我们全体职中人,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为xx的未来发展尽我们的职责。喻义我们的工作是必要的、重要的而且意义深远。关于教风:
教风乃教师的教育教学作风。我校教风是:为学生进步尽责 释义:教师的职业是个良心的职业,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更应该用心去教我们的学生,要时刻铭记“我们的学生是需要教育的,我们的学生是可以教育的,我们的教育是必要的,我们的教育是重要的,我们是可以打造一流的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五种观念,不论学生的习惯如何、基础如何,我们都应在我们的有效教育下,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找到自信,明确方向,每天有所进步,每天都在发展,只要我们真正每时每刻每事做到这些,我们才可以说“我尽责了!”、“我问心无愧了!”。关于学风:
学风 学生的学习风气、风尚也。我校的校风是:为自我完善尽力 释义: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交往过程都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所谓“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能够找到自信,明确方向,每天省策自己、督促自己,进校门时“想一想:今天我该做什么?”出校门时“问一问:今天我有进步吗?”,每天都能在进步中发展,每天在为自我完善而努力,就会有美好的明天在等待!而且完善自我,是为了自我未来的生存和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学生只有明确了这点,才能产生自我完善的内驱力。
第四篇:学校“三风”建设情况
学校“三风”建设情况
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要想建设和谐校园、文明校园,“三风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
为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环境,我校开展了“三风建设”系列活动,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学校的气质和灵魂。校风则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社会声誉的重要因素。优良的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无形而强大的精神力量,校风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年来,校领导加大力度对师德师风、校纪校风和学风的整顿,要求创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建立书香班级,书香办公室,提高教师的教风和学风质量,加大对教师队伍自身素质和自身修养的提高,要求教师写论文,写反思。通过校风教育,使师生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建立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步树立了珍惜美好的学习时间和生活条件,以爱学习、会学习为荣的良好习惯,学校的学习风气日益浓厚,促进良好的学校育人氛围的形成。
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要确保经济建设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学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三风”建设。
1.进一步更新育人观念,引导学生把做人放在首位,只有学生的文明习惯形成了,精神面貌改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学生自然会有求知的渴望和内驱力。要努力把握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让人人获得成功。面对后进的学生,首先老师要关心和爱护,其次要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从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入手,实行分层教学,分层达标,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取得不断进取的力量。
3.进一步知学生,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要以自己无私的爱去浇灌学生干涸的心田,处处维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认识和修正错误,而不是管、卡、压、罚,真正让学生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树立科学的态度和学习精神。
第五篇:浅谈学校“三风”建设
浅谈学校“三风”建设
杨凤兰
(岷县岷阳镇岷峰春蕾小学甘肃岷县 748400)
[摘要] 校风建设古已有之,于今为盛。然而,人们时常把校风建设简单地程式化为“校风=学风+教风”,实则属谬,校风的意义要更抽象,更广泛,更深刻,实际上就是领导作用、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有机的统一体,“三风”相辅相成,互为制约,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校风决定于“三风”,形成“木桶效应”的关系。
[关键词]校风;建设;“三风”关系
近年来,许多学校一直强调校风建设,但教育界对校风的构成成份尚缺乏科学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学校“三风”即为“学风”、“教风”、“校风”,并简单地总结出“学风+教风=校风”这样的公式,更有甚者,缀加“考风”为“四风”。其实这属于不知“风”从何来的认识误区。严格地讲,学校只有“三风”,即“领导(工作、生活)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而校风是这“三风”的综合反映和高度概括,校风与“三风”相比,意义更抽象更广泛,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建设,离开了能落实于操作层面上的“三风”建设而侈谈校风建设是毫无意义的。校风是领导作风、教风、学风三方面的有机构成,缺一不可。“三风”是钢筋、水泥、砖块,校风则是由这些材料建起的大楼;“三风”是三条线段,校风就是由这三条线段构成的三角形,如同三角形一边 1
两边或三边的长短变化,都会引起三角形的大小形状的改变一样,“三风”的动态整合决定着校风的品格与面貌。校风决定于“三风”,所以“三风”正,校风则正;“三风”歪,校风则歪;“三风”中只要有一风不正,不但会“毒害”、“污染”其余两风,且会阻碍良好校风的最终形成。校风与“三风”的关系完全符合“木桶效应”,即木桶容积的大小取决于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
一般而言,领导作风与教师教风对学生学风有较大的影响(包括正负两方面),领导作风对教师教风亦有影响,这其实是“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风向何方刮,草向何方倒)的道理。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风三者从下向上也可逆向“感染”,不过影响力逐渐减小。“三风”是领导、教师、学生三个群体在学校工作、学习、生活的风气,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度遵循“靠近原则,”即两个联系比较密切,接触比较频繁的群体彼此能施加较大影响,反之,影响力则较小。因此,学校领导在做安排、定计划时,应全方位了解教师的情况,掌握教师的心理需求,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进行理性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最大程度上避免许多教条主义的操作方式,避免制定不切实际的工作计划,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拉近领导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每一位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在愉悦的心理下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也会使更多的教师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关于“考风”的属性也有必要澄清。“考风”不正,甚至高考出现了作弊现象,人们已司空见惯,闻怪不惊;所谓“考风”端正充
其量是考试时诚实答卷、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这本是很正常,不可以说是“考风”好。所以“考风”只有变劣变歪之说,没有变优为正之说。而且是“风”者,东西南北前后左右都可吹可刮,而“考风”只能单向性地向下运动,因而“考风”不能算是一种“风”,“考风”歪的实质主要是学风不正、教风欠佳、领导群好大喜功三者的混同效应在考试时的集中折射。“考风”是校风的一个有限侧面,包含于学风,受作用于教风和领导作风。它与学风、教风、领导作风不是等位概念,不能并列。说说“考风”如何怎样倒无妨,如若舍“领导作风”于不提而抓“考风”整治,以求换来校风好转,则不是缘木求鱼,起码也是本末倒置。
良好校风的形成是一种“软件”建设,应常抓不懈。比如本世纪初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长期倡导下就形成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良好校风,普通中小学除已有的《规范》、《守则》外,还可根据自己的校情制定一些相应的领导作风要求、教风要求、学风要求,领导作风是领导群体在学校管理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的总和,公正、廉洁、团结、以身作则应为其核心;教风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及精神面貌,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热爱学生、无私奉献是其灵魂;而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巨大的学习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先进的学习方法则构成优良学风的内涵。被具体化了的“三风”要求寄寓着一种希望,应该追求并坚守不移,但它们不属于制度准则,不属于约束性的东西。学风、教风、领导作风都是一种或好或坏的现实存在,对它们承认与否都不会动摇其客观实在性,当我们提出要造就一种什么样的校风时,实际上暗含了我们对该学校当前存在“三风”现状的不满与否定,于是学校管理层理应提出一种理想中的学风、教风、、领导作风建设目标。
校训不等于“三风”要求,它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领导、教师、学生须共同遵守的言行准则,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校园行为的指南(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紧强、严肃、活泼)。校训是属于亚制度层面的,是应该遵守的,与校规有同效性,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但不能作为奖惩的依据,它对树立优良校风这一目的来说是一种手段,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还运行在较低层上时又不失为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