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
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部机关各司局:
为加强对采矿权人履行法定义务和“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以下简称“年检”)制度,促进矿产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土地复垦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检机构和年检对象
(一)年检工作由国土资源部统一管理。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省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管辖权限具体实施。年检工作按照属地和分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二)凡持有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必须接受年检。
新设立的采矿权人,上半年投入生产的,参加当年度年检;下半年投入生产的,参加下一年度的年检。
二、年检内容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年度开采设计实施情况。(二)采矿权人按照采矿许可证规定依法采矿情况。(三)采矿许可证变更、延续及采矿权转让。(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三率”情况。
(五)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等法定费用缴纳情况。
(六)矿产资源储量占用登记、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和采矿权标识牌设立情况。
(七)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情况。(八)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及产品流向情况。(九)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实施情况。(十)依法填报统计报表或资料情况。(十一)采矿权抵押、冻结、查封情况。
(十二)日常监督、检查、督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受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履行情况。
(十三)有无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况。
(十四)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其它内容。
三、年检程序(一)采矿权人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年检实施机关报送下列材料并接受年检(采矿权入拥有两个以上采矿许可证的,按采矿许可证一证一报)。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报告书(见附件1)。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总结,主要内容包括:(1)矿山概况及采矿许可证变更、延续和转让情况,采矿权抵押、冻结、查封情况;(2)矿山年度生产情况;(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实施情况;(4)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三率”情况;(5)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等费用缴纳情况;(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执行情况;(7)实施开采总量控制的,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和产品销售等情况;(8)获得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支持的,专项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9)上一年度年检和日常监督、检查、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10)是否存在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采矿行为;(11)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3.《矿山储量年报》(含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采掘(采剥)现状平面图和资源储量估算图)和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基础表、矿山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基础报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复印件。
4.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结缴票据(复印件)以及缴费减免证明文件。5.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的矿山企业,应提交矿产品的生产、销售原始台账或有关证明材料。
6.获得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支持的矿山企业,应提交专项资金明细表及有关证明材料。
7.采矿许可证正、副本(验原件,留存正本复印件和副本原件)。
8.工商营业执照(验原件留存复印件)。9.采矿权标识牌的照片。
10.采矿权人对其所报送材料真实性负责的承诺书。11.年检实施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二)年检实施机关在审查采矿权人报送的年检材料和进行必要的实地核查后,应当签署“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意见。
(三)县级、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按照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完成年检工作,并按时将年检工作总结、相关统计表及采矿权人提交的年检材料报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四)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于5月底前将年检工作总结报告、年检情况统计表(见附件2)和采矿权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报告书》通过网络或报盘方式报部储量司。年检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年检工作实施情况、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建议等。(五)国土资源部汇总和通报全国矿产开发利用年检工作情况;根据各地年检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对年检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四、年检结果的确定及处理
(一)年检实施机关审查采矿权人报送的年检材料和进行必要的实地核查后,对符合要求的,应当作出年检合格的决定,并在采矿许可证副本上加盖年检合格专用章,返还采矿许可证副本。
(二)年检实施机关在年检中发现采矿权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令其改正。采矿权人在限期内完成整改并通过复查验收的,确定为年检合格;采矿权人在限期内未完成整改,或经复查仍不合格的,年检确定为不合格,并移交有处罚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1.故意逃避或拒绝接受年检的。
2.提交的年检资料不齐全、不符合规定或弄虚作假的。3.未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延续、转让手续的或采矿许可证过期的。
4.未依法履行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纳义务的。5.未设立采矿权标识牌、未依法履行矿产资源储量占用登记手续、未按要求开展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和不提交矿山储量年报的。6.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三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
7.未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义务的。
8.超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开采的。
9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使用不符合规定的。
10.受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处罚未履行到位的;对上一年度
年检和日常监督、检查、督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11.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况。
(三)年检实施机关应当将年检结果向采矿权人通报、向原发证管理机关备案,向社会公告年检结果。
对于注销、吊销采矿许可证的,登记发证机关应及时通过采矿权登记管理系统和统一配号系统更新数据库。
五、其它要求
(一)年检工作采用书面审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年检实施机关对年检矿山的实地检查率不得低于应检矿山的20%。上级年检机关应对下级机关年检工作进行抽检,抽检率不应低于应检矿山的5%。
在年检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矿产督察员的作用。年检机关应当建立采矿权人年检档案。(二)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年检工作,建立健全年检内部会审制度,各相关业务处(科、股)要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年检工作。
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年检工作进行抽查。对年检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年检实施机关和个人给予表彰。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明确省、市、县年检职责分工和权限等要求,制定和完善年检办法,并报部备案。开采建筑用砂石粘土的矿山企业年检申报材料可适当简化,具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
(四)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矿泉水和地热年检工作按照部相关规定执行。
(五)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为5年。《关于加强和完善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4‟64号)同时废止。
附件: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报告书 2.年度年检情况统计表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第二篇: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
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有关司局:
为加强对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情况的全面监管,进一步规范土地、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促进各地依法依规管地用地、管矿用矿,国土资源部决定在全国统一部署开展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任务
通过开展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根据检查结果,评估一个地区国土资源管理秩序状况,对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严重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督促整改;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以下简称15号令)对违法用地严重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实施责任追究。
二、时间安排
各地按照《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方案》(见附件)组织开展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1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各地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对土地变更调查中发现的违法用地进行整改、查处。
2012年4月30日前,部形成并下发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图件数据。
2012年4至6月,市、县以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图为依据开展核查、整改和查处工作。
2012年6月30日前,各省(区、市)对所辖市、县的实地核查、整改和查处工作开展督查,并向部初报数据成果。
2012年7月31日前,部完成对地方初报数据审核及部级督查,将审核意见下发各省(区、市)并要求整改纠正,其中涉及土地卫片检查的,抄送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2012年8月15日前,各省(区、市)按照部督查和审核意见组织进一步整改纠正,完成省级验收,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通过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向相关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报送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数据成果,向部报送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数据成果。
2012年8月15日至9月15日,部完成验收工作。
在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均通过验收后15日内,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部报送工作情况报告及相关附表。部组织开展警示约谈和启动责任追究工作。
三、工作依据
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以本通知和《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为依据。往年工作中适用,但本通知和《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政策界限,不再作为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的工作依据;《规范》与本通知内容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主动向当地人民政府汇报,争取请政府牵头成立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组长是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要切实加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人员,确保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政策要求和工作程序等落到实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司法、发展改革、规划、建设、交通、林业、农业、安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执法监察、地籍、规划、耕地、利用、勘查、开发、储量等各个业务机构要按照工作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好2011土地矿产卫
片执法检查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各地要按相关要求,认真开展核查工作,对发现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认真开展整改工作。要坚持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对违反党纪政纪的,要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未依法处理的,一律不得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既要严肃查处个案,同时也要依据15号令,对违法用地严重地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实施责任追究。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检查,要选取重大典型案件进行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因各种原因难以查处的,要向同级人民政府、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上级部门要加强督办,必要时组织直接查处。对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依照有关规定,及时提请纪检监察机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在查处工作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做到查处一案,处理一人,教育一片。
部将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的重大、典型案件,组织调查处理,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
(三)认真开展督查验收。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开展督查、验收工作,可采取省内各市、县之间交叉互检等方式督查、验收。督查、验收中,要通过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和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接受群众监督。对发现虚报瞒报数据、伪造审批文件或用地现场等弄虚作假行为的市、县,要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验收时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瞒报漏报的,一票否决,不予通过验收,在全国予以通报,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将未通过验收作为确定警示约谈对象的依据之一。
(四)确保数据真实准确,通过部级验收上报数据后不得更改。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逐级落实责任,确保上报的各类数据真实、准确。要建立图斑核查和数据上报层层审核签字制度。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的各个表格,填表人必须签名,并对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直接责任;各级领导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审核签字,并对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领导责任。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开展成果审核工作时,要抽调人员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切实加强审核把关。对书面审核发现的问题,必要时应进行实地核查,并及时予以纠正。
部将利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开展疑似违法图斑的圈定和数据审核工作,请各地进一步加强各类用地审批、矿产资源审批信息报部备案工作,尚未报备或报备信息不全的,要抓紧向部报备
或补充报备相关信息。
各级数据上报须经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领导小组组长审核签字。数据通过部级验收正式上报后,不得修改。
(五)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在继续坚持2010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总体工作方式方法不变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批、供、用、补、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在检查范围、对变更调查成果应用和工作程序方面都有一定的调整。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培训和指导力度,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正确掌握相关政策和技术要求,并严格按照本通知规定的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未能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度逐级上报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情况报告和相关数据的,部将予以通报批评。
附件: 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方案
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第三篇: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规范(试行)》的通知
二○一○年二月
目录
1总则 1.1目的 1.2范围
2工作目标和任务
2.1工作目标 2.2工作任务
3检查内容和依据 3.1检查内容 3.2检查依据
4职责分工 4.1国土资源部
4.2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4.3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5工作流程 5.1工作部署 5.2工作准备
5.3提取疑似违法图斑 5.4制发卫片
5.5土地监测图斑核查
5.6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测图斑核查 5.7整改查处 5.8信息填报 5.9督查
5.10挂牌督办 5.11排序 5.12约谈 5.13通报 5.14验收 5.15奖惩 5.16组卷归档
6施行时间和解释权
附录
1.名词解释
2.地块编号方法
3.判别标准
4.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统计报表
1总则
1.1目的
为促进利用卫星遥感信息资料对土地开发利用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开展执法检查(以下简称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充分发挥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在发现和查处土地矿产违法行为上的客观性、公正性及重要作用,有效遏制土地矿产违法行为,提高执法监察效能,制定本规范。
1.2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的任务、内容、依据、程序、方法及相关要求等,适用于全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2工作目标和任务
2.1工作目标
利用以卫星遥感为主的现代技术手段,发现、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分析并探究违法成因,完善规范土地矿产执法监察制度,提高执法监察效能。
2.2工作任务
2.2.1调查统计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监测区内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情况。
2.2.2调查统计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监测区域内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情况。
2.2.3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督促整改。
2.2.4分析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成因和深层次综合因素,提出完善制度、改进管理的建议。
3检查内容和依据
3.1检查内容
3.1.1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合法性。
3.1.2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合法性。
3.1.3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的整改查处情况。
3.2检查依据
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职责分工
4.1国土资源部
4.1.1组织开展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遥感监测,部署全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4.1.2组织开展督查、挂牌督办和验收工作。
4.1.3约谈土地违法严重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员。
4.1.4立案查处重大、典型违法案件。
4.1.5通报全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情况。
4.1.6依法制定、实施奖惩措施。
4.1.7制定和解释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的有关政策。
4.2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4.2.1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4.2.2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组织开展督查、验收,督促落实国土资源部督查、验收意见。
4.2.3立案查处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典型违法案件。
4.2.4汇总上报相关数据和情况。
4.2.5通报本行政区域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情况。
4.2.6依法制定、实施奖惩措施。
4.3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部署,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4.3.1核查监测图斑
组织核查监测图斑,区分监测图斑类别,确定监测图斑涉及的地块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区的坐标,调查基本情况,拍摄实地照片,制作适当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局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图(局部)等。
4.3.2审查用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合法性
4.3.2.1审查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涉及的地块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上标注地块位置。审查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图斑涉及的地块是否属于国家或省级重点工程项目用地。
审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涉及的图斑是否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在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图(局部)上标注图斑位置。
4.3.2.2审查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图斑涉及的地块是否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用)和供地审批手续。
审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涉及的图斑是否依法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其中应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的,是否依法办理。
4.3.3依法组织查处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
4.3.4填写相关报表
根据土地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测图斑的核查和查处情况,分别填写《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矿产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对判定为军用土地的图斑,填写《军用土地图斑登记表》。
4.3.5汇总上报相关数据和情况。
5工作流程
5.1工作部署
5.1.1国土资源部确定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要求,统一部署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5.1.2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逐级部署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5.1.3国土资源部统一组织订购卫片数据,统一制作和发放用于卫片执法检查的卫星遥感监测成果。
5.2工作准备
5.2.1组织准备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成立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各相关业务部门确定专人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任务。
5.2.2装备准备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准备用于判读卫片的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制作卫片的绘图仪及相关耗材、外业核查的交通工具及测绘仪器等必要的工作装备。
5.2.3经费准备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专项工作经费。
5.2.4资料准备
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准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土地利用计划文件、土地变更调查图件和统计台帐、用地审批文件、日常巡查台帐、违法用地案件查处案卷等相关文件资料。
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准备矿产资源规划图件、矿区范围图件、矿山企业变更统一台帐、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文件、日常巡查台帐、群众举报违法勘查开采的登记材料和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案件查处案卷等相关文件资料。
5.3提取疑似违法图斑
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利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对卫星遥感监测发现的土地利用变化图斑进行内业核查,提取疑似违法用地图斑,填写《土地卫片疑似违法图斑登记表》。
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利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对卫星遥感监测发现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图斑进行内业核查,结合矿产资源规划、探矿权、采矿权等基础数据和地质背景,区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延续图斑、新增图斑和关停图斑,提取疑似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图斑,填写《矿产卫片疑似违法图斑登记表》。
5.4制发卫片
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部统一提供的卫星遥感监测成果印制、分发卫片。
5.5土地监测图斑核查
5.5.1区分地块
市、县级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通过内业判别和实地核查,区分卫星遥感监测图斑所涉及的地块范围,判定地块类别,做好相关记录。
5.5.1.1地块类别
监测图斑涉及的地块区分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实地伪变化、军用土地三类。
5.5.1.2地块编号
一个地块对应一个地块编号。地块编号以图斑编号为基础进行编定(编定方法详见附录二)。
5.5.1.3坐标文件
市、县级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确定图斑所涉及的每个地块的范围,根据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的要求制作地块坐标文件并上传电子文件。
5.5.2地块判别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内外业核查成果,对图斑所涉及地块的类别逐一进行判别(判别标准详见附录三)。
根据判别情况,对判定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填写《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基本情况”和“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相关栏目;对判定为实地伪变化的,填写《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基本情况”和“实地伪变化”相关栏目;对判定为军用土地的,填写《军用土地图斑登记表》并以机要件逐级上报。
5.5.3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合法性审查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根据农用地转用、征收(用)审批,建设用地供应、土地登记等文件资料,对判定的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逐宗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填写《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合法性审查”相关栏目(判定标准详见附录三)。
5.5.4违法用地类别判定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根据图斑核查情况,判定违法类别,填写《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违法情况”相关栏目(判定标准详见附录三)。
5.5.5在国土资源部、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督查前,违法批准占用、未报即用、边报边用等类型的违法用地,已依法查处并复耕到位的耕地面积,实施问责,核算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时不予计入。
5.6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测图斑核查
5.6.1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测图斑的编号方法和坐标文件与土地监测图斑的处理方法一致。
5.6.2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测图斑区分与疑似违法图斑判定。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通过内业判别和实地核查,判定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图斑,提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区域(钻探区、坑探区、槽探区、井口、硐口、采区等)位置、勘查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等信息;在与矿产资源规划、探矿权、采矿权数据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判定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疑似违法图斑。
5.6.3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合法性审查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疑似违法图斑逐个进行合法性审查,填写《矿产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矿产资源核查”相关栏目。
5.6.4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类别判定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疑似违法图斑核查情况,判定违法类别,填写《矿产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违法情况”相关栏目(判定标准详见附录三)。
5.7整改查处
5.7.1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将核查情况和整改查处建议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抄报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5.7.2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需要立案查处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按照管辖权限立案查处,分别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中“立案情况”相关栏目。
5.7.3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整改查处结果,分别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中“落实情况”相关栏目。
5.8信息填报
5.8.1实时录入土地矿产卫片检查情况和数据。市、县级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在完成实地调查后,实时将《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矿产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的相关信息录入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上传实地照片和相关执法检查结果文件。
5.8.2按行政管辖逐级报送检查情况和数据。
5.8.2.1纸质报送《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报告》及《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汇总表》、《实地伪变化统计汇总表》、《违法用地分类统计汇总表》、《违法勘查开采分类统计汇总表》、《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
5.8.2.2在线上报由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电子数据。
5.8.3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国土资源部的同时,抄报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5.9督查
5.9.1督查主体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组织督查。
5.9.2督查任务
5.9.2.1了解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9.2.2核查自查上报成果中图斑所涉及地块性质判定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5.9.2.3选取重大、典型违法案件。
5.9.2.4提出整改意见。
5.9.2.5提交督查工作报告和重大、典型违法案件材料。
5.10挂牌督办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典型违法案件进行挂牌督办,督促查处到位。
5.11排序
综合考虑土地违法严重程度或比例变动趋势等因素进行排序。
5.12约谈
根据土地违法严重程度,约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员,责令整改。
5.13通报
5.13.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总体情况。
5.13.2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情况。
5.13.3违法用地排序及约谈情况。
5.13.4重大、典型违法案件。
5.14验收
5.14.1验收主体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组织验收。
5.14.2验收标准
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通过验收。
5.14.2.1没有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5.14.2.2弄虚作假,虚报瞒报。
5.14.2.3应立案查处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依法履行职责到位率低于95%的。
5.14.2.4组织整改不力的。
5.15奖惩
5.15.1奖励
5.15.1.1通报表扬。
5.15.1.2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奖励措施考核依据之一。
5.15.1.3推荐表彰为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先进单位。
5.15.2惩戒
5.15.2.1通报批评。
5.15.2.2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处罚措施考核依据之一。
5.15.2.3依法实施问责。
5.16组卷归档
5.16.1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完成信息填报后,应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成果进行组卷归档。
5.16.1.1归档原则为一个地块一个卷宗。
5.16.1.2归档内容包括: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形成的各种登记卡、实地照片、相关审批文件材料、违法案件处理材料及其他相关文件资料。
5.16.2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统计汇总表及各种相关文件材料按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进行组卷归档。
5.16.3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通过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对每全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的所有电子成果进行归档,并将数据导入“批、供、用、补、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
6施行时间和解释权
6.1本规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6.2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附录一】
名词解释
1.卫片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制作的叠加监测信息及有关要素后形成的专题影像图片,简称卫片。
2.图斑编号
图斑编号是对监测区域内图斑编定的序号,以行政区划代码为基础,由国土资源部统一编定。
3.依法履行职责到位率
依法履行职责到位率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所实际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措施,占依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应当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措施的比例。行政行为、行政措施包括立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向有权机关提出处分建议、向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附录二】
地块编号方法
一个监测图斑为一个地块的,以图斑编号为地块编号。
一个图斑涉及多个地块,既有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又有实地伪变化或者军用土地的,先分割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实地伪变化或者军用土地,在图斑编号后按顺序增加支号作为分割后地块的地块编号。如分割前图斑编号为5,分割成两个地块,则地块编号分别为5-
1、5-2。
一个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地块涉及多个用地单位的,按不同用地单位的界线范围对地块进行分割,在分割前的地块编号后按顺序增加支号作为分割后地块的地块编号。
相邻多个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实为一个地块的,将这些相邻的地块进行合并,以相邻地块编号中最小的作为合并后地块的地块编号。如合并前的地块编号为10、11、12,则合并后地块编号为“10”,合并前的地块编号以逗号分隔,填入“图斑编号”栏目。
一个图斑涉及多个地块的,按多宗计算地块宗数;多个图斑实为一个地块的,按一宗计算。
【附录三】
判别标准
1.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判别
监测时段内土地实际用途由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判定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
监测时段起始时的土地实际用途和地类面积以当时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依据确定。因监测时段起始前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而变更了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以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时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依据确定。
在监测时段内为实施建设而进行土地平整的,判定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
2.实地伪变化的判别
因各种原因导致卫片反映地形地貌发生变化,但监测时段内土地的实际用途未发生改变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实际状况也未发生改变的,判定为实地伪变化。
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转变为农用地的,判定为实地伪变化。
3.军用土地的判别
军事单位使用的土地,判定为军用土地。
4.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合法性判定
已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建设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已依法取得建设用地供地批准文件的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已依法取得先行用地批准文件的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已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因用地主体不明确而未办理供地手续的公路用地、公园与绿地、河流水面等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已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且在批准使用时限内的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法律法规规定的紧急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5.违法用地类别判定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违法用地类型分为违法批地和违法占地。违法批地分为违法批准占用、违法供地;违法占地分为未报即用、边报边用、未供即用。
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用)审批手续,而擅自批准占用土地的,判定为违法批准占用。
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用)审批手续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供地的,判定为违法供地。
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结束时,用地者未申报用地报批手续,或用地申请材料虽已申报但由于用地指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等原因,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未予受理,即擅自占用土地的,判定为未报即用。
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结束时,用地申请材料已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受理但未获得有权机关批准农用地转用、征收(用),或虽已批准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批准文件,即开始占用土地的,判定为边报边用。
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结束时,农用地转用、征收(用)已经有权机关批准,但未办理供地手续即开始占用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判定为未供即用。
6.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类别判定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类型分为违法勘查、违法开采、违法转让、违法审批。违法勘查分为无证勘查、越界勘查等;违法开采分为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地下越界除外)、以采代探、擅自改变开采方式、擅自改变开采矿种等;违法转让,分为违法转让探矿权、违法转让采矿权等;违法审批,分为违法批准勘查矿产资源、违法批准开采矿产资源、越权审批探矿权、越权审批采矿权、违反规划审批探矿权、违反规划审批采矿权等。
未依法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的,判定为无证勘查。
矿业权人超越批准勘查的区块范围进行的勘查活动,判定为越界勘查。
未按勘查许可证载明的对象,擅自勘查其他工作对象的,判定为擅自改变勘查工作对象。
探矿权人未经批准擅自进行边探边采或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采矿的,判定为以采代探。
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及未经批准在矿产资源规划禁止开采区开采矿产资源的,判定为无证开采。
采矿权人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进行的采矿活动,判定为越界开采(不包括地下越界)。
未按照采矿许可证载明开采方式开采矿产资源的,判定为擅自改变开采方式。
未按照采矿许可证载明的矿种,擅自开采其他矿种的,判定为擅自改变开采矿种。
违反探矿权转让法律法规规定转让探矿权的,判定为违法转让探矿权。
违反采矿权转让法律法规规定转让采矿权的,判定为违法转让采矿权。
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批准勘查矿产资源的,判定为违法批准勘查矿产资源。
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批准开采矿产资源的,判定为违法批准开采矿产资源。
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审批探矿权的,判定为越权审批探矿权。
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审批采矿权的,判定为越权审批采矿权。
违反矿产资源规划擅自批准探矿权的,判定为违反规划审批探矿权。
违反矿产资源规划擅自批准采矿权的,判定为违反规划审批采矿权。
【附录四】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统计报表
1.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 2.矿产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
3.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 4.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 5.土地卫片疑似违法图斑登记表 6.矿产卫片疑似违法图斑登记表 7.军用土地图斑登记表
8.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汇总表 9.实地伪变化统计汇总表 10.违法用地分类统计汇总表 11.违法勘查开采分类统计汇总表
12.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 13.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主题词:国土资源卫片规范通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2010年2月20日印制
第四篇: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规划计划控制引导,合理确定村庄宅基地用地布局规模
(一)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规划计划控制。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省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安排并指导市、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结合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组织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的村土地利用规划,要与城镇规划相衔接,合理划定农民住宅建设用地范围;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的村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摸清宅基地利用现状和用地需求的基础上,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为控制,组织编制村庄宅基地现状图、住宅建设用地规划图和宅基地需求预测十年计划表(即“两图一表”),制定完善宅基地申请审批制度,张榜公布,指导农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规范有序进行。
(二)科学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和规模。市、县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结合城镇规划,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的城郊、近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防止出现新的“城中村”。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的村庄,要结合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新农村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保留、调整和重点发展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统筹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生活、生态、生产用地需求,合理确定中心村和新村建设用地规模,指导农民住宅和村庄建设按规划有序进行。
(三)改进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方式。新增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各地在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时应优先安排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指标,切实保障农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需求。占用耕地的,必须依法落实占补平衡。农村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应结合农村居民点布局和结构调整,重点用于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控制自然村落无序扩张。
二、严格标准和规范,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
(四)严格宅基地面积标准。宅基地是指农民依法取得的用于建造住宅及其生活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一户一宅”是指农村居民一户只能申请一处符合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各地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严格确定宅基 1
地面积标准。要充分发挥村自治组织依法管理宅基地的职能。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申请利用的监管。农民新申请的宅基地面积,必须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
(五)合理分配宅基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的城郊、近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原则上不再进行单宗分散的宅基地分配,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的村庄,要严格执行一户只能申请一处符合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的政策。经济条件较好、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允许村自治组织对新申请宅基地的住户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试点方案由村自治组织通过村民会议讨论提出,经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实施,接受监督管理。
(六)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各地要根据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规范农民建房用地的需要,按照公开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县(市)要统筹安排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已经编制完成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宅基地需求预测十年计划表的村庄,可适当简化审批手续。使用村内原有建设用地的,由村申报、乡(镇)审核,批次报县(市)批准后,由乡(镇)国土资源所逐宗落实到户;占用农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于每年年初一次性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乡(镇)国土资源所逐宗落实到户,落实情况按向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宅基地审批应坚持实施“三到场”。接到宅基地用地申请后,乡(镇)国土资源所或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组织人员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和地类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明确建设时间并受理农民宅基地登记申请。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符合规定的方可办理土地登记,发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七)依法维护农民宅基地的取得权。农民申请宅基地的,乡(镇)、村应及时进行受理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且经公示无异议的,应及时按程序上报。县(市)人民政府对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批准,不得拖延和拒绝。各地县(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民宅基地申报、审批操作规范,并根据本地区季节性特点和农民住宅建设实际,明确宅基地申请条件和各环节办理时限要求,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切实维护农民依法取得宅基地的正当权益。
(八)加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档案管理工作。各地要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加快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妥善处理宅基地争议。要摸清宅基地底数,掌握宅基地使用现状,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宅基地档案及管理制度,做到变更一宗,登记一宗。要积极建立农村宅基地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宅基地申请、审批、利用、查处信息上下连通、动态管理、公开查询。
三、探索宅基地管理的新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九)严控总量盘活存量。要在保障农民住房建设用地基础上,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农民新建住宅应优先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凡村内有空闲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设用地。鼓励通
过改造原有住宅,解决新增住房用地。各地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节约挖潜、盘活利用的具体政策措施。
(十)逐步引导农民居住适度集中。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本着量力而行、方便生产、改善生活的原则,因地制宜、按规划、有步骤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撤并整合和小城镇、中心村建设,引导农民居住建房逐步向规划的居民点自愿、量力、有序的集中。对因撤并需新建或改扩建的小城镇和中心村,要加大用地计划、资金的支持。对近期规划撤并的村庄,不再批准新建、改建和扩建住宅,应向规划的居民点集中。
(十一)因地制宜地推进“空心村”治理和旧村改造。各地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本着提高村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则,指导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稳妥地开展“空心村”治理和旧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对治理改造中涉及宅基地重划的,要按照新的规划,统一宅基地面积标准。对村庄内现有各类建设用地进行调整置换的,应对土地、房屋价格进行评估,在现状建设用地边界范围内进行;在留足村民必需的居住用地(宅基地)前提下,其他土地可依法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但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开发。
四、加强监管,建立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新秩序
(十二)建立宅基地管理动态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县(市)、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动态巡查制度,切实做到对宅基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和乡镇国土资源所是农村宅基地动态巡查工作的实施主体,对动态巡查负直接责任。建立动态巡查责任追究制度,对巡查工作不到位、报告不及时、制止不得力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三)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市县、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与市、县有关部门、乡镇政府、村自治组织建立依法管理宅基地的共同责任机制,建立农村宅基地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形成执法监管合力,共同遏制违法占地建住宅的行为。
(十四)依法查处乱占行为。各地要认真负责依法查处宅基地使用中的违法行为。对未经申请和批准或违反规划计划管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应当限期拆除、退还土地并恢复原状。对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经依法处置后,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要求予以登记的,村集体组织可对确认超占的面积实施有偿使用。对一户违法占有两处宅基地的,核实后应收回一处。
(十五)加强指导,不断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务必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对宅基地管理工作的指导,抓紧落实通知要求的各项措施,尽快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政策规定。同时要深入调研宅基地管理中的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主动采取措施解决,并及时上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要加强对督察区域内农民宅基地审批与管理情况的监督,确保农民合法居住权益得到保障。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日[1]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隐患检查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隐患检查工作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学校5月26日召开的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和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一)时间安排
1.自查阶段:5月30日-6月3日。各单位(部门)对所管辖范围进行消防隐患摸底排查,尤其对实验室、学生宿舍、值班室、外来人员宿舍、出租房等进行地毯式排查,深度查找安全隐患。
2.督查阶段:6月6日-6月8日。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督查小组,针对各单位(部门)的自查情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消防安全清查。
3.整改阶段:6月9日-6月13日。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各单位(部门)要根据具体问题,制定计划,限期整改。
4.复查阶段:6月14日-6月15日。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督查小组对各单位(部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
(二)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各单位(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
2.各单位(部门)要按照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手册》的相关要求,认真落实检查工作。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此次专项检查的全覆盖。各单位(部门)须根据自查情况,形成自查报告,于6月3日下班前将纸质版报送至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王利明,联系电话:84762685。
3.各单位(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要进行总结梳理。对可当场整改的隐患,应立即整改;对能够解决的隐患,应制定整改计划,限时整改;对不能自身解决的隐患,应提出解决方案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在安全隐患整改期间,各单位(部门)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保障安全;对整改不合格隐患问题,需向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书面说明。
4.各单位(部门)要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近期采取各种形式、分期分批对本单位(部门)每一位师生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要制定消防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要涉及消防法律法规、火灾危险性及防范措施、消防器材及设施的使用方法、报火警及自救互救知识、扑救初起火灾及疏散逃生技能等。
二、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活动
学校各专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结合近期开展的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活动方案要求,再次开展严格、细致、全面的排查,对于整改情况组织回头看行动,跟踪落实好隐患整改,确保排查活动取得实效。
学校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