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广大农户和涉农企业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种养技术和方法组织进行生产,使产出的农产品能够完全达到绿色、无公害要求,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国内市场销售。当前,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各地的生产者、管理者和消费者来讲,意义非常重大。为了探寻丘陵地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之路,笔者近期对南充市嘉陵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南充市嘉陵区委、区政府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本地特色农产品和大宗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大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招引和培育力度,狠抓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使全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有了良好开端。
一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为使全区农业生产有标可依、有章可循,嘉陵区质监局参考借鉴大量先进种植技术标准,制订了《无公害高淀粉甘薯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芥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南充冬菜生产技术规程》等3项地方生产标准和《甘薯淀粉加工规程》、《白家甘薯粉丝加工》2项企业加工标准,为该区特色农产品实行规模化生产建立了标准体系。嘉陵区农业局在指导全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立足本区实际,制定了无公害水稻、油菜、甘薯、大豆、花生、柑桔、蔬菜、水果等12项生产技术规程,以及《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等14项农业投入品使用标准,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嘉陵区畜牧局在新建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都修建 了消毒室、兽医室,配备了诊疗设备,全面推行了标准化养殖。
二是基地建设初显成效。在种植业方面,该区河西乡无公害胡萝卜基地、木老乡无公害水果基地、凤垭山无公害水果基地和文峰、李渡等地的无公害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总面积达10万亩。其中,河西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已远销成都、重庆、香港等地。2010年,该区还将10万亩甘薯、2万亩广柑、10万亩优质大米生产基地,打捆向上申报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养殖业方面,全区已建成以四川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南充裕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生猪标准化养殖场12个,以南充市荣祥禽业有限公司和嘉陵区狮子坡蛋鸡场为代表的禽业标准化养殖场5个,以桥龙乡黑山羊养殖协会为代表的山羊标准化养殖小区4个,并向省、市成功申报了9个无公害畜产品。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强。嘉陵工业园区近年来招引的燕京啤酒、汇源果汁、广轻鹰金钱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区内多年来培育的23户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标准化生产带动作用非常强。这些企业通过外连市场、内连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农户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干部群众认识有待提高。由于该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工作还处于上热下冷状态,部分乡镇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党委、政府还没有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些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内容都不了解,自然就无法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去组织和进行生产。
2、标准化生产推广难度较大。该区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目前仍然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大面积难以按照统一的标准来组织进行生产。加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呈弱化趋势,农技服务中心从事专业技术推广的人员较少,农村留守在家从事种养业的多数是老、弱、病、残、妇等人员,这些人文化知识欠缺、劳动技能偏低,接受并掌握标准化生产技能的难度很大,这就决定了该区的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监管体系还不健全。截止2010年8月,该区对此项工作还未设置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而此项工作涉及到农业、畜牧、工商、质监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若区政府不出面牵头揽总,各部门就没有主心骨,工作统一开展起来难度很大。同时由于该区财政困难、政府投入不足,区上还缺乏必要的农产品监测和检测仪器,造成了监督、检测的缺位,导致同一市场上还时常出现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区经营的现象。
4、投入品监管不够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要求运用无害化洁净生产技术,生产投入品必须是无公害、低毒、低残留物品,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高毒、高残留农药在一些地方仍在使用,大面积的农业生产投入品难以完全达到无害化要求。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区、乡镇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南充市和嘉陵区人民政府已出台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政策,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意识,引导他们在生产中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资料,并严格按照规定标准生产和加工农产品。与此同时,要结合实施涉农项目,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中青年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技能培训,并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来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逗硬奖惩。为确保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嘉陵区委、区政府应尽快成立农产品标准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及时落实编制和人员,使事情有人做、工作有人管。同时,应把此项工作纳入区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把任务直接下达到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头上,并尽快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奖惩激励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对此项工作经常进行检查督促,做到责任落实、监督到位、赏罚分明、奖惩逗硬。
3、建好基地扶持龙头搞好典型引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按照区上已制定的“百加十”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生猪、柑橘、蚕桑、粮油和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全区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过程中,要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大力招引有实力、有技术、懂管理的业主和企业投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大户的规模发展、示范带动,逐步扩大全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范围。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河西蔬菜、凤垭山水果等已有一定品牌效益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建“10万亩柑橘、柠檬”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为燕京啤酒、汇源果汁等以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的品牌生产企业提供加工原料,以不断增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品牌龙头企业对全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各级要层层抓点示范,搞好典型引路。在种植业方面,区上每年要建设不少于1000亩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各乡镇每年要建设不少于100亩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片,有条件的村社也要建设小面积的示范点,通过层层抓点示范,让广大农民群众看有现场、学有模式、做有参照。在养殖业方面,要继续加大畜禽标准化建设力度,着重利用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引导散养农户规范养殖行为,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搞好规范化养殖,在养殖中严禁使用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品,确保养殖生产出来的畜禽产品质量都安全达标。
4、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区、乡镇政府应设立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专项基金,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农产品标准质量检测监督、地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申报认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仪器维护、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农业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必要经费,以确保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向前推进。
5、认真搞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区政府应有计划地组织农业、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的排查清理整顿力度,严肃查处农业投入品的违规生产、违规经营、违规使用行为。当前特别要加大对“甲胺磷”等五种禁用农药的查处打击力度,严禁高毒有害的农业投入品流入生产使用环节。同时,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建立健全其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档案,详细记录生产投入品进货渠道、使用剂量和方法以及农产品销售去向等,使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出产地的农产品和进入批发市场及超市销售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对质量安全不达标的要坚决不准销售、令其退出市场。只有加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才能真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广大消费者吃得放心。
(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 余培发)
第二篇:加强农产品监管力度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产品监管力度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市安定区农业农村局
2019年10月
日
2019年安定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目标,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重点,以农产品监督检测为手段,以无公害、标准化、可追溯为方向,不断提升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组织强化措施。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和区畜牧兽医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农产品“两证一标识”追溯管理实施方案、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年初安定区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格局。
(二)加大产品认证,提升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积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稳步推进规模化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全区“三品一标”认证面积129.36万亩,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1家2个产品,认证规模0.86万羽,产量104.4吨;绿色食品认证企业9家24个产品,认证面积23.33万亩,产量48.10万吨;有机食品认证企业1家3个产品,认证面积0.17万亩,产量2510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1个,认证面积105万亩,产量120万吨。截止目前,新申报绿色食品认证8家合作社,计划认证的8个产品,已经完成材料初审和现场检查,上报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审核;开展了省级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创建,建设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8.998万亩。
(三)深化“两证一标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坚持高质量农产品“产出来”“管出来”的原则,结合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行动,扎实开展“两证一标识”追溯管理。制定了《安定区推行农产品“两证一标识”追溯管理实施方案》,以“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和种薯企业为主,全部配备追溯设施,全面落实“两证一标识”管理制度。截止目前,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纳入区内马铃薯种植合作社、种薯繁育及加工企业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368家,国家追溯平台纳入“三品一标”认证及申报企业13家,建成“两证一标识”追溯示范点29个,追溯产品包括马铃薯、马铃薯淀粉、粉丝、蔬菜、草莓等。
(四)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根据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际情况,2019年重点开展对违规违法经营、不规范使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区农业生产企业、农资经营门店、种植基地及种植农户进行监督检查。截至目前,派出检查人员150人(次),督导各类农药种子化肥、兽药饲料经营门店300多家,督导检查农业生产企业、经营主体50余家;查处限制农药135瓶(盒),劣质兽药83瓶(袋);排除安全生产隐患5处;调处矛盾纠纷8起,向种植户调处理赔金10400元。
(五)开展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将全区蔬菜种植乡镇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并将主要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全部纳入监测计划,每月开展例行抽样检测。截止目前,已开展例行检测10批次,检测样品总数4544个,合格总数4537,合格率99.87%。强化检测结果运用,抽检结果记入生产者档案,作为诚信评价重要依据;实施分类管理,对检出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基地要重点监督,督促生产者落实整改措施,强化检测产地准出,限制不合格农产品入市;对检测合格率低的地区,采取通报、约谈督办等形式,密切跟踪督促整改。
(六)强化创建举措,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水平。6月中旬召开了由乡镇负责人、安全县创建成员单位负责人、区农业农村局属单位负责人和各单位安全县创建业务承办人员、局属单位技术人员参加的“**市安定区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启动会”;启动大会结束后,利用1天半时间,举办了由创建成员单位、乡镇业务人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业务人员参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技术、追溯系统应用培训班;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名单”制度等;
8月下旬,在内官营镇锦屏村开展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IV级)应急演练。
(七)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增强农产品质量意识。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绿色食品宣传月等活动。在乡镇集市、城区广场等人流集中场所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资经营主体以及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从业人员进行培训2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通过宣传培训,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生产经营者及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讲质量、讲安全、讲健康的消费需求以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行农民增收的目标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农业部和省农业农村厅虽然制定了部分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我区也制定了部分农业生产技术规范,但在生产中难于推广应用,没有全面落到实处。
二是监管力量薄弱,机制不健全。乡镇一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还不健全,亟待落实编制、配备专业检测技术人员,监管工作缺乏系统、连贯、整体性,造成监管工作难度较大。同时,我区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对生产基地、企业、农贸市场、养殖场、超市的农产品难以做到心中有数,无法开展农产品安全自检。按标准或规范组织生产的农产品占全区农产品的比例还不高。
三是“两证一标识”追溯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主体主观认识不足,因为嫌麻烦、怕追责或没设备、没条件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存在不认真或者不如实填写生产记录,销售产品时不按追溯管理办法等要求向经销商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或产地证明的问题。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我区是个传统农业区,农业生产方式以分散、粗放、小规模为主。一部分农民缺乏安全意识,掌握的无公害生产技术不全面,导致不能很好的掌握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量过大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受到利益驱动,投入品的使用还不规范,查处任务还很艰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保障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在扩大对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投入的同时,要更重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建设,逐步解决当前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目前,我区蔬菜产业方面还没有示范带动效应好的龙头企业,仅有的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产品单一、田间管理和技术规程标准应用不到位,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要加强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二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各乡镇都建立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但大多数乡镇监管站功能没有正常发挥,下一步要协调解决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办公场所、设备、人员、经费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推进“两证一标识”质量追溯。结合项目建设,为确定的“两证一标识”追溯示范企业配备硬件设备,大力推行“两证一标识”管理措施。加大执法检查和处罚力度,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督促相关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认真落实生产记录、合格证、产地证明、追溯信息码等制度。
四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调执法。督促各乡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经常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安定分队要与乡镇执法部门加强衔接,搞好工作协调和配合,共同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依法打击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三篇: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作者:单旺
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2年第11期
近日,国家标准委将山东省安丘市确定为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这在全国是唯一一个。近年来,安丘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丘模式”,切实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安丘创建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将进一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引领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该市通过13家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吸引农户参与,扩大规模化种植面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种植,发展蔬菜、瓜果、粮油、桑蚕、畜牧等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基地,创建农产品安全生产示范园区34处。基地内实行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组织生产、质量检测、收购销售“五统一”管理,土壤和水质检测、种子选择、肥料农药使用、农残检测、收获等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有档可查。今明两年该市将发展10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100个规模养殖基地,发展超过100家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培植100家示范合作社,培育100个农业知名品牌,通过“五个一百”工程,推进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加快农业由特变强。
加强农资市场整治,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该市针对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农业化学投入品,探索建立了“核准备案、网上交易、连锁经营、集中监管”的有效机制。今年3月开始,进行为期8个月的农资市场集中整治行动,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截至目前,已检查农资经营户2464家次、养殖场382个次、种植基地298个次、农产品加工企业265家次,取缔违法经营户116家,罚没违禁农药4.8吨、兽药饲料及添加剂2吨、假劣化肥66.6吨、假劣种子0.145吨,立案25起,打击了各类违法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
以“国际标准”打造安全农产品“金招牌”,以品牌化开拓多元化市场。该市对照欧美等食品安全标准,结合省良好农业规范(GAP),既满足国际市场生产标准,又遵循国内有关要求,按国际化标准生产安全农产品。通过扶持奖励、绿色认证、加大宣传等手段,在打造“安丘品牌”上下工夫。目前,已建成大姜、芦笋、大樱桃、草莓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拥有安丘大姜、安丘大葱、柘山花生、安丘蜜桃、安丘两河大蒜、石埠子樱桃、辉渠望海山小米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中国名牌“鲁丰”罐头、省著名商标“万鑫”蔬菜,注册农产品商标200多个。“安丘牌”农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还出口到韩国、美国和欧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头7个月农产品出口创汇达1.32亿美元。
第四篇:加大整改力度确保校园安全范文
加大整改力度 确保校园安全
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是当前一项严肃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各学校要着眼全局,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努力形成学校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形成学校安全工作新局面。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校园安全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维护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亲自主持研究、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把手”问责制,党政领导对安全工作不重视、排查整治不力,导致发生重大案件和问题的,对领导进行问责;对校园、幼儿园内部管理不善,安全隐患处置不力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坚决追究校长、园长以及部门领导的责任;对校园周边案件频发、治安混乱的地区,要查究辖区党政领导和派出所及责任民警的责任。县上将学校安全工作列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学校安全工作新局面。
二、明确各自职责,全面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各乡镇要切实把学校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
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村、社干部中,组织人员对本乡镇学校、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校园周边安全进行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解决。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检查指导,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主要依据,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实际,在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县教育局制定下发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十防”(防火、防电、防滑、防煤气、防人身安全、防财产安全、防设施安全、防饮食安全、防住宿安全、防车辆安全)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分析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将“十防”责任细化并落实到人,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秩序的整治,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师生安全的犯罪活动;消防部门要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经常对学校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交通部门要维护好学校周边交通秩序,进一步降低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工商部门要坚决取缔校园周边无证经营的小商小贩;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情况和后勤人员健康状况的定期检查,切实防止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其他各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能,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共同为学校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实行安全工作责任制,切实夯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
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完善安全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学校安全工作落实到位。根据县上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县教育局与各学校签订的安全工作责任书,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学校安全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解决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严格责任追究制,该批评的批评,该通报的通报,该追究责任的追究责任,坚决杜绝学校安全工作“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明确学校安全工作的分管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做到学校安全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各学校要按照“双线五级”学校管理中的校园安全管理线,进一步明确学校校长职责,按照签订的安全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和量化责任书,夯实分管安全副校长、总务主任、后勤人员、班主任、科任教师等五级责任人的安全工作责任。
四、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学校安全工作落实 根据存在的问题,当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各学校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校园防火、防电、防煤气安全管理。各学校和幼儿园要自觉接受公安、消防部门对学校消防工作的管理和行业指导,按规定配齐配足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新,保证消防设施能正常使用。要对校园内的取暖设施、电网线路、违 61 章用电、危险物品、实验室器材等进行重点排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现在时值冬季,要禁止学生乱泼乱倒水,严防路滑摔倒,寄宿制学校要严禁学生私自接线安装各类电器,严禁将蜡烛等易燃物品带入宿舍,对发现的各类火灾隐患要及时消除。同时,用火炉取暖的学校,要夯实班主任、值班教师、宿舍管理人员的责任,严禁学生玩火,严防煤气中毒等事故发生,确保教师和学生住宿安全。
二是要加强学校安全值守工作。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和幼儿园,要全面建立和完善学校门卫、巡逻和值班、值守制度,安排好门卫、值班教师和保安人员,加强学校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防范工作。学校要给所有学生及其家长发放安全告知书,签订安全管理协议。要严格实行学生出入校门登记制度、校外人员入校登记和验证制度,凡不能提供有效身份证明、与学校工作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得进校,特别是要严防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要加强寄宿生管理,严格限定寄宿生离校条件,安排好生活指导教师,并与学生同吃同住,建立寄宿生就寝点名、查铺制度,认真做好寄宿生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校园安全巡逻队”的作用,加强校园安全巡逻,坚决避免校园内各类安全事件发生。
三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及时排查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情况,坚持食堂采购登记制度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 62 度,切实加强承包食堂的监督与管理,并纳入学校工作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定点采购制度,建立进货验收台帐,严把食品采购、储藏、加工、销售等各个卫生关口,生熟食品分类分开存放,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坚决杜绝劣质、过期和变质食品、“三无”产品进入校园。要建立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信息卡,对食堂承包人员及其从业人员、学校经常使用的勤杂人员要进行认真登记,并将信息档案报辖区派出所、卫生部门备案。要随时进行食堂卫生和安全检查,定期组织从业人员体检,对资质不合格、未办理卫生许可证、卫生安全不达标的要坚决予以清退。要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对水质按要求定期检测,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要加强对水源的保护,根据卫生部门要求,落实好预防污染和消毒措施。要切实做好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对学生进行全面预防接种。
四是要加强学校设施及财产安全管理。各学校要认真落实“43111”校长考核办法中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要求,积极查漏补缺,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要大力维修、改造学校危舍、危厕、危墙,积极消除学校设备设施安全隐患。要严格执行“D级危房严禁使用,C级危房严密监控”的规定,对危舍、危厕、危墙要指定专人盯死看牢,该拆除的立即拆除,该监控的严密监控,并实行零报告制度。学校、幼儿园校舍在建或者有其它施工的项目,要督促施工单位在搞好自身安全的同时,切实采 63 取有效措施,维护学校及师生安全,做到施工不妨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加强实验室设备、危险化学品管理,严防泄露、爆炸事故发生。对学校加压锅炉进行鉴定,该停用的立即停用整顿,该报废的立即报废更换。
五是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要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开好安全法制课、召开主题班队会、观看安全教育片、开展主题讲座、举办专题宣传栏、校园广播、办黑板报、制作专题展板、开展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增强师生及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要着重加强对乘车往返学校的学生拒乘超员车、改装车和无证无牌等非法违规车辆以及货运汽车、农用车、机动三轮车等的管理教育,建立乘车学生档案。要认真落实“路队制”,公路沿线学校要认真落实护送制度,各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要组织学生在放学时举旗整队回家,对于学生过公路车辆密集的地段,学校要安排教师值勤,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各学校要在近期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公安、交警及运管部门要加强车辆管理,严厉查处和打击交通安全违法违规现象,对接送、拉运学生超员、超速的车辆,要加大查处力度。有校车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车辆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要及时做好车辆的检查维修以及驾驶人员的资格审查,与司机签订安全责任书。长期租用车辆作为校车的,要租用资质合法车辆,并与司机签订运送
安全协议书,坚决杜绝交通事故发生。
六是要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风气的形成。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各学校要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加大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努力创建安全、健康的校园及周边环境,保证师生安全。要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刀具、火具等危险物品管理,严禁学生、幼儿携带尖锐器具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进入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收缴。要经常检查学校运动场地及器材情况,加强运动器具和学生、幼儿玩具管理,发现有危害学生安全的运动器具和玩具,要停止使用并妥善处理。要加强学生校外安全管理,教育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七是要建立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长效机制。要严格落实校长、园长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门卫、值班、巡逻、安全检查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建立每月不少于2次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要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重大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师生应急演练,确保学校、幼儿园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迅速有效处置。要认真总结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管用的制度和经验,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及维护周边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食品质量
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食品质量
学号:108263010235 姓名:黄镜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药品无情,宜慎之又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食品,人们防病治病离不开药品,食品和药品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历来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十分重视,食品药品也成为近年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是摆在各级政府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面前一项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加大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创新监管的手段和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保证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杜绝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今年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创出了工作新亮点。
一是巩固和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各地工商机关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以可追溯和方便易行为原则,通过加强分类指导和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索证索票制度的具体要求和进货台账制度的具体内容,严格规范格式文本。重点监督商场、超市从内部连锁配送到自行采购的所有食品,建立健全“两项制度”,切实做到票证齐全,台账规范,食品供货商主体资格合法,检验报告有效,食品质量合格;对商场、超市现场制做的熟食制品,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示配料成分和保质期;对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引导和监督市场开办者围绕入场销售者的主体资格、有效证件和货源渠道证明建立管理台账制度,建立食品自检室,严把入市食品质量关。对食杂店,重点检查票证档案和进货台账的建立和保管情况。目前,全国县城以上城市的17.3万个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100%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这些市场都与食品种植、养殖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了“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协议准入制度,有10万个市场还建立了质量管理员制度和质量自检制度;全国有269.6万个乡镇食杂店、街道食杂店、社区食杂店100%建立了进货台账制度。
二是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以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品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蔬菜、禽蛋、奶制品、副食品等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价实不符,囤积居奇、扰乱食品市场秩序、制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等违法经营行为,确保季节性食品市场和节日消费安全;以城乡接合部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整治城乡接合部的各类小食品市场、小摊点、小食杂店、小商店和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内的小作坊、小餐馆,着力解决经营主体资格、食品质量和经营行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采用疏导与取缔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取缔游商小贩和市场内无照经营的食品门店及摊点;以农村食品市场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快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进程,强化农村集贸市场食品经营的规范管理和对送货下乡、农村走街串巷食品商贩的监管,严厉查处利用各种形式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
三是规范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作用,严格落实监管片区责任制,强化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切实提高市场巡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工商机关抽检、企业自检、消费者送检的要求,突出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市场销售量大的食品以及消费者反映问题多的食品,强化食品质量监测工作,突出抓好定向监测、跟踪监测和快速检测,及时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依法退市不合格食品;根据流通环节食品的不同来源、不同生产方式以及不同风险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分类监管;充分运用《特别规定》赋予的执法手段,加大食品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加强案件排查和大要案件的查处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经销病死畜禽肉及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虚假宣传和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的印制品等违法行为。
四是及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稳定。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全国各级工商机关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采取积极措施,根据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的通报,对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开展市场检查,及时彻底下架。截至9月18日,全国工商机关共出动执法人员68.2万人次,检查奶粉经营主体198.2万户次,退市问题奶粉2463吨,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42652件,为消费者退换问题奶粉144.8吨,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稳定。
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工商总局新的“三定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工商总局新设立了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专职负责全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支持和关心,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目前,《食品安全法(草案)》正在全国人大审议之中,这部法律力图建立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生产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以责任制为基础的分工明晰、责任明确、权威高效、决策与执行适度分开、相互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畅通、便利的消费者权益救济渠道。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将从“打击假冒伪劣”、“杜绝过期变质”,进入到“元素含量”、“生产环境”等强制性标准时代。
国家工商总局一直十分关心和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订工作。《食品安全法》颁布实行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积极与行业协会沟通合作,充分发挥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作用,规范食品市场经营行为,严厉查处食品市场各类违法行为,维护流通环节食品消费安全,促进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监督食品经营者切实履行食品安全法定责任和义务。各级工商机关,特别是基层工商所要以督促食品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和进货查验记录义务为重点,把好食品进货关,不断规范食品市场准入行为。要以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质量管理机制为重点,依法建立健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经营者自查自纠和自管的能力。要以监督食品市场开办者建立健全场内管理机制为重点,不断落实主办者对入场销售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要以监督食品经营者和市场主办者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食品经营者长效自律机制。同时,要采用信息技术,积极鼓励食品经营者建立信息化网络体系,探索和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准入、交易、退市全程网络监管体系。
——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努力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效能。各级工商机关,特别是基层工商所要严格落实食品市场日常监管职责,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要以强化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坚持先证后照,严格执行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许可制度和食品市场主体工商登记制度。对在企业年检、个体工商户验照中发现食品流通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切实做到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基层工商所要以 “六查六看”为重点,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属地监管责任制,加大市场巡查力度,改进巡查措施,创新巡查方式,完善巡查制度,突出巡查重点,采取增加巡查频次、完善巡查内容、提高巡查效率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巡查,逐步建立起制度规范、执法严格、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的巡查机制,切实提高市场巡查效能。当前,尤其是要认真检查经营者食品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是否届满和证照是否齐全合法有效等问题。同时,要借助信息化网络、现代执法装备和快速检测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基层日常监管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要将食品市场巡查与经济户口管理、食品抽样检验、食品分类监管及信用分类管理等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对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建立违法案件信息库,完善监管档案,并加强对监管数据的统计和综合分析,切实提高日常巡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各级工商机关,特别是基层工商所要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集中执法力量,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强化案件查办工作。基层工商所要按辖区逐户检查排查,监督市场开办者、经营者自查自纠和整改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切实做到主体资格合法,食品质量合格。尤其要抓好对食品大要案件的排查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对涉嫌犯罪的,及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同时,要充分发挥12315行政执法体系的作用,及时受理和处理食品安全方面消费者的申诉举报,依法调解消费纠纷,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家的文明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