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扶贫资金管理公开制度
光城小学教育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公开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资金项目监管,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要求,现将建立和执行教育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制度通知如下:
一、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的范围
凡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统筹整合资金用于扶贫的项目,均要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
二、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公示的原则
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公开应当遵循合法、及时、真实和公正的原则,不得侵犯他人私隐,商业秘密、国家秘密、不得损害学校利益。
三、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公示的内容
1、学校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规章制度,上级有关文件和政策性通知;学校各项实施方案。
2、学校代收,代发放扶贫资金情况;
四、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公示的方式
1、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宣传栏;
2、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会议;
3、校刊、广播、校园网等校内发布信息媒体;
4、其他便于教职工,学生和社会知晓的形式。
五、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公示的组织
1、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公示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我们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报账员、教师代表组成的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公开的公示内容和照片资料留档备查。
2、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公开主要采取定期公示和不定期公示的方式进行;学校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分期中、期末各公示一次;其他与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有关的重大事项与重大活动的公开时间,应根据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及时公开。
六、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的时限
公告公示的资金为当年安排的扶贫资金,公告公示的时限为7日,并保留文字、影像等资料备查。
七、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公示组织机构 组长:杨贵军 副组长:刘耀辉
组员:李江平彭丛丽 高艳琴 马先 高春英 高龙 陈士霞 其它需要公开的事项。
具体内容: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年级、受助金额、举报电话等。
八、相关要求
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中不得涉及学生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隐私内容。如因信息公开、公告公示不到位,在扶贫资金评价中失分的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篇: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国家瞄准贫困对象,突出重点区域,锁定扶贫开发目标,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了攻坚的力度。在“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下,无论是投入的直接帮扶贫困人口的资金规模,还是投入的产业发展或者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发项目数量,都是空前的。资金管理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而涉农的扶贫资金更是焦点中的焦点,上上下下都十分关心。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操作,我认为,应在执行好现有政策的前提下,要注重创新,既要规范延伸旧有的好制度、好办法,又要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陈出新。下面,就我市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现状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现状及主要做法
在国省扶贫办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十年来,我市通过积极争取、整合、筹集、财政配套等方式,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47805亿元,其中20**年投入1.86175亿元。主要用于推进全市扶贫攻坚项目实施以及贫困人口的直接帮扶。面对来源广泛、数量庞大的扶贫资金,市委农村部和市扶贫办把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协调市、县相关职能部门一道参与,突出强化管理这个关键,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对扶贫资金的来源、流向、审批、报账等各个环节实施了严格监管。既确保了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同时也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规范、高效,实现了双赢的结果。
一是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制。全市各扶贫部门对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用项目资金,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
二是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制。对扶贫项目的报批执行市、县两级评审制。各区县(市)扶贫办在上报扶贫项目前,会同农业、发改、畜牧水产、林业等部门一同深入项目点现场考察,共同论证,提出考察论证报告,进行县级自评。市办与财政部门再次进行评审论证,确保扶贫项目资金投向合理。
三是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充分利用各级政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开扶贫项目申报、立项、审批等方面的政策和程序。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资金公开、建设单位公开、竣工决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对于重点项目,还制作项目建设平面示意图,简明扼要地介绍项目建设规模、责任单位、资金投入额度、资金来源渠道、管理方式和管护措施等。
四是严格执行报账制。严格执行群众参与式管理,由项目村提出资金申请,项目村验收工程并经审计部门审计后,由财政部门统一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对于工程质量不合格,或不能按要求提供有效凭证的,扶贫部门不予审批,财政部门不予报账。
五是严格执行验收考核制。对实施完毕的项目,按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检查验收,进行绩效考评。所有项目验收合格后,持项目验收单、项目验收报告方可报账。
六是严格执行审计制。由扶贫部门会同财政、审计部门,重点检查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采取现场察看实施项目是否按方案实施完毕、到财政部门察看项目资金是否按要求拨付到位等工作方式,加大资金审计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对扶贫资金实行了相对严格的管理,但是因为扶贫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牵涉的部门和扶贫对象多,资金的规模大小也不一,执行的主体也各有不同,所以,难免在使用和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涉及部门广,由于条块分割等原因,难以实行有效地统一管理。分配使用权力多集中于职能部门,在资金的安排、审批等环节,还有一定的随意性,存在不太规范的地方。
二是监管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监管模式下,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沟通,纪检监察机关组织的专项检查往往是事后督查,很难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资金安排和项目管理链条长、环节多、专业性强,对扶贫资金账目的审查耗费时间长、效率较低,监管范围有限,监管深度不够。同时,由于基层监督力量不足,使扶贫资金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是责任落实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主管部门是扶贫资金管理的主体、监督的主体,由于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等因素,个别单位往往重资金争取,轻资金管理;重资金分配权力,轻资金监管责任;分配资金时“插手”,监管资金时“甩手”。对资金项目如何安全运行,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
四是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个别涉农职能部门在资金拨付过程中,因为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存在延期拨付、人情拨付、吃请回扣等不正之风。个别乡(镇)、村对各类补助补贴类资金的发放,未能严格落实公开制度,对发放对象、补贴人数、补贴金额公开不及时、不到位,工作缺乏透明度。
三、对策及建议
1、创新机制,建立规范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要按照扶贫资金专款专用的使用原则和封闭运行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对每笔资金从进户到划拨、从使用到监督、从验收到报账,都有据可查。另外,在继续坚持扶贫项目招标制和公示制的基础上。一是推行合同制。对所有建设项目,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合同签约,明确项目责任人、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投资补助标准、项目管理、验收和奖罚办法等,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管项目、建项目、验项目。二是加强整合。针对原来扶贫资金存在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职责不清,扶贫资金“效益递减”的实际,要以县为单位,以贫困村为主战场,集中优势打歼灭战。要在区县(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加强资金整合。今后对扶贫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要按照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在扶贫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由财政、扶贫、审计等部门统筹管理扶贫资金,把扶贫资金与部门任务、责任、权力整合,以村或者以片为平台,实行统筹安排、综合调度、捆绑使用、集中投放,最大限度的覆盖贫困农户。三是积极创新。为彻底改变目前项目规划早、申报慢、资金下达迟等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网上申报、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每年年底前完成下年项目规划、申报,翌年前半年完成资金计划下达,确保项目早启动,早实施,贫困农户早受益。
2、规范操作,建立科学严密的项目运行体系。一是建立健全项目库储备和申报、审批制度。对扶贫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凡是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可审批审报,对已经确定的扶贫项目不能随意变更,如确需调整,必须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每个项目的申报必须有项目内容和辐射带动贫困户作为申报、审批的依据。二是要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研究制定不同的项目运行程序。分别从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账目处理和归档立卷五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三是根据不同项目,研究制定严密的检查验收程序。实现县建档、乡建簿、村建册、户建卡的规范化一条龙管理。
3、部门联动,建立高效合理的监管体系。首先,要坚持扶贫项目及资金集体审查。在将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的同时,坚持自下而上,分级负责的原则,协调各相关部门,强化各自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资金划拨、使用监督管理机制。并对扶贫资金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跟踪检查、逐项审计,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其次,要优化监管模式。采用系统化、网络化的监管模式,实现关口前移,使监督重点由事后督查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使资金监管贯穿于管理、审批、分配、拨付全过程。要编制涉农资金审批流程图,涉农资金审核、分配、拨付、使用各个环节实行流程化管理。要依托网络平台,建立由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系统”和“公示系统”组成的电子网络监管体系。通过“监管系统”内网,对涉农资金进行全程监督、动态监管和实时监控。依托涉农资金监管公示网站,将涉农直补资金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行“一卡(折)通”兑付,避免涉农资金在层层流转中被克扣、挪用等。第三,要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由纪检部门、扶贫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信访部门、检察院等机构组成联系会议,共同参与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实现信息共享,步调一致。
4、严明职责,建立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保障体系。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事前”有人抓。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农民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以及工作机制。要明确分工,从整体上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领导。特别是每笔扶贫资金拨付或者每个扶贫项目开始操作之前,都要明确专人负责,且要一“跟”到底。二是要强化检查预防,确保“事中”有人管。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职能,定期和不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监督检查,防止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确保扶贫资金或项目在运作过程中,能够安全、合规、有效使用。三是要强化责任追究,确保“事后”有人问。资金或项目实施完之后,监管部门都要及时跟进。对扶贫资金主管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失职、监督不到位、发现问题查处不力等行为,严格予以问责处理,提高制度的刚性约束。
第三篇: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我县于20xx年开端施实乡村扶贫开拓项目。从单一的科技扶贫到新村扶贫、卫生扶贫、移民扶贫、残疾人扶贫、劳务扶贫,再到扶贫贴息借款等多方位、多渠道的扶贫开拓项目。扶贫开拓项目所需资金包罗国度财务扶贫资金和信誉扶贫资金两个局部,财务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穷村的根底建立,经由几年的施实,乡村扶贫开拓任务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然则,因为扶贫资金起原渠道多,资金用处广,因此统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分治理,客观上构成了资金投入涣散,治理难度大比及问题,经由审计发现,扶贫资金的治理运用上存在以下问题待于进一步改良和增强。
一、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项目标方案性与项目实践施行的多变性。我们目前所用的上报项目、审批方案、按方案施行,资金县级报账制是乡村扶贫开拓治理形式。项目方案的制订,是由治理者按总体要求意向规划,未能实在按受益者的实践状况规划。项目标成功取决于项目标施行者,扶贫资金是为农人效劳,是党中心为“缓解和消弭贫穷,进一步改善贫穷生齿的生涯质量,增强贫穷村庄的根底设备建立,改善生态情况,逐渐改动贫穷地域经济、社会、文明的掉队情况,为到达小康程度发明前提”而不是为完成义务外表景象的致富。审计发现乡村扶贫资金项目标施行单元无一破例均对方案进行了或多或少地调整。资金治理部分和贫穷户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流,方案的严厉性与施行中的多变性为实际的扶贫项目标施行报酬地带来难度。
(二)扶贫资金的运用和治理分歧成度地存在滞留、挤占、调用和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套取扶贫资金、私自改动投向、等违纪违规行为。财政监管不到位、主观方案、奖罚不严、好处驱动是招致这些问题发作的首要要素。
扶贫资金的挤占、调用首要受方案体系体例的影响,资金(物资)在运用进程中,既有当局的微观调控又有各级扶贫主管人员的主观志愿,使得方案项目资金受益者与实践扶贫受益者常会呈现错位,形成挤占、调用。
主观方案、好处驱动在资金县报账制中显得尤为凸起。在对乡村扶贫资金的反省中发现大多项目施行单元因为将农户根底设备三改五建,开展支柱财产生果、蚕桑,培训技能人员等项目调整为新修村舍路途工程,或为小集团好处驱动故弄玄虚,再按方案报账时运用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等伎俩套取资金,到达小我或小集团的好处。
滞留扶贫资金:多年因由于对扶贫资金治理没有一套严厉的监管伎俩,一些扶贫开拓重点县的党政指导把扶贫开拓资金当成是当地的第二财务,想方设法的使资金滞留,以备不时之需。
二、建议及对策
为了更好地用好扶贫资金,充沛发扬其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增强监管。
(一)进一步完美财务专项资金治理准则,加大监视反省力度。明白专项资金治理的责任主体。加大专项资金跟踪反省和违规处分力度,实在维护财生意律和农人的亲身好处。
(二)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立项治理。扶贫项目标施行,起首应由贫穷乡(镇)、村两级制定脱贫规划,确定投资项目,由县级相关部分综合评价,设立项目库,然后由县级主管部分依据扶贫资金规划,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上报。
(三)强化对扶贫资金的效益审核。扶贫资金效益包罗立项效益和治理效益两个方面:一是立项效益应重点存眷立项能否科学,能否具有前瞻性,项目能否有明白的社会经济效益目的,能否契合国度财产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取向,方案项目能否与底层实践相符,能否进行了可行性研讨,能否存在先立项,后评价的景象;项目决议计划进程能否客观公平,能否进行了风险猜测;项目库的设计、挑选能否合理,能否准确处置部分好处与全体好处、短期效益与可继续开展的关系,能否了先急后缓、弃劣择优的准则。二是治理效益应重点存眷国度扶贫政策能否落实,资金的分派能否契合扶贫开拓规划,资金能否按项目、按进度拨付,能否专款专用,有无虚报冒领、挤占调用、滞留、抵扣扶贫专项资金的状况,能否存在受部分好处差遣,将扶贫资金投向非扶贫项目甚至用于机关经费。重点审核扶贫资金治理系统能否健全,内部节制准则和责任机制能否存在并有用施行,财政信息能否真实牢靠。扶贫借款和扶贫周转金的投放能否契合扶贫开拓总体要求,能否存在金融部分和信誉资金治理部分为了本身经济好处和单方面躲避信贷风险私自改动放款用处、招致放款分明偏离扶贫目的,扶富不扶贫以及故弄玄虚骗取借款和贴息等问题。扶贫资金能否执行专户治理,封锁运转;专款进出能否执行受权审批,账、钱、物的治理能否别离;能否严厉划分出产性支出和优抚性支出;扶贫资金的详细项目能否施行了预算治理。
四、增强对培训费的治理运用:培训费是和扶贫项目资金一同下到达底层的。依据项目治理要求,它该当是对广阔贫穷农牧民及底层干部的政策、营业、科技、技艺培训的费用。但在
我县于20xx年开端施实乡村扶贫开拓项目。从单一的科技扶贫到新村扶贫、卫生扶贫、移民扶贫、残疾人扶贫、劳务扶贫,再到扶贫贴息借款等多方位、多渠道的扶贫开拓项目。扶贫开拓项目所需资金包罗国度财务扶贫资金和信誉扶贫资金两个局部,财务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穷村的根底建立,经由几年的施实,乡村扶贫开拓任务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然则,因为扶贫资金起原渠道多,资金用处广,因此统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分治理,客观上构成了资金投入涣散,治理难度大比及问题,经由审计发现,扶贫资金的治理运用上存在以下问题待于进一步改良和增强。
一、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项目标方案性与项目实践施行的多变性。我们目前所用的上报项目、审批方案、按方案施行,资金县级报账制是乡村扶贫开拓治理形式。项目方案的制订,是由治理者按总体要求意向规划,未能实在按受益者的实践状况规划。项目标成功取决于项目标施行者,扶贫资金是为农人效劳,是党中心为“缓解和消弭贫穷,进一步改善贫穷生齿的生涯质量,增强贫穷村庄的根底设备建立,改善生态情况,逐渐改动贫穷地域经济、社会、文明的掉队情况,为到达小康程度发明前提”而不是为完成义务外表景象的致富。审计发现乡村扶贫资金项目标施行单元无一破例均对方案进行了或多或少地调整。资金治理部分和贫穷户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流,方案的严厉性与施行中的多变性为实际的扶贫项目标施行报酬地带来难度。
(二)扶贫资金的运用和治理分歧成度地存在滞留、挤占、调用和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套取扶贫资金、私自改动投向、等违纪违规行为。财政监管不到位、主观方案、奖罚不严、好处驱动是招致这些问题发作的首要要素。
扶贫资金的挤占、调用首要受方案体系体例的影响,资金(物资)在运用进程中,既有当局的微观调控又有各级扶贫主管人员的主观志愿,使得方案项目资金受益者与实践扶贫受益者常会呈现错位,形成挤占、调用。
主观方案、好处驱动在资金县报账制中显得尤为凸起。在对乡村扶贫资金的反省中发现大多项目施行单元因为将农户根底设备三改五建,开展支柱财产生果、蚕桑,培训技能人员等项目调整为新修村舍路途工程,或为小集团好处驱动故弄玄虚,再按方案报账时运用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等伎俩套取资金,到达小我或小集团的好处。
滞留扶贫资金:多年因由于对扶贫资金治理没有一套严厉的监管伎俩,一些扶贫开拓重点县的党政指导把扶贫开拓资金当成是当地的第二财务,想方设法的使资金滞留,以备不时之需。
二、建议及对策
为了更好地用好扶贫资金,充沛发扬其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增强监管。
(一)进一步完美财务专项资金治理准则,加大监视反省力度。明白专项资金治理的责任主体。加大专项资金跟踪反省和违规处分力度,实在维护财生意律和农人的亲身好处。
(二)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立项治理。扶贫项目标施行,起首应由贫穷乡(镇)、村两级制定脱贫规划,确定投资项目,由县级相关部分综合评价,设立项目库,然后由县级主管部分依据扶贫资金规划,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上报。
(三)强化对扶贫资金的效益审核。扶贫资金效益包罗立项效益和治理效益两个方面:一是立项效益应重点存眷立项能否科学,能否具有前瞻性,项目能否有明白的社会经济效益目的,能否契合国度财产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取向,方案项目能否与底层实践相符,能否进行了可行性研讨,能否存在先立项,后评价的景象;项目决议计划进程能否客观公平,能否进行了风险猜测;项目库的设计、挑选能否合理,能否准确处置部分好处与全体好处、短期效益与可继续开展的关系,能否了先急后缓、弃劣择优的准则。二是治理效益应重点存眷国度扶贫政策能否落实,资金的分派能否契合扶贫开拓规划,资金能否按项目、按进度拨付,能否专款专用,有无虚报冒领、挤占调用、滞留、抵扣扶贫专项资金的状况,能否存在受部分好处差遣,将扶贫资金投向非扶贫项目甚至用于机关经费。重点审核扶贫资金治理系统能否健全,内部节制准则和责任机制能否存在并有用施行,财政信息能否真实牢靠。扶贫借款和扶贫周转金的投放能否契合扶贫开拓总体要求,能否存在金融部分和信誉资金治理部分为了本身经济好处和单方面躲避信贷风险私自改动放款用处、招致放款分明偏离扶贫目的,扶富不扶贫以及故弄玄虚骗取借款和贴息等问题。扶贫资金能否执行专户治理,封锁运转;专款进出能否执行受权审批,账、钱、物的治理能否别离;能否严厉划分出产性支出和优抚性支出;扶贫资金的详细项目能否施行了预算治理。
四、增强对培训费的治理运用:培训费是和扶贫项目资金一同下到达底层的。依据项目治理要求,它该当是对广阔贫穷农牧民及底层干部的政策、营业、科技、技艺培训的费用。但在
项目施行进程中的套取、调用等问题也是习以为常的,以下办法能有用预防培训费违规:一是加大贫穷县培训费的额度,加速提拔贫穷农人的科技、文明、技艺等本质;二是培训费应包括县、乡扶贫系统营业干部、区表里受训的费用支出,是恰当添加项目治理经费,以包管营业费用的支出弛缓解当地财务对扶贫办供应缺乏的矛盾
第四篇: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书
甲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乙方: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新村扶贫既是扶贫开发的载体工程,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我市扶贫新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产业立村,生态建家,祥和安康”的基本思路,合理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特色,由点到面、滚动发展,逐步把贫穷落后、产业分散的自然村建设成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产业支柱十分明显,人居环境优化美观,文化生活高尚完善的扶贫新村。奋斗目标是:从今年开始,以每年15%的建设速度推进,到2010年全面完成1138个扶贫新村建设任务,真正做到建一个新村,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为加强新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确保我市新村扶贫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根据《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XX-2010年)》,特签定市新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书:
一、乙方的责任及义务
(一)严格执行省、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不准随意变更和调整。确因情况发生变化而必须调整的,乙方应按程序向甲方申报,并说明原因,经甲方批准后执行。(20分)
(二)不准随意调整和扩大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对象。乙方在安排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时,其使用对象和范围应该是尚未解决温饱和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需要巩固扶贫成果,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其重点是在全市的1138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范围是省上确定的新村、卫生、移民和劳务四大扶贫工程。乙方不得随意上报不属于扶持对象和范围的项目计划。(15分)
(三)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的政策原则安排项目和使用资金。财政扶贫资金首先安排改善重点贫困村的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生产和提高生存质量的项目,然后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项目。扶贫资金必须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减少一切可能消耗扶贫资金的中间环节。扶贫资金要设立专户,建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分配使用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乡村两级必须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乙方不得将财政扶贫资金用于以下十个方面的支出,即: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弥补企业亏损,修建楼、堂、馆、所及住宅,各部门的经济实体,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大中型基建项目,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汽车、手机、传呼机等),小额信贷及其他形式的有偿使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等。(20分)
(四)要整合资源,多方投入,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乙方在安排使用扶贫资金时,要坚持统筹安排,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要整合资源,做到各种资金相互匹配、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四人居环境”的扶贫新村建设要求,制定好村级规划,做到整村推进。特别要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15分)
(五)切实规范县级财政报帐制。乙方要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规定,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不准各行其事,搞资金拨付制和县级部门报帐制。体制不顺的,要限期纠正。要实行项目和资金管理分离,扶贫办负责项目管理,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形成制约和监督机制。(15分)
(六)加强扶贫资金审计。乙方必须实行县(市、区)、乡、村三级项目资金公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要建立扶贫资金审计制度,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审计,对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迁就。(15分)
二、考核办法:本责任书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的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
三、本责任书有效期限自XX年 月 日到2010年 月 日止。
四、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市目标办各执一份。
甲 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代 表:
乙 方: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代 表:
第五篇:惠农补贴资金公开公示制度
惠农补贴资金公开公示制度
一、指导思想:
凡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规定的补贴,都要纳入“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范围,采取指标统一下、资金一户管、服务一站办、政策一册明、通知一册代、补贴一折统、收支一本账的办法进行管理。在具体的操作执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六不准”的工作纪律:一是不准擅自变动补贴数额;二是不准以补贴抵扣农民的任何款项;三是不准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四是不准村集体代领补贴资金;五是不准延误发放时间;六是不准委托他人代发补贴资金。要严肃工作责任,各相关单位一定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权责不变,分工协作。对各类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和发放,要遵循惠农补贴政策不变、资金分配权限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原则,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责任制。
(二)规范透明,方便高效。制定“一卡通”操作流程,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规范便捷的发放机制和高效的监督机制,使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做到公开公正、减少环节、手续简化、资金直达。
(三)集中整合,一卡发放。将各类财政惠农补贴资金集中整合,实行一卡发放。
(四)封闭运行,确保安全。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人负责,加强审核,严格把关,高效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工作目标:
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做到了“六个兑现”,即积极兑现“两免一补”政策,切实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认真兑现农村合作医疗补贴款,着力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及时兑现民政救灾救济款物,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足额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征用土地补偿款,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全力兑现粮种直补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解决群众的再生产问题;严格兑现退耕还林补偿款,解决建设生态农业的问题。
四、纳入“一折(卡)通”的资金范围:
凡补贴给农民个人的资金,原则上全部纳入“一折(卡)通”发放范围。目前补贴范围具体包括:(1)良种补贴;(2)粮食直补;(3)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4)退耕还林粮食补助;(5)退耕还林现金补助;(6)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7)地方公益林省级补偿基金;(8)农村离任两老困难生活补助;(9)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10)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补助;(11)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2)“三属”(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13)“三红”(在乡退伍老红军、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人员生活补助;(14)复员军人补助;(15)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16)在乡残疾军人技改补助;(17)六十年代精减退职人员生活补助;(18)救灾救济资金;(19)农村大病医疗救济金;(20)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21)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资金;(22)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助资金。(23)家电下乡补贴;(24)其他补贴资金。
五、公开公示流程
(一)指标统一下达。财税所根据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指标,结合各村(单位)上报数据,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统一测算。
(二)项目落实到人。各村收到上级下达的补贴指标后,根据财政惠农补贴资金政策要求,对本村补贴对象、项目、标准等有关信息进行登记、审核和汇总,进行张榜公示,公示结束后,再将有关数据报送到财税所。
(三)资金统一拨付。公示期满,经与农户核对无误后,将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全部足额拨付到信用社专户。
(四)补贴一折发放。由信用社工作人员按照财税所提供的资金分配表将补贴资金及时足额转入“一折(卡)通”专用折。
六、严格遵守“六到户”、“六不准”的工作纪律,即:政策宣传到户,资金分配到户,结算编制到户,张榜公示到户,通知发放到户,补贴兑现到户;不准擅自以补贴抵扣农户的任何款项,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村社集体代领补贴资金,不准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回收农户存折,不准拖延补贴兑现时间,不准以任何理由借机增加农民负担。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要给予坚决纠正,并定期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执行不力、工作不到位,不能按政策规定期限完成任务的责任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