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家宝在会议中提出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讲解[模版]
会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健全,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城镇小区要按照国家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幼儿园建设。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合理确定生师比,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职称评聘和社会保障等权益。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3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在5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
(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
(四)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
(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加强幼儿园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形成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合理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坚决查处乱收费。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基础上,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要加大对学前教育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把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营造全社会关心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会议指出,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三年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中央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将5个中央部门(单位)和2个企业集团所属共1631户企业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同时,兼顾中央企业承受能力和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规模,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第二篇:温家宝在世博会高峰论坛上的演讲讲解
温家宝在世博会高峰论坛上的演讲、中新网10月31日电 上海世博会最高级别论坛——世博会高峰论坛今日上午9时在世博中心(网上世博中心)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了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即将落下帷幕。本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文明成就,汇集了人类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创造了多项世博会的新纪录,谱写了世界博览史的辉煌篇章。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成功的盛会,世博会云集了包括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在内的246个官方参展者,超出以往历届世博会。从5月1日到今天,世博会参观者达到7000多万人次,创下参观人数的新纪录。
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美丽的黄浦江畔,走进世博园,顶着烈日。本届世博会还第一次开辟了网上世博,为世界各地更多的民众参与世博会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精彩的盛会,近6平方公里的世博园仿佛是一个地球村,一座座风格迥异、造型别致的建筑物毗邻而居,随风舞动的英国馆(网上英国馆)、枫叶造型的加拿大馆(网上加拿大馆),形容“丝路宝船”的沙特馆(网上沙特馆)等各具特色。尽情挥洒着人类智慧的奇思妙想。世界各国的文化瑰宝纷纷闪亮登场,中国的战国铜车马,希腊的雅典纳神像,法国印象派大师的传世之座,丹麦的小美人鱼等世界奇世文化珍品,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平均每天100多场,总计2万多场次的文化演艺活动,荟萃了绚丽多姿的各国文化的精髓,给人心旷神怡的精神享受。全球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莅临中国,在上海世博会系列论坛上发表真知灼见,探索未来世界,碰撞出无数睿智的思想火花。
上海世博会犹如一部写在大地上的百科全书,构成了一幅多元文化和谐共荣的美好画卷。上海世博会是一次难忘的盛会,世博会让渴望了解世界的中国人民,和渴望了解中国的各国朋友走在一起,相互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世博会开幕式上,来自青海玉树灾区的两位藏族儿童和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孩子们牵手相拥,表现出人类在苦难面前同舟共济的兄弟的情谊。
一位叫山田外美代的日本老人,人称世博奶奶。4年前就来到中国,为参观世博会探路,几年中往返中国18次,世博会开幕以后,她购买了183张门票,每天都出现在世博园。另一位来自中国浙江省年过七旬的农村老人,在上海租了一间小房子,为国内外参观者免费提供住宿,自己甘愿睡在小沙发上,感动了无数的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8万多名身穿青色白裤的园区志愿者,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小白菜”。还有近200万名城市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他们的灿烂笑容和热情服务,成为解读中国的真正名牌。
上海世博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首次来到发展中国家,首次在一个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这对中国和上海是严峻的考验。8年来,我们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特别是上海人民,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同时,国际展览局和往届世博会举办国也给予了宝贵的指导。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凝结着无数人们的辛勤劳动,正是广大世博会的组织者、建设者、工作者、参观者、志愿者的真诚、智慧和汗水,共同铸就了世博会的辉煌。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一切参与世博、支持世博和为世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女士们、先生们,上海世博会不仅荟萃了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为人类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启迪了人们的心智,这是世博会的灵魂之所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上升到精神和理性的高度时,才能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并永久传承。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这次盛会及其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和启示是很有意义的。世博会鲜明弘扬了绿色、环保、低碳等发展的新理念。上海世博园本身就是一个低碳的典范,园内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高达4.6亿兆瓦,各类新能源汽车的运用超过千辆,象征工业文明的165米高的大烟囱被改装为气象信号塔,用最新低碳材料和节能技术建造的各国展馆比比皆是。
馆内陈列的最新低碳技术和产品不计其数。首次设立的城市最佳实践区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逼真的模型展示了世界各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智慧,描述了未来城市生活的新模式。这些新理念反映出人类对发展含义的理解更加科学,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更加理性、成熟,必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世博会有力地证明了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就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并产生了很多科技产品。工业革命后带来的生产力发展令人震撼,在不到100年的时间中,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如果和工业革命后的那一百年相比,人类在最近一百年创造的生产力不知又要大多少倍。
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最新科技成就,如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生态节能建筑等,彰显了人类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不但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还将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提供有力的支撑。
世博会生动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上海世博会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充分展示了世界的丰富多彩,这里不仅有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而且有非洲独特的民族服饰和黑木雕,还有精美绝伦的加勒比海国家和太平洋岛国的手工制品。这些产品都是人们在长期劳动时间中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理念,是一个民族凝固的文化。除了丰富的展品之外,世博园内每天都上演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文艺节目,原汁原味的非洲土风舞,华丽恢弘的法国宫廷舞,热情洋溢的阿根廷探戈,凝练简洁的日本能剧,欢快浪漫的英格兰民族音乐,优美典雅的中国京剧,这些世界各国艺术的精华使世博会更加生动鲜活,更具吸引力。世博会告诉我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值得骄傲的传统文化,各种优秀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都值得我们尊重和珍惜,一枝独秀不可能形成争奇斗艳的百花园。世博会充分表明了追求平等、和谐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世博会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节日。参加世博会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如果没有相互理解和信任,没有对和平的热爱和对和谐的向往,就不可能有这么多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欢聚在一起。首次集体亮相世博会的14个太平洋岛国和13个加勒比海岛国,有的是第一次参加世博会,有的还没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都兴高采烈地加入世博会的行列,这充分说明世博会是超越国家、民族、宗教界限的。
上海世博会把服务参观者和参展方放在突出位置,园区内大量增设便民设施,特意挑选9家清真餐厅进驻,使人处处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关怀。世博园内首次设立了残疾人馆,所有活动都有无障碍座位,并为残疾人馆提供轮椅租赁、无障碍寄存等各种特殊服务,充分体现了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世博会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进步并不仅仅看有多少高楼大厦,还应当关注每个人的现实需要和精神需求,让社会关爱的阳光温暖人们的心房。
女士们、先生们,世博会历经159个春秋,在这一个半世纪中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现过三次重要的科技革命,世界发生了沧桑巨变,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都有史无前例的飞跃。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也反映和折射出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担忧和困惑。我们弘扬世博理念,就是要倡导人类携手应对各种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我们要共同推进城市和谐发展。今天,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一方面让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伴随着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贫困化、文化的冲突、金融危机等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对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进行开创性的探索,我们要认真总结上海世博会关于城市发展的宝贵思想成果,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建设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文化多元包容、生态环境良好的和谐城市,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我们要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本届世博会描绘了未来城市美好生活的远景,但我们不能忘记,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还比较落后,全球主要贫困人口还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我们应该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消除城乡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村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我们要帮助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我们从世博会主题论坛演讲者的焦虑神色中看到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感到了贫富差距扩大的缩影,人类同是地球大家庭的兄弟姐妹,应该秉承携手前进、共同发展的理念,竭尽所能帮助欠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使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
我们要共同珍惜和爱护地球家园。从世博会的展览、展示中可以看出,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无尽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巨大代价。地球不仅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更是从我们的后代那里借来的。我们必须尊重自然、注重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家园。
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从世界各国积极参与世博会的热情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追求和平进步、实现和谐共处、创造美好生活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世界各国应该理智处理民族矛盾、文化摩擦和地区冲突等热点问题,以和平的方式协商解决国际国内纷争,消除种族隔阂和冲突,共同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向世界学习的良好机会,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走进世博的场馆,不仅饱览了各国的美丽景观和奇珍异宝,也领略了各国的灿烂文化和风土人情,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和震撼是电视和书本都无法比拟的。世博会也是各国综合国力的展示,在这里,既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又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只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加坚定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和开放兼容的道路,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深化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世博会就要闭幕了,大家将要离开上海,回到各自的国家,你们带来的是一个国家的自豪,而带回去的却是整个世界的精彩。世博会孕育的文化精神将是不朽的,世博会的故事会经久流传。我衷心祝愿上海世博会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祝愿世博精神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祝愿世界的明天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第三篇:温家宝在北京三十五中讲话
温家宝在北京三十五中讲话:教师为本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任继愈老先生90岁生日时,我给他送了一个花篮祝寿,他给我回了一封信,这不是感谢信,而是对教育的建议信。我坦率告诉大家,他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有一种危机感,他尖锐地指出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给他汇报科技工作,他对科技没谈什么意见,他说你们做的都很好,我都赞成。然后,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最近这次我看他,我认为是他头脑最清楚的一次,他还在讲这一点。我理解,他讲的杰出人才不是我们说的一般人才,而是像他那样有重大成就的人才。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这些年甚至建国以来培养的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确实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还不能说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地位。最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英国首相布朗作了一次科技报告,他一开始就讲,英国这样一个不大的国家仅剑桥大学就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值得自豪的。他认为应对这场危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科技,是人才和人的智慧。其实,我们的学生也是很优秀的,在各种国际比赛当中经常名列前茅,许多到国外留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很好。我们出去这么多留学生,也成长了一批人才,充实了各行各业,但确实很少有像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那样的世界著名人才。每每想到这些,我又感到很内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形势很好的时候,还要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原因。
老师们都很辛苦,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老师们承担着教育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我曾经引用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这是17世纪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讲的。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也说过:“教育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上帝也要低下至尊的头,向她致敬!”可以说,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贡献有多大,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启迪,都凝结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老师面前永远是学生。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人才,同样也离不开教育和老师的培养。我们国家大约有1600万教育工作者,其中中小学教师1200万。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成功不必在我、奋斗当以身先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境界。
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里,我想提四点要求供大家参考:
第一,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我曾经把学、思、知、行这四个字结合起来,提出作为教学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第二,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说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眼看世界,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深地懂得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第三,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第四,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前两年我到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他对我说,讲和谐还要讲人的自我和谐,要使人对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的要求,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正确对待进退、正确对待荣辱,这才能和谐起来。
最后我想对老师提点要求。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
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这是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的话。她念念不忘的就是希望拍一部反映老师教书育人的爱心和奉献精神的电影或电视剧。我在这里也大声呼吁,希望能有更多描写老师的影视作品。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要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刚才座谈时有的老师提到要给教师创造培训的条件,我完全赞成。要建立包括脱岗轮训、带薪培训的制度,当然要讲求实效,把好事真正办好。
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不久前有一个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他提到:现在青年学生自杀的很多,小小年纪厌世甚至走上绝路,总理能否在9月1日开学时专门和学生在网上对话,告诉学生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他所说的事虽然是极个别,但必须引起重视。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好的老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有些话甚至不对父母讲也愿意跟老师讲,老师能帮助他解决思想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没有爱心是不可能的。惟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要注意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从今年起,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按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央财政今年已准备120亿,全国计算大概是370亿。这不是简单的涨工资,应该把薪酬待遇和个人工作成效密切挂钩。这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各级政府都要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关心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尤其是到基层、农村和边疆地区任教。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有些国家让最优秀的人教小学。要像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特别是终身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第四篇: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讲解
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09-11-09)尊敬的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总统阁下,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阁下,尊敬的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让·平阁下,各位代表团团长、部长和大使阁下,女士们、先生们:
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各位朋友畅叙友情、共商合作,我感到非常高兴。作为本次会议共同主席国的总理,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各位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埃及政府为本次会议所做的精心准备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感谢!
中非合作论坛创立九年来,一直发挥着引领和推动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中非加深友谊的桥梁、加强合作的平台。特别是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三年来,中非致力于共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开创了中非合作的新局面。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双方高层往来更加频繁、外交磋商与战略对话日趋密切,非洲国家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更加坚定地支持中方,中非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相互协调配合,维护和扩大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经贸合作日益深化。2008年中非贸易突破千亿美元,同中国有贸易往来的非洲国家增加到53个;中国在非洲开工建设6个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落户增加到近1600家,直接投资存量达到78亿美元;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合作方兴未艾。
——中国扩大对非援助取得实效。中国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自身面临不少困难的情况下,信守诺言,全面落实北京峰会的承诺,对非援助规模翻了一番,免除33国168笔债务已近尾声,总计5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近期将全部到位,首期1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如期启动。这些不仅促进了非洲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也为非洲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文交流蓬勃开展。文教、卫生、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迅猛,中国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员年底以前将达到15000人,青年、妇女、友好省市等领域的交往日趋频繁,进一步加深了相互理解和传统友谊。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近年来,迅速提升的中非关系、日益密切的中非合作,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这里我想强调,中国不是近年来突然出现在非洲的,非洲也不是近年来才支持中国的。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非就在
反帝、反殖、反霸的历史浪潮中并肩战斗,在振兴民族经济的艰辛历程中携手同行。坦赞铁路、援非医疗队、青年志愿者,是中国无私帮助非洲的生动例证;把中国“抬进”联合国、北京奥运圣火在非洲顺利传递、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热心捐款,是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情谊的真实写照。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尊重非洲国家自主选择社会制度的权利,支持非洲人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信非洲完全有能力以非洲方式处理好自己的问题。中非经贸合作是建立在互利共赢、开放透明基础之上的,中国对非洲的支持和援助,过去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乐见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非洲的开发与建设,共同推动非洲的和平、发展与进步。
中非关系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始终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患难与共、相互支持是基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核心;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关键。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空前的大变革、大调整,中非同属发展中国家,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全球性挑战。双方进一步加强互利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有利于带动国际社会更加关注非洲,帮助非洲加快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有利于促进南南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整体地位;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秩序公正化,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与其他地区一样,非洲也面临着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金融市场波动,经济大幅下滑,外资流入锐减,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动荡,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任务更加艰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沙漠化加剧、物种减少、粮食减产、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
非洲人口占世界的1/7,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的发展,是实现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非洲真诚可靠的朋友,中国对非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感同身受。中国呼吁国际社会要增强紧迫感,更加切实有效地支持非洲发展。一是坚持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的决心不动摇,措施不减弱,切实履行对非援助承诺,积极为非洲创造有利的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外部条件。二是深刻认识非洲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迫切需要,理解和支持非洲国家的合理关切和诉求,把帮助非洲应对气候变化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治理,促进非洲的全面协调发展。三是对非洲国家在应对粮食
安全、能源安全、流行性疾病等其他全球性问题面临的特殊困难,给予更多理解、支持和帮助。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新形势下,中国愿意和非洲国家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此,我愿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战略协调,维护共同利益。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密切政治对话和磋商,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加强协调配合,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在国际场合为非洲仗义执言,维护非洲国家的利益,同时与非洲国家加强应对全球性挑战策略和经验方面的交流,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改善非洲民生。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非洲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将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优化对非援助结构,使援助项目进一步向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减贫、清洁饮用水等攸关民生的领域倾斜,帮助非洲尽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第三,提升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非经济互补性很强,互利合作前景广阔。应大力发展中非贸易,尽快扭转今年双边贸易下滑态势,积极扩大非洲商品对华出口。中国鼓励更多企业赴非洲投资,引导中国企业更多承担社会责任,同当地人民和睦相处。要把对非经贸合作同技术转让结合起来,大力帮助非洲培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第四,促进人文交流,巩固中非友好。中非都有着灿烂多姿的文化。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和借鉴,鼓励双方举办各种文化节、艺术展和体育赛事,支持双方民间组织、新闻媒体、学术机构密切联系。中国将继续支持非洲发展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欢迎非洲各国参与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示非洲各领域的发展成果。
第五,拓宽合作领域,加强机制建设。中方愿加大对非洲和平安全事务的参与,增加对非洲一体化建设的支持,扩大同非洲区域性组织的合作。愿与非方共同努力,推进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建设,促进双方职能部门在论坛框架下开展合作,强化和扩展论坛对中非关系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感情是真诚的,中国对非洲发展的支持是实实在在的。今后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化,我们同非洲人民的友谊不会变,与非洲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变,支持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不会变。在今后3
年,中国政府将采取八项新举措推进中非合作:
第一,倡议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不定期举行高官磋商,在卫星气象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中方决定为非洲援建太阳能、沼气、小水电等100个清洁能源项目。
第二,加强科技合作,倡议启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实施100个中非联合科技研究示范项目,接收100名非洲博士后来华进行科研工作,并为其回国服务提供资助。
第三,增加非洲融资能力,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设立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金额10亿美元。对非洲与中国建交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免除截至2009年底对华到期未还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
第四,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0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
第五,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为非洲国家援建的农业示范中心增加到20个,向非洲派遣50个农业技术组,为非洲国家培训2000名农业技术人员,提高非洲实现粮食安全的能力。
第六,深化医疗卫生合作,为援非30所医院和30个疟疾防治中心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和抗疟物资,为非洲培训3000名医护人员。
第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合作,为非洲国家援助50所中非友好学校,培训1500名校长和教师;到2012年,向非洲提供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将增至5500名;今后3年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总计2万名。
第八,扩大人文交流,倡议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促进学者、智库交往合作,交流发展经验,并为双方出台更好合作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53年前,埃及成为非洲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中埃建交开启了中非关系的新纪元。今天,在埃及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将成为中非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非洲有句谚语:独行可以走得快,结伴才能走得远。中国也有句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相信,只要中非双方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平等互利,我们就完全能够抓住机遇、战胜挑战,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就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中非友谊与合作就一定会不断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部长级会议圆满成功!
第五篇:温家宝总理5日在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温家宝总理5日在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有心人应该会发现,这是我国近八年来经济增速目标首次低于8%。中国经济正在放弃“保8”的崇拜,但并不意味着放松经济发展的要求。调低经济增速大有含义。
首先,GDP目标下调,实现经济软着陆。在我国政府稳中求进的总体策略下,我国经济仍将继续软着陆的进程,这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速度作为缓冲。我国政府拥有足够的资源保证经济增长减速的过程平稳有序,而通货膨胀率在2012年基本上都会在政府设定的4%目标以下。同时,政府有足够的空间来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进而实现经济软着陆的目标。
其次,GDP目标下调,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速目标下调,为我国经济“调结构”留下了空间。如果通过投资加大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我国经济仍然能够高速发展。但是,与之相伴的将是重复投资、牺牲坏境、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恶果。GDP增长目标调低一点,经济增速慢一点,环境保护好一点,地区经济发展平衡一点,人民生活反而会更加幸福。
第三,GDP目标下调,表现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信心。从国内外情况看,我国经济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存在着下行压力。尤其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出口,对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着一定损害。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有紧无松,多数城市出现房价下跌的现象,基本遏制了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需求。这些最终都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面临这些不利因素,我国政府确定7.5%的经济增速,既务实又表现出了对经济发展的强大信心,同时和“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增速7%的远期目标相贴近。
最后,GDP目标下调,人民幸福指数上调。我国经历3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的成就世所公认,但是人民幸福感却没有按同样的速度上升。这归咎于我国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高消耗、高污染、低劳动力成本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我国政府此次主动调低GDP增速目标,为经济“减负”,是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经济发展模式从重视GDP转向重视民生,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理性、务实、自信、负责,7.5%透视了中国今年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