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庙小学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方案(五篇)

时间:2019-05-13 17:0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顾庙小学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顾庙小学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第一篇:顾庙小学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顾庙小学学校课程评价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开设过程中,按照国家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方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三种评价标准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以确保校本课程的落实实施。

一、评价方案的指导思想:

保证校本课程按计划得以落实,对学校在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使学校在校本课程实施方面加以改进、完善。

二、评价方案的制定原则:

1、体现校本课程改革的原则

校本课程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正是反映了这种教育价值取向转变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增强课程的适合性,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价侧重于三级课程在课程实施方案中是否有所体现,实施中是否能够开全、开足。

2、评价校本课程实施中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及家长。

3、评价校本课程实施中主体的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4、评价校本课程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5、评价校本课程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三、评价的内容:

1、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在实施中的具体情况,评价校本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教师和学生活动是否充分;评价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否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自愿选择,是否能够体现教师的专长;课程在实施中能否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2、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程中的具体职责,认真加以落实,保证校本课程能够按课程的设置计划加以实施。

3、对校本课程实施措施的评价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加以落实,并采取得力的措施。学校优先满足校本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学习、培训以及资源方面的需要。

第二篇: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胶南市大场镇中心小学

2007年9月

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开设过程中,按照国家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

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方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三种评价标准相

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以确保校本课程的落实实施。

一、评价方案的指导思想:

保证校本课程按计划得以落实,对学校在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情

况进行检查、评估,使学校在校本课程实施方面加以改进、完善。

二、评价方案的制定原则:

1、体现校本课程改革的原则

校本课程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正是反映了这种教

育价值取向转变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增强课

程的适合性,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价侧重于三级课程在课程实施

方案中是否有所体现,实施中是否能够开全、开足。

2、评价校本课程实施中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

者、任课教师、学生及家长。

3、评价校本课程实施中主体的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

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4、评价校本课程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

方面的发展。

5、评价校本课程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

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三、评价的内容:

1、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在实施中的具体情况,评价校本课程实施的时

间安排是否合理,教师和学生活动是否充分;评价校本课程内容的设

置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否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自愿选

择,是否能够体现教师的专长;课程在实施中能否根据教师的实际情

况和学生的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2、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学校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实施、评价的机构和相关部门要

明确各自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职责,认真加以落实,保证校

本课程能够按课程的设置计划加以实施。

3、对校本课程实施措施的评价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加以落实,并采取得力的措施。学

校优先满足校本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学习、培训以及资源方面的需要。

第三篇:学校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现就课程评价制度改革有关问题初步制定本实施意见,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修定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二、评价原则

1、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发展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要力求方法多样、方式灵活,除纸笔考试或直接检测外,还要通过观察、访谈、综合实践、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要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实行多元评价,做到公正、公平、真实。

7、不能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三、评价目的:

1、通过评价检测实施效果,评定新课程实施的工作业绩。

课程改革是为实现指定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预期效果,需要一套科学的测评系统来完成此项工作。建立评价制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测评,了解不同课程改革的效果,从而对各项工作作出合理的评定。

2、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实施新课程工作朝着既定方向运行。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获得的信息,又可以对课程改革进行反馈调节,引导课程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促进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通过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使先进者受到鼓励,落后者受到鞭策。

四、评价范围和对象

评价范围包含课程改革的过程和效果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涵盖多项评价指标。学生、教师为主要的评价对象。

五、评价内容目标

(一)学生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为此,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从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评价: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因此,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具体而言,包括:

1、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奉献精神;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队合作的团队精神。

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赢得学生的尊敬。

3、教学设计与实施。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4、交流与反思。积极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

(三)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

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家长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群体。首先,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其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应重视和给予学生评价教师的权利。同时,促进家校协同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家长评价教师一方面是家长应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促使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也增强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控,有助于促进教师反思习惯的形成、反思能力的提高。

六、建立促进新课程健康、顺利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1、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定期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及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评价,根据信息资料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计划,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创新的机制。

2、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课程开发前需要评估和专家论证,以确保课程开发的科学性、规范性。二是课程实施中的过程监控,以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实施及过程方法的合理性。三是课程实施后的阶段性总结和效果评估,通过效果评估加深对整个课程方案开发的再认识,为课程评价体系的调整建立基础。

七、评价结果的使用

评价结果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于分析课程改革中的成绩和问题,便于今后更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二是用于向被评价者作出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了自己工作中的成绩与缺陷,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三是作为学校办学自我评估的重要方面。

我校新课程评价制度的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所有的工作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课程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实践中的研究,我们就一定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制度,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第四篇:学校课程评价方案

学校课程评价方案

一,启秀中学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

启秀中学课程建设的目标旨在运用学校课程实现对国家有关课程教学的全面拓展,在拓展中形成研究问题,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构建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新的课程学习模式,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发展潜能的舞台,以达到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目的.启秀中学学校课程体系的基本机制:

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条件和基础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在这种拓展性,发展性的学习中,学生要更多关注某些问题,并就该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不断产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冲动,这样的冲动就可以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发展和实践,学生潜能得以发展.启秀中学学校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

发展性 启秀中学学校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所有的学校课程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拓展性 启秀中学的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拓展,要与基础型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学生能否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是评价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内容.科学性 学校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理科类的学校课程要尽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与趋势,文科类的学校课程要体现文化性,社会性.学校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帮助学生认识科学规律,自然或社会现象.适用性 学校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与地方人文相结合.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学生的选择是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基准.广泛性 教师可以选择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用来设计学校课程,只要通过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的评审就可以列入学校课程目录.动态性 启秀中学的学校课程是动态滚动发展的,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进行课程目录的重新修订,新的,成熟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淡出.二,启秀中学学校课程评价方法

学校根据“以学为主,因学施教,培养智力,发展能力”的办学理念对课程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应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符合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一)考核方式

(1)考试

考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必修课程的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实行考试.考试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和标准确定考试方式和组织命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高中三年级参加南通市统一组织的三次质量检测和高考.学校教师命题组织毕业考试;高中计算机学科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参加省组织会考;劳动技术课由市县组织考查.(2)考查

①选修课考查的内容

学校根据不同选修课的内容,授课方式,主要考查以下方面: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现实性,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丰中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大纲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4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为此下一轮应当如何改革等.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考试完以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用于课程的立项,只有通过该项评价的课程才能获得正式的立项,只有通过立项评审的学校课程才能列入学校课程计划.1.1 课程设计的先进性,开设本课程的意义

1.2 课程的拓展性,课程目标与启秀中学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在国家课程计划基本要求之上进行了拓展深化,体现了启秀中学的培养目标(4分)在国家课程基本要求上有一定拓展,基本体现了启秀中学培养目标(3分)

是国家课程的延伸而不是拓展,某些方面体现了启秀中学培养目标(2分)

仅仅是国家课程教学的继续,不能体现启秀中学培养目标(1分)

1.3 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改革思想,整体课程改革要求的相容性;

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启秀中学课程改革的思想,完全符合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的要求(4分)课程设计体现了启秀中学课程改革思想,与学校整体课程计划基本符合,但还存在些微偏差(3分)

课程设计思想与学校课程改革思想有一定差异,与学校课程总体安排有些冲突(2分)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思想冲突;或者与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相矛盾(1分)

1.4 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平台设置的一致行,课程的完整性;

是学校学校课程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校课程没有交叉,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培养目标(4分)

符合学校学校课程模块的要求,知识体系的建构上还有所欠缺,或者存在与其他课程协调的问题(3分)

符合学校学校课程模块的要求,但内容结构不完整,与其他学校课程有明显交叉或冲突(2分)不符合学校学校课程模块要求,或者可能会对其他学校课程目标达成有负面影响(1分)

1.5 课程计划的科学性,适用性;

课程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结构清晰,呈现形式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4分)

课程内容选择基本科学合理,结构清晰,课程呈现性是基本与学生发展水平和特点相适应(3

分)

课程内容结构不尽合理,课程内容的呈现不太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2分)

课程内容结构缺乏逻辑性或完整性,与学生现阶段发展水平脱节(1分)

1.6 是否具有开设课程的条件和基础;

教师的知识基础,学生知识准备,学校现有的条件均完全支持课程的开设(4分)

教师的知识基础,学生知识准备,学校现有的条件中尚有部分欠缺,但有可行的解决方案(3分)课程开设基础与条件中有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可以预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2分)课程设计中存在近期无法克服的困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1分)

注: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采用小数点后1位.评分解释:

得分超过18分的通过立项(含18分);

得分高于15分,低于18分(含15分,不含18分)的可以继续修改;

不够15分的直接否决.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课程投入评价是为课程开设服务的,这是开课的必备条件,立项的课程只有通过此项评价才能被正式排入学生选课表中供学生选择.2.1教师的知识基础与师资准备情况

教师的知识基础完全能胜任本课程的教学,有开设本课程的经验,借助校外课程专家已经落实,合作教师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4分)

本校教师的知识基础基本可以胜任,但没有该课程的授课经验.主要依靠校外的课程专家基本落实,本校合作教师有了初步的准备(3分)

本校教师目前无法胜任该课程的教学,需要继续学习,主要依靠校外专家的尚未落实,本校合作教师准备不充分(2分)

本校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校外落实相应的专家也比较困难(1分)

2.2 教学材料准备的准备情况

教师系统全面掌握了本领域的知识,课程计划完整,成熟,教材或讲义已经可以使用(4分)教师全面掌握了本领域的知识,课程计划基本完整成熟,教材或讲义等教学材料基本准备完毕(3分)

教师基本掌握了本领域知识,课程计划还在修改,教材或讲义上处于编写或选择中(2分)教师部分掌握本领域的知识,没有完整的课程计划,没有相应的教材或讲义(1分)

2.3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准备情况

有完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有明确且成熟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4分)

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安排已经确定,尚需要继续完善;有学生成绩评价办法(3分)

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只有初步考虑,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正在酝酿中(2分)

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安排,没有形成学生成绩评价的办法(1分).2.4 教育教学设施的准备情况

教育教学设施使用已经落实(有参观要求的已经落实接待单位)(4分)

教育教学设施的使用基本落实(有参观的也基本落实),但尚需要进一步明确(3分)

教育教学 设施有初步打算(参观的已经有意向),但没有更具体的落实(2分)

教育教学设施还没有安排(参观或社会实践正在选择中)(1分)

注: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采用小数点后1位.评分解释:

得分达到14分(含14分)以上的可以列入学校目录;

得分12分以上的安排准备时间后可以列入学校目录;

得分在10-12分(不含10分,12分)经过修改和进一步的准备后可以申请重新评价;

得分少于10分的原则上不能列入当年的学校学校课程开课目录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的评价,这样的实施过程包括了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比如参观,试验等均包括在内),评价集中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在课程投入和准备一定的情况下,影响教师“教”的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影响学生学校课程“学”的主要是学习情趣,课程教学与学生经验,体验的联系,教师的教学管理激励等.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对教师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考核.3.1 教师的教学态度

对课程教学有很强的责任心,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能根据课堂情境和学生反映而不断改变教学;教学计划得到认真执行(4分)

对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认真组织教学,注意听取学生意见,能够保证教学时间,完成计划的教学内容(3分)

课程教学的责任心一般,基本能够认真组织教学,有时能主动改进教学方法,基本能够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2分)

课程教学的责任心较差,缺乏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失误较多,无法保证课程大纲得到全面执行(1分)

3.2 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了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技巧运用娴熟,能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方法基本恰当(4分)教学技巧运用不够娴熟,能有意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根据学生反映及时调整教学,基本能调动学生兴趣,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教学参与(3分)

教学方法呆板,与课程的针对性不强,较少运用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较少参与,兴趣不高,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2分)

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没有参与,经常是教师自顾自地教学,学生明显不满意(1分)

3.3 课堂教学状况观察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探究气氛浓郁,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兴趣,参与度高(4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有一定互动,能够共同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基本没有学生做其他事情(3分)

课堂教学气氛有些沉闷,师生互动少,部分学生做其他事情,学生基本没有积极的探究(2分)课堂沉闷,没有师生互动,没有探究,半数以上学生不能集中精力于教学中(1分)

3.4 学生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学生调查对课程评价很高,多数学生愿意向其他同学推荐该课程(4分)

学生调查对课程评价较高,但学生评价意见有分歧,部分学生愿意向同学推荐该课程(3分)学生调查对该课程评价较低,极少由学生给出高的评价,极少由学生愿意向同学推荐该课程(2分)

学生调查评价很差,而且意见比较一致,没有学生愿意主动向要好同学推荐学校该课程(1分)注:①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采用小数点后1位;

②虽然此项评价指标可以作为课程实施的评价,我们还是建议采用听课(教务部门,学科组)和学生问卷调查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可以与课程实施效果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评分解释:

得分达到或超过14分的为“教学实施优秀”

得分超过10分,不满14分(不含10分和14分)为“教学实施良好”

得分在6-10分的(包括6分和10分)为“教学实施合格”

得分低于6分的为“教学实施不合格”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启秀中学学校课程的实施效果评价需要与课程设计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根据综合学校课程的总体设计,学校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潜能,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课程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主要是评价本门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学生的发展情况,学生的满意度,其他方面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等.4.1 本门课程的目标达成度

本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完全达到了课程大纲所设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部分方面甚至超过了预设目标(4分)

基本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标,部分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目标的总体达成质量交稿(3分)

多数课程目标已经实现,部分目标未能达到,或者教学目标达成的质量不高(2分)

勉强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实施效果与原来的计划目标差异较大(1分)

4.2 后续探究性问题的形成与发展

大多数学生在本门课程提出了探究性的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一定数量的课题进入后续研究性学习(4分)

较多的学生提出了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但只有很少形成后续研究性学习的课题(3分)

部分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基本没有形成后续的研究性课题(2分)个别学生提出了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没有形成后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1分)

4.3 学生的满意度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85%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4分)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70%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不高于5%(3分)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50%以上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非常不满意比例不超过10%(2分)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低于50%,或非常不满意的高于10%(1分)

4.4 教务管理部门了解的学生和家长反映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很高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好(4分)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差(3分)

4.5 同行教师对课程本身及其课程实施效果的看法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很高(4分)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好(3分)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2分)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差(1分)

注:

①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采用小数点后1位;

②4.1指标由教务管理部门或年级组或学科组主持评价

③4.3的问卷程度指标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④4.4,4.5是综合性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另外的评价,因此在实施中需要配套采用其它的评价方式或评价表,建立另外的一些指标或概括性问题.评分解释:

得分达到18分及其以上的为优秀(含18分)

得分高于14分,低于18分(不含14分,18分)为良好

得分低于14分(含14分)高于9分(不含9分)的为合格

得分低于9分(含9分)的为不合格

三,课程评价的发展

课程评价内容与方式必须有所变化并不断发展,以达到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目的.学校将认真探索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指标包括:

(1)认知领域内(知识,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学力评价;

(2)技能领域内(语言技能,实验观察及实用操作技能,运动技能,表演技能等)的学力评价

(3)情感领域内(态度,兴趣,习惯,审美,鉴赏等)的学力评价;

(4)其它领域内的潜能发展的评价.通过以上对学生诸方面的评价使学生能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加强个性培养,加强自我发展启秀中学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的评价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随着课程内容的改革,考核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并且不断完善.可以运用观察,交流,测验,自评与互评等不同考核方式组织考查.如学科知识竞赛,各种技能竞赛,论文写作,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论文答辩,表演等多种方式,重点考察学生主动参与的态度以及在学习中能力的提高程度

(5)课堂教学评价

学校成立督导室通过听评课活动评议各课堂效果.学校专门制订了各科课堂效果评议标准

(6)课堂教学大赛展示

学校每年组织教学比赛(如中青年优师,校对外开课,青年教师会课等),县,市,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公开课,研讨课等促进课堂效果提高.

第五篇:《经典诵读》课程实施及评价方案

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程实施及评价方案2011-04-25 23:29:10|分类: 活动 方案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一、指导思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旨在及早让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接触最有智慧的经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培养其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依据

今天,有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其基本理论有以下几条:

(1)经典诵读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单纯无邪,心如明镜,污垢未染,越是这样的心灵越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被无所不在的浅俗、甚至庸俗、低劣的“快餐文化”包围着,造成他们“阅读面太窄,快餐式的阅读太多,名著读得太少,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人。读的不是精品,而像鲁迅先生说的,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上充分发展的人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从儿童开始诵读经典名著,是我们一贯的基本教育方法,20世纪因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而被逐渐丢失了。”在学生记忆力强的时期诵读的经典可以作为一种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储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典会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

(2)经典诵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13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和智慧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正如古人所说,这一时期的儿童“多记性,少悟性”,小学生的记忆潜力很大。如王财贵先生所说,小学生好像是一头有四个胃的牛。如果不让他们好好储存下一些经典,正是饿牛。对小学生进行经典教育就是先让他们“食饱”,而后慢慢“反刍”。朱光潜先生回忆自己的读书生涯:“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来,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曾经就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之间效应相关性进行了实验。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诵读经典对于提高儿童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促进作用。另有研究表明,经典诵读能够提高学习成效、提升学习能力的项次记有:提升记忆力、增进日后的理解力、加强阅读能力、思考的触角多且广、提高语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好、提升作文能力、增加语汇、认识更多字、较易了解文言文、提升专注力、持续力增加、开发理性等。

(3)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简单易行,成效显著

古诗文诵读采取的是“不求甚解”与“直面经典”的方式,小学生每天用10—20分钟诵读经典,重在对学生人格的熏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因而并没有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反而开拓了学生课外学习的另一空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施目标与定位

(一)实施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全体学生和教师理解“诵读经典”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在学生中开展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得以“童蒙养正”。通过引导学生诵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古诗文,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文化的鉴赏能力,感受先辈们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理解。

3、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重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使学生在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得失成败等道德修养水平不断提升,培养学生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韧、孝仁礼仪等道德品质。在传统文化所提供的参照中,使学生在少年时就站在了相对高的道德起点上直面人生。

4、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积极探索出一条以经典诵读为载体的青少年道德建设新途径,进一步提高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有效性。

5、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

(二)课程开发与实施定位

对于经典诵读我们在大力推进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这一门课程的定位问题,如何使经典诵读真正收到实效而不加重学生负担是我们思考的重点之一。因此,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定位如下:

1、“有所知”,即属于了解的层面。

小学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重要的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领导着时代的潮流。而经典就是我们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经典诵读,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经典,了解古文化的丰厚博大,对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修养是大有裨益的。

2、“有所得”,即真正有所收获。

通过经典诵读,我们想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教学的效益。

一是保持学生浓厚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因为,古诗文经典毕竟比较抽象,而且拗口,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是比较困难的,如何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二是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四、主要措施

(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洪国副组长:韩秋

成员:蔡翠翠刘建华李云孙启峰张丽君

(二)参加对象:全校师生

(三)诵读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和学生的实际,我校编印首批校本教材共四册。分别为《三字经》(供一二年级使用),《弟子规》(供三四年级使用),《增广贤文》(供五六年级使用),《论语》选读(供六年级使用)。

(四)实施措施

A.营造书香氛围

1.利用教室内黑板报,教室走廊墙裙,展示学生所读、所得。间周定时更换,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2.学校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或成果展示等活动,以赛促学,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本次活动之中。

3.提倡全体教师与学生共同读书,同写反思,共同成长,为全体学生做乐读、善思、勤写的典范,带动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的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

B.体验“诵读”乐趣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我们设想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开展“诵诗会”、“诗文图展”、“诗文接龙赛”以及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书画比赛等活动,每班评选“背诗大王”、“背诗能手”,还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与学生共读经典、共同成长”活动。既让全体师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C.关注“诵读”过程

1.学生借助图画、注解和助读,感悟诗文的意境,熟读成诵。

2.语文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一次抽查,及时了解学生的诵读情况。

3.要学以致用,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

(五)诵读形式与时间

1.晨诵——在晨曦中唱响经典

“记背于少年,受益于终身。”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前30分钟为固定的诵读时间。每天清晨,伴随新一天的开始,班级采用教师随班陪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读等多种形式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在强化记忆力训练、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师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午读——让阅读成为习惯

为了引领学生与书为友,与经典同行,让阅读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我们充分利用午间空闲时间,号召学生在教室内静静的自由阅读、做读书笔记。假以时日,阅读一定会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

3.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

号召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能够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并用随笔、日记或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形式、不限篇幅、但力求真实。

除此之外,教师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阅读经典。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六)诵读要求

1.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味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2.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

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五、评价方法

1.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

主要依据《榴园镇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检查细则》中的有关规定,对教师的计划、备课、上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方式体现多样化,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式结合起

(1)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2)学校抽查。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到各班级随机抽查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情况,将结果纳入到教师的评价之中。

(3)成果展示。学校通过举行诵读评比活动。检测各班级学生的诵读情况,同时结合教师的即时评价情况,评选“诵读大王”、“品味经典小名士”等标兵,并在学期末优秀学生评选中,优先考虑。

下载顾庙小学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方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顾庙小学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方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典诵读》课程实施及评价方案(精选)

    金山小学《经典诵读》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

    高庙小学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高庙小学校本课程实施计划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学校及......

    顾庙小学校园文化管理制度(5篇材料)

    顾庙小学校园文化管理制度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在新时期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我校教育事业的发......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方案(试行)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一、组织结构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尤文亮(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

    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四合永学区掌字小学 校 本 课 程 评 价 方 案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

    课程实施评价机制

    第二中学课程评价制度 2008年8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课程结构、功能、内容的变革,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变革与评价机制考试制度......

    课程实施评价总结

    榆中县黄坪学校 2010——2011学年度课程评价工作总结 二0一一年七月 课程评价工作总结 一、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课程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1、保证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

    顾庙小学劳动实场所管理制度

    劳动实践场所管理制度 顾庙 小学 二0一一年三月 顾庙小学劳动实践场所管理制度 一、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遵循“个体自主开发与团体共同研究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