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浅析
群众路线的历史由来与现实意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准确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由来,充分认识坚持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由来
马克思主义为确立共产主义政党与群众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号召开展群众运动,党的群众路线正是在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中共二大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开始不断完善和成熟。1943年6月,毛泽东在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内涵:“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提出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深入于群众之中”、“到群众中去考察”等思想,群众路线的内涵进一步完善。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报告中,对毛泽东论述的群众路线作了系统的阐释和重要的补充。报告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报告把群众观点的内涵概括为四条: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1956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八大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一是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二是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尤其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这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思想,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
路线”。
二、群众路线的内涵和意义。
(一)、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群众路线不仅仅为党内成员提供了一种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保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有利于克服党内的不良现象。群众路线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情况已经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
首先,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则体现我们党的领导的目的和手段。其次,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党的领导基础。党的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党的事业能否成功,根本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再次,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正确决策和决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 群众路线要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方针,充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即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是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也是检验、丰富和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表达人民群众的主张、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党的执政活动更加富有成效。
(三)、群众路线深刻揭示了党的权力来源和本质
执政党是执掌国家政权的党,必须正确认识党与权力的关系。从党的群众路线的角度来看待共产党人的权力,其中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二是共产党人的权力要替人民办事。这就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权力来源和本质。既然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那么这种权力就应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就要了解和集中人民群众的意愿。既然共产党人的权力要为人民服务,要替人民群众办实事,那么,每一个掌权的共产党员就必须树立公仆意识,一切对人民负责。
(四)、群众路线反映了党的根本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对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来说,群众路线主要是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由于群众的经验和知识往往是自发的、分散的、不系统的,因此,领导者必须深入群众总结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形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计划和方案。只要领导者的认识集中了群众的正确意见和智慧,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那么,领导者的认识同群众认识就会达到一致。用理性认识的成果指导群众的实践,一方面可以通过群众实践,使精神变为物质,改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群众实践检验已有的认识正确与否,从而补充、修正和发展已有的认识。
第二篇:浅谈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
新时期党员教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
博望中心学校陈翔
【摘要】: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总书记指出,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理论上清醒,在政治上坚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坚持和实践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路线、党员教师
群众路线大家并不陌生,概括起来讲,就是四句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一个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它的内容非常简单,表述非常简洁,但内涵却不简单。我深知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牢记党的宗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意识,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我就新时期下教师如何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浅淡一些个人看法。
一、群众路线的内涵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一大”党纲上把组织工人、农民和士兵,实行社会革命,并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里面去”的思想。1928年10月,李立三在一次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主持起草《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阐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明确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提法。1929年,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1930年,毛泽东写的《调查工作》,明确表达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根本观点。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时,毛泽东同志明确地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
一。刘少奇同志在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系统地论述了党的群众观,党的群众路线。从而建立起了我党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体系,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仅成为指引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法宝,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重要法宝之一。群众路线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独创。因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为党提供了不竭的智慧和力量。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才能做好群众工作。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就是要时时刻刻把群众牢记于心,毫不动摇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善于化解群众中的不良情绪,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握好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扎根群众,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恪守廉洁奉公的职业操守,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二、求真务实做好教育工作
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新时期党的教育工作。更新理念贴近百姓教育。党员教师干部要加强知识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践行群众路线,要以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放心的教育”这一理念,创新教育管理,加强坚持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使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人心。在实现群众利益的时候,不做任何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必须以群众利益为重,以不损害群众利益为“底线”。要尽职尽责办好惠及广大群众的事。不论职责范围内,还是职责范围外,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要不拒细小,高度重视,尽力办好。要满腔热情办好教育教学方面的事。必须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正在开展的“四群”教育活动,增强组织工作的凝聚力。
三、互换角色做好贴心教育。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教师只有爱学生,以爱为本,把爱心和微笑带进课堂,才能做到教书育人,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因此,我们必须用真诚的爱心去爱每一个爱学生,特别是要爱“后进生”,更不能歧视所谓的问题生以及有某些缺陷的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和信任。党员教师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观念,树立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思想,突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教育的主体,与时俱进地树立想学生所想、办人民之所需的教育工作理念。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从而达到广大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支持与理解、拥护。师学互换角色,做好学生贴心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师。
四、廉洁自律争做教师表率。
廉洁清正是我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承诺,决定着民心所向。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廉洁清正并非于己无关,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廉洁清正于小学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小学教师从岗位职责上来说是奠基之师,个人对于学生具有示范表率作用,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保持清廉,才能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才能通过中学及学生的奠基和带动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教师的优良作风,是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先决条件,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凝聚、关系党和国家的命运生机。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党员,通过这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参考文献:
1、张朝勇《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浅析》
2、湖北日报《关于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3、李存荣《教师党员关于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心得体会》
第三篇:关于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2010-07-16 09:33来源:《湖北日报》【大 中 小】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自建立,尤其是党中央在延安13年所形成和坚持的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过程中正确运用的典范,是对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成功与挫折的经验总结,是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顺利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大法宝之一。今天,我们在改革开放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重温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观、坚持群众路线,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群众路线的涵义及其产生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一大”党纲上把组织工人、农民和士兵,实行社会革命,并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里面去”的思想。1928年10月,李立三在一次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主持起草《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阐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明确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提法。1929年,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1930年,毛泽东写的《调查工作》,明确表达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根本观点。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时,毛泽东同志明确地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刘少奇同志在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系统地论述了党的群众观,党的群众路线。从而建立起了我党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体系,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仅成为指引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法宝,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重要法宝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邓小平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江泽民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多次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重要思想,成为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加
第四篇: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党的群众路线随着不同时期实践的发展需要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和特征。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就提出并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它一直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克服和避免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促使党的作风转变和形象的进一步提升,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基础。
一、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与价值
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是群众观点在党的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就“群众路线”的内涵而言,它是随着实践发展的要求而不断继承和创新,而就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而言,它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即为民是党的宗旨的体现,务实是对党的作风提出的要求,清廉是保持党的领导干部纯洁性的保证,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
(一)、践行群众路线是恪守党的“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的生命线,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
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早在建立之初就把服务人民群众写在自己的党章里面,并把服务落实到每家每户中去。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就注重把各党员干部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各种方法帮助解决边区农村中农民缺乏农具,抗日军人家庭中缺乏劳动力,医疗卫生条件不好,生了孩子养不活等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很小,但其起到的作用不容轻视,这些问题解决的好,群众就会信任我们党,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能使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经常性的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至今仍是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做好的经常性工作。在执政条件下,一方面使党能够运用权力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用好权;另一方面也使党的领导干部面临着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这就尤其需要恪守党的“为民”的根本宗旨。
(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改进党的“务实”作风的重要保证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是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应该始终坚持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应该说,党自成立以来就努力把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当作自己的职责所在,并很好地履行着这份职责。但同时,有些地方部门和党员干部不注重关心群众,与群众关系渐渐疏远,尤其是存在官僚主
义、消极腐化等现象严重侵蚀着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针对这些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的“四大危险”。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对自身面临的问题的清醒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从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起,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只有始终走在人民群众中,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时时刻刻想着群众的安危冷暖,切切实实解决群众的难事,为群众办好事情,就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保持党的领导干部“清廉”的有效载体
群众路线是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清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最可贵的本质。党的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如何影响着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党的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如何也影响着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的作用发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正是在实践中提高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和廉政意识,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应该说,清廉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力保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命线;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又能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二、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群众路线确立后,党就一直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紧紧依靠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一项项事业的胜利,这也是我们能够成功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偏离甚至违背群众路线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某些领导干部对群众路线认识不清、方法不对、态度不正、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化工作机制和科学化的制度性保障。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态度问题
群众路线的落实与否和落实的情况好坏,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如果从认识上重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正确认识党同人民群众“领导”与“服务”的关系,在工作中发扬民主的作风,处处向群众学习,同群众商量,那么,群众路线也就能顺利地落实下去。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虽然也怀着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在工作中不相信群众,不虚心向群众学习和商量,不愿意耐心细致地教育群众。尤其是党执政后,党内不断滋长着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势必会造成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些就使得工作出现了失误,使群众的利益受到了重
大损失,这其实是对群众路线认识不清、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不正导致的。“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所以,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坚持发扬民主的作风,不能站在群众之上,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善于同群众商量和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
(二)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问题
党的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群众路线的重要功能是群众向党和政府进行利益表达,然后党和政府对群众提出的利益要求进行整合,这一功能在今天仍然适用。然而有的党员干部作出决策、决议、指示以前,既不同群众商量,充分收集群众表达的意见建议,在执行党的决议和指示时对群众又不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企图一切依靠命令行事。有的领导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重视调查研究,不深入了解工作中的真实情况,不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是从文件中来、到文件中去,盲目决策,方法机械简单。一旦决策失误引起群众不满,又往往不敢面对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不善于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这种脱离群众的方法就与党的群众路线的民主本义背道而驰。同时,随着人民的利益需求、思维
方式、生活方式的不断分化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利益整合问题,这就使得一些领导干部在面对复杂的现实利益矛盾时出现“本领缺失”。
(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民主作风问题
群众路线体现着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理念,它其实就是党的民主路线,反映了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思路。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要力量,党的民主理念与马列主义唯物史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认为人民群众是权力的拥有者和授予者,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是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完成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因此,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确认群众路线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视角下,坚持群众路线,意味着要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权力和群众的关系,意味着党要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使全党确立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党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民主意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政治的根本目标。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民主,发扬民主的作风,必须加强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
权,使党员干部正确理解公民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认识群众作为公民所享有的民主权利,真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机制不健全
关于制度的重要性,邓小平早就指出:党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群众路线在现实中仍存在没有落实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始终没有建立健全一套制度化、法律化、科学化的规范,使得它具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和主观随意性,没有形成一种长效性的发展模式。回顾一下党的历史,就会看到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尤其是遇到重大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都会突出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强调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主观主义的作风,虽然也起到一定作用,但它带有很强的人为色彩和不稳定性。在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处在残酷、险恶的斗争环境,党需要更加紧紧地依靠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群众路线执行的状况很好。但党执政后,党所处的地位、环境都发生重大变化,又加上官僚主义和消极腐化的滋长,群众路线的落实就面临更多的困难。
三、新时期提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性的路径选择
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根本工作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即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和团结群众。始终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群众工作做得好,党和群众的关系就会更加地密切,群众路线也就能够很好地落实下去。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是一条生命线,“如果正确地实行群众路线,使我们得到成功,那么,违背群众路线,就一定要使我们的工作遭受损失,使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因此,坚持群众路线,除了强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还必须力戒空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多做让群众满意的实事好事;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真心服务群众,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必须完善党的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促进群众工作的长效性发展。
(一)强化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重视思想教育,是保证党的任务完成的关键环节和有力措施。要真正践行群众路线,就必须依靠一套制度化的培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机制。不断拓宽群众路线教育的内容,改进教育的方法。关于群众路线的内容,应该包括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的观念教育,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教育,树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念教育,始终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教育。必须坚持对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提高他们对群众路线的重视,坚定执行群众路线。必须加强党的宗旨的教育,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做到思想上相信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于群众路线教育的方法,要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职位的党员干部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切忌一刀切和千篇一律。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状况,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群众路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我们传统上习惯注重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和个人品德来落实群众路线的做法具有很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联系群众制度,对党员干部形成监督和约束,才能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并逐步形成长效化机制。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确保党与人民群众最直接的联系。通过健全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与群众对话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咨询制度、听证会制度、信访制度、“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党内制度,不断探索新的联系群众制度,搭建干部与群众接触、联系、交流的制度性平台,拓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渠道、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群众利益表达渠道,让群众全面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使党和政府能够准确把握群众的诉求和动态,努力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使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进一步发扬。同时,党也要健全并畅通各类联系群众的党外渠道,包括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人大渠道、政协渠道、宗教渠道、网络渠道、社团渠道、市场渠道等。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与网络的新手段新平台以及各类虚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工作。
(三)完善群众工作机制
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具体包括:一是要建立健全党群干群沟通机制。包括信访制度、调研制度、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的制度等。二是要形成群众工作的全党参与机制。各级党委、有关部门和党员都应成为群众工作的主体;发挥党代表、党员人大代表、党员政协委员做群众工作的作用;建立健全党代表、人大代表的选区责任制。三是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协调解决重大矛盾纠纷责任制,建立重大群体性事件限期化解制度,建立县区、乡镇街、村居企三级矛盾化解工作网络,发挥人民团体、行业协会、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建立健全民间救助、互助机制等。四是要建立便民利民的服务机制。五是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在群众工作中出现重
大失误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严肃处理。六是要建立健全群众评价机制。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评价机制,能够使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严格的约束和规范,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推动群众工作的长效发展。建立健全群众工作评价机制,必须确保群众工作评价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增强群众工作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四)切实改进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群众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只有热情是不够的,同时也要掌握必要的工作本领和正确的工作本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在继承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同时,不断探索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各项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具体来说,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方法应主要包括: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服务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把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落实到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中。要学会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的办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二是发扬民主方法。就是要依靠人民群众自身的力量参与党的工作,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不断扩大群众对政务、党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三是
示范引导与言传身教相结合的方法。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通过自身优良的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示范群众、教育群众。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学会运用民主、对话、交流、互动的方法,在调研、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化解群众的思想疙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建立健全党的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对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起到补充完善作用,是有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化保障,有助于提高党的群众工作实效。
(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党的公信力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决定着党的事业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政权的命运。我们必须坚持和弘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又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亲民作风,坚持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相适应的民主法治的作风,坚持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清正廉明的优良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进和改善民风。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健全作风建设的制度机制,下大决心大力气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提高党与人民群众的强大凝聚力。
第五篇: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次再学习、再教育、再实践,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非常紧迫、重要和及时。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贯彻群众路线是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所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回顾党92年的奋斗历程,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审视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9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铸就新的辉煌,源于党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党成立以来,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团结带领人民,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迎来了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不同时期的条件和任务有所不同,党的群众路线都是一以贯之的。正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才能历尽艰难而百折不挠,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铸就新辉煌。回顾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重庆经济社会长足发展,改革开放取得较大突破,民生得以持续改善,特别是完成三峡百万大移民和实现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等历史性任务,都是全市人民接续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确保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取胜法宝。
新形势下,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基石。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当前,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从重庆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情况来看,主流是好的,但一些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还比较突出,个别领导干部所作所为在群众中甚至造成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这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带坏了社会风气,抹黑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下大力气抓紧加以扭转和解决。
面向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构想,这是我们党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创未来的旗帜。“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和前进道路上的挑战,我们唯有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以13亿人民的大团结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对于重庆来讲,要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紧紧依靠全市广大人民,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二、自觉实践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这抓住了群众路线的关键。在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自觉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之中。
为民,强调的是“为了谁”,解决的是党的根本宗旨问题,事关党执政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真正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党就更有活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为民”,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奉献人民、热爱人民,就要团结人民、带领人民、依靠人民。一些党员干部角色移位、错位,公仆意识淡化,高高在上,无视百姓疾苦,漠视群众利益,这是与党的性质宗旨完全相悖的。重庆还有14个国家级、4个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有200多万贫困人口,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任务繁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为民”理念,既夙夜在公,服务人民,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又积极作为,创造条件,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人民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务实,强调的是“怎么做”,解决的是工作作风问题,事关党的执政理念和行为方式。我们现在办许多事,往往不缺思路、点子和说法,缺的是责任、担当和落实。关键是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是要求全党同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反对夸夸其谈、坐而论道。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正处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关键节点。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都要坚持从重庆实际出发,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脱离现阶段实际,提那些看似激动人心、却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空口号,决不能违背发展规律,搞那些劳民伤财、贻祸子孙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始终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清廉,强调的是“怎么样”,解决的是党的形象和本色问题,事关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当前,少数干部理想迷惘、信念动摇,贪污堕落、腐化变质。如果放任这些问题发展恶化,后果不堪设想。近年来重庆发生的一系列腐败案件,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必须深刻汲取教训,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营造廉洁从政、干净干事的好氛围,不断凝聚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正能量,切实树立和维护重庆的良好形象。
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必须聚焦和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完全背离,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格格不入,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反对和解决“四风”问题上,下大力气扫除“四风” 之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三、以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庆全市党员干部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政治定力、严明党的纪律,勇于担当奉献、敢于坚持原则,完善体制机制、实现规范有序上下功夫,坚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抓学习教育、抓查找问题、抓调查研究、抓督促推动、抓整改落实,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活动,努力使活动达到干部受教育、问题得解决、作风大改善、形象再提升、人民更满意的效果。
一是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修养,做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本色。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牢固地把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更加自觉地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紧密地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是突出抓好学习教育和查摆问题,为开展活动奠定坚实基础。这是中央强调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两个基础。我们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始终,既要求个人自学,也组织集中学习;既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习原作原著,也紧密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既注重个人自觉、独立思考、深刻领悟,也注重讨论交流、思想碰撞、相互启发;既向书本学习,掌握理论,也向基层、向群众学习,接好地气。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领导小组会和专题集中学习会,认真学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历史、党的领袖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增强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自觉。
查摆问题,要对照党章、对照先进典型、对照反面案例、对照群众意愿、对照基层和市场主体需求“照镜子”。要照“平面镜”、“放大镜”,不照“哈哈镜”,既注意查找小事和细节背后折射出的大问题,查找平时看不清楚、习以为常的问题;又防止避实就虚,把自己照“好看”了、把别人照“丑”了。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敢于揭短亮丑、触及灵魂,决不可以只讲下级不讲自身、只讲别人不讲自己、只讲班子不讲个人、只讲工作不讲思想、只讲虚的不讲实的、只摆现象不作剖析。市委先后召开9次常委会、3次领导小组会,举办4次专题会,认真研究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召开11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查找突出问题。第一批活动启动单位也普遍行动起来,抓学习、搞调研,听意见、查问题,征求各类意见建议7784条,制定整改措施1813条,活动开展扎实有序。
三是突出抓好“四风”整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次活动的聚焦点是解决“四风”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等实际问题。我们坚持把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既注重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又着力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及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下功夫。
在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方面,我们坚持边学边纠、边查边改、边破边立。中央“八项规定”下发后,我们结合实际,明确了7个大项、23个小项的具体规定。今年以来,与上年同期比较,全市性会议数量减少21%、会期缩短41%,文件数量减少21%,公务接待费减少28%,车辆配置费减少29%,因公出国费减少40%。全市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由143项减至70项,表彰次数由年均55项次减至20项次。全面清理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等等。这些都为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要着力解决领导干部思想不纯、立场不坚定,缺乏担当精神、怕接触矛盾,作风漂浮、工作落实不力,衙门习气、好大喜功,铺张浪费、奢华享乐,不讲原则、违背程序,搞“小圈子”、凭个人好恶用人等问题。
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具体困难方面,着力在全市深入开展“五项行动”,即:正风肃纪专项治理行动,祛歪风、压邪气,倡新风、树正气;提升效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行动,着力打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优化考核助推区县科学发展行动,以科学考核促进各区县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促进干部转变作风、树立科学发展观;干部下访化积案解难题行动,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困难;固本强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行动,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同时,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当期可承受、又长远可持续,既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又持续提高民生整体水平,既抓实具体民生项目、又建立民生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少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在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等重大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区分城市和农村,针对普遍性的、具体的突出民生事项制定方案,提出解决办法。
四是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为民利民服务水平。我们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为群众办事、为百姓解难。切实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大幅度减轻城乡社区的额外负担特别是事务性负担,让社区干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服务社区居民、建设和谐社区上来。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在全市乡村大力推广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村民“院坝会”、“赶场会”,在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大力推广党群“连心卡、连心箱、连心室”活动,大力推广“网络化+网格化”群众工作信息管理,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为民利民便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渠道,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执法、涉法涉诉、征地拆迁、生态环保等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途径,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置问题。
五是突出抓好勤政廉政,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恪尽职守、勤勉尽责,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廉洁从政、清白为官,是党员干部应坚守的底线。我们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力倡导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争创一流的工作劲头,敢啃“硬骨头”,知难而进,全身心投入改革发展实践。教育党员干部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权力,脑子里时刻有一盏“红绿灯”,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加强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管理,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违纪违法案件,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六是突出抓好制度建设,保证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搞好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实效,贵在长效。治理“四风”,加强作风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制度是治本之策,是釜底抽薪之计,是管源头、管长远的。要着力推进改革和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我们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大力建设法治重庆,努力实现作风建设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简政放权。改革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边整改、边总结、边提升,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新的制度,制度要具体化和具有可操作性,以制度固化作风建设成果。切实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