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肃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指标解释
甘肃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指标解释
一、行政机关指标
(一)机构类指标
1、*机构编制管理证号:共18为位,从第1位到第9位程序自动生成,且不可以修改。后面的第10位到18位编办的填写,可以修改。
2、*机构全称:指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机构全称。各级机关填写时,要按照机构编制部门的批准、批复文件填写。
3、其他全称:指一个机构多块牌子机构(挂牌、保留印章等)的其他名称,以及实行合署办公机构的其他名称。如有多个名称,以“,”隔开。
4、规范简称:如: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可简称为“省编办”,默认填报的是部门的全称。
5、习惯简称:指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机构简称。
6、*机构级别: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行政机构的级别,即机构的行政规格,包括: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正股级、副股级,未定级和其他。其中,“正股级”和“副股级”为暂时设置的指标,待各级编办将统计数据交换到本系统后,将按照《公务员法》有关 规定,予以取消,原“正股级”和“副股级”的单位,机构级别统一填为“其他”,没有明确机构规格的填“未定级”。系统类别:分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经济实体和其他。本指标由系统自动生成,无需手工填报。经济实体和其他,没有特殊要求,不允许填报机构信息。
7、*机构性质:分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政法机关、其他。本指标用于判断该单位的行政编制类型。党政群机关的行政编制为狭义的行政编制,政法机关的行政编制为政法专项编制。
8、组织机构代码:填报组织机构代码的数字部分。例如:“00021801-8”应填报为“000218018”。
9、隶属单位:为管理系统自动显示的指标,用于生成区划树。
10、*批准文号:指最近一次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文号(非最近一次的批复文号,如最近一次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三定”规定)。
11、*机构类别:指单位的类型,按照上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由填报者在所列的机构类型中进行选择。
(1)组成/工作部门。如:省发改委和教育厅等机构选择此类型。政府办公厅统计为此类型。(2)直属特设机构:根据要求特设的政府直属机构,如我省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3)直属机构:是指机构限额内,除组成部门和直属特设机构外的其他主管各项专门业务的机构。
(4)部门管理机构:是指上级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中,由工作/组成部门或直属机构管理的相对独立设置的机构。
(5)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是指上级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中,为完成某些综合、协调、咨询性等工作而成立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及下设的相对独立的、实体性办事机构。
(6)临时机构:指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机构。
(7)垂直管理机构:是指在机构编制方面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机构。目前,我省的工商、地税和质监三个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其他机构不得选择本指标。
(8)驻外办事处:是指政府派驻外地的(行政)办事机构。
(9)森林公安机构 : 是指森林公安的办事机构。(10)其他。
在选择单位的“机构类别”时,省直党委机构可选择其中的组成部门、部门管理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和临时机构;政府机构可按照机构改革方案选择相应的选 项;市县级政府机构一般只选择工作部门、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和临时机构选项;由政府派出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风景度假区)管委会选择其他机构。
12、*机构编码:为统计查询特别设置,按职能、名称相近原则选择。
13、批准内设机构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职能处(室、科)数,不包括机关党委、纪检监察机构、离退休干部服务机构和机关其他机构,由部门台账信息自动生成。
14、实有内设机构数:机关内实际设置的职能处(室、科)数,不包括机关党委、纪检监察机构、离退休干部服务机构和机关其他机构,由实际填报的内设机构信息自动生成。
15、部门领导职数:指部门“三定” 规定及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正(副)领导职数。
16、部门领导在职人数:指实际配备的部门正(副)领导人数。
17、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指部门“三定”规定及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内设机构正(副)领导职数。
18、内设机构领导在职数:指部门实际配备的内设机构正(副)领导人数。
19、行政编制数:指由部门“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部门 4 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行政编制数。
20、在职人数:指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录用、调入的,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数。
21、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电话、中文域名、英文域名、备注:根据实际情况填报。
(二)机关编制类指标
1、行政编制:在中央下达的行政编制(包括行政编制和政法专项编制)总额内,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使用的机关行政编制数。政法机关使用的政法专项编制通过机构类别指标进行区分。
2、工勤编制:机关中使用的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单独核定的,专门用于机关中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编制。
3、机关其他编制:分为原省领导及其工作人员使用的另列编制、不驻会的省人大政协常委使用的另列编制、群团机关使用的事业编制和直属事业机构使用的事业编制四类。
以上数据由部门台账汇总。
(三)职数类指标
1、领导职数:指经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各类领导职数。按所占职数分为,部门领导正职、部门领导副职、部门其他领导、内设机构领导正职、内设机构领导副职。其中,部门其他领导指在部门领导正副职之外核定的部门领导 职数,如省教育厅的“总督学”;按级别分为,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股级正职、股级副职。
2、非领导职数: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和不定级。
3、领导职数高配:分为部门领导职数高配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高配。
以上指标的批准数由部门台账汇总,实有数由实有人员信息汇总。
(四)实有人员类指标
1、*身份证号、姓名、性别:是确认人员身份的重要指标,填报要规范、准确。
2、出生年月:由身份证号自动生成,也可生成后手动修改。
3、*所在机构:指人员所在的科(处、室)。单位领导和单位非领导作为内设机构进行填报,机构名称按照所占的职数名称进行填报。如是所占职数为实职,则机构类别选择部门领导;如所占职数为虚职的,则机构类别选择机关其他。
4、*编制类型:指人员所占用的编制类型。参见机关编制类指标。
5、*人员分类:分为领导(四大班子)、部门领导正职、部门领导副职、部门其他领导、内设机构领导正职、内设机构领导副职和非领导人数。不占用领导职数的人员统一填“非领导人数”。
6、*职务:手工填报项。如:××厅的单位领导正职填“厅长”,××厅××处的内设机构领导正职填“处长”。
7、*职称:指人员的主要职称。
8、控编单编号:预留指标,暂时不需填报。
9、*进入本单位形式:分为公务员考试、军转、调入、选调、公开招考、事业单位考试、借调、兼职、挂职、招聘、其他。
10、入编时间:指办理入编手续的时间。
11、任现职时间:按照实际情况填报,没有可以不填。
12、入编文号:预留指标,暂时不需填报。
13、是否高配、是否公务员登记:为选择类指标,选中为“是”,不选为“否”。
14、民族、籍贯、政治面貌、入党(团)时间、毕业学校、所学专业、毕业时间、学历、学位、照片:按实际情况填报,需要特别说明的要在备注中注明。
(五)减少人员类指标
1、减少人员时间:指办理出编的时间。
2、3、减少人员去向:根据实际情况填报。
减少人员原因:分为调出机关、调出事业、调出企业、离休、退休、辞职、辞退、亡故和其他。
4、出编依据:填写相关文号。
其他指标解释见实有人员类指标。
(六)机构主要职责
1、批准文号:填报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关于机构职能的文件号。
2、主要职责:填报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关于机构职能的具体内容。
(七)台账类指标
1、台账名称: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批复文件的名称。
2、批准文号: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批复文件的文号。
3、批准时间: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批复文件印发的时间。
4、主题词:分为设立、挂牌、更名、合并、分设、撤销、编制变动、职数变动、撤销编制、机构改革定编。
5、批准内设机构数:参见机构类指标内设机构数。
6、变动摘要:备注项,可以不填。
7、其他指标项参照编制类、职数类指标项。
(八)待审核人员类指标
上报日期:系统根据提交申请时间自动生成。审核状态:包括未审核、已审核和审核拒绝。
(九)内设机构类指标
1、机构名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机构的全称。
2、其他全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机构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内设机构的其他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内设机构的其他全称。
3、机构级别: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
4、机构类别:分为内设机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机构(为派驻)、离退机构、机关其他。
(十)下设机构类指标
1、机构全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关下设机构的全称。
2、其他全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下设机构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下设机构的其他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下设机构的其他全称。
3、机构级别: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下设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
4、*机构类别:部门下设机构的类型。分为政法类直属机构、派出机构、政法类事业机构、其他。 政法类直属机构:指使用政法专项编制,除机关、派出机构、政法其他机构之外,直接从事执法等职能的机构,作为“直属机构”填写。包括监狱、劳教所(队、场)、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检察院法警大队/支队、法院法警大队/支队等。 派出机构:指有关部门派出的分局、办事处、公安分局(派出所)、工商分局(工商所)、地税分局(地税所)、物价所、纪检监察组(室)统计所、司法所(员)、派出机构其他。纪检监察实行派驻管理体制的地区,派驻各部门的机构编制和在职人数,填写在纪检监察机构的“派出机构”中。物价所、物价分局按照其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进行填写,机构类别选择“物价所(分局)”选项。
政法类事业机构:政法部门下属的目前仍使用或部分使用政法专项编制的事业机构,如科研院所、学校、出版机构、后勤服务机构、检验机构、检测机构、政法事业机构其他等。
其他:不能列入上述机构的下设机构。如有填报,须书面向上级编办说明情况。下设机构其他指标参见机构类指标。
二、事业单位指标
(一)机构类指标
1、单位全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事业单位第一名称的全称。
2、其他全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全称。
3、规范简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单位的规范简称。
4、习惯简称:指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机构简称。
5、行业类别:根据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业务范围选择。指按事业单位主体业务属性划分的单位类型,即行业分类,共25大类,每大类又分中类和小类。
6、事业单位类别:指根据中央编办《关于印发 <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 的通知》(中央编办函„2008‟45号)文件精神,事业单位按照现有的社会功能,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大类。
7、机构规格: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规格,为选择型指标,如未明确该单位的规格可选“未定级”。
8、经费形式:指依据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有关规定,将事业单位预算形式划 分为财政补助和经费自理两种形式。财政补助包括全额拨款和差额补贴。分为全额拨款、差额补贴、经费自理、其他。
9、批准文号:指由党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部门“三定”规定以及由机构编制部门印发的部门机构编制调整的文件编号。
10、事业单位类别: 行政类、公益类、生产经营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
11、单位设立时间:指机构编制部门初次批准设立的时间。
12、机构属性: 指单位的性质。包括:
县派驻乡镇站所(中心),指县级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派驻乡镇的站所(中心);
乡镇站所(中心),指乡镇政府所属的站所(中心);
执法队伍,指省(市县)级政府有关部门所属的履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 教学点;
其他。
13、是否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指本单位是否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选择类指标,选择为“是”,不选为“否”。
14、法人证书号: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 单位法人证书号。
15、事业编制数: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财政补助编制数和经费自理编制数。
16、实有人数:指单位中使用事业编制的人员数,不含编外聘用人员数。
其他指标参见行政机关的机构类指标。
(二)编制类指标
1、编制(按经费形式):参照事业单位机构类指标—经费形式。分为全额拨款、差额补贴、经费自理、其他。
2、编制(按岗位分类):行政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服务岗位、其他岗位。
(三)职数类指标 参照行政机关职数类指标。
(四)实有人员类指标 参照行政实有人员指标。
(五)减少人员类指标 参照行政减少人员类指标。
(六)机构职能:参见行政类指标。
(七)台账类指标
编制和职数情况参照事业单位编制和职数类指标,其他参照行政台账类指标。
(八)待审核人员类指标 参见事业实有人员类指标。
三、审批文件管理
1、批复件标题:填报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批复文件的标题。
2、批复时间:文件印发的时间。
3、批复人:文件印发的人员。
4、批复文号:文件的编号。
5、批复件:原文的电子版或扫描版。
四、乡镇街道类指标
街道办事处、乡、镇作为乡、镇或街道下的主管部门填报,其下可以录入内设机构,例如 “党政办公室”。指标解释参见行政机关类指标。
注:
1、系统管理类指标项由开发人员根据需求动态设置。
2、带“*”号的为必填指标项。
第二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采集指标解释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采集表指标解释
(带“*”号的为必填指标项)
第一部分 机构
一、党政群机关
(一)部门 1.机构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全称。2.其他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的其他机构全称。3.规范简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规范简称。4.习惯简称
指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机构简称。5.*机构级别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行政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包括:正、副厅级,正、副处级,正、副科级,其他和不定级。6.*机构性质
指机构的性质,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政法机关、其他。7.*机构类别
指机构的种类,为选择型指标。按照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类别,由填报者在所列的机构类别中进行选择。
(1)组成/工作部门:组成部门是指省级政府依法分别履行 1 政府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工作部门是指市级和县级政府依法分别履行政府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
(2)直属特设机构:指根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特设的政府直属机构;
(3)直属机构:指主管政府某项专门业务,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
(4)部门管理机构:指主管特定业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并由组成/工作部门或直属机构管理的独立设置的行政机构;
(5)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组织协调跨政府行政机构的重要业务工作的行政机构;
(6)临时机构: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行政机构;
(7)省以下垂直管理机构:是指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
(8)驻外地办事处:指省级和市级政府派驻本行政辖区以外的行政机构;
(9)其他机构。8.*机构编码
为选择型指标,请选择与本部门相对应的编码,如中共玉门市委宣传部选择宣传部,玉门市水务局选择水务局。
9.批准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成立的文件文号,机构改革中的涉改部门则为最新的一次部门“三定”规定文件文号,党群、政府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以2010年改革的文号为准,乡镇以2011年机构改革的文号为准。要求格式为半角、中文标点、六角括号,如 2 宁办发„2010‟53号。
10.最新调整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对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等事项进行调整的文件文号,要求格式为半角、中文标点、中括号,如:宁编办发„2011‟13号。11.批准内设机构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12.实有内设机构数
指本部门为履行职责需要而实际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13.行政编制数
指由部门“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行政编制数。14.实有人数
指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录用、调入的,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数。15.在编人数
指使用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数。16.部门领导职数
指部门“三定” 规定及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正(副)领导职数。17.实有部门领导人数
指实际配备的部门正(副)领导人数。18.工勤编制数
指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为部门单独核定用于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的编制数。
19.工勤人员数
指部门使用工勤编制的在职人员数。
(二)内设/下设机构 1.机构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下设机构的全称。2.其他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的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全称。3.机构级别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
4.机构类别
指部门内设机构或下设机构的种类,为选择型指标。(1)内设机构类别:指行政机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机构(未派驻)、离退机构和其他机构。
(2)下设机构类别:
派出机构:指党委和政府派出的工作委员会和办事处;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派出的纪检监察组(室);政府有关部门派出的公安分局(派出所)、工商分局(工商所)、地税分局(地税所)、物价所、司法所、统计所和其他机构。
政法类事业机构:指政法部门下属的目前仍使用或部分使用政法专项编制的事业单位,如科研院所、学校、出版机构、后勤服务机构、检验机构、检测机构等。目前我县没有此类事业机构,不允许勾选。
政法类直属机构:指使用政法专项编制,除派出机构、政法类事业机构之外,直接从事执法等职能的政法部门的下设机构。包括公安部门管理的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司法部门管理的监狱、劳教所(队、场),法院法警大队/支队,检察院法警大队/支队。
其他机构:不能列入上述机构的其他下设机构。5.行政编制数
指由部门“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内设/下设机构的行政编制数。6.实有人数
指内设/下设机构中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录用、调入的,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数。7.在编人数
指内设/下设机构中使用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数。
8.内设/下设机构领导职数
指部门“三定”规定及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正(副)领导职数。9.实有内设/下设机构领导人数
指部门实际配备的内设/下设机构正(副)领导人数。
二、事业单位 1.单位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事业单位第一名称的全称。2.其他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 5 全称。
3.规范简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单位的规范简称。4.习惯简称
指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机构简称。5.*行业类别
指按事业单位主体业务属性划分的单位类型,即行业分类,共25大类,每大类又分中类和小类。请根据实际情况按软件分类勾选,信息采集表上请按大类、中类、小类顺序填写,大中小类中间以空格分隔。6.事业单位类别
指根据中央编办《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函„2008‟45号)文件精神,事业单位按照现有的社会功能,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大类。
7.机构规格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规格,为选择型指标,如未明确该单位的规格可选“未定级”。
8.*经费形式
指依据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2012年2月7日修订,4月1日起执行)有关规定,将事业单位预算形式划分为财政补助和经费自理两种形式。财政补助包括全额拨款和差额补贴。9.组织机构代码
指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 6 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没有组织机构代码的单位暂不填写。10.批准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成立的文件文号,机构改革中的涉改部门则为最新的一次部门“三定”规定文件文号,党群、政府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以2010年改革的文号为准,乡镇以2011年机构改革的文号为准。要求格式为半角、中文标点、六角括号,如宁办发„2010‟53号或者宁政办发„2010‟83号。
11.最新调整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对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等事项进行调整的文件文号,要求格式为半角、中文标点、中括号,如:宁编办发„2011‟13号。12.单位设立时间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设立的文件印发日期,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13.机构属性
指单位的性质。包括:
(1)县派驻乡镇站所(中心),指县级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派驻乡镇的站所(中心);
(2)乡镇站所(中心),指乡镇政府所属的站所(中心);(3)执法队伍,指省(市县)级政府有关部门所属的履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
(4)教学点;(5)其他。
14.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指作为负有单位法律责任的代表人的姓名。没有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暂不填写。
15.法人证书号
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没有法人证书号的暂不填写。16.批准内设机构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17.实有内设机构数
指本单位为履行职责需要而实际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18.事业编制数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财政补助编制数和经费自理编制数。19.实有人数
指本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的在编在岗人员数。20.单位领导职数
指部门“三定” 规定及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单位领导职数。
21.单位领导实有人数
指实际配备的单位领导人数。22.是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指本单位是否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是否进行公务员登记,以酒泉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文件通知为主,没有登记的填“否”。
23.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在职人数。
指本单位使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编制的人员数。
第二部分 人员信息
一、行政机构人员信息
1.*姓名、*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民族(可选项,字典数据)、政治面貌(可选项,字典数据)、籍贯、曾用名
要求如实填写,不能出现英文字符、标点符号及空格。籍贯,精确到乡级行政区划,例如:庆阳市宁县中村乡。2.*身份证号
填写长度为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3.出生日期、入党(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
与身份证出生日期不符的,按干部档案有关时间填写。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4.*所在机构
填写数据时可在所在机构中进行选择,选择项包括本单位和内设机构(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外,其他机关事业单位机构名称和所在机构名称应该一致,即三定批准的单位全称)。5.*编制类型(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工勤编制。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森林公安局选择政法专项编制,其他行政机关的公务员选择行政编制,机关工勤人员选择工勤编制(在职务栏中填写“聘用制工勤人员”)。6.*人员分类(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担任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的情况,为选择型指标,包括:领导(四大班子)、部门领导正职、部门领导副职、内设机构领导 9 正职、内设机构领导副职、部门其他领导、非领导人员。
行政机构中副科级以上的党委书记、总支书记、支部书记、纪检书记、纪检组长、工会主席等职务选择部门其他领导。
7.*人员状态(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在编在岗等类别。其中在编不在岗、离退休人员、兼职(不在编)、借调(不在编)、挂职(不在编)、聘用、其他类别人员不做统计,不允许勾选。
只登记在编在岗的人员,借调、抽调的工作人员在原单位登记。
8.职务
可输入10个汉字,填写人员的职务,例如:局长、副局长、党支部书记、xx股长等。
9.职称(可选项,字典数据)按市人社局备案的职称在数据中选择。10.领导职务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股级正职、股级副职。
副科级以上干部按市委或政府、组织部的任职文件填写。11.非领导职务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不定级。
副主任科员以上干部按市委或组织部任职文件填写,科员、办事员、不定级以工资档案为依据填写。12.控编单编号
编制使用通知单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暂不填写。13.进入来源
指单位人员在进入本单位之前的单位。某年某月由哪个单位批准到本单位。输入内容不超过25汉字或50字符。14.*进入形式(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入本单位,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公务员考试、军转、调入、选调、公开招考、事业单位考试、毕业直接分配等,其中借调、兼职、挂职、招聘类别人员不做统计,不允许勾选。15.进入时间
指进入本系统工作的实际报到日期,以组织、人社部门认定的参加工作具体日期为准。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16.入编时间
从外县市调入且取得“控编卡”的按照调入时间填写;公务员考试、军转、公开招考、本县内交流调动的且取得“控编卡”的按照参加工作时间填写(以干部档案记载为准)。17.入编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入编登记的文件文号,截止2012年5月1日在编在岗的人员统一均不填写。18.任现职时间
指由某级党委、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织、人社管理部门正式任命通知时间,或由某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某级政协及人民团体会议选举通过及决定职务的生效日期填写,科 11 员、办事员、不定级以工资档案为依据填写。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19.是否高配、是否公务员登记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软件数据录入时在相应的方框中打钩确定。是否进行公务员登记,以庆阳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文件通知为主,没有登记的填“否”; 是否高配指单位是科级,但领导配备级别高于单位级别的为“是”,其他的为“否”。20.毕业学校
指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毕业学校或科研单位名称,输入内容不超过25个汉字或50个字符。21.毕业时间
指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日期,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22.学历(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本人接受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各类学校正式教育并获得有关证书的最高学习程度,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其他。23.学位(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本人取得正式的最高学位的名称,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名誉博士、博士、硕士、学士、无。
24.专业
指取得学历所学习的专业名称,输入内容不超过25个汉字或50个字符。25.照片
指实有人员的近期电子照片,软件数据录入时,需提交照片 12 的电子文件。照片规格按身份证照规格进行采集,具体规格:351像素(宽)×263像素(高),分辨率大于200dpi,不超过30KB大。
照片插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息表》的处理:先删除照片信息单元格的“照片”2各汉字,在EXCEL程序菜单插入栏选图片(来自文件),然后选择需要插入的照片,点选“插入”完成。26.备注
指对个人其他信息进行补充说明,长文本,不限长度。
二、事业单位人员信息
1.*姓名、*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民族(可选项,字典数据)、政治面貌(可选项,字典数据)、籍贯、曾用名
要求如实填写,不能出现英文字符、标点符号及空格。籍贯,精确到县级行政区划,例如: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身份证号*
填写长度为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3.出生日期、入党(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
与身份证出生日期不符的,按干部档案有关时间填写。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必须用身份证号码验证软件验证)。4.*所在机构
填写数据时可在所在机构中进行选择,选择项包括本单位和内设机构(事业单位机构名称和所在机构名称应该填写一致,即三定批准的单位全称)。
5.*编制经费形式(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全额拨款、差额补贴、经费自理(按单位三定规定的经费供给形式填写)。
6.*人员分类(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单位领导正职、单位领导副职、内设机构领导正职、内设机构领导副职、非领导人员。
事业单位中副科级以上的党委书记、总支书记、支部书记、纪检书记、纪检组长、工会主席等职务选择单位其他领导。
一般工作人员填写非领导人员。7.*人员状态(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在编在岗等类别。其中在编不在岗、离退休人员、兼职(不在编)、借调(不在编)、挂职(不在编)、聘用、其他类别人员不做统计,不允许勾选。
只登记在编在岗的人员,借调、抽调的工作人员在原单位登记。
8.职务
可输入10个汉字,按市人社局批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现任岗位填写。
副科级以上人员填写人员的职务,例如:七级职员岗(站长或股长)。
一般工作人员按按市人社局批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现任岗位填写。
9.职称(可选项,字典数据)按市人社局备案的职称在数据中选择。10.领导职务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 14 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股级正职、股级副职。
11.非领导职务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不定级。
副主任科员以下职务的工作人员选不定级。12.控编单编号
编制使用通知单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13.进入来源
指单位人员在进入本单位之前的单位。某年某月由哪个单位批准到本单位。输入内容不超过25汉字或50字符。14.*进入形式(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入本单位,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公务员考试、军转、调入、选调、公开招考、事业单位考试、毕业直接分配等,其中借调、兼职、挂职、招聘类别人员不做统计,不允许勾选。15.*进入时间
指进入本系统工作的实际报到日期,以组织、人社部门认定的参加工作具体日期为准。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16.入编时间
从外县市调入的按照调入时间填写;公务员考试、军转、公开招考、本市内交流调动的按照参加工作时间填写(以干部档案记载为准)。17.入编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入编登记的文件文号,截止2012年5月1日在编在岗的人员统一均不填写。18.任现职时间
指由某级党委、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织、人事管理部门正式任命通知时间,或由某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某级政协及人民团体会议选举通过及决定职务的生效日期,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
一般工作人员按按市人社局批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现任职务时间填写。
19.*岗位类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行政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服务岗位、其它岗位。
不允许填写其它岗位。
20.是否高配、是否公务员登记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软件数据录入时在相应的方框中打钩确定。是否进行公务员登记,以酒泉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文件通知为主,没有登记的填“否”; 是否高配指单位是科级,但领导配备级别高于单位级别的为“是”,其他的为“否”。21.毕业学校
指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毕业学校或科研单位名称,输入内容不超过25汉字或50字符。22.毕业时间
指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日期,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23.学历(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本人接受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各类学校正式教育并获得有关证书的最高学习程度,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其他。24.学位(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本人取得正式的最高学位的名称,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名誉博士、博士、硕士、学士、无。25.专业
指取得学历所学习的专业名称,输入内容不超过25汉字或50字符。
26.照片
指实有人员的近期电子照片,软件数据录入时,需提交照片的电子文件。照片规格按身份证照规格进行采集,具体规格:351像素(宽)×263像素(高),分辨率大于200dpi,不超过30KB大。
27.备注
指对个人其他信息进行补充说明,长文本,不限长度。
第四部分 正规考试进入的大学生
未纳入编制管理的进村进社、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省考人员(教师、卫生、兽医、社保、旅游、农技等)、纯农民户零就业家庭安置、西部志愿者等通过人事系统正规考试进入的人员填写在事业机构人员信息表中,备注栏中注明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大 17 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扶持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 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选拔医学类(含护理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选拔畜牧兽医、农学类专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技推广等涉农岗位工作”、“选拔相关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社保及旅游工作”、“选拨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村(社区)就业”等。进入人员来源为某年某月由哪个单位招录为哪个项目人员;工作时间和进入时间一样;编制经费形式、人员状态选择“其他”;人员分类选择非领导人员;入编时间、领导职务级别、非领导职务级别、职称、任现职时间不填;职务栏填写服务单位的机构全称。
已纳入编制管理的正规考试进入的大学生由用编单位填报,并提供文件依据。
第五部分 机构编制工作常识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改革,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18 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机构改革:机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党政机关的管理体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这些机构人员的组合方式、运行机制所作的较大调整和变革。
机构限额:机构限额,是指中央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行政机构设置的总额。
机构名称:机构的名称是机构基本属性、内在规律以及特殊性的综合反映。一个完整的机构名称,应该能够反映出该机构的行政区划、所属关系、工作性质、规格级别以及管理范围等。机构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区域名、矢名和格级名,它们分别说明和规定着机构的管理(服务)范围、隶属关系、工作内容以及级别规格等,如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就是区域名,机构编制就是矢名,委员会办公室就是级别规格名。行政机构的格级名主要有政府、部、委、办、署、司、厅、局、处、科等。事业机构的名称主要有中心、馆、所、站、台、社、院、校、队、团、园等。
机构级别:机构级别是指用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机构的行政地位,它主要用于行政机关和其他有上下指挥和服从关系的机构系统。机构的级别能明确指挥和被指挥关系,能明确行政决策的效力关系,能明确行政隶属关系。目前我国行政机关中最高机关是国务院,以下依次为部级(省、直辖市)、副部级(副省、直属局)、司局级(地、厅)、副司局级(副厅)、处级(县)、科级。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组织机构的级别与政府系统的机构级别相对应。事业机构作为社会服务单 19 位,相互之间没有领导关系,不应该确定行政级别,但由于受现行工资制度、干部制度影响,许多都套用了行政级别。
机关:县级以上各级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县级以上各级政治协商会议机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机关;县级以上各民主党派机关;乡、镇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和人民政府。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组织。其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
机构的性质:机构的性质是机构的根本属性,是由机构的职能所决定的。通常分为行政性质(包括党派和群团机构)、事业性质和企业性质。一般来说,机构的性质决定人员编制的性质。
编制: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⑴编制员额的规定;⑵各职位(岗位)的名称、设置以及领导职数的规定;⑶各类人员的比例结构的规定;⑷人员配备的质量要求。
行政编制:行政编制是我国党政机关使用的人员编制,包括国家机关、各党派和部分社会团体使用的人员编制,其经费由行政经费开支。行政编制的使用是与国家的政治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这就决定了行政编制要有较强的外在约束,不能随意扩大。由于使用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由国家财政开支,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全国行政编制规模。
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是指各类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与行政编制相比,事业编制使用范围 20 广泛,总量不断增长,经费开支形式多样,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因素的约束较强。
专项编制:指规定使用对象和范围,有针对性下达的编制。专项编制只能用于规定的对象和范围以内,不能用于其他。专项编制能直接体现上级编制主管部门关于编制结构的某些积极意图。一般用于充实加强某项工作或调整人员结构、人员比例等。
政法专项编制: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实践中,通常我们把检察、审判机关,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司法(含监狱、劳动教养管理局)、国家安全以及公安等机关,及其所属直接履行政法职能的单位,统称为政法系统。这些系统使用的编制统称为政法专项编制。
“三定”规定:“三定”规定就是对一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等三大内容进行确定。按照规定的统一体例和审核、审批程序,由党委、政府印发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一支笔”审批制度:是指机构编制事项必须按规定权限和程序由机构编制部门专项办理的一项制度,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的,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按程序报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或党委、政府审批,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决定机构编制事项。
“五不准”:一是不准超编进人。二是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的级别。三是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四是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五是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指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 21 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编制,组织人事部门在编制限额内使用编制,财政部门按照编制使用情况核定预算、核拨经费,共同推动实现行政编制数、实有人员数、财政供养数相对应的实名制目标的一种机构编制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改革。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整合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相关财政政策。
第六部分 其他事项
1.填报单位信息和个人信息的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遵守相关的保密规定,防止单位信息或个人信息泄漏。
2.为方便工作交流,县编办建立玉门市机构编制工作交流群,此群为各单位经办机构编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的工作QQ群(群号:231227810),为节省网络资源每部门或每单位限加1人,为方便联系杜绝欺诈,群内实行实名制管理,格式:部门或单位规范简称+个人真实姓名。
3.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12年4月30日前全部在编在册人员情况。
4.时间格式: 所有表格涉及时间格式均为0000-00-00,其他格式一律无效(中间的-为中文输入状态下的减号)。
5.个人登记信息部分内容按照给定的下拉菜单选择,其他内容依据干部档案、工资档案填写。
6.机构全称、机构规格、批准文号、内设机构数及名称、下属事业单位数及名称、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领导职数等全部按照2010年县委、政府批准的“三定”规定填写。
7.已经注册中文域名的要填写中文域名全称和简称,没有注册的暂不填写;有英文域名的要填写英文域名,没有的不填。
8.享受或保留副主任科员以上待遇的人员、内设机构负责人和其他行政人员填写非领导人员(在职务栏中说明具体职务职级)。
9.其他未尽事宜,可电话联系县编办(联系电话:6623023)。
第三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一、地方行政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
地方行政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分为两类:
一类指标:描述机关本身及其他综合情况的指标。二类指标:内设/下设机构中涉及到的指标。
(一)一类指标
1.机构名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机构全称。2.规范简称:各单位的规范化简称。
3.机构编号:由系统按照一定规则自动生成的数字编号,包括3个码段,共13位。第一码段6位,即左起前6位数组成,反映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所在地,即通常所说的“地区代码”;第二码段2位,即左起第七、八位数,表示机构所属的系统类别;第三码段5位数,即左起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位数,表示此系统类别下的机构,顺序依次排列。
4.第二/第三名称:指一个机构多块牌子机构(挂牌、保留印章等)的其他名称,以及实行合署办公机构的其他名称。
5.系统类别: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检察院、法院、经济实体、其他。
6.机构级别: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单位级别。7.机构性质:本机构性质类别的划分。
8.批准文号: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机构成立的正式批准文号。9.机构类别:指单位的类型,为选择型指标,按照上级机构编制管理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部门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由填报者在所列的机构类型中进行选择。
(1)工作部门。例,市政府办公厅的机构类别为“办公厅”。(2)特设机构:根据要求特设的政府直属机构,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3)部门管理机构:是指上级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中,由工作部门或直属机构管理的相对独立设置的机构。
(4)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是指上级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中,为完成某些综合、协调、咨询性等工作而成立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及下设的相对独立的、实体性办事机构。(5)临时机构:指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机构。
(6)垂直管理机构:是指在机构编制方面实行市以下垂直管理的机构(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地方税务、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
(7)驻外办事处:是指政府派驻外地的(行政)办事机构。(8)其他机构。9.隶属单位:指行政管辖系统的隶属关系层次.10.组织机构代码: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
11.机构编码:各级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的代码。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12.批准内设机构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职能处(室、科)数。
13.实有内设机构数:机关内实际设置的职能处(室、科)数。14.行政编制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使用的机关行政编制数。
15.后勤服务人员编制数:机关中使用的由地方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单独核定的,专门用于机关中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编制数。
16.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实有人数:机关中使用工勤人员编制的在职人数。
17.机关编制数:由地方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机关编制数。18.机关编制实有人数:机关中使用机关编制的在职人数。
19.公务员登记数:已经进行公务员登记人员数。
20.部门正/副职领导职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关领导职数。
21.部门正/副职领导实有人数:本机关实际配备的领导人数。22.非领导职数:非领导职务是在各级行政机关中不具有组织、决策、指挥职能的职务。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
23.非领导实有人数:本机关实际使用非领导职数的在职人数。
(二)与一类指标解释不同的二类指标解释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24.机构名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下设机构的全称。
25.第二/第三名称:指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名称。
26.机构级别: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的行政规格。
27.机构类别:部门内设机构或下设机构的类型。
(1)内设机构:指部门机关的机关党委、内设机构、党委机构和纪检监察机构。
(2)派出(分支)机构:有关部门派出的分局、办事处、派出所、工商所(分局)、地税所(分局)、物价所(分局)、森林农垦类所和派出机构其他。
(3)附属机构:政法部门附属的科研院所、学校、出版机构、后勤服务机构、检验机构、检测机构和附属机构其他。(4)政法队伍:使用政法专项编制,除机关、派出机构、附属机构之外,直接从事执法、监督等职能的机构和人员,作为“政法队伍”填写。包括司法所、法律顾问处、公证处、律师协会、监狱、劳教所(队、场)、治安队、防暴队、巡警队、刑警队、交警队、缉毒队、安保队(国内安全保卫)、经侦队(经济犯罪侦察)、网络安全队、行动技术队、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检察院法警大队/支队、法院法警大队/支队等。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5)其他机构:不能列入上述机构的其他单位。
28.行政编制数: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或本部门具体分配的内设/下设机构的人员编制数。
29.行政实有人数:使用本单位机关的行政编制、在本单位发工资的人数。
30.批准内设/下设机构领导职数: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内设/下设机构领导职数。
31.实有内设/下设机构领导在职人数:实际在职担任内设/下设机构领导的人数。
32.批准文号:指编制主管部门批准本单位设立机构的文件号。
二、地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
1.单位名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事业单位全称。2.规范简称:各单位的规范化简称。
3.机构编号:由系统按照一定规则自动生成的数字编号。4.第二/第三名称:该单位现在正在使用的其他名称的全称。5.成立时间: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该机构成立的日期。6.机构规格: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复中明确的机构级别,如未明确该单位的规格可选“未定级”。
7.事业单位分类: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复中明确的分类,如行政职能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生产经营类。
8.机构批准文号: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机构成立的正式批准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号。
9.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
10.经费形式:指该单位事业经费按国家财政预算形式划分的三种形式,即全额补助、部分补助、自收自支。11.隶属单位:指行政管辖系统的隶属关系层次。
12.法人证书号: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给核准登记或者备案的事业单位颁发的、确认其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法定凭证号。13.行业分类:指按事业单位主体业务属性划分的类别。共25大类,每大类又分中类和小类。
14.是否参照管理:指本单位是否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15.批准内设机构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内设机构数。16.编制数(事业编制数):指经规定程序由相应级别的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核定的该单位各种经费形式事业编制的总数。17.实有人数:指该单位各种经费形式事业编制的实有人数。实有人数分下列五种情况:(1)行政管理人员:指在本单位领导、组织、协调等管理岗位上,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如党务、行政、群团等,也包含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数。
(2)专业技术人员:指在本单位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编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制数,包括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科学研究、实验技术、卫生技术、教学、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位、船舶技术、经济、会计、翻译、图书资料(档案、文博)、新闻(出版)、律师(公证人员)、广播电视播音、工艺美术、体育教练、艺术和海关专业的人员数。
(3)工勤服务人员:指在本单位实际配备的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数,如传达、驾驶、打字、话务、炊事、收发、修理和电梯等。
(4)其他岗位人员:指在本单位从事除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生产工人和后勤工作外的其他工作的人员数,包括单位非在职人员数,如外援和出国劳务人员、长期(连续六个月以上)脱产学习人员、长期病休人员和长期派出人员等。
三、实名制人员基本信息指标
1.任现职时间:由某级党委、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织、人事管理部门正式任命通知时间,或由某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某级政协及人民团体会议选举通过及决定职务的生效日期。2.进入本单位形式:包括选调、任职、军转、退伍考录、其他。
3.进入单位时间:指进入本系统工作的实际报到日期,以人事部门认定的参加工作具体日期。见标GB/T 7408-1994。4.任职名称:指担任行政职务的具体名称。
5.进入人员来源:指进入国家公务员、国家干部队伍前本人的社会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身份或原单位名称。
6.民族:本人归属的、国家认可的、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族。见国标 GB/T 3304-1991。
7.籍贯:本人祖居所在地的当前国家政区名称。
8.毕业学校:完成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毕业学校或科研单位名称。9.毕业时间:本人完成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日期。见国标GB/T 7408-1994。
10.政治面貌:本人当前的政治身份。见国标GB/T 4762-1984。11.学历:本人接受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各类学校正式教育并获得有关证书的最高学习程度。见国标GB/T 4658-1984。12.学位:本人完成一定学历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位名称。见国标GB/T 6864-2003。
13.专业:本人取得学历所学专业的分类。见国标GB/T 16835-1997。14.入党(团)时间:本人参加该组织按照章程规定的起始日期。见国标GB/T 7408-1994。
第四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
一、地方行政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 地方行政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分为两类: 一类指标:描述机关本身及其他综合情况的指标。二类指标:内设 /下设机构中涉及到的指标。(一)一类指标
1.机构名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机构全称。2.规范简称:各单位的规范化简称。
3.机构编号 :由系统按照一定规则自动生成的数字编号,包括 3个码 段,共 13位。第一码段 6位,即左起前 6位数组成,反映出机构 编制管理机关的所在地, 即通常所说的
4.第二 /第三名称 :指一个机构多块牌子机构(挂牌、保留印章等)的其他名称,以及实行合署办公机构的其他名称。
5.系统类别 :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检察院、法院、经济实体、其他。
6.机构级别 :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单位级别。7.机构性质 :本机构性质类别的划分。
8.批准文号 :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机构成立的正式批准文号。9.机构类别 :指单位的类型,为选择型指标,按照上级机构编制管理 部门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由填报者在所列的机构类型中进行选 择。(1)工 作部门。例,市政府办公厅的机构类别为“办公厅”。(2)特 设机构:根据要求特设的政府直属机构,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 会。
(3)部 门管理机构:是指上级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中,由工作部门或 直属机构管理的相对独立设置的机构。
(4)议 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是指上级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中, 为完成某些综合、协调、咨询性等工作而成立的委员会、领导小 组及下设的相对独立的、实体性办事机构。
(5)临 时机构:指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机构。
(6)垂 直管理机构:是指在机构编制方面实行市以下垂直管理的机构(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地方税务、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 等)。(7)驻 外办事处:是指政府派驻外地的(行政)办事机构。(8)其 他机构。
9.隶属单位 :指行政管辖系统的隶属关系层次.10.组织机构代码 :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 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 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标识。
11.机构编码 :各级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的代码。
12.批准内设机构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职能 处(室、科)数。
13.实有内设机构数 :机关内实际设置的职能处(室、科)数。14.行政编制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使用的机关行政编制 数。
15.后勤服务人员编制数 :机关中使用的由地方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 照有关规定单独核定的, 专门用于机关中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 员编制数。
16.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实有人数 :机关中使用工勤人员编制的在职人 数。17.机关编制数 :由地方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机关编制数。18.机关编制实有人数 :机关中使用机关编制的在职人数。19.公务员登记数 :已经进行公务员登记人员数。
20.部门正 /副职领导职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关领 导职数。21.部门正 /副职领导实有人数 :本机关实际配备的领导人数。22.非领导职数 :非领导职务是在各级行政机关中不具有组织、决策、指挥职能的职务。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
23.非领导实有人数 :本机关实际使用非领导职数的在职人数。(二)与一类指标解释不同的二类指标解释
24.机构名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 /下设机构 的全称。25.第二 /第三名称 :指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内设 /下设机构的其他名 称。26.机构级别 :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内设 /下设机构的行政规 格。27.机构类别 :部门内设机构或下设机构的类型。
(1)内设机构:指部门机关的机关党委、内设机构、党委机构 和纪检监察机构。(2)派出(分支)机构:有关部门派出的分局、办事处、派出所、工商所(分局)、地税所(分局)、物价所(分局)、森林农 垦类所和派出机构其他。
(3)附属机构:政法部门附属的科研院所、学校、出版机构、后勤服务机构、检验机构、检测机构和附属机构其他。(4)政法队伍:使用政法专项编制,除机关、派出机构、附属 机构之外,直接从事执法、监督等职能的机构和人员,作 为“政法队伍”填写。包括司法所、法律顾问处、公证处、律师协会、监狱、劳教所(队、场)、治安队、防暴队、巡 警队、刑警队、交警队、缉毒队、安保队(国内安全保卫)、经侦队(经济犯罪侦察)、网络安全队、行动技术队、拘留 所、看守所、戒毒所、检察院法警大队 /支队、法院法警大 队 /支队等。(5)其 他机构:不能列入上述机构的其他单位。
28.行政编制数 :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或本部门具体分配的内设 /下设机构的人员编制数。
29.行政实有人数 :使用本单位机关的行政编制、在本单位发工资的 人数。30.批准内设 /下设机构领导职数 :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内设 /下设机构领导职数。
31.实有内设 /下设机构领导在职人数 :实际在职担任内设 /下设机构 领导的人数。32.批准文号 :指编制主管部门批准本单位设立机构的文件号。
二、地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
1.单位名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事业单位全称。2.规范简称:各单位的规范化简称。
3.机构编号 :由系统按照一定规则自动生成的数字编号。4.第二 /第三名称 :该单位现在正在使用的其他名称的全称。5.成立时间 :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该机构成立的日期。
6.机构规格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复中明确的机构级别,如未明确该 单位的规格可选“未定级”。
7.事业单位分类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复中明确的分类,如行政职能 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生产经营类。
8.机构批准文号 :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机构成立的正式批准文 号。9.组织机构代码证号 :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对中华人民共 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 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 代码标识。
10.经费形式 :指该单位事业经费按国家财政预算形式划分的三种 形式,即全额补助、部分补助、自收自支。
11.隶属单位 :指行政管辖系统的隶属关系层次。
12.法人证书号 :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给核准登记或者备 案的事业单位颁发的、确认其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法定凭证号。13.行业分类 :指按事业单位主体业务属性划分的类别。共 25大类, 每大类又分中类和小类。
14.是否参照管理 :指本单位是否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15.批准内设机构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内设机构数。16.编制数(事业编制数):指经规定程序由相应级别的机构编制主 管部门批准核定的该单位各种经费形式事业编制的总数。17.实有人数 :指该单位各种经费形式事业编制的实有人数。实有 人数分下列五种情况 :(1)行 政管理人员:指在本单位领导、组织、协调等管理岗位上, 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如党务、行政、群团等,也包含具有专 业职称)的人员数。(2)专 业技术人员:指在本单位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编
制数,包括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科学研究、实验技术、卫 生技术、教学、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位、船舶技术、经济、会 计、翻译、图书资料(档案、文博)、新闻(出版)、律师(公 证人员)、广播电视播音、工艺美术、体育教练、艺术和海关 专业的人员数。
(3)工 勤服务人员:指在本单位实际配备的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 数,如传达、驾驶、打字、话务、炊事、收发、修理和电梯 等。
(4)其 他岗位人员:指在本单位从事除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生产工人和后勤工作外的其他工作的人员数,包括单位非在 职人员数,如外援和出国劳务人员、长期(连续六个月以上)脱产学习人员、长期病休人员和长期派出人员等。
三、实名制人员基本信息指标
1.任现职时间:由某级党委、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织、人事管理部 门正式任命通知时间,或由某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某级政协及人民团体会议选举通过及决定职务的生效日期。
2.进入本单位形式 :包括选调、任职、军转、退伍考录、其他。
3.进入单位时间 :指进入本系统工作的实际报到日期,以人事部门 认定的参加工作具体日期。见标 GB/T 7408-1994。4.任职名称 :指担任行政职务的具体名称。
5.进入人员来源 :指进入国家公务员、国家干部队伍前本人的社会 身份或原单位名称。
6.民族 :本人归属的、国家认可的、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的民族。见国标 GB/T 3304-1991。
7.籍贯 :本人祖居所在地的当前国家政区名称。
8.毕业学校 :完成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毕业学校或科研单位名称。
9.毕业时间 :本人完成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日期。见国标 GB/T 7408-1994。10.政治面貌 :本人当前的政治身份。见国标 GB/T 4762-1984。11.学历 :本人接受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各类学校正式教育 并获得有关证书的最高学习程度。见国标 GB/T 4658-1984。12.学位 :本人完成一定学历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位名称。见国标 GB/T 6864-2003。
13.专业:本人取得学历所学专业的分类。见国标 GB/T 16835-1997。14.入党(团)时间 :本人参加该组织按照章程规定的起始日期。见国标 GB/T 7408-1994。
第五篇:广东省机构编制实名制核心数据指标解释
广东省机构编制实名制核心数据指标解释
一、行政机构编制指标
(一)部门
1、机构名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全称。
2、其他名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的其他机构全称。
3、规范简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规范简称。
4、习惯简称:指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机构简 称。
5、批准文号:指由党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部门“三定”规定以及由机构编制部门印发的部门机构编制调整的最新文件的编号。
6、机构级别: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行政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包括:正、副厅级,正、副处级,正、副科级,其他和不定级。
7、机构类别:指机构的种类,为选择型指标。按照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类别,由填报者在所列的机构类别中进行选择。
(1)组成/工作部门:组成部门是指省级政府依法分别履行政府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工作部门是指市级和县级政府依法分别履行政府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2)直属特设机构:指根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特设的政府直属机构;(3)直属机构:指主管政府某项专门业务,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4)部门管理机构:指主管特定业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并由组成/工作部门或直属机构管理的独立设置的行政机构;
(5)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组织协调跨政府行政机构的重要业务工作的行政机构;
(6)临时机构: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行政机构;(7)省以下垂直管理机构:是指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8)驻外地办事处:指省级和市级政府派驻本行政辖区以外的行政机构;(9)其他机构。
8、批准内设机构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
9、实有内设机构数:指本部门为履行职责需要而实际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
10、行政编制数:指由部门“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行政编制数。
11、工勤编制数:指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为部门单独核定用于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的编制数。
12、机关其他编制数:除了行政编制、工勤编制外的,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如:行政执法专项编制、机关事业编制等。
13、在编人数:指在机关占用各类编制的、由各级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数。
14、其他人数:除在编人员以外的人数,如:原编内后勤服务人员数。
15、部门领导职数:指部门“三定” 规定及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正(副)领导职数。
16、部门领导在职人数:指实际配备的部门正(副)领导人数。
(二)内设/下设机构
1、机构名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下设机构的全称。
2、其他名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全称。
3、机构级别: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
4、机构类别:指部门内设机构或下设机构的种类,为选择型指标。
(1)内设机构类别:指行政机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机构(未派驻)、离退机构和其他机构。
(2)下设机构类别:
派出机构:指党委和政府派出的工作委员会和办事处;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派出的纪检监察组(室);政府有关部门派出的公安分局(派出所)、工商分局(工商所)、地税分局(地税所)、物价所、司法所、统计所和其他机构。
政法类事业机构:指政法部门下属的目前仍使用或部分使用政法专项编制的事业单位,如科研院所、学校、出版机构、后勤服务机构、检验机构、检测机构等。
政法类直属机构:指使用政法专项编制,除派出机构、政法类事业机构之外,直接从事执法等职能的政法部门的下设机构。包括公安部门管理的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司法部门管理的监狱、劳教所(队、场),法院法警大队/支队,检察院法警大队/支队。其他机构:不能列入上述机构的其他下设机构。
5、行政编制数:指由部门“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行政编制数。
6、工勤编制数:指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为部门单独核定用于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的编制数。
7、机关其他编制数:除了行政编制、工勤编制外的,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如:行政执法专项编制、机关事业编制等。
8、在编人数:指在机关占用各类编制的、由各级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数。
9、其他人数:除在编人员以外的人数,如:原编内后勤服务人员数。
10、内设/下设机构领导职数:指部门“三定”规定及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正(副)领导职数。
11、内设/下设机构领导在职人数:指部门实际配备的内设/下设机构正(副)领导人数。
二、地方事业机构编制指标
1、单位名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事业单位第一名称的全称。
2、其他名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全称。
3、规范简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单位的规范简称。
4、习惯简称:指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机构简称。
5、批准文号:指由党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部门“三定”规定以及由机构编制部门印发的部门机构编制调整的最新文件的编号。
6、法人证书号: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
7、机构规格: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规格,为选择型指标,如未明确该单位的规格可选“未定级”。
8、行业类别:指按事业单位主体业务属性划分的单位类型,即行业分类,共25大类,每大类又分中类和小类。
9、经费形式:指依据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有关规定,将事业单位预算形式划分为财政补助和经费自理(包括企业化管理)两种形式。财政补助形式包括比照行政机关标准拨付、财政补助一类、财政补助二类,未改革的为全额拨款、差额补贴。
10、机构属性:指单位的性质。包括:(1)派驻乡镇站所(中心),指县级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派驻乡镇的站所(中心);(2)乡镇站所(中心),指乡镇政府所属的站所(中心);(3)执法队伍,指省(市县)级政府有关部门所属的履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4)教学点;(5)其他。
11、事业编制数: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财政补助编制数和经费自理编制数。
12、实有人数:指单位中使用事业编制的人员数,不含编外聘用人员数。
13、是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指本单位是否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14、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实有人数:指本单位使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编制的人员数。
15、事业单位类别:指根据中央编办《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函〔2008〕45号)文件精神,事业单位按照现有的社会功能,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含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和生产经营类等三个大类。
三、实有人员指标项
1、姓名:指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记载的、正在使用的该人姓名全称。
2、所在机构:指个人所在的内设机构。
3、编制类别:指个人所占的编制类型。如:行政编制、行政执法专项编制等。
4、人员分类:指部门领导正、副职、内设机构领导正、副职、部门非领导职务人员及其他人员。
5、在编状态:是指该人目前的工作状态,包括在岗、离休、退休、长休等。
6、职务:指该人担任职务的具体名称。在同一机关内兼任多个职务的人员,可填写其中一个职务,另一职务在备注中说明。待人员确认入库后,再进行职务添加。
7、级别:指组织人事部门确定的行政级别,而非工资级别。确有必要的,可以在备注栏中注明工资级别等。
8、个人身份:指该人按人事管理规定划分的个人身份,包括干部、工人、聘干等。
9、任现职时间:指开始担任现职的时间。如果工作单位发生变动后继续担任同样职务,任现职时间仍为在原单位开始担任该职务的时间。
10、进入本单位形式:指人员最初进入单位的方式。其中,组织任命指经过组织部门批准的,由其他单位调到本单位担任部门领导的方式。
11、进入本单位时间:指由本单位人事管理部门认定的该人进入本单位工作的日期。
12、所在岗位:指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如司机。
13、入编登记时间:指用人单位办理完进人手续后,由编制部门批准的该人员占用编制的时间。现有人员入编登记时间无法确定的,可以由各市根据实际情况界定。
14、控制数类型:指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后勤服务人员数、政府购买服务数等。具体的控制数类型和数量由机构编制部门设置。在填报个人详细信息时,占用控制数如后勤服务人员数的人员,应在“控制数类型”选项选择相应的控制数如后勤服务人员数。
15、控编单编号:指人员在入编时,编制部门所发放的入编备案凭证的编号。
16、是否统发:是识别人员工资是否由财政统发的标识。
17、兼职人员:是识别人员是否担任多个职务的标志,如同时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兼任不同职务选择该项。
18、工资挂靠:是识别人员在其他部门任职,但工资关系仍在本单位的标志。如:张三原在××市发展改革局任职,因工作关系调整到××县任职,但工资仍在××市发展改革局发放,在××市发展改革局下录入该人员信息时,其编制类别选择“不占编人员”,同时选择“工资挂靠”。
19、性别:指男、女。
20、身份证号:指持有身份证的号码,是个人身份唯一识别标志,数字长度15位或18位。
21、出生年月:指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在人事档案中记载并经组织人事部门确认的出生日期。
22、专业技术职称:指经国家批准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授予的职(执)业资格证书等级及名称。
23、专业技术资格:指由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正式批准或参加国家统一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合格而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名称。
24、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指工作单位正式聘任该人所担任的专业技术职务。
25、参加工作时间:指经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审定的参加工作的起始日期。
26、籍贯:指人员祖居所在地的当前国家政区名称。
27、民族:指人员归属的、国家认可的、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族。
28、政治面貌:指人员当前的政治身份。
29、毕业学校:指人员接受该阶段教育并获得有关证书时的学校、院系或单位名称。30、毕业时间:指人员完成该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日期。
31、入党时间:指人员参加该组织按照章程规定的起始日期。
32、专业:指人员取得学历所学专业的分类。
33、学位:指人员完成一定学历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位名称。
34、学历:指由国家认可的人员在国内(外)各类教育机构接受正式教育并取得学历证书的学习经历名称。
35、岗位分类:为事业单位实有人员指标项,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特设岗位四种类别。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批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