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力合一”实现能力建设新跨越 云南总队党委加强能力建设调研报告(大全)
“五力合一”实现能力建设新跨越
——云南总队党委加强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编者按: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和贫困面大、发展很不平衡的省份。近年来,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党委立足省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全国“二十公”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贯彻落实部党委切实提高“四个能力”、“两个水平”的总要求,“五力合一”,以不断强化党委能力建设为主线,敏于谋势,科学决策,围绕中心任务加强能力建设,内外齐抓,带领广大官兵,求实创新,战略突围,积极谋求能力建设综合效益,在云南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和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的条件下,经受了灾害事故频繁和消防安全保卫任务空前繁重所带来的多重考验,战胜了边疆民族地区敌社情复杂、“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给部队管理教育带来的多种挑战和冲击,克服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困面大、部队基础条件差、警力严重不足等制约发展的多重困难,保持了部队的高度稳定和全省火灾形势的持续稳定,为云南经济发展、边疆稳定、社会进步作出了显著贡献。总队党委被省委遴评为“云岭先峰”,部队官兵被人民群众誉为红土高原的“红门卫士”、彩云之南的“火凤凰”。
一、遵循引力: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把握能力建设的方向
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引领党委加强能力建设的航标。总队党委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扣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抓工作谋划和工作落实,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决议,自觉做到“三个始终”,保证了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始终把学习作为提高党委领率能力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在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才能打牢党委班子的思想政治根基。总队党委制定了《关于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的意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开展班子成员每天学习一小时、每月熟读一本书、党委中心组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的“三个一”学习活动,采取“年度学习计划系统化、专题学习内容规范化、个人学习安排经常化、理论研讨深入化”的做法,全面系统地学习科学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确保了党委班子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增强了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年来,党委成员共有20人(次)参加了公安部和省委组织的领导干部培训班,中心组集中学习28次,举办专题讲座23次。班子成员积极撰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理论调研文章,共在《人民日报》、《中国消防》、《人民公安报》、《云南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9篇,有12篇论文在部消防局“先进性论坛”上刊载。
(二)始终坚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强有力的领导。领导就是保证,自觉服从领导就是服从大局。总队党委竭力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建立消防部门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和研究工作制度,指明了工作导向,进一步完善了依靠党委、政府推动社会、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机制。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思路,有针对性打造“烟草消防”、“旅游消防”等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消防。采取“一请二跑三汇报”的方式,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经常主动向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专题汇报工作情况,云南消防的地位不断提升,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总队召开的重要会议和举办的活动是有请必到,对工作中需要领导出面解决的问题是有求必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难必帮。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情况,慰问官兵,多次过问工作或者作出重要批示,解决了一些带根本性、基础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消防省长”李汉柏同志,2004年以来,先后12次到13个基层支队和86个基层大、中队,检查调研工作、现场办公,协调省地两级财政为基层部队解决了5500余万元专项经费,一些长期拖欠的债务偿还了、一个个新项目上马了、一批批新装备到位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三)始终把握好加强能力建设的实施思路。方向和立场指引思路。总队党委以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臵身大局,立足职能,谋划了加强总队党委班子能力建设的“112234”实施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紧扣“一条主线”、提升“两个水平”、确保“两个稳定”、坚持“三个标准”、强化“四个能力”。围绕“一个中心”,就是以防火、灭火救援为中心工作,全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扣“一条主线”,就是以部消防局既定的“161”工程为主线,开创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新局面;提升“两个水平”,就是不断提升执法为民的水平和部队正规化管理水平;确保“两个稳定”,就是保持全省火灾基本稳定,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坚持“三个标准”,就是坚持以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和消防工作及部队建设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灭火救援能力和执法为民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是否满意为评判标准,把创新作为推动部队建设和消防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强化“四个能力”,就是紧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这个主题,切实提高总队党委领率部队全面建设与发展的能力、灭火救援和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执法为民的能力和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的能力。
二、锻造内力:带好队伍,夯实基础,狠抓能力建设的根基
“打铁要靠本身硬”。只有把炼就内力臵于战略性、先导性、根本性位臵,夯实根基,打牢能力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才能实现能力建设“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总队党委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臵于根本的位臵,把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臵于突出位臵,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全面打牢发展根基。
(一)坚持抓好总队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总队党委是加强能力建设的“火车头”,是部队建设与发展的领导核心。新一届总队党委履行职责伊始,在班子成分新、面临问题多、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大力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擂响“团结鼓”,谱好“民主曲”,奏响“作风律”,唱好“廉政歌”,在战胜困难和挑战中熔铸了团结干事的坚强领导集体,树立了新一届党委班子的新形象。一是视团结如生命,狠抓民主集中制建设。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支队以上党委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意见》和《团级以上党委民主生活会规定》,采取“2213”的方式狠抓党委班子的团结,即落实好“两项制度”:就是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度,落实好民主生活会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按照“十六字”方针,强化民主意识,坚持民主决策,凡属事关部队建设的重大决策和干部任免、重大经费开支等问题,都严格按程序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把原来的总队机关党委调整改组为司、政、后、防四个部门党委,明确相应决策权限,健全了决策机制,提高了党委成员和机关干部参与决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做到“三个不上会”,即部门党委会议没有研究意见的不上会,党委成员没有充分酝酿的不上会,充分酝酿后分歧较大、未能达成初步共识的不上会,真正使总队党委会成为团结的会、民主的会和高质量的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民主生活会,先后组织召开了以“如何加强总队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班子的核心领导作用”为主题和“保先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委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自觉参加党小组学习和组织活动,广泛接触官兵,倾听官兵心声。搞好“两个主官”的团结:总队军政主官以身作则,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切实做到了谋事不谋人、兼听不偏听、容人不怨人、交心不戒心、尽职不争权、和睦不和泥。盘活“一个班子”:注重调动党委一班人的积极性,发挥整体合力,整个班子成员之间经常交心通气,坚持讲谅解能容纳人、讲风格能迁让人、讲友谊能尊重人、讲配合能支持人,党内民主气氛浓厚,有的是多年在任的老资格,有的是即将面临到线的老同志,有的是长期身患疾病的“老高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大家都能讲奉献,讲风格,都能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和威信。克服“三种倾向”:抓凝聚,防止出现内耗严重的“散班子”;讲原则,防止出现一团和气的“软班子”;思进取,防止出现安于现状的“懒班子”。杜绝了独断专行、压制民主、相互拆台、勾心斗角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强化了团结干事的意识,开创了“政治上同德、事业上同心、工作上同力”的新局面。二是正风气树形象,狠抓作风建设。始终把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改进作风的大事来抓,制定了《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若干规定》,下决心坚决整治文山会海,把主要精力放在增强党委抓大事的领导能力和抓落实的指导力度上,不图虚名,只求实效,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弄虚作假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面子工程”。党委成员原则上不参加各种名目的应酬性庆典活动,轻车简从。三是以廉政扬正气,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督察工作规定》,始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筑牢党委班子成员反腐倡廉的坚实防线,聘请了消防纠风监督员,开设投诉、举报电话,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把班子成员的生活圈、社交圈和八小时之外的活动列入监督管理范畴,在金盾网开办“廉政网页”,设立举报箱,接受官兵和社会监督,建立并落实纪委工作报告制度和纪委谈话制度,严明廉政纪律,总队党委成员没有利用职权指定消防工程、推荐消防产品等违反“六个严禁”的行为,没有在干部任免、建筑工程承包、物资装备采购、重大经费开支等敏感问题上违反纪律和暗箱操作的现象。省委、省政府和公安厅党委都一致认为,这一届党委班子是历史上团结干事最好的时期,是一个民主团结、求实创新、廉洁高效、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赢得了广大官兵的信任和拥戴。
(二)坚持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基层部队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发动者,是加强能力建设的中坚力量。总队党委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配臵结构,突出结构、年龄、学历和能力优势,采取“一刀切”、“免除领导职务”、“末位淘汰”等组织措施,选准、配好支、大队领导班子。按照“政治上强,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廉政勤政”和“表扬、巩固、警示、调整”的要求,制定《支队党委班子建设考评办法》和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标准,开展“争创一个好班子、争当一对好主官”和班子建设达标活动,实施年度考核、讲评制度,考核情况与奖惩、调配使用挂钩,促进班子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工作落实不力、业绩平平的班子进行警示、集体诫免谈话、重点帮建和必要的组织调整,对个别闹不团结、无所作为、行为不廉的班子成员,坚决进行调整。两年来,先后对16个支队、128个大队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交流、任用营(团)职干部634人。调整后的支队级领导班子平均年龄由41.9岁降至39.8岁,本科以上学历升至57.94%,大队领导平均年龄由37.3岁降至34.5岁,大专以上学历升至93.6%,基层党组织结构日愈趋于合理,活力增强,综合素质好,精神面貌新,工作热情高,形成了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年轻领导层。
(三)坚持抓好队伍正规化建设。正规化建设促进战斗力,是能力建设生成的重要环节。总队党委始终把队伍正规化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制定《总队机关正规化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持续开展总队机关正规化建设考评活动,改变过去只考基层不考机关的状况,让基层评议机关,提升了机关工作效率和质量。开展基层部队正规化建设试点,在打基础、抓经常、促落实上下工夫,做到官兵行为条令化、内务设臵标准化、管理教育人性化、业务工作规范化;针对云南特点,制定了《行政责任事故领导责任追究办法》,层层签订《预防行政责任事故(案件)领导责任状》,紧紧抓住“人、车、酒、赌、毒、色、钱、利”等8个环节,加大对“小、远、散”等重点对象和节假日以及“八小时之外”等重点时段的监控,成立心理健康咨询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消除事故苗头和安全隐患。官兵无违反“五条禁令”的行为。2004年来,实现了责任事故致人伤亡为零的目标,无严重、重特大事故,无政治事故和刑事案件发生。
(四)坚持抓好基层建设。基层是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的关键点,是战斗力生成和发展的基点。总队党委牢固树立“基层第一,士兵至上”的思想,心系基层,情暖官兵,把好事、实事做在基层所需之时、所盼之处。2004年度,压缩机关开支、多方争取投入,拨出经费2531.5万元着力为基层办了“八件实事”,解决了基层“三热两温”、个人防护装备等问题,为422名干部在昆明统购了6万多平方米的住房,解决了广大干部的后顾之忧。2005年,继续为基层办好“八件实事”,着力解决基层难点问题。从经费、人员、物资、装备建设等方面,重申、强调了“八不准”,保证加快基层建设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启动外力:抢抓机遇,融会贯通,拓展能力建设的路径
不能抢抓机遇,不能另辟蹊径,没有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必然贻误良机,困难重重,陷入窘境。总队党委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势,敏锐捕捉发展机遇,多方努力,坚持“四个不断突破”,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和支持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多方筹资,不断突破经费投入不足的“瓶颈”。经费是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总队党委利用国家审计署驻昆特派办对我省消防部队财务审计之机,积极呼吁,提高了对边疆贫困地区消防部队开展消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专门过问此事,随即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消防总队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14个贫困地区消防部队调研,联合向省政府专题报告解决基层车辆装备、生活设施补助经费问题,力争按年度计划逐项抓好落实。2004年,所有州市的消防业务经费已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共计争取业务经费1.67亿元,比2003年增长40.15%。2005年上半年,争取业务经费618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6%,有9个支队增幅超过20%,消防经费投入再创历史新高。李汉柏副省长亲自带领省财政厅、总队领导到财政部汇报,争取向奥地利政府贷款500万欧元,着力解决重点城市消防装备建设问题。2004年,争取协调中央、省、地专项配套经费2100万元,为一线执勤官兵每人配备了一套个人防护装备,在个人防护装备采购中实现了西部12省市中第一个经费投入一次性到位、采购招标一次性完成、一次性配发的省份,受到了财政部国防司、部消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多方组合,不断突破警力不足的“瓶颈”。组合壮大力量。集中民智,发挥民力,是提高能力建设势力的必经之路。总队党委积极探索多元化、群众化的消防力量增长方式,不断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两年来,促成27个县组建了政府专职消防队,在126个中心小城镇、大型企业以及社区、乡村、大型古建筑群,推行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先后组建专职消防队87个2274人,志愿消防队356个3896人,义务消防队6963个16.6万余人,构筑群防群治网络,成为现役消防部队的有益补充。
(三)多方联动,不断突破唱“独角戏”的窘境。只有充分发动,突破系统、行业的局限,才能显现整体联动的优胜效应,全方位推动工作发展。总队党委结合消防工作社会性强、多元化的特点,推动建立“政府领导、单位自主管理、个人自我约束、中介组织服务、职能部门监督”的新型消防工作机制,将消防工作纳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进一步落实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与省建设厅联合报请省政府制定了《城市消防规划管理规定》,推动71个县编制了消防规划,每年至少以10%的比例降低消火栓“欠帐”率;与省民政厅联合报请省政府批准实施了《城市社区消防建设实施意见》,推行“消防安全社区”创建活动,筑牢社区消防安全基础。与省民政厅、省农业厅联合报请省政府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召开现场会,推行“消防安全村寨”创建活动,有效遏制了农村火灾多发的势头,农村火灾比例由原来的70%降至50%。借创建“平安云南”活动之机,大做创建“消防安全县(市、区)”活动文章,推行典型做法,大步推进了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发动多方力量聚焦消防,与中央和国家级、地方新闻媒体建立长期的合作平台,系统打造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消防宣传文化品牌,增强了消防宣传攻势。先后与省工商局、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在政府统一组织部署下,按照“抓系统行业、系统行业抓”的思路,先后组织开展了“百日消防安全”大检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通道、古建筑、学校等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采取政府挂牌督办、联合执法等手段,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火灾隐患整治活动,大大净化了消防安全环境。2004年全省火灾事故四项指标与2003年相比都全面下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四)多方协调,不断突破昆明消防学校办学规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在重视,“本”在支持。总队党委以全国消防教育事业发展大局为重,大力加强昆明消防学校建设,从经费、人员上倾斜,先后协调经费2000余万元支持建设,实现了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的历史性突破。
四、探寻动力:俱应时势,开拓创新,发掘能力建设的源泉
着眼于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熔铸与时俱进的品质,大胆突破传统桎梏的束缚,寻求动力支持,才能提速发展。党委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做到“五个创新”,使党委能力建设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理念主导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总队党委以宽放的视野,创造性地提出和引入了“以人为本理念、精确管理理念、素质强警理念、法治消防理念、社会消防理念、服务消防理念、诚信消防理念和公共关系理念”,为解决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2005年1月,在全国消防部队率先成功举办了“2005〃中国云南〃消防改革与发展论坛”,成立“中国云南〃消防改革与发展论坛理论专家组”,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研究机构的有关专家学者,采取“跳出消防看消防”、“内外结合论消防”的形式,产生了一批具有创新意义、指导性强、前瞻性强的理论成果和思想观点,是一次消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大胆探索和创新,为消防理论研究开辟了新天地。
(二)以机制创新为内核,增强工作运行实效。机制是制度的落实,成熟的机制才能增强实效。总队党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建立“统一部署,分级负责,上下协调,讲求实效”的政治教育工作机制,针对部队点多、面广、线长,驻地多为老、少、边、穷地区等特点,从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坚持教育管理与消防部队特点规律相结合,与官兵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与驻地民风社情相结合,增强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和时代性;构建了“指挥统一,反应快速,职责明确,协调有序,处臵科学,控制有力”的灭火救援新机制和“一个中心三个协作区”的全省灭火救援协作机制,通过跨区域拉动联合实战训练和参与4次大型反恐怖袭击综合演练,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特勤中队夜间训练和比武,强化在浓烟、噪音等复杂环境下的特勤训练,增强了实战能力;在西部地区率先组织开展了规模大、灾情复杂、参战人员多的大型遂道火灾跨区域灭火救援实战演练,受到公安部灭火救援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坚持“党委议财、党委理财”,健全“开源节流,监管到位,保证重点,提高效益,服务快捷,保障有力”的后勤管理工作新机制,加大内审力度,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审计系统先进集体”。
(三)以人才建设创新为突破口,储备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生产力,是源源不断的动力。总队党委制定《干部任免管理暂行规定》、《人才发展五年规划》,完善干部培养、使用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落实“三个必训”要求,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三年规划》,以教导大队为主体,充分利用昆明消防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构建消防特色教育培训体系,官兵年培训率达85%以上。制定了《在职学历管理规定》,鼓励官兵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在职教育,选派200余名干部到武警学院和外省总队跟班学习,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办研究生班,培养研究生98名(含在读,下同),干部大专学历达98.2%,本科学历达60%,研究生学历达10%,专业技术干部所占比例升至50%。理顺“进”、“出”机制,严把地方院校大学生入伍关和干部转业安臵关,2004年以来,吸收地方院校大学生172名,连续3年被省公安厅评为“转业安臵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现役部队转业安臵工作先进单位”。
(四)以指导方式创新为切入点,增强指导、决策的务实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实践才能出真知。总队党委求真务实,改进定点联系制度,成立由总队党委成员牵头、各部门成员组成的指导联系基层工作组,全年下基层工作不少于60天,增强了指导基层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秉承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切实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于2005年6份在全国现役部队中率先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百名校官下基层再当普通一兵”活动,总队、支队机关203名副营职(含技术11级)以上校官分三批下沉到基层大(中)队进行为期一个月(在大队、中队分别锻炼15天)的当兵锻炼,明确了下基层的“五项任务”和“十条纪律要求”,保证了下基层接受再教育和实践锻炼取得实效。总队党委成员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不当“特殊兵”,不提特殊要求,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与基层官兵“五同”,了解官兵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做到“身在兵中,兵在心中”,官兵感情在零距离中得到升华;积极参与到基层一线官兵的训练、学习、工作、生活当中,亲历亲为,工作作风在第一线得到了转变,密切了机关与基层、领导与官兵、干部与士兵的关系,增强了领导干部“永远都做普通一兵”意识,提升了指导工作的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人民日报、人民公安报、云南日报等中央、省内主流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在部队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五)以监督方式创新为着力点,提高行政效能。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效率的行政必然成为绊脚石。在全国消防部队率先制定《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出台“问责20条”,对领导干部不履行职责、履行职责不到位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情形启动问责,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职务过错和违法违纪行为,提升了行政效能。总队纪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五、聚敛合力:勇于挑战,确保打赢,彰显能力建设的效益
遵循一个方向,瞄准一个目标,把炼就的内部力量和调动的外部力量、探寻的动力有机联系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做到“打得赢、不变质”,把党委能力建设的优势、效益发挥到最佳程度。这是检验党委能力建设成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总队党委狠抓能力建设,忠实履行历史使命,团结一切力量,积极谋求能力建设综合效益,切实达到了“四个明显变化”,实现了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主动、更直接、更高效的服务。
(一)求真务实,总队党委领率部队全面建设与发展的能力明显变化。把加快建设与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求真务实,是能力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总队党委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谋全局,抓大事,科学决策,创新发展,把能力建设贯穿到实施“161”工程的各项任务和目标之中,经费筹措力度不断加大,内部关系十分和谐,外部环境日愈良好,一心一意打基础,殚精竭虑谋发展,改变了党委班子履行职责伊始的困境和不良局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基本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改变了部队基础差、底子薄、装备落后的面貌,38个支队、大(中)队搬进了新营房,彻底结束了基层单位没有营房的历史;新购臵消防战斗车121辆,比2002年增长了42.6%,官兵个人防护装备按标准全部配齐,有84个执勤中队消防战斗车配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标准;消防栓“欠账率”由原来的46.8%降到27%。部队建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改变了过去“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怕担风险、徘徊观望,固步自封、安于现状,坐而论道、落实不力”的局面,大胆改革创新,在特色和实效上取得了明显突破,“161”工程有了明显成效,在全国消防部队中树立了具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典型,开创了一些新的举措,成为西部消防部队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二)执法为民,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变化。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是能力建设的本质要求。总队党委持续开展执法为民教育整顿活动,把执法为民思想落实到每个执法环节,开展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和素质考核活动,丰富和完善消防“便民窗口”的内容和功能,出台《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十项保障措施》,健全社会承诺、直接办理、举报信访回告等制度,大大提升了执法为民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争创人民满意单位”活动,12个单位评为“省级人民满意单位”,3人被评为省级“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在全省统一组织的行风测评中名列前茅,群众抽样调查满意率达99.72%。
(三)敢打硬仗,部队战斗力明显变化。关键时刻能否“拉得出”、“打得赢”,是衡量能力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两年来,圆满完成了历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五一”、“十一”黄金周、GMS会议等重大节事消防安全保卫活动50余次,成功处臵了“5.17”贵昆铁路隧道井坍塌、昆明“5.12”泥磷泄漏等重特大事故。驻边境消防部队多次跨国灭火救援,较好展示了中国消防形象。2004年7月,云南省部分地区遭受洪涝和地震灾害,驻地消防官兵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到云南视察灾情的曾庆红、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同志给予了高度赞扬。2005年4至6月,云南遭遇50年未遇的特大旱灾,驻地官兵冒着酷热高温,全力以赴投身于抗旱救灾的攻坚战中,省委、省政府领导专门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四)铸造精神,官兵精神面貌有了明显变化。精神是能力建设的内在表现力,是不竭的生命力。总队党委着力铸造“志在高原,扎根边疆,热爱消防,无怨无悔,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敢争一流”的云南消防精神,激发了官兵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浩然正气,官兵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缺人不缺作风,缺钱不缺干劲,缺氧不缺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在真抓实干中创造了新的辉煌,立功创模高涨,先后涌现出“模范消防警官”彭开福、一等功臣龚成波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6个单位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十佳执勤岗位练兵先进集体”,6人被评为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1个单位被公安部、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建设示范单位”,6个单位命名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2004年6月,***部长在观看云南省公安机关大练兵汇报演练时,对消防官兵在处臵爆炸事故演练中展示的业务技能和精神风貌给予了充分肯定。2002年以来,云南省是全国没有发生特大火灾的十余个省份之一,连续8年遏制了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2004年底,省人民政府专门发文通令表彰了总队。
总队党委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加深了对加强什么样的能力建设、怎样加强能力建设和为什么要加强能力建设的认识,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一是加强能力建设,必须强化政治意识。政治指引方向,方向事关全局。我们必须自觉地臵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做到政治方向明确,政治立场坚定,在大局中摆好位臵,扮好角色,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才能忠于职守,切实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检验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是否忠实的惟一标志。我们必须坚持执法为民,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把人民群众和官兵的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从人民群众和官兵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事改起,拓展服务职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必须强化时代意识。不同的时代俱应不同的能力建设。我们必须在能力建设中熔铸与时俱进的品质,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审时度势,求索创新,勇于实践,大胆突破,激发队伍活力,确保党的能力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四是加强能力建设,必须强化互动意识。能力建设只能在良好的互动环境中才能生成和凸显效益。我们必须臵身大局,在围绕中心抓能力、抓好能力促中心的互动机制中,看准努力方向,聚集民力、民智,不断改进外部条件,互动互利,才能凸显能力建设最大效益。
五是加强能力建设,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治不忘乱。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面临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清醒看到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把工作的基点放在随时准备应付各种特殊困难、驾驭各种复杂局势上,运筹帷幄,瞄准前沿,抓住机遇,抢占能力建设制高点,执掌克敌制胜的能力,勇于应对多重考验和挑战,永立不败之地。
六是加强能力建设,必须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必须时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大局不分神,以过得硬的本职工作,坚持做到推进发展不松劲,加快发展不停步,坚决保卫发展的成果,保护好新的发展,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加强党委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重大工程。云南总队党委以“五力合一”总揽总队党委能力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实现了能力建设的新跨越。在新的征程中,总队党委还必须以此为起点,以更为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顺应时代潮流,大胆求索创新,不断打牢能力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激活能力建设的要素,积极谋求能力建设的综合效益,再次实现能力建设的新跨越!
第二篇:浅议加强县级党委执政能力建设
浅议加强县级党委执政能力建设
中共***县委书记 ***
从党的十六大把执政能力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标志着新世纪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入新阶段。县级党委深刻认识和深入贯彻这一纲领性文件,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完成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巩固地方党的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加强县级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第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执政理念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去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如果缺乏对执政理念的深刻认识,执政能力建设必然是盲目的、糊涂的。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时,必然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党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的标杆和尺度。第二,是科学发展观对执政实践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我(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党能不能率领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全面完成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党执政实践的新检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推进改革和发展。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然赋予其科学发展观的新内涵。第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执政环境的新要求。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美国妄图独霸世界和我国坚持多极化的战略格局,必须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国内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生活的日益更新,使我党面临一个全新的执政环境。最近,媒体对城市拆迁、农田征用、环境污染、安全生产方面的报道,都对地方党政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这是我们落实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定的具体部署中,新旧制度、规章矛盾冲突而必然要出现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一新的执政环境下,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提高领导水平领导能力是重点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丰富,《决定》从十六大的精神中进一步概括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处理国际事务等五种能力,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五项任务、达到这五种能力,对我们县级党委的领导干部来说,就必须要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而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提高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或者模模糊糊的要求,对领导者有高于普通党员的责任和要求,就必须要有制度上的保证,要有法规意义上的“强制性”。第一,学习方面,增强党性修养,完善和加强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和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制度。我党历来重视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夯实领导水平和能力的基础。新世纪初在全国县级班子开展的“三讲”活动,首先就是一个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领导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学习上应在两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班子民主生活会。重点对地方党委贯彻中央方针、维护人民利益方面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的剖析,举一反三,达到提高领导者、领导班子认识水平、工作水平的目的,避免民主生活会走过场。另一方面加强和改进党校培训制度。现在县委书记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培训,体现了中央对县委书记的关怀和重视。党校应该以学习中央的方针政策规章、研究解决重大和普遍的经济社会问题为主。还要加强党校特别是基层党校的建设,县级党校可改办为省市党校的分校。第二,纪律方面,完善党纪规章,加强党内监督。当前国(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内外形势对我党长期的执政地位、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除了领导干部通过学习、培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有规章制度作保障。中央于去年底同时向全社会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制度创新的一个新里程碑,是党的机体健康、完整、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第三,政绩方面,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现在党委政府考核指标多,涉及发展稳定、党内党外各个方面,几十上百个。现在县里税务、工商、国土、质量药品监督、交通警察等执法部门都上收了,银行、电力等也市场化了,这样,许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指标及其部门,该我们管、该重点考核,但我们没有管理权;而以市场为主,该市场管的,也参与进来考核,因此,亟需制定符合党政领导管理实际的、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使考核和奖励制度起到激励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作用。
三、完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是关键对县级党委来讲,提高执政能力,关键就是要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是“当前我们党的建设、也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江泽民:《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第一,要以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加强为中心,建立党代会常任制。保持我党战无不胜的力量,在于集中全体共产党人的智慧。经过83年的发展,党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大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的党员接近四分之一。如何发挥全体共产党人的智慧,必须在党的制度上创新和完善。当前最重要的制度,就是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眉山市是全省唯一的实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地级市,我县被列为全省十几个县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县。一年来的试点取得好效果。一是赋予代表为民掌权职责。过去县党代表五年一届里实际上只参加一次会,任务基本就结束了。建立常任制后,制定了年会,全委会、代表管理等制度,确认了党代表在党代会制度中的具体权力,把普通党员、群众通过党代表反映意见、建议程序化,提高了党代表和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行使执政党权力的积极性和地位。二是拓宽途径,为民行权。建立情况通报和党代表列席县委常委会,全委会制度,保障代表团的知情权。建立代表视察、提案、重大决策预先征求意见制度,保障代表的参与权和建议权;建立质询、评议制度,保障代表的监督权和评议权。三是把联系党员、群众、密切党群干部关系制度化,保证利为民谋。规定县党代表分别联系一名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加强党代表、党组织与党员和群众的沟通,并要从群众当中收集建议意见,把群众的呼声、社会的信号及时反馈上来。设立提案办公室,并加强与人大、政协提案议案机构的协调,及时处理和答复党代表(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的意见,党代表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党组织贴近群众、深入群众观点和团结群众。这当中亟需完善的是,党代会决定和人代会决定可能出现矛盾的协调和处理。第二,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内重大决策有规可循。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原则,要从党内民主集中制这一基本制度出发。管人用人是确保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职能,而管好人、用好人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央从2002年7月后,连续出台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对下一级党政班子正职拟任人选表决等办法,地方上也制定了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任用干部责任追究等制度,这是我党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是各级党委在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第二,加强和完善党委工作机制,提高效率。运作机制关系执政效能的高低。省、市委和县委,在2003年先后出台了党委工作规则、党委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或办法,对什么是重大事项、决策的程序、纪律监督都作了详细规定。这些工作机制从制度上确定后,保证了县委工作有条不紊的运转,指令的畅达,信息反馈真实,从而能够确保决策的有效性。县级党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基础问题。现在我党管理是五级层级模式:中央和省委是“政策制定”层、省委市委是“管理监督”层、县委乡镇党委是“上头千条线,基层一根针”的“执行落实”层。层级多了,难免基层信息失真、上层政策失灵。要根据县级党委工作的层面和特点制定具体的规章,便于操作和执行,不能简单地把上面的领导模式、工作要求、管理职能“放大”或“缩小”,否则难于落实。总之,加强县级党委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进一步从领导水平领导能力、领导方式领导方法上提高、完善和创新。
第三篇:干部能力建设教育调研报告
“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这一精神,抓紧抓好青年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是关键。近年来,溧水县坚持把能力培养作为教育培训青年干部的突破口,一手抓理论培训,一手抓实践锻炼,全面加强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青年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理论培训,是青年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
我县针对部分青年干部缺乏系统理论教育的实际,坚持把理论培训放在教育培训工作的首位,通过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合理利用资源、加大管理力度,全面加强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青年干部的能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精选培训内容。我们从青年干部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以“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党性原则,提高知识水平,强化工作能力”为主线,精心选择培训内容。一是在理论教育方面突出系统性,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使青年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实际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二是在党性教育方面突出政治性,重点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党的先进性教育、党的传统作风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使青年干部进一步接受党性教育,坚定政治立场。三是在知识更新方面突出开放性,结合国际国内和县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安排当代世界和中国经济、政治和科技等方面的教学,邀请县领导和部门乡镇领导进行县情教育和研讨,使青年干部开阔视野、提升知识层次,逐步培养起面向未来、面向发展的眼光。四是在工作能力方面突出实践性,强化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学员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能成为行家里手,大胆创新,开拓进取。
2、创新培训方式。一是集中培训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我们对青年干部培训既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又根据不同对象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训,举办了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青年人才培训班、党外青年干部培训班、新上岗领导干部培训班等不同班次,避免了学非所需、补非所缺的弊端。在青年后备干部班培训中还创出了特色,形成了制度,办出了成效,多次在省市党校或组织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二是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相结合。为增强感性认识,我们结合所授内容列出一些专题,组织学员外出参观考察调研,拓宽视野,学习他人经验,促进自我发展。如我们安排01届青干班学员赴温州考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情况,学员们都写了考察报告,组织进行专题研讨交流。三是课堂教学与模拟社会实践相结合。针对青年人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等多种方式,并在课程设置上有目的地增加定性分析、模拟决策、调查研究等与实际工作相接近、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在教学中让学员们自己当教员,自己当决策者,从而增强实践性锻炼。
3、合理利用资源。培训中我们十分注重优化、合理利用好各类培训资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培训资源,使有限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培训服务。一是着力建设好党校这一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近年来,我县对党校软硬件建设投入资金近30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党校整体水平的提高,每一届青干班的成功举办均得益于此。二是优化组合县内其它培训资源。按照党管人才原则,成立县人才培训中心,由党校统一实施对县内各级各类人才的培训,青年人才全部进中心接受培训。三是建立县外培训基地。利用驻外招商的形式,在驻外招商点建立培训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青年干部到基地受训,目前,已在广东、浙江、上海建立了3个培训基地,共培训青年干部180多名。四是开辟网上培训新资源。充分利用“溧水党建”的网络资源优势,开展网络教学和为青年干部在线学习提供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加大管理力度。我们对各类青年干部的培训,都十分重视管理工作,尤其是在青干班培训中建立起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形成调训单位、施教单位、学员党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制定了管理细则,使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又相互配合、相互协作、齐抓共管。二是规范培训操作流程,使主体班次的培训有章可循。从主体班次培训的办班前的调研、可行性分析、列入计划,到办班中的教学管理、实践安排、后勤保障,再到对学员的学习考核、跟踪管理等,都明确责任单位,落实责任制,使培训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建立和完善了考勤制度、评选推优制度、培训诫勉制度、辞退学员制度、干部学习档案制度等各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通过上述措施,广大青年干部的各方面能力在理论培训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和党性锻炼,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通过强化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增强了他们的业务工作能力;通过强化知识更新和领导科学,拓展了他们的世界眼光和管理能力;通过强化县情教育和发展意识,提升了他们参与中心工作的能力。培训方法的精心选择、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培训过程的严格管理,都有利于青年干部最大限度地在培训中增长本领、增强能力。
二、注重实践锻炼,是青年干部能力建设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还努力为青年干部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打造施展才华、发展能力、成长成才的平台,“四派”活动就是我们为青年干部实践锻炼精心提供的一个重要舞台。
1、“四派”活动的具体做法。一是上派跟班学习。即乡镇派员到县级机关部门,县级机关派员到省市对口部门进行跟班学习。目前,我们从县级机关和乡镇中选派了34名优秀年轻干部分两期到省市级机关跟班学习各6个月,有8个镇的12名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到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等县级机关部门跟班学习,有些表现特别优秀的已被留在所在部门工作。二是下派基层实践。即选派机关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镇村、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单位挂职锻炼,熟悉基层情况,学会做群众工作。我们选拔*届青干班42名学员及以前的部分青干班学员下到94个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选拔03届青干班51名学员下派到全县9个镇(区)的企业和社区居委会担当党建工作联络员,今年又选拔18名入党积极分子到镇和开发区担任党建工作员,对全县的党员档案、人事档案进行统一规范,对镇村乡土人才进行仔细梳理,使他们在提高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基础的同时得到锻炼。三是外派招商取经。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外出到沿海发达地区开展驻地招商锻炼,让他们到经济工作一线去经受考验,在激烈竞争中增长才干。目前已组织了180名优秀年轻县管副职领导和机关干部,分三批赴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进行驻外招商,取得了显著效果。四是委派关键岗位锻炼。即根据县内重点企业、重要项目的发展需要,从县级机关中筛选出合适人选委派到重点企业、重要项目进行跟踪服务。目前已有26人被委派到重点企业、14人被委派到重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被委派的干部大多能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在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四派”锻炼的主要特点。一是选派范围广,确保人员素质。至今我县“四派”干部有554人次,主要从全县85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选出,先后到17个省市级机关、14家企业、105个村(居)委会挂职锻炼。这些选派干部年轻有朝气(平均年龄33岁),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有开拓创新意识,挂职后能较快适应环境,充分发挥自身政策熟、信息灵、思路宽、联系广、头脑活、办法多和上下协调等优势,及时向群众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二是有针对性选派,确保专业对口。上派基本保持系统对口,如果相关部门没有年轻干部,也可根据需要选派其他单位年轻干部上派挂职。下派基本以需求为主,如社会治安差、治安任务重的村,选派法律专业的干部;经济发展缓慢的村,选派懂经济的干部;农产品出售难的村,选派熟悉市场、懂经营的干部等。外派主要选派一些具有一定外交能力的年轻干部。委派主要选派综合部门的年轻干部。三是双向挂职锻炼,上下联动管理。我们对挂职干部的管理、培养,实行省市、县、镇、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以上级部门鉴定和县委组织部的全面考核为主的管理模式。单位对挂职干部以“驻村帮扶”等为载体,要求他们着力为基层解决困难;各镇对挂职干部实行帮带制度,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提高;村级组织直接负责对挂职干部的管理,解决他们生活困难,交给他们工作任务,每个挂职干部都联系有一个组或几项具体工作,形成了“选派一个人,带动一条线,走出一条路,发展好一方”的局面。
3、“四派”锻炼的实际效果。“四派”活动的广泛开展,极大地提升了青年干部的工作能力。外派招商取经,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紧贴经济建设中心,把他们选派到经济主战场和基层进行摔打磨炼,有利于他们解放思想,磨炼意志,增强“野外”生存能力;上派跟班充电,有利于他们在更高层次上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综合协调能力,帮助他们“登高望远”,开阔视野,提高工作规范性和层次性;下派挂职补课,有利于他们了解熟悉基层情况,使他们“耳聪目明”,增强群众观念,从而找准工作切入点,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委派关键岗位考验,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四派”过程中,县委组织部全过程地对干部进行考核监督,全面掌握年轻干部在关键岗位、关键时期的现实表现,以实干求能力,以能力求作为。到目前为止,已有39名“四派”干部得到提拔任用。
三、创新培训机制,是青年干部能力建设的关键措施
我们对青年干部加强理论培训,开展“四派”锻炼,在“靠得住”和“有本事”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青年干部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了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同时,我们围绕“出人才”的目标,创新育人机制,完善相关制度,为青年干部的能力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建立了“述学、评学、考学”三位一体的督学机制。对年轻干部进行重点督学考学,考学情况归入干部学习档案,对考试不达标、考核不过关、政治理论水平不合格的不予提拔,督促年轻干部自觉加强学习。
二是健全了实践锻炼跟踪管理制度。我们建立了教育培养工作台帐,制定了年轻干部实践锻炼计划和跟踪管理卡,实行微机化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中的思想动态和实际效果,及时加以引导和督办,增强教育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实践锻炼的实效。
三是实行了教育成果转化运用制度。我们规定,年轻干部在教育培训期间要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撰写1篇以上的调查报告或理论文章;教育培训之后,所在单位党组织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理论改进工作,并对思想作风和工作实绩进行考察考核,引导其真学真用,增强创新能力。几年来,全县年轻干部有10多篇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等在市级以上报刊采用或被业务部门推广,有多条意见建议被县委县政府决策时采纳。
四是坚持了干部教育与使用结合制度。在年轻干部的使用上,我们认真落实《干部任用条例》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先培训后上岗、先考学后提拔制度,把干部教育培训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规定,优秀年轻干部优先培训,成绩优异能学以致用的、实践锻炼表现突出的优先提拔;凡是未经过正规培训的、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的年轻干部不准提拔,未经过相应实践锻炼的不准提拔。自1998年举办首届青干班以来,全县共有67名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使训用结合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第四篇: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省委的意见精神,我们围绕市委全委会即将提出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关要求,组织市委办、组织部、政法委等22个部门,分成四个调研小组,采取召开机关、基层、各界座谈会和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市各级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关于我市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估价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
1、总揽全局、谋划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市委,注重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解决事关*****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上,在科学理论指导和客观深入分析的前提下,制订了*****区域发展的主要方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市委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从分析宏观经济的战略背景、上级组织的工作要求、周边县市的发展态势、自身发展的条件变化入手,提出了****,较好地把党和政府关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与*****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市连续4届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50强”行列,连续7届跻身“全国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行列。
2、把握机遇、攻坚克难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市委的领导下,立足*****,抢抓先机,紧紧抓住经济发展转折时期孕育的新机遇,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0美元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不停步;紧紧抓住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带来的新机遇,推进信息产业、精密机械和饮品业三大产业发展,轻纺工业得到有效改造和提升;紧紧抓住区位优势日益凸现造就的新机遇,利用***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效应,加快发展路桥经济,出现了***等一批新兴镇;紧紧抓住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赢得的新机遇,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城市化建设,园区带建设全面推进。尤其是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环境下,各地克服了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能源趋紧、审批从紧等难题,采用集约利用的方式突破用地瓶颈,采用市场调节的方法多方融通资金,采用统筹协调的方法缓解电力紧张,凭着深入务实的工作作风化解拆迁纠纷,依然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3、狠抓重点、推进落实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几年来,市委每年都排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几项重点工作,集中力量推进落实。如2002年、2003年提出的招商引资、优化环境和转变作风三项重点工作,今年以来的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五城同创、农民增收四项重点工作。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把抓落实作为一项基本功,建立了分工协作、督促检查、考核奖惩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并注意通过整合力、带动力强的大活动来推进落实,如以举办金秋经贸洽谈会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以“双争”活动、“双亿工程”来推进民营经济工作,以开展小康户竞赛、实施五项工程来推进农民增收工作,以创建和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查来推进五城同创工作,从而使各项工作都得到有效落实,各个方面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机关服务层面上,制订出台《市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等6个具体文件,规范机关工作行为,并通过政风行风热线、行风评议等活动,促进作风转变落到实处。同时,下派机关干部帮助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民营企业发展,较好地保证了各项重点工作的完成。
4、协调各方、和谐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人的积极因素的充分调动。在领导层面上,通过召开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会议、乡镇党委和机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党外人士座谈会等活动,较好地协调了市镇领导班子、群众团体、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领导方式不断改进。在群众层面上,一方面注重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开展“人人都来创造社会财富”等活动,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促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尤其在发展群众性文化、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方面,形成了一些亮点,出现了一批品位较高、喜闻乐见的作品,极大地教育、鼓舞和引导了群众。同时,注重采用有效手段调处利益分配矛盾,建立城镇、农村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体系,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增加群众收入,尽量体现社会的公平发展。在社会管理层面上,努力建设法治*****、平安*****,不断化解矛盾纠纷,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先后5次被评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去年底跻身全省首批18个社会治安安全市(县)行列,今年的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考核中也名列前茅。由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积极性得到较好发挥,全市实现了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和人的素质建设的和谐协调、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5、加强党建、带好队伍的能力不断增强。把党的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持之以恒地把知识化作为提升党员干部素质的载体来抓,全市45岁以下的科级以上干部中,取得大专学历的近100%,取得本科学历的占62%,系统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的占57%。选派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到***挂职锻炼,开阔了视野。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了市委常委会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健全和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考察预告制,实行副科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公推公选乡镇党委书记、市级机关主要负责同志、市管学校负责人,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村党组织班子换届“公推竞选”,班子成员平均年龄比上一届下降4岁,其中具有“双带”能力的占90%以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开展常规性工作的同时,市委常委还公开向全市作出保证自身廉洁的五项承诺,在人民群众中引起良好反响。考试吧网站整理
在为取得明显成绩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们通过调查也发现,面对中央、省委、*****市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我市加快“两个率先”的新目标,我们的执政能力还存在一些明显不适应的地方。一是在紧环境下推动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同志们反映,目前对市场经济的理论领悟得还不透彻,对宏观经济的走势把握得还不够准,利用市场机制、法律手段、行政方法化解矛盾、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如何做大做强本地的优势、形成产业的聚集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有待理论上的提高和实践经验的丰富。二是加快民主建设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如何更好地广辟民主参与的渠道,组织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方面,我们的组织程度和力度还有待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以及依法行政的水平、依法办事的能力,还有待增强。在一些基层组织中,由于民主集中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导致了许多矛盾的发生。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村务公开需要进一步推进落实。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效能和行政执法有效监督还要加强,尽量减少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利用群众团体、工商联和社会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化解利益调整中的社会矛盾,还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疏导思想、化解矛盾和改善群众生活、解决实际困难方面还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四是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这方面,市委和部门、乡镇两级党委(党组)自身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些领导班子思想和工
作水平不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极少数部门甚至出现了主要负责同志违法违纪的行为。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突出,村级经济没有来源,村干部劳多酬少,党员发展的源头不足,企业党的建设困难不小,社区党组织建设问题不少。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来解决。
二、加强我市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建设,内容十分广泛,中央从宏观的高度向全党提出了要加强的五种能力。作为县一级,限于行政层次,从落实的效果出发,我们通过调研认为,我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要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为重点,以实施强基工程为基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当前应该着重加强以下几种能力建设:
1、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提高发展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用加快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成果体现执政能力建设的效果。一要提高科学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是统一思想、做好工作的前提。尽管当前宏观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我们仍然处在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这是当前形势的主流。前天,中央政治局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和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时,强调指出,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严把土地、信贷闸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说,现在是情况很复杂、很难把握的时期,充满着机遇、风险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对当前面临的形势用心分析、用心把握,把握好了,就能抓住机遇,顺势调整。当然,目前的宏观调控对我们来讲,既是考验,也是机遇。从以往的实践看,先进与后进之间的差距往往是在这个时期拉大的,谁善于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谁就能赢得先机,脱颖而出。二要提高科学决策、增强实效的能力。要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和群众团体、民主党派的领导核心作用。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对专业性较强的事项,要进行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和听证。三要提高科学运作、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党之所以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近几年来,我市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也是把科学发展与我市实际相结合,做好上情与下情、优势与机遇对接的结果。所以,在吃透上情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选准突破口和着力点,锲而不舍地抓出成效。
2、在工作方式的转变中提高执行力。执行力是一种贯彻落实领导决策、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我们改变领导方式的重要内容。增强这种能力,对身处基层的我们而言,意义十分重大。一要增强依法治市的能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证人民代表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拓宽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渠道。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扩大基层民主,完善乡镇政权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保证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提高民主开放状态下的执政能力。二要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最近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为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等六个方面。我们要抓好《行
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做好公务员任职培训、“四五”普法等工作,明年举办1—2次大型法制讲座。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带头学法、懂法、用法活动,使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对业务工作中必须了解的法律法规,做到熟练掌握,克服工作的随意性,避免行政违法行为的发生。三要增强攻坚克难的能力。对决定了的事、看准了的事、事关全局的事,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抓落实。对“老大难”问题和“肠梗阻”环节,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症结,扫除落实障碍,对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解决。
3、在观念更新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力。要通过大力开展创新活动,努力形成以创新促创业、促发展的局面。一要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大力度培训干部,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为今后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培养一批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骨干力量。组织一些高层次的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就一些改革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授课,使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提高工作能力。同时采取交流轮岗、外派上挂等多种方式,有目的地培养锻炼干部,以熟悉各方面工作,提高他们的宏观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二要建设实践型领导团队。从我们自身做起,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立足现有基础,最大限度地放大特色。加强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寻求积极可行的办法,逐步解决当前制约基层发展的积累性矛盾。通过我们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抓好合乎国家法规和政策的事,抓实顺民意合民情的事,抓牢促进*****发展的事。三要建设活力型社会环境。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多数是由于体制因素造成的,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加快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要积极探索事改企、企改制的有效方法,增强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积极推行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激发机关人员的内在动力;积极推行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的办事机制,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4、在维护稳定的工作中提高驾驭力。驾驭复杂局面,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也是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尺度。一要做好稳定人心的工作。人心的稳定是最大的稳定。在实践中,我们要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尽量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千方百计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内唱响干事创业的主旋律,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开拓创新发展的氛围;对外宣传我们*****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潜力。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以干事创业的实绩论干部、以服务发展的成效用干部。发挥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凝心聚力的能力,引导各民主党派、各社会阶层和各界人士为*****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二要做好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解决进京到省上访和来市重复上访问题。要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及时控制局面,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避免重大突发性事件在我市发生。三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战争年代,我们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夺取了政权。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当年。一个地方如果群众工作做不好,可能什么事也干不成。近年来凡是工作中出现问题,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甚至群体性事件的,都与群众工作做得不深入、不细致、不到位有关。我们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决策的依据,努力使各项工作顺民心、合民意,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5、在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提高战斗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
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强基工程。以扎实推进“强基工程”、争创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市为目标,以实施“一一五”计划为抓手,认真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一活动,切实建设千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这一队伍,着力实施党员培训、党建示范、源头活水、制度建设、载体创新这五项工程。要真正重视、关怀、爱护乡镇干部尤其是村干部,从根本上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真正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的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村干部激励机制和村级保障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办事实力、办事财力、办事能力。高度重视社区建设,探索设置社区党组织,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切实建设一支联系群众、熟悉管理工作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二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堡垒工程。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选拔任用干部,确保干部任免规范化。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管理权。对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制度,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试用期制、公示制等制度要坚持和完善。考试吧网站整理
严肃干部调配纪律,加强机关之间、乡镇之间、机关和乡镇之间中层干部交流的力度。加强人才工作,构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之间合理流动的平台,把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凝聚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民主集中制教育,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领导集体议事和决策机制。建议制订《*****市市管单位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试行)》,在市管领导班子中推行。进一步改进作风,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控制发文和开会数量。分类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指标体系,改进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制,在表彰显性政绩、短期效果的同时,肯定隐性政绩、长远发展。三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清廉工程。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保证反腐倡廉工作任务明确、责任清晰、落实到位。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格责任追究,查处和剖析典型案例。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活动,针对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执行好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制度,逐步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深化财政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和考察评价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用权为民。
三、基层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调研的过程中,基层单位和党员干部也向市委提出了许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总体看来,内容十分具体,经过梳理,主要有以下几条:
1、建议重视解决乡镇工作遇到的问题。一些乡镇反映,有权部门基层站所实行垂直管理后,权力上收,困难下放,财权和事权不统一,有效统领手段不够,造成乡镇的权力弱化、压力加大。许多镇建议对长期担任同一职务、缺乏进取心和活力的一般干部,改进考核机制和管理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活力。还有一些镇建议,在各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市里要充分考虑各镇的具体差异,在工作任务的布置、经济指标的分解、产业发展的扶持、重点工作的推进等方面,更多地体现差别化发展的要求。市里出台一些政策文件的过程中,建议相关部门在调查研究时,多深入实际,尤其要多听取乡镇的意见,确保政策文件的良好效果,也防止市里文件变成部门的代言。
2、建议高度关注村级组织运转问题。一些镇村干部强烈反映,目前村干部的辛苦程度
与工资报酬极不适应,村干部留不住(石港镇1个村老支部书记培养了3个后备干部,最终都离村而去),目前村级组织运转困难,村级债务难消化,建议市里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解决,下决心建设一支堪当重任的村干部队伍,通过财政发放工作经费和岗位补贴、增加村营收入等途径,建设一套保障有力的运作机制。
3、建议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拿出全市统一、可行的政策措施,如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医保问题。
4、建议多管齐下降低信访量。对信访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分类进行处理。确实有道理的,迅速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尽快解决;对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赢得上访者的理解;对无理取闹,屡教不改的重复上访人员,要果断采取措施,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建议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体系。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利用审批权、人事权、司法权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
6、建议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拉关系、找熟人好办事的现象。
第五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意见》科学总结近年来各地推进乡镇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乡镇政府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领会《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镇政府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部署要求,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总书记高度重视乡镇工作,多次深入乡镇调研,要求乡镇要把为民服务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城乡基层 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乡镇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这是加强乡镇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需要。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机关,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执行者,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政府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一些乡镇政府还存在服务理念滞后、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增强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准确把握《意见》的部署要求
《意见》明确了加强乡镇政府服
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
一是把握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意见》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准确把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以增强乡镇干部的宗旨意识为关键,以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为重点,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有效提升乡镇政府的服务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民生诉求,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分类指导;到2020年,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乡镇政府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要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意见》提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
变步伐,着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扩大乡镇政府服务管理权限,对直接面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乡镇政府;推进乡镇行政执法改革,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探索乡镇综合执法的有效形式,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和站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
三是要优化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意见》指出,要按照区域覆盖、制度统筹、标准统一的要求,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改进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县乡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四是要创新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意见》强调,要建立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引导多方力量参与乡镇公
共服务提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和反馈机制,强化群众对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是要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保障。《意见》指出,要切实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引领功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乡镇工作特点的干部管理制度;改进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评价奖惩机制,建立科学化、差别化的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乡镇政府监督管理,推进乡镇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责。
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强化协作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应当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实施意见或方案。地方各级党委都应当把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意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制定配套措施,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二是要发挥乡镇政府的主体作用。乡镇政府应当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对照《意见》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实施部署,从体制是否健全、机制是否完善、方式是否科学、群众是否满意等方面查找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强化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推进服务能力建设的成效。
三是要抓好学习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乡镇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加强乡镇
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部署要求上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意见》的宣传解读,促进有关方面全面准确理解《意见》,为《意见》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要加强督促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推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尊重地方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各级民政部门要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安排,由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工作机构负责人和县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于2015年5月上旬至中旬对全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沿口镇、飞龙镇、卫计局、国土
局、县医院、中医院等乡镇和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实地查看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有乡镇卫生院 32所(其中中心卫生院5个、一般卫生院26个、沿口镇中滩卫生院1个),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9121㎡平方米,开设内科等常用医疗科室24种,主要医疗设备593台件,开放床位940张,医护人员803人(其中临聘人员225人),执业(助理)医师为306人,注册(执业)护士 198人。主要承担乡镇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农村卫生工作。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乡镇卫生院建设与发展工作,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核定收支、补助缺口的经费保障模式。20112014年,各级财政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 亿元。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通过推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民生工程,提高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二、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通过积极争取中省建设项目,县财政加大财政投入,2011年2014年投入资金7685万元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逐步推进卫生院标准化建设。2009年开始,中央下达基建和设备项目资金21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507万元,用于解决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环境整治及业务用房改扩建(新建)工程。截止目前,已完工交付使用的有万隆中心卫生院、金光乡卫生院等 14个项目。其中烈面卫生院扩建业务用房1100㎡,增加病床30张;乐善中心卫生院新建了门诊大楼1200㎡。万隆卫生院完成1600㎡住院大楼建设,增加病床40张。礼安镇、胜利镇等8个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住院部
建设,建设面积共计6450㎡,共增加病床114张,龙女镇卫生院实现整体搬迁。二是加大医疗设施设备配备。2009年以来,全县争取到中央项目配置大型医疗设备135台件,通过自筹等方式,配备常用医疗设备488台件,5个中心卫生院全部配备了急救车和车载急救设施,一般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也有所改善,保障了医疗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起,全县32所乡镇卫生院和515个村卫生室已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覆盖率100%。对取消药品加成后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药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并签订聘用合同,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各卫生院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如烈面镇卫生院推行少缴多用、一站式服务和零陪护服务模式,免费复印报账资料,进一步方便了群众。
(三)医疗卫生民生工程全面落实。有序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率100%。截至2014年,累计建立规范化电子建康档案570503份,建档率%;在管儿童40428人,儿童系统管理率95%;在管孕产妇数7504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在管65岁以上老年人62976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建立了预防接种合格门诊,基础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在管高血压患者51902人,管理%;在管糖尿病患者人数22332人,管理率%;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079人,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婚前医学检查、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持续有效推进。2014年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万元,补助农村免费住院分娩 5115人,核补项目资金
万元,共有7206名孕产妇免费补服了叶酸。
(四)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继续实施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和用药行为,全县32个乡镇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签订
了双向转诊协议。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大比武活动,医疗质量进一步提升。以国际护士节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医护技能操作比赛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工作规范建设,建立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办法、医患纠纷规范化处置办法,医疗行为管理日趋规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匮乏。一是医技人员缺口大。2015年1月,全县乡镇卫生院核编826人,实有在编人员578人,缺编248人。按照《四川省20082020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明确我县医疗资源配置标准,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助理)医师比标准少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比标准少人。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科室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全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高级职称有 13人,占2%,中级职称 78人,占10 %。普遍缺少妇产科、中医、化验等专业人员,既具备基本医疗又具备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特别缺乏,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无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急诊、B超、检验、妇幼防保等技术人才断档,上级配备的一些设备无人操作,调研中了解到,由于没有专业医技人员操作,全县有 16个乡镇共24台设备购买近10年一直闲置。三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在基层工作的卫技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与大医院相比受限太大,优秀医疗人员不愿到基层卫生院工作。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很难引进,卫生专业人才招聘条件设置高导致招聘难,医技人员流失多。2010年至2014年全县累计新招聘卫生技术人才316人,流失83人,其中辞职52人,考(调)到县级医疗机构或县外31人。如2014年计划招聘卫技人才40人,实际招聘16人,正式上班的9人,辞职调离的31人,人员出现入不敷出的现状。
(二)基础设施薄弱。一是卫生院土地权属没有落实。全县只有5个乡镇
卫生院有土地证,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现有占地没有确定土地权属。目前全县有4个乡镇属于国有存量土地没有完善供地手续,有10个乡镇属于租用集体土地建设,无法确权。有10个乡镇在建项目申报的土地未得到落实。已立项建设的21个项目中有16 个乡镇因土地权属问题未落实没有办理开竣工手续,没有进行项目验收和审计,共计万元项目资金无法拨付。二是医疗业务用房不足。按照乡镇卫生院应该配备的床位标准和达到的建筑面积,目前,全县有清平卫生院、赛马镇卫生院等24个乡镇卫生院未达到标准。如沿口镇卫生院服务人口12万人,占地面积仅亩,业务用房1135平米,人平仅占平米。三是医疗设备欠缺,按照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装备标准要求,目前只有5个中心卫生院设备配置比较齐全,其他卫生院配备都不齐全,已有的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等主要医疗设备已配备10多年时间,陈旧老化,正确性、可靠性难以保证。有一半以上的乡
镇卫生院尚未配备彩超、救护车和急诊急救设备,如赛马镇卫生院由于没有生化检验仪,为了业务的开展将该项目外包南充某医药公司开展。四是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没有污水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配套辅助设施。
(三)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低下,卫生院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合理用药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要,科室设置单一,外科、产科诊疗能力太弱,目前仅有2个中心卫生院和3个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产科服务,极少数卫生院可开展外科手术,医疗服务现状与群众健康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与常见病不出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总体目标有较大差距。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急需提升,尤其是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服务能力急需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防保功能和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三是乡级卫生院发挥医疗卫生三级网的枢
纽作用不够,特别是急救转诊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比较弱。四是激励考核机制不科学制约服务能力的提升。2011年3月,乡镇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县政府建立了乡镇卫生院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局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支出情况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差额,按收支差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财政补助,这就形成了奖懒罚勤的现象,导致乡镇卫生院缺乏积极主动作为的思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承担不同的工作量,没有细化的考核标准,职工收入趋于均等化,吃大锅饭的情况比较突出,导致医技人员滋生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情绪。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全天24小时和节假日必须值守,八项规定实施后,取消了所有的值班费和夜班费,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变得消极,技术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钻研业务的风气不够浓厚。缺乏积极性
和主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考录机制,探索建立统一招聘和自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放宽招聘条件,为优秀人员建立多方进入的绿色通道;加大对公共医疗和乡村专业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村医退出机制,努力解决村医养老保险的问题,逐步将热爱卫生工作,有意愿到基层服务的专业人才补充到村医队伍中,补实乡村卫生服务能力的网底。制定出台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鼓励优秀医护人才到乡村工作,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医护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偏远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实行特殊津补贴,并提高工资标准,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走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困境。
(二)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
能力。强化政府主体作用,开展城乡一体化管理。加快建立以县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医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联体的建设,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加强县乡联动,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以城带乡、以乡促村的医疗发展格局,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运转协调、运行高效、程序规范;建立县级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制度,鼓励县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出诊,加快县乡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配备信息化软件建立县乡网络联系,解决乡镇大型检测设备和医技人员缺乏的难题,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处置能力;乡镇卫生院要准确定位自身职能,推进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增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功能,规范诊疗科室设置,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加强慢性病、妇幼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和传染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做真做实健康档案。提升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处置能力;科学制定对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对卫生院实行收入由财政监管、支出由财政预算的核定收支,政府统筹的预算管理制度,让卫生院对医疗服务收入盈余部分拥有支配权,以调动乡镇卫生院工作积极性,推动卫生院发展壮大。要根据卫生行业特点建立留得住人、干得了事、能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增强事业心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按岗定酬、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分配办法.对夜间值班和节假日上班而又无法调休的情况,要制定合理的津贴补助发放办法,充分调动医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力度。县政府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组织国土、住建、卫生、财政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研究解决乡镇卫生院土地权属等遗留问题,进一步弄清问题形成原因,对不同类别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处置办法,及时完善相关手续,确保卫生院建设合规合法。要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
力度,县财政每年应保障一定的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配置更新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