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口头交流稿

时间:2019-05-13 18:3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邵阳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口头交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邵阳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口头交流稿》。

第一篇:邵阳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口头交流稿

**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口头交流稿

一:软硬件设施建设方面:

工作亮点:

1、做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市州局,我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地区较早进行信息化专业机房建设的单位。

2、已经建设完成了国土政务内外网、市政内外网四套网络,每套网络结构中均严格按照国家计算机网络标准使用了安全防火墙设备、数据交换设备等必须设备,具备网络安全可靠、运行稳定、扩容能力强等特点。

3、数据存储采用双机热备SAN结构存储高级技术,在速度,安全性,跨平台共享,无限扩容等方面完全具备应用能力。

4、软件配备方面安装了正版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系统莱恩塞克、内外网网络版防病毒软件系统、机房视频监控系统等。

5、县级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八县一市三区共12个县区局均有独立机房,机房面积总计达260平方米,武冈、邵东、隆回、**县局配备使用了双机热备数据存储系统,其他县局均具有独立的数据存储服务器。

6、武冈局去年年底通过与电信签订光纤租用合同,联通了辖下27个国土所国土政务内网,从根本上解决了县级国土业务大部分集中在国土所而无法采集数据的问题。

工作难度及改进计划:

1、建设初期,我局因资金有限,网络结构拓扑均为单机互联,依照省厅网络建设要求,应建设双机互联网络拓扑方可满足国土业务的不间断办公需要,与其他兄弟市州局相比,我局网路拓扑有待升级改造。

2、数据存储方面虽做了双机热备,但没有建设异地数据备份,待新办公大楼建设完成后,我们计划实施同城楼宇异地备份。

3、现有10台服务器不能满足业务需要,网站服务器、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器等各类应用级服务器均没有备用服务器,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就致使相应业务应用无法办公,为此我们已向市财政申请购买备用服务器。

二:电子政务建设方面:

工作亮点:

1、**市县两级电子政务系统公文收发文流程均已常态化运行。市局业务流程运行最成熟的是地籍类流程,据统计,地籍类流程(含地籍和交易案卷)已办案件共计4935件,其中归档4393件。地籍流程涉及到发证,从2010年8月正式启用以来,社会反响极好,规范了行政审批和窗口服务,与传统办证审批方式相比,网络审批提高了办证效率,在法定的办事期限基础上至少提速70%以上。

2、采矿权流程模块自去年年初正式启用以来,使用情况也较为成功,目前,采矿权新立、转让、延续、变更等业务均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网络审批。

3、我局建设用地报批使用了省厅统一开发的远程电子报件系统,省、市、县三级公文传输使用了公文传输系统,地产业务使用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矿产资源管理使用了统一配号系统。所有涉及内部审批的环节,均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进行网上报批,通过网上报批突破了业务办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业务信息一旦进入网上报批系统,就可以实现一处受理,全程内网审批,从而缩短了业务办理的时间。

4、网上招拍挂系统已进入正式使用阶段。局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网上招拍挂系统使用工作,信息中心与交易中心及相关业务科室协作,制定了多项工作方案和制度,出台了多个文件,确保该工作顺利实施。目前,**市本级、各县市使用由省厅统一开发建设的网上招牌挂系统,去年8月份,信息中心制作了该系统网上宣传的专题页面,充分做好系统使用的前期准备工作。自去年12月5日以来,市局通过该系统正式挂牌出让3宗土地;**县局网上挂牌出让土地2宗;隆回县局挂牌出让土地6宗;新宁县局挂牌出让1宗。

5、努力解决信息中心自身生存问题,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信息中心承担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土系统的日常建设工作,信息中心无法独立承担。为此,我局将土地发证中心跟信息中心整合,由信息中心承担土地登记过程中的部分事务性工作,解决了自身生存的同时,也为局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建设资金。通过这种方式,信息中心承担起全局地政、矿政等业务的电子建档工作,参与所有业务流程,避免了日后国土档案数字化的再次投入。

6、全力推行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阳光行政、程序行政。通过政务公开网站、电话查询等多种方式实现办事进度与结果政务公开。办件一旦进入电子政务系统办事程序,涉及到哪个部门,能不能办,该怎么办,需要多少时间办好,系统中都明明白白。从领导到工作人员,办件都必须按设定程序办理,同意应有同意的理由,不同意也必须有不同意的依据。通过“窗口”办件,结合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审批,方便了群众办事,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7、县级电子政务业务流程使用情况不一。大部分县局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了业务流程,武冈、城步、新宁、绥宁县局业务流程使用情况最为理想,特别是地籍和用地流程的使用已经成为业务办公的必须环节,由于县级矿政业务较少,案卷数不是很多,但县局也基本上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工作难度及改进计划:

1、我局电子政务业务流程使用率不高,仅地籍、采矿业务流程使用了电子政务系统,其他业务流程均未正式使用,我们计划将地籍业务流程的使用模式首先推广到用地和地产业务的网络审批中,准备近期将用地和地产业务流程模块启用起来,然后再进一步推广所有业务模块采用该模式运行,实现全业务网络办公。

2、网上招拍挂系统使用过程不够完全,在使用过程中,仍有部分地块出让采用了传统的交易方式,致使网上交易率不是很高,近半年的时间内,仅有3宗地通过网上交易进行了招拍挂。

3、所有县局在使用电子政务系统进行网络审批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缺少大图幅扫描仪和具有批量扫描的A3幅扫描仪,无法将纸质资料采集到电子政务系统中,失去了网络办公的真正意义,下一步应着重解决这一问题,方可具备网络办公的必须条件。

4、县级业务量90%集中在基层国土所,只有将政务内网应联通国土所,才能够实现业务电子收件,进而实现网络审批。

三:“一张图“建设方面:

工作亮点:

1、目前,我们已经建成市县两级1:5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2、严格按照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库要求,建成了市级城镇地籍数据库,近期正准备着手解决地籍数据库的动态更新的各项技术问题,力争本年度实现地籍数据库的动态更新。

3、正在建设中的后备土地资源数据库、补充耕地储备数据库等库体,信息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数据中心数据处理功能,协助建库单位尽快完成库体建设。

工作难度及改进计划:

将二调成果应用到电子政务系统上来。面对丰硕的“二调”成果,我们必须将成果应用于各环节,方能具备“一张图”建设的基础数据库体

第二篇: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工作交流材料

近年来,面对信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市国土资源局积极适应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要求,通过狠抓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建设、电子政务软件研发、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国土资源网站建设,在国土资源工作实践中着力研究和应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为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努

力。

一、积极推进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与网上受理业务

##市国土资源局申请一级域名:www.xiexiebang.com,先期租用800m的空间,通过主机托管,使网站更加高效稳定。我局专门设立网站管理员,对内协调各业务科室,对外协调网站服务部门,使我局网站最终作到架构合理、网页美观、协调一致、功能完善、便民利民。

目前我局的电子政务主要是基于我局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土地登记工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我局全力推行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阳光行政、程序行政。在办证大厅,墙上有电子大屏幕进行政务公开。大厅内设有一台触摸查询屏。在填单区,存放有各种《办事指南》,指南上有查询电话及查询网址,依靠现代技术,实现了全方位的政务公开。

二、建成了##湾城区地籍数据库信息系统

投资近200万元建成了##湾城区地籍数据库信息系统,今后将逐步实现全市各区政府所在地的全覆盖。从二○○七年七月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具体到我市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即:1:1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1:1000城镇地籍调查,并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构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与城镇地籍信息库。该项目的完成为我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定级估价,企事业单位清产核资,房改售房,城市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随着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土地的变更日益频繁,传统的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对土地管理的要求,同时社会科学水平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也要求土地管理更进一步向力度、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为适应土地管理的需要,实现地籍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保证,因此,我局在2004年委托内蒙古乔泰国土勘测技术有限公司首先对##湾区进行了全面的地籍变更调查,共完成调查区面积29.5平方公里,调查4个街道135个街坊,21545宗地,14063户楼房分割登记;建立了##湾区四等gps控制网,控制面积63平方公里,从而建立起了完善的##市##湾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近二年的运行,发现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完成土地登记和日常地籍管理工作,使##湾区地籍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为使##市地籍管理摆脱传统的管理手段和人工作业方式,实现现势、准确、科学、高效地管理地籍信息,提高规划土地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地籍信息的使用效率,为政府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实现快速土地动态监测以及更好地为社会各领域提供信息,我局决定在##市##湾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市##区、##区以及千里山、南大滩、西来峰工业园区和滨河小区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计划调查区面积94平方公里。具体内容为:一是建立##市三区c级gps控制网和各区的d级gps控制网,由于##市呈南北狭条状,测区最北端的千里山工业园区至最南端的西来峰工业园区55公里,东西宽21公里。这样,三区可建立同一独立坐标系统,精度满足投影变形要求。二是权属调查完成测区范围内的权属调查工作。三是地籍测量,完成调查区范围内的地籍测绘工作。四是建立地籍数据库,将权属调查的属性数据与地籍测绘的图形数据录入数据库,建立拓朴关系,完成##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三、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信息化有效服务社会各界的水平

为领导随时随地、方便安全的查询掌握全局的业务、财务、人事情况以及进行决策调整提供支持。增强办公的协调性,扩大信息通道,从而提高单位的在线管理水平。通过上述工作最终达到,一方面,通过网站这种最广泛、最迅速的手段,将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在网站进行宣传,把国土资源部门应该办什么事、怎样办事,告诉老百姓;另一方面,通过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将所有事项全部推到大众面前,让群众来监督,让基层来监督,让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进行评判,进而达到提高国土资源部门有效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

第三篇:信息化交流材料

创新理念

加强建设

推动油气勘探公司跨越式发展

油气勘探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资料复杂的事业,勘探开发资料都要依赖计算机和各种处理软件来完成,信息化手段是推动油气勘探开发科学化进程的捷径,只有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各环节,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从现有的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才能实现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开发方式的根本转变。

“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延长石油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局生产经营目标,狠抓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司内部网,部署专业应用系统,取得了一定成绩,使我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为了理顺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坚持走“总体规划、整体建设、统一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重点突破”的信息化建设道路,我们首先进行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的建设,制定并实施了《油气勘探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基本形成信息化建设规范体系,明确各部门信息化管理职责,使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二、加快网络基础环境建设 “十一五”期间,油气勘探公司在信息化建设中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和整体部署,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信息化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45.45万元。其中,2008年完成投资208.79万元。完成油气勘探公司中心机房建设和网络平台搭建,以及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与集团公司的骨干网络互连。2009年完成投资104.26万元。完成对公司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石油勘探开发部、钻井工程部、物资装备部等基层单位的网络改造、建设,构建成以集团公司为中心,油气勘探公司为节点,连接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的企业内部网。2010年完成投资32.4万元。完成了延128、174井对讲机平台建设,将信息化建设延伸到生产一线。

截止目前,我们实现了集团、公司、基层三级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了覆盖全局的、统一的网络平台,为在公司范围内、各业务系统之间实现及时、准确的数据交换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三、推进综合应用系统部署

在信息化网络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充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推进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部署,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管理、经营与决策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我们按照集团公司安排,垂直部署集团公司各项管理应用系统。这些系统都已经在各自的业务领域范围内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相应的业务活动提供有利、高效的管理措施,并逐步体现出了信息化管理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经济效益。目前部署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有:

1、公司门户网站

2、企业个人信息门户、3、OA系统、4、财务系统、5、人力资源系统、6、法律事务系统、7、生产管理系统

以上是我们“十一五”期间做的一些具体工作,虽然在信息化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油气勘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由于起步较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推进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管理缺乏有效的机制,应用、共享程度低。油气勘探公司目前相当一部分数据,包括地质、地震、钻井、测井、录井、试油气等都是手工采集,数据的实时性差、准确率低,缺少相对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数据的管理。同时,这些数据的存储介质一般为本地计算机或纸介质上,缺少一套有效的机制保障数据的共享和数据安全,导致信息资源资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很可能出现部分数据由于介质或人为因素而永久丢失,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此外,公司没有建立专业数据库,各单位数据之间的孤立也大大影响数据利用,降低了数据信息的价值。

二、应用系统缺乏,应用层次有待提高

油气勘探公司缺乏应用系统部署。目前除了部署集团垂直管理应用系统外,涉及公司主导产业的应用系统缺乏,制约了公司发展的科学决策和准确开发。

三、缺乏完整的网络覆盖,信息孤岛依然存在 油气勘探公司基础网络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覆盖到了各个基层单位,但网络的覆盖程度依旧不能满足公司发展需求,各野外作业点,各厂、站、井的网络覆盖目前仍是空白。

综上所述,“十二五”是公司全面发展的重要是时期,也是努力提升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增强信息技术对公司发展支撑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持服务大局、应用主导;领导负责,优化流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共享资源;保障安全,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生产区域地理条件复杂、作业队伍流动性强,信息沟通受到种种客观条件限制等问题,以成为制约生产效率提升的巨大障碍。“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建设“数字气田”为目标,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主,结合遥感影像处理、全球定位、海量数据存储、有/无线通讯、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起一个先进、实用、开放、安全可靠的油气勘探开发综合应用系统。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基础建设。下一阶段公司信息化网络基础建设主要针对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以公司网络平台为核心,以基层生产单位为节点,将公司网络延伸至第一线、覆盖到最末端,形成畅通、安全、可靠的网络体系。以终端设备和服务器等硬件设施为重点,形成较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办公、生产网络化。

二是应用系统要在主业方向实现突破。从基础钻井、开发获取第一手信息,建立源头数据库和采集系统,经过数据采集、整理、入库,建立核心数据仓库,提供地质、气藏、开发等各个专业综合决策数据。从实时监控、远程指挥、数字集输、数字气井等多个方面入手,并将“数字气田”各应用子系统和企业的其他业务应用系统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序、互联的完整信息管理系统,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2011年,是 “十二五”的初始之年,油气勘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一是信息化工作由抓试点、抓机关向抓全局、抓基层转变;二是信息化建设由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以应用系统建设、管理系统建设为主转变;三是信息技术服务由粗放式、应急式,向规范化、系统化转变。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重点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一是抢救历史数据,保护数据资产。我们近几年在勘探过程中产生的历史资料大部分以纸介质资料和磁介质资料形式存在,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如不及时抢救,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今年将重点配合集团研究院对部分天然气井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入库,避免数据资产的流失。

二是加快信息化在天然气开发领域的应用。通过采用目前先进网络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等,重点实现各厂、站、井远程监控,生产过程实现在线监控、动态指挥,推动公司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可视化方向发展。

总之,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信息化建设,必将极大地增强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准确性,降低勘探开发成本,保障生产各环节的安全运行,提升企业经营水平,提高办公效率,加快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公司的现代化进程,开创数字化油气勘探开发新局面,推动油气勘探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第四篇:吉林国土资源信息化

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化

“十三五”规划

2017年10月

目录

一、“十二五”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3

(一)“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现状........................................................................3

(二)“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5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6

三、发展目标......................................................................................................7

四、主要任务......................................................................................................9

(一)建立完善国土资源大数据体系,安全有序的开展大数据管理与应用....9

(二)深入拓展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的管理与应用,构建“互联网+国土资源政务服务”体系。......................................................................................................12

(三)不断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全程网上运行..........................................................................................................................15

(四)建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提升地质灾害防御与应急能力..................................................................................................................................16

(五)加快推进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化运维体系建设..................................................................................................17

五、保障措施.....................................................................................................19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推进..........................................................................19

(二)执行统一标准,统筹规划..........................................................................19

(三)完善机制建设,强化应用..........................................................................20

(四)保障资金到位,计划实施..........................................................................20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水平..........................................................................20

(六)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合作..........................................................................21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土资发[2016]141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吉政办发[2017]21号)以及《吉林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转变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提升国土资源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结合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二五”是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重要的时期,按照“少投入、重应用、重实效”的路子,充分依靠信息技术进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为目标,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应用成果,完善现有的国土资源业务网、各级数据中心和业务应用系统,补齐信息化建设的短板,以三级网络互联互通的国土资源“一张图”、电子政务平台和综合监管平台为基础,实现了核心审批业务的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以“一张图”为统领夯实工作基础。省级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包括了基础地理数据、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等四个方面的21类,83层数据,本底数据库数据量已达1.5TB,省级“一张图”系统2012年12月份上线运行,已在省厅业务处室、厅直属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市州和县市级国土资源局实现常态化应用;部分城市市级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也已经建成,并在日常管理中实现了动态更新和应用。省级制订了《吉林省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办法》,基本实现了全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并落实逐级汇交制度,基础数据更新汇交态势良好,初步形成了数据汇交应用的良好局面。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管理效能。在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业务网络100%覆盖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和网上交易,基本实现行政办公、行政审批和市场交易的网上运行。省级电子政务各应用系统全部上线运行,实现了厅本级的重要行政审批各项业务的全覆盖和全流程网上运行,实行了远程申报,通过与“一张图”系统的集成,行政审批基本实现了“以图管地、以图管矿、以图防灾”的管理要求。有的市级国土资源局在本级完成了覆盖全业务、全流程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并将信息系统建设延伸到县(市)国土资源局的重要行政审批业务。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提升保障能力。加强对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能力,初步实现资源数据库资料来源的精准化、更新的常态化,基本摸清资源底数。在三级覆盖业务专网的互联互通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已将业务网络向乡(镇)国土资源所延伸,实现上下协同一体的联网、实时办公,提升基层国土资源科学化管理能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网络安全。“十二五”末期,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要求,已按等级保护三级标准要求,完成了省级数据中心改造工作暨等级保护整改工作。在全省不动产登记业务系统建设中,统筹规划,提前设计,将网络安全纳入全省统一规划,切实保障业务网安全稳定运行。部分地市也已经开展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二)“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张图”数据库内容有待丰富。对比其他省份,我省的“一张图”数据种类相较发达省份还有差距,数据库还有继续发展丰富的空间。

综合监管平台应用有待提高。在综合监管平台应用方面,监管内容覆盖面不足,监管信息不够全面,数据挖掘深度不够,还未达到部里要求的业务关联印证。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很严重。受地区经济水平、社会环境以及管理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省、市、县三级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平衡,总体来看,省级和部分地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较高,县级信息建设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建设程度重视不够、系统建设及应用规范性差等问题。

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有待加强。面向社会服务的国土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发挥作用,国土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尚需进一步形成规模。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平台、数据标准,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滞后。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信息化驱动国土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主线,创新驱动,深入整合和全面应用,提升国土资源业务应用、监测监管、公共服务三个方面的能力,为保护资源、节约利用、服务为民三方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纵深发展。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引领,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向纵深发展,推行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新理念、新方式、新应用,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进而不断推动国土资源事业的新发展。

上下贯通,统筹兼顾。突破省、市、县、乡(镇)四级网络管理中出现的中、梗、阻的障碍,合理规划完善格式统一、标准规范的四级广域网络链接系统,构建全省“一盘棋”的网络布局,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发挥整体效益,走集约、高效、快捷的信息化高速道路。

加强监管,优质服务。为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模式的新转变,加强监管,简政放权,提供优质信息化技术服务。

安全共享,高效保障。面向社会安全有序开放国土资源数据,并深入推行国土资源纵向及横向的交互及共享。与此同时,要正确地处理好信息共享开放与安全保障两者的关系,在信息开放共享的同时,保障网络安全稳定。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信息化是引领创新管理与高效服务的先导力量。到2020年,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日趋优化;国土资源大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省、市、县各级网络化协同管理体系全面形成;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建立国土资源大数据体系。按照国家及省政府对于大数据管理的要求,结合《吉林省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办法》汇交吉林省各类已有的国土资源数据,并且将其纳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确保入库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根据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设计研发对政府各部门、社会公众的不同的数据产品,初步实现全数据共享交换。

拓展电子政务管理和网络监管。发挥“制度加科技”的手段,围绕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采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扩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和完善综合监管平台的各项监管指标设定,同时加强市、县级的综合监管信息采集与监测,进行全省各级行政审批等管理信息系统与其监管系统的数据对接,加强监管平台的风险预警和管控能力,提升综合监管平台系统的监管水平,实现全方位决策支持。以全面规范和创新管理为主线,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化、流程化改造,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规范和细化,充分发挥“制度加科技”手段的重要作用,实现全业务网上运行。完善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完善全省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完成全省的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实时接收与接入,实现全省不动产信息的实时共享、实时更新,并与部平台有效衔接,提供便捷、高效的查询系统,维护公众不动产权益。

建立地灾预警预报体系。建立地灾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对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远程采集,结合专业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形成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立体解决方案。依托统一指挥平台,实现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提升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在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服务等各环节都要消除安全隐患和漏洞,保证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按照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组织开展全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完成网络系统的等级保护与测评。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完善国土资源大数据体系,安全有序的开展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建立全面、翔实、准确的国土空间数据资源体系。形成覆盖全省、包含地上地下、更新及时的空间基础地理、高分 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矿产资源现状、地理国情普查、基础地质、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等空间基础数据集;建立以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市扩展边界、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管控性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空间规划数据集;建立与空间开发管理和利用相关的不动产登记、土地审批、土地供应、矿业权审批等空间管理数据集。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系统、全面的梳理已有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摸清数据资源家底,完成数据资源目录。通过数据监测监管备案等管理机制,实时更新完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规划等重大专项工作成果数据及履职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数据,完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确保国土资源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共享系统。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据共享与开放管理办法,制定国土资源政务数据共享目录指南。省级制定数据共享系统的开发与使用的标准与规范,建立健全共享与开放前的数据安全保密审查机制,妥善处理数据共享与保密的关系。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共享与开放机制,纵向上通过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与国土资源部、市和县三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数据共享与交换,实现对土地“批、供、用、补、查”、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等管理 数据的交换;横向上通过构建全省统一的国土资源数据共享系统,实现与测绘、发改、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基本形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在系统内部和政府部门间充分共享的局面。

推进土地调查与评价信息化。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土地资源遥感监测、权籍调查和拟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工作,综合应用航天航空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和PDA等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土地调查监测的全流程,构建多层级多维度的土地调查监测信息化技术体系,有效提升土地调查监测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梳理土地调查监测数据成果及其他数据成果,构建土地调查监测数据评价分析系统,研发可定制的多源数据融合、监督分类和智能化评估等业务模型和工具库,支撑开展全省国土空间承载状况评估与预警、国土空间演变与生态效应监测评估、规划实施动态监测评估等工作,提升全省对国土资源的监管能力。

深度挖掘航天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在国土管理领域的应用。通过建立影像获取、处理、需求机制,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及遥感影像处理系统技术,实现对影像数据、相关要素地理空间及相应属性特征数据的处理应用、海量存储、查询和统计、汇总等管理。以当前国土资源行业 内业务需求为基础,向其他有需求相关行业扩展,以遥感影像和相关矢量数据为基础,适度开展遥感信息比对,积极推广航天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在国土管理领域的应用服务,并深度挖掘数据成果,提升技术应用成效。

培育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的市场化机制。加强公众版信息产品制作与服务,面向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的应用需求,进行标准化、普适化产品制作,形成多样化的各类公众版信息产品,满足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广大公众对国土资源信息的需求。

(二)深入拓展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的管理与应用,构建“互联网+国土资源政务服务”体系。

建立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立涵盖省国土资源厅、测绘地信局和各相关直属事业单位,并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联通的管理服务平台,按照信息安全的相关要求,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运行环境和管理机制,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辅助服务,为省行政审批提供项目落地的合规性审查,实现对省国土空间的全方位动态监测,提高政府空间分析和管理决策水平。

完善国土资源 “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完善以国土资源 “一张图”为核心的数据库建设,升级省级“一张 图”数据管理平台,深化“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的应用,结合国土资源大数据体系应用,建立省、市、县级监管数据库,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协同高效、多方参与的国土资源监管运行体系。

梳理整合电子政务平台。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上运行的各个系统,多是从单项业务系统开始的,不同系统遵循的开发方式以及开发规范各有不同,系统之间存在很多孤立性、重复性及共用功能,后期的维护成本高。需要对电子政务各系统进行梳理、分析、整合,主要进行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等,实现电子政务平台的健康化发展。

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全程监管。不断扩展和完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范围,实现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全程全面监管。充分应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定、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土地开发整理与占补平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及遥感监测影像成果等开展监测监管工作,协助建设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管护为一体的技术体系,完善土地供应及供后开发利用监测监管机制。利用综合监管平台动态更新各类业务数据的变更态势,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实时监管和动态监测。建立监管平台常态化的运行机制。推进综合监管平台的常态化、制度化运行,实现国土资源监管平台全业务网上运行,建立综合监管平台数据采集、数据汇交、实时更新、监管指标、远程协助、动态监测及应急指挥等平台管理和应用的相关制度,保证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各类监管业务信息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监管平台的应用全方位支持管理与决策,形成网络化监管运行机制。

建立国土资源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制度。完善政府信息网上公开责任制,强化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信息内容建设,明确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公开发布的信息内容,通过网站向社会提供国土资源数据服务。推动与国土资源管理相关的法治宣传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国土资源政务服务。依托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开发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国土资源政务服务,开展信息脱敏等技术应用研究,建立网上办事大厅,设计开发互联网咨询、查询、预约申请、在线办理、进度查询、网上缴费等一站式管理功能,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便捷有效服务,提升公众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国土资源违法线索网上举报系统,形成行政监管与群众监督的合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政府感知、群众期盼和服务公众需求的能力。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依托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微 信、微博等智能终端,推进移动办公、移动执法、新媒体宣传建设,使国土资源管理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把公众关心的问题第一时间推送到互联网,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国土资源政务服务。

(三)不断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全程网上运行

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完善并扩展省、市、县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统筹推进省、市、县三级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推进市、县级不动产登记业务的网上运行,提高不动产登记信息实时汇集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快推进市、县级不动产登记信息接入国家、省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

完成不动产登记数据清理与整合建库。加快对分散保存的土地、房屋、林地、草原等领域存量登记资料的清理和信息补录,按照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和规范,清理和整合不动产登记数据,建立以宗地为基础,以不动产单元为基本单位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确保不动产登记信息一数一源、不重不漏、图数一致、数据规范及信息完整,为不动产登记信息基础平台运行提供数据支撑。建立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机制。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管理,不断完善数据更新管理机制,提高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数据质量,确保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利用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通过程序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控制及人工检查审核的方法,确保不动产登记信息完整有效。建立以不动产登记簿为核心的关键信息审核机制,建立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安全容灾备份机制,确保不动产登记电子数据的安全使用。

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与住建、农业、林业等审批、交易信息的协同共享,以及与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严格落实不动产登记资料依法查询制度,依托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为权利人、利害关系人提供便捷的不动产登记资料依法查询服务,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四)建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提升地质灾害防御与应急能力

建设地质环境数据中心。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地质环境信息数据开展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等专业数据库的集成和整合,建立省级地质环境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基础上,加强对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业务系统建设, 构建统一的数据存储、管理、应用和服务平台,实现地质环境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管理和服务。

整合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信息数据库。整合地质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以及重点监测区的调查和监测数据,建成包括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地质遗迹等调查监测信息在内的一系列多比例尺数据库。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地质灾害险情巡查、群测群防、地质灾害速报、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信息的动态采集和实时汇集。

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及应急支撑系统。在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库的基础上,构建省、市、县和现场联动的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系统,完善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技术体系,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的快速汇集、处理、会商决策。依托全国统一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应急通信平台,提升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快速响应、信息报送、调度指挥的能力。结合各级政府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与环保、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有效提升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五)加快推进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化运维体系建设 构建适应要求的云构架基础设施。依托省政府内网、国土资源业务网、电子政务外网等政府云资源,建立省级国土资源云应用构架,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资源服务,实现与吉林省电子政务“一张网”共享服务与交换。

推动和完善四级国土资源网络互联互通。完善国土资源业务网,加强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网络连接,有条件地区向乡镇国土所延伸。

加强国土资源数据安全。加强国土资源数据安全防护,应用国产密码,逐步开展数据加密传输和存储系统建设;充分利用部重庆数据备份中心,开展国土资源数据的异地备份工作,扩建省厅异地备份中心,扩充省级容灾备份能力,为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备份条件。

全面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梳理已建、在建和新建的网络系统,按要求做好网络系统的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工作。网络系统的建设要与信息安全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加强国土资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梳理国土资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开展国土资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防护,增强国土资源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建设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强化安全服务,实现对各种系统、设备、安全产品的集中管理和监控,通过应急演练和应急响应,提高全方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国产化软硬件产品的应用,支持重要信息系统使用国产自主可控产品,使安全产品和防护手段真正发挥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推进

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层次清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特别对经济欠发达市、县的信息化建设进行重点地扶持、督导和检查,切实增强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同其它业务工作同等对待、同步推进、同步实施,坚持把业务需求与信息化支撑作用统一起来,协调联动,合力推进。

(二)执行统一标准,统筹规划

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平台建设标准、数据管理办法、网络建设架构,统一数据产品描述标准、生产规范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制定全省信息化统一的工作要点,并以文件 形式下发,逐级下达操作性强、具体明确的工作目标,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筹规划,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

(三)完善机制建设,强化应用

建立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长效机制。一是制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考核制度。按照信息化工作要点逐项考核,强化常规工作不走样、创新工作有突破等项内容的考核;二是采取省级下达文件的形式,强制推行现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网络构建形式及项目的设立等工作,强化网上报件、网上审批、网上办公、网上服务、远程申报等服务系统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的效能。

(四)保障资金到位,计划实施

将信息化经费分为日常运维经费及专项建设资金两个方面,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保障定期运维及项目专项建设稳定的信息化资金投入。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水平

利用我省高校力量强大优势,建立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培训培养基地,建立信息化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鼓励引入紧缺人才,培养有技术、懂业务、会管理、能协调的复合型人才,完善人才激励、培养制度,实现由感情留人向待遇留人的方式转变。

(六)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合作

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的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让创新推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加强以“国土资源云”、“遥感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等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加强信息化国内外交流工作,加强省级区域信息化合作与交流,促进省内各市县的互动合作,加强省内与省外的信息化工作交流,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区域特色、优势,建立开放有序、合作共赢的信息化建设新格局。

第五篇:浅谈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2006)

浅谈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阜宁县国土资源局 赵锦联 224400)

为加快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步伐,促进国土资源工作的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国土资源部在2004年提出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程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省大部分县级国土资源局已经着手信息化建设,我想就盐城市七个县(区)来谈谈县级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一、盐城市各县(区)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计算机网络建设情况:

2004年,盐城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各县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建设的统一招标,中标单位是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辰星安全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这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主要是进行布线系统设计、网络系统设计、数据中心服务器设计、OA及邮件服务系统平台设计。整个国土资源网络架构的建设目标是通过交换机和防火墙系统,将信息中心内服务器、PC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并与相关政务网相连,同时,提供整个系统的防火墙安全设计。整个网络系统结构、选型、应用遵循先进性、安全性、成熟性、可用性、可管理性、开放性、互联性、灵活性设计原则,满足信息共享的需要。从政府机关网络安全角度考虑,建立两套独立的网络即国土资源内网和政务外网。目前,阜宁、射阳、盐都已经完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滨海、响水、大丰、东台、建湖几个县正在建设中,各县的进度也不一样,滨海、响水、大丰、东台目前基本接近尾声,但还没有通过系统的总体验收,建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才开始。

2、政务外网建设情况:

通过国土资源的门户网站,一是可以提高管理与服务的公开性、透明度,使群众获取信息更简便、更方便;二是促进了办事效率的提高,增强政府与企业与民众的亲和力,提高国土系统的对外形象;三是为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了技术手段,这对提升国土系统整体的运作管理水平,扩大对外宣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阜宁、东台、响水、盐都已经建了国土资源网,射阳、滨海、建湖正在筹备网站的建设。

二、县级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当前缺乏的一些必备条件

1、缺乏计算机专业的高级人才。这是县级国土系统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单位现有人员对计算机缺乏认识,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计算机专业人才很缺乏。目前,盐城市各县在技术人才方面也是参次不齐,有的县国土资源局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这对于刚刚建立起的计算机网络来说,管理和维护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阜宁县国土资源局2003年至今共招聘了三名本科毕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其他县目前都已经招聘了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但人员太少,大部分的县只有一个计算机专业人才,有的还兼职其他科室的工作。我认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在整个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能够保证国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2、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有所差异。

2.1由于各县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也不相同,盐城市七个县虽说做的都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建设,但投入的资金额上不一样的。盐城市首批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建设的是阜宁、射阳、盐都,项目投资金额是120万多元,接下来是响水、滨海、大丰、东台、建湖各县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建设,其中大丰、东台、建湖项目投资金额是120万多元,响水、滨海由于局里资金紧张项目投入金额是110万多元。因此响水、滨海在整个网络系统集成建设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设计中少了基于SAN架构的存储设计。

2.2各县在计算机设备配置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阜宁、射阳、东台、盐都四个县局

已经达到局机关工作人员人手一台电脑,每个科室配置了激光打印机,信息中心还配备了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设备。阜宁县国土资源局给乡镇所也配置上了电脑和打印机,阜宁县在04年投资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建设的基础上,05年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又投资了20万多元。响水、滨海、建湖三县情况稍差一些,计算机配置比较少一些,对于特别重要岗位配置了电脑,这对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就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3、县级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要提高。目前,我们国土系统的好多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的基本维护、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的使用都必须得掌握。县级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平均文化水平都偏低,对于计算机这个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缺乏了解,县级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工作。阜宁县国土资源局在信息中心成立之后,首先就将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当中,05年在局机关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并且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局机关人员基本掌握了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其他县目前还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中。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化建设也更好的开展,也是为我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发展打下一个硬件基础。

4、机构设置方面。目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均将信息化建设工程列入重点事项,但对此项工作的具体管理、组织和落实,大部分地区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特别是县级国土系统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机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科技含量高、任务量大,没有针对性的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即使硬件设备到位,也很难充分开展信息化工作。目前,盐城市各县(区)除了盐都区国土资源局没有成立信息中心,其他各县都成立了信息中心,而且有专人负责信息化工作,保证了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对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一点建议

1、加强经验交流。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资金投入量比较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管理和维护。应该加强各地区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交流,学习其他兄弟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好的做法,不断完善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

2、加强培训。县级国土资源系统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偏低,从事国土工作的人员不会使用计算机,在今后的工作将会被淘汰。加强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培训是必须的,而且培训一定要正规化,制度化,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培训。

3、加强信息化管理。对涉密的计算机,禁止上Internet网;非工作人员不得操作计算机;定时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对计算机的一些正确使用和基本维护等各项信息化工作制定出管理制度。制定制度的目是让工作人员正确使用网络中的计算机,更好地维护网络设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政府机关良好形象。

4、加强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目前,县级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人员比较缺乏,除了招聘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之外,还应该加强本单位现有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信息化建设重点在管理和维护,而计算机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培养是有必要的。

目前,县级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在全国已被列为国土资源管理“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工程。这就更有利县级国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主要领导也越来越重视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这些条件都县级电子政务发展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我省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将会在县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中再上一个台阶。

下载邵阳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口头交流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邵阳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口头交流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土资源信息化[推荐五篇]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出台记者17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正式印发,将努力构建覆盖全国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本质上是一场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变革,要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必须将全体人员思想统一信息化管理的平台上来,只有树立新的......

    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局于1999年开始了国土资源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2003年加快了推进步伐,2005年全面推开,取得一定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工作思路 重庆......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信息化建设,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依法行政和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在局党委的正......

    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主持词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这金橘满枝、硕果累累,充满丰收喜悦的美好时节;***市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县隆重举行,我们深感荣幸。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亲临大会......

    信息化建设交流材料

    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根据省===信息化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围绕省局和市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特别是在省局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下,我局在办公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加大软硬......

    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县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 情况汇报 我局十分重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其中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土地利用现状及总体规划数据库......

    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年度总结

    苏州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2007年度总结 苏州市国土资源局认真按照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信息办和苏州市人民政府信息办的工作部署,根据《苏州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计......