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新思路
深入剖析党员管理工作新难点
探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新思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和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随着改革的深化,城市社区党员队伍结构发生了新变化,社区党员管理呈现流动性大,党员个体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对基层组织管理机制以及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阿吉拉沁社区党支部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因应社区党建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创新社区组织设置,激发社区党建工作活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一、适应党员队伍变化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城建管理体制调整,大量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走进社区,社区党员人数有所增加,至2011年3月底共有社区党员72人。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的地区,党员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实行分层管理和分类管理。
二、适应党员个体需求新变化
由于我社区党员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党员个体需求的多样性;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党员自身需求的不断变化,出现了求“新”、求“知”、求“美”、求“乐”的趋势。目前社区党委按照党员居住地划分支部的组织管理方式,难以兼顾党员个体的兴趣、爱好、专长、身体生活状况等实际,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表现了一定的局限性。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特别是远程教育平台的建立相对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仍然难以激发大部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客观上要求通过创新组织设置,使支部活动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尽可能地兼顾到党员个体的特殊性,尽可能地满足社区党员多样化的需求,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三、多措并举,加强基层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
(一)加强领导班子,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是规范化建设的关键。在环河街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和指导下,社区党支部对党建工作人员人行了认真推选和甄定。针对居家养老的老年党员多、病养在家党员多的特点,将党组织工作时间长,工作经验丰富且热心的老教师、老党员充实到基层党组织工作中来,以他们的热情和经验来调动基层老党员的积极性,参与到组织生活中;针对社区党建工作重要性、时效性的特点,由年轻有活力、党性意识强的社区大学生负责远程教育,党组织生活等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和协调。通过社区党支部书记统领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优势,弥补缺陷,配强支部工作班子,为党支部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强化资源平台,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整合共享资源,优化支部教育场地和活动场地。随着办公条件的不断改善,社区配备基层党建远程教育等设备,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优化支部活动内容,同时排定党员教育课程表并通知社区党员,实现了组织建设和网络服务的一体化、规范化,使社区党建工作逐步走上网格化、系统化、现代化之路。创新载体,优化支部服务途径和管理效能。阿吉拉沁党支部由原先后沙滩党支部和北三党支部合并而成,支部建立后,又创设了党群服务社、党员活动中心、退休党员联络站。通过软硬平台的强化,为支部教育管理的优质化和高效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加强党员管理,奠定坚实服务基础
在传统“三会一课”的基础上,积极强化支部管理,提出新要求,注入新内容,丰富新内涵。在制度的完善和管理的强化中,要求做到“三坚持”、“三注重”、“三突出”。三坚持即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坚持集中学习和分层辅导相结合,坚持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相集合。三注重即注重支部实际,注重分层管理,注重管理实效。三突出即针对毕业大学生、退伍转业军人等支部党员精力较充沛,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性强等实际,突出远程教育、专家授课、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教育管理方式;针对自强创业等支部党员年龄较轻,生存压力大,流动性强,工作变动性强等特点,突出书面材料分发培训、节假日集中活动、社区网站平台交流等教育管理方式;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站等支部党员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实际,管理制度中突出上门三送(送资料、送学习、送关爱)的管理方式。通过分层管理、针对管理、灵活管理,有效调动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激发党员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的能动性。为党支部的党员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服务基础。
张鸿睿
阿吉拉沁社区党支部
2011年4月7日
第二篇:探索离退休党建工作新思路
(转载)探索离退休党建工作新思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3-09
访问次数:4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中央对老干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加强老干部工作的新举措。
离退休党员作为离退休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其引导和带动作用是非常强大的。离退休党建工作是党委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和重视离退休党建工作,必须以服务于离退休老同志为重点,构筑离退休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当前,离退休人员呈逐年增加的态势,离退休党员也越来越多,支部建设与行政管理工作日益突出。新的形势对离退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把党支部建设成为离退休管理的坚强堡垒,才能为改革、发展与稳定提供可靠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支部建设这个中心,力求在思想上有新的拓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精神贯彻落实到支部建设中,体现到支部建设的方方面面,是离退休党支部的重要职责。抓好离退休党建工作是单位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是坚持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党员离退休后其日常活动规律与在职党员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要根据离退休党员的生活规律和身体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工作标准。既不可完全依照对在职党支部和党员要求,也不可放任自流。如每月组织一次政治学习;每季度作一次党员思想分析;定期召开支委会,适时召开党员大会等,以便检查、考核,促进离退休党建工作的落实。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中全会精神,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在维护、关心和支持改革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管理,过好党的组织生活,继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离退休党员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党性锻炼。
二是要根据离退休党员的个体差异,实行分类管理。
对于身体好能参加正常党组织活动的离退休党员,要抓好学习、活动的组织,把他们凝聚在党支部周围发挥余热。对于身体状况不好也不能参加正常组织活动的老党员,要把学习材料送到身边,把组织活动的情况向他们及时通报。要努力探索适合老同志特点的支部活动制度和活动形式。要注重离退休干部和党员的不同特点,坚持过好组织生活,制定切实可行的支部工作制度和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做到既要制度严格,管理规范,又要方便离退休党员参加党支部活动和组织生活。组织活动的形式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三是离退休党员的教育要突出老同志的特点并坚持内容、形
式多样化。
离退休党员的教育,要针对老同志特点,符合老同志需求,围绕老同志关心的热点、疑点来进行。在学习内容上,要精选他们关心的国家大事、院的重大改革举措、老年养生保健知识等。在活动方式方法上,应尽量丰富多彩,如鼓励他们撰写回顾性文章、组织老年养生保健讲座和参观游览革命胜地等。这些活动不仅针对性强,寓教于乐,且适合老同志特点,有较强的吸引力。
四、建好核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和带动作用,是加强
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的关键。
要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离退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做好离退休党员思想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引导他们,使离退休老同志为实现院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为院改革、发展与稳定多做贡献。离退休管理机构,应加强对离退休工作的管理和领导,深入调查研究,紧紧依靠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离退休党员为基础,形成职能管理与支部合力的领导核心地位。结合中心任务,自觉加强和改进支部建设,不断提高支委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支委会的作用,从健全制度入手,促使党建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实现老有所乐,确保离退休职工队伍的稳定。围绕中心展开工作,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凝聚民心,积极探索改进工作的方式和途径。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坚持“服务型”的工作理念,深化凝聚力,以党总支为支部服务,支部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为思路,关怀党员,服务群众。要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总支团结、教育和管理离退休职工的作用。离退休职工(特别是离退休领导干部)退出了工作岗位以后,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离退休后,平时散居在家,造成了管理不便,离退休党总支就成了各级领导及离退休科联系离退休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离退休职工学习理论、汇报思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五是离退休支部建设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性。
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建工作,使离退休支部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离退休管理提供有力的政治、思想与组织保证。把离退休老同志安度晚年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牢牢把握离退休管理工作的脉搏,把老同志的经济利益、政策利益实现好,维护好,管理
好。
六离退休党总支要带领离退休老同志关心院的改革,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为院的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余热。
离退休管理工作虽然不是全局工作的中心,但会影响中心,不是大局,但会影响大局。随着改革的深化,有些政策可能会影响到老同志和其亲属、子女的个人利益,离退休支部要特别注意做好老同志的思想工作,维护全局稳定。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党和国家的离退休政策落到实处。团结离退休老同志,同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完成院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为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篇:社区党建工作探索
社区党建工作探索
随着城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也日益显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当前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但是,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才刚刚起步,街道、社区的管理体制尚在逐步理顺,发展还很不平衡,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亟待研究解决。究竟如何切准实际,建立什么样的体系,才能保证社区党建工作富有成效的开展。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在构建社区党建网络,发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是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兼并、破产、重组以及党政机关的机构精简,使相当一批企事业单位职工下岗、离岗或是转入其它行业,造成了大批流动党员;另一方面,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大量“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社会流动人口不断增多,新的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不断兴起,且绝大多数没有建立党组织,所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得原有的“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垂直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市党建工作要求建立一种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而市场经济的活动是以横为主,纵横结合的,新时期的社区党建是一种包含了单位党建、街道党建的“大党建”,是一种吸引社区内各种力量与资源参与党建的“大党建”,因此,也必然应该是纵横结合,多向网络型的网络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构建社区网络化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核心作用
在新形势下,面对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努力探索社区网络化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1、街道党工委要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街道党工委是区委派出机构,委员会成员由区委任命,向区委负责,它是本街道的领导核心,是街道社区内具有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工作的信息核心;社区党建则是以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街道辖区内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是街道党建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因此,社区党建工作主要是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在社区内的在职党员在参与社区内具有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的工作中,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和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能通过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党建研究会、联谊会等形式来共同商讨社区党建工作的问题,由意见相同的单位参加,不强求一律。工作方法不能以组织行为来要求大家去开展工作,而是以典型示范,发挥先进来带动大家参与社区党建工作。
2、要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社区党组织的活动也必须纵横活动相结合,呈现出开放性和相对的不稳定性。新时期的社区党建,要不同于传统街道党组织形态的单向垂直型简单领导模式(即区委单向垂直领导街道党工委的工作,街道党工委又单向垂直领导居民区党支部的工作,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只能机械执行上级指示,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新模式便是网络型的结构形态。从单向垂直型发展成为多向网络型(即区委、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支部各层面之间不再仅仅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下命令与执行命令的被动联系,而是职权分明、各司其职、互相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发展的新型关系)在组织系统上有了拓展,把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组织体系横向延伸,使社区中的各类新生组织和“下管”组织(如新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社区组织、托管代管协管等组织)中的党建和建党工作都能有效纳入社区党组织的管理范围内,为清除基层党建工作的“盲点”提供组织保证。
3、不断创新社区党建组织载体和活动载体。通过创建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组、社区党建
工作联席会议、社区流动党员联络站等新型党的组织载体,组织、团结和凝聚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下岗党员、待岗党员、离岗党员、转岗党员等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和管理。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小区”、“绿色小区”、“文明小区’等活动,妥善地把党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目标与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既能实现目标又能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的新型活动形式,吸引、团结、凝聚社区广大居民群众,把党和政府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化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使社区网络化党组织的构建、社区党的建设不断上新台阶,更好地完成党在社区的各项任务。
三、积极探索社区网络化党建格局的新路子
1、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党建组织网络。
(1)建立党建责任区,将党的工作向全社区覆盖。我们拟在社区划分党建责任区,由街道党工委委员分工负责。责任人要对责任区内的居民小区、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每季度全面走访一遍。责任人要对责任区内的居民小区、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每季度全面走访一遍。责任人的职责是通报街道党工委近期的中心工作,了解居民区及社区单位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听取社区单位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动员责任区内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2)建立社区性组织,将党的工作向社区单位渗透。建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社区党建研究会、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社区家庭教育研究会、社区党委(党支部)书记联席会、社区企业家联谊会、社区志愿者总队等社区性的组织,按其性质分别由街道党工委的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建立社区党课制度,街道党工委领导定期到实行“双重领导”的单位,如派出所、工商所以及街道医院上党课,增强社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
(3)建立党的联络员制度,将党的工作向新建居民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辐射。根据市委关于消除党的基层组织“空白点”的要求,坚持做到居民小区建到哪里,就把党的工作辐射到哪里;新经济组织在哪里经营,就把党的联络员派到哪里;新社会组织在哪里活动,就把党员骨干派到哪里。街道和居民区党支部定期将联络员召集起来开会,交流经验,沟通情况,布置任务。切实做到哪里有人民群众,哪里就有党的活动。
(4)建立党员楼组长、党员接待日制度,将党的工作向居民楼组、家庭拓展。要求居民区每一个楼组都安排一名退休职工党员担任楼组长,另外再选派一名在职党员担任副组长,为楼组文明建设和日常管理出谋划策。在各居民区,设立了党员接待日,在双休日有在职党员接待居民群众来访。同时完善社区、小区、楼组三级信息网络,建立社情民意月报制度。
2、突出服务,不断拓宽社区党建工作新领域。
(1)把党的工作深入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中去。通过建设“再就业工程”、“凝聚力工程”、“送温暖工程”等,切实解决社区成员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把党的工作深入到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的具体过程中去。通过“五个必访”制度、“结对子”活动、“司法援助”活动、“法律咨询”活动等,深入细致地做好下待岗人员、严惩疾病患者、家庭邻里矛盾激化对象、生活特殊困难家庭、知青子女、缺损家庭的孩子等各类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动态,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为确保一方平安作出贡献。
(3)把党的工作深入到社区成员自我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去。通过指导居民区建立居民议事会,居委会实行事务公开,居民区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探索进行居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居民直接选送的试点,坚持居委会干部向居民报告工作制度等,调动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从的积极性,有效地推进社区管理工作,提升社区管理的水平。
(4)把党的工作深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活动中去。通过组织社区单位和社区成员开展争创文明系活动,包括争做9创)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
职工、文明班组、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学校、文明摊位、文明集市、文明科室、文明机关等,全面推进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和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3、建立社区党建组织领导新机制。
(1)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机制。街道党工委既要争当主角,全力以赴,又要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要进一步打破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局面,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主导、以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以社区单位党组织为依托、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社区工作领导格局。
(2)建立资源共享、事业共创、利益共得的工作机制。利用社区资源,建立青少年基地、全民健身点、社区图书室、安置再就业基地、专业志愿者服务队等。利用这些阵地和组织,在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抓住社区内科研单位转制的机遇,加强合作,联手开发,使街道经济和转制单位的效益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3)建立横向监督、群众参与的考评机制。对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情况,将过去自上而下为主的垂直考核,转变为由街道党工委牵头,以横向监督为纽带,以社区成员参与为动力,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的新的考评机制。
第四篇: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关于加强社区党组织功能的座谈提纲
2010年1月11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社区在传达上情、反映民意、服务民生、密切干群关系、构建社会和谐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组成部分和主要力量,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社区居民、群众的依赖和需求。下面,结合工作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认识。
一、社区党组织在社会中的功能作用发挥情况
应该讲,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融和,社会结构正在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原来作用发挥不十分明显的社区正逐渐成为社会的重心,居民、群众的需求也正通过社区这个基层组织反映出来、汇报上去。具体讲,社区服务的群体可以概略分为以下两个群体。
一类是高收入群体。这类群体工作或工资收入稳定,享受社会保障、保险制度完善,绝大部分居住在高档或者设施比较完善的小区,涉及到的水、电、气、暖等问题需求,一个电话,物业就会上门解决和处理,因此,在这些群体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社区党组织,而是社区。但是,当这些群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解决时,那么他们首先想到了上访途径,因此,这里建议党的基层支部、党小组进驻社区,以搞好社区服务为主题,以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 1
突破口,理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共驻共建,形成社区共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另一类是低收入群体。这类群体工作或经济收入不稳定,享受的社会保障、保险制度不完善,绝大部分居住在设施不够完善或者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平时生活相对困难,并且孤寡、低保、贫困人口相对集中,日常需要社会救助、救济的时候比较多,遇到困难时投诉无门,这个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社区党组织,同样,社区党组织在这个区域作用发挥的也比较明显,党群、干群关系相对密切。
二、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的作用发挥空间
当前,社区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上,无论是能力、水平还是效果都是比较好的时期。例如:xxxxx,居住环境条件较差,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辖区面积xxxx平方公里,近xxx户居民,人口达xxx人,驻社区单位xxx个,我们在该社区设立了党委,同时下设x个党支部,党员xx人,设有党员联络站一个,有在职党员20人,党员志愿者协会会员达xx多人。因为该社区党员作用发挥好,邻里关系融洽、社区建设和谐,曾得到来该社区检查指导工作的市领导好评。这是社区党组织作用发挥比较好的单位,当然目前在发挥党组织作用,提高服务效率上还有空间可以拓展和延伸。这里不妨以“三全”为主要突破,体现社区党组织的功能作用发挥问题。
一是搞好全人群服务。以往,我们提到社区党组织服务,更多地是想到低收入群体,而实际上,现在最应该倡导的是全人群服务,应该讲,低收入群体有柴米油盐之困,高收入群体也有水电气热之难,这就需要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以民生服务内容为载体,全方位搭建服务平台,在社区成立民生服务站,全面整合社区资源,积极完善民生服务体系。解决社区虽小,但服务项目一点也不少的问题,突出在“全”字上下功夫,搞好对全人群的服务。
二是搞好全方位服务。要引导社区党组织把搞好服务作为第一追求,第一责任。以党委或支部名义牵头开展大排查、大救助、大就业、大帮教、大调解等活动,除此之外还要多层面、全方位的建立服务平台,一改原来单一对弱势群体服务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搭建民生帮扶平台,积极协调解决困难群众就业培训、低保补助、扶持创业等救助救学问题;搭建法律援助平台,为居民提供正当的维权信息,提供医保宣传、民事调解、职业介绍、权益保护等服务;以及教育转化平台、家政服务平台等内容。
三是搞好全时空服务。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离群众最近、懂群众最多、帮群众最快”的优势,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注重社区党组织功能发挥,走出8小时模式,避免8小时之内人人有责、人人尽责,8小时之外人人有责、人人无责的现象。要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如:送医送药上门、老人
看护、家电维修、卫生打扫等家政服务,要保障社区服务热线24小时有人接。
三、提高社区党组织工作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是加强调配,加强年轻化。当前,社区党组织成员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成员年龄结构偏大,4050甚至60人员较多,这部分群体虽然责任心强,经验丰富,但是体力、精力受限,因此,要加强人员的调配,改善年龄结构,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搞好培训,强调知识化。社区党组织扮演的是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事情,是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楼栋居民个体家中的细节,即需要专心,更需要专业,对此,要通过各种方式开办培训,提高党组织服务群体的专业技能,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注重技能,加强专业化。可以讲,现在的家政服务还属于粗放型服务,还缺缺乏专业素质和能力,有时在服务上依靠的还只是热情,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强化技能,加强专业化。
四、保障社区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方法手段
一要加大经费投入。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体都是以志愿者组成,这些群体没有特别的经济收入,各级政府也没有专门的财政支持,如果依靠社区党组织成员个人掏腰包解决服务问题,这条路行不通也不现实,因此提倡对低收入群体,要通过政府
加大投入、社会保障政策倾斜、社会各界赞助等多方筹集资金加以解决;对高收入群体要适当收取服务费,解决成本问题。
二要完善服务功能。要倡导社区党组织服务做到“四季恒温”,内容丰富,在形成服务工作的网络化、动态化,社会化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人解、事有人办,坚持群众无小事,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确保各项惠民行动真正落到实处。可以设立楼栋工作点、党员服务站等,不定期开展“入户看一遍、电话问一遍、邻居访一遍”活动,及时掌握服务对象的生活状态,力求达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服务全覆盖。
三要拓展服务内容。要解决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重复修修补补的工作,要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手段、提高服务实效,做到社区党组织服务与时代同拍、与需求共振。
以上是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的一些不十分成熟的想法,有些内容是我们在工作中尝试过的,有些是正在探讨的,可能不够准确,还请在座的各位指正。
第五篇:探索党建新思路 创新党建新方法
探索党建新思路
创新党建新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给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时期,基层检察机关在党建工作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协调机制不健全,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党组织活动缺乏有效载体等问题,检察机关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方法,加强基层检察机关党组织建设,才能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的路钱、方针、政策在机关内更好的贯彻执行;才能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保证党员干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更好地完成检察工作任务。
一、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将党支部建在科上
当前,基层检察机关普遍存在平时工作中重视业务知识学习而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情况,对党建工作缺乏合理的安排,党员学习中央精神和各项活动热情不高,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平时只满足于按照上级安排的学习计划组织实施,对结合本单位实际、抓党员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明显不足。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只强调上传下达,方法简单,干警们学习气氛不浓,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最终导致部分干警在工作中缺乏激情、工作标准不高、自我要求不严、思想空虚、执法观念陈旧、执法方法简单等一系列问题。和谐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不强,就案办案,机械执法,继而出现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甚至违法办案、徇私枉法的行为。另外,党组织建设处于“松散型”状态,几个科室组成混合党支部,内部互不协调,各自为政,难以开展统一有效的组织活动,各科室负责人要求“一岗双责”,要求既抓检察业务,又抓思想政治工作,但实际上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干警在检察工作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不利于党组织的战斗保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制约了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检察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院针对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在大胆探索,着眼于党建带队伍的长远发展,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新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建好支部。院党组多次向区委有关领导、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汇报情况,取得领导的支持,同时加大与区直机关工委的协调力度,最终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11个内设科室中全部建立了党支部。二是配齐干部。我们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经过支部选举、组织考察、民主测评、党组研究、上级任免,共为11个党支部配备正书记11名,并在党员相对较多的支部配备副书记6名,正、副书记的级别分别为正股级、副股级,有力地保证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理顺关系。为确保科长、书记在工作中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我们明确了二者的职责,即科长负责检察业务,是第一责任人,支部书记辅助科长,是第二责任人;支部书记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是第一责任人,科长辅助支部书记,是第二责任人。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有力地促进了检察业务和队伍建设的双丰收。
二、完善党建机制,为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针对基层检察工作和党员干警队伍特点,本着切合实际、突出重点、有效管用的原则,逐步建立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有章可循,科学规范。一是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党支部工作的规定》、《党员评议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干警思想定期分析制度》、《政工部门联系干警制度》等,使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制可依,规范运作。我们还特别加强了对办案一线临时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对临时党支部的成立条件、隶属关系、支部书记和委员产生办法、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具体职责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对于保障办案工作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我院在参于查办秦皇岛一国土局长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时,全院抽调了10名精兵强将,及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参战干警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攻克这起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的国土部门大案做出了重大贡献。初步形成了一套多角度、全方位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使全体党员干警时刻规范言行,从严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以院正式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了《丛台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活动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不仅对每个党员提出了“总体要求”,而且对担任不同职务的党员提出了“分层次要求”(对党组成员、中层干部和一般干警区别要求,分层管理),对从事不同工作的党员提出了“分岗位要求”(对反贪、渎检、侦监、公诉等不同部门的党员,结合具体工作特点区别要求,分类管理)。围绕该方案,由每个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别撰写责任状,经组织审查同意后打印成文,然后由党员向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向党总书记层层签订《责任状》,使每个党员都有位可站,有事可做,随时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责任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检察工作服务。三是设立了公示栏,对在工作中表现积极、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随时进行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则予以诫勉谈话,并公开曝光,予以通报批评,从而在全院范围内营造了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抓好三项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通过抓教育、抓典型、抓“八小时以外”管理使党员干警的党性觉悟和奉献意识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针对基层检察工作以及党员队伍特点,从教育活动入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系统教育计划,规定了详细的教育内容,以业余党校为阵地,充分利用集中上党课等方式,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党建工作理论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在以支部为单位周四定期上党课的同时,每年组织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晋冀鲁豫烈士烈士陵园举行入党宣誓议式,组织广大党员集中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王书田、任长霞等人先进事迹,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广大党员干警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还通过请专家作形势报告、观看专题片、开设党员岗和党员窗口、举行党的知识竞赛、请老红军老干部讲革命传统等形式,对广大党员干警进行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党性观念,保证了广大党员干警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办案中,要求党员干警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以多办大案要案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对广大党员干警讲责任,提要求,号召他们走在干警最前列,关健时刻经受得起严峻形势的考验。如在党的十八召开期间,我院党员干警全部放弃节假日,全天候坚守工作岗位,全力化解社会矛盾,排除不稳定苗头,消除了上访隐患,受到区委和区政府的大力表扬。二是通过认真筛选,在不同类型部门中重点培养和树立了各自的先进典型;使党员干警赶有目标、学有榜样,较好发挥了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先后树起全省“优秀司法警察”、法警大队长高建平,全省“优秀批捕办案能手”米淑英,全省“模范检察干警”、一等功荣立者张书芬为先进典型。使大家感到先进人物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较之“模式化”的英雄人物,学习效果明显增强。三是加强上班时间管理的同时,将工作延伸到了“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娱乐圈和社交圈。制定了党员干警《八小时以外管理办法》、《八小时以外责任制》、《八小时以外事项报告制度》,将中政委“四条禁令”、省院“七条禁令”、市政法委“十不准”、“十严禁”等规定细化、量化,使之更具操作性。与干警家属签订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协议书,发挥家属的特殊优势,让她们监督干警把好拒情、拒请、拒贿关。通过走访干警家属,及时发现干警中的错误苗头并进行诫勉谈话,有效地防止了问题的酿成,使恪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争做好人好事成为党员干警的自觉行动。此外还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干警“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和干警家属中,通过有力的思想工作,帮助干警及其家属解决“八小时以外”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从婚丧嫁娶、伤病住院、子女上学等细微处做起,解除干警的后顾之忧。让干警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全身心地投入检察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警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作者单位:邯郸市丛台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