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域分类考核实施细则

时间:2019-05-13 17:4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县域分类考核实施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县域分类考核实施细则》。

第一篇:安徽省县域分类考核实施细则

安徽省县域分类考核实施细则(试行)

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县域分类考核工作,确保考核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引导各县(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根据省政府•关于试行县域分类考核的通知‣(皖政„2008‟90号)、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04‟18号)及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印发的•安徽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办法‣(省县经办„2004‟1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经济运行考核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县域经济考核评价的日常工作,各市、县承担考核工作的相关部门负责落实考核评价数据的收集、整理、审核和上报等工作。

第二条 县域经济考核评价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即先运用功效系数法,将所有考核评价指标的实际值转化成无量纲差别的评分值,然后对每项考核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分别计算总量水平的静态指数和当年增长的动态指数。静态指数反映经过多年发展所达到的总量水平;动态指数反映当年与上年相比的增长情况。在此基础上,按照静态指数占45%、动态指数占55%的权数分布加权平均计算综合指数,反映各县(市)经济总体发展和进步情况。

第三条 在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各考核评价指标实施无量纲处理时,其“满意值”、“允许值”原则上分别取每类被评价县(市)中相应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于增长幅度波动较大的指标,其“满意值”、“允许值”分别取每类被评价县(市)中相应的较大值(排除最大值或若干个较大值后)和较小值(排除最小值或若干个较小值后)。

第四条 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所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当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由统计部门提供。其人均值为地区生产总值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元/人)。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年末总人口为公安部门公布的年末户籍人口数(其他人均指标计算均使用同一口径)。

第五条 人均财政收入为财政收入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年末总人口(元/人)。

其中,财政收入由财政部门提供,包括按财政体制划分的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本级收入。

中央财政收入是指属于中央财政的收入,包括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75%部分,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60%部分,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交的利润,个人所得税60%部分,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证券交易印花税97%部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中央非税收入等。

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属于地方财政的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印花税,增值税25%部分,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40%部分,个人所得税40%部分,证券交易印花税3%部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地方非税收入等。

第六条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各项税收收入与财政收入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各项税收收入/财政收入×100%。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由财政部门提供,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第七条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是指年底境内经省统计局核准纳入上报范围的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个数。

第八条 固定资产投资(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投资)由统计部门提供,是指城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或实际需要总投资)50万元及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县城及以上区域内发生的投资,县及县以上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直接领导、管理的建设项目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投资均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其人均值为固定资产投资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年末总人口(元/人)。

第九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由统计部门提供。

第十条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所辖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所占的比重、全部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由统计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00%;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部工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00%;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00%。

第十一条 实际利用内外资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之和。其计算公式:

实际利用内外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年均汇率。

其中,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由发改委部门提供,是指中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安徽省以外地区的资金,不含本地区外的省内资金。

实际利用外资由商务部门提供,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及外商其它投资之和。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即实际使用国外直接投资(FDI),指外国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技术等(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作为投资,在我国境内通过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与中方投资者共同进行石油资源的合作勘探开发以及设立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的投资(香港、澳门和台湾投资者在境内设立的企业视同外商投资企业);对外借款,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出口信贷、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对外发行债券等;外商其它投资,即除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以外,通过其它方式吸收的外资(主要包括对外发行股票、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及加工装配等)。

第十二条 进出口总额由商务部门提供,是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品,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边境地方贸易及边境地区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边民互市贸易除外),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和公用物品,到、离岸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无商业价值、无使用价值和免费提供出口的除外),从保税仓库提取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他进出口货物。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第十三条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统计部门提供,是指农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费、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等,剩余的可直接用于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主要综合性指标。既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又包括来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其计算公式:

农民人均纯收入=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费支出-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调查补贴。

第十四条 职工平均工资为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与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的比值,由统计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元/人)。

其中,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年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其他工资。

第十五条 城镇低保人均补差额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总额与全年保障低保对象人数的比值,由民政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城镇低保人均补差额=全年发放低保资金总额/全年保障低保对象人数(元/人)。

第十六条 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为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之和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由财政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年末总人口(元/人)。

第十七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高中)在校学生总数与15-17周岁学龄组人口数的比值,由教育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在校生/高中阶段学龄人口×100%。

第十八条 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为全年专利授权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全年专利授权数/年末总人口(件/万人)。

其中,全年专利授权数由科技部门提供,是指在报告年度内,经专利部门审查合格后,依据专利法授予区域内发明人和设计人对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创造享有专有权的件数。

第十九条 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为社会福利床位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社会福利床位数/年末总人口(张/万人)。

其中,社会福利床位数由民政部门提供,是指收养社会孤老、残、幼的福利机构(包括民政部门管理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和社会办福利机构以及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之家”等),在报告期末拥有的全部床位数。

第二十条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外排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企业与所有有污染排放的工业企业的比值,由环保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外排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企业/所有有污染排放的工业企业×100%。第二十一条 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电量为全年第二、三产业用电总量与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电量=(全年用电总量-农业用电量-居民用电量)/二三产业增加值(千瓦时/万元)。

其中,全年用电总量,农业用电量和居民用电量均由电力部门提供;二三产业增加值由统计部门提供。

第二十二条 粮食产量增长率为粮食增产相当于上年粮食产量的比率,由统计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粮食产量增长率=(当年粮食产量-上年粮食产量)/上年粮食产量×100%。

其中,粮食总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单位生产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其他杂粮、薯类和豆类等的产量,由统计部门提供。

第二十三条 人工造林完成面积指报告期内在荒山、荒地、沙丘、退耕地等一切可以造林的土地上,采用人工播种、植苗造林、分殖造林等方法新植成片乔木林和灌木林,经过检查验收符合•造林技术规程‣要求的单位面积株数,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成活率达85%的面积。四旁植树如一侧在二行以上,连片面积0.066公顷(一亩)以上,应统计在造林面积内。该指标由林业部门提供。

第二十四条 因自然灾害等突发性因素造成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粮食产量指标增幅出现异常波动,根据省民政厅提供的重灾县名单,采用三年平均增幅对重灾县的指标数据进行平滑,即受灾当年动态指数计算用当年及灾前两年的三年平均数,灾后一年动态指数计算用当年、受灾年及受灾前一年的三年平均数。其中,当年受灾、上年未受灾、上上年受灾,则受灾当年动态指数计算用当年和上年两年平均数;当年受灾,上年也受灾,则受灾当年动态指数计算使用当年数。

第二十五条 所有考核评价指标比上年增长(或增减百分点)的对比基数原则上为上年年报数。对上年快报数与年报数相对误差超过3%-5%(不同指标控制的相对误差不同)的指标,在计算比上年增长(或增减百分点)时,对比基数为上年快报数。

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为:(︱快报数-年报数︱/年报数)×100%。

第二十六条 因行政区划发生变动或受政策性因素影响的地区,需要按新区划或新政策对各考核评价指标当年数和上年数相应作同步调整,确保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

第二十七条 产业集群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围绕某特色产业或产品,具有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位于省级以上开发区或不超过三个相邻的乡镇产业集中区内。二是具备一定的集群规模。省级以上开发区或一个乡镇产业集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5户、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2-3个乡镇产业集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20户,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亿元。三是产业集中度较高。一个产业集群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县(市)的比重不低于30%;两个产业集群的比重不低于40%;三个产业集群的比重不低于50%。四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符合上述条件的产业集群内企业户数和主营业务收入可累加计算,上述标准将根据产业集群发展情况逐年适当调整。单一资源开采类产业不予认定。

第二十八条 申报产业集群优势县,需每年2月底前向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如下材料:(1)产业集群情况。集群名称、区域范围、所在省级以上开发区或乡镇产业集中区、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等。(2)集群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每个企业的法人代码、名称、所在省级以上开发区或乡镇产业集中区、主导产品、主营业务收入等。数据以省统计局规模以上企业月度超汇数据库为准。

第二十九条 拥有第二十七条规定条件产业集群的县(市),均认定为产业集群优势县。在县域经济考核时,采用功效系数法,将集群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主营业务收入、产业集中度三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差别处理后,按照主营业务收入占50%、企业户数占25%、产业集中度占25%的权数进行加权计算,按照不同分值分别给予0.5、0.4和0.3分的加分。

第三十条 县域考核评价指标数据质量监控实行领导责任制,分级负责,分级管理。根据职能分工,提供考核评价指标数据的部门即为相应的数据质量监控部门,其部门负责人为相应指标数据质量监控直接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 各地、各部门领导人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和依照本实施细则提供的考核评价指标数据,不得自行修改,不得强令或者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

第三十二条 省经济运行考核办公室依据已有的统计指标数据质量监控办法,组织有关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各地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评估、查询和确认,并根据需要,对县(市)上报的数据进行重点评估和验证,或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抽样调查等方法,核实其数据的真实性。

第三十三条 经评估、查询或核实,若发现上报的考核评价指标数据与实际情况有差异的,所涉及的指标按最低分处理。

第三十四条 有关科技创新、文明创建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等特别加分,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结果计分。

第三十五条 本细则由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经济运行考核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皖统„2005‟4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中层干部考核工作实施细1[定稿]

华西实验学校中层干部考核工作实施细则(初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考核学校中层校中层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管理与监督、激励与约束,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考核工作,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校中层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所进行的考察、核定、评价,并以此作为加强对校中层干部任用、奖惩等的依据。

第三条 考核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党管干部原则(二)客观公正原则(三)注重实绩原则(四)群众公认原则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考核学校中层干部。第二章 考核方式

第五条 对中层校中层干部的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定期考核。

第六条平时考核是对校中层干部所进行的经常性考核。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了解考核对象的有关情况。

第七条 定期考核采取、任期末考核的形式进行。第三章 考核内容

第八条 校中层干部考核内谷:(一)思想政治素质(20分)

能不断学习,提高理论素质和思想水平,有大局意识、吃苦在前、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廉洁自律,能主动广泛地听取普通老师的意见,及时采纳合理建议,包括理论学习、政治表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行民主集中制、维护学校政令畅通、团结协作、廉政建设等情况。(二)组织管理能力素质(20分)

与本职岗位相关的组织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领导能力、办事效率、开拓创新,能根据学校工作,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计划,在落实的过程中,做到有检查、有总结、有反馈、有执行力,包括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等能力。(三)工作表现(20分)

办事讲实效,办事讲求效益,不拖拉,不借故推脱;工作有创新,成绩有突破;能带领一线教师共同发展。积极参加学校各类会议和活动,不无故缺席,在校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四)工作实绩(40分)

首先自己的专业素质过硬,真正能做好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引领,并能指导其他普通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能把分管的年级带好,所在岗位或部门对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能做出成绩。包括教学效果和质量、工作效率和成果、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成效等。第四章 考核程序

第九条 定期考核的基本程序:(一)考核准备;(二)述职;

(三)个别谈话;(四)调查核实;(五)撰写考核材料;

(六)综合分析,评定考核结果;(七)反馈。

第十条 考核准备:(一)拟定考核方案;(二)组建考核组;

(三)考核组与被考核对象商定考核实施计划。

第十一条 召开述职会议:

进行考核动员;被考核对象作本人述职报告。

第十二条 参加述职会议人员:

学校中层干部成员;

第十三条 个别谈话的对象要注意代表性,各类型、各层次都应有代表列入,应包括考核对象本人,具体人选由考核组确定。个别谈话时,考核组应有两名以上人员参加,并做好谈话记录。

第十四条 考核组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写出考核材料。

第十五条 校中层干部考核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核工作的简要情况和校中层干部的基本情况;

(二)考核情况,包括考核对象的优点、成绩、存在的不足、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三)考核组的评价和建议以及考核组对评定等次的建议。

第十六条 评定考核结果由考核组会议决定,考核结果应正式通知考核对象,考核对象对考核结果若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诉。第五章 考核结果的评定和应用

第十七条 对中层领导的考核要作出整体评价,并提出加强校中层干部建设的具体建议。对存在问题应督促其进行整改,问题严重的应责令整顿,限期改进,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予以调整。

第十八条 校中层干部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第十九条 校中层干部经考核全部项目达到下列标准者,应评定为优秀等次:(一)思想政治素质高;(二)组织领导能力强;

(三)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风好;(四)工作实绩突出;(五)清正廉洁。

第二十条 校中层干部经考核多数项目符合下列标准者,应评定为称职等次:(一)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二)组织领导能力较强;

(三)联系群众,工作作风较好;(四)工作实绩比较突出;(五)能做到廉洁自律。

第二十一条 校中层干部经考核多数项目符合下列情况者,应评定为基本称职等次:

(一)思想政治素质一般;(二)组织领导能力较弱;

(三)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某些不足;

(四)能基本完成工作目标,但工作实绩不突出;(五)能基本做到廉洁自律,但某些方面还有差距。

第二十二条 校中层干部经考核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定为不称职等次:(一)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二)组织领导能力差,不能胜任现职领导岗位;

(三)在校中层干部中不能坚持原则,严重影响班子团结或工作作风存在严重问题;

(四)有以权谋私行为,存在不廉洁问题;(五)工作不负责任,工作中造成较大损失;

(六)连续两年未完成工作目标,工作实绩差。

第二十三条 考核结果应作为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职务升降、奖惩、培训、调整级别和工资等的重要依据。选拔担任上级领导职务的人选,应从考核中评定为优秀、称职的干部中产生。

第二十四条 校中层干部在考核中被评定为基本称职的,考核组应对其提出诫勉,限期改进。视具体情况,也可以调整其领导职务。

第二十五条 校中层干部在考核中被评定为不称职的,应视具体情况,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作如下处理:(一)免去现任领导职务;(二)责令辞去领导职务;(三)降职。

校中层干部被免去现任领导职务或责令辞去领导职务后,可另行分配适当工作

第二十六条 考核意见反馈给部门校中层干部后,校中层干部应及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整改措施,并向考核组专题报告。

第二十七条 考核工作结束后,校中层干部综合评价材料存人本人档案。第六章 考核的纪律和监督

第二十八条 考核人员要认真履行考核职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考核,要全面、准确、细致地了解和客观公正地反映考核对象的情况。

第二十九条 在考核工作中,考核人员和考核对象必须遵守以下纪律:(一)不准凭个人好恶了解或反映情况;(二)不准借考核之机谋取私利;(三)不准泄露考核机密;

(四)不准故意夸大、缩小、隐瞒、歪曲事实;(五)不准搞非组织活动;

(六)不准设置障碍,干扰或妨碍考核工作;(七)不准弄虚作假,向考核组提供虚假数据;(八)不准对反映其问题的人打击报复。

第三十条 对违反第二十九条规定的,视其情节、性质、后果,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党政纪处分。造成考核结果失实的,宣布考核无效并追究责任。

第三篇:安徽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实施细则

安徽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实施细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工作,确保考核评价公开、公平、公正,使考核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引导各县(市)增强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意识,既注重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又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更快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试行县域分类考核的通知》(皖政„2008‟90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04‟18号)及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印发的《安徽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办法》(省县经办„2004‟1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一条 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经济运行考核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县域经济考核评价的日常工作;各市、县承担考核工作的相关部门负责落实考核评价数据的收集、整理、审核和上报等工作。

第二条 县域经济考核评价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即先运用功效系数法,将所有考核评价指标的实际值转化成无量纲差别的评分值,然后对每项考核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分别计算总量水平的静态指数和当年增长的动态指数。第三条 在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各考核评价指标实施无量纲处理时,其“满意值”、“允许值”分别取全省县(市)的较大值和较小值。

第四条 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按照静态指数占45%、动态指数占55%的权数分布加权平均求得。

第五条 地区生产总值统计为所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当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其人均值为地区生产总值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元/人)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缩减指数计算;年末总人口为公安部门公布的年末户籍人口数(其他人均指标计算均使用同一口径)。

第六条 人均财政收入为财政收入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年末总人口(元/人)其中,财政收入由财政部门提供,包括按财政体制划分的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本级收入。中央财政收入是指属于中央财政的收入包括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75%部分,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60%部分,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交的利润,个人所得税60%部分,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证券交易印花税97%部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中央非税收入等。

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属于地方财政的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印花税,增值税25%部分,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40%部分,个人所得税40%部分,证券交易印花税3%部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地方非税收入等。第七条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各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其计算公式: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各项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其中,各项税收收入由财政部门提供,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第八条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是指年底境内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的个数。

第九条 固定资产投资(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投资)是指城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或实际需要总投资)50万元及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县城及以上区域内发生的投资,县及县以上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直接领导、管理的建设项目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投资均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其人均值为固定资产投资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年末总人口(元/人)第十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的总和。

第十一条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所辖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所占的比重、全部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其计算公式: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00%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部工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00%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00%

第十二条 实际利用内外资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之和。其计算公式:

实际利用内外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年均汇率(万元)

其中,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由发改委部门提供,是指中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安徽省以外地区的资金,不含本地区外的省内资金。实际利用外资由商务部门提供,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及外商其它投资之和。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即实际使用国外直接投资(FDI),指外国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技术等(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作为投资,在我国境内通过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与中方投资者共同进行石油资源的合作勘探开发以及设立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的投资(香港、澳门和台湾投资者在境内设立的企业视同外商投资企业);对外借款,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出口信贷、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对外发行债券等;外商其它投资,即除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以外,通过其它方式吸收的外资(主要包括对外发行股票、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及加工装配等)。

第十三条 进出口总额由商务部门提供,是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品,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边境地方贸易及边境地区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边民互市贸易除外),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和公用物品,到、离岸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无商业价值、无使用价值和免费提供出口的除外),从保税仓库提取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他进出口货物。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第十四条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费用支出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它既可以用于生产、非生产投资,改善物质和文化生产,以及用于再分配的支出和节余的收入。这个指标用来观察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以及农民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生活的能力。其计算方法:

纯收入=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费支出-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调查补贴(元)

第十五条 职工平均工资为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与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的比重。其计算公式:

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元)

其中,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是指本内城镇职工的平均人数。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其他工资。第十六条 城镇低保人均补差额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总额与全年保障低保对象人数比值,由民政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城镇低保人均补差额=全年发放低保资金总额/全年保障低保对象人数(元)

第十七条 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为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之和与年末总人口比重,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由财政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年末总人口(元/人)第十八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高中)在校学生总数与15~17周岁学龄组人口数的比值,由教育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在校生/高中阶段学龄人口(%)

第十九条 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为全年专利授权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全年专利授权数/年末总人口(件/万人)

其中,全年专利授权数由科技部门提供,是指在报告内,经专利部门审查合格后,依据专利法授予区域内发明人和设计人对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创造享有专有权的件数。

第二十条 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为社会福利床位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社会福利床位数/年末总人口(张/万人)

其中,社会福利机构数由民政部门提供,是指收养社会孤老、残、幼的福利机构,包括民政部门管理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和社会办福利机构以及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之家”。

社会福利床位数是指报告期末全部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第二十一条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外排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企业与所有有污染排放的工业企业的比值,由环保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外排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企业/所有有污染排放的工业企业)×100% 第二十二条 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电量为全年第二、三产业用电总量与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电量=(全年用电总量—农业用电量—居民用电量)/二三产业增加值(千瓦时/万元)其中,全年用电总量,农业用电量和居民用电量均由电力部门提供。

第二十三条 粮食产量增长率为粮食增产相当于上年粮食产量的比率。其计算公式:

粮食产量增长率=(当年粮食产量-上年粮食产量)/上年粮食产量×100%

其中,粮食总产量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单位生产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其他杂粮、薯类和豆类等的产量。第二十四条 人工造林完成面积由林业部门提供,是指报告期内在荒山、荒地、沙丘、退耕地等一切可以造林的土地上,采用人工播种、植苗造林、分殖造林等方法新植成片乔木林和灌木林,经过检查验收符合《造林技术规程》要求的单位面积株数,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成活率达85%的面积。四旁植树如一侧在二行以上,连片面积0.066公顷(一亩)以上,应统计在造林面积内。第二十五条 针对突发性因素(如旱涝灾害等)造成的受灾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增幅波动,根据省民政厅提供的重灾县名单,采用三年平均增幅对重灾县的指标数进行平滑,即受灾当年动态指数计算用当年及灾前两年的三年平均数,灾后一年动态指数计算用当年、受灾年及受灾前一年的三年平均数。其中,当年受灾、上年未受灾、上上年受灾,则受灾当年动态指数计算用当年和上年两年平均数;当年受灾,上年也受灾,则受灾当年动态指数计算使用当年数。

第二十六条 所有考核评价指标比上年增长(或增减百分点)的对比基数均为上年年报数。对上年快报数与年报数相对误差超过3%—5%(不同指标控制的相对误差不同)的指标,在计算比上年增长(或增减百分点)时,对比基数为上年快报数。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为:(︱快报数—年报数︱/年报数)×100%。

第二十七条 行政区划发生变动的地区,需要按新区划对各考核评价指标当年数和上年数相应作同步调整,确保指标数据有可比性。

第二十八条 县域经济考核评价统计表,由省经济运行考核办公室统一印制下发,各县承担考核工作的相关部门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收集、整理报各市承担考核工作的相关部门,经各市审核后,报省经济运行考核办公室。

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由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经济运行考核办公室考核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同时以往相关县域考核细则废止。

第四篇:全市党政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2

123456 全市党政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

根据 《中共枣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党政机关进一步实行目标管理考核的意 见(试行)》精神,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突出实绩考核的原则,为便于考核全市工作目 标,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市直部门工作目标

(一)目标制定

市直部门(单位)工作目标主要分为业务目标和公共目标,工作目标按照百分制设计, 其中,业务目标占 70 分,公共目标占 30 分.

业务目标的制定,由各部门(单位)围绕本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和重点工 作,以及业务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和部门(单位)职责范围内的重要工作事项,提出本 部门(单位)的工作目标,并将其进一步分解成具体项目及每项分值,报各分口考核组(由该分口分管副秘书长及牵头部门组成)审核后送市分管领导审定, 填写 《目标责任书》.公共目标包括党的建设(10 分),党风廉政建设(10 分),精神文明建设(5 分),招商引 资(5 分),其具体项目及每项分值由市各有关部门制定,市考核办公室负责汇总并纳入各 部门(单位)的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一式两份,市分管领导与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 签字后,于每年 3 月 15 日前报送市考核办公室.

(二)目标管理

目标制定后要实行跟踪管理.

1,部门(单位)日常自查和半年考核.各部门(单位)对目标的实施要制定具体措施, 狠抓落实,要建立日常的自查制度和半年考核制度,每半年要向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 府, 市政协和市纪委书面报告一次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 同时将报告送各分口考核组及 市考核办公室备案.

2,综合部门督查.承担目标管理考核任务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把工作部署,督查, 考核结合起来,贯穿于全年工作始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跟踪考核,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市考核办公室和负责目标管理考核的部门,要建立对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考核档案.

3,年终考核.在部门(单位)年终总结的基础上,由各分口考核组与承担目标管理考 核任务的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对分口内部门(单位)进行考核计分,并由市考核办公室汇总 确定该部门(单位)的综合得分.

(三)目标考核

部门(单位)目标考核与目标制定的分值相对应.

业务目标考核实行分管首长负责制, 由各分口考核组具体操作, 制定口内考核标准和办 法,根据部门(单位)业务目标完成情况,逐项考核计分.各个项目得分相加,即为市直各 部门(单位)业务目标考核得分,分口考核组报市分管领导审定后送市考核办.

公共目标考核分别由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招商局制定考核 办法并计分(见附表 1,2,3,4).

对内部门工作有创新,典型

经验得到市,省,国家级部门或党委政府肯定推广的, 考核时予以加分.业务部门的市级,省级,国家级三个等次分别按 4 分,6 分,8 分加分;党委,政府的按照市,省,国家三个等次分别按 6 分,8 分,10 分加分,同一项目不重复加 分.内被通报批评的,每通报批评一次,在考核总分中减去 5 分.加减分因素分别由各 口考核组考核计分,报市分管领导审定,送市考核办.

以上三项分数相加,即为该部门(单位)综合得分,由市考核办将结果反馈给分口 考核组.

(四)目标奖惩

分口考核组按照口内部门综合得分排出名次, 按分管部门数的 10%的比例计算出先进集 体限额,提出拟表彰对象,提请市分管领导审定,经市考核办汇总审查后,报市委常委会批 准.

有关工作被纪检,检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执纪执 法部门一票否决及总结汇报工作不实,弄虚作假的,取消评选先进集体的资格.

被评为先进集体的部门(单位)奖励 1 万元,第一责任人可直接定为优秀等次并予以表 彰;有关工作被一票否决的,对所涉及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不能定为优秀等次,不予 表彰;对连续 2 年考核得分低于 60 分的部门(单位),由市委对领导班子实行诫勉或调整.

二,区(市)工作目标

(一)目标制定

区(市)目标制定的原则是:围绕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突出重点项目,突出发展速 度,兼顾发展基础,按照百分制设计.

区(市)工作目标主要分为业务目标和公共目标.其中,业务目标 70 分,公共目标 30 分.业务目标又分为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两部分.经济目标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 GDP,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利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 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民营经济税收,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 民人均纯收入等内容;社会目标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控制,就业,社会 保障,社会稳定等内容.公共目标包括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招商引资 四项内容.区(市)工作目标由上一级有关部门提出,市考核办公室汇总,与区(市)对接 后,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市委,市政府与区(市)党委,政府签订责任书.

(二)目标考核

区(市)目标考核与目标制定的分值相对应.

区(市)业务目标由市有关部门制定考核办法并计分(见附表 5,6),报市考核办公 室汇总,于每年 3 月 15 日前提供市统计局.市统计局对各项指标审核后送市考核办公室.

公共目标分别由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招商局制定考核办法 并计分(见附表 1,7,8,9).

加减分因素的考核办法可参照市直部门.

(三)目标管理和奖惩

1,区(市)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半年和年终由市委办公室,市

市政府办公室进行通报, 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2,考核得分前 2 名的区(市),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并奖励 10 万元,政府主要负责 人考核定为优秀等次并记二等功.有关工作被“一票否决”及弄虚作假的,对所涉及的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不能定为优秀等次,不予表彰.

3,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区(市)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使用的主要依据.

三,工作人员目标

每位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市级领导干部)都要实行目标管理考核.按照干部管理权限, 各级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分别由市五大家办公室, 市组织(人事)部门和本部门(单 位)的考核办公室负责.各级各部门(单位)应将各自工作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层层分 解到各级工作人员,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办法.

(一)目标制定

各级工作人员的目标应根据职位职责和各级各部门(单位)的中心工作,按照百分 制设计.其中,业务目标 90 分,公共目标 10 分(包括自身建设,依法行政,党风廉政建设 及效能服务等).五大班子成员工作目标,由各自办公室制定;各部门(单位)县级领导干

部工作目标由各自的考核办公室制定;科级及其以下工作人员工作目标由科室及个人制定.各级工作人员工作目标报其主管领导审定后,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正式下达,并实行政务 公开.

(二)目标管理与考核

对主要负责人,重点考核其整体工作完成情况和决策质量;对副职,考核其分管工作完 成情况,配合中心工作和临时工作完成情况;对一般工作人员,考核其履行职责,工作创新 等情况.具体操作可从工作量大小,工作性质,工作要求,难易程度等方面去量化细化.

五大班子成员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由市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县级工作人员(区〈市〉党委正职除外)的目标管理考核,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在组织 述职的基础上按民主测评 30 分,目标完成情况 70 分进行考核计分.考核结果,区(市)报 送区(市)党委,市直部门报送市分管领导,区(市)党委和市分管领导根据考核结果,按 15%,5%的比例分别提出考核优秀等次和拟表彰人员,由各区(市)考核办公室和各分口考 核组报市考核办公室.

科级及其以下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由各级各部门(单位)考核办公室在本级本部 门(单位)党委(党组)领导下具体负责实施.考核按以下程序进行:组织被考核人述职并 进行民主测评 30 分,各级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根据工作人员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计分 70 分,按 15%,8‰的比例分别提出考核优秀等次和拟表彰人员报市考核办.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合格),基本称职,不称职(不合格)四个等次.拟定优秀 人员和被表彰人员要在所在单位进行 5—7 天公示.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

考核人,被 考核人如有异议,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日内向所在部门(单位)考核办申请复核,考核办 在十日内回复.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档案.

(三)目标奖惩

考核结果的使用仍按照原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继续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奖励,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工资的重要依据,切实做到奖 优罚劣.

各级各部门按表彰限额从优秀人员中推荐出记二等功, 记三等功和受嘉奖人员(市级领 导除外),报市考核办公室审核,提请市委常委会批准.对受表彰的人员,市委,市政府颁 发证书和奖金.

凡内因工作态度和效能问题被投诉或有其他违纪违规, 弄虚作假行为的, 考核 不能被定为称职以上等次,情节严重的,予以待岗,连续 2 年确定为不称职的,按规定予以 辞退.

本实施细则由市目标管理考核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试行县域分类考核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试行县域分类考核的通知

皖政〔2008〕9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各地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性,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全省61个县(市)实行分类考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划分县域考核类别。以聚类分析方法为基础,并综合考虑区位、资源等发展条件,将全省61个县(市)划分为三类,其中一类县21个,二类县28个,三类县12个。县域考核分类每三年调整一次。

二、调整考核指标。按照客观、公正、简便、可操作的原则,将原综合十强县、动态十佳县两套考核指标体系合并,并适当增加反映民生、资源环境方面的考核指标,形成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两大类25个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

三、调整考核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按照静态指数占45%、动态指数占55%的权重计算综合指数分值,从高到低排出每个县在所属类别中的位次,作为表彰奖励的主要依据。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外,凡出现重大环境责任事故的县,也取消当年表彰奖励资格,缺额依次递补。

四、给予特别加分。为引导县域走科学发展道路,对经认定的产业集群优势县,在当年县域经济考核综合指数分值基础上加0.5分,具体认定办法由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为鼓励县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在当年县域经济考核综合指数分值基础上加0.3分。为鼓励县域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对获得“全国文明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称号的县,分别在当年县域经济考核综合指数分值基础上加0.3分、0.2分。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对基层配备专门统计工作人员的县,在县域经济考核综合指数分值基础上加0.2分。

五、调整奖励办法。每年对一类县的前7名、二类县的前9名、三类县的前4名进行表彰奖励,并授予“安徽省xxx科学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奖励按原综合十强县的标准执行。自2008年起,对连续三年被评为科学发展先进县的县给予一次性特别嘉奖。

六、继续开展综合十强县评价工作。为便于各地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继续开展综合十强县评价(采用原综合十强县考核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每年对外发布一次,但不再作为表彰奖励的依据。

其他事项仍按《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04〕18号)文件执行。

附件1:县域分类

一类县: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濉溪县、颍上县、凤台县、来安县、天长市、霍山县、无为县、和县、怀宁县、枞阳县、桐城市、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铜陵县、广德县、宁国市,共21个县。

二类县: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临泉县、太和县、阜南县、界首市、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全椒县、明光市、定远县、凤阳县、寿县、霍邱县、舒城县、庐江县、含山县、郎溪县、青阳县、宿松县、望江县、东至县,共28个县。

三类县:金寨县、潜山县、太湖县、岳西县、泾县、旌德县、绩溪县、石台县、休宁县、黟县、歙县、祁门县,共12个县。

附件2:县域分类考核指标体系(略)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下载安徽省县域分类考核实施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县域分类考核实施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监理实施细

    重庆市园博园巴渝园工程 安 全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园博园项目监理部 一、安全监理的依据: 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 已批准的《监......

    实施分类推进

    实施分类推进实现集体增收省庄镇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多措并举,探索出特色产业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服务推动三种促进富民增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发展模式, 特色产业拉动。......

    国有企业公文处理实施细

    公文处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日常办公需要,推进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机关的公文是本单位在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

    关于关于黑龙江省实施《婚姻登记办法》细

    黑龙江省实施《婚姻登记办法》细则 (黑龙江省民政厅 1987年8月12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办法》,结合......

    舒城县分类考核

    专稿:舒城县在今年初进行的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中,本着“突出发展、注重实绩、鼓励创新、全部量化、便于操作”的原则,对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分平台、分类考核,确保考核结......

    安徽省劳动教养实施条例

    安徽省劳动教养实施条例(修正) (1995年4月24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 过 根据1995年6月22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 关于修改<安徽省劳......

    安徽省实施《律师法》若干规定

    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安徽省公安厅安徽省司法厅 2011年3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

    安徽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范文模版)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1992年2月29日安徽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7年11月2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